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自学,然后去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吧大赛,我应该看什么方面的书??

独立、原创、总结、分享、行动——由海滨学生参观实验室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想到的
时间: 14:33:35
&&&& 阅读:51
&&&& 评论:
&&&& 收藏:0
标签:&&&&&&&&&题记:以下内容,都是老师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这里主要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其实同学们也有很多的优点,这里没有一一叙述。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 & 今天海滨学院环境专业大二学生,在曹瑞雪博士带领下来主校区参观,其中有一个点为我们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
& & 接到曹老师电话(还有20分钟到达),立即把楼顶天线的门打开,同时走了一下参观的路线。在7楼恰好看到有同学在试车(参加智能车比赛的学生,7楼是科技园的一个智能车训练场地),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了解到了一些智能车的点点概念。突然想到,是否可以请求该同学向海滨的学生演示一下智能车,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智能车运行的原理等,说不定能够激发大二学生的一些学习动力。这就是这次参观的一个小花絮——大三学生向海滨大二学生展示智能车,分享智能车比赛的体验(5-8分钟)。
& & 每个学生都想学。这一直是我自己从事教育的理想,也从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逐步验证了这个理想。
& & 因为参观时间比较紧张,大概半小时时间。所以只能初略的介绍一下遥感实验室数据接收与处理、遥感数据应用,以及穿插一些引发学生的一点小思考的问题等。可惜自己的手机为古典诺基亚老人手机(诺基亚元),没有拍照功能,所以只能是文字介绍与感想了。
(一)关于参观学生
& & 学生其实还是了解一些有关遥感的概念,所以在介绍与互动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等。但作为一个学习集体外出活动的训练与习惯,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乏主动性
& & 学生是从海滨坐车来主校区,走了一段路,所以有些累,到了实验室就是立即找凳子坐下来、找空调凉快。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当我介绍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一直都呆在远处的空调边,或者远远的站在后面,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
& & 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积极的思考与实践,其实收获几乎为0.也许看到了一个大球,里面有一个天线。但仅仅这样的感受,其实没有达到参观实习的效果。主动提问、积极思考,才能够让我们花同样的时间(如今天整个上午),得到更多的收获。大家要逐步培养一种“效能”的概念:花费了时间,收获与提高了多少?能够去量化与总结。
1.2 缺乏尊重感
& & 这次是先参观遥感实验室的机房,然后再到楼顶去参观接收天线。由于同学比较随意(这个现象很普遍,绝大部分学生走路的速度比我要慢),从6楼到楼顶,可能就花了近2分钟时间(40来个学生),天气很热(早上9点半左右),有个穿黑衣服的同学就说,老师可以讲了。但还有至少十多个同学还没有到达楼顶呢,那时。学生都很热,但老师也热啊,而且老师是第一个站在太阳下(没有伞),还要和大家大声介绍啊。
& & 对那个学生,自己批评了一下,不知是否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但自己有一个理念:该指出学生问题的时候,即使不是我带的学生,也要指出来。可能十个学生,仅有一个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教益,也就够了。
1.3 缺乏秩序感
& &参观天线罩里面时,进来的同学就直接站在了门口,从而挡住了后面同学进来的道路。也许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现象,但资深人力资源HR说过一句话,“从进公司的3秒钟,就基本决定了招聘的结果。”大家只有在平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注意、多反省、多总结,才能够在真正遇到大事(如应聘)时,能够有一个从容的形象。
(二)关于智能车比赛
& & 年比较关注智能车比赛,因为当时教了自动化大三的《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软件专业的课程,有学生就参加了智能车比赛,特别是认识原电子社副社长曹胜标以后,逐步开始关注智能车。胜标曾经说过,参加智能车比赛,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硬件动手能力、编程能力,连学习的高数、物理、英语都感觉非常重要,因为要让车跑的又快又稳,需要去看一些英文资料(?!见胜标博文&)。
& & 在这次和电子11级的卢孙平同学和另外一个给大家演示的同学(sorry,当时忘记请教名字了)的交流中,发现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1 有“队”无“团”
& & 智能车比赛是由三人组织一个团队参加比赛。部分团队虽有三个成员,但绝大部分工作都由一个人来完成,其他两个人“打了酱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团队团队,就是想集合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如果只有一个人真正做工作,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
