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报影响因子送两次外审什么情况?

野生动物学报退改稿有希望刊用吗_百度知道
野生动物学报退改稿有希望刊用吗
退改稿后,是主编定稿。主编主要会根据你的审稿意见决定录用与否,不用再送外审了。退修后也可能被拒,主要原因是外审意见不好。只要修改意见没什么问题,然后你按照意见改好后,就没问题了!录用后,编辑部还会要你修改。到出论文检索更漫长。退修一般都会录用的!只要认真按照要求修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动物营养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
在线办公平台
感谢以下单位大力支持
文章快速检索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承 办:动物营养学分会
&&&&&&2015年&27卷&1期&&&&刊出日期:
封面与封底
2015&Vol. 27&(1):&0-0
2015&Vol. 27&(1):&0-0
《动物营养学报》恭祝读者新年快乐
2015&Vol. 27&(1):&0-0
2015&Vol. 27&(1):&1-0
动物营养学报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5&Vol. 27&(1):&2-0
2014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
2015&Vol. 27&(1):&3-0
关于转载本刊2013年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的说明
2015&Vol. 27&(1):&4-0
《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主要期刊评价指标在全国14种畜牧兽医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排名
2015&Vol. 27&(1):&5-0
《动物营养学报》年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2015&Vol. 27&(1):&6-0
《动物营养学报》20篇论文入选2014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2015&Vol. 27&(1):&7-0
2014年《动物营养学报》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发表论文数的排名
2015&Vol. 27&(1):&9-0
综述 Review
宋增廷, 王华朗, 王立志, 韩垂旺, 张旭娟
我国家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缓解当前常规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以及降低饲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家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以期为我国饲料加工和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5&Vol. 27&(1):&1-7
刘莹莹, 李凤娜, 印遇龙, 谭碧娥, 孔祥峰
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肉品质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良的猪肉品质越来越重视,优良肉质性状形成与营养调控已成为畜牧学研究的热点。影响肉质性状的因素较多,且中外品种猪之间的肉质性状差异很大,这为研究肉质性状差异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比较了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并对其形成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产更多满足人们需要的优质肉产品提供参考。
2015&Vol. 27&(1):&8-14
杨宇翔, 慕春龙, 朱伟云
细菌在氨基酸首过肠道代谢中的作用
肠道细菌在营养素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小肠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对宿主蛋白质营养与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大量进入小肠的氨基酸在首过肠道代谢中被细菌转化代谢和利用。此外,小肠细菌对氨基酸的代谢呈现出区室化特征,这不仅表现在不同肠段上,还体现在层面上的差异。细菌对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包括二肽、多胺,它们能影响宿主肠道健康,细菌分解尿素再合成氨基酸的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宿主对氨基酸的需求。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肠细菌在氨基酸首过肠道代谢中的作用与去路、对氨基酸代谢的区室化以及氨基酸代谢产物对宿主的影响。
2015&Vol. 27&(1):&15-20
黄薪蓓, 许庆彪, 刘建新
肠道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的基因表达、影响因素与分子调控机制
饲粮蛋白质在瘤胃或肠道被降解成多肽,并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被吸收、利用。肠道氨基酸的转运受多种氨基酸转运载体,如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等的调节,小肽的转运则由小肽转运载体1介导。目前,对氨基酸及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调节相关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动物小肠肽与氨基酸转运载体等,重点介绍了其基因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5&Vol. 27&(1):&21-27
许蒙蒙, 宋洁, 车龙, 林燕, 方正锋, 车炼强, 吴德, 徐盛玉
营养水平对梅山猪和大白猪卵巢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卵巢发育状况是影响胚胎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潜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卵巢的发育主要依靠激素(皮质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以及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调控。梅山猪相对于大白猪具有较高的产仔数,营养水平对梅山猪和大白猪的卵巢发育及调控模式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梅山猪和大白猪卵巢对不同营养水平作用的应答差异,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5&Vol. 27&(1):&28-36
拜彬强, 郝力壮, 刘书杰, 牛建章
')" href="#">
补饲维生素D3调控牛肉嫩度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
宰前短期补饲维生素D3是一种潜在的调控牛肉嫩度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产,本文从牛肉嫩度的影响因素、维生素D3的代谢及功能等方面着手,系统地综述维生素D3调控牛肉嫩度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2015&Vol. 27&(1):&37-42
谭敏捷, 孔祥峰, 刘庆友, 石德顺
多胺与哺乳动物的孕体发育
多胺是一类含有2个或更多氨基的低分子质量脂肪族化合物,包括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等。多胺广泛分布于生物体中,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从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着床、胎盘形成及着床后胚胎发育等方面,对多胺在哺乳动物孕体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2015&Vol. 27&(1):&43-48
尚庆辉, 解玉怀, 张桂国, 姜淑贞, 杨在宾, 杨维仁, 张崇玉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多糖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大分子物质,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可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结合、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来调控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刺激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分泌或增殖;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抗体的分泌;激活补体系统等。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对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15&Vol. 27&(1):&49-58
