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过敏性皮炎湿疹 红肿太痒了怎么办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杨毅大夫本人发表
贴药膏后 皮肤过敏瘙痒难耐 抓挠后红肿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别太担心,我可以帮你治治看!我的出诊要预约。预约电话拨打(580找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杨毅大夫就可以了!如果电话预约满了,当天确认我出诊,可以来医院为您特别加号!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杨毅大夫的信息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皮肤病,顽固性湿疹,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各种脱发,各种疣...
杨毅,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副主任,擅长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皮肤病,顽固性湿疹,黄褐斑雀斑...
杨毅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近期通话:
皮肤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病与性病科
上海华山医院
武汉市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膝盖贴膏药过敏 红肿太痒了怎么办
膝盖贴膏药过敏 红肿太痒了怎么办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1349条
医生建议:可以服用一下抗过敏的药,如,扑尔敏等,还有尽量多喝点水,可以促进代谢,把过敏的药物成分排出去。当然同时涂擦一些消炎的药膏也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乱挠抓他。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52397条
医生建议:建议您要注意膝盖的清洁卫生,您可以使用康肤霜进行擦拭,还有就是检查一下是不是湿疹,有利于监控症状。注意热水进行热敷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万名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就诊科室:
病变部位:
典型症状:
混淆疾病: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王冬娜&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妇产科
黄 霖&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顾乃芳&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外科
张华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外科
张宏&副主任医师广州市中医医院乳腺外科
李广太&主任医师煤炭总医院妇产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管城回族区
中医科热门问答
中医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疾病问题推荐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舒)】
【乳房湿疹】
【肛门湿疹瘙痒】
补肾益精,滋阴助阳。...
健客价:¥268.00
补肾壮阳,生津。用于...
健客价:¥118.00
滋阴补肾,健脾生津。...
健客价:¥38.00
温肾壮阳。用于命门火...
健客价:¥125.00
补肾壮阳,固精。用于...
健客价:¥26.80
适用于伴有丙氨酸氨基...
健客价:¥130.00
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
健客价:¥120.00
补肾,益气补虚。用于...
健客价:¥298.00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
健客价:¥15.00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
健客价:¥15.00[膏药过敏]膏药的制作---贴法的八项注意--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_好文章摘抄-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膏药过敏]膏药的制作---贴法的八项注意--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
[膏药过敏]膏药的制作---贴法的八项注意--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
作者:健康使者738&&时间: 11:59:34
所属专栏:
药物组合物膏药贴法的八项注意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贴膏药处起泡怎么办?------膏药历代医家均崇尚 “ 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 ” ,膏药即是外治法最常见、效果又是最好的一种。至今已流传几千年,它是全科治疗实行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极佳方法,利用药物直接施于病者外表穴位或患处,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径走络、行滞去瘀、开窍透骨、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缺点是增加了针对皮肤的一系列问题。研究过膏药的人总感觉制作起来并不复杂,膏药制作的关键问题在细节上,一个细节不注意就会失败,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在一次制作过程中全部出现,需要一定的技术参数标准,尤其是基于传统黑膏药含铅、不易掌握火候等不足,于是制作工艺开始走向无铅、无丹、无烟、无毒;低温制作不破坏药物有效成分,可以制作成不同颜色,膏药透皮效果好等技术参数,在基质选择上比黑膏药有更大的余地,制作工艺逐渐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新型基质及工艺,改变了传统膏药以铅粉成型的工艺,符合现代人重视健康环保的思想潮流;②先提纯药物,然后与做好的基质低温复合,避免药物在高温状态下分解; ③中药可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提纯工艺,并分次添加,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药物的生物活性,提高疗效; ④无铅膏药制备全过程基本无烟,大大降低了制备环境要求; ⑤使用时不用火烤,膏药透皮吸收效果好,疗效倍增。各类膏药的特性简述1、传统黑膏药: 硬膏药(也称黑膏药)传统黑膏药由于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民间盛传千年,绵延不衰,并为基层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许多民间大夫仅凭祖传膏药就享誉一方!目前仍是一些基层大夫及医疗机构制作膏药的主要剂型;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人们逐步发现了传统黑膏药的一些不足之处:①传统膏药采用高温炸药的过程中容易损害部分药的生物活性;②黑膏药容易粘于皮肤表面,有些患者不愿意使用;③只能制备成单一的黑色;2、无铅膏药、新特膏药:基于传统黑膏药的以上不足之处,很多膏药研究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发明了无铅膏药及一些新膏药的制备;无铅膏药、新特膏药熬制工艺基本一致,在基质选择上比黑膏药有更大的余地,如:松香、各类油等;它们均具有以下优点:①采用新型基质及工艺,改变了传统膏药以樟丹成型的工艺,因此膏药不含铅,避免了铅的毒副作用,符合现代人重视健康环保的思想潮流;②先提纯药物,然后与做好的基质低温复合,避免药物在高温状态下分解;③中药可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提纯工艺,并分次添加,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药物的生物活性,提高疗效;④无铅膏药制备全过程基本无烟,大大降低了制备环境要求;⑤可制备成红、绿、黄、黑等各种颜色,患者易接受;⑥膏药透皮吸收效果好,疗效倍增。