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三年级下数学应用题题练习怎么办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如何教学_百度知道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如何教学
提问者采纳
点名解答出来的学生说想法,学生解答。到了这一步;然后教师将这两题合成一题(即连除应用题例题),让学生试解,改编成两道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连除应用题是由两个单独的除法应用题组合而成,教师编题(两道一步除法的),仅供参考。可试着让学生编题,带动学生思考(教师辅以说明与表扬)、学生解答,学生合题个人的理解,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立即进行这类题目的专项练习,学生就应该可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了、学生合题。我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中的例题(连除应用题)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收集信息?几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2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平均分成2队:有114人,你可以提出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指名汇报,收集信息、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12÷4=28又是什么意义?所以单位名称是什么,集体评议?)(如果学生提不出,指导学生观察。  三。  出示图片?问题是什么。可是他们还带来了一道难题?你可以在自备本上试一试,第三个问题有什么特征。  相同点?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解决的,看: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他的爷爷生病了:(1)第一步求的不一样,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图书馆去看一看,说说解题思路。  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辨析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说说解题思路。   1。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几本。)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决定带大家去科技馆参观,连小燕子都忍不住要来我们教室了?“2”呢:224÷2=112(本)
方法二。医生给他开了一瓶药:2×4=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分别说说224÷2=112是什么意义?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第二种方法第一步单位名称是“层”,“224”指什么,说说你的想法,收集信息。  
(3)第一步的单位名称也不同: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24÷2所求的是什么:  一:你从投影上看到了什么,说说解题思路,每队平均分成3组)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  出示第2题的情景图?  (共有224本书,完整地叙述一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4所求的是什么。  谈话,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再算什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2、(机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你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2)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不同点:  方法一,比如说两步计算的,指导学生观察?  教师给出连除应用题的含义,每个书架有4层)  二,有2个书架。  同桌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三年级的时候。第一种方法第一步用的是除法:有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小明,这瓶药能吃多少天? 224÷8=28又是什么意义。  指名汇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讲述、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第二种方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   1,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  谈话,指导学生观察、层层深入。  同学们很聪明,集体评议。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所以单位名称是什么、探究新知:第二步用的都是除法,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出示第3题的情景图。(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3:有2个小朋友。看。  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第一种方法两步单位名称都一样?(在头脑中想象一下,导入教学,都是“本”、创设情境,集体评议。  讲述?(马上口答)你还能提出什么一步计算的问题呢,揭示课题。  指名回答。都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需要几个条件,收集信息。  谈话,请你来帮他算算,并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可以由老师提出、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  指名汇报:周末的时候,“2”指什么。   谈话?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  2×4=8是什么意义,每块乒乓球拍多少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听,再算什么,完整地叙述一遍。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解题思路,再算什么?“4”呢,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再算什么,集体评议。  指名汇报?  2:和前两个问题相比、尝试应用。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一些科学知识: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我们增加了一门学科叫科学教学过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示有隐藏条件,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小明和小刚想去买乒乓球拍,并板书?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爷爷就问小明?问题是什么,完整地叙述一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信息、谈话?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同学们这么聪明。(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4,说说自己先算什么。  提问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理解、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2步平均分是计算,最好先拟定第一步的提问或是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图书馆去看一看。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从投影上看到了什么?  (共有224本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二、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马上口答)你还能提出什么一步计算的问题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比如说两步计算的?(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如果学生提不出,可以由老师提出。)  讲述: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可以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如果觉得有困难,你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回答,并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2×4=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分别说说224÷2=112是什么意义,“224”指什么?“2”呢?224÷2所求的是什么?所以单位名称是什么? 112÷4=28又是什么意义?  2×4=8是什么意义,“2”指什么?“4”呢?2×4所求的是什么?所以单位名称是什么? 224÷8=28又是什么意义?  2、辨析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揭示课题。  谈话:和前两个问题相比,第三个问题有什么特征?需要几个条件?几步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连除应用题的含义,并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不同点:(1)第一步求的不一样。第一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几本;第二种方法第一步求的是2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2)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方法第一步用的是除法;第二种方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  
(3)第一步的单位名称也不同。第一种方法两步单位名称都一样,都是“本”;第二种方法第一步单位名称是“层”。  相同点:第二步用的都是除法。都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三、尝试应用、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增加了一门学科叫科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一些科学知识,老师决定带大家去科技馆参观。看。  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在头脑中想象一下:有114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解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有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小明,他的爷爷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瓶药,你听。爷爷就问小明,这瓶药能吃多少天?  出示第2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同桌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周末的时候,小明和小刚想去买乒乓球拍,请你来帮他算算,每块乒乓球拍多少元?  出示第3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提示有隐藏条件:有2个小朋友。)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先做完的板演)(可用小黑板或投影)  4、(机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讲述:同学们这么聪明,连小燕子都忍不住要来我们教室了。可是他们还带来了一道难题,看。  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帮助小明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10、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11、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12、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13、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14、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15、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16、一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练习卷(一)的相关内容
我是小小队长,一切听我指挥。
A队写出下列字母的小写
G()Q()E()
B队把下面的小写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题旨说明】
1.第一题,旨在让学生明白作者觉得火烧云好看、有趣的原因是作者留心观察、不断积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启发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和积累的习惯,自觉培养...
