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模型创意来源、作品杺做名字的寓意好吗、结构形式、结构布置?

一、结构(计算)是鉴定分析的基础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是对指定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及发生外部环境变化(如支座移动及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原结构计算模型、本构关系发生变化时所进行的计算分析与专业判断。是基于力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运用专业分析软件或工具,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抗震进行计算、分析,以得出明确结论的过程。

结构分析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要求掌握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结构设计施工经验。

鉴定分析:从症状到原因,再到结论的技术论证、逻辑推理过程,是鉴定工作的核心内容,注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注重证据链的闭合,因此是鉴定报告是否科学、准确的关键和保证。

鉴定分析环节,主要基于现状,根据调查情况、受损情况、监测与检测情况,结合计算复核结果,综合分析损坏的原因和影响机理。从现象到本质,对概念性分析、综合性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高。

鉴定人: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能自圆其说!鉴定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写安全鉴定报告时:从查勘情况、检测数据、原因分析到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要求证据链必须闭合、因果关系符合逻辑。(之所以,是因为;因为这样,所以那样。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需要按照先构件,再子单元,最后鉴定单元的鉴定顺序,依次评级、层层评级,根据对结构承载能力、整体性以及侧向位移的分项评定结果,确定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

计算参数及模型:材料强度、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传力路径(或支撑方式),均按实际情况,所以检测量很大(尤其是没图纸或有图纸未按图施工的情况)。

我们通过结构计算分析,不仅验证原结构构件是否安全可靠,而且可以检查原设计、施工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对安全鉴定工作而言,结构计算分析(复核)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所以,结构分析是鉴定分析、综合评判的基础和前提,计算错误或错误结果将导致鉴定结论不准确。

新可标:即使部分受弯构件可以通过荷载试验进行检测鉴定,但离不开必要的计算复核。对大多数结构及构件而言,验算分析是惟一现实的鉴定方法。因此,可标修订版(第5章)已将结构承载力验算纳入强制性条文。

二、结构分析的工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对结构分析工作的要求:

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5.1.4条,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b.应在不同程度上符合变形协调条件,包括节点和边界的约束条件;

c.应采用合理的构件单元的本构关系,即根据结构实际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

需要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确定分析方法(程序软件)。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第7.3.2条(强条):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评级,当有条件采用较精确的方法评定时,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体系的类型及其空间作用程度,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结构分析方法和结构实际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结构作用效应分析和抗力分析,并结合工程鉴定经验进行评定。

结构分析及计算复核应采用的技术标准是现行设计规范: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砼结构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等。

如何理解可标第7.3.2条规定?

a.结构分析与计算复核,必须以现场详细调查、检测的成果为基础。必须采用实际荷载、构件的实测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指标,而不是盲目采用原设计图纸、指标(经验证,如构件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和保护层厚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的,才可采信按原设计参数建模复核)。

b.验算前必须查明结构、构件的构造,特别是隐蔽部分的构造。(术语解释:构件含连接)

c.所采用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必须符合实际受力状态和构造状况。(连接方式与联结可靠性)

d.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考核和验证的正版软件,对于计算参数和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

利用计算软件:通过参数调整进行多次计算、判断

2、结构分析及计算复核工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选择符合结构实际工作状况的计算模型、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和结构软件。

其次,当采用程序进行整体计算时,输入的荷载(标准值)应正确,输入的各项总体信息和计算参数要符合规范规定。

第三,对实际的结构体系、结构平面与立面布置的规则性、结构构造等方面,必须要有准确判断。

第四,对既有结构构件存在的缺陷、损坏或质量问题,在计算中要予以折减考虑。(如考虑砼构件的空洞、烂根、碳化对界面的削弱,以及潮湿、腐蚀环境的影响等)。

对关键构件、节点、重要部位、形状突变部位、薄弱部位以及内力和变形有异常变化的部分(如较大孔洞周围、节点及其附近、支座和集中荷载附近等),必须重点查勘,并进行局部分析。

