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清华大学要多少分?四川人事考网

您所在的位置:
& 话题广场 & 正文
四川南充张非考出677分 希望北大清华不要嫌他
日21:41  
四川在线 
余媛媛 汪仁洪 李罡 
2005年张非是南充市理科状元(资料图)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6月27日报道 张非考出南充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专家愿帮助张非戒除网瘾。
记者昨日从南充有关方面获悉,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在今年高考中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
677分南充理科第二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北京大学退学。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从清华大学回来后,张非深感各方压力重大。在父母的劝说下,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张非确实天资聪颖,这次考了南充的理科亚军:677分呀!”原来教过张非的老师感叹不已。
母亲恳请大学别嫌弃儿子
听说儿子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岳池大佛小学工人)却高兴不起来。昨日下午,祝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张非想读清华大学,但担心清华大学不录取他,具体填什么志愿,张非仍然没决定。“张非以前确实喜欢上网,网络把他害了。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张非成熟了,发誓不再迷恋网吧了……张非是个聪明的娃娃,我希望大学能够给他一个痛改前非的机会,不要嫌弃张非呀!”祝女士说此话时,情绪非常激动,令人动容。
祝女士还告诉记者,几天前张非爸爸还考验过他,叫他去上网,张非称“我肯定不再犯相同错误了”。
老师祝福戒除网瘾天地宽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当时,陈技池老师是张非的班主任。昨日下午,陈技池老师听说张非考了677分后喜出望外:“这成绩在广安就是理科状元了,张非确实头脑聪明呀!”
陈技池老师对名牌大学能否录取张非,心中也没底。陈技池说:“张非走了如此多的弯路,现在肯定能浴火重生,他不上网了,肯定是一块绝好的‘料’,我希望名牌大学能够给张非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陈技池老师还托记者转达他对张非的祝福:“戒除网瘾,前面肯定有个天!”
专家相助请喝“心灵鸡汤”
在采访中,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再三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在记者的联系下,昨晚,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李学平教授向记者表示:“愿意拯救张非,帮助他戒除网瘾。”
李学平教授称,戒除网瘾必须循序渐进,决不能一蹴而就。李学平教授为张非同学开出了五大“药方”,同时委托记者,请张非到西华师范大学找他,他单独请张非喝“心灵鸡汤”。
记者将李学平教授愿伸援手的消息告诉祝女士,祝女士感激不已,并立即记下李学平教授的手机号,“如果谁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我愿给他下跪!”
他能否重回北大清华?
北大:由学校决定 清华:按政策执行
昨日,张非母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以他现在的分数,上北大清华应该没有问题,但她特别担心儿子是否还能被清华北大录取。张非的母亲觉得,考出了677的高分,如果不能上清华、北大,而选择分数要求低一些的高校,实在有点可惜。那么,张非到底能否重上清华、北大?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有关招生老师。
位于金麒麟酒店的北大在川咨询点的工作人员,对家长和考生的各种咨询电话均仔细解答,不过,当记者问及张非能否重上该校时,北京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态度变得模糊起来:“我们今年在四川投放了47个理工类计划,如果张有意报考北大,他的分数上录取线是没有问题的。但北大是否会再次招收他,要由学校决定。”
随后,记者又向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招生老师咨询,该校招生老师的回答非常原则:“张的分数上清华的录取线没有问题,如果他有意报考清华,将按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填北大还是清华?今天定
进出北大清华如同探囊取物,本报一直追踪报道的南充考生张非(现名为张空谷)今年高考677分,仅仅比南充今年的高考状元低2分,读2个多月就考出如此成绩实在令人咋舌,上清华北大录取线没有丝毫问题。
昨日,记者刚到学校门口,一问到张非的事,同学们都纷纷惊奇:“张非实在是太厉害,令我们望尘莫及!”学校一位领导称,张非今年只在学校读了两个多月,短时间就考出了这样的成绩。
对于张非到底填报哪所学校,记者试图联系张非本人及其班主任,但都没有结果。张非的同学称,分数出来的那天张非说还想读清华,但又怕不被录取,另外也说到自己想到香港去读。至于到底填报什么学校,学校的老师称,今天会最终定下来。
相关专题:
评论排行(周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考霸”张非又被清华录取
05:10:41 来源:  
