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帮hr是什么意思?

“乌托帮”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乌托帮”是什么意思???
乌托帮是美好的意思,跟世外桃源是同一个意思!!西方乌托邦思想虽可追溯得很远,但其独立的发展和眩目的繁荣还是在近代——自托马斯·莫尔以降。是莫尔造出了“Utopia”这个词并开创了这一运动。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正式刊行之前,曾在致他的朋友伊拉斯莫斯的信中谈到这书,他开始还是直接用拉丁文“Nusquama”(“乌有之乡”),后来,在日致伊拉斯莫斯函中,莫尔第一次把希腊语中的“ou”和“topos”缀合为一个新词“utopia”,其中“u”是拉丁文对“ou”的译法;表示否定和没有,“topia”是“topos”的变形,表示地方,地区。这看来还是“乌有之乡”的意思,然而,“u”和希腊语的另一个词“eu”(表示好、理想、完善、繁荣等肯定意义)也有一种联系,后来,在莫尔书正文的前面,虚拟了乌托邦一位诗人的诗句,诗中认为自己的国家合适的名称并不是“utopia”而应称之为“eutopia”——“一个福祉之乡”(a place of felicity)。在此,前缀“u”看来既可以使人联想到“ou”(否),也可以使人联想起“eu”(好),而玩心甚重,有新词癖的莫尔甚至是有意开这样一个玩笑也未可知,要不他为什么不直接用“nusquama”呢?他也许故意让这个词带上一点隐含有双重意义的模糊性。这样,“utopia”这个词可以说一开始就有否定和肯定两层含义,它否定的是地方,肯定的是制度,合起来就表示“一个美好的、但子虚乌有的地方”。 这样,我们就不妨简明扼要地说,一个是空想,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虚拟、假托、想象与非现实,一个是美好、幸福、可欲与令人向往,这大概就是乌托邦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特征了。用“理想”(ideal)一词可以表示这样两层意思∶既表示“好”又表示“非现实”,但我们在此还是想先区分开这样两层意思,故而我们在此使“理想”主要表示“好”的意思,而用“空想”表示“非现实”的意思。说“空想”可能言重了一点,因为在我们现在的语汇中,“空想”已带有一些贬义,但在此我要请读者留意我是在并无贬义的情况下使用这词的。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3条回答
欧洲的社会理想境界和桃花缘一样
人为设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实际上是没有的.
我觉得现在这个词引申为超现实的想法,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乌托邦彼岸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乌托邦彼岸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汤姆·斯托帕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汤姆·斯托帕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 30.0装帧: 16开
丛书: 新名著主义丛书
ISBN: 3《乌托帮彼岸》三部曲由《航行》、《失事》、《获救》组成,描写了十九世纪激荡在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上空的革命风云。全剧时间绵延,从1833年直到1868年,场景辽阔,莫斯科、巴黎、德累斯顿、尼斯、伦敦、日内瓦等名城相继展现;人物众多,巴枯宁,赫尔岑、别林斯墓、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卢格、科苏特、琼斯、马克斯托帕善于让天平两边取得平衡,让我们在革命的悲剧中,看到勇敢、正直、慷慨等等人性的闪光点;在人生的悲剧中,看到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温暖美好。他把严肃的历史写得诙谐有趣,把沉重的思想表述得富含诗意。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毛概习题(第八章以后)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毛概习题(第八章以后)
专题四 一、单选题 1,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陈云 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 )上提出的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3,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 5,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统一于( ) A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上 A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比重 B 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C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D 控制力 7,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 初级阶级的国情 8,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 初级阶级的国情 9,( )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A 基础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 10, )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 A 基础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 11, )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 A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12,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乡风文明 D 村容整洁 13,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乡风文明 D 村容整洁 1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 )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A 发展新型产业 B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5, )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 A 集成创新能力 B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C 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能力 D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力 16,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关键 () A 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 17,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核心 ( A 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 18,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基础 ( A 科技 B 人才 C 教育 D 发展 1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 A 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 发展循环经济 D 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0,坚持( ) ,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 A 岗位责任制 B 劳动者自主择业 C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D 市场调节就业 21,我国的国体是 (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多党合作制度 C 民主协商制度 D 民主主义制度 2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 )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实现工业化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无产阶级专政 2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 ( ) A 农民 B 工人 C 知识分子 D 人民 24,我国的政体是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协商制度 C 党政领导会议制度 D 各种联席会议制度 25,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最高法院 D 政治协商会议 2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公正、公平、公开 D 依法治国 2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 ) A 临时政策 B 基本政治制度 C 权宜之计 D 重于一切的制度 2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 A 执政党 B 反对党 C 在野党 D 参政党 2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 ) A 临时性制度 B 过渡性制度 C 可有可无的一项制度 D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0,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 A 基本方针 B 基本政策 C 基本方略 D 指导思想 3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 ) A 方针政策 B 根本保证 C 基本活动 D 大政方针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 A 社会主义道路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当家作主 D 市场经济 3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 ) A 改革开放 B 发展市场经济 C 四项基本原则 D 办好教育 34,民主、自由、人权是 ( ) A 超阶级的 B 资产阶级的 C 无产阶级的 D 人类的普遍追求 35,民主是 ( ) A 一种国家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文化事业 D 意识形态 36,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是由( )决定的 A 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C 阶级性 D 人们的意愿 37,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 ( ) A 社会的产物 B 法律的产物 C 经济的产物 D 生产的产物 38,人权的基础是 ( ) A 经济发展 B 社会进步 C 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D 发扬民主 39,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 ) A 发展民主 B 依法治国 C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 D 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40,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 ( ) A 人权 B 自由 C 民主 D 权利 41.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构成。 