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和氧气浓度一定时电火花是否能引爆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 & “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习题详情
87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9%
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渐渐向右边移动,最终停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8:17:24:52:7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多选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由题意可知,活塞最终停在容器体积的12处,可知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与原先空气的体积一致,即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由原来的占密闭容器的34,反应后剩余14,即反应了混合气体的23.
解: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可知A、当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8:1时,氧气完全反应,消耗2体积的氢气,剩余气体的体积是6,反应了原混合气体的13,故A不符合题意;B、当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7:2时,氧气完全反应,消耗4体积的氢气,剩余气体的体积是3,反应了原混合气体的23,故B符合题意;C、当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4:5时,氢气气完全反应,消耗2体积的氢气,剩余气体的体积是3,反应了原混合气体的23,故C符合题意;D、当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7时,氢气气完全反应,消耗1体积的氢气,剩余气体的体积是6,反应了原混合气体的13,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
理解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的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主要考察你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与“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相似的题目:
[2014o常德o中考]向盛有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4.4g二氧化碳气体,试计算反应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
[2014o大连o中考]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要制得5.6g铁,最少需要多少克一氧化碳?(2)现有一种铁碳合金,其中的碳元素全部以Fe3C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36%,计算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属于生铁还是钢.
[2014o西宁o中考]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27:32:10227:24:43108:96:2044:3:2
“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2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 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2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3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渐渐向右边移动,最终停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渐渐向右边移动,最终停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相似的习题。原来氢气球威力这么大!校门口氢气爆炸
摊主当场殒命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昨天(29日)早晨,温州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昆阳三中)门口,摊贩黄某用氢气瓶充气球时,氢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黄某不幸遇难。事发后,平阳县成立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对事故展开调查。
