上中班幼儿数字写反怎么办了,孩子学写数字了吗?

为止,我们这幼儿园老师还没有要求小朋友写数字,只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1-10的数字,记住父母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就行了,其他没硬性要求,但是据说大班会要求比较多一些,可能会学拼音和写数字。我家宝宝5岁,目前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一些汉字,数字0-100基本都会写,大概会背60-70首古诗,还会很多科学小知识和成语。

1、幼儿园中班,四岁的宝宝适合写数字吗?

up主你好,我是5岁宝宝的奶爸,今年也是幼儿园中班下学期,跟你说的情况差不多。目前为止,我们这幼儿园老师还没有要求小朋友写数字,只要求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识1-10的数字,记住父母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就行了,其他没硬性要求,但是据说大班会要求比较多一些,可能会学拼音和写数字,我个人觉得,不要过早的训练孩子学写字、拼音、英语什么的,除非孩子自己很感兴趣,愿意主动学,否则可能让孩子充满挫败感,对学xi产生抵触,破坏学xi的主动性。

对于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还是以激发兴趣,引导学xi为主,不能强迫,我家宝宝5岁,目前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一些汉字,数字0-100基本都会写,大概会背60-70首古诗,还会很多科学小知识和成语。我没有刻意的去教他学任何东西,能写字应该是得益于从小就喜欢画画吧,这样可以锻炼他对笔控制的熟练程度,对写写画画不抗拒,

我下载了凯叔讲故事APP,里面每天更新的《凯叔小知识》可以教会宝宝很多有趣的科学小知识,还有个付费的《凯叔·诗词来了》通过场景化的故事,有趣的脱口秀讲解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我家宝宝几乎所有的古诗都是听这个节目自己学会的。数字这块我是用了快速记忆的扑克牌,里面0-99每个数字都有对应的图案,看着图案可以想起来对应的数字,说起数字可以想到对应的图案,还可以根据图案跟宝宝一起编一些小故事,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基本上很轻松就能记住数字对应的图案,

每天晚上花10分钟教10个,10天就教完了,很轻松,隔天帮宝宝复习巩固下就行了,一般记住了就很难忘记。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好,对于抽象的数字和文字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只能记住故事和图像,所以,与其费力的硬教孩子一些抽象性的文字和数字,不如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或者产品去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有用的知识,比如绘本,科普知识,音频故事或者动画片。

2、四周岁的孩子,可以拿笔练习写数字吗?

该不该让4岁的孩子练习写数字,其实,是父母的焦虑在作祟,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比如: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会背很多唐诗了、4岁就会写字了,我家孩子怎么能落后呢?于是,在焦虑的心理下,会给孩子加很多额外的“功课”,那么,4岁的孩子,到底可不可以练习写数字呢?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不能否认,有的孩子确实很优秀,能够把数字写得很好。

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手部的骨骼发育还未完全,这个时候还是不提倡练习写字为好,因为:1、这个年龄段练习写字的效果未必好,孩子大多会写得歪歪扭扭的,达不到大人心中的期望。虽然,多练习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远比5岁以后的孩子练习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2、因为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在写字上,那么,孩子对数字和学习的新鲜劲和好奇心,可能很快就会被磨灭,只剩下抵触的心理了。

这其实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害而无益,所以,大概率上来说,还是不要强求4岁的孩子练习写数字了,能认识,知道它们的大小关系就可以了。那么,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呢,也不让他练习写数字吗?如果孩子自己感兴趣,那当然可以让他练习写,但是父母要注意“度”和情绪:孩子愿意练习,就鼓励他,但是不要对他写的字要求太严苛;另外,不要看见孩子写得歪歪扭扭就斥责、批评,这样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

这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做纸牌教案(附教学反思)

  1、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8画有图案的大扑克牌,没有数字。扑克牌大小的卡片,数量多于班级人数的4倍以上,每张卡片上事先写好4~8的数字。人手一个小印章。