A 精神文明 B 古代文明 C 现代文明 D 道德文明 4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 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 民族的饿文化 D 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4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宏扬主旋律和(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起来 B 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C 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D 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4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 ) A 物质文明 B 现代文明 C 古代文明 D 精神文明 45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 ) 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 D 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关系 46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 说到最后,还是要把( ) A 政治建设当做中心 B 经济建设当做中心 C 民主建设当做中心 D 科技和教育当做中心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 培养四有公民 B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 培养四化干部 D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8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 ) A 特有任务 B 根本任务 C 首要任务 D 根本方向 49中华民族的核心内容是( )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50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称之为( ) A 依法制国 B 法制 C 法治 D 法律规范 51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称之为( ) A 人治 B 德治 C 以德服人 D 道德感化 5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的( ) A 指导方针 B 工作方针 C 政治优势 D 政策 53(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A 科学技术 B 教育 C 文化 D 管理 54( )是提高人民科学尾花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 基 础 A 文化 B 教育 C 哲学 D 管理 55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 ) A 喉舌 B 工具 C 中介 D 事业 56( )是马克思主义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 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推动社会的进步 C 实现经济发展 D 发挥人的创造性 57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和谐理念,形 成 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应在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 D 传承民族文化 58( 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 民族精神 B 时代精神 C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59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 力。 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宏扬民族精神 60培育“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 ) A 理想信念教育 B 纪律教育 C 文化和知识传授 D 道德教育 61、我过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的观点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62党的( )把社会更加和谐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63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 部署的是( ) A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6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 ) A 现代化 B 社会和谐 C 按劳分配 D 公有制 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关键在( ) A 发展 B 协调利益关系 C 中国共产党 D 民生状况改善 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坚持科学发展观 B 以人为本 C 发展民主 D 坚持对外开放 67 (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 社会主义荣辱观 B 集体主义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 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 与历史的和谐社会一致 69 社会和谐首先是( ) A 加强党的建设 B 要发展 C 协调利益关系 D 坚持以人为本 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阐述的 A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中大问题的决定》 B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中央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 “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 “乌托帮”式的和谐社会 C 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 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72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对未来美好社 会的设想 A 马克思.恩格斯 B 毛泽东.周恩来 C 邓小平.江泽 D 胡锦涛 73 (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 发展 B 公平正义 C 社会活力 D 社会安定有序 74 党的(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A 十六大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六届六中全会 7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A 发展 B 中国共产党 C 制度 D 秩序 76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 77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完全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 ) A 智力支持 B 精神支持 C 政治保障 D 社会条件 78 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 ) A 智力支持 B 社会条件 C 政治保障 D 制度保障 7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 ) A 以人为本 B 科学发展 C 改革开放 D 民主法制 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 ) A 民主政治 B 以人为本 C 科学发展观 D 改革开放 二、多选题 1、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中外合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 差距保持在( )的范围内 A、合法 B、公正 C、适度 D、公平 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D、集体经济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处理好( )的关系 A、经济 B、人口 C、资源 D、环境 5、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权利是( ) A、发展权 B、生存权 C、经济权 D、自由权 6、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体现在( )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政府,成为执政党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 制定执行 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8、下面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B、人权高于主权 C、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D、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9、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是( )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 ) A、思想道德建设 B、生态环境建设 C、党风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不仅决定着文化建 设的目标,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CD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为经济建设服务 C、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 12、当前,我们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 ) A、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B、教育公益性原则 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D、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13、实现社会和谐是( ) A 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 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 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 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 )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诚信友爱 C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A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 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6、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富裕 C 生态良好 D 安居乐业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简答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4,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8、党中央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天路” 日, 凝聚中华民族激情和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 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 所经地区大部分属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 是对一系列极限的一次英勇 冲击:建设者们既面临生命禁区的生存极限、高海拔和多年冻土这个铁路建设难度的极限, 又面临高原环境保护的极限。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挑战着建设 者们的身体、智慧和心理的极限。然而,建设者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了 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自主创新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他们发扬伟大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 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惊叹的奇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 的土地上书写下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 在茫茫戈壁和荒漠写下自主创新的壮美诗篇。 在高寒 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铁路建设领域多 项技术空白,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 铁路和其他重点建设工程一样, 如同又一座无字丰碑, 在辽阔的高原镌刻下党和中国人民致 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青藏铁路的通车,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实现 自主创新, 创造非凡的业绩, 有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勇气和能力, 有信心、 有志气、 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 例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9--231页) 案例讨论: 1,青藏铁路的建成,是贯彻什么的结果?它是一条什么路? 2,青藏铁路是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成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 3,为什么说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实现自主创 新,有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勇气和能力? 