昨天(29日)早晨,温州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昆阳三中)门口,摊贩黄某用氢气瓶充气球时,氢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黄某不幸遇难。事发后,平阳县成立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对事故展开调查。现场发出一声巨响昨天,记者来到事发现场看到,爆炸发生点位于一公交站头附近,目测距离昆阳三中校门20多米远。爆炸产生的碎片,将水泥地面砸出几个明显的坑,地上仍残留着几处血迹以及一些漏气干瘪的气球。“当时听到现场发出砰一声巨响。”现场周围的多名住户说,爆炸发生在昨天清晨6时左右,当时学校师生没有到校,路上行人也很少,所以事故未殃及其他人。摊贩被炸出数米远昆阳三中保安陈师傅听到爆炸声后,第一时间跑到现场。陈师傅说,那名摊贩被炸出两三米远,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脚上等处血肉模糊。一个用来充装氢气的罐体被炸成碎片;另一个罐体在爆炸中飞出20多米远,并将一辆汽车尾部砸出一个大窟窿。“平日没有看到这些卖氢气球的摊贩。昨天学校开运动会,这些摊贩在凌晨时分提早过来,在校门口占好位置准备卖气球。”陈师傅说,摊贩旁边有辆挂着氢气球的三轮车,摊贩的妻子与他相距五六米远,没有在爆炸中受伤。事发后,摊贩的妻子随即打电话报警求助。事发后,120急救车、110警车、消防车等赶到现场。陈师傅协助120急救人员,将这名摊贩抬上急救车。经了解,这名摊贩姓黄,今年50多岁,来自安徽。平阳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说,黄某胸部、脚部等处伤势严重,送到医院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警方初步认定是意外平阳县公安局有关人士说,经过初步调查,认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充装氢气球的罐体,是由家用液化石油气罐改装过来的。”平阳县安监局有关人士称,根据初步调查,黄某在用氢气瓶充气球时,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氢气瓶发生爆炸。“爆炸发生是在早上6时,师生还没有到学校,学校的设施以及正常教学秩序未受到影响。”昆阳三中负责人这样称。平阳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昆阳三中门口发生氢气瓶爆炸事故后,他们给所辖学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学校门口管理,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市区多家摊点在售气球来源不明平阳一所中学门口发生氢气瓶爆炸事故后,引发市民对市区在售气球安全性的担忧。昨天,温都记者为此到市区多所小学、医院门口走访,了解商贩所卖气球的气体来源及安全情况。商家不知批发气球的小贩来历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小学和医院附近的商店,发现售卖气球的商家不多。当天下午3时许,温医大附二院附近的一家商铺门口,几十只气球被放在醒目的位置,一名姓王的市民正带着女儿在挑选气球。王先生说,3岁大的女儿喜欢看动画片,每每看到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出现在气球上时,便叫他把气球买下来。王先生坦言没有考虑过气球的安全问题,也不清楚气球里到底充了什么气,“应该不会有问题吧?”王先生迟疑地说道。一名售卖气球的商家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市面上的气球价格基本在5元上下。关于这些气球的来源,多名商家称,每天早上会有几个固定的小贩前来,把已经充好气的气球批发给他们,但不清楚这些小贩的来历和充气地点。温州市一位化工领域专家分析认为,一些零售摊点出售的氢气球,其氢气因为缺乏正规的供气源,极有可能是由地下氢气作坊供应的。
来源:浙江民生休闲频道编辑:孟佳江电解一定量的水产生8升氢气+那么产生的氧气可以相当于多少的空气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H2O==2H2+O2→产生8升氢气的话,就产生4升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21%→大约相当于19升空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原因可能是图在左和前视图的位置太远了。所以看不见。按组合键“Ctrl+Shift+Z”(四视图同时最大化显示所有物体)试一试。
压缩空气贮罐是平衡空压机作功时的高压和非作功时的低压的 装置。储量输出时,气量、气压基本上达到连续均 衡。
答: 废水如何除镍废水除镍,采用高l效除镍剂M2进行处理,高l效除镍剂M2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微观分子结构上含有大量的除镍基团,在废水中能够与镍离子结合生成螯合物,从...
答: 我是高中生,我认为化学的教育的话让人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化学的实验设备跟上,这样的话会让人更加深刻。还有的就是课外的知识老师一定要多言传身教,更多的知识对考试是相...
答: 是呀!化学与物理\地理\生物等都属于自然科学.
