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一种化学物质能使熬粥用热水还是凉水迅速变成凉水?

【小题1】D E【小题2】①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冰激凌与国际化学大赛的关系。②将“冰激凌”与“国际化学大赛”放在一起,出人意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3】①不能轻视生活中的微小发现,要善于在微小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研究。②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③要有自信心,勇于尝试与展现,不服输,永不言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D项歪曲文意,文章开头写道“在过去50年里,坦桑尼亚人彭巴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世界各地陌生人的来信。”说明“彭巴效应”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结尾写彭巴可能还会收到许多来信,照应开头,承接吴家伟说的“在我看来,这场比赛还没结束,过冷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但要说它就是彭巴之谜的终点我认为言之过早,真正的答案应该还能更纯粹、更干净漂亮。”也表明未来对“彭巴效应”的探索将持续深入。E项的“倒叙结构”不当,文本从五十年前写起,一直到近年伦敦的国际化学大赛,是顺叙结构,中间有简短的插叙。(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标题进行探究,考生可以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等。“一碗冰激凌引发的国际化学大赛”这个标题首先表明了文本的内容,其次将吃冰激凌这样的小事与国际化学大赛这样的大事放在一起,形成对比,出人意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小题3】试题分析:文本第六段写“身为90后的陈泊翌,也在外婆家的冰箱里发现过这个现象,可他和吴家伟翻遍了科普书,都没能找到答案”说明他们对生活的细微发现加以了思考和研究。文本第十三段写吴家伟和陈泊翌做小短片分析自己对彭巴效应的看法,说明他们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文本第十五段写吴家伟对未来抱有信心,他认为“彭巴之谜的终点”这种说法言之过早,真正的答案应该还能更纯粹、更干净漂亮,说明他们有自信,不服输,不放弃。考生抓住这三点来分析即可。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与第一代生物燃料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第二代生物燃料是以非粮作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为代表,原料主要使用非粮作物,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废弃物,以及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第二代生物燃料即非粮食乙醇燃料,其实第二代生物燃料也分为二代:第一代主要用甜高粱、木薯等非粮食农作物进行提取,优点是淀粉及糖含量高,能替代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而下一代则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例如植物的茎叶、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等都可以转化为燃料,扩大生物燃料的作物种类,更可以废物利用,这是当前国际研究的重点。②另据美国能源部研究,更注重生态效应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有望减少最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第一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平均仅可以减少约20%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第二代生物燃料,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取材范围相当广泛,秸秆等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大量存在。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保证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③汽车发动机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掺入了生物乙醇的汽油或柴油,使得第二代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发生物燃料时的新宠。德国大众公司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就与德国佛莱堡科伦工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取自稻草或秸秆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该工业集团年产2万吨的“第二代生物柴油”项目已启动。其次,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催化酶技术未来几年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行性非常强。美国能源部通过资金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对纤维素催化酶进行优化,大大地降低其成本,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能早日投入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UOP公司等许多新能源企业纷纷组建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厂。巴西石油公司则研究从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并加紧生产厂的建设。从2008年开始,许多国家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呈几何数字增长。④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关键技术是催化酶技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使生物化学反应在温和的环境下进行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新型酶制剂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就在几年前,该技术的成本还比较高,这两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其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从而使第二代生物燃料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目前的新型酶制剂非常适合用秸秆这种大量存在的农业废弃物来生产乙醇。⑤不过,第二代生物能源的一些关键工艺涉及一系列复杂过程和技术,需要很大的投资和大量的原材料,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实际生产成本还是一个重要的未知数。另外,在生物燃料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方面,原料收集也是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原料极其分散,采集成本、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可能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业发展的瓶颈。【小题1】下列关于“第二代生物能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B.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第一代以非粮食农作物为原料,而第二代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C.第二代生物燃料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可以实现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D.