3、无铅、无油、新基质白膏药(以树脂膏为代表):无铅无丹无油白膏药膏药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膏药作用时间长,并且可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无须加热,直接贴在患部,揭下后患部没有残余物。4、橡皮膏& &&&必须进行,机械化生产,且工艺复杂。橡皮膏是一种近代制剂,包括含药和不含药(胶布)两类。橡皮膏粘着力强,使用携带方便,不经预热软化就可直接粘贴于患处,不污染衣物,对机体几乎无损害;但因膏药薄,载药量有限,所以应尽量控制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量。制法:①溶剂法:先将药物进行提取,然后把处理后的生胶浸入汽油中,溶胀成胶浆,再依次加入增粘剂、软化剂、填充机等制成基质,而后加入药材提取物拌匀,即为膏料,将膏料涂于细白布上,回收汽油,盖衬、切割、包装即得。②热压法:系将生胶制成网片后,加入油脂性药物浸泡,溶胀后再加其他药物和立德粉或氧化锌、松香等,炼压均匀,涂膏、切割、盖衬、切片、包装即得。本法不需汽油,但成品欠光滑。最早制作的膏药常使用牛皮纸、狗皮、胶布等材料贴敷,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牛皮膏药或狗皮膏药。传统膏药通常都是采取内病外治的方式,让药物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的经络穴位上,以达到平衡阴阳、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病强身的作用。橡皮膏药和传统熬制膏药由于制作方法法很大不同,因而各自的药效及优缺点也不同。橡皮膏药经过提取和加工,外观比较好看,且携带方便。但橡皮膏药的成分比较固定,所以其治疗具体病症的针对性会稍弱。而熬制的膏药虽然看起来不好看,且熬制时间长,但原始的药材没有经过任何提取和加工,药效更加持久,治疗范围更广。此外,熬制膏药可以根据病症特点单独进行配制,更符合中医学“对症下药,因病施治”的理念,所以能够给予个性化的施治,有着橡皮膏药难以比拟的疗效优势。一、树脂膏的制作方法特点:先制作基质,再高度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后复合,加入高科技最新透皮剂,并可调节膏药的颜色。制作时无浓烟,操作简便而实用,30分钟成膏,摊膏薄厚均匀,边缘整齐,大小可调,工艺独特,不滑不散不污染,10分钟见效,比普通膏药增效30倍。制作方法:将天然树脂放入不锈钢锅内,加温至60到80度,待其软化,保温10分钟,再升温至100度左右,不断搅拌,使树脂成为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并不断搅拌到完全溶解,将远红外陶瓷粉过筛后,逐渐加入锅内,不断搅拌,待基质充分混合后,加入均匀的药粉,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渗透剂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进行摊膏。可加工成每贴10克,作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三天后即可应用!当然也可以不用松香蜂蜡等,直接把树脂熬开加入药粉和中西药渗透剂即可应用!基质的比例:树脂200克松香45克蜂蜡20克陶瓷粉60克氮酮5毫升药粉120克(粉碎越细吸收越好)。如果不用松香蜂蜡等,树脂和药粉的比例可以为500:200左右。根据现代研究,膏方中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可以发出远红外热能,可激发经气,调节免疫,平衡阴阳,天然树脂对皮肤无刺激,不会产生过敏现象,且基质稳定,粘性持久,常温下膏药不会变形,不会污染衣物。国内更有人给总结了几点好处1、载药量大,每贴含生药15到20克,(当然你可以作的大一些嘛);2、无铅丹,无松香,无蜜糖,无油(我指后者而言,即:直接把树脂熬开加入药粉和中西药渗透剂);3、药物不经高温熬制保证了大量有效成分免受高温破坏;4、与皮肤亲和性,保湿性,可反复揭贴,适合现代人的要求!二、松香膏新的制备方法1、松香膏& &药粉蒸汽浸润工艺原料包括主药和辅药,主药有:川贝母、樟脑、三七、银珠、蜈蚣、珍珠;辅药有松香和大麻油等,碾压成细末,采用蒸汽浸润加热,再搅拌成红色膏状体,制成膏药。选料科学、配比合理、不用火熬,制得的膏药疗效显著。2、松香膏&&药油松香混合熬制胶状物制作工艺:(1)、&&松香用中火熬成深褐色倒入容器,形成板状后敲成小块;蛇床子、苦参、白芨、生石膏粉碎成细粉;将艾叶粉碎,去细末,留艾绒;凡士林用中火熬成液态,取松香块、蜂蜡、蜂蜜、芝麻油同时加入熬成糊状形成油绒;松香块用中火熔化成糊状,将油绒倒入与松香搅匀,再将蛇床子、苦参、生石膏、白芨细粉投入搅匀,待熬成黑色,倒入凉水中,当膏药温度降到40℃时取出。本发明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和抗过敏的功效,对人体无害,成本低、药源广,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载体。(2)、原料包括主药和辅药,主药有:当归、川芎、赤芍、地龙、山甲、川乌、川恙、樟脑,辅药有松香和香油,其特征在于主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当归50-150份& & 川芎10-75份& & 赤芍150-350份地龙6-200份& &&&山甲60-180份& &川乌10-90份川恙10-90份& &&&樟脑30-90份辅药的重量配比是:松香份&&香油份。膏药及其制备工艺,其原料包括主药和辅药,主药的配比重量为:当归50―150份、川芎10―75份、赤芍150―350份、地龙6―200份、山甲60―180份、川乌10―90份、川恙10―90份、樟脑30―90份,辅药的重量配比是:松香2000―6000份、香油7000―8500份,其制作工艺:将主药用香油浸泡3―15天后煎炸制成药油,再与松香混合熬制成胶状物,稍加冷却,加入樟脑抽拉混合、涂附在纸或布上制成成品。该药物主治:风湿病、脊柱炎、关节炎、坐骨神经疼痛。三、黑膏药制作工艺简述:此为纯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的膏药质量很好。一、器材& & 制作皮肤接触的外用药一般最好不用铁器1、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2、450℃温度计一支。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4、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6、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一尺左右)。7、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9、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木棍数根,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二)药品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2、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为最好。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疗效。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否则,前者将受高温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掺入。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像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手干裂,故应采用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时酌情增加用量。(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二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两种: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因此,大火(武火)能力顺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的时间缩短。