答: 我是高中生,我认为化学的教育的话让人理解的同时一定要让化学的实验设备跟上,这样的话会让人更加深刻。还有的就是课外的知识老师一定要多言传身教,更多的知识对考试是相...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两种气体分子的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D.两种气体分子的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解析:因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正确,即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又因为氢气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同,所以分子质量大的平均速率反而小,故B正确.虽然气体质量和分子平均动能都相等,但由于气体摩尔质量不同,分子数目就不等,因此C错误.答案:AB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氢气在体内的运动规律4
已有 393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氢气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当人呼吸了惰性气体后,气体首先在肺内扩散到血液中,然后经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在身体各部位的浓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首先血液中发生变化,然后是脑,最后是其他组织。而在停止呼吸后,体内的氢气会按照浓度梯度沿着相反的方向释放到体外。当呼吸氢气的时候,体内氢气的浓度变化呈现的规律和潜水过程中呼吸高压混合气的规律几乎一样,这里借助潜水医学关于惰性气体在体内运行规律的描述来深入了解呼吸氢气后体内氢气浓度的变化规律。通过饮用氢气水或注射氢气溶液的情况除在吸收氢气的过程不同外,在体内的分布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由于氢气具有非常强的扩散能力,当身体内氢气浓度增加时,部分氢气可以经过皮肤释放。&第一节 &氢气是一种生理性惰性气体&潜水医学中经常述及的惰性气体与化学中所指的惰性气体有不同的概念和内涵。化学中的惰性气体是指原子最外电子层饱和的那些分子,主要包括氦族气体,有氦、氖、氩、氪、氙和氡,这些气体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一般情况下难以参加化学反应,因此被称为惰性气体。而潜水医学-生理学中所说的惰性气体,是指仅以物理溶解状态存在于机体内部,保持原有性质、与机体内的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只按体内外该气体的分压差梯度自由扩散的一些气体,也称为“中性气体”。按照定义,潜水医学中把氦、氮和氢气都作为惰性气体(表4.1)。不过根据氢气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氢气在生物体内不一定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反应。那么这种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是否仍算惰性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只能是重新修改潜水医学中关于惰性气体的定义。从这个角度上讲,关于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至少可以引起人类对潜水呼吸气体的重新认识,对潜水医学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医学-生理学中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但氮气的最外电子层并不饱和,在化学上不属于惰性气体;氢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已被证明可以在潜水中用作惰性气体。氦气是经常被应用为深潜水时的惰性气体。可见,潜水医学-生理学中的惰性气体,既包括了化学中的一些惰性气体,也包括了化学中一些非惰性气体,甚至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所以应当理解为“生理学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对机体的生存并非无用或可有可无,相反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气体介质成分。为维持生命必需的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过程,吸入气中必须含有一定比例的氧气,但若氧分压过高或吸纯氧,将会对机体造成损害甚至死亡,因为过量氧气对机体存在毒性作用。通常,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这种浓度与压力的氧是维持人体生存最适当的,称其为常氧。而常氧的维持,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78%的氮,它起了“氧气的稀释剂”作用。潜水-高气压作业时,除了浅深度、短时程的某些特定形式可以吸用纯氧外,都须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惰性气体,即用惰性气体与氧的混合气作为高气压下机体的呼吸介质。