案例点评: 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 然而, 建设着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建成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自主创新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他们发扬伟大的青藏铁路精 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惊叹不已的奇迹。在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下了西部腾飞、 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 在茫茫戈壁和荒漠写下 自主创新的壮美诗篇。如今的青藏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青 藏铁路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 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成功实 践再次向世人昭示,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 有信心、 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多党合作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 政党制度”时说: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 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 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 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 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 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 执政党显然乐 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一方说的 每句话都要警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 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 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 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 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 《人民政协报》 ,日) 案例讨论: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案例点评: 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 障作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 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造。共产党执政,多 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前不久,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 统一战线的意见》 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领导职位要有占一定比例的党外干部, 有条件 的可以担任正职的规定,就是在新形势下对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建国后就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现在所不同的是, 经过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党制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主精神和 民主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完善、更具独特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长征: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中将中国的火药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 列为100件重要事件中。将长征列入,他们当然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 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但它表明他们肯定了长征的影响。 我们在回首长征的时候,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它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 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 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 他被这条湍 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 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他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 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 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 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 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 可歌可泣的英 雄史诗,长征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无论 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 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n永不磨灭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生 死相依的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 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 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那么广阔,生命将 会何等光荣。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 例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 案例讨论: 1,材料中是怎样评述长征精神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 2,长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3, 从大学生的使命、 弘扬民族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角度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领悟长征精神? 案例点评: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 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 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 的远征,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件事基础而载入史册,更 因为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 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 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 精神光照千秋。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以长征 精神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 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当深刻领悟长征精神、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赋予 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应当自觉地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 续写感动时代的新辉煌; 应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 念,在挫折和磨难面前永不言败,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四 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是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是一 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紧急批示;温家宝总理飞 赴灾区一线,指挥救灾。中央各部委都及时发出抗灾令,投入抗灾第一线。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 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 大灾之后, 党和政府迅速作出反应, 全力展开救援,调集军队、动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向震中挺进,这既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公民的责任, 也表明现有行政体制的效用。 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获得民众的认 可,从而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广大民众也积极投入救灾中来,踊跃赈灾捐助。灾难提 升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奥运圣火所经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 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 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 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于公民精神的试探,这一次,于长歌当哭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 个公民的孜孜成长,其中所彰显的组织意识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怀令人感念。地震中国,对 应着情义中国,天灾不足惧,训练有素的公民社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足以抵御任何风霜。当 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 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摘自《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新京报》 , ,日; 顾训中: 《大难兴邦,震情唤醒公民意识》《新民晚报》 , ,日, ) 案例讨论: 1,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时作出反应,说明了什么? 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民众积极以各种方式投入救灾,说明什么? 3,你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并将以怎样的精神来支援救灾? 案例点评: 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中国抗震救灾震撼 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汶川作证: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 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 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 锻造了伟大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DD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 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 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危难面前, 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 各省份对口支援, 社会各界自发动员, 各项爱心捐助活动有序进行…… 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一起,显示出空前的团结,再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的动人场景。