& & 通过比赛,其实不仅仅是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团队合作、领导与组织能力。当我们组建的团队不能发挥凝聚力之后,组长应该怎么办?其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下一次自己再组队或者成为团队成员的时候,上次的经历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在《管理的常识》中写道,有两个时候需要关注员工的“德”,分别为“招聘”与“提拔”的时候;其他时间才应该重点关注员工的“才”。虽然是组建一个小团队,其实类似于一次招聘,德应该优先于能。
& & 昨晚看《青春热线·校园 忙与茫》(郭韶明主编),里面提到大学生应聘与职场招聘,其中有一个毕业生回忆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很优秀,但是最后录取了一个能力稍差的学生。因为企业招聘,是根据岗位的要求来决定“合适的人选”,而不是“最优秀的人选”。和百胜集团(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东方既白、塔可钟等都是旗下品牌)深圳公司的某人力资源HR交流,现在招聘一个人很难,甚至如果能够成功介绍一个毕业生应聘并工作一个月,可以支付给推荐人几百元。不是应聘人太少,而是适合岗位的毕业生太少。公司成功招聘一个员工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应聘与求职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应聘公司一个机会。而团队合作、积极主动的能力,是每一个岗位都想人具备的素质。
2.2 无传承、总结与分享
& & 科技楼7楼的智能车团队,基本上都是从零做起,首先装配硬件、写软件,让车动起来;然后不断调试与修改,让车能够跑的快与准。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团队独立在摸索,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较少,上一级参赛者与这一级参赛者的交流几乎为零。所以总的来说,海大智能车比赛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者说海大在组织比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挑战杯”等比赛。
& & 在7楼参赛的学生说道,那些参加到国赛的名牌学校的队伍,有很多直接就是在上一届比赛成功的车模基础上进行修改,阅读并理解已经能够跑的已经写好的程序与设计,再自己去修改,当然比赛成绩会好很多。而我们学校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从零起步。
& & 记得前年(还是去年)参加了学校的智能车比赛的校赛选拔,其中有一支队伍跑得很好,但有学生投诉与举报——他们使用的车模的技术基本上是从上一届基础上改进的,比赛不公平。
& & 忘记最后的选拔结果了,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 & 如果完全是为了赢得比赛,那么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是最好的。但自己对比赛的理念,一直是“不为比赛而比赛”,比赛只是给予我们一个检验的机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其实做出来的智能车肯定不能用于实际,比赛的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够动手、热爱技术、追求分享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到公司以后,在更好的设备条件下,做出更多原创性的成果。所以,从购买配件、装配车模、让车模动起来,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参赛团队自己摸索(有指导的摸索),但绝对不能够直接给现成的。因为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需要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可能超过了车模速度从0.5m/s
到2 m/2 的改进。
& & 当车子可以跑动以后,指导需要提速,教师或者上一届参赛者和大家一起发现跑不快、跑不准的原因,指导学习与提高的方向,如理学院学生使用的模糊算法、道路的快速检测算法等,需要指导人员提醒,让参赛团队去学习,并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参与解决。
& & 在2次带队参加挑战杯“华南赛区”比赛中,我也发现了一个“不公平”的现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队伍,直接是拿一个导师多年的研究成果(如863、国家科技进步?等奖)来进行推广,很大气,融资直接是500、1000万的量级;而我们海大参赛的队伍,还处于“夕阳红老年公寓”的层次,当然比赛胜负已经分晓。
& & 但比赛组织方也考虑了这种情况,所以更多的注重创意的落地性(计划融资几千万也没用,很多时候比赛结束后就成为垃圾篓里的一堆废纸),如果团队虽然做的是一件小事情,但脚踏实地的去进行市场调研与开发,并且取得了很多教训和一点点成绩,也有望获得省赛的金奖,进而参加国赛(这里讨论的是 挑战杯创业大赛)。12年经管学院《》获得省赛金奖,该公司就是为中职、高职学生到企业实习提供一个牵线搭桥的平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但真真实实解决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参加比赛前就已经盈利了,所以在比赛中拿金奖,并且有风险投资关注并洽谈,成功是有原因的。