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的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D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五)、膏药熬制中的“老”与“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难揭下。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如果膏药熬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六)、熬膏药在房内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七)、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一)用油煎取药物有效成分。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D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煎熬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分批入油中煎(漳丹和细料除外),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香窜药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后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有效成分。这―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0D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D250℃左右。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的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也有一两天用文火熬的。4.将熬成的药油倾人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将滤过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需5D6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煎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3D5分钟(此时的温度一般在300D360℃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以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还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时间约1D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与药油充分产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5D10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用210克为宜,如因丹不纯可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这时倒入少量冷水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D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6.检查膏药“老嫩”适中的方法:(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2)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的则为太老,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7.膏药熬成后,倾人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D7天,并每日换新水以除去火毒,这是制作膏药的最后环节、不拔火毒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或造成疾病更加严重。8.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潮湿或太阳下曝晒,应放人敷有滑石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可很长时间不会变质。膏药的摊涂(一)膏药的被子有方形与长方形两种。摊涂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直径为一寸到七寸。(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两层有韧性的柔纸,以防止渗漏弄脏衣服。(三)摊涂膏药方法把膏药被子准备好,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受热均匀,温度为70D90℃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涂膏药时要由中央慢慢向四周摊涂为好,最后对折即可。(四)用时可将膏药在小火上烘软,敷于患处即可。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 炸药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第二步 炒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 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第四步 下丹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第五步 去火毒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示例:外贴内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膏药组成:红花10川芎20马钱子50生乳香没药各30生南星生川乌各30独活25透骨草20酒大黄50骨碎补30全蝎20土元20乌梢蛇50血竭20黄丹1000松香200麻油2500冰片25,将上药放油内浸泡7天,文火炸药,待诸药呈棕色时,去渣,再继续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根据经验下黄丹和松香,此时应不停的搅拌,使反应时的浓烟尽量排出,则膏药又黑又亮,还不容易过敏瘙痒,倒入水中泡7天去火毒。摊膏药时,把膏药放容器内隔水炖开,下血竭冰片,然后摊在布上备用,贴敷患处及穴位(突出局部及双侧腰肌,环跳,风市,委中等)7天换药一次至痊愈!中药内服:川芎200&&丹参250&&炮山甲150&&熟地300&&独活200&&鸡血藤 300&&酒大黄100&&淫阳藿150&&续断 200&&制马钱子50&&制何首乌 250&&菟丝子 250&&当归150&&木瓜200 全蝎120 以上诸药混合研细,蜂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四、高分子新型膏药(又名马来胶或压敏胶膏药,此膏药不用油炸、不含铅、不火烤、皮肤无残留、含药量高、无过敏、见效快之优点,此膏药高效、实用,膏药涂敷机制作,省时、省力,大小、薄厚均匀,日产3000余贴。贴膏药前擦净皮肤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待拭干后再贴。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冬季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分享: 膏药贴法的八项注意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贴膏药处起泡怎么办?|更新: 13:02膏药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着、不污染皮肤及衣服等优点,备受人们欢迎。但是贴膏药应遵守以下八项注意:1.