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山崩地裂,撼不 动党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桥断路毁,挡不住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举全国之力,支援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当代大学生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它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 成为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 精神、 红岩精神, 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这次抗震救灾,大大 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 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 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 专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2、 (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2 3、“三通”是指( )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讯、通航、通邮 C、通话、通邮、通商 D、通商、通航、通讯 4、“一国两制”是针对( )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 B、澳门 C、港澳 D、台湾 5、 (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澳门、台湾是中会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一国两制”中的特别行政区( ) A、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 B、享有完全自治权 C、享有立法权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是( ) A、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B、国际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8、“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最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 )问题。 A、新疆 B、台湾 C、香港 D、澳门 9、实行“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是( ) A、国际环境的繁荣昌盛 B、国外军事实力的增长 C.、国外物质文明的提高 D.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0、 ( )是实行“一国两制”的核心。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实行“一国两制”力求以( )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A、军事 B.、和平 C、妥协 D.、谈判 1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13、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是( ) A、承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不能分割 B、承认中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解决问题 C、承认中国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承认外国不能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14、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谁治理( ) A、港澳台人 B、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 C.、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 D、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15、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受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的自治 权利,主要体现在( ) A、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B、拥有立法权 C、拥有终审权 D、拥有独立司法权 16、“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 ) A、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B、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 C、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一个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 17、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8、依据香港行政区的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享有( ) A、对外代表中国的权利 B、行政管理权 C、立法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以下不符合江泽民八项主张精神的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台湾可以代表中国同外国发展经济文化关系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倡导两岸领导人开展沟通和交流 20、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 A、 B、 C、 D、二、多选题 1,对待台湾问题,我们坚决反对 ( ) A“一中一台 B“台湾独立” C“一边一国” D“两个中国” 2,台湾问题产生50余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有( ) A 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 B 和平解放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D“九二共识”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 A 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C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 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先后提出( ) A“叶九条” B“邓六条” C“江泽民八项主张” D“胡锦涛四点意见” 三、简答题: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上虽然有过分裂时期, 但分裂时间较短。历史证明,则兴统,分则衰。凡在统一问题上有所作为的人,都得到历史 的承认,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统一有着坚实的基础,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并相互促进发展的 结果。统一,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社会生 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统一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历史表明,我国各族人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心向祖国,愿意亲和共处。无论在 什么情况下都不愿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 民意所在,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极为珍视的价值观、 民族魂, 完成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 要前提。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l度长期不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 的基础和前提。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为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 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 例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 案例讨论: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案例点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 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从而具备了和平统一的客观必要性,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也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从国家和民 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 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国家发展战略 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 从总揽全局着眼, 高瞻远瞩地把国家发展和实现统一有机地结 合起来。 实现祖国统一, 归根结底是一个实力的问题。 我们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领导下,在推动祖国统一上取得新进展,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迅速 壮大的结果。 我们今天在实现国家统一中, 面临着美国等少数国际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台湾 当局,面临着岛内分裂势力继续分裂活动,就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由于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 够强大,因此,对实现和平统一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对我们自身的事业必定发展的坚定的信 心。第十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C 一个中国 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D 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2、“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认为是( ) A 反对和遏制“台独” 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B 推进两岸“三通” D 回到“九二共识”3、“一国两制”构想是( ) A 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 C 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 B 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 D 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4、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5、第一次提出台湾和平统一后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告台湾同胞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A 完全自治 B 高度自治 C 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 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7、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 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 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9、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治理? A 港澳台人? 