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入库和出出库入库表格的水量相等时水位最高

水头与出力的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头与出力的关系
上传于||文档简介
&&水​电​站​水​头​、​流​量​与​机​组​出​力​的​关​系​描​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一道地理选择题途中信息表明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 7~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_百度作业帮
一道地理选择题途中信息表明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 7~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一道地理选择题途中信息表明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 7~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解析一下选哪个的原因
如果你是要问通过两幅图哪个对的话 选C A项明显1到7月的一部分的入库水量是逐渐减少的 所以不正确B项夏秋季节包括6 7 8 9 10 11月 图中7到10月那一部分的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较少而增加 所以不正确C项春季和冬季 水库水位不断降低 说明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C项7到9月这一时段 水库入水量较少 说明流域降水量减少 但是明显图中水库水位是上升的 所以不正确仅是个人意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c先看下A,在一到三月的时候,月入库水量是在减少的。(降水越多入库水量越大应该不用解释了)所以说,降水在减少。故A错了再看下B,有图可以看出,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都是在增大的。所以说B错了最后看下D ,在月均水位的图中可以看出,7-12月不全都是减少的。因此D也错了最后选择C用排除发比较好做...
好啦 有什么不满意 再问我
从a图中可见,1-7月入库水量不断增加 表示 流域降水增加
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A不对,因为水量有时低有时高。B不对,秋季时曾有一段增加。D不对,仔细观察,有几段还曾上升趋势。使用次数:29
入库时间:
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 B.太行山区
C.松花江流域& &&&&&&&&&&&&&&&&&&&&&&&&&&&&&&&&&&&&& D.淮河流域
17.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18.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可能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少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多
C.工业用水量增加
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DCD %免费搜题cooC^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使用次数:11
入库时间: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太行山区
C.松花江流域&& D.淮河流域
6.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高中化学www.cooco.net.cn>D&&& C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地理【解析】
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答题纸上将姓名、学校和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综合分析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本卷不设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所有题目。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一)日晚间,我国观测到一次月全食天象,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几乎全境可看“带食月出”。
1.下列关于月全食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地月三者完全成一直线&&&
②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③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④月球全部从地球本影中通过&&
⑤地球被月球本影扫过&& ⑥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2.发生月食时的月相是
&& A.朔 &B.望
&C.上弦&D.下弦
3.月全食发生日的1800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大致在
A.东方,地平线附近&&&
&B.西方,地平线附近
C.南方,观测者的头顶附近&
&D.北方,观测者的头顶附近
(二)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
4.“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适中的自转周期
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三)河流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时常发生灾害。图中为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7.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 A.洞庭湖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8.图示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
&C.丙& &D.丁
9.在乙阶段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利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四)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下图(a)表示我国某地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b)为该水库月均水位(水面海拔)。10.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11.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12.该水库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五)下面图(a)表示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图(b)表示三条流量变化曲线。1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1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降雨量的一次暴雨过程,图(b)中①、②、③流量曲线与该流域三个阶段P处的流量变化对应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5.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②建筑物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
&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六)图中箭头表示洋流,①、②分别表示在该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
16.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②反映出该海域冬季洋流流向
&B.洋流③①的性质都是寒流
&C.洋流③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
&D.洋流④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
17.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B.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C.华北平原的小麦正是收割的时候&&&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七)下表为某地的气候资料,气温单位为(℃),降水单位为(mm)。
18.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9.该地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的原因是
& ①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
②5月降水量还不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③受西南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 ④受地形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该地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 ①吹西南风& ②吹东北风&
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 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八)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2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地区是距市中心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2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
&A.城市化水平逐渐降低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
&C.城市等级逐渐提高&&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调整
(九)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
23.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应致力的发展方向是:
&A.加强小农场制&&B.提高化肥使用量
&C.提高每人产量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4. 四国中农业为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有可能是
&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
25.丙丁两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应是
A.单位面积收获量低 &&B.平均每人收获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
(十)下面为美国苹果公司电脑产品全球生产链分解图26. 国际分工的生产链中,中国大陆企业所属的主导区位类型是
&A.市场主导型&&B.劳动力主导型&