& & 大家参加比赛,一定要立足实际问题,最好是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比赛后,团队是否会继续努力推进这个项目?”如果回答是“否”,那么就仅仅是一个比赛项目而已;而过回答很肯定,那么就属于创业项目。2014年这一届挑战杯比赛,网维团队的“海大快点”落选省决赛,我感觉是“虽败犹荣”,因为他们不仅仅开发了软件“海大快点”,而且还进行了市场开拓,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教训。而这些,才是真正对成长有帮助的内容。
2.3 跨学科/专业交流太少
& & 团队成员基本是本班同学,或者是本专业、相近专业同学,能够做到根据需求(智能车比赛要求团队成员有很强的硬件动手能力、编程算法能力),去组建理想的团队,主动去认识其他专业的同学,还有待改进。
& & 在这方面,学院与指导老师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应该主动介绍一些优势互补的人认识,从而组建更合理的团队,而且团队成员都能够有大的提高(专业角度不一样,开发软件的了解到了硬件是怎么一回事;开发硬件的知道了怎样通过算法提高车子的速度)。
& & 学科交叉会带来一些新思想。在目前情况下,学生可以更主动一些(为自己而学),主动去了解、认识需要的人才;已经参赛过的学生,拿出一部分时间,总结与分享自己的教训与收获;计划以后参赛的学生(大一、大二),应该主动的接近、了解智能车比赛,甚至在有空的时候主动成为团队的编外人员。只有“学院、指导老师、高年级参赛过的学生、计划参赛的学生”一起发力,才能够让海大智能车比赛走得更远,学生收获更多。
2.4 经济压力与资助
& & 另外,学院或学校,应该对能够坚持比赛的团队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一个团队买材料的成本,平均在元,这个对3个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家境贫困的学生(自己年上大学,一个学期4个月的生活费总计在元,当时每个月是250-300元生活费)。当奖励与资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后,学生是能够理解并支持的。现在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如粤嵌、达内、黑马等),都是免费培训,工作后按月还款。学校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机制,拿出一部分钱“贷款”给学生,让学生在高年级或毕业2年内还款,一方面可以减轻贫困学生参赛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与互助的品质,对人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如果有学生不还,其实可以像银行一样作为“坏账”处理,但首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在毕业后会还这500-1000元钱。而且,即使再花掉200元而追回1000元,也是值得的,因为诚信机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行动成就力量(Doing,Now)
& & 通过参加专业比赛,特别是时间比较长的比赛(智能车比赛跨度在2-4个月),可以很好的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自学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有志于提高自己的同学,可以从了解“智能车”、“挑战杯”、“ERP沙盘模拟”等比赛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参加进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大学不虚度。
& & 海大团委的科创部,值得每个同学去了解,去走动。“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已经开始了(资料:/s/1i3FVVQd),同学们,开始行动吧,申报截止时间(科创部申报QQ群:&),如果想申报,但还没有合适的创意,可以和老师(丁又专,QQ:,TEL:665880,Email:,:http://blog.csdn.net/dyz1982/,办公室:科技楼602,欢迎大家通过邮件交流,写好邮件后发一个短信告诉老师,参阅&)交流。老师曾经指导过好几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在大学,主动和优秀的同学、学长、老师交流,一定会受益匪浅。
& & 另外,其实信院创新基地的ITAEM团队已经在“总结、分享”方面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与努力,请见博文,年轻的学子想着帮助大家的入门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我们,也可以。行动起来,就有力量。
学生在行动(ITAEM团队经验分享)
& &&还在为学习困扰?还在抱怨学校?还没有勇气面对自己?来吧,我们欢迎你的到来。Itaem宣讲会第二期约定你,钟海楼,03029,本周三(5月14日)晚上8点。骆宏团队会开展第二期宣讲,主要和大家分享IT类的经典书籍(会把相关书籍的PDF拷贝给大家),每个宣传会成员分享两本书籍。老师也会参加,学习与交流。期待大家关注、分享、转发此信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QQ群(,这个群是一群有梦想的广东海洋大学IT学生组成&)。
海大前书记刘卫国书记观看智能车演示(图片摘自:)
标签:&&&&&&&&&
&&&& &&&&&&
&& &&&&&&&&&&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4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准备参加下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 最好提前买些什么书籍?_百度知道
准备参加下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 最好提前买些什么书籍?