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C 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 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10、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C 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B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 A 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 C 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B 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D 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E “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A“一中一台” D“台湾独立” B“两个中国” E“外国插手” C“一国两府”?3、“三通”是指( ) A 通商 B 通航 C 通邮 D 通婚 E 通话 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 独立的外交权 C 行政管理权 B 独立的防务权 D 立法权 E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5、英国殖民主义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 )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B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D 1887年北京条约 E 1895年马关条约C 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条约.6、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 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的几个不变,即香港原有的( ) A 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D 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变 B 生活方式不变? E 政治体制不变? C 法律基本不变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行两岸统一,就是() A 用武力解决 B 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 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 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 )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 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保持港澳台行使外交权与国防权 E 保持港澳台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9、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 )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高度自治 B 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 E 完全自治D 50年不变10、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 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C 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 英国以主权换治权 E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三、简答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三、简答题 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 内容有: (1)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政 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实行“两种制度”,即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里,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保持资本主义 制度不变。这里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而是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3)设置特别行政区。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设置特别行政区。 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 一种制度, 而不能存在和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现在,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 在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 一个国家内, 既实现国家的统一, 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不但突破了单一制下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权力的范围, 而且超出了联邦制下成员国的权力。 这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也为单一制国家结构提供了新鲜经验。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 期不变; (3)对于台湾问题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四、论述题 1、(1)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如下: 第一,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过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 一种制度,而不能实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 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 一个国家之内,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的发展. 第二,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实行一国两制为统一战线理论增加了新内容.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开辟了统一战线的 新领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爱国,根本目的是统一祖国.这样就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 爱国主义性质更加鲜明,统一战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统战对象不断增多. 第三,一国两制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 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将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制度地区之间的关系, 因此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2)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如下: 第一,一国两制开辟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新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体现了照顾历史 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它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它功于人民,益于人民. 第二,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后,大陆可以把特别行政区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纳外资的渠道,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行政区可以充分利用大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更好的发展自己,同 时为大陆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 出新办法.好多国际争端,解决不好会成为爆发点.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 的事实表明,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好办法,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 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统一,战争 方式无异于兄弟相残,他人得利,并又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 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 障。 台湾经济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 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 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 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有益的。我 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坚持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依法保 障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推 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 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当前台湾民心所向。我们充 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以及发展经济的要求, 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利 益。 要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方针政策, 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 专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反帝反霸权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 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帝国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 D、独立自主 3、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间 4、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C、导致各国矛盾的加深 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通过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C、不放弃使用武力 D、反对霸权主义 6、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 ) A、一极化 B、三极化 C、五极化 D、多极化 7、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1987年党的( )报告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新论断。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我国的国家利益首先就是要维护( ) A、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10、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 A、对话协商 B、反对霸权主义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 11、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12、胡锦涛于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增添了( )的新 目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建和谐世界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13、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独立自主 D、领土完整 14、 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是大国是关健, 周边是(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舞台。 