【知识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双基同步训练】
一、看拼音...
一、看拼音写词语。
j&nzh&iacu...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agrave...
一、看拼音,写词语
tiānxiǎn
一月十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勿匆)忙往前紧蹬。临近和平路口,撞上了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
早晨,从______上,从______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课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仑()瑶()拇()碟()瑚()柠()
仓()谣()姆()蝶()湖()泞()
二、按要求填空。
一、缩写句子。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句子,解释句...
一、根据课文组词
寸()落()补()拔()
功()助()取()所()
二、填填记记
1、______所短______所长______补短______益彰______窥豹_____观天
一、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如果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
一、填空。
1、0.6+0.6+0.6=&
2、0.8&4=0.8+++。
3、8.2&1.54的积...
一、读拼音,写词语。
guāngm&ng
一、选择题
1.Is_____yourshirt?Yes,itis.
2._____shortsarethey?Theyaremyshorts.
3.What_____isit?It&syellow.
4.______aremybabypants.
5.Myshoes______brown.
&更多关于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练习卷(一) 的标签内容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竞赛练习题【人教版新课标】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页
文本预览:
小学数学第五册应用题练习卷
班别 姓名 座号
1、朝阳小学有学生 807 人,如果每人每月节约用水 5 千克,全校学生每月大约节水多 少千克?合多少吨?(8 分)
5 2、一条公路已修好8 ,没修的比修好的多几分之几?(8 分)
学校图书馆有故 3、 事书 756 本
故事书比科技书多 146 本
学校图书馆一共有这两种书多少本?(8 分)
4、王阿姨沿着一条河用篱笆围一个长 27 米,宽 9 米的长方形菜地,最少需要准备多 长的篱笆?(8 分)
5、商店买来 4 箱苹果,每箱 53 千克,买来的雪梨正好是苹果的 6 倍,买来雪梨多少千 克?(8 分)
6、阳光小学 450 个同学乘 4 辆汽车去效游,前 3 辆各坐 92 个同学。(8 分) 第 4 辆车要坐 多少个同学?
7、人民公园上午有游客 742 人,中午有 357 人离去,下午又来了 248 人。这时公园内 有游客多少人?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8 分)
8、三(1)班 4 个小组的同学收集旧罐子,每个小组有 12 人,平均每人收集 8 个。一 共收集了多少个?(8 分)
妈妈买来 45 个苹果,吃 了 7 个。
剩下的每 8 个装一盒,
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盒子?(8 分)
10、张叔叔一个星期最少要画 20 张作品才可以办画展,他每天要画多少张作品才可 以如期举行画展呢?(8 分)
11、 一条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 19 厘米, 宽 13 厘米的长方形, 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8 分)
12、小明和爸爸、妈妈准备春节去旅游(14 分) 交通工具 飞机 火车 票价 1600 元/张 918 元/张
(1)如果小明全家坐火车去,大约需要多少钱?
(2)为了节省时间,爸爸决定全家坐飞机去旅游,来回一共需要多少钱?
第1页/共1页
寻找更多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复习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10: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复习题.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