虽然空气也是氮和氧的混合气,但一般所说的混合气体,是指以人工方法按特定比例将惰性气体与氧混合而配制成的气体。较常用的混合气有氮氧、氦氧和氢氧混合气等多种类型。吸入气中的氧气,在溶解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合并不断地被消耗。当人体呼吸新的不同于空气成分的混合气体时,惰性气体溶解入体内逐渐累积,达到溶解气体的张力与环境中该气体的分压相平衡的状态,即为“饱和”。若此时使环境气压回降(减压)或环境总气压虽不降低,但该种惰性气体的浓度降低(被别种气体所替代),则先前已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的张力高于环境中该气体的分压,这种状态为“过饱和”。此时,组织中气体将从溶解状态向环境扩散成自由气体,即“脱饱和”,直至内外平衡。表4.1 &各种惰性气体的常用物理参数*H220.090.06958.4*5.2×10-50.634&He40.180.13818.67.9×10-50.503&Ne210.900.69529.83.48×10-50.222&N2281.250.96716.63.01×10-50.190&Ar401.791.37921.02.52×10-50.159&Kr83.83.702.86823.31.75×10-50.110&Xe131.55.584.52521.01.39×10-50.088& & & *21℃条件下测定值;STP:标准状况(温度、压力)当机体呼吸新的不同成分的混合气体时,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开始呼吸阶段、稳定阶段和停止呼吸阶段。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参考当呼吸高压空气的情况来解释惰性气体是如何在开始阶段进入机体内,在体内的分布特点,以及停止呼吸或恢复常压过程中惰性气体是如何从体内释放到体外的。这些规律是20世纪初,由Haldane等通过对空气潜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实验动物的研究,阐述了人在潜水时作为惰性气体之一的氮气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并创立了相应的学说,形成了现代潜水医学中关于惰性气体在体内运动规律的经典理论。其后的发展改进,都以此为基础。本章着重介绍Haldane学说的基本理论,以氮为例,阐明惰性气体在加压-减压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尽管呼吸少量氢气和呼吸高压氢气或氮气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规律是类似的。呼吸不同惰性气体的规律都是类似的,另外通过气体途径如腹腔注射和通过饮用含氢气的水,氢气会按照浓度梯度被机体迅速摄取,吸收的速度和经过呼吸的方式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但释放的方式仍存在类似性。&第二节 &惰性气体的饱和&一、饱和及饱和度在化学中,“饱和”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最大溶解极限的状态。在本书中,“饱和”一词的使用,与化学中的概念有不同,而且除用作名词、形容词外,还用作动词,依次列举如下:⑴ 气体溶入体液、组织,其张力与外界该气体的分压相等,即单位时间内进出溶解的分子数相等、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饱和”。⑵ 某种组织中溶解气体已达饱和状态,该组织称为“饱和组织”。⑶ 环境中气体分压高于体内组织中该气体的张力时,依压差梯度扩散入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体内该气体的张力逐渐升高,直至压差梯度消失,这一过程称为“饱和”。“饱和度”,是高气压医学中用于表明饱和程度的术语。为便于将不同的饱和程度定量地表示和准确地计算并比较,把饱和状态称为完全饱和;而把未达完全饱和状态称为部分饱和。若部分饱和恰为所预期达到的完全饱和的一半,则为半饱和。惰性气体在体内的饱和度,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以100%饱和表示完全饱和;50%表示半饱和等等。与此相对应,也用百分数表示饱和度的缺额,即表示尚未饱和的程度。饱和度和饱和度缺额互为消长,两者之和为1。二、半饱和时间和假定时间单位半饱和时间是Haldane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填满”某类组织当时存在的惰性气体饱和度缺额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符号t1/2表示。比如:“填满”血液或淋巴的氮气的饱和度缺额的一半需要5分钟,而“填满”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的氮饱和度缺额的一半则需要10分钟;这5分钟就被认为是氮在血液和淋巴等组织中的半饱和时间;10分钟则为氮对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等组织的半饱和时间。以半饱和时间作为惰性气体饱和的计时单位,称为“假定时间单位”,假定时间单位(n)就等于实际时间(T)除以半饱和时间:&n = T/t1/2例如:人体在压缩空气中实际暴露40分钟,就血液和淋巴(t1/2=5)而言,n =40/5=8个假定时间单位;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灰质(t1/2=10)而言,n =40/10=4个假定时间单位。