A、首要 B、中心 C、合作 D、和平 15、中国历来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本着( )的原则,通过协商和谈,公平、合理地解 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A、互谅互让、求同存异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16、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 ) A、国际金融秩序 B、国际文化秩序 C、国际军事秩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 A、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18、中国政府认为,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 ) A、互信互利 B、团结协作 C、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19、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 的核心是( ) A、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B、平等对话 C、互利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A、经济 B、军事 C、科技 D、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另起炉灶 B 不结盟 C 一边倒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 ) ,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 反动力量正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仍然存 在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 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 争大国主义的必然选择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 则 三、简答: 1、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周恩来DD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奠基者之一。他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以决策人、指挥 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 全面而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是世界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把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创造M地运用于外交实践,树立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 独立自主的原则 周恩来对1840年以来100多年中国受外国列强的侵略、 宰割, 不能独立自主的历史刻骨铭心, 他深知国家独立来之不易,最懂得维护独立自主的重要。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始终坚定不移 地站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上, 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 主权。 多次指出: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 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立场。”“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 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 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爱憎分明的立场 周恩来在各种场合、 活动中, 无论是在友好者面前, 还是在挑衅面前, 在猝不及防的诘难下, 总是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映、准确的语言,自如的应对各 种情况。对任何挑衅,都给以恰当回击。对财大气粗、霸气十足的美国政府以理抗争,从抗 美援朝到尼克松访华,从关系紧张到关系缓和,一直是坚持原则,把独立自主放在首位。在 对苏关系中, 即使是在中苏友好时期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自主立场, 在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 义,搞老子党时,更是针锋相对,坚持独立自主,敢于面对面斗争。 求同存异的方针 如何同各国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国间的差异, 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课 题。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正确的途径,从而形成了中 国外交的另一特色。“求同存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主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 系、促进国际和平的积极态度和建设性立场。这一立场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事 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平等待人的胸怀 周恩来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立场, 这种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待人的态度, 受到国际舆 论的普遍称赞。中国人民曾经饱受外来压迫的苦难,我们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深深懂 得应当尊重别人的独立和主权。这就是中国坚持平等待人的外交风格的深厚理论基础。 实事求是的精神 外交活动的严肃性,不仅要求我们要说话算数,而且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 去处理问题。周恩来是实事求是办外交的模范。一旦他发现违背我国外交政策的事情时,他 一定立即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或补救, 必要时还亲自向对方表示歉意, 或公开对我们的有 关人员提出批评,力求挽回对外的不良影响,维护我国对外政策的严肃性。 广交朋友的态度 周恩来最善于打破各种隔阂,广泛结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友好往来,才能增进友谊。他还把 广泛结交朋友当做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把来访的各界外宾称为“送上门的老师”。 周恩来的外交风格就是中国的外交风格。国际舆论盛赞周恩来的高尚品质,同时指出,世界 主要是通过周恩来的形象认识了中国。 周恩来创造性的外交实践, 就是中国外交学的一部辉 煌巨著。 (许怀熔: 《周恩来所树立的新中国外交风格》《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 ) 案例讨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谈谈周恩来的外交风格。 案例点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 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半个世纪以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 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 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 准则。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包含着如下基本点: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外国政治家和学者一致地对周恩来的外交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 威尔逊这样写道: 周恩来的 风度、品格和气质形成的独特魅力对见过他的人产生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富于同情心,理 解他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一切结合起来,是使其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 人物的基础。 首先, 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体现了文明古国政治家的君子气质, 如友好、 正直、 谦逊、耐心、优雅,体谅他人和讲求信用等,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 克松这样写道:周恩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不给人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 精明的人。 “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 他忠实 地保持着个人关系和政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 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 非 常坦率、极其沉重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基辛格还强调了周恩来对人的体贴与关怀。威尔 逊称周恩来是“少有的正直的人”。海伦?斯诺认为,周恩来宽宏大度、教养良好、明智而 坦率,所以在他任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关系解冻是毫不奇怪的。在另一方面,周恩来的风 格还表现了他在革命生涯中锻炼出来的非凡的政治家素质,如敏锐、冷静、坚韧、惊人的记 忆力和高超的谈判艺术。 沃洛霍娃认为, 这些特点使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具有“神授般的能 力”:说服能力、旺盛的精力、紧张时超人的自制力、从不同渠道搜集消息的卓越的心理能 力、洞察力、令人信服、合情合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自己与社会准则协调的能力等 等。 尼克松和基辛格还用“冰冠下的火山”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重与折服。 国外学者还多方 面研究了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沃洛霍娃总结了四条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的风格特点:1、通 过大众媒介和大量的“非正式渠道”创造舆论和心理传播条件;2、为谈判作精心细致的准 备;3、利用过去的经验,力求求同存异;4、公报文字措词谨慎以有利于将来。第十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 领土争端 B 民族矛盾 C 宗教纷争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 A 产品质量的竞争 C 产品价格的竞争 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经济单极化 C 经济富裕化 D 经济贫困化 B 经济资源的竞争 D 科技和人才的竞争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 A 中国,印度,缅甸 C 中国,朝鲜,越南B 中国,印度,越南 D 中国,印尼,巴基斯坦5、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 单极化 B 两极化 C 多极化 D 三极化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A 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 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成 D 社会,经济全球化7、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高低和大小,取决于() A 军事力量的强弱 B 政治影响大小 C 资源丰富程度 D 综合国力大小8、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 ) A 唯物主义无神论 B 意志决定论 C 实事求是 D 英雄造时势论9、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可以追溯到20世纪( )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10、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 )为基础 A 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自由平等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 A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 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E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 A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互不干涉内政D 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E 小国应该服从于大国 3、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树立新安全观 C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维护世界多样性 E 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 独立自主 E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政策包括( ) A 另起炉灶 D 全面开放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E 双边倒三、简答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2、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四、论述题 