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生活应用题。

来自生活的数学应用题--《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年09期
来自生活的数学应用题
【摘要】:正应用性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涉及面广,题型比较灵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来解决并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例1小杰到学校食堂买饭,看到A、B两窗口前面排队的人一样多(设为a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6【正文快照】:
应用性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涉及面广,题型比较灵活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来解决并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例1小杰到学校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春娜;;[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10年01期
宗在红;[J];中学数学月刊;2005年10期
刘乐才;[J];中学生数理化(初一版);2003年34期
邹乃兴;;[J];中学数学杂志;2003年06期
张健;[J];中学数学杂志;2003年10期
房延华;;[J];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07年10期
段建平;;[J];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2007年04期
,陈洁;[J];上海中学数学;2003年03期
王薇;;[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08期
周建国;;[J];中学数学;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永革;;[A];2010年中国阻燃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正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徐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方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路海东;董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曾绪斌;;[A];2007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真;;[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陈晓敏;;[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刘刚;;[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袁进荣;;[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凌燕;[N];伊犁日报(汉);2007年
城区二十五校
邢骊;[N];大同日报;2008年
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卢立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贵州省普安县第二中学
贺林;[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二中
郭定理;[N];泸州日报;2008年
如皋市柴湾小学
黄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通州市川港小学
瞿小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穆学云;[N];商丘日报;2006年
裴永宽;[N];天水日报;2007年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赵霞;[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光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祎;[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袁丽;[D];西南大学;2009年
方勤华;[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童莉;[D];西南大学;2008年
陈佳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郑琳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景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朱福胜;[D];西南大学;2009年
庞坤;[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新华;[D];广州大学;2012年
代立扬;[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丁华;[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莫伟昌;[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李小桂;[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岳敏;[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焦仲民;[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任坤;[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崔超;[D];河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所在位置:
> “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实验报告
“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实验报告
今日浏览:|
&& 一位专家作过调查“一个学习成绩差、基本不会解应用题的二年级学生,给他10元钱让他去附近的小店购买单价为1.5元的笔记本3本,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并且对思考过程也叙述得有条不紊
&& 一位专家作过调查“一个学习成绩差、基本不会解应用题的二年级学生,给他10元钱让他去附近的小店购买单价为1.5元的笔记本3本,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并且对思考过程也叙述得有条不紊,每本1.5元,3本4.5元,拿去10元钱,应找回5.5元。”这就是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无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结果。&& 一年来,我本着“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大胆尝试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实验班为五年级1班,人数36人,实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等机制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又能把在应用题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具体做法&& 1、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数学意识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固定下来以后,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数学头脑”。由于小学生生活知识经验浅薄,对应用题中隐含于事件内的事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深刻认识,不能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演示等方式,使生动的具体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获得对应用题中的事理、数量关系鲜明、清晰的表象,再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 例如:“王东和小明星期天早上在体育场400米的跑道上跑步,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同向起跑,王东每分钟跑300米,小明每分钟跑25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过几分钟两人又在跑道上相遇?”尽管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却对“同时、同地、同向”以及“再相遇时速度快的人比速度慢的刚好多跑了一圈”理解肤浅模糊。于是在解题前,我利用教具演示、画出示意图以及学生的模拟表演:让两个学生在班里绕课桌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并做一些必要的记录。如第一分钟后两人分别跑到哪里,跑了多少米,相距多远;第二分钟、第三分钟……直至两人相遇他们分别跑了几圈。这样 既让学生看清楚了“同时、同地、同向”又明白了原来两人再一次相遇时王东比小明已多跑了一圈。获得初步的认识,进而再进行点拨,学生自然地概括出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顺利地进行解答。&& 2、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最终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问题中,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最佳选择。 &&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条件或问题,例如,小刚家要铺地板砖,房间长是9米,宽是6米,( ),( )?我简单介绍了这题的用意,要求之后,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争先恐后地回答:如果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得用多少块?如果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得用多少块?也有的是:选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每块是2.5 元,得用多少钱?如果每平方米方砖连工钱是25元,那么铺这样的一间房间一共要用去多少钱?……看到同学们获得知识的愉快感,我继续启发,谁还能想出生活中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的问题,再次掀起新的学习高潮。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用数学头脑去思考,揭示事物本质,使知识在应用中得以深化。&& 3、加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正如现代教学论中指出:获取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应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培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尽可能为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了解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机会。&& 例如,在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时,我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身边,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感受到数学并神秘、可怕,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久而久之,这样会不断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结果&& 1、 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想学了。&& 一年来,通过“让生活问题走进应用题教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抽象的内容变得更有趣、更具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去思考、解答那些现实的、形象的题目,养成了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实验以来,我班应用题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状态,以前学生只当“收音机”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了,而更多的是把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各抒已见。&& 2、 让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解答应用题&& 实验以前,很多教师都认为应用题难讲、难说,更是很多学生认为应用题难学、难做,大家都惧怕应用题。而通过实验,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根本没有感觉这是在做数学题,而是在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轻松地解答。根据调查统计,一年来,针对解答应用题方面的专项测查,及格率由原来的86.1%提高到97.2,优秀率由原来的44.4%提高到72.2%。&& 四、实验的初步结论&& “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大、任务重、周期长。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认为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是行之有效的,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真正地应用。这个课题实验也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师用更犀利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问题,较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与此同时,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以下疑点,提出来供同课题教师和有关人士探讨研究:①部分同学生活经验较浅薄,如何加以转变,使之更为丰富?②将本项实验成果辐射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能否取得同样显著成效?