因为结构分析必须基于现状,所以对调查与现场查勘的要求很高,基于现场条件限制,查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因此,针对既有结构的计算(验算、复核)分析工作,其实比设计工作要难的多。

如果鉴定人员没有一定设计基础,如果对设计规范的理解与运用比较欠缺,在验算分析时,可能会被软件牵着鼻子走,如:参数不会调整、计算结果不会判断、计算书不会编写。

结构分析:建议以概念性判断为主、计算为辅。

考虑到工作量和难度,在一般的安全鉴定工作中,我们做得最多的是荷载统计和有选择性地对损坏构件或典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进行复核验算(手算或工具箱小软件);当牵系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以及空间作用时,才需要利用pkpm、sap2000等结构软件进行整体建模计算。

3、结构计算书编写要求:

结构计算书均应校审,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盖章;一般情况下,较完整的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工程的规模、结构类型及复杂程度和使用要求,具体项目的计算书内容可酌情增减)。

1)用商业电算程序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的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软件)必须经过有效审定或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

对带转换层结构、带加强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结构、连体结构及中大型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复杂结构,应提供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计算书。

对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加强层、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等,还应补充结构局部有限元分析计算书。

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应补充时程分析的计算书;

2)混凝土结构:总体信息、结构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墙和柱底部截面内力简图、D+L 计算结果简图、楼层侧向刚度比、重力二阶效应验算、结构整体稳定验算、楼层受剪承载力比、周期及周期比、地震作用振型、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地震有效质量系数、总地震剪力、楼层位移及位移比、柱(墙)轴压比、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超筋超限信息及其处理措施等。

3)钢结构:除要求类似混凝土结构计算书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内力图或内力文件、钢梁挠度图、强度验算和稳定验算的应力比等,特别是梁柱连接、梁墙连接、梁梁连接、支撑连接和柱脚连接节点的验算。

4)砌体结构:结构计算控制参数、计算总结果、结构简图、荷载简图,以及各层的内力计算结果、墙抗震验算结果、墙受压承载力计算简图、墙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墙高厚比验算简图和楼板配筋简图等;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还应输出底部框架总倾覆力矩、各角度下的地震剪力、层间侧向刚度比及底部框架计算结果图等。

5)程序无法完成的建筑装修荷载、填充墙荷载、隔墙荷载、填土荷载、装饰构架荷载等荷载的手算计算书,大跨度梁、板构件挠度及裂缝最大宽度计算书,连接节点的受力预埋件计算书。构件的手算计算书时,应提供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并注明计算图表或不常用公式的来源;计算书上构件的编号应与施工图等资料上的一致。

6)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规范有要求时)和基础抗弯、抗剪及抗冲切验算,规范要求的抗震验算及必要时的抗浮验算。

4、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调查和查勘工作的重要性?

调查、初勘、复勘,都是鉴定的前期工作,如果查勘工作不细致甚至发生错漏,将直接导致后续的结构分析难以进行和鉴定结论难以得出,抑或得出一个南辕北辙的错误结论。因此,检测方案要有针对性,检测过程要认真,检测结果要可靠。

调查和初勘工作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摸清房屋的历史和现状。其工作内容有:

1)调查被鉴定房屋的历史、现状、使用、维修、改建及其他有关情况;

2)查阅房屋设计、施工、改建、加固的图纸、说明、照片及其他有关技术档案资料;

3)制定现场查勘检测方案(包括重点检查项目),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等。

详勘和检测目的是什么?