  一、结合纸牌,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纸牌8,提问:这是什么?(纸牌)纸牌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你能发现什么秘密?(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2、教师继续出示8以内的纸牌,引导幼儿看图的数量来说纸牌上的数字,帮助幼儿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
  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每张纸牌上有几个图案,应该写上数字几?
  幼儿心里默数,数完以后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给每张纸牌填上相对应的数字,并且引导幼儿念一念。
  3、教师小结:纸牌可真有意思,每一张纸牌上都有数字和图案,并且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

  二、学习根据8以内的数字,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1、导入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卡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开一个纸牌加工厂,请小朋友来做纸牌。
  2、学习根据数字按不同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
  a、教师出示4张同一个数的卡片(5),提问:看一看,这4张卡片,你能发现什么秘密?(都是数字5的卡片,图案和数字的数量相等,每一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
  教师小结:纸牌加工厂给每个小朋友4张相同数字的纸牌,要小朋友在纸牌上画出与数字相等数量的图案,而且每张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哦。
  b、教师请2名幼儿上前示范制作纸牌,清楚操作要求。
  教师先请一能力中等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其他幼儿观看是否做对,如正确,请该幼儿讲述其操作过程,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如做错,请其他幼儿帮助改正。
  教师再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并请其讲述操作过程,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三、清楚要求,做纸牌。
  1、教师强调要求:每人4张卡片,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案,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
  2、幼儿每人完成4张纸牌加工的作业,愿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教师检查幼儿有没有按纸牌上的数来画相应的图案,提醒幼儿每张卡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教师做质量检查员,回收幼儿做的纸牌并鼓励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儿重新做一张。

  四、会用多种方法玩纸牌,体验纸牌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之情。
  1、提出要求:请幼儿2到3人一组自由结伴,在做好的纸牌中每个数挑两张凑成一副牌,合作玩纸牌排数序、纸牌配对、纸牌比大小等游戏。
  2、教师可带领不会玩得幼儿玩一次,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纸牌游戏的规则。
  3、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对数的概念的掌握情况,表扬能分享材料、合作游戏的幼儿。

  数学活动《做纸牌》贴近幼儿生活,是一个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并且受到幼儿喜欢的活动。因此班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能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也感知了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此活动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仍需调整一些地方。我先说说值得肯定的地方吧。通过3到8大扑克牌的出示,数一数、说一说,有效的帮助了幼儿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画有与数字相等数量图案纸牌的出示,交流、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操作要求,并在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中,清楚操作要求。制作纸牌时,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数字盖出相应数量的印章,体验到了成功制作纸牌的乐趣。活动中各个环节清楚,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盖出来的印章颜色太淡,不方便展示交流,最好还是用勾线笔画点子比较好;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时,最好先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再请能力中等的幼儿示范操作,更有利幼儿清楚操作要求。
  同时,对此活动,我也存在一些疑惑:怎样让幼儿更好的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活动中,我似乎讲的不够具体。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相邻数教案

  1、感知相邻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猜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火车、人手一份大数字卡片、一套小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天使星星图片。

  一、给数字朋友送点卡。
  呜——喀嚓喀嚓,春天来了,数字朋友坐着小火车出去旅游喽!,(出示火车图片)
  1、小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9)
  2、每一节车厢里住着一个数字朋友,这是几啊?(2、5、7、9)请帮它找找它的点子朋友,并摆在它的下面。数字朋友真开心,你看他们今天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二、初步学习相邻数的概念
  1、每个数字都有两个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2的邻居是1和3,3的邻居是2和4,那4的邻居是几和几呢?5的邻居是……
  2、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数字要藏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2的邻居是几和几?打开车厢看看。一起学说2的邻居是1和3。