关键词标签:
延伸相关阅读:
腾讯QQ的免费安全软件
电脑管家提供电脑实时防护、修复漏洞、清理垃圾、电脑加速、软件管...化&是指以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走进生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探究_数学论文_中学数学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探究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探究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5:52:5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探究
&&&&&&&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重要课题。那么,一般地说,小学应用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呢?
&&&&&&& 一、重组教材,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
&&&&&& 数学教学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数学,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走向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收集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 1、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 例如:第十一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例1,“一块6000平方米的果园,桃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 ,桃树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教学时,教师出示事先收集好的自己学校的占地总面积、学校操场占地面积和学校绿化占地面积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编题。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卫星中心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学校操场面积占学校总面积的 ,学校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 2、提取、精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
&&&&&&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景,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例如为了上好“归一应用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调查,有的小组到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素材,并让学生自己编成题目时,学生觉得非常亲切,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十分感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巧妙设计,合理想象,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 教师巧妙的设计教学过程,往往可以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在进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复习课)时,我在上课前让学生猜了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学生想了好久都没人猜出来,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只有自己将其解答是“草莓”(草没)。接着上一个谜语又说了一个 “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下没过一会儿就举起了好多手,有的还迫不及待地抢着说“杨梅”(羊没)。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为什么第一个谜语怎么难猜,而第二个我一说完同学们就都猜出了?”通过这一过程的设计,不仅缓解了复习的紧张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以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的,一个问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接下来的一个或几个连续的问题。于是我出示了
这样一个练习:小明看一本3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 ?然后请每位学生补上问题,进行解答,看谁补的多。结果大部分学生补出了十几种问题,有的说还可以补。经反馈一看,有补“第一天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没看?”;有补“第一天看的比剩下的少多少页?”、“剩下的比第一天看的多多少页?”;还有的补了“第二天又看了全书的 ,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等等。虽说其中有些问题与要求有所出入,但这确是学生在理解了题意,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与解题方法,明确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后,所做的大胆尝试与想象,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体现。
&&&&&&& 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激发求知欲,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要立足学生生活环境,力图让应用题的情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使学生从接触应用题的第一天起就能拉进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应用题教学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有关“折扣”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练习课:
师:“国庆”放假期间,同学们一定都去逛过商场了,商场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商品打折)打折是什么意思?商家为争得客源会采取各种打折促销的手段,我们最常见的促销手段有那些?(打九折、买一百送二十五、买四送一……)请你用我们学过的“折扣”知识解释一下这些促销手段:
&&&&&& 生:打九折:原价是现价的90%
&&&&&&& 买四送一:4÷5=80%  打八折
&&&&&& 买100送25:100÷125≈80%&& 八折
&&&&& 这节课.老师就邀请同学们一起去石化购物,做我的“购物高参”。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帮我解决几个购物中的分数、百分数问题
&&&&& &场景展示:
&&&&&& 1.老师先来到服装部。前不久我在这儿看上一件大衣,原价800元,嫌贵没舍得买。现在正巧赶上大减价,打七折,可真便宜不少。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可以少花多少钱?
那件羊毛衫款式也不错。原价200元,现价160元请你帮我算一算,便宜了百分之几?
生:大衣 800-800×70%=240(元)(方法1)
800×(1-70%)=240(元)(方法2)
羊毛衫 (200-160)÷200=20%(方法1)
1-160÷200=20% (方法2)  
&&&&&&&& 师:这件羊毛衫便宜了百分之二十,能不能说原价比现价贵百分之二十?为什么?
&&&&&&&& 2.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我又来到营养品柜台,想买几盒营养品送给父母,以表孝心。请同学们帮助选购几盒,算一算共花多少钱?
(实物投影出示各种营养品单价)
&&&&&&&& 甲柜台:九折优惠
&&&&&&&&&太太口服液:28.2元/盒&&&& 静心口服液:163.8元/盒
&&&&&&&&&中华乌鸡精:86.8元/盒 && ……
&&&&&&& &乙柜台:买三送一
&&&&&&& 红星奶粉:14.2元/盒&&&&& 宁红减肥茶:17.7元/盒
&&&&&&&&万基西洋参:43.8元/盒&&& ……&
&&&&& (学生汇报自己的选购方案)
&&&&&&& 3.买完营养品,老师又来到书店,为学校订购一百本科普读物。有三个摊位,优惠方式各不相同。请帮助我选择一下:
&&&&&& 预购100本书& 每本原价三元
&&&&&& A摊位:买四送一 
&&&&&& B摊位:全部九折
&&&&&&& C摊位:40本为一套,优惠价100元/套,不足一套的按原价。(小组研究购书方案)     
&&&&&&& 生:从价格方面考虑,我们选择A摊位,因为花钱最少。
&&&&&& 师:在实际购物中,你还会考虑那些因素?(图书质量、售后服务等等)
&&&&&& 4.买完图书我感觉累了,来到麦当劳,要了一份套餐,优惠价15元。请各小组补充条件,提出相应问题,编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