& 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可根据病情贴拔毒膏。2.& 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内膏贴于受伤部位。因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3.&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4.&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并进行抗过敏治疗。5.& 穴贴膏药期间注意休息,活动量不宜过大,严禁房事,不要使用电热毯、热水袋,避免膏药移位、药膏流出污染衣被影响疗效。停止理疗按摩、针灸、牵引等治疗。6.& 每次取下膏药应清洗皮肤(洗澡后穴贴疗效更好),外涂“皮炎平”软膏保护皮肤,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时,请不要紧张,暂停穴贴。除每天涂“皮炎平”或“肤轻松”4-8次外,可口服“扑尔敏”每天3次、每次8mg,休息2-4天。痊愈后再继续贴膏药。7.& 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界停使用(尤其是腰骶椎停贴膏药3-5天),创伤性骨折前期、严重皮肤病等不宜贴膏药。8.& 未用完的膏药一定要密封好置于阴凉干燥处,以防药物挥发,如天气炎热,可置于冰箱中,膏药有效期两年,不宜和茶叶、食品存放在一起。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举报贴膏药的学问 00:00 来源:医学教育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膏药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不污染皮肤及衣服等优点。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的学问却不少。首先,应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不可随便“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其次,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待拭干后再贴。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再次,烘烤方法要正确。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烘烤化开,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2周。然而,有的人在使用此类膏药时,喜欢直接在煤炉上烘烤,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贴膏药还应注意禁忌症。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除皮肤上膏药的方法---,红花油擦就像抹布擦灰,一擦就掉干干净净比汽油强多了。贴膏药过敏痒怎么办|浏览:12279|更新: 17:3412345分步阅读膏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外用药物,贴在皮肤上能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不过有时候揭下膏药会发现皮肤上红红的,有些小疙瘩,还发痒,这就是过敏的症状。方法/步骤1.&&& 1在选购膏药时,曾经有过过敏史的患者最好选择有透气孔的产品,便于皮肤呼吸透气,不至于出现闷痒的情况。步骤阅读 2.&&& 2膏药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通常为12小时或24小时就要取下来。因此在粘贴膏药时,要计算一下揭膏药的时间,以免粘贴太久出现过敏。步骤阅读 3.&&& 3在贴膏药之前,应当用沾了温水的毛巾将患处擦拭清洁,等到干燥后再把膏药贴在皮肤上。步骤阅读 4.&&& 4如果患处有起泡的症状,就先暂停使用膏药,以免水泡破溃感染造成发炎。应当用酒精在表面进行消毒,等到情况好转之后再贴膏药。步骤阅读 5.&&& 5过敏情况严重者,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同时外用一些膏药涂抹患处,减轻过敏的症状。步骤阅读 END贴膏药处起泡怎么办?浏览:127|更新: 16:51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有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1.& 也有些人贴膏药1~2小时后局部红肿热痛、甚至起泡、渗出。这时要去掉膏药,如果泡小,涂些碘伏,避免感染即可。2.& 如果泡大,要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一般一周以后,起泡处会结痂脱落。3.& 在贴膏药时,为了尽量减少上述过敏反应的发生,应忌口一些食物,如韭菜、香菜、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4.& 对氧化锌胶布、药物过敏的人和孕妇要减少或不用膏药。如何正确贴膏药|更新: 14:051.& 贴膏药之前,应先将局部清理干净,拭干后再贴。如果潮湿,会加速药物成分析出,使过敏的几率增大。应清理干净毛发,否则粘不住达不到治疗效果,并且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天气寒冷时,膏药如果不易粘住,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2.& 选准位置。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如果贴敷位置不准,会影响疗效。3.& 烘烤方法正确。某些膏药,在贴时需要烘烤。应先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烘烤化开,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举报膏药要贴多久膏药贴多久。膏药有两种,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如聂麟郊膏药,属于传统黑膏药,一般要贴一个星期102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作用原理编辑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2使用方法编辑正确贴法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膏药贴敷示意图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黑膏药膏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图示黑膏药贴敷之前则无需加热直接贴敷,用手拍打膏药粘贴处,使膏药与皮肤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禁忌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3膏药章编辑膏药,特别是膏药章。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据《章氏家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在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任贤有道,广纳贤才,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得当时的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求医问药方面,更是悉数搜集民间偏方、验方。正因如此,万历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历29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这些时代巨著得以一一诞生,万历10年,章氏膏药也被纳入皇宫,册封为“宫廷圣方”,从此“膏药章”随之名声鹊起。4历史发展编辑“膏药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历经沧桑岁月,“膏药章”后世传人采用祖传秘方和独有的“古今立体穴位疗法”,为无数病人祛除病痛,是专治颈、肩、腰、腿病的百年老字号膏药。