三、饱和过程㈠ 通过呼吸-循环系统完成饱和过程机体进入高气压环境以后,呼吸不同成分的气体情况与此类似,呼吸气中的超过血液中相应张力的氮会通过肺泡迅速扩散入血液,然后由动脉血液带到全身组织。由于肺泡壁的面积和全身毛细胞血管的面积都非常大,它们的管壁都非常薄,因此,在肺和全身组织中进行的气体交换可以说在瞬间即可完成。饱和过程的主要时间就花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上,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约18秒。血液把气体传递给组织后,回流的静脉血重新与肺泡接触,此时呼吸气和血液之间的氮气的压差梯度已比前一次循环有所减小,由肺泡向血液以及由血液向组织扩散的惰性气体也比前一次有所减少。如此周而复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内惰性气体张力与外界该气体的分压达到平衡,肺泡气、动脉血、组织、静脉血各环节之间惰性气体的压差梯度都消失。㈡ 饱和度的增长幅度按循环周次或假定时间单位数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减在常压下,体内的氮张力与空气中的氮分压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成年男性,体内所溶解的氮量约为1000 ml。其中血液内的溶解量约39 ml,约占溶解于体内总氮量的4%。机体刚进入高气压时,饱和度缺额为1,经过全身血液循环一周(18秒),将为全身增加氮饱和度4%,余下饱和度的缺额为“1-4%”;循环第二周,则再完成剩余缺额的4%,即4%(1-4%),缺额为(1-4%)2,依次类推,可见后一周所完成的饱和度比前一周按指数关系递减(表4.2)。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完全饱和。&&表4.2 &以血液循环为计时单位推算氮饱和度&11×18=18 &4%×(1-4%)0=4%(1-4%)14.000%&&22×18=364%×(1-4%)1=3.84%(1-4%)27.840%&&33×18=544%×(1-4%)2=3.68%(1-4%)311.526%&&44×18=724%×(1-4%)3=3.54%(1-4%)415.064%&&55×18=904%×(1-4%)4=3.40%(1-4%)518.461%&&66×18=1084%×(1-4%)5=3.26%(1-4%)621.722%&&77×18=1264%×(1-4%)6=3.13%(1-4%)724.853%&&88×18=1444%×(1-4%)7=2.88%(1-4%)827.858%&&99×18=1624%×(1-4%)8=2.77%(1-4%)930.744%&&1010×18=1804%×(1-4%)9=2.66%(1-4%)1033.514%&&1111×18=1984%×(1-4%)10=2.55%(1-4%)1136.173%&&1212×18=2164%×(1-4%)11=2.45%(1-4%)1238.726%&&1313×18=2344%×(1-4%)12=2.35%(1-4%)1341.527%&&1414×18=2524%×(1-4%)13=2.26%(1-4%)1443.527%&&1515×18=2704%×(1-4%)14=2.17%(1-4%)1545.786%&&1616×18=2884%×(1-4%)15=2.08%(1-4%)1647.955%&&1717×18=3064%×(1-4%)16=2.08%(1-4%)1750.000%&&3434×18=600&(1-4%)3475.000%&&5151×18=900&(1-4%)5187.500%&&102102×18=1800&(1-4%)10298.437%&&如果以假定时间单位为计时单位,那么,在第一个假定时间单位内所完成的惰性气体的饱和度为50%,饱和度缺额为50%。在第二个假定时间单位内,又“填满”了第一个假定时单位所遗缺额的50%,即50%×50%=25%,两次累计饱和度达75%,这时饱和度缺额为25%。第三个假定时间单位内,又饱和了第二个假定时间单位所遗缺额的50%,即25%×50%=12.5%,累计饱和度达87.5%,此时饱和度缺额为12.5%。依次类推。随着假定时间单位数的增加,饱和度的累积值越来越大,遗留的缺额越来越小(图4.1)。&图4.1 &惰性气体饱和度增长图解(曲线上的圆圈,以空白表示饱和缺额所占比例,涂黑表示已饱和的比例)&理论上,需要经无数个假定时间单位,才能接近完全饱和,但一般经过6个假定时间单位,饱和度达到98%时,即作为100%饱和。不同组织的t1/2的具体时间不同,但在此时间单位内针对饱和度缺额所完成惰性气体在组织中的饱和度的比例则相同。经过了若干数目的假定时间单位(n)后所达到的累计饱和度(s);可用下列公式算出:s=1-(1-50%)n通常,将此式简化为:s=(1-0.5n)×100%根据此式可详细计算不同假定时间单位暴露后的氮饱和度累积值(表4.3)。&&& & & &表4.3 &以假定时间单位为计时单位计算氮饱和度150%×(1-50%)0 &=50%(1-50%)1=50%1-(1-50%)1=50%250%×(1-50%)1=25%(1-50%)2=25%1-(1-50%)2=75%350%×(1-50%)2=12.5%(1-50%)3=12.5%1-(1-50%)3=87.5%450%×(1-50%)3=6.25%(1-50%)4=6.25%1-(1-50%)4=93.75%550%×(1-50%)4=3.12%(1-50%)5=3.12%1-(1-50%)5=96.8%650%×(1-50%)5=1.56%(1-50%)6=1.56%1-(1-50%)6=98.437%…………* 通常用公式:S=(1-0.5n)×100%&㈢ 惰性气体在不同组织中的饱和速度不同如果全身各组织氮溶解的各项参数都与血液相同,而且血液对各组织的灌流都十分丰沛、通畅,那么,全身的氮饱和度累积到50%,仅需5分钟左右(见表4-2)。