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胞的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原因是什么?

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1)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材料,理由是:①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②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2)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有(有/无).(3)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的位置.(4)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过快)细胞死亡.(5)某同学认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体积较大,容易观察,还可用于观察线粒体的形态.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否成功?不能成功原因是:出现颜色干扰.【考点】.【分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根据分析回答.【解答】解:(1)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材料,理由是:①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②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2)该实验存在对照,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4)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过快)细胞死亡.(5)要观察线粒体的形态需要用健那绿染色,而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有颜色的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故答案为:(1)①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②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2)有(3)液泡& 原生质层(4)(细胞失水过多、过快)细胞死亡(5)不能成功&& 出现颜色干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比较基础,学生只要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内容就能准确回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8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细胞死亡)、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3、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
解:①甘蔗中富含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①错误;②观察细胞中脂肪微粒、细胞质的流动以及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均需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结果,②正确;③用低倍镜观察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③错误;④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含液泡,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④正确;⑤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和制作必须用活细胞作实验材料,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⑤错误;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胀破过程都发生了渗透作用,⑥正确;⑦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加,再置于清水时细胞吸水能力逐渐下降,⑦正确.综合以上可知,②④⑥⑦四项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检测脂肪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实验方法选择是决定科学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生物学的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差速离心法B、摩尔根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说演绎法C、格里菲斯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示踪法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模型构建法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为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例都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C、图中CFTR基因和淀粉分支酶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D、CFTR基因结构异常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浓度和目的都相同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C、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用法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物质的浓度都相同D、制备细胞膜和提取DNA都可以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B、滥用抗生素会使“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科目:高中生物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B、已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D、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科目:高中生物
金鱼是鲫鱼后代,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丰富多彩的体色、婀娜飘逸的鳍条等多种观赏性状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这些性状有一定经济价值,受到遗传学家的重视. (1)一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眼金鱼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都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2)让(1)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此结果说明&(1)中的异型眼金鱼为(纯合子、杂合子),(可以确定、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眼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和相应的文字说明)(3)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金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欲获得该性状的纯种品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培育方案,请你补充相关内容.方法步骤:①将该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②将F1个体中的雌雄异型眼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2个体③分别将F2个体中的异型眼雌性金鱼与正常眼雄异性鱼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分析判断:若,则其亲本异型眼为杂合子;若,则其亲本异型眼为纯合子.④再将纯合的雌性异型眼与雄性异型眼金鱼交配,得到更多的纯合异型眼金鱼.
科目:高中生物
耳鲍(&H.asinina)是中国传统海产品.科研人员发现,在耳鲍卵子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的两次成熟分裂第一次在卵巢中开始,停留于中期.受精后继续进行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不久放出第二极体.利用细胞松弛素B(简称CB)处理二倍体耳鲍(2N=32)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可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从而培育出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好的三倍体耳鲍.如表是利用不同浓度的CB处理二倍体耳鲍的受精过程后获得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CB浓度(mg?L-1)
处理时间(min)
胚胎平均畸形率(%)
胚胎平均孵化率(%)
三倍体率(%)
0(1)为诱导产生更多的卵子,可向已怀卵雌耳鲍体内注射,促进耳鲍卵的成熟和排放,然后,冲取卵子直接与在体外受精.(2)刺激耳鲍卵母细胞继续分裂的过程发生在时期.耳鲍第一极体中核DNA分子数为个.(3)三倍体耳鲍的获得,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该种耳鲍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和种类彼此间往往存在较大的羞异,原因是.(4)由表中数据可知,CB浓度与胚胎畸形率间的关系是.(5)当CB浓度为mg?L-1时,第二极体的释放率最低.用CB处理相同数量的二倍体耳鲍受精过程以获得能正常发育的三倍体耳鲍幼体时,最适宜的CB浓度是mg?L-1.
科目:高中生物
Ⅰ.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请你说出作出该假设的理论依:.(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等.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A.配制并选用0.9%生理盐水、蒸馏水、9%的食盐溶液.B.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放入所选细胞,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制备同样装片若干个,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C.取一张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另取一张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9%的食盐溶液,另一侧操作同上.D.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指标是.(3)预期及结论: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的预期结果是:在滴加蒸馏水的实验中;在9%食盐水的实验中.Ⅱ.用含有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水分消耗(ml)
Ca2+&K+&&&&&Mg2+(%)
135&&&&&&27&&&&&&179
105&&&&&&35&&&&&&113回答下列问题:(1)从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比例看,大麦在光下吸收上述哪种离子比吸收水分快?(2)从上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答出两点).当前位置: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C.利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色素D.在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中,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a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主要考查你对&&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3)细胞的分裂具有独立性: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在同一时间内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 三.实验步骤:(1)洋葱根尖培养:课前3-4d,将洋葱放在盛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底都接触水,放置温暖处,待根长至5cm时取用。 (2)制作临时装片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然后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图像。 知识点拨: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2、操作要点(1)解离: ①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 ②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③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开。(2)漂洗: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染色和腐蚀镜头。(3)染色: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用力要恰当均匀,过重可能将组织压烂' 过轻则不能将细胞分散开。 (5)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知识拓展:1、“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1)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的HCI 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体积分数50﹪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苏丹Ⅲ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 (3)无水乙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用作色素提取剂。(4)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材料或消毒剂。 2、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现象知识点拨:1、实验注意问题:(1)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3)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4)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5)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2、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再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清水中,但如果所用外界溶液为葡萄糖、KNO,、NaCI、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牧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斥的液体为外界溶液(如蔗糖溶液)。4、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5、原核生物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这要从两方面考虑。“质壁分离”的内因:要有细胞壁、大液泡和一定的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相当多的“原核生物”虽然有细胞壁,但通常无大液泡。 知识拓展:3、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判断与应用在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时有如下规律(l)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原核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具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如甘油、尿素、乙醇、KN03等。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即: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过程&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如图 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1、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的作用 ①加入少量SiO2,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更充分,便于色素完全释放。 ②加入少量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有机酸夺取叶绿素中的镁离子使叶绿素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但SiO2.和CaCO3的加入量要少,否则滤液杂质多、混浊、颜色浅,实验效果差。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保证色素的含量。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时间过长或研磨不充分都会导致色素的量太少而使实验失败。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 3、注意事项 ①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②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 4、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1)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2)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②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6、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7、如果滤纸条色素带重叠,原因可能是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知识拓展:实验创新:本实验中的长条滤纸可以改为圆形滤纸,在滤纸的中央滴一滴滤液,然后用一根浸有层析液的棉线的一端垂直接触滤液的中必位置,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例&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答案D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21618032075701858807886510459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2、4、5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C.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深【考点】.【分析】1、据图分析,1表示细胞壁,2表示细胞膜,3表示细胞核,4表示液泡膜,5表示细胞膜,6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外界溶液,7表示液泡.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解答】解:A、图中4液泡膜、2细胞膜、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5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A正确;B、图中1是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则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B正确;C、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6处的浓度小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6处的浓度等于7处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其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辨别细胞结构图,识记质壁分离的原因,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下列实验过程中,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的是(  )A.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_百度作业帮
下列实验过程中,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的是(  )A.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
下列实验过程中,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的是(  )A.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对叶片进行研磨的过程中把细胞杀死,A错误;B、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B错误;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保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用盐酸水解时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故选:C.
本题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问题解析:
在本题选择项所提到的几个实验中,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对叶片进行研磨的过程中把细胞杀死;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用盐酸水解时细胞已经死亡;只有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和观察细胞质流动两实验中,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没有被杀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葱表皮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