  核心提示: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录取一事近日尘埃落定,张非今年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张非分别于2003年、2005年考上北大、清华,后因深迷网络被退学。
2005年张非是南充市理科状元 (资料图)
华西都市报7月16日报道& 曾被广大读者关注的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录取一事尘埃落定,昨日,记者从张非家里获悉,张非今年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据家人介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磨砺,张非已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
昨日,清华的录取结果出来,记者随即咨询了张非母亲祝女士。祝女士首先感谢学校的关怀和大度。此前媒体报道张非填报的北大心理学专业,对于为何最终到了清华,祝女士称在最后时刻决定填志愿时,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张非有点性格内向,不适宜读心理学。在谈到张非近况时,此前深感疲惫和痛苦的祝女士流露出一丝欣慰。称经过考后这一段时间的磨练,加之有“中国网络戒毒第一人”的陶宏开教授的悉心帮助,张非较以前已有了不小变化。以前在家里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爱跟父母说话,现在性情开朗得多,也爱主动与家人交流,也晓得体贴父母了。
&&& 延伸阅读: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今年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欲再上清华。张非先后参加四次高考,分别于2003年、2005年考上北大、清华,后因深迷网络被退学。有网友称,从清华退学是其主动申请,目的是通过高考挣钱。
&&& 进出北大清华如同探囊取物,南充考生张非(现名为张空谷)今年高考677分,仅仅比南充今年的高考状元低2分,读2个多月就考出令人咋舌的成绩,学校老师称上清华北大录取线绝对没问题。 []
本文来源:
  各地高考相继放榜,新一年的高考状元到底是谁?作为高考中的佼佼者,他们都如何选择今后的发展道路?网易带你逐个瞧。[]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今日推荐
今天网友最关心的新闻
(评1426条)
——女子读完大学后“回炉”读初中
——70后女子网上炫富狂骂80后、90后
——司机撞死男童后逃逸 被抓还嘴硬
——大学女老师银行大厅当众脱衣 考验众人承受能力
——"中国最大烂尾楼"复活 更名中石化大厦
——男子持刀爬上楼顶卖身 叫价50万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为什么有些异地考生觉得北京学生 400~500 就能上北大清华呢?
本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很没有道理,北京考生里600多没考上清华北大的有很多啊
按票数排序
194 个回答
虽然这个问题很早,但我上个星期才看到。为了这个问题我特地求证了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才来回答,我有个去年高考的学妹,是北京户口,但是在河北衡水中学念高中,在河北一模547,二模533,高考在北京考的,641,去上交大了,差10分上清华。河北那年一本理科是581,北京是484。虽然问题说的有点夸张,但是这个误解应该还是成立一半的。========================更新一下============================本来不想多说,看了某些回答的观点,觉得毛骨悚然。有些人说北京、上海的学生综合能力好,理应多招。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高考大省的学生,我们也想花更多的时间培养一下自己的情操,学学画画,学学种花种草。但没办法高考压力太大,每天16个小时学习都学不完,连吃饭的时间都想省下来,那里由得我们去培养别的。有些人说北京政府给了这些大学很多好处,所以理应招收更多当地的学生。那我建议北京所有公厕公路都对外来人收费,走路一步5块,撒尿一泡20,拉屎一坨50,拉多了钱不够就自己吃回去。一帮央企拿着全国人的钱交着税,养着那几所大学,结果外地的人还就上不了了。全国那几个高考大省,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几个也是人口大省,每个省几千万人口里能保证吃的起饭的也就那几所大城市的。其他的地方很穷,每次见人说国家现在多么富的时候我都恨不得给他两巴掌。如果你是北京人,周末上八达岭高速往上开,100多公里就到了张家口的赤城县,看看那里多穷,镇子里一年的人均收入还比不上你们一箱油钱,一天一顿饭一家一条棉裤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这么穷?不是懒,不是不上进。是因为北京要保证市区环境所以不让处在上风口的那里发展工业,为了保证北京用水所以把那里的水给截断了,眼睁睁看着自己水库里的水,自己喝不了,也种不了地。很多人看不起一些死学习的人,说这帮人没有前途。这个观点我同意,但是你们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玩命学习吗?看过那些县里中学的学生么。不学习他们能干什么?回去种地,赶上一年大旱全家饿死了,赶上一年洪水全家淹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他们每个学生身上背着的是一家人,然而他们为什么这么穷?因为他们笨?结果是什么?每年高考之后之前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已经听的习惯了。我全是赞同,因为教育和遗传好,北京很多顶尖学生的能力是外地比不了的,但是是现在这种分配差据能够解释的?