提问者采纳
参加下一届的啊,如果学习过51单片机就可以直接看看飞思卡尔的的一些书籍了,如果没有学习过51的还是应该从51慢慢看,毕竟你的时间还是很富裕的,51也是基础,因为飞思卡尔的资料相对于51的要少很多。去网上下载XS128的资料,很多,而且正版的是全英文的,用不着全看,只把会用到的AD、PWM、PIT等等的看看,硬件方面我不是太懂,给你推荐个网站吧,“智能车制作”,是专门针对咱们这个飞思卡尔智能车制作的网站,里面的东西超多,软件硬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没有的。嘎嘎,祝你好运哈!
提问者评价
多谢朋友赐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智能汽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想参加明年的飞思卡尔比赛,现在应该怎样准备_百度知道
我想参加明年的飞思卡尔比赛,现在应该怎样准备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飞思卡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2级侯弘毅同学获“飞思卡尔”全国比赛二等奖~【学人堂】
2012级侯弘毅同学获“飞思卡尔”全国比赛二等奖&|&&|&
2012级侯弘毅同学获“飞思卡尔”全国比赛二等奖【发布人:】 【 16:40:47】
日前,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的全国第九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落下帷幕。我院2012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侯弘毅一路披荆斩棘、屡克强敌,最终收获了竞赛光电组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本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原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大赛分为东北赛区、华北赛区、华东赛区、华南赛区、西部赛区、安徽赛区、山东赛区、浙江赛区等8个赛区,全国共有近500所高校的2000支队伍参与竞赛。截止目前,我校共参加了四届全国比赛。之前,参赛队员全部由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组成。作为非机电专业出身,而代表学校参加该赛事并收获国家奖项的东林学子,侯弘毅是第一个。回顾侯弘毅的奋斗历程,我清楚的记得2013年春节期间,在QQ空间看到侯弘毅上传了一张略显粗糙的玩具汽车照片。当时我询问这是谁送给他的新年礼物,他却告诉我这是他自己做的,放假以来天天都在关起门研究智能遥控汽车。当时,我戏称他这是闭门造车。没想到,一年之后他造出了国家二等奖。问起侯弘毅的智能车参赛之路,他说第一次接触智能车是在大一的时候,出身包装专业的他除了对智能车的一腔热爱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积累。凭借满腔激情与热爱,他从最基础的C语言学起,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其余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仅用1个月便学完了机电类学生需要1个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全部用来自学了16位单片机的编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更好地成长,只有历经磨难才会百炼成钢,世间大事业注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智能车之路上刚刚起步,经验不足的他在2013年5月的校内赛中便惨遭淘汰。惨败并没有令他一蹶不振,他变得更加勤奋,更加努力了。之后,他陆续参加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脑鼠走迷宫竞赛、物流仿真大赛等创新赛事,收获了一箩筐的奖项。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也不断积累了知识,收获了经验,锻炼了能力,增强了信心。在第二年的智能车竞赛报名的时候,他再一次站在了赛道上。有了过去一年的经验和努力,他做起智能车来已游刃有余。他的智能车成为了在赛道上奔跑最快、最稳的车。校内赛强手如林,在随后的一个月中,队友兼对手逐步追赶并实现了超越,在校赛的前几天,侯弘毅站在了即将被淘汰的边缘。就在校赛前两天,他终于弄清了症结所在,连续奋斗50余小时之后,他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小车性能有了跨越式提升,比赛成绩遥遥领先,毫无悬念拿下了校赛第一名。之后便是代表学校与省内的强队较量,他的绝大部分时间也都扑到了赛道上。期间侯弘毅不断带领队员披荆斩棘,攻克难关,度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有的时候为了获得一个实验数据整晚趴在赛道上。从备战到比赛,没有一天不在优化算法,没有一天不在调整结构。继省赛拿下一等奖之后,日在吉林大学举行的东北赛区比赛中,侯弘毅荣获东北赛区一等奖,取得东北赛区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日,努力一年的“门外汉”终于第一次站在了全国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九届飞思卡尔全国智能汽车竞赛中,侯弘毅波澜不惊的收获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他说,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门外汉”能取得如此成绩,他的智能车生涯画上了他满意的句号。作为工程技术学院的学子,这也是学院领导、老师平时对大家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学风、重视科研、鼓励创新的结果。同时,也希望广大工程学子能秉承“海纳百川、自强行远”的院训,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不停前进、勇攀高峰! 东北林业大学/ 教务处/ 财务信息/ 图书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 &|&&
欢迎加学人堂公众号:xuerentang99 ,分享最新大学新闻!
扫一扫,加我们的微信吧 8(*_*)8
大学新闻:&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