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都有哪些方面压力的来源和表现?

发布人:郑彬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竞争的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等,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向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这种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化,会使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受到强烈冲击,加之我国许多机构单位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社会的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多,以及社会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等,均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原有的优越感、美好的理想在为我的利益法则面前遭到拒绝,自负和浮躁受到竞争法则的轻视,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  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良莠共存,而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经验,智力支持不足,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问题。 2.学校环境因素 (1)生活环境的压力。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过不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2)学习环境的压力。  许多同学考入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心理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对手变了,在“高手如林”的大学里,多数过去的“尖子”不再拔尖。此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其次,表现为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中学时,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详细讲解和具体辅导,自学能力较差,依赖性强。而在大学,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手段,除了听课,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外,自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需要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制能力,而且还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加之大学的考试方法比较灵活等,这些变化往往使那些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大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而感到自卑。 (3)个人情感的压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正值青年中期,对性的问题比较敏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甚至爱情。但由于其生理早熟和心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需要爱与理解爱之间的偏差。一方面,大学生生理成熟使人萌发性意识,产生需要爱情的欲望,但道德、纪律和法律又限制着这种欲望,于是在需求与满足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失去心理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相对不稳,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因而出现了诸如三角恋、单相思、失恋、胁迫恋爱以及性心理异常等现象,这些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类疾病。 (4)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因此,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3.家庭环境因素(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  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2)经济困难的压力。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的收入悬殊问题在高校学生中也表现出来。就高校的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插上“贫困生”的标签,但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大城市来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他们除了参与学业竞争外,还得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4.自身缺陷因素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责任编辑:孔德亮

  1、差距压力。①进入的大学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心理产生强烈的冲突;②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员,“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使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③也会有部分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比如家庭条件、背景、生活习惯等)。

  应对:这些差距是在所难免的,重点要学会调整心态。

  2、人际交往压力。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责,愈是这样就愈容易退缩以致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应对:敞开心扉,积极融入大学生活,适度的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3、学习压力。大学生也是学生,学习压力肯定是有的。很多人会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轻松的象牙塔世界,可是上了大学随之而来的学分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以及考研等很具体的问题接踵而来。

  应对:大学主要是自学,阅读学习能力很重要。各种学科、书籍、资源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范围,图书馆将会是一个你长时间奋战的地方。为了汲取大量的知识,必须要提高看书效率,建议学习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是上(帮你节约阅读、学习、复习时间),更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帮助理解和记忆,活跃思维。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其他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6倍,相应的记忆、理解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前途压力。不管是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是为了混张文凭,就业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针对当下各种就业难的情况,压力更甚。很多大学生没有就业之前普遍会对自己有个过高的估计,一旦真正进入了社会站在就业大军的队伍当中就会感到明显的实力不足,这种落差多少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应对:对于那些大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各种实用证书,沟通交往各方面都良好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压力自然是小了很多的。所以说,大学还是要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大学生活的。

  6、情感压力。这个说的主要是恋爱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了就等于分手,自然也是会有压力的。

  应对:尽人事,听天命,一切随缘吧。

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哪些心理压力问题

  本文导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那么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哪些心理压力呢?

  因不善交际,总怀疑室友背后说她坏话,竟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和男朋友分分合合,最后想在两人一起喝水的杯子里放10倍量的助眠药……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所高校多名女生,发现她们当中不少人承受着种种精神压力,内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痛。

  与此对照的是,高校里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在采访中,一位同学甚至说道:“入学两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

  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

  在我省一所高校读大二的小王,总是觉得与室友没有话说,自己属于“外星人”。

  看见4位室友很融洽地嬉戏打闹,她总怀疑她们是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是在故意疏远孤立她。

  于是,她开始经常询问某个室友,其他室友有没有说过她什么,后来竟然发展到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的地步。室友们发现后,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

  她觉得每天回宿舍成了一件最痛苦的事,现在,她已经搬出了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

  她对记者说:“我有时很恨自己,却总说服不了自己,可能是我这个人天生不适合住集体宿舍。感觉还是一个人住着好,想说想唱想跳没人管得着,但有时心情不好也烦得要命!”