李易之 《 关于高考:北京的孩子 你为什么不心虚》:
颓废了两天,终于有力气来写点东西了。两天前我转了条状态,内容大概是我们北京人就是400来分上本科,500出头上武大,数学最后一题考勾股定理,你们怎么地吧(原状态已被删除,本人转的状态也莫名其妙的找不着了,400出头上武大肯定不可能,那是那北京孩子说着来炫耀下,刺激外地孩子的,楼主文章内容与此关系不大,只是个引子。高考分数毫无可比性,招生名额才是问题的关键,假如北大的名额在各省间分配的公正均衡,即使北京人真的400分上北大,外省人也不敢吐槽),我本以为是外地的孩子黑北京呢,出于新闻人一贯的谨慎原则,本人特意去状态发布者的主页上逛了下,显示是房山区,级别蛮高的,不是刚注册的,其不少好友标签都是北京市的某些高中,由上述信息本人可大致确认状态发布者确是北京的孩子,不是外省人黑北京。
话说本人转状态后,有三个北京的孩子跟我理论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还分享了另一个北京孩子对此事发布的日志,我也看了。纵观这三个跟我理论的孩子和这篇日志,恰好代表了三种北京孩子对高考地域间制度性歧视的态度。第一个北京孩子跟我说,我爸妈给北京市纳税了,所以我上北京的大学容易是理所当然的,你们别的省自己不投钱建自己的学校,还老想来北京占本地人的资源,还眼红北京人上大学容易,而她分享的那篇日志以告诫诸位认清现实为名,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为理,观点就是我上大学容易是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从外地人成功打入北京,为我创造了上大学的捷径,我凭什么不能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你们苦逼是因为你们的爸妈不努力。。。(此处省略一万字)。
对第一位北京孩子,来,我告诉你,你的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是多么不道德,你为什么要心虚。
首先,要理清一个大前提,就是北京和首都的关系,宏观上首都这个政治地位给北京带来了什么。我们且先假设,假如北京不是首都,北京还能不能那么火?能不能有发达的经济?能不能让你爸妈挣高工资纳税,养活那么多好大学?这个问题可以用民国时期的北京与天津对比,那时的北京不是首都,从经济水准和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天津远胜于北京,这个很容易理解,北京的经济区位毫无优势,脱离了政治中心的支持,与廊坊何异?所以,凭政治优势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是靠政治力量将全国的资源集于一身,一句话,北京就是条吸血的蚂蟥,花别处的资源、人才,建自己的城市,天津自建国后,经济地位远不如从前,与此关系绝大。既然是用全国人民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成果,凭什么一下就变成了北京人的私家菜。那些顶级的教育、医疗、交通,那花几块钱就能享受的专家诊治,那几毛钱的公交,那占中国四分之一的211大学(25所)、五分之一强的的985(8所)大学能是北京这弹丸之地凭一己之力建的?比经济区位,它不如天津上海,比人口、资源不如江浙广东,可以说成为首都逆袭之前,它毫无优势,而今通过损人利己(资源是定量,通过国家权力参与资源分配,调配和占用别的地区的资源就是损人利己)发了横财之后,能把成果都算成是北京人的?既然如此,那你理所当然的享受这一切的底气从何而来?
好吧,你可能说,北京现在不但不要外地的资源,还给钱支援贫困省份,我想说的是,你从别的拿的远多于你流向别处的资源。真正有底气说自己给国家的多于从国家得到的,上海算一个,改革开放前甚至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上海为整个国家贡献六分之一的财税,但它的市政设施、大学数量和投入都远不如北京,不能因为北京是首都,就合理合法的享受全国的供养。
你还可能说,北京市政府给北京的大学大笔财政经费,作为对当地纳税人的回馈,在我们北京多招点人有什么不对?好,越过宏观问题,来谈谈具体的微观问题,北京的大学课分为部属和(省)市属两种,即使是部属大学也是与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也得按照协议负责一部分教育经费,那么地方出了钱,钱是地方纳税人的,本地人当然要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当然没问题,但生源名额分配仅是这样决定的吗?首先,一般而言,本地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地方的前期投资已从人才带来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回报,甚至超额回报,其次所有公正的制度都应尊重历史,举个例子,先让国家出钱出力,给江西建个最顶级的大学,请最牛逼的教授,建成后,江西跟国家商量,这个大学以后的办学经费由我们江西负责,然后把生源名额的百分之四十给江西,你说这样能合理吗?(为何能推出是百分之四十,数据来源:2011年,北京地区高考人数7.65万,北大招生名额350左右,约占总名额的九分之一,而江西考生人数是29万,同比折算,如果北大在江西,那么它至少要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名额给当地),是呀,江西地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给大学经费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历史成本,没有尊重历史,所以不公正。