C.技术主导型&&D.原材料主导型
27. 跨国生产链的组成会随时间而变化,其连接的国家或地区并非固定不变。影响生产链组成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和交通&B.交通和市场&C.技术和劳动力&D.集聚和技术
(十一)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28. 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9.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0.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和干旱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③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第(十二)至(十七)题均为应答部分
(十二)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5分)表:那曲和南京某年夏季辐射观测数据
31.描述青藏高原总辐射分布特征,比较那曲和南京两个城市某年夏季太阳直接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差异(4分)。
32.运用大气消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分析两地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7分)
33.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状况与该地的地势有关,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4分)
(十三)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材料二: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3英尺。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
34.概述图中五大湖地区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2分)
35. 根据“大湖效应”定义,解释日美国布法罗(水牛城)暴雪的成因。(4分)
36. 其他水域,比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
像美国东海岸的雪带的形成也有类似大湖效应,请根据“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解释美国东海岸的雪带成因。(6分)
37.从五大湖及美国东北部地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角度,分析暴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5分)
(十四)读德国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波德平原、中部中德山地和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德国除煤炭和钾盐外,矿产资贫乏,原料供应和能很大程度依赖进口。
材料二: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能工业、钢铁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工业成为德国当时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点发展了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复合)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等,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38.分析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6分)
二战后至1970年德国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美国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转移,分析这段时期德国承接美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
1970年后德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钢铁、纺织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请运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阐述这一阶段德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7分)
(十五)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
4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4分)
42. 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3分)
4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5分)
4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6分)
(十六)下图为某海岛示意图,这里资丰富,风景秀美。读图,回答问题。(13分) 45.简述该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产业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13分)
日至8月16日,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后,抵达冰岛进行正式访问,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沿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边缘海域的船舶。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有人说在“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雪龙”号始终处于极昼,此说法对还是错,说明理由。(3分)
47. 分析在“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上海的昼夜变化情况。(3分)
若“雪龙”号抵达冰岛时,正好是北京时间8月16日19时,则此时晨昏线与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纬线切点的经纬度是&&&&&&&&&&
。在上图中画出此时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用阴影表示极昼部分)。(4分)
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一模)地理【解析】
1.【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月全食的相关知识。
【解析】本题适合运用排除法。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形成的是月食,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是日食,故②正确,③错误,排除A.C。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故选④排⑤,因此D正确。
2.【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月相与之相对应的时间问题。
【解析】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为望,故B正确。朔月为初一,上弦月为初七、初八,下弦月为二十二、二十三,故A.C.D错误。
3.【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月相的相关知识。
【解析】满月同太阳出没的时间是此起彼落,月出在黄昏时分,位置与太阳日落方向相反,故A正确,B.C.D错误。
4.【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中星系的相关知识。
【解析】三颗“超级地球”
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说明它不属于太阳系,不属于地月系,故A.B错误。天蝎座属于银河系,故C正确,D错误。
5. 【答案】A
【考点】本题明考“超级地球”,实则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调动学生已知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析】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它的周围,形成大气层,故A正确。与恒星的距离适中,只能使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故C错误。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与自转周期对大气的形成没有直接影响,故B.D错误。
6.【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液态水的原因。
【解析】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和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和过高,从而保证了地球“液态水存在”,①④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它形成大气层的原因,②错误,排除B.C.D,而且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大,③错误,故A正确。
7.【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解析】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洞庭湖平原,故A正确,B.C.D错误。
8.【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相关条件。
【解析】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淤积,如果上游来水量大时,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故B正确。A.C.D河道相对比较平直,不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故A.C.D错误。
【举一反三】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主要成因不包括()
A.荆江河段河道平直&&&&&&&&&&&
 B.荆江河段夏季多暴雨
C.荆江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相关条件。
【解析】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泥沙淤积,如果夏季暴雨,上游来水量大时,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故A错误。B.C.D正确。
9.【答案】C
【考点】本题实质考查弯道环流的特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解析】城市空间发展,需要足够大的空间。由于受弯道环流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受侵蚀的地区,面积会越来越小,②为凹岸,排除②,故C正确。①③
为凸岸,凸岸堆积,有利于城市空间发展。
10.【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水库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方面的知识。
【解析】A.