猪营养 Swine Nutrition
叶亚玲, 王自蕊, 游金明, 邓宸玺, 辛向荣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固有层免疫球蛋白A浆细胞数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黏膜中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固有层免疫球蛋白A(IgA)浆细胞数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1&2)日龄断奶、初始体重(6.7&0.9) kg的长白&大白去势仔猪100头,按完全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5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 Ala-Gln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45% Ala-Gln均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14、21天十二指肠以及空肠黏膜固有层IgA浆细胞数量(P&0.05),特别是0.30% Ala-Gln组仔猪在断奶第14天空肠IgA浆细胞数比对照组增加22.6%(P&0.05);在回肠中,0.30% Ala-Gln主显著提高断奶后第7、14天仔猪IgA浆细胞数(P&0.05)。2)断奶仔猪空肠黏膜SIgA含量随着Ala-Gln添加量呈二次曲线增长规律。在断奶后第7天,0.30% Ala-Gln组仔猪SIg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了70.4%(P&0.01);在断奶后第14、21天,0.15%、0.30%Ala-Gln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SIg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 Ala-Gln可显著提高仔猪早期断奶后第7天黏膜IL-2、IL-5含量,分别显著提高断奶后第14天IL-5、IL-2含量(P&0.05),其他添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Ala-Gln添加量的增加,各组IL-6、IL-10的含量呈线性增长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Ala-Gln可提高肠黏膜固有层IgA浆细胞数量、黏膜SIgA分泌量及IL含量,提高断奶仔猪肠道黏膜细胞免疫。
2015&Vol. 27&(1):&59-66
禽营养 Poultry Nutrition
李琴, 陈明君, 彭祥伟
饲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对4~8周龄四川白鹅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水平对4~8周龄四川白鹅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个ME水平(12.86、12.13、11.43 MJ/kg)和3个CP水平(17%、15%、13%),配制9种试验饲粮。选择54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2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期为35 d。在试验第21天,每组挑选8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鹅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CP水平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ME水平对日干物质(DM)采食量、料重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CP和ME水平的互作对日DM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CP水平的增加,每克增重消耗CP量极显著上升(P&0.01),每克增重消耗ME量先降低后升高(P&0.01)。2)CP水平对食入氮、粪尿氮、氮利用率、GE代谢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ME水平对粪尿氮、氮利用率、粪尿GE和GE代谢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CP和ME水平的互作对食入氮、食入GE、粪尿GE、ME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由此可知,4~8周四川白鹅适宜的CP水平为15%,ME水平为12.13 MJ/kg。
2015&Vol. 27&(1):&67-75
李琴, 陈明君, 彭祥伟
饲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对9~10周龄四川白鹅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代谢能(ME)水平对9~10周龄四川白鹅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ME水平分别为12.86、12.13、11.43 MJ/kg,CP水平分别为15%、13%、11%。选择432只56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四川白鹅,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为14 d。在试验第8天,每组挑选8只体重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试验鹅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CP水平对日干物质(DM)采食量、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CP水平的增加,日DM采食量、料重比降低;ME水平对日DM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ME水平的增加,日DM采食量降低;CP水平对每克增重消耗CP和ME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随着CP水平的增加,每克增重消耗CP量上升,每克增重消耗ME量降低。2)CP水平对食入氮、粪尿氮、沉积氮、氮利用率、粪尿总能(GE)、GE代谢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随着CP水平的增加,食入氮、粪尿氮、沉积氮、粪尿GE增加;CP和ME水平的互作对沉积氮、氮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9~10周龄四川白鹅适宜CP水平为13%,ME水平为11.43 MJ/kg。
2015&Vol. 27&(1):&76-84
反刍动物营养 Ruminant Nutrition
杨竹青, 包淋斌, 赵向辉, 王灿宇, 周珊, 傅传鞭, 文露华, 祝远魁, 邓新堂, 吴东, 瞿明仁
烟酸对未去势湘中公牛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研究烟酸对未去势湘中公牛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岁左右体重[(385.08&15.20) kg]匀称的未去势湘中黑公牛21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7头,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800、1 200 mg/kg烟酸。预试期14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烟酸对公牛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烟酸对背最长肌的pH、肉色亮度和红度值、剪切力、滴水损失以及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1 200 mg/kg烟酸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800 mg/kg烟酸显著降低血清HDL-C含量(P&0.05),烟酸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1 200 mg/kg烟酸可以提高血清非酯化脂肪酸(P&0.05)和葡萄糖含量(P=0.06),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7)。综上,本研究并没有观察到烟酸对未去势湘中公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有影响,但对血脂指标有一定调节作用,推测可能是未去势公牛的雄性激素的作用覆盖了烟酸的作用。
2015&Vol. 27&(1):&85-92
聂海涛, 肖慎华, 兰山, 张浩, 王子玉, 王锋
')" href="#">
4~6月龄杜湖羊杂交F1代母羔净蛋白质需要量
本试验旨在探讨杜泊羊&湖羊(杜湖)杂交F1代母羔羊在4~6月龄生长阶段的蛋白质代谢规律的同时确定其净蛋白质需要量。选取4月龄左右湖羊杂交F1代母羔[(35.68&1.68) kg]42只,结合比较屠宰试验(30只)和消化代谢试验(12只),利用析因法探讨预测维持和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比较屠宰试验:正试期第1天随机挑选6只母羔进行屠宰(A屠宰批次,n=6),其余24只羊随机分为自由采食(AL)组(n=12)、低限饲(LR)组(n=6)和高限饲(HR)组(n=6)3组,当AL组羊均重达42 kg时,选取6只进行屠宰(B屠宰批次,n=6),待其余自由采食组羊均重达50 kg时,将AL组、LR组和HR组羊屠宰,分别作为C、D和E屠宰批次(n=6)。消化代谢试验:将12只羊按照比较屠宰试验的设计,分3组(n=4)进行饲喂。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的内源性氮损失量为261 mg/kg SBW0.75(SBW为宰前活重),换算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为1.63 g/kg SBW0.75。该品种肉羊在35~50 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为100~300 g/d的生长净蛋白质需要量为9.83~25.08 g/d。本试验建立了利用氮沉积量与氮摄入量估测4~6月龄杜湖杂交F1代母羔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的模型以及体蛋白质含量与排空体重估测生长蛋白质需要量的模型。