至于那篇日志里有新北京人叫嚣,因为我爸妈努力,他们成功的打进了北京城,所以我有权享受我爸妈给我挣来的这一切,我该怎么告诉你呢?对于你几乎动物性的崇尚弱肉强食,并肯定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不想告诉你现实事实与价值认同之间的区别,那太高尚了,估计你理解不了,我就跟你谈谈为什么你的想法图样图森破吧。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个人的努力可以换来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OK,这每错,教育资源在事实上的不均等性也没错,但是受教育权利是均等化的,你错在哪里呢?你把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存在作为受教育权利也应该不均等化的依据,你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知道这个对你来说,很难理解,来,我给你举例子,你要参加奥运的百米赛跑,因为你爸妈有钱,你可以享受最顶尖的营养师给你配备的最科学的营养搭配,能请最牛逼的教练来培训你,能使用最昂贵的训练设备,但你爸妈无论多么努力、混的多么成功、挣了多少钱,都不能给你挣来把你的赛道缩短的特权,不能在百米赛跑中,不管是非洲人还是欧洲人美洲人都得跑一百米,你说你爸妈是个很努力的新北京人,所以你有权只需跑五十米。个人努力能换来资源,但个人努力不能为你换来特权,假如有,那就是制度不公正,因为权利是均等化的,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特权的存在本身就是非法的,而你认为北京人享有合法的特权,并批判别人会别人的父母不够努力,所以无法享受这特权,这就等同于你认可高干子弟可以肆意的伤害你而不用承担责任,这也是特权,这是人家祖上出生入死努力挣来的特权,你不爽是吧,那只能怪你祖上怕死,怪你爸妈无能,怪你自己没血性不敢起义。这叫什么,这叫强盗逻辑和唯强权论,你在道德上跟非洲的狮子野猪没什么区别。
说完了第一个北京孩子,我来说说第二个北京孩子,她跟我说,其实北京人也是受害者,你们外省人只看见光鲜的特权,不见北京生存越来越大的压力,不见北京城埋葬了老北京人的故园梦,不见北京土著生活艰难,那些特努力向上的外省人,在挤压北京土著生存的空间,那些外省新贵来北京买房生活、生儿育女,抬高了北京的房价物价,推高了北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人越挤越多,拆了旧房盖新楼,老北京人的北京城没了,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北京人的北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国各省贵族精英的北京,你们所渴望的那些,老北京人未必想要。我只能感叹,多好的北京城,都让首都给毁了。那些老北京人可能随着新贵(包括第一代打进北京城并建国立政的第一代红色新贵)的到来,一体均沾了那些给新贵们的特权,特权的存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贵和精英的到来,第一代的政治贵族留下了庞大的红色贵族二代、三代们,并越滚越大,外省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也在拼命的往里挤,成功了的就能自豪的让自己的子女发日志,嘲笑那些外省的穷丑搓,看吧,你爸妈无能,所以你享受不了这一切。北京城就这么大,再扩张也不好把天津变北京的外环吧,但北京人会越来越多,放心吧,只要在地域上设置了一个特权区域,那么它对全国有志青年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将最终引发内爆和内耗,除了当年打进城的那些人的子弟,别的精英们能在北京城挺多久?挺几代?(某王爷家的垮台证实了就是当朝权贵也不好混)外省精英不断逆袭,你确定能在北京城过好?所谓地域特权是对别的区域而言的,在区域内部,精英及精英后代对弱肉强食法则的运用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房子和幼儿园就这么多,总得有人上不起学住不起房吧?所以,在一个不公正的制度下,从长远来看,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所有的优势和特权都是暂时的,北京人坑外省人,外省人怒了,努力逆袭成为新北京人,然后欺压老北京人。不公正的制度将人为的制造一个地域间和地域内的互害链条。
第三个跟我讨论的是个北京来的男生,很有责任感,也很有理想。他承认北京人享受了不该得到的东西,这确实需要改变,从这一点而言,我很佩服他,因为他目光不短视(短视是当前既得利益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可能有人说,这很容易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好,我想说的是,你能看出来未必表示你会承认,你既能看出来,还肯承认,并且表示支持改变,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你不是北京人。我接着这位哥们的话说,说是制度的原因,其实还是人的原因,当所有的外省精英都在想着成为北京人、成为既得利益者集团中的一份子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压根不在于制度,那么多的外省精英在改变现状上能有所作为,但为什么毫无动静呢?为什么明知不公正却一再让这个制度延续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在于成为不公正的制度中获益的一方,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个不公正的制度,即使想过,那也是他还是非北京户口时,当他有权力去做些改变时,他已经成为了获益的一方,他为什么要以现在的优势地位去冒险求来一个丧失未来继续获益的制度。