狗皮膏药狗皮膏药是怎么来的呢?据说还有一个和李铁拐有关的传说呢。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李铁拐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李铁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意不去,狗皮膏药的由来说 “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历史起源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这时的膏药,是猪脂膏之类的软膏。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广泛使用。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到了近代,由于汤药的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大大减少。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黑膏药已几乎从医院中绝迹,只流传在民间。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清吴师机《理沦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5制作方法编辑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一、歌诀及注意事项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二、详细步骤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检查法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6相关规定编辑一、药材应依法加工、碎、断,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药材,宜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二、炸药后的油炼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温度后加入红丹,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清水。药膏成坨置清水中浸渍。三、挥发性药物、矿物药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四、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五、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藏。7重量差异编辑膏药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标示重量 │ 重量差异限度────────┼───────────3g或3g以下  │ ±10%3g以上至12g │ ±7%12g以上至30g │ ±6%30g以上 │ ±5%━━━━━━━━┷━━━━━━━━━━━8膏药秘密编辑曾有人笑言:在中国,没有用过膏药的老人可以申请贴上“稀有动物”标签。虽是笑言,但也反映了膏药在我国使用的广泛性。古代医学家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与打针吃药相比,膏药方便、无痛,更容易为人们接受。特别是常有腰酸背痛的老年人,更是对膏药情有独钟,家中常备。本期专家评药,为您――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内经》中记载了一种猪脂膏之类的软膏,称之为“豕膏”,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唐、宋时期,医药大为兴盛,膏药的种类随之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用于跌打损伤的止痛散淤,有的用于脓肿疖子的“抽脓拔毒”。到清代,膏药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贴膏药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常患颈、肩、腰、腿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对膏药更是情有独钟。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3种剂型,作用各有特色膏药种类繁多,综合古今膏剂,除去内服煎膏,外用贴膏大致分软膏、硬膏、敷膏三大类剂型。软膏人们习惯称它为“药膏”或“油膏”,是用植物油、蜂蜡、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配上中药而制成。软膏对皮肤具有保护、湿润、润滑作用。有些膏药中的药物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这种剂型特色突出,疗效肯定,患者乐意使用,一般的药店均有出售。硬膏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多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近似固体的剂型。使用时需加热软化后摊在干净的厚布、牛皮纸或熟制后的狗皮上,贴于患处或穴位。此类硬膏药具有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根据基质和制作工艺不同,有铅膏药、松香膏、橡皮膏、狗皮膏、巴布膏剂等。敷药膏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粉,用各种液体调成糊状或软膏状,摊在纱布上贴敷患处或一定的部位。这类剂型制作较简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证调配使用。经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对膏药的配方、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膏药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剂型上有了改革和创新,市场上已出现新一代不同配方膏药剂型,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受到患者的青睐。如今,除了医院(特别是中医院)的药房,大大小小的药店、诊所,甚至地摊上都可见到膏药的身影。面对眼花缭乱的膏药市场,您若需要,该怎样选择?对证选膏药科学的方法是对证选择,并非根据价格或者品牌来选。因为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证,世上没有通治百病的膏药。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适应证来选择。关节疼痛(风湿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伤筋(扭伤、挫伤)患者,可选用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作用的太乙山黑膏、万应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橡皮类膏药和接骨膏等。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以及有疮疖、疔的患者,可选具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的太乙膏、拔毒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以散寒祛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1片贴于心前区,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识别优劣膏药根据1995版《中国药典》对中药膏药质量的判断标准,合格的膏药应满足以下要求:老嫩皮肤均适宜,贴于皮肤上有适宜的黏性,不会移动位置;外观油润细腻,对皮肤无刺激性;同种膏药的厚度和重量应基本一致;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黏性。以上这些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知道。