2015&Vol. 27&(1):&93-102
闫方权, 薛白, 达勒措, 宋良荣, 王立志, 卜登攀
饲粮能量水平对热应激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为了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热应激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5头健康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各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能量水平的等氮饲粮,泌乳净能(干物质基础)分别为6.15(组1)、6.36(组2)、6.64(组3)、6.95(组4)和7.36 MJ/kg(组5)。试验期共4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提高饲粮能量水平降低了呼吸频率,组4、5极显著低于组1、2(P&0.01),与组3差异不显著(P&0.05)。2)试牛干物质采食量与饲粮能量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83 3,P=0.017),组5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产奶量最高的组4与最低的组1比较,提高了9.0%,差异极显著(P&0.01)。3)除钙、磷和总能外,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均以组1最高,组5最低,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4)组4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组1、2、5(P&0.05或P&0.01),血清内毒素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组1和5(P&0.05);组1、4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组2、3、5(P&0.05或P&0.01),其中组4与组2、3相比分别提高了32.87%和25.40%;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为组1&组2&组4&组3&组5。综合考虑饲粮能量水平对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奶牛的饲粮适宜泌乳净能水平为6.95 MJ/kg。
2015&Vol. 27&(1):&103-111
陈安, 吴建平, 周传社, 谭支良
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 60、45: 55和50: 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 55和50: 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 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 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 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 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 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 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2015&Vol. 27&(1):&112-123
党坦, 方俊, 蒋红梅, 谭支良, 汤少勋
粗饲料体外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粗饲料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秸、玉米秸、水稻秆、苜蓿和桂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粗饲料发酵48 h时体外发酵特性及发酵液微生物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1)5种粗饲料体外发酵产气量及产气动力学参数[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产气分率(k)、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所用时间(T0.5)、初始发酵产气分率(FRD0)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发酵产气分率(FRDt0.5)]存在差异;Vf以桂牧一号最高,显著高于水稻秆(P&0.05),极显著高于小麦秸(P&0.01);b、k及T0.5以小麦秸最高,T0.5按小麦秸&水稻秆&玉米秸和桂牧一号&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苜蓿的FRD0和FRDt0.5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和玉米秸(P&0.05或P&0.01)。2)苜蓿干物质消失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稻秆、小麦秸(P&0.05或P&0.01),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P&0.05)。不同粗饲料间发酵液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按玉米秸&小麦秸&水稻秆&桂牧一号和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品种粗饲料间在发酵特性以及微生物部分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存在差异,利用不同粗饲料发酵不同步的特性进行组合,可能有利于提高粗饲料的利用。
2015&Vol. 27&(1):&124-132
水产营养 Aquaculture Nutrition
董晓慧, 杨俊江,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重为102.6 g(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10周。同一生长阶段,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幼鱼阶段放养25尾鱼,养成阶段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指标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92%时获得极值。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全鱼和肌肉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总蛋白(TP)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呈线性或曲线关系。4)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肝脏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PL)、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肝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则逐渐上升。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阶段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养成阶段肝脏ACP活性逐渐下降,幼鱼和养成阶段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肝脏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6)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胃肠道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胃肠道脂肪酶活性逐渐上升。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脂肪可以改善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生化指标和消化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以S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幼鱼和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均在11%~13%内。
2015&Vol. 27&(1):&133-146