  想用助眠药两人一起自杀

  “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限制,没有了老师的管教,大学生不谈恋爱谈什么?我不谈,我的身体催我要谈。谈好了,国家政策还支持结婚呢。”在读大二计算机专业的小赵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此说道。

  半年前,小赵开始谈恋爱,但男友给她的打击如地震般,余波一轮又一轮。先是男友不理她,后来男友又主动和好,执手浪漫没多久,她又发现男友竟和隔壁班的班花相拥坐在了湖畔。

  她气得绝食一天,甚至想:如果男友再“变脸”来找她,她将在两人一起喝水的杯子里放10倍量的助眠药。

  找工作碰壁想休学逃避

  “因为就业压力过大,我曾一度考虑过休学。”正读大三即将毕业的田姓同学告诉记者,在大二时,身边的好友都过了英语四级,只有她因生病一段时间没能过关。

  一次朋友无意中谈起现在的招聘状况,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应聘的人太多,很多企业都规定,没过四级的刷掉一批,没过六级的刷掉一批,剩下的参加面试,没有工作经验的又得刷……”这席话一直在她脑子里盘旋。

  上学期,她找了一份家教工作,正准备去时,接到电话被告知“有关系”的人抢了她的“饭碗”。之后,她就开始失眠、厌食、呕吐,请假回家调养了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但回学校不久,又恢复了“高压状态”。

  问题1、易成心理弱势群体

  海南医学院心理研究专家雒力静老师介绍说,从2006年至今,她从海南5所高校各年级各专业,随机抽出600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最终研究发现,在影响心理健康的9项因子当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3项的值明显高于男生,而其他方面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知,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如男大学生。

  若从女生神经类型和心理特征来说,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差是正常的。但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会给女生正常的心理健康环境带来冲击和损伤。

  如看到百名大学生赶场农民工招聘会接受600元薪水、银行职员利用潜规则骗奸8名求职女大学生、校园小广告招聘女大学生陪客月薪2万、女大学生愿做保姆之类的报道,她们就会得到不良的暗示。

  要帮助女大学生,首先应该帮助她们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建立自信心,避免隐蔽性的性别歧视。

  问题2、畏惧心理医生

  据海南大学心理协会会长夏淑艳介绍,很多会员遇到问题,都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而是找她倾诉、谈心。她觉得不少女大学生除了对心理医生有畏惧感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觉得同辈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很多学生有进行朋辈辅导的需求。

  所谓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我省已有12所高校成立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但目前,这些协会以服务会员为主,并没有在广泛的范围内将朋辈辅导的优势发挥出来。

  问题3、专职教师严重欠缺

  2006年省高教工委和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对全省15所高校调研发现,全省15所高校共有专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2人,而15所高校在校学生数为80475人,这种师生比例为6706:1,与国家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3000:1相差甚远。

  调查还显示,由于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启用了兼职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这部分人员有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有些是年级辅导员,还有食品与营养老师及中文系老师,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在调查中还发现,兼职教师为69名,其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仅13名,占18.8%。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反映除了偶尔有一场心理讲座外,学校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活动。当问到学校是否开设心理选修课时,大多数学生摇头。一位姓林的同学甚至告诉记者:“入学两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

  专家支招:三力合一医心病

  走访中了解到,人际、情感、就业3方面,是影响高校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理健康的3座大山,减负减痛的良方在哪里?“只有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女大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心理咨询室的傅安国老师对记者如是说。

  傅安国认为,首先,家庭要建立宽容的环境,应该多鼓励女大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而不是过于严苛或以传统思想要求她们。

  其次,学校应该帮助女大学生完善认知系统。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各类实践活动,让女大学生对自我和社会建立基本认知。

  再次,女大学生要扩大自己的兴趣面,多参加运动和校园活动。

【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哪些心理压力问题】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的来源和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