  火车到站了,数字朋友们下车了,可刚一会儿数字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都躲到小朋友的椅子底下了。
  先请小朋友从椅子下取出卡片,看看是数字几,然后轻轻放在桌子上。
  下面我们来玩个找邻居的游戏。老师说3的邻居在哪里,就请你把2或者4举起来,然后大声说,“在这里”。
  3的朋友在哪里……
  数字朋友要集合了,请你把它轻轻送回椅子底下。

  1、天黑了,星星们眨着眼睛出来了,小天使给小星星们都贴上了数字,有的小星星有点害羞,都转过身去了,你知道转过身的小星星上面是几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从小碗里找出正确的数字,撕去后面的双面胶,贴在转过身的小星星身上。

  组织幼儿玩“找邻居”的游戏,激发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数字朋友找出来,撕掉后面的双面胶,贴在胸前,我们来玩个大灰狼吃小动物的游戏。老师扮演大灰狼,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大灰狼肚子饿了,它出来找吃的,小动物们不要害怕,只要你找到和你衣服上的数字是邻居的小动物,和它手拉手站到圈圈里面,大灰狼就不敢抓你了。谁找错了,或者一个邻居都没找到,大灰狼就抓走你。开始游戏。(游戏几遍后),到外面去做这个游戏,自然结束。

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8教案反思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2.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教具:ppt。
  学具:①1—7数字卡片若干。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1.黑猫警长招白猫警士。
  过渡:你们好,我是黑猫警长,最近城里来了一些专做坏事的家伙,我一个人根本抓不完他们,所以今天我来是为了找一些厉害的小朋友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帮我一起抓坏人,你们愿意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和我一起战斗吗?
  小结:想要成为合格的白猫警士必须要经过我的考验,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2.白猫警士比眼力。(操作课件,让孩子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1)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过渡:黑猫警长今天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眼力啦,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变成几只蜜蜂了呢?(8只蜜蜂)
  小结:白猫警士说的真好,原来7只蜜蜂,又飞来了一只蜜蜂就变成了8只蜜蜂了。
  (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大象等让幼儿说。)
  提问:黑猫警长刚才都把那些东西变成了几只?(8只)
  小结:我都把它们变成了8只,看来想要通过我的考验都要先认识数字娃娃8 才行呢。
  提问:数字宝宝8长得像什么呀?
  小结:数字宝宝8长得像一个葫芦一样。
  (2)了解8的实际意义。
  提问:数字宝宝8能表示八样东西,那它还能表示8样什么呢?
  小结:8能表示8只蜜蜂,8朵花,8还能表示8辆汽车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3.白猫警士比本领。(巩固认识8的实际意义)
  过渡:现在让黑猫警长看看哪个白猫警士本领大。
  (1)第一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数字8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水果,数数找到了几个有数字宝宝8的水果?
  (2)第二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点子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3)第三关,考考白猫警士的眼力。请根据黑猫警长的口令拿出相应的数水果。
4.白猫警士出动一起捉老鼠。(操作数和点的匹配)
  过渡:白猫警士们,现在考验你们本领的时候到了。最近有很多老鼠常常出来做坏事,现在黑猫警长需要你们协助我抓住他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任务!
  要求:黑猫警长要跟你们交代一下,你们去抓老鼠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去,否则老鼠就会发现你们然后逃走,捉到老鼠后,你们会发现每一只老鼠都不一样,请各位警士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对应的牢里去。现在请各位警士轻轻地去捉老鼠。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过渡:白猫警士们,让黑猫警长看看你们有没有把那些老鼠都抓住,锁在正确的牢房里。
  小结: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抓坏人的本领,现在我要收你们成为真正的白猫警士了。
  结束:白猫警士们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黑猫警长奖励你们一起到外面去庆祝这次胜利。

  这节数学活动我以黑猫警长招警员抓老鼠的情境贯穿整节活动。本活动中我将重点定位在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难点定在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制作了很多好玩的操作学具,设置了对“白猫警士”的考验,每一关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这些对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同时,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9教案

  1、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2、学具:操作材料。

  1、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二、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第6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组合教案