彭祥和, 李法见, 林仕梅, 朱旺明, 关勇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在1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亚麻籽油,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3.5%)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9.15&0.03) 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3.0%、4.5%组罗非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而3.0%、4.5%组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组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0%、4.5%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组罗非鱼肌肉C20: 5n-3(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3/n-6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肌肉C22: 6n-3(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罗非鱼肌肉C22: 5n-3(D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4.5%组罗非鱼肌肉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5%、3.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2015&Vol. 27&(1):&147-153
丁志丽, 张易祥, 叶金云, 周志金, 杜震宇
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不同配比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评价补充微囊氨基酸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不同配比对日本沼虾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以发酵酶解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FM组)、25%(R25组)、50%(R50组)、75%(R75组)以及100%的鱼粉(R100组)(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分别为1: 0、3: 1、1: 1、1: 3和0: 1),对平均体重为(0.103 0&0.000 2) g的日本沼虾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随后对各组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当鱼粉蛋白与发酵酶解豆粕蛋白配比为1: 1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达到最大,显著高于FM和R100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FM组日本沼虾的血细胞总数及血淋巴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R100组(P&0.05);肝胰腺中热应激同源蛋白70和热应激蛋白9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在FM和R2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当发酵酶解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50%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日本沼虾的累计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发酵酶解豆粕可作为日本沼虾饲料中较好的蛋白质源,在氨基酸平衡条件下鱼粉蛋白和发酵酶解豆粕蛋白的最佳配比为1: 1。
2015&Vol. 27&(1):&154-164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Nutrition
郭俊刚, 张铁涛, 吴学壮, 刘志, 高秀华, 杨福合, 邢秀梅, 岳志刚
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蛋氨酸水平对繁殖期蓝狐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雌性初产蓝狐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均为单笼饲养。Ⅰ、Ⅱ、Ⅲ、Ⅳ和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5%、0.70%、0.95%和1.2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日至日。结果表明:Ⅱ、Ⅲ和Ⅳ组蓝狐最先开始发情,也最早结束,Ⅰ和Ⅴ组蓝狐发情时间稍晚。受配率、受胎率均以Ⅱ组最高,Ⅱ组受配率分别比Ⅰ、Ⅲ、Ⅳ和Ⅴ组高出17%、3%、10%及14%。窝产仔数和初生个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窝重随着饲粮蛋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Ⅰ和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组初生成活率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0.45%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0.98%时,可满足繁殖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
2015&Vol. 27&(1):&165-170
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李世召, 郭伟, 杜超, 景宇飞, 刘艳利, 申静, 姚军虎, 杨小军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胚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规律
本试验旨在优化用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初步探索鸡胚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规律。首先,试验从DNA酶解体系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条件2个方面改进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方法;然后,以孵化第8、11、14和17天的科宝500肉鸡胚胎为材料,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脏、肝脏和肌肉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3种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随胚龄增加而升高,且鸡胚发育后期(孵化第17天)肝脏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心脏和肌肉(P&0.05);各胚龄心脏和肌肉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快速、准确地获取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奠定了基础;随着鸡胚发育的进行,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且在胚胎发育后期肝脏甲基化水平较高。
2015&Vol. 27&(1):&171-177
饲料营养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郭艺璇, 杨在宾, 姜淑贞, 王功赢, 刘法孝, 王兆凤
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添加姜粉对母猪和哺乳仔猪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添加姜粉对母猪和哺乳仔猪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2个饲养阶段(妊娠后期和泌乳期)进行,每个饲养阶段设2个姜粉添加水平(0、1.0%)。结果表明,在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姜粉,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了母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在泌乳期饲粮中添加姜粉,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和乳中SOD活性、T-AOC和GSH含量(P&0.05);而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分别单独添加姜粉时,均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GSH含量(P&0.05)。2个时期均添加姜粉对母猪血清、母乳和仔猪血清抗氧化效果最佳。由此可见,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1.0%姜粉均能够提高母猪和哺乳仔猪的抗氧化性能,且2个阶段不存在交互作用,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同时添加时效果最好。