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耗费的能源和化学物质更少,从而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代生物燃料可以直接用于汽车,而汽车发动机不需要另行改造,因此许多国家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呈几何数字增长。B.由于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催化酶技术的日益成熟,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实际生产成本已大幅度下降,为其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创造了条件。C.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催化酶技术是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关键技术,它能使生物化学反应在温和的环境下进行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D.非粮食乙醇燃料的第二代是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而新型酶制剂能将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粮食作物和农业废弃物等转化为燃料的技术研究,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欧美等先进国家相继启动了该项目或组建了工厂。B.相比于第一代生物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在原料使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产业优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C.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第二代生物燃料能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重点。D.虽然第二代生物燃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工艺技术、资金、工业化生产过程和原料收集等方面,仍存在制约瓶颈,尚需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科技说明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丝绸之路能更名吗?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小题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基因药物——医药工业的第四次革命打针吃药是件很苦恼的事!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在体内长期有效,注射一次疗效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种药在体内受到调控,可以根据人体需要自行调节生产药物?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不是天方夜谭,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生了病,不用再吃现在的药物,而是直接向体内注射基因,在体内形成一个天然的药物加工厂,加工厂会在人体需要的时候生产药物,不需要的时候自动关闭。自身生产的药物,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一次注射,药效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就是被誉为医药工业第四次革命的基因药物。 科学家发现,人类疾病的根本原因与人体内的基因有关。他们认为,除了外伤以外的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出了毛病,或是老化,或是损伤,或是结构异常,所以根治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最彻底的治疗。近年来,科学家开发了基因工程药,基因工程药是以基因为模版,在体外通过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体外扩增表达出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应用于人体,在人体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基因工程药同传统药物一样属于外源性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体内的干扰大,半衰期短,在体内容易降解,需要每天给药才有效,而且需要大量原料,工厂和成套设备,研制成本高,要求有一定的生产条件。基因药物则完全不同,它是将人体的基因直接导入病人体内,在人体内表达出蛋白质,也就是把具有治疗意义的基因“药厂”直接建在人体内,它不需要“原料”也不需要成套的工厂和设备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就产生治疗的药物,这样可以把毒副作用降低,使药效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目前基因药开发限速因素是基因的运载体系。如何把药物工厂建到人体里去?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此绞尽脑汁。国外有科学家用病毒作为载体,把病毒里有害的成份去除,保留其能感染细胞的成份,把基因放到这种缺陷性病毒里去,构建成缺陷性重组基因病毒载体,这种方法虽然被不断运用改进,感染效率高,但毒副作用大。也有的科学家采用非病毒作为载体,比如脂质体、多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等等。虽然毒副作用小,但是感染效率低。最近发现应用电渗透和电脉冲的方法可以高效安全的将基因导入体内,科学家预测这将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基因导入方式。随着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及功能、疾病发病分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药物的应用和开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生物高技术和医药工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基因药物是一种简便、生理、经济、安全、长效的新的治疗途径,完全改变了以往建造大型药厂的概念,使人类的基因变成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科学家预言,基因药物将是对传统药物的挑战,成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摘自《科技日报》)【小题1】下面对“基因药物”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基因药物被誉为医药工业第四次革命,它自身生产的药物,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一次注射,药效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B.基因药物是将人体的基因直接导入病人体内,在人体内表达出蛋白质,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产生的治疗药物。 C.基因药物,是把具体治疗意义的基因“药厂”直接建在人体内,基因在体内受到病情的调控,需要的时候产生的治疗药物。 D.基因药物是以基因为模版,通过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扩增表达出蛋白质,再经过分离纯化,应用于人体,在人体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药物。 【小题2】目前“把药物工厂建到人体中”的最好办法是&&&&&&(&&&)A.用病毒作为载体,把有害成份去除,把基因放到缺陷性病毒内。 B.用非病毒作为载体,通过基因转移将基因导入体内。 C.应用电渗透和电脉冲的方法高效安全的将基因导入体内。 D.不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直接向体内注射基因。 【小题3】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的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出了毛病,或是老化,或是损伤,若是结构异常,所以根治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基因治疗。 