即检查、记录各种损坏数据和现状,需要对结构的结构参数、构造及功能状态全面定量化。

检测是鉴定的工具和手段,根据鉴定检测方案,检测的主要项目一般有:倾斜率、挠度、裂缝(宽、长、深)及砌体、钢筋混凝土、砂浆、砖等材料的强度,以及荷载试验、专项测试等。检测结果涉及鉴定结论准确性和处理建议的合理性,也涉及到安全、经济甚至责任等问题,查勘与检测工作必须细致、认真。

即针对鉴定报告编写过程中尤其是结构计算与鉴定分析环节的疑问,在初步调查基础上,对检测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再次去现场查勘、检测,可能反复进行,直到查明、查清问题为止。

5、现场查勘与检查工作的要点与要求:

对建筑外部进行检查时,需要调查和查明以下内容: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高度、宽度和层数;建筑的倾斜、变形;场地类别及地基基础的变形情况;建筑外观损伤和破坏情况;建筑附属物的设置情况及其损伤与破坏现状;建筑疏散出口及其周边的情况;建筑局部坍塌情况及其相邻部分已外露的结构、构件损伤情况。

对建筑内部进行检查时,应对所有可见的构件进行外观损伤及破坏情况的检查,并着重区分抹灰层等装饰层的损坏与结构的损坏、震前已有的损坏与震后的损坏;对重要部位、关键构件及连接,应剔除其表面装饰层或障碍物进行核查。

其中,对多层砌体建筑和砖混民房进行震害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承重墙、楼、屋盖与楼梯间墙体构件及墙体交接处的连接构造;砌体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包括纵横墙拉结、圈梁与构造柱设置的完整性和全闭合性、楼板与墙、梁联系的牢固性);圈梁、构造柱的设置与连接构造;承重(包括自承重)构件的损坏与非承重构件的损坏以及沿灰缝发展的裂缝与沿块材断裂、贯通的裂缝等,并注意检查非承重墙和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

对钢筋砼框架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以及框架填充墙和围护墙。检查时,应着重区分主要承重构件及抗侧向作用构件的损坏与非承重构件及非抗侧向作用构件的损坏;一般裂缝与剪切裂缝、有剥落或压碎前兆的裂缝、粘结滑移的裂缝及搭接区的劈裂裂缝等。

对高层钢筋砼结构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框架柱、梁、抗震墙和连梁,并检查楼、屋盖梁、板及框架填充墙和围护墙,以及突出屋面的结构构件和设施。

对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底部抗震墙和底部框架柱,并检查框架梁和上部砖墙以及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同时应检查两种结构结合部及框架托墙梁的损坏。检查时,应区分底部抗震墙的损坏与填充墙的损坏。

对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其结构体系、承重墙体、顶层墙体,并检查内框架柱、梁及柱头、梁端的损坏;支承处墙体开裂等,以及非承重墙包括纵向外墙(墙垛)的损坏状况。

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屋盖与屋架支撑、柱顶与屋架连接,并检查天窗架,柱间支撑和墙体(围护墙),并注意检查高低跨封墙、山墙顶部、女儿墙封檐墙等的状况。

对单层砌体柱厂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砌体柱(墙垛)、纵墙和山墙,并检查屋盖及其与柱的连接。

对单层空旷房屋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山墙、大厅与前、后厅连接处和大厅与前、后厅的承重墙及舞台口大梁等;若为影剧院和大会堂,尚应检查舞台口的悬墙、屋盖等。

对传统简易结构民房进行检查时,应着重检查木柱、砖、石柱、砖、石过梁、承重砖、石墙和木屋盖,以及其相互间锚固、拉结情况,并检查非承重墙和附属构件。

关于无竣工手续、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或不全的房屋,因补办产权登记而委托的安全鉴定:技术风险大,须细致、谨慎!

一是:因为设计与质量未受控,实体的薄弱环节和质量安全隐患很难查清楚、弄明白(尤其是体系与连接)。鉴定中如果单凭外观检查,通过有无裂缝、变形等损坏迹象,评判构件的可靠性,而结构分析工作欠缺,鉴定结论往往是草率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是:对未经质监或验收而投入使用的房屋,选择《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来评定其安全性等级,是不合适的。 《危标》仅适用于承重构件已出现异常情况的合法房屋,即仅适用于险房鉴定,不适用表面无虞、内在黑幕覆盖(质量状况不明)的违建房屋。