2015&Vol. 27&(1):&178-184
马建爽, 常文环, 张姝, 郑爱娟, 刘国华, 蔡辉益
甜菜碱对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肌肉风味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甜菜碱对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肌肉风味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和0.20%甜菜碱的试验饲粮。试验全期42 d,前期为第1~21天,后期为第22~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20%甜菜碱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前、后、全期平均日增重和前、后期体重(P&0.05),显著降低全期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甜菜碱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中肌苷酸含量及胸肌和腿肌中肌肉脂肪、风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甜菜碱能够显著增加肉鸡胸肌和腿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甜菜碱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脂联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瘦素和胰岛素含量(P&0.05)。由此可见,肉鸡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肌肉风味品质,以0.20%添加效果为最佳。
2015&Vol. 27&(1):&185-195
常晨城, 齐利枝, 闫素梅, 生冉, 赵艳丽
&-羟丁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羟丁酸(BHB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活力、甘油三酯(TAG)含量、脂滴形成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1&105个/孔)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于37 ℃的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BMECs随机分配到6个组,各组向培养孔中加入含不同浓度BHBA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BHBA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0.58、1.16、2.32、4.64和9.28 mmol/L。置于37 ℃的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试验结果显示:随着BHBA浓度的增加,BMECs活力[(相对增殖率(RGR)]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P=0.041),其中BMECs活力以0.58~4.64 mmol/L BHBA组较高,9.28 mmol/L BHBA组较低;低浓度(0.58~2.32 mmol/L)的BHBA可促进BMECs内脂滴的形成,而较高浓度(4.64~9.28 mmol/L)的BHBA对脂滴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BHBA与TAG含量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和分化抗原簇36(CD36)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关系(P&0.05)。综上,BHBA对BMECs活力的促进作用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增加,即BHBA对BMECs活力呈显著浓度依赖关系;BHBA对细胞内乳脂肪的合成有提高的趋势。
2015&Vol. 27&(1):&196-203
饲料安全 Feed Security
谢庆, 孙满吉, 常文环, 刘志云, 马建爽, 刘国华, 蔡辉益, 王金全, 吕春生
黄曲霉毒素与吸附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与吸附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蒙脱石与酵母细胞壁吸附剂的作用效果。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正对照组饲粮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 337.21 &g/kg的霉变棉籽粕替代正常棉籽粕,试验组分别在正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 g/kg的蒙脱石吸附剂或酵母细胞壁吸附剂,棉籽粕添加比例均为8%。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黄曲霉毒素显著降低了肉鸭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35日龄胸肌率和瘦肉率、14和35日龄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35日龄料重比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2)与正对照组相比,蒙脱石组和酵母细胞壁组显著提高了ADG、ADFI及血清蛋白和IgG、IgM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3)与酵母细胞壁组相比,蒙脱石组显著提高了ADG及血清蛋白和IgG、IgM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由此可见,黄曲霉毒素降低了肉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饲粮添加吸附剂能缓解黄曲霉毒素的不良影响,蒙脱石吸附剂作用效果更佳。
2015&Vol. 27&(1):&204-211
陈慧英, 杨俊花, 罗爱琼, 郭文博, 韩薇, 赵志辉
T-2毒素对BALB/c小鼠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T-2毒素对BALB/c小鼠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约为20 g的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不同T-2毒素剂量组,即0.4、1.0和2.5 mg/kg BW组,连续灌服28 d。结果表明,2.5 mg/kg BW组小鼠死亡率达25%,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的脏器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睾丸、精囊腺、子宫和卵巢等生殖系统脏器系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0.4和1.0 mg/kg BW组肝脏脏器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GR)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2.5 mg/kg BW组MO、GR、血小板(PLT)数量极显著增高(P&0.01),但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生化指标显示,随T-2毒素剂量的增加,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E)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增加趋势,但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随T-2毒素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降低趋势。由此可知,T-2毒素剂量在低于1.0 mg/kg BW时对BALB/c小鼠具有免疫刺激作用,高剂量的T-2毒素抑制动物生长性能、引起肝脏和肾脏组织损伤、对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2015&Vol. 27&(1):&212-220
饲料检测 Feed Detection
周天骄, 谯仕彦, 马曦, 贺平丽
大豆饲料产品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本试验旨在应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以及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饲料产品中主要大豆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以及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对国内257份大豆制品中大豆球蛋白、&-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大豆产品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灵敏、准确的同步测定法,并对国内92份大豆制品中寡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球蛋白、&-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建立的离子色谱同步测定大豆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豆寡糖的测定;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发酵豆粕和大豆分离蛋白中3种大豆寡糖含量均相对较低。本试验所得到不同加工工艺的大豆产品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相关数据将为大豆在畜禽饲料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2015&Vol. 27&(1):&221-229