  中班幼儿对单个基本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利用这些图形组合成一些神奇的图案,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征,本次活动将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联系生活中观察的物体,启发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创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1、知道图形是能变化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若干个。
  2、固体胶,美术纸、勾线笔、小篮子。
  3、不同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花、小猪)。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魔术袋,小朋友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幼:想!)
  2、出示魔术袋:神秘袋子东西多,请你伸手摸一摸,看看摸到了什么?(请一个幼儿上台摸出各种基本的图形,其他幼儿回答。)
  3、师小结:哇,原来魔术袋里面装了我们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半圆形宝宝。
  4、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看看谁是最会变的魔术师。

  二、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师:"这些图形宝宝个个都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看看吗?"(分发各种图形给每个幼儿)
  2、出示正方形宝宝,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让它变成其他图形。
  师:"我是一个正方形,可是我可以变成长方形,不信你们看!"(边说边做)"如果我想变成三角形,小朋友你有办法吗?","我能变成小正方形吗?怎么变?"(请幼儿动手试试看)3、出示圆形宝宝:"我是圆形,我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呢?"4、师:中班小朋友真会变,办法真多!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图形宝宝变的魔术作品,你们想看看吗?(幼:想!)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对图形进行组合:
  1、师:"这些图形宝宝都很可爱,而且它们都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它们可喜欢在一起玩《手拉手》的游戏了,瞧,《手拉手》游戏开始啦!"
  (1)师出示组合图案: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朵花漂亮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出示组合图案:小猪,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只小猪可爱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你们也想和图形宝宝变魔术吧!在变魔术之前,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游戏规则。"
  (1) 一人一张美术纸、固体胶、勾线笔。先想好你要变的图案,在篮子里找出你们需要的图形宝宝,把它们试拼在纸张上。等找到想要摆放的位置后,再把图形固定在纸张上。图形拼摆完成后,可以利用水彩笔添画上简单的线条,让图形宝宝更加好看。
  (2)在美术纸的后面写上号数,并保持画面干净。
  (3)组合的图案与老师示范图不一样,可以是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幼共同欣赏与经验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欣赏。
  (1)请幼儿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魔术作品是什么,由哪些图形变成的。
  (2)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呢?
  2、师小结:哇,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都是小魔术师,变出这么多神奇的作品,来给我们自己棒一棒!

  师:用图形宝宝可以变出神奇又漂亮的图案,那小树叶可以变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吗?小朋友们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收集很多不同大小的树叶来变一变吧!

第7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前期有了一定的数物关系,在进行10以内数物结合时有幼儿摆出了不同排列方法的物体,并引起班级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就考虑到设计这节课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守恒的概念。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 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 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教案反思

  中班幼儿对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并不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对自然序数的认识,能正确运用序数词,体验序数的排列关系,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在设计活动时,创设帮助小动物搬家的情境,通过幼儿观察、动手操作感知理解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并能准确的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孩子操作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操作习惯,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1. 乐于参与操作学具活动,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 从不同角度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 学习10以内序数,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感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序数是不同的。

  1.幼儿用的10种动物图片、10层的房子图片每人一套
  2.教师用的动物、列车、房子图片一套

  一、按照号码找凳子,复习五以内序数
  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室。指导语:“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小朋友们该说什么呀?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今天小朋友们和于老师一起玩好吗?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叱!火车到站了,小朋友看看每排小凳子前面的地上都贴了小圆点,我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好了,小朋友到于老师身边,于老师要发给小朋友们号码,一会儿小朋友要根据号码牌上的颜色和数字来找自己的小凳子。拿到号码后先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找到和你颜色相同的小圆点,然后看清自己的数字,拿到数字几,就做到第几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红色的数字1,就坐在第一个小凳子上,如果拿到黄色数字2,应该做到哪个小椅子上?小朋友们真聪明,拿到号码就去找自己的小凳子吧。”   指导语:“红队的小朋友把号码举起来老师检查。请把你的号码放在小框里。”