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裂缝并不代表结构安全无虞,现场未发现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荷载尚未达到设计标准、按可靠度设计的安全富余度(承载力极限值、变形极限值)、结构体系冗余度的有利作用。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对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未经竣工验收房屋实施安全鉴定时,明确要求:

一是所有构件都要纳入检查,包括基础和上部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检验。

二是鉴定内容应包括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能力鉴定。按附录F.2节:若补检实体质量不合格,则应根据详细调查、检测结果,对承重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进行验算和构造鉴定。

三是必须整体建模计算。

三 、结构计算(复核)的要点与要求

(一)结构体系的识别与概念判断

1、常见结构体系的特点与识别:

可以根据设计施工图(竣工图纸)并经现场对照后确认其结构体系;

在没有图纸条件下,须根据对实际结构布置的查勘情况(如传力体系、承重结构、主要构件的材料、节点连接等)进行判断、辨别。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主要作用是在房屋建筑中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分为平面剪力墙和立体剪力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筑成。(注意与承重墙的概念区别)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从字面上讲就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受力形式,框架与剪力墙的相互作用力使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加的稳固。

(1)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

(2)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

(3)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4)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1)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因此,对节点的查勘鉴定是重点)

(2)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

(3)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

框架结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

(2)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

(3)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缺点:

(1)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

剪力墙结构适用范围:由于承受竖向力、水平力的能力均较大,横向刚度大,因此可以建造比框架结构更高、更多层数的建筑。但是只能以小房间为主的房屋,如住宅、宾馆、单身宿舍。而宾馆中需要大空间的门厅、餐厅、商场等往往设置在另外的建筑单元中。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

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3)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

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框剪结构适用范围:一般宜用于10~20层的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5原则:

  原则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原则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1)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剪力墙。

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3)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4)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5)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6)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7)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原则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原则4、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当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

2)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原则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1)框架结构允许设置个别抗震墙;剪力墙结构也允许设置个别框架柱。不能看到结构布置里面有墙有柱就认定是框剪结构。判别的标准和依据是: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是否小于总剪力值的20%。也不要机械地、想当然地看到有砼墙就是剪力墙(抗震墙),看到砼柱就是框架柱(有些同志在现场区分不了框架柱、构造柱、一般受力柱)

2)对排架与框架,门式刚架与钢排架,对结构冗余度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超静定。如单跨框架、单向框架均不利于抗震。

3)节点是否刚接或铰接,要结合线刚度比值、构造状况(锚固与相互约束情况)进行判断。

2、如何从结构赘余度角度评判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结构应该有多道抗震防线。对结构体系而言,赘余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具备多道抗震防线,有时候强震余震强且多,在地震的持续作用下,第一道防线遭到破环,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就会接替抵抗地震作用,以避免强震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对结构体系进行检查和鉴定分析时,须结合设计施工及使用管理资料进行概念判断。冗余度的概念与结构体系可靠性密切相关,在结构分析中要充分重视。

1)框架结构一般是性能较差的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其刚度大而承载力低的砌体填充墙实际上是与框架共同工作,但却是抗震性能差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它达到极限承载力,刚度退化较快,将把较多的地震作用转移到框架部分。

一般情况,有砌体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设计时只考虑填充墙重量和刚度对框架的不利影响,而不计入其承载力有利作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具有较好性能的多道防线的抗震结构,其中抗震墙既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又是第一道抗震防线。因此,抗震墙应有一定数量,其承受的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应小于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否则这种结构的特性不能很好发挥,框架部分仍应按主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设计。同时,为承受抗震墙开裂后重分配的地震作用,任一层框架部分按框架和墙协同工作分析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部分各层按协同工作分析的地震剪力最大的1.5倍两者的较小值。

3)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优良的多道抗震防线性能。连梁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应与墙肢相匹配,避免连梁过强而使墙肢产生较大拉力而过早出现刚度和承载力退化。一般情况下,联肢墙宜采用弱连梁,即在地震作用下连梁的总约束弯矩不大于该层联肢墙所承受的总弯矩的20%。

在双肢抗震墙中,凡一墙肢全截面出现拉力,其拉力不应超过全截面砼抗拉强度设计值(这便是控制墙肢长度不超过8米的原因)。此时另一墙肢的组合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25,以考虑其内力重分布的不利影响。

3、对常见的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合理的破坏机制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评判其抗震性能?