研究简报 Short Communications
朱元召, 孟秀丽, 程金龙, 尹龙
酵解乳化饲料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力及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解乳化饲料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免疫力及饲粮养分消化的影响。选取胎次、预产期相近的长&大母猪160头,随机分成5个组(对照组、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酵解乳化饲料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头。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饲粮中添加1.5%麦芽糊精+1.5%葡萄糖;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酵解乳化饲料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0%发酵豆粕、3.0%乳化脂肪、10.0%酵解乳化饲料。试验从妊娠108 d开始,妊娠114 d分娩,至仔猪28日龄断奶时结束,共3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麦芽糊精和葡萄糖组、发酵豆粕组、乳化脂肪组相比,酵解乳化饲料组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7.08%(P&0.05)、5.88%(P&0.05)、5.78%(P&0.05)、4.83%(P&0.05),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分别缩短了26.58%(P&0.01)、15.94%(P&0.05)、10.77%(P&0.05)、9.38%(P&0.05),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78%(P&0.01)、5.15%(P&0.05)、8.20%(P&0.05)、3.55%(P&0.05),28日龄仔猪成活率分别提高了6.14%(P&0.05)、0.78%(P&0.05)、2.09%(P&0.05)、2.83%(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酵解乳化饲料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3.93%(P&0.01)、39.17%(P&0.05)、19.28%(P&0.05)、17.64%(P&0.01),皮质醇含量降低了5.97%(P&0.05)。3)添加酵母乳化饲料后,哺乳母猪对饲粮粗脂肪、有机物、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93%、4.78%、5.10%,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提示,酵解乳化饲料能提高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饲粮中部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强哺乳母猪的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2015&Vol. 27&(1):&230-237
陈佳力,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毛湘冰, 虞洁, 罗钧秋, 张成, 蒲倍, 王曲圆, 郑萍
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胃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仔猪第28天(P&0.05)和第42天(P&0.01)的体重,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在第15~28天、第29~42天和第1~42天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了仔猪在第15~28天、第29~42天和第1~42天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42天仔猪血清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14、42天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42天仔猪小肠、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4)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第14、42天仔猪胃和结肠内容物(P&0.05)及第42天尿液的pH(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能够降低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H、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2015&Vol. 27&(1):&238-246
李瑞, 侯改凤, 刘明, 彭伟, 黄兴国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脂指标及粪和组织中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脂指标及粪和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总胆汁酸(TB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平均体重为(65.34&3.64) kg的杜&(长&大)育肥猪1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无抗基础饲粮+0.1%德氏乳杆菌制剂。预试期7 d,试验期42 d。试验期间,依次采集育肥猪在第14、28和42天的前腔静脉血(每组公母各3头),第12~14天、第26~28天和第40~42天的新鲜粪便(每重复);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阉公猪进行屠宰,分离肝脏、背最长肌和心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而腹泻率和发病率则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2)试验第14、28和42天,2组间血清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HDL-C/LDL-C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清TBA含量在试验第14和42天差异显著(P&0.05)。3)试验第12~14天,试验组粪中TBA含量显著提高(P&0.05),T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第26~28天,2组间粪中TBA和T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40~42天,试验组粪中TB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T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2组间肝脏、心肌和背最长肌中TC含量以及肝脏中TB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制剂具有改善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脂状况、促进粪胆固醇和胆汁酸排泄的功效。
2015&Vol. 27&(1):&247-255
王正国, 吕明斌, 燕磊, 吕尊周, 安沙, 刘国文, 王哲
不同料型和营养水平饲粮对白羽肉鸡腺胃发育的影响及其与腺胃炎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料型、营养水平对快大型白羽肉鸡腺胃发育的影响,评价饲粮因素与腺胃发育及其与腺胃炎发生的联系。选用体重45 g左右的1日龄罗斯308肉仔鸡公雏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4组肉鸡分别饲喂正常营养水平颗粒料、正常营养水平粉料、低营养水平粉料、低营养水平颗粒料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腺胃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料型对腺胃发育有显著的影响(P&0.05);颗粒料能明显的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但可导致腺胃发育异常,引发炎性反应;饲喂粉料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颗粒料(P&0.05),腺胃发育正常,腺胃炎性浸润明显低于颗粒料;对各组试验鸡进行腺胃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未检测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各组腺胃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饲喂粉料肉鸡腺胃发育正常,而饲喂颗粒料肉鸡腺胃炎性浸润,腺胃乳头结构异常。综上所述,饲喂粉料有助于腺胃的正常发育,而喂食颗粒料则可使腺胃明显增大,发生炎性浸润;营养水平对腺胃发育无明显的影响;腺胃炎的发生并非一定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