从入库水量图中可知,1~3月流域降水量没有持续增加,反而下降了,故A错误。B.7~9月水库水位并没有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故B错误。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此时水库月均水位却较高,它会对流河有调节作用,补给河流水位,所以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故C正确。从a图中可知,7~12月流域降水量在减少,并没有增加,故D错误。
11.【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故D正确,A.B.C错误。
1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定位的能力。
【解析】由分析可知,大气降水可能作为该水库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且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而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只有江淮地区符合条件,故C正确。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河流汛期时间与该水库不同,故A.D错误。西北地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补给,7-8月间出现洪峰,故B错误。
13.【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从三个阶段可以看出,该流域居民点增加较多,而植被量在不断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该流域的水土流失,如植被破坏和地面硬化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从长时间看,还会导致蒸发量的减少,故C正确,从该流域的流量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并没有增加,故A.B.D错误。
14.【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Ⅰ阶段该流域植被覆盖最好,受人类影响最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可以削减和推迟洪峰,同时在三个阶段中最好的调节枯水期的流量,因此该阶段对应③,Ⅲ阶段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洪峰值应该最高,因此该阶段对应①,故C正确。
15.【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人口增加,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会加大,如地表植被减少,会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会减少,①③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
16.【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和洋流的性质、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解析】该区域的地理坐标(0゜,100゜E),在苏门答腊岛附近。A. 洋流②为赤道逆流,全年流向一致,故A错误。B.
洋流①③的性质都是暖流,故B错误。C.洋流③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故C正确。D.洋流④沿岸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故D错误。
17.【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与之出现时间的掌握程度。
【解析】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
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故A错误。B.南极地区科考繁忙,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与题干相符合,故B正确。C.华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春末夏初时收割,故C错误。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北半球的夏季,故D错误。
18.【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判断气候类型要根据以温定带,以雨定型的方法。该地最冷月在1月,且最冷月均温为20.1℃,大于了15℃,为热带,该地降水总量累计为1800
mm,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要大于2000 mm,所以排除,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大于1500
mm,符合该地的特征,因此,可以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19.【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该题宜采用排除法。该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强烈是在6-9月,降水量大,降水对气温会带来影响,③错误,故排除B.C。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盛行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降水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②正确。5月和7月盛行风向一致,因此,地形对该地气温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故A正确。
20.【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盛行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降水量较少,②③正确,故选择B。
21.【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从距市中心6km
以外找,由图可以看出,10千米附近两条线的间距最大,故D正确。
22.【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城市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解析】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反映了该地城市化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故A错误。由城市化的知识可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地租水平不会保持稳定状态,故B错误。C.该图不能反映城市的等级提高了,但可以反映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在逐渐形成和变化,故D正确。
23.【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
【解析】由统计表可知,甲乙两国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少,而且地广人稀,虽然每公顷收获量少,但平均每人收获量却很多,因此,C错误,甲乙两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公顷收获的粮食量少,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必须提高单产,故D正确。
24. 【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类型方面的相关知识。
【解析】由统计表分析可知,甲乙两国地广人稀,丙丁两国人口稠密,甲乙两国有大规模生产谷物的条件,故A正确。
25.【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生产特征的相关知识。
【解析】由统计表分析可知,丙丁两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少,说明两国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正确,A.B.D错误。
26.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工业生产的主导区位类型。
【解析】从该生产链分解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大陆主要是生产一般零部件、外包、组装,关键零部件在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生产,由此可推断中国大陆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不是技术主导型和原材料主导型。美国苹果公司电脑产品主要销往全球消费者,所以中国大陆企业也不是市场主导型,故B正确。
27. 【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变化因素。
【解析】资源和交通并不是跨国生产链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苹果生产链分解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依靠核心零部件国家的技术和生产一般零部件、外包、组装的劳动力,它的产品销售面向全球,因此生产不需要考虑资源、市场和集聚,故C正确。
28.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区域定位的能力。
【解析】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丙地为我国的山东半岛,两地自然景观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B正确。丙地为丘陵地区,气温不低,故C错误。甲丙两地都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都在400-800mm,故D错误。
29. 【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地理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作物。
【解析】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乙为我国的宁夏平原,丙地为我国的山东半岛,它们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故A正确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是我国东北地区,故B错误。C.
