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方法?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的国防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8-0027-01

当今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天下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战争相互交织。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总体上讲,他们明白国防的重要性,也知“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些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国防意识不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

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我国面临国防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很多国家不安定的因素。“三股恶势力”制造的分裂、恐怖事件,如新疆“75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团结。某些国家不时地释放“中国威胁论”损害中国形象,试图以“和平演变”战略阻止、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却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己的事。造成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淡化了战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国防知识掌握不够,国防意识淡薄。

在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初高中已参加了军训,大学开展军训实属多余;有的认为军事理论课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将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有《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基本法律,不知道防空警报的不同含义,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等基本知识。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对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安全认识比较幼稚,表现在国防意识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培养与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过程中,应该在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

现代国防是“大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国防”既包括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也包括为了国家安全而积极进行祖国建设的思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当是一种“大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教育,还包括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有关的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2.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软实力。

国防意识的提升,既要靠灌输,又要靠实践。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国防潜能,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学校内建立国防社团,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报刊栏、广播台、校园网等设施,向广大学生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精神,介绍国内外形势,使广大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知识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军事夏令营,让大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观看军事演习,提供大学生接触军人、了解军队的机会。定期邀请军事院校或部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形势变化,主動关心国家安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防“软实力”。

3.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国就有防。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意识作为社会公德大力培植,并建立起学校、社会、国家、家庭和军队“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的中立国家至今已有近200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瑞士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掩体,而且里面有水和食物,有的还具有三防措施。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国防意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应成为一项永久的国防系统工程,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到各行各业,都要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第一勤务”。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军尚武和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加强全面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牢记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使大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首要和本能意识。

[1]周树昌,韩伟.国防与国防观念[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M].文汇出版社,201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7).

陈怡华(1971-),女,扬州大学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