  二、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横排序列中的位置
  (一)引导幼儿观察坐在横排列车中的动物。
  指导语:“今天许多小动物也乘着列车来到这里,它们啊要搬家。看,它们的列车开来了,我们来伸出右手食指,从火车头的方向开始,数一数这列火车有几个车厢?能坐几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都藏在白色的窗帘后面了,我们一起小动物请出来好不好?先看老师请一个,我先请第三号车厢的小动物出来。把白色的小窗帘撕下来,放在前面的小筐里。请小朋友也看看自己的3号车厢坐的是谁。”

  (二)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后面的树。
  指导语:“原来每节车厢里都有一个小动物。快看,小动物乘坐的火车停下来了,我们看看火车后面有多少棵树?火车头停在了第几棵树的前面?有的说是第3棵,有的说是第8棵?请幼儿分别来表述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小结:为什么同一棵树小朋友数的会不一样呢?有的数的是第三棵树而有的数的是第八棵树?是因为小朋友们开始数的方向不一样。有的是从有太阳的这一边开始数的,有的是从有云彩的那一边数的,所以同是这一棵树,从这边数是第三棵,从那边数是第8棵。原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第几第几是不一样的。

  (三)再次感知列车中的动物顺序,为动物们发号码
  指导语:“火车已经停好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为小动物们发号码,拿到几号的小动物一会就搬到第几层去住。请你从列车头的方向开始为它们按顺序发号码。像老师这样,将双面胶的纸撕下来,放在筐子里,从自己的小碗中拿出号码牌,将号码牌贴在相对应的小动物下面。现在请小朋友在小筐中拿出自己的小碗,为小动物发号码牌吧。”
  请幼儿说一说为谁发了几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它从列车头开始数是第几个,所以给它几号。

  三、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竖排序列中的位置
  (一)教师出示房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房子,并按照刚才的号码,请动物们搬进新家。
  指导语:“现在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号码了,我们欢迎它们去新家。哇,这就是小动物们的新家,漂亮吗?真漂亮,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急着去新家呢。刚才它们拿到几号号码牌就住到几楼去。小兔子是1号号码牌,它要住到1楼去。住在1楼,是该高高的,还是低低的呢?哦,所以数房子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看,每一层的窗户下面都有一个小空,我们就让小动物在小空里住进去。并且边让它们住,小嘴巴里边说‘请小兔子住在第几层’。”

  (二)指导语:“小朋友的小动物都住进去了吗?哦,这么漂亮的房子,于老师的小动物也要住呢。帮帮于老师吧。”请幼儿说一说,谁住在了第几层。

  四、搭火车游戏,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动物们都住对了,他们多高兴啊。小朋友们真能干!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于老师也很开心。今天的游戏就要结束了,听,火车又要开了,我们快拿起自己的小号码,按顺序坐上火车回去了。和老师说再见!”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第9篇、中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7的守恒教案反思

  1、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的现象。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卡片、数字卡片、食物盘、摸箱若干,笑脸、哭脸粘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以“月亮姐姐”身份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开启“智力乐园”密码,复习7以内的数。   
  出示数字5、7、6,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相应的数量   

  三、参观“智力乐园”,感知7以内的数守恒。   
  1、师讲解示范。   
  2、幼儿自由操作。   
  (1)比较两组实物卡片的数量。   
  (2)比较盘子里两组实物的数量。   
  (3)比较两个箱子里的实物数量。   
  3、交流操作结果。   
  (1)出示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形式不一样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感知7以内数的守恒。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形状、排列位置不一样,但数量一样。   
  (2)验证。   
  4、游戏“捉迷藏”。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强调先数再比一比)   
  (2)幼儿游戏。   

  1、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整个教学以月亮姐姐带小朋友玩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3、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4、不足之处: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幼儿游戏兴趣高,可让幼儿多玩几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班幼儿数字写反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