2015&Vol. 27&(1):&256-264
潘文, 王润莲, 江国亮, 赵玉振, 黎秋平, 任莉, 黄晓亮
1~28日龄麒麟鸡钙需要量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趾骨特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麒麟鸡饲粮中钙的适宜水平。选用1日龄麒麟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75%、0.90%、1.05%、1.20%和1.35%(可利用磷水平为0.45%,维生素D3水平为1 250 IU/kg)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钙水平的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呈断线变化(P&0.05)。2)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以及胸肌的pH、肉色和滴水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增加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83)。饲粮钙水平对胸肌的剪切力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钙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3)饲粮钙水平对麒麟鸡趾骨脱脂干重及趾骨粗灰分、粗灰分钙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趾骨粗灰分和粗灰分钙含量随着饲粮钙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和断线变化(P&0.05)。4)饲粮钙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影响麒麟鸡血清钙、磷含量(P&0.05),随着饲粮钙水平的提高,血清磷含量呈断线变化(P&0.05)。综上所述,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胸肌剪切力、趾骨粗灰分和粗灰分钙含量、血清磷含量可敏感反映麒麟鸡体内钙的营养状况,综合以上敏感指标得出1~28日龄麒麟鸡饲粮中钙需要量为1.20%。
2015&Vol. 27&(1):&265-273
高杨, 高巍, 陈腾, 张梅, 倪传武, 刘晨黎, 陈道富
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水平对哈萨克育肥羊瘤胃微生物氮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哈萨克羊育肥羊在以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RDP)水平对瘤胃微生物氮(MN)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30.0&2.8) kg的哈萨克羊育肥羊公羔3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RDP水平为7.94%(TMR1)、9.02%(TMR2)、10.10%(TMR3)的3种饲粮。按照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共3期,每期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全部收集粪尿,测定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瘤胃MN合成量和转化效率。结果表明:3种饲粮的干物质及有机物的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MR3的氮沉积量、尿中PD排出量及瘤胃MN的合成量均显著高于TMR1和TMR2(P&0.05)。饲粮RDP水平与MN合成量/瘤胃表观可消化有机物(RADOM)采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999 4,P=0.010 9)。MCP的转化效率不受饲粮RDP水平影响(P&0.05)。结果提示,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将饲粮RDP水平由7.94%提高至10.10%,能够提高哈萨克育肥羊氮沉积量,促进瘤胃MCP的合成,但未能显著提高MCP的转化效率。
2015&Vol. 27&(1):&274-280
程光民, 徐相亭, 陈凤梅, 张永翠, 刘建胜, 王建民
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莱芜黑山羊泌乳母羊营养物质消化、泌乳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羔羊增重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莱芜黑山羊泌乳母羊(1~60泌乳日龄)营养物质消化、泌乳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其产出羔羊增重的影响。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设计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1~30泌乳日龄:消化能12.78 MJ/kg,粗蛋白质15.00%;31~60泌乳日龄:消化能13.00 MJ/kg,粗蛋白质17.00%。高、低水平分别设计为标准推荐量的120%、100%。将40只分娩后的莱芜黑山羊母羊平均分为4组,各组分别饲喂高蛋白质、高能(A组),低蛋白质、高能(B组),高蛋白质、低能(C组),低蛋白质、低能(D组)饲粮。结果表明:1)A组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母羊体重呈负增长现象,但变化幅度较小。1~30日龄羔羊增重速度高于31~60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以C组在1~30日龄和A组在31~60日龄最高。2)整个泌乳期A、C组的母羊泌乳总量显著高于B、D组(P&0.05),各组泌乳量峰值均出现在30泌乳日龄,随后逐渐降低。3)饲粮蛋白质水平影响母羊的泌乳量及羔羊的平均日增重,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不如蛋白质明显。4)母羊粗蛋白质采食量、泌乳量及羔羊平均日增重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总之,1~30泌乳日龄母羊饲粮消化能、粗蛋白质、干物质适宜水平分别为1.145 MJ/(kg W0.75&d)、17.67 g/(kg W0.75&d)、 93.73 g/(kg W0.75&d),31~60泌乳日龄分别为1.139 MJ/(kg W0.75&d)、19.65 g/(kg W0.75&d)、 90.14 g/(kg W0.75&d)。
2015&Vol. 27&(1):&281-288
杨春涛, 司丙文, 斯琴巴特尔, 萨仁花, 苏德毕力格, 金海, 崔祥, 刁其玉, 屠焰
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牧区冬春季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牧区冬春季低质粗料供给条件下,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采取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61&2)日龄健康、体重为(20.56&1.43) kg断奶的羔羊128只,公母各占1/2,分成4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补饲消化能(DE)水平相近、粗蛋白质(CP)水平逐渐升高的4种颗粒精料,其能氮比(采用DE/CP)分别为90.03(Ⅰ组)、82.55(Ⅱ组)、73.25(Ⅲ组)、67.87 MJ/kg(Ⅳ组)。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高于Ⅳ组7.75%(P&0.01)、Ⅰ组4.94%(P&0.05)和Ⅱ组3.41%(P&0.05),且该组料重比最优。2)Ⅰ组羔羊末体高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其中Ⅱ、Ⅲ、Ⅳ组母羔末体高分别比Ⅰ组高3.68%、4.12%、4.44%(P&0.05);不同能氮比精料对不同性别羔羊的胸围增长、胸围增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3)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精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升高,Ⅳ组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提示,牧区冬春季枯草期对羔羊及时补饲精料能够取得较好的生长效果,不同能氮比精料对牧区羔羊部分血清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补饲精料最适能氮比为73.25 MJ/kg。
2015&Vol. 27&(1):&289-297
曾燕, 曾东, 倪学勤, 张艳, 祝辉, 唐雨蕊