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在选购膏药时应该了解的是:合格的膏药外包装应标明生产厂家、药品准字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一般为2年),药品说明书详细明了。认准国药准字号膏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剂型,正规合法销售的膏药应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准字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有关规定,中药说明书格式中应标明主要成分。在药品说明书上还应标明: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不良反应、禁忌证(有的标为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谨慎购买地摊“祖传膏药”地摊上的“祖传膏药”不能说都是假药,但是良莠不齐,恐怕骗人的不少。卖药者吹嘘膏药疗效非常好的往往不可信。由于地摊上的药贩流动性大,上当了只能自认倒霉。患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或药房购买具有药品准字号的膏药,有些正规医院的自制膏药也可以使用。应用篇很多患者自己选购膏药,没向医生咨询或阅读说明书,就贴在疼痛的地方。然而,这样做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一定有效,还有可能有损健康。须知,膏药贴法也是有讲究的。膏药贴法有讲究☆找准贴药部位在贴膏药前应选择正确的贴药部位,如偏头痛贴太阳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贴敷患处;慢性支气管炎贴肺俞、天突等穴;胃痛贴脾俞、胃俞或上脘、中脘。有些膏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的小儿暖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清洗贴药处在贴膏药前,应先用毛巾蘸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再贴膏药;红肿痛部位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膏药。关节扭伤应先冷敷关节扭伤,不应马上贴膏药。因为用于扭伤的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如伤后马上就贴膏药,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正确的方法是,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应先用冷水冲洗患处或用冰敷患处。待24小时后再热敷或贴敷膏药,这样既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又可缩短病程。热敷可贴牢膏药冬天气候寒冷,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或用电吹风吹两三分钟,以便粘贴牢靠,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处理轻微不适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微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还有一些人在贴上膏药后会出现水疱,如果疱不大,也不易磨破,则停用膏药,待疱消退后再贴。如果疱较大,容易磨破,则可用消毒的注射器或用普通的缝衣针火烧一下后,将疱挑破,挤净疱内的液体,然后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如果反复起疱,则按过敏反应处理。过敏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说明对膏药过敏。应立即揭下膏药,如果过敏反应较轻,则用温水将贴膏药处清洗干净即可。若贴膏药处起疹子、水疱等,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水或雷佛奴尔(乳酸依沙吖啶,又名利凡诺)消毒患处,再用纱布包扎。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作相应处理。9清洗膏药编辑取下膏药后应该如何清洗身上残渣呢?用取下的膏药反复沾取,很快就可以清除药印,简单有好用。10黑膏草药文化编辑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主峰,终年积雪,寒光四射,故称太白山(周代称太乙山),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就发生在秦岭北坡长安、周至、宝鸡沿山一带。唐代著名的上林苑是皇家种药狩猎的场地,就在终南山脚下的户县、周至沿山一带。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雍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医药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王,称太白山为“药山” 。太白山药用植物多达3000多种。许多药用植物都有着有趣的民间传说。一种草药因形似鹿蹄,具有强骨壮髓、修骨化刺、祛风除湿等功能的“鹿蹄草”则相传是一只金鹿的杰作。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跟前的一只金鹿私自跑到太白山游玩,王母娘娘发现后立即派神兵捉拿,金鹿使尽神力,跃起四蹄,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才被玉索套住拉回。金鹿奔驰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变成鹿蹄草,而金鹿被捉住的地方,至今仍叫鹿回头。 祖师麻植物名黄瑞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打得顺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谚语。太白山草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师传口授,在民间已形成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的配伍理论。草医们所编著的《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药汤头歌》和《太白草药性歌括》,是太白草药医疗理论和草药配伍理论的集成。它不仅在民间的卫生保健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研究新药源提供了基础,而谢士元教授研制的“太乙山”膏药,正是建立在太白山草药的文化基础上,根据家乡流传的奇方,以鹿蹄草配伍山中无污染的祖师麻、血竭、骨碎补等72味保密配方为基质,外加远红外陶瓷粉,使古法工艺巧妙结合清华生物提纯技术,研制的新一代黑膏药。专门针对:骨刺、增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半月板磨损、滑膜炎、颈腰椎病等。本人母亲深受腰椎间盘突出之痛 去年10月腰腿疼痛加剧 痛时寻死的心都有各大医院都看过 疗效甚微 无数的膏药都试过 贴的皮肤都快烂了 衣物也弄脏了 住院花费了大量的钱 疗效甚微 现在用着四川邓氏手工膏药 第一帖腿就开始觉得没那么涨现在也能走路了 原来看膏药广告我就给她买 结果钱花了不少 病却没变 还是那么疼 现在真是好多了 几十块钱治好了我妈妈病 原来祖国医学真的那么神奇 本人用人格担保绝不是昧良心瞎说话 希望大家都来用这种膏药 少买很贵的 很贵的我也买过 广告太夸张 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么长时间了 我家膏药获得大家的好评 大多是发在短消息里 回帖的大约77页有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都是真实的 我也不认识对方 大家有效果 减轻病痛我心里也替大家高兴 我家人也在用 所以我了解病痛之苦。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有很多朋友问俺秘方&&秘方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一向严格保守 !