B.基因工程药同传统药物一样属于外源性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体内的干扰大,半衰期短,在体内容易降解。 C.科学家用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导入体内的方法,虽然被不断运用、改进,感染效率高,但毒副作用大。 D.基因药物是一种简便、生理、经济、安全、长效的新的治疗途径,完全改变了以往建造大型药厂的概念,使人类的基因变成了可供利用的资源。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阅读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梁厚甫①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②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③不能否认,中国人对读书的观念过于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靠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④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车房去。⑤美国人没有书房,然而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片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上面坐着的就是读书人。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学,而是中外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⑥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⑦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使自己在心理上把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骗人的。⑧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⑨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小题1】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小题2】第③段和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述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小题3】中国人把读书看得隆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周汝昌:65载红楼情京梅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 《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E. 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小题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小题3】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6分)【小题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简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根据文章内容,就“苦和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科学奖要经得住时间考验沈致远⑴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性科学奖共有十几种。为何诺贝尔奖一枝独秀?⑵科学奖的作用在于推动科学发展,设置科学奖应符合几项原则。首先是国际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自然科学是实证性的,判断真伪之唯一标准是实验。自1901年创立迄今,诺贝尔奖一直坚守以实验为准的基本原则,这是它一枝独秀“秘密”之所在。⑶在科学性上,其余诸奖良莠不齐。以奖金超诺贝尔奖的基本物理学奖为例,获奖人中有七位不符科学性。一位是霍金,他的“黑洞霍金辐射”只是假说,并未被实验证实。此外有六位弦论者获奖,其中威腾是弦论者公认领袖。多年来,弦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至今既无实验证明,也提不出预言可供检验,对物理学发展乏善可陈。⑷借科学之名以“提倡宗教进步”的坦普顿奖,奖金也超过诺贝尔奖。获奖者除基督教神职人员,也有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戴森获得2000年坦普顿奖,他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著名物理学家,折节俯就令人惋惜。⑸创立于1991年、以“博君一笑,发人深思”为宗旨的玩笑诺贝尔奖只颁奖状不发奖金。别以为只是开玩笑,其2000年获奖者之一基姆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发人深思”并非虚言,寓思于乐别具一格。⑹科学奖提升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的知名度,使公众认识到科学之重要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由吴健雄等以实验证实。公众不知弱相互作用为何物,遑论宇称不守恒。1957年李、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喻户晓,激励许多青年献身物理学研究。尽管如此,奖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年前,我收到某部门座谈会通知:为发展我国科学以早日获得诺贝尔奖出谋献策。我当即写信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坦言:怎么能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幸而是内部通知,否则将贻笑大方。经他建议改变了会议宗旨。⑺科学家对是否获奖应以平常心待之。美国遗传学家沃生和英国物理学界克里克发现基因之载体去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这是继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划时代的重大成就。两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我们发现了生命之奥秘。”对广义相对论和核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韦勒,获悉别人剽窃他首先提出的核力异常现象发表论文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笑置之说:“我下一次要小心点。”真正的科学家神游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命之妙、意识之谜,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奖金于我何有哉?【小题1】本文认为科学奖有哪些主要作用。(6分)【小题2】本文认为科学奖科学性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基本物理学奖、坦普顿奖在科学性方面的主要瑕疵是什么?(6分)【小题3】 作者对“将诺贝尔奖作为发展我国科学之目的”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意分析其理由。(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立叶分析专题讨论。从两者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切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超豪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瞩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来。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说。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其中,第二句讲的是微分几何的两个著名定理,最后一句则是自己人生的写照。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20年前写的一首诗。