宁夏平原和山东半岛种植冬小麦,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故C错误。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是我国东北地区,故D错误。
30. 【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解析】乙区域中的山脉为贺兰山,它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干旱和干旱的分界线,故D正确。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是长城一线,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为秦岭-淮河一线,故A.B.C正确。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答案】(十二)(15分)
31.青藏高原总辐射从西向东逐渐减少(1分);青藏高原上的那曲太阳直接辐射比南京大(1分);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比南京小(2分)。
32.那曲纬度与南京相当,但地势比南京高很多(1分),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水汽和尘埃含量少,同时,在高原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又较短(2分),因此,太阳辐射被消弱的少,太阳直接辐射量大(1分)。那曲地势高,地面温度较南京低,地面辐射小于南京(1分),同样,那曲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吸收和散射长波辐射较强的CO2、水汽和气溶胶浓度也较南京少(1分),故那曲的大气逆辐射小于南京(1分)。
33.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处(2分),由于印度洋板块位置较低,密度较大,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1分),而亚欧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高大的青藏高原(1分)。
【考点】本大题考查了等值线的描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
【解析】第31题,关于等值线的描述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1、理清是时间分布还是空间分布。2、描述特征。可分两步,第一是数值特征,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差值,递增,递减等;第二是曲线和几何形状的特征,包括平直、弯曲、疏密、走向等。青藏高原总辐射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东南地区密集,总辐射变化相对较大。那曲和南京两个城市,根据统计表可知,
那曲太阳直接辐射比南京大;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比南京小。第32题,两地产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因素导致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被削弱的少,太阳直接辐射量大。另一方面,水汽和尘埃物质也会对大气逆辐射产生响影响,那曲相对南京较少,所以总辐射那曲高于南京。但是由于空气稀薄,水汽和尘埃物质少,那曲的大气保温作用也弱,所以那曲的大气逆辐射小于南京。第33题,青藏高原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处而成,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导致亚欧板块受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青藏高原。
【答案】(十三)(17分)34.
五大湖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2分)。35.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1分);冷空气经过湖面时,由于大面积未结冰的湖水温度高,增温增湿(2分);然后在向风的湖岸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雪(1分)。
36.冬季(1月),北美西北部为高压中心(1分),该区域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后到达北美海岸(2分),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增温增湿(2分),到达海岸后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形成美国东海岸雪带(1分)。37.五大湖地区和美国东北部沿海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城市群)(1分);这里是美国著名的乳畜带,农业发达(1分),同时煤、铁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工业区(1分);五大湖水运发达,高速公路和铁路密集,交通便利(1分);暴雪造成交通瘫痪,工业原材料和工、农业产品运输困难,人们生活不便,经济损失严重(1分)。
【考点】本大题考查了等值线分布规律的描述、暴雪的成因、雪带的成因、暴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解析】第34题,依据等值线的描述方法,五大湖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第35题,由于美国中部的地形,南下的冷空气可以长趋直下,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五大湖水面,获得充足的水蒸汽和热能,从而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雪。第36题,根据“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北美西北部有一个顺时针流动的高压中心,其路径会穿越墨西哥湾暖水域,获得充足的水蒸汽和热能后,在向风的东海岸形成雪带。第37题,五大湖及美国东北部地区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暴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从其对工农业生产,对交通运输带来的困难来作答。
【答案】(十四)(17分)38.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1分)。自然条件方面: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气候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过渡,终年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1分);北部地形平坦广阔,有利于牧草生长(1分),中部和南部山地和高原种植小麦、大麦、黑麦等作物,利用农产品作为饲料来发展畜牧业(1分);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交通便利(1分),市场广大,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1分)。
&39.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钢铁、纺织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德国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一时期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而战前德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队伍(任答四点,4分)。
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产业相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分)。
合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劳动力价格上升,因此钢铁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因此大量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2分);这一阶段德国利用其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2分)。同时,德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1分)。
【考点】本大题旨在考查农业的地域类型以及形成的条件、工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等相关知识。
【解析】第38题,从德国既种植大、小麦,又发展乳畜业可知,该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混合农业,其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参照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来作答。第39题,德国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其优势在于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铁矿区较近、便利的水陆交通、大量较高素质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等。第40题,先阐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再结合德国当时的实际来进行论证。由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以钢铁和纺织为主的重工业已不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德国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力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
【答案】(十五)(18分) 41.
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1分);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1分);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1分);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1分)。42.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2分);城市数量越少(2分),城市服务范围越大(2分),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4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汇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2分),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1分),人口稠密(1分),工业较发达(1分),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4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3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我国的城市体系、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等相关知识。
【解析】第41题,根据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体系为四级。第42题,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可根据教科书对城市等级的描述进行作答,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第43题,结合材料,从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答。该地靠近大城市,受大城市辐射作用强,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地形平坦,人口稠密,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工业比重高,工业较发达。第44题,可从优势互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加强分工协作来作答。
【答案】(十六)(13分)45.