也有的患者对疗效半信半疑 那请您到正规医院治疗 有要膏药的我之前都和大家说明需要到医院拍片 做好确诊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邓氏膏药 创始人邓石松 ()&&回乡之人必带些邓氏膏药 可见其膏药疗效之显著!四川当地受益的百姓特别多 有些人甚至15年内控制症状不复发 是难得的好膏药!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说:“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四川的中药材,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资源丰富,资源品种占全国药材的3/4。四川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2005年,全省中药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神舟”四号和六号上天都有搭载半夏、黄连等四川中药材种子。四川手工膏药- 邓氏 膏药是采用最好的四川中药材按传统的四川手工方法生产,最好地保留了原始的药性。专治:风湿关节、手脚腰疼、四肢麻木、跌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 腰背痛 肩周颈椎炎。 亦可用于电脑族, 颈、腰、肩部不适者。功效:开结行滞、通络祛痛、驱风除湿、消肿散淤。治疗腰颈椎疾病如:风湿、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跌打扭伤、腰肌劳损、肢体性神经疼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键鞘炎、痛风、类风湿、三叉神经痛等有最好的疗效。本人联系的邓石松后人 是最正宗的 邓氏 膏药 非其它膏药能比 请放心使用!价格:一贴10元 6贴一疗程(严重的话3个疗程&&有的朋友头次买可能怕疗效不好少拿 可以理解 但是要是觉得不错买过试过不错的朋友可以多拿几个疗程因为单个疗程一次次的要一次次送货大家都麻烦。) 不议价!谢谢有需要者站内短信联系!邓氏膏药河口地区专卖地址:仙河镇仙河商场联系人:王东启()本人太忙不再接电话请联系王师傅送货 带来不便请原谅************打电话订购的请发给王师傅短信地址 以免造成地址错误收不到*************为避免失误送不到 请大家短信这样写:x疗程 送xx地址 xx电话另有乳腺增生专用膏药:12元/贴 6贴一疗程 用法:用时将保护膜去掉,膏体稍微加热,均匀后贴于患处即可适合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小叶增生 乳房肿块的女性 祖传偏方 效果奇特!无副作用,如果乳腺内内毒比较大,会拔出些脏东西,不用紧张 是正常现象 清洗干净在贴一贴就可以 这是往医院专供的膏药 请大家放心!坛里很多姐妹给我发短消息 说乳腺增生好了很多 俺感到特别高兴 也很欣慰 只是发不了图片 大家看不到好评 真心希望有乳腺问题困扰的女性能解决烦恼 轻松生活!!自制民间药膏!!绝对有效!!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说:“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专治:风湿关节、手脚腰疼、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功效:开结行滞、通经活络、驱风除湿、消肿散淤。 治疗腰颈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跌打扭伤、腰肌劳损、肢体性神经疼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痛风等有最好的疗效。一般用法(外用):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痛处(穴位)的皮肤擦净,待拭干后再贴。贴膏药应剃干净毛发,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也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一、拿出一帖膏药。二、用电吹风吹软(或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柴灶的微火上烘烤化开,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三、趁热撕开膏药贴于痛处(穴位)。四、一帖三天。五、一个疗程六次。特别用法(外用):一、颈椎病1、在大椎穴(即第七节颈椎下,低头颈后突出最高处)和向上后发际间各帖一帖。2、(1)&&伴有手指麻木、肌肉萎缩、肩臂酸困痛麻(神经压迫症状),加贴肩井、外关穴。(2)伴有背部酸困疼痛加贴两侧风门穴或帖痛处。(3)伴有头晕、头痛,可在颈椎两侧加贴两张。3、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二、胸椎骨质增生1、直接贴痛处。增生在一个椎节者,帖一帖。2、增生在二、三个椎节者,贴两张。3、增生在三个椎节以上者贴三帖。4、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三、腰椎痛、腰椎间盘突出1.在敷命门、腰阳关穴(裤腰带上下)各帖一帖。腰椎间盘突出加贴痛处。2.(1)伴有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神经压迫症状)加贴环跳、承山穴或阿是穴。(2)若伴有腰部酸困加贴两侧肾俞穴。3、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四、膝关节增生1.单侧膝关节增生,贴患侧左右膝眼穴,重者加贴委中穴。2.患侧若伴有滑囊炎时,局部肿胀加贴血海穴、梁丘穴并禁止过度活动。3、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五、足跟增生1、贴痛处或帖阿是穴和涌泉穴(足心)。2、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六、肩周炎1、贴患侧肩k穴(将胳膊平举,在肩关节出现两处凹窝,前为肩s穴,后为肩k穴,两穴平齐相距一寸许)和俞穴(腋后皱纹直上,肩峰下缘)2、每次帖三天,一个疗程帖六次。注:免费试用!!无效退款!!膏药的制作与使用膏药是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的一种,古代归属于“薄贴”。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作为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新观点,颇为众人所信赖,并后世医家所推崇。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 炸药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第二步 炒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三步 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第四步 下丹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第五步 去火毒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第六步 加细药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七步 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第八步 贴膏药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上乘质量的膏药,仍以传统黑膏药基质为好。而膏药的方子需要膏药制作技能,这个制作可以说谁都可以一学就会,但是做好可就难上加难,功夫得自己慢慢地下足,因为炼油成珠可以低温炼油、常规炼油,成珠程度可以老也可以适当嫩,下丹比例和炼油程度之间是动态要求变量以适应不同情况,无论怎样如无特殊需求铅丹必须反应完全,如果要把下丹量和炼好的油比例控制在0.3以下就需要得力了。合格膏质,随其丹油比例不同同一个方子作用也会大相径庭,道理很简单:假如相同的药粉,给以粉剂、水调、酒调或凡士林或膏药基质条件,其对皮肤及皮下所有和全身作用就出现了显著差异。而敷贴的部位可以有患处、肌群、经络等等,比如颈椎一般贴敷项、肩、肩胛等作用就会差异。& && && && &所以建议楼主先自己试着制作,渐渐积累经验而并非短期学习班,交流可以提高,但这个手技活比如眼看着人家一样的面做出的馒头就会大不一样。如果说非要有什么窍门,就是慢炼油、油老丹少就够了!黑膏药的起源黑膏药的简单熬制法我已讲过,在此不再赘述。这个传统的外治剂型深藏民间,各地都有专以贴膏药为业的民间土医,用药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以大内科业医,故膏药只是我的一个治病方法,不以此为主。