他抒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教”,经常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1959年,他从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根据国家需要,开展了与超音速流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及数值计算的研究。他边学边教,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和差分法的新课程,培养出了一批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新生力量,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李家春、郭柏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谷超豪率先解决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比美国著名数学家Schaeffer等人的相应结果早了十几年。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建立和发展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局部解理论,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当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谷超豪说:“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大学期间,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从他那里谷超豪不仅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B.在学术研究方面,谷超豪具有的独特、高雅、深入和多变的工作风格受到国际科学界人士的赞誉,他被认为是很有成就和影响的数学家。 C.谷超豪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的才能,他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的独到研究使他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骨干。 D.谷超豪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将数学应用于导弹研究,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精英。 E、本文通过记述了数学家谷超豪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片断,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和悉心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小题2】文章说谷超豪学术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请简要说明其理由。(6分)【小题3】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他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小题4】结合谷超豪的认识,谈谈“学理”为什么不能“轻文”?(8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林衍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陈丹青说。 这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老人,六年前离开美国,隐居在家乡乌镇的“晚晴小筑”里。同年,其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那时,这位在大陆的“新作者”已经79岁了。 事实上,早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在我与木心先生相处的29年里,我亲眼目击他如何挚爱艺术,如他自己所说: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陈丹青在悼词中写道。 上世纪80年代是木心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在的士里写,巴士站上写,厨房里一边煮食一边写,最喜欢在咖啡店的一角写,写到其他的椅子都反放在台子上。 中国美院教授曹立伟还记得,木心很喜欢《诗经》,说如果别人拿《荷马史诗》和我换《诗经》的话,我是不换的。他鼓励年轻人读尼采,说尼采是“钙”,可以使骨头硬起来。讲到福楼拜时,他的眼睛会湿润起来。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曾去探访木心。先生少有客套寒暄,坐定,点烟,即谈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木心还为顾文豪取来美国原版画册观赏,讲画时话不多,只说:“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临行时,顾文豪曾请木心签名留念,木心笑拒,答说:“今天要让你一无所获,满载而归。” “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作艺术品在雕刻。”顾文豪说。 陈丹青称其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然而,木心本人却从未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始终自称为“文学的个体户”。 1946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后转入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20岁出头时,这位贵公子还曾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白天上街游行,傍晚则点上一根蜡烛弹奏肖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仍旧长于绘画,热爱写作。 “文革”爆发后,从14岁起创作的20本小册子悉数被抄没。 在狱中,他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还在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写散文、诗歌。他写满了66张白纸的《狱中札记》,藏在棉袄夹层里。他还为此创作了一首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他喜欢吃甜食,爱逛古董店,常在地铁口迷路。他爱看报纸,但从不看文艺界的新闻。他也很少打开电视,偶尔破例是因为迈克尔·杰克逊的巡回演唱会。 他穿着讲究。他曾亲手把一条细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地缝成马裤,钉上一排五颗扣子,用来搭配皮靴。他会戴着眼镜裁剪衬衫,并赞赏托尔斯泰是会自己做靴子的人。 “他太干净了。”曹立伟说,“这种干净是从内而外的。” 2006年,他的作品被引入大陆,他本人也被陈丹青接回中国。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陈丹青曾数次告诉读者,要去阅读木心,理解木心,因为在汉语书写持续荒败的年代,是他在独自守卫汉语的富丽、汉语的尊严。 在木心深度昏迷的时候,十几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者在病床前照顾先生。陈丹青曾把他们叫到先生的病房,这些年轻人会在木心的床前低声念起那首叫《我》的小诗: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选自《视野》2012年第3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木心先生特立独行,受到体制的排挤,因此一直到晚年他的作品才被引入大陆。B.文章列举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美国的文学影响,表现先生蜚声海外的文学创作成就。C.木心不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自称“文学的个体户”,体现他对汉语书写现状的失望。D.“他太干净了”,这句话既是对木心考究服饰的赞美,也是对他清洁的精神情怀的肯定。E.文章对木心先生的缅怀,流露在对其趣事喜好的琐记中,让丰富而生动的木心跃然纸上。【小题2】文章多处引用陈丹青和顾文豪的话,有何作用?(4分)【小题3】“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这种“木心的范儿”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熬粥用热水还是凉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