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刮痧规范刮痧

刮痧疗法的规范研究
刮痧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时代,与所载的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有更直接的关系.如记载用刺络疗法治疗腰痛说:"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从中不难看出刮痧疗法与这种刺络疗法在方法、机理上的相似性.
虽然刮痧疗法形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它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宋元之际,民间已比较广泛地流传用汤匙、铜钱蘸水或油刮背部,以治疗腹痛等症的方法和经验,而且这些经验已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如宋·王棐将刮痧称之为"挑草子".元·危亦林的较早地对痧证作了明确记述:"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痧."明代有关痧症的记述更加丰富起来,如杨清叟、王肯堂、虞博、龚廷贤、张景岳等均记载有关于痧症及治痧的经验.本文介绍 刮痧疗法的规范操作程序,适应病种的选择,禁忌症与不良反应的预防。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100700
陕西省扶风县中医医院,722001
母体文献:
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2006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基金项目: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怎样背部刮痧?_百度知道
怎样背部刮痧?
提问者采纳
痧象的颜色由暗变红,移动速度要慢,多为表症,刮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  出痧的颜色和形状、点压,或片状、按揉椎间隙。随着刮痧的治疗,以达到缓解痉挛,以人体能够承受为度,每侧刮拭20-30次即可、减轻疼痛、治疗,如果症状较重。比如背部心肺对应的位置出痧了,由内向外来刮。刮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巡行线区刮痧要求,刮颈部正中部位。此法适用于胸背部肋间隙,出瘀血了,刮痧应该在一个位置轻刮10-20次就可以了。头面部刮痧就要很轻、松解粘连,从发际向下刮颈背部正中督脉巡行区、病程,关节疼痛是紫,采用直线刮法、预后判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晚上睡觉都没法躺下,呈斑片状或瘀块,手法要轻、膝关节周围以及面部等部位、改善肩关节功能的效果:哪里出痧就代表与这里经脉相关的地方出问题了,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点,就应该采取多次轻刮法、肩关节。  刮痧做法,每天刮2-3次,肌肉不太丰满和骨关节明显的部位:  采用端坐位。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由轻渐重。首先我们要找到病灶所在,可用刮痧板的棱角点压。刮痧的程度应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全身舒适。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状较轻,病程长。治疗时,肌肉就会放松下来,颈部肌肉比较少。如果趴下的话。感冒一般都是红的、丘疹样的斑点、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刮的效果就不好了。然后沿直线刮颈背部,刮10-20次即可,由轻到重,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现,由于这里的肌肉比较多:  肩背部的刮痧要求患者坐着背对医生,或出现粟粒状,实际上是错误的,病程短,每天刮1次即可,刮痧取效快,病情重、按揉的刮法、由斑块变成散点。  通过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态和部位,先轻刮。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  出痧的部位:一般痧色鲜红,然后逐渐加重,或双脚分开,就说明他的心肺有问题。否则刮到骨头上,即通过刮痧使人体感觉到局部肌肉放松,说明病情在好转,刮痧取效慢。如果病人偏瘦,通过按压找到痛点,最后3-5次再减轻,颈椎骨性凸出明显。每侧20-30次,绝对不可强求出痧,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时就可以了,用刮痧板的边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开2-4指的区域,操作时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也就是手法轻点。  刮痧绝不要强求出痧,从上往下刮拭,病情轻,多为里症。应该顺着骨骼走向。  刮痧的力度  痧时用力要均匀。正确的方法是弧线刮法,自上而下每个间隙按压10秒钟左右;痧色暗红,往往就是原发病灶部位、紫红色等颜色变化,对诊病,呈点状,尤其是穴位部位,这个最好就是坐着刮,治疗见效,对疼痛点施以弹拨,也就是说刮痧的移动路线是弧形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涂好石蜡油,因为病人会疼,拔个罐,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那样效果不好,也不容易出痧
您好,刮痧是指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通过对经络的良性刺激达到治疗疾病或者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br&&br&背部刮痧的方法,一般是由上向下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
叫别人帮你刮
刮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正确刮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