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通晓内科者,外科只是一层纸糊的窗户,一点即通。故不精内科之理者,学外科只会老师教的那么一点,不会灵活变通,随证施治。黑膏药的起源要追溯到《内经》,《素问―痈疽》即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方法,《千金翼方》“乌麻膏”方有“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的制膏方法。到明清时期更有发展,出现了吴师机的膏药专著《理瀹骈文》。然现在此法在有些医者的眼中视为宵小伎俩不予重视而丢弃之,实为憾事。膏药外贴药力直达病所,常可补内服汤药之不逮,是为治病捷径,焉可小觑之!徐大椿有“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法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疼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时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病亦随方加减,其膏宜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知何也?”之论。又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贯经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明确阐明了透皮吸收治病的机理。我外用膏药之法很广,涉及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房结块、妇科徵积、内科疼痛、无名肿毒等。常以麻黄、乌头、当归、白芷、独活、威灵仙、姜黄、大黄等药为基本药料熬药油下黄丹摊制膏药以备用。疼痛局限者再在膏上撒布以樟脑、白降丹底混合的药粉(名为“千里香”)贴患处,如难治的“网球肘”,颈椎病及其疼痛,肩关节炎,胸胁腰部扭挫伤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病变部位和在穴位如压疼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处贴之,配合汤药内服,常可有事半功倍之效。再如冠心病心疼者,可在膏药上加红花、川穹、乳香、没药、冰片的细粉帖膻中和心脏部位,药物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可立时活血通脉,散寒止疼,为药物治疗打前锋。再如胃疼,胆胀,胁疼等也可外贴千里香,可明显缩短治疗病程。妇女乳房结块,不论性质,均可外贴千里香以软坚散结,消肿止疼。少腹徵积如输卵管的炎性包块,附件囊肿,子宫肌瘤等可以千里香贴其患病处,其中的白降丹底内含的硝、盐、矾、月石均为化积消散之药,加上樟脑宣发气分,走泄宣通作用能透渗入里,补内服药力之不及。无名肿毒者,可用樟脑、冰片合新青吹口散撒布膏药上贴患处,常在早期即可消散,即使治不及时者也可使早日脓熟外透。用千里香因其中含有白降丹底,须预防特殊体质者汞过敏,万一遇到可以大量土茯苓内服以排毒,不过此者甚少,百不有一。膏药一旦贴上最少可三日一换,以防频揭泄气。贴久者可使皮肤充血、潮红,这样即达到开腠理达药力的最好境界。若贴药之处红肿瘙痒,即形成所谓的“膏药风”,其实只是接触性皮炎而已,这个红痒宜与过敏相鉴别,过敏者常泛发全身症状,膏药风只是局部,可外擦烧酒,待皮肤基本复原即可再贴之。阅者宜三反焉一)“黑如漆,明如镜”“黑如漆”即要求膏药色黑如漆。为此。必须让油脂中的脂肪酸和黄丹的主要成分Pb3O4充分反应,生成黑色的脂肪酸铅。首先要注意油和黄丹的质量。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而且含有高分子脂肪酸的菜籽油等熬出的膏药,表面易干裂,故应采用含低分子脂肪酸的麻油、花生油等;黄丹纯度须95%以上,如果黄丹不好,熬膏药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白色而无光泽。下丹前应充分炒干除去水分,黄丹含水易聚,下丹时易沉于锅底,不易与油充分反应。其次,化膏兑入的细料,芳香药料在膏药中所占比例不可太大。另外,下丹时应用筛均匀撒布,并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拌至膏油变冷成膏,以防黄丹沉聚锅底,反应不完全;化膏兑药时,也要不断搅拌使混合均匀,经验有云:“质黑在于搅。”“明如镜”即要求膏药表面均匀平整,可见镜样光泽。为此,必须做到颗粒细,黄丹要过80-100目筛。以便反应完全;细料芳香粉要过100-120目筛,以防化膏兑药后表面有颗粒感。再者应防“窝烟”(即让烟雾尽快从热油中散出),这些烟雾多是在油脂高温下的氧化分解产物,如丙烯醛等,让其留在药油或膏油中,不但产生刺激性,而且会使膏药晦暗无光。故操作中要不断撩油并扇去油烟。下丹后热膏油中要喷洒水雾,使膏油剧烈翻腾,同时扇去产生的浓烟。经验有云“膏亮在于扇”。二)贴之即粘,揭之即起。“贴之即粘”是要求膏药微热后贴于皮肤时,能靠它本身的粘**在皮肤上,即不可太老,太老则粘性降低或消失,“揭之即起”是要求贴在皮肤上的膏药,只要轻轻一揭就可脱离皮肤,即不可太嫩,太嫩则易粘在皮肤上难于洁净,且不易固定。要做到不老不嫩,必须注意:1.把握炼油程度,判断下丹前炼油程度的标准为:一看油烟,开始浅青色,渐渐黑而浅,进而变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度。二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集聚时为度。三看滴水成珠,沾药油少许滴入水中,待油散开后又集聚,捣之不散为度。炼油是膏药成败的关键,不足则膏药会太嫩,太过则膏药会太老。经验有云:“老嫩在于炼”。2.掌握丹、油比例。加大黄丹的份量可以增加膏药的稠度,一般情况下,丹、油比例为210:500,夏季气温高会使膏药略软,故可适当增大黄丹份量至240:500;冬季则适当减少黄丹份量至120:500,另外,当黄丹质量较差,纯度较低时,应酌情增加黄丹份量。3.控制膏油质量。常用方法为:一看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冷水中成珠而不散,膏色黑亮,即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二看拉丝,将膏油滴入冷水中,待稍冷,取出拉之成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则太嫩,应再熬,如拉丝粗细不匀或脆断如豆腐渣,系过老,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三)减少损失,确保疗效要保证膏药安全有效,除必须做到如何炮制,依方配料,拔除“火毒”外,还应强调规范操作,尽量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具体要求如下:1.化膏兑药: 细料药,可溶性或挥发笥的药料如冰片,田七等,可先研成细粉,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贵重量少的细料药如麝香,可研细粉,摊涂时撒布于膏药表面。2.药料应充分先炸后下,先将坚硬,质重,块大的药料在油内浸泡5天左右,煎炸至枯黄后再投入质地疏松的药料,避免部分药料煎炸太过破坏了有效成分,而另一部分却煎炸没透,成分未充分提取出来。3.文火炸、武火炼,炸药时用文火,使药料成份充分溶出而不至因油温太高而破坏严重,也避免因升高太快,药料表面很快达到深褐色时而内部仍很少变色致成分没有充分溶出;炼油用武火,加快达到“滴水成珠”的速度,火小则耗进过长,增加有效成分被高温破坏的程度。所以一定要注意掌握火候(四)菊花心,铜锣边这是摊涂膏药时的外观质量要求。所谓“菊花心”,即指膏药在裱背材料(被子)上要呈圆形,其上可留下摊涂转动时竹签规律停顿而产生的辐射状印痕,看上去膏面好似一朵盛开的菊花;“铜锣边”则指要求圆形的膏面外部边缘略高出膏面,有如锹边的铜锣。具体操作如下:把温度保持在70-90摄氏度之间的膏药用竹筷挑起,固定于被子中央,在膏药旁擦净竹筷。右手持筷顺时钟方向推动膏药,左手持膏药被子慢慢逆时钟方向捻动,竹筷顶上挤出的膏药形成略厚于中央的“铜锣边”,筷下推成的膏药形成浑圆的“菊花心”,收筷时,筷顶部最后从膏面圆心提起,可留下“花蕊”状的圆点,提起时应不断转动竹筷,缠尽拉出的膏丝,以防其落在膏面上影响美观。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好文章摘抄
热点好文章摘抄
精彩书库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敏性皮炎湿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