钢筋砼结构具有良好的塑形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因为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是保证框架有效地抵御地震作用的关键构件,它的破坏是剪切脆性破坏,变形能力极差,且同时使交于节点的梁柱失效,所以应该保证其不发生太严重的剪切破坏。弯压剪作用下的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一般远比弯剪作用的框架梁要差,且柱的破坏直接导致本层结构的破坏。因此,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较合理的框架破坏机制,应该是: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的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形成。各层柱的屈服顺序尽量错开,避免集中在某一层内。这样破坏机制的框架,才能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整体抗震能力。

概念判断:是否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要求?

为了减轻薄弱层的变形集中现象,在对框架结构体系合理性和抗震性能进行概念判断分析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钢筋砼框架结构应双向设置

由于水平地震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地震作用构成的,所以钢筋砼框架结构应在两个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结构纵横向的抗震能力相互影响和关联,式结构形成空间结构体系。当一个方向的抗震能力较弱时,则会率先开裂和破坏,也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同能力和另一个方向也将产生破坏。对于钢筋砼结构宜双向均为框架结构体系,避免横向为框架、纵向为连系梁的结构体系,而且还应尽量使横向和纵向框架的抗震能力相匹配。

2)框架结构的各楼层中砌体填充墙宜尽量相同,上下一致。(房屋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允许擅自拆改墙体的目的就在于此,避免导致上下刚度不均匀连续,造成刚度突变,不利于抗震)

3)主要抗侧力竖向构件,特别是框架柱,其截面尺寸、砼强度等级和配筋量的改变,不能集中在同一楼层内(每次削弱不宜超过30%)。

4)底层空旷容易形成软弱层,底层空旷的结构在历次地震中遭受破坏是普遍现象。因此要求框支层(过渡层、转换层)的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的间距不大于24米。

5)梁柱结构“越粗越好、越安全”、 “增加构件强度总是有利无害”等观点是不妥当的。要意识到:盲目加大截面、提高砼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以及配筋量的行为,可能对抗震能力反而不利。

预制板单向布置形成单向框架,以及框架梁偏心布置,

4、如何理解和判断结构体系的不均匀布置?

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对建筑立面美观的需求,建筑平面、立面往往是不规则布置,造成结构布置也不均匀、不对称,甚至不连续,造成很多薄弱层或薄弱部位,不利于抗震,这是我们进行结构分析时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

结构不规则的类型,可分为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平面不规则又可分为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类型,竖向不规则也可分为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

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等类型。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院结构安全顾问

摘 要:目前常见的高层建筑都是通过节点连接梁和柱形成的框架结构,可以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具有立面富于变化和平面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是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大和抗侧移刚度小,嵌砌填充墙改善了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变形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填充墙的动力计算模型、受力形式和破坏状态,论述了填充墙的设计要点。 好文网

关键词:框架结构;填充墙;抗震;设计

),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1

  一、我对机械工程的兴趣

  作为一名工科生,必须对机械之类的东西有所了解,而我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所以对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其实我对我专业的兴趣没有对机械类专业兴趣浓,可能是跟我从小接触的东西有关。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在农村小时候并没有很多玩具,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长才给钱去买点东西。而我每年买的都是玩具枪,我买的目的并不是用来玩,而是我喜欢把它拆卸开来自己慢慢研究,然后再把它重新组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在计算机和绘画方面的基础很差,而一个设计师有这方面的技能是必须的。而在初中和高中学的知识跟机械之类的并没有太大关系,而生活中到处都有机械的应用,所以我很想多多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增加我对生活中机械的理解。到大学了,现在有机会了,所以我要好好增加机械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能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来,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当今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1.从经济方面上看,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杺做名字的寓意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