应用PCR-DGGE技术比较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菌群的多样性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条带的克隆和测序比较了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菌群的多样性,同时对菌群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内容物DGGE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18、13、16和15条;瘤胃和瓣胃内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分别为2.83、0.79、17.00和2.82、0.79、16.80,而网胃和皱胃内容物较低,分别为2.52、0.70、12.60和2.73、0.76、15.4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胃的内容物菌群具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动物个体相同胃的内容物相似性系数均高于0.63;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未培养瘤胃细菌(uncultured rumen bacterium)、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细菌,特异性细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细菌。结果提示,绵羊4个胃中均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巨大的细菌,且随着消化道部位由前往后的顺序,菌群的多样性呈现先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2015&Vol. 27&(1):&298-304
田文静, 魏建军, 李二超, 禹娜, 吴强强, 陈立侨
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6.0和7.5 g/kg镁(L-天门冬氨酸镁形式),制成镁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98、1.43、3.40、4.79、6.65和7.98 g/kg的6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2.97&0.01)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每组幼蟹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添加3.0 g/kg镁组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蟹日摄食率、饲料系数及全蟹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全蟹中镁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而钙含量则在未添加镁组最高,导致此组的钙镁比最高。幼蟹肝胰腺和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添加3.0 g/kg镁组达到最高值,其肝胰腺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添加7.5 g/kg镁组(P&0.05),血清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镁组(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则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添加3.0 g/kg镁组获得最低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以L-天门冬氨酸镁为镁源,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0~4.5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效果较好;以肝胰腺中GSH含量为判据,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76 g/kg(饲料中镁含量为4.39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抗氧化能力最佳。
2015&Vol. 27&(1):&305-312
孙丽莎, 李华伟, 崔慧慧, 赵睿, 王梦芝, 喻礼怀, 王洪荣
蚕沙和稻秸不同比例组合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
本文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法研究了不同比例蚕沙(SE)和稻秸(RS)的组合效应。试验将SE:RS设计为100: 0(SE100组)、80: 20(SE80组)、60: 40(SE60组)、40: 60(SE40组)、20: 80(SE20组)、0: 100(SE0组)的比例,分别进行体外发酵批次培养24 h和体外发酵产气培养72 h,测定产气参数和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SE100组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E80组的24和72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 h时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SE80组 & SE100组 & SE60组 & SE40组 & SE0组 & SE20组,乙酸/丙酸为SE80组 & SE40组 & SE20组 & SE60组 & SE0组 & SE100组。3)24 h时培养液的微生物蛋白浓度SE20组 & SE100组 & SE60组 & SE80组 & SE40组 & SE0组。4)随着蚕沙比例的升高,底物体外有机物消化率越高。5)SE80组多项指标组合效应指数为0.76,SE80组 & SE40组 & SE60组 & SE20组。蚕沙和稻秸组合改善了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和产气参数,且蚕沙和稻秸的最佳比例为80: 20。
2015&Vol. 27&(1):&313-319
周涛, 杨钦兰, 张统雨, 周振明, 任丽萍, 孟庆翔, 白元生
皮瓤分离玉米秸不同部分的化学成分、能量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模型预测和尼龙袋技术分析了皮瓤分离玉米秸不同部分的化学成分、能量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模拟玉米秸茎皮作为建筑业新材料的秸秆分离工艺,将玉米秸人工分离为茎叶、苞叶、芯轴、茎皮和茎髓5个部分,以整株玉米秸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皮瓤分离玉米秸各部分中,茎叶占全株比例最高(31.02%),茎皮(29.39%)次之,随后为芯轴(18.93%)、苞叶(10.87%)和茎髓(9.69%)。2)玉米秸各部分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茎髓(10.7%和0.67%)为最高;全株玉米秸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0.85%、5.2%和4.8%,这3种成分在茎皮中的含量很低,仅为0.62%、2.9%和2.8%;茎皮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远高于苞叶、茎叶、茎髓和芯轴,说明茎皮中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的程度很低;玉米秸分离后各部分的纤维组分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其中茎皮和芯轴的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木质素含量高于苞叶、茎髓、茎叶,表明茎皮和芯轴的营养价值低于茎髓、茎叶和苞叶。3)虽然玉米秸各部分中茎皮和芯轴的总能高于茎髓、苞叶和茎叶,但茎皮中消化能、代谢能、维持净能、泌乳净能和育肥净能几项可利用能量最低,苞叶最高,茎叶、茎髓和芯轴居中。4)玉米秸各部分干物质、有机物的瘤胃降解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茎皮和芯轴的干物质、有机物潜在降解部分及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茎叶、苞叶和茎髓(P&0.05),茎皮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茎叶、苞叶、茎髓和芯轴(P&0.05),表明苞叶、茎髓和茎叶的营养价值较高,而茎皮和芯轴的营养价值较低。结论:皮瓤分离玉米秸各部分的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茎皮营养价值最低,其余部分营养价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苞叶&茎髓&茎叶&芯轴。
2015&Vol. 27&(1):&320-326
动物营养学报
编辑部公告
        &&&&&&&&  &
本 刊 信 息
主管主办承办单位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承办:动物营养学分会
创刊年:1989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国际刊号:ISSN X
国内刊号:CN 11-5461/S
邮发代号:80-591
定价:70 元/期
版权所有 &
动物营养学报编辑部&&&&京ICP备号-2
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大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动物营养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193
电话:010-
E-mail: yyx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营养学报审稿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