1、在新时期,我国应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参考答案三、简答题 1、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2、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四、论述题 1、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必须做到: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 化的发展趋势,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分重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 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 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 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 体现历史发展和时 代进步的要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各 国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眭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 加强区域合作和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 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 时期,邓小平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对事不对国,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 (2)独立自主使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从国家利 益为最高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五项原则基础上,遵 循睦邻友好原则,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使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 一。 专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A 人民群众 B、 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 先进知识分子 2、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 ) A、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B、最大公无私的阶级的 C、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 A、工人阶级 B、工农联盟 C、中国共产党 D、先进知识分子 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 )的先锋队. A、农民 B、 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 先进知识分子 6、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 ) 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 A、劳动 B、 知识 C、人才 D、 创造 7、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 A、坚持工农联盟为基础 B、高举爱国主义大旗 C、拥护祖国统一 D、党的领导 8、 ( )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A.民族平等 B.各民族相互促进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祖国统一 9、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 A、一部分 B、主体 C、异己力量 D、领导者 10、我国的领导阶级是( ) A、农民 B、 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 先进知识分子 11、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A、依靠力量 B、可以依靠的力量 C、根本依靠力量 D、不能依靠的力量 1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 ) A、党的目标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1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 )放在首位的。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14、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 A、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 B、组织和领导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坚持民主集中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组成各级领导班子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5、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 ) A、改善党的领导 B、统一党的领导 C、服从党的领导 D、强化党的领导 16、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是( ) A、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按照“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D、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17、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自己的最高纲领 D、巩固自己的地位 18、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A、放松思想工作 B、脱离群众 C、忽视民主 D、组织涣散 19、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本建军原则。 A、绝对领导 B、根本领导 C、相对领导 D、思想领导 20、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必须始终把( )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A、现代化建设 B、年轻化建设 C、思想政治建设 D、军队战斗力 二、多选题 1、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 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进入新世纪,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是( )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实现党的现代化 4、党的领导包括(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5、人民军队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实现( )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 发展道路。 A、现代化 B、信息化 C、机械化 D、规模化 三、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2、为什么说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的领导核心 四、论述题 论述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的重大意义 案例分析题 一、美国记者的感叹 案例呈现: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 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 军官询问其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 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 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 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 ――摘自汤庭芬: 《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144页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点评: 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 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过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农 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 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 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兴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 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 2、历史“周期率” 案例呈现: 在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问他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 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 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 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 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 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 的出于自然发展, 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 强求发展, 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 艰于应付的时候, 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 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他说:“中共诸君从过去 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见解后,毛泽东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调出这周期率。这 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人亡政息。”黄炎培认为:“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 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 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摘自金冲及: 《毛泽东》 (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第719-720页 案例讨论: (1)何为历史“周期率”? (2)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有何借鉴和启迪意义? 案例点评: 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本案 例是毛泽东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的部分内容。 应该说自有阶级社会以来, 所有的政权几乎都 经历了始兴终亡的“周期率”,黄炎培先生看到延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很高兴,同 时也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始兴终亡的问题。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和正在探索的问 题,毛泽东把实行民主,看作打破“周期率”的“新路”,正是抓住了人民政权同历史上任 何一个剥削阶级政权的根本区别。 一代伟人毛泽东走了, 他所探索的始兴终亡“周期率”的 历史课题并没有结束, 跳出这“周期率”的探索过程是曲折的和长期的, 打破始兴终亡“周 期率”也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由于权力 因素的增加,新的条件下党同群众关系会出现若干新的情况。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它 也将在实际生活的发展中发生变化, 可能因为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变得更好, 可能相反, 甚至造成历史的暂时倒退。 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开辟的打破“周期率”的“民主新路”, 需要 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r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