然而,机体的各种组织成分与血液相差悬殊,氮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系数相差甚远,而且不同组织的血液灌流状况差别也很大。因此,不同组织的半饱和时间不可能一样,即在不同组织中的饱和速度不同。若组织中含脂肪多,则因为惰性气体在脂肪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张力上升慢,故半饱和时间长(慢);若组织的血液灌流量大,因单位时间内可以溶入的惰性气体多,溶解气体的张力上升快,故半饱和时间短(快)。有些含脂肪多的组织,血液灌流丰富,半饱和时间未必很长;另有一些组织,含脂肪不多,但血液灌流较少,半饱和时间未必很短。当然,含脂肪多又血液灌流少的组织,半饱和时间会很长(“慢组织”);含脂肪少又血液灌流很多的组织,半饱和时间会短(“快组织”)。四、理论组织Haldane根据氮气在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半饱和时间的不同,对组织进行分类,称这样分类的组织为理论组织。根据半饱和时间的长短,Haldane将全身组织分为以下五类(Ⅰ~Ⅴ)理论组织:Ⅰ类组织:t1/2=5分钟,又称5分钟组织,包括血液、淋巴等。Ⅱ类组织:t1/2=10 分钟,又称10 分钟组织,包括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等。Ⅲ类组织:t1/2=20分钟,又称20 分钟组织,包括肌肉等。Ⅳ类组织:t1/2=40分钟,又称40 分钟组织,包括脂肪、神经系统的白质等。Ⅴ类组织:t1/2=75分钟,又称75分钟组织,包括肌腱、韧带等。五类理论组织的半饱和时间虽各不相同,但只要假定时间单位数相同,所达到的饱和度就相等。经过各自的6个假定时间单位后,五类理论组织的饱和度均可达到98%。还可以根据各类理论组织的半饱和时间来推算它们各自“完全饱和”所需的时间(ts)。其计算公式为:ts=t1/2×6按此公式计算,五类理论组织达到“完全饱和”所需的时间依次为:5×6=30分钟;10×6=60分钟;20×6=120 分钟;40×6=240分钟;75×6=450分钟。可见,半饱和时间愈长的组织,达到“完全饱和”所需的时间也愈长。但机体暴露于压缩空气下450分钟后,氮气在各类理论组织中都已“完全饱和”。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掌握两个重要信息。首先,当人体呼吸一定浓度(如2%)的氢气后,人体内的氢气浓度是逐渐增加的;其次,不同的组织增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根据理论组织的规律,血液中的浓度首先增加,然后是脑组织,而某些慢组织增加的速度则非常缓慢。血液中可以在30分钟达到最大饱和浓度,继续呼吸氢气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不会继续增加,但脑组织则需要60分钟才可以达到同样的最大饱和浓度,其他组织需要更长时间。&第三节 &惰性气体的脱饱和&就机体的整体而言,机体在高气压下暴露后返回常压和回到常压后一段时间内,在高气压下已溶入体内的惰性气体张力高于外界该气体的分压,从而按照压差梯度向体外扩散直至平衡,称为惰性气体的脱饱和。呼吸氢气结束或其他方式给氢气后,体内氢气的分压超过外界呼吸气体的氢气分压,体内的氢气也会按照类似的方式通过循环和呼吸释放到体外。由于氢气具有非常大的扩散能力,氢气通过皮肤释放的比例也不容忽视。Haldane认为,惰性气体脱饱和与饱和的不同,仅在于扩散的方向相反,即脱饱和时血液输送溶解气体,不是从肺脏到组织,而是从组织到肺脏。但实际上除了方向相反以外,脱饱和的时间要比饱和时间长得多,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⑴脱饱和时气体是从液相向气相扩散,因而受到液体对气体分子的束缚作用,如果液体中含胶体蛋白之类的物质这种束缚作用就更为明显;⑵脱饱和时为了保证安全还要受过饱和安全系数的控制。至于惰性气体借压差梯度而运动的规律,则与饱和相同,即:㈠ 脱饱和过程也通过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而完成。以其他途径的脱饱和也可忽略不计。影响脱饱和的许多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呼吸-循环活动才改变脱饱和的速度。㈡ 饱和快的组织,脱饱和也快;饱和慢的组织,脱饱和也慢。习惯上称前者为快组织;称后者为慢组织。㈢ 完成50%的脱饱和,需要1个假定时间单位;完成98%脱饱和(“完全脱饱和”),需要6个假定时间单位。总之,在较低气压下停留时间愈久,脱饱和愈彻底(图4.2)。㈣ 脱饱和的程度也依假定时间单位的先后次序,后一单位比前一单位按指数关系递减。&利用惰性气体的饱和脱饱和规律可以解释氢气的体内变化规律和特点。例如,由于人体血液循环比小动物要慢的多,因此在同样剂量情况下,人体内氢气血液中浓度上升的速度要低于小动物,当血液和组织中氢气浓度达到最高值,停止呼吸或注射等给氢气后,氢气浓度的下降速度也比较缓慢。在氢气浓度上升和降低的过程都符合指数变化惰性气体饱和和脱饱和规律。&图4.2 &惰性气体脱饱和过程图解(曲线上的圆圈中,涂黑的表示待脱饱和的程度,空白表示已脱饱和的程度)&&参考文献陶恒沂孙学军潜水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