海南岛位于北纬20度以南,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光照资源充足。(3分)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性向四周流。(2分)由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该地热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生产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由于岛屿四周环海,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捕鱼业发达,工业以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6分)由于该岛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岛屿的四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人口和城市集中在岛屿的四周沿海地区。(2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区域产业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流、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角度来描述。该岛纬度低,为我国的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生物资源丰富,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发展。河流呈放射性,水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油气。
【答案】(十七)(10分)46.错误,70°N--76°N& 。47.
上海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48. 76°S,15°E
,&& 做图略。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第46题,由题干可知,“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变化为70°N--76°N,从“雪龙”号的航行路线来看,其纬度变化超出了极昼的纬度范围。第47题,“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太阳直射北半球,上海在此期间昼长夜短,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南移,所以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第48题,太阳此时直射14°N,所以出现极夜的纬度为76°S,由北京120°E的时间为19时,可以推出切点的时间为12时,经度为15°E。
杨浦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地 理 试 卷 参
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6.C&& 17.B&
18.B&& 19.A&
21.D&& 22.
23.D& 24.A&&
25.C& 26.B&
28.B&& 29.A&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言之合理,均可得分)
(十二)(15分)
31.青藏高原总辐射从西向东逐渐减少(1分);青藏高原上的那曲太阳直接辐射比南京大(1分);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比南京小(2分)。
32.那曲纬度与南京相当,但地势比南京高很多(1分),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水汽和尘埃含量少,同时,在高原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又较短(2分),因此,太阳辐射被消弱的少,太阳直接辐射量大(1分)。那曲地势高,地面温度较南京低,地面辐射小于南京(1分),同样,那曲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吸收和散射长波辐射较强的CO2、水汽和气溶胶浓度也较南京少(1分),故那曲的大气逆辐射小于南京(1分)。
33.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处(2分),由于印度洋板块位置较低,密度较大,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1分),而亚欧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高大的青藏高原(1分)。
(十三)(17分)34. 五大湖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2分)。
35.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1分);冷空气经过湖面时,由于大面积未结冰的湖水温度高,增温增湿(2分);然后在向风的湖岸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雪(1分)。
36.冬季(1月),北美西北部为高压中心(1分),该区域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后到达北美海岸(2分),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增温增湿(2分),到达海岸后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形成美国东海岸雪带(1分)。
&37.五大湖地区和美国东北部沿海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城市群)(1分);这里是美国著名的乳畜带,农业发达(1分),同时煤、铁资丰富,是美国最大工业区(1分);五大湖水运发达,高速公路和铁路密集,交通便利(1分);暴雪造成交通瘫痪,工业原材料和工、农业产品运输困难,人们生活不便,经济损失严重(1分)。
(十四)(17分)38.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1分)。自然条件方面: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气候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过渡,终年温和,降水丰富,水充足(1分);北部地形平坦广阔,有利于牧草生长(1分),中部和南部山地和高原种植小麦、大麦、黑麦等作物,利用农产品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1分);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交通便利(1分),市场广大,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1分)。
&39.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钢铁、纺织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德国煤炭资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一时期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而战前德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队伍(任答四点,4分)。
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产业相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分)。
合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煤炭资逐渐枯竭,劳动力价格上升,因此钢铁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因此大量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2分);这一阶段德国利用其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2分)。同时,德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1分)。
(十五)(18分) 41.
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1分);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1分);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1分);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1分)。
42.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2分);城市数量越少(2分),城市服务范围越大(2分),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4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汇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2分),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1分),人口稠密(1分),工业较发达(1分),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
4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3分)
(十六)(13分)45.
海南岛位于北纬20度以南,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光照资充足。(3分)
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性向四周流。(2分)
由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该地热带生物资十分丰富,农业生产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由于岛屿四周环海,渔业资十分丰富,捕鱼业发达,工业以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6分)
由于该岛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岛屿的四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资丰富,人口和城市集中在岛屿的四周沿海地区。(2分)
(十七)(10分)
46. 70°N--76°N
47. 上海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76°S,15°E&&&&
更多文章:
( 07:56:37)
( 08:00:22)
( 06:41:45)
( 06:35:38)
( 06:58:15)
( 07:17:38)
( 06:17:21)
( 08:26:37)
( 07:23:05)
( 07:12:06
( 09:06:41)
( 09:59:11)
( 09:07:31)
( 08:36:23)
( 08:47:59)
( 08:37:42)
( 07:55:58)
( 07:58:21)
( 07:54:45)
( 08:37:29)
( 08:38:51)
( 08:07:44)
( 09:25:28)
( 09:46:12)
我的更多文章:
( 08:47:3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库 出库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