虽然前几段是批北京的某些孩子的,但我不想止于泛泛而谈,从某种程度而言,北京人对目前的状况是没有改变的责任的,至少从经济理性而言,是没有责任的,道义上就另当别论了。不公正的现状存在,并将延续,谁该为此负责?是那些外省人,那些在当前制度下处于劣势的人,难道将改变现状的责任寄希望于在现状中获益的人吗?太上皇会回答你,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
最后将很久以前发的一段状态来作结:不公的体制得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允许它存在;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你可能明确反对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与低效,但当改革涉及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所有垄断企业时,你可能就沉默了,因为你或你的家人在中国电信上班,正从它获得的暴利中分得一杯羹。人们反对的很可能不是一种体制本身,而是体制中与你利益相冲突的某一个具体的个体。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抱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企业的暴利低效,但又都毅然决然的挤向这些行业和部门,甚至使用他们曾鄙夷的各种门路和手段,各地子弟都在骂北京人的高考很无耻,但又争前恐后的以成为北京人为荣。难道他们反对的真的是这个体制本身吗?他们反对的只是自己不是体制中的获益者而已,当他们有机会成为其中之一时,他们会很自然的成为他们曾经痛恨过的那种人。只要有权力的试探,任何人都可以堕落,纯粹功利性的反对毫无意义,但功利性是我们在身边和网上获知的绝大多数不满言论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一上微博,你觉得中国明天就有可能发生起义,但逛一圈菜市场,你就能判断这个国家十年也别想有大的改革浪潮。
我现在在做的,就是网上彪悍的键盘革命党,其实现实中的我正在考研,未必想成为北京人,但也肯定不拒绝,你能指望我在某一天做出什么推动者一切的事情吗?naive,当我都能做到这个的时候,凭什么让你搭顺风车。
特此注明, 我对北京孩子的能力没有偏见,而且,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我觉得北京孩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对学习的努力程度等确实高于一些苦逼省份的学生,但是,这不能成为北京人就应该享受特权的原因,是特权导致了北京孩子有时间做别的事儿,而别的省份为了上大学只能一头扎进书堆里,然后十几年后,高下立见,这正是不公正制度的后果,而非证明不公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楼主对于同样的问题,不想多做回应。对于北京孩子说是靠自己实力考上大学的,问心无愧,我就问了,你们敢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考生做同样的卷子,凭同样的分数线上大学吗?04之前,是一卷考天下,全国都用同一张卷子,但是,清北在不同的省份录取线确实不一样的,在北大里,同一个班,北大的孩子跟外省的孩子相差过七十分是很正常的。后来,这样明显的歧视招致社会的不满太大,就换汤不换药的实行各省自主命题,然后以卷子不同,各省分数不具有对比性为名掩盖矛盾,你们还有话说?你们说现在清北在北京录取分数也很高,那根本不重要,分数和卷子难易度不能证明制度的公正与否,问题核心在于招生名额,不管北京卷子难易,北京考生分数高低,也不管你们的填报制度多坑爹,但每年在7.5万考生中一定有350人进入北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填报制度只是在涉及究竟是哪个北京孩子进入北大时增加了风险性,可能未必是那个成绩好的人如愿考上北大,但他阴差阳错失去的名额一定会被另一个北京孩子得到。同理,别的省份即使有29万人参加高考,北大只给31个名额,无论其省的卷子难易,如何填报,进北大的也只有31个。故问题核心在于名额。
推荐文章,刘瑜《谁有特权上大学
“无知之幕”的正义》 ,做个广告,她的《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都极好,前者是很好的公民教育读本,后者是闲时放松的佳作。至于有人不断攻击楼主是因为自己高考受打击了,心理有阴影才发这篇文章,那我想说,你们低估楼主了。不是每次有人站出来说有个东西不对就一定别有用心、动机可疑,楼主只是觉得现实不对,然后说出来了而已,别给每种坦率都预设不堪的动机,楼主出身江西,现在在南开念新闻,本身已经一定程度上战胜了高考的不公正。还有,相对那些骂我的人说,即使要骂,也请先看完文章,别一看标题就操家伙,交流可以,也无所谓谁说服谁,楼主未必对,但请勿出恶语。
我是来送信息图的。网络链接:————————————————————————————————————————————
2002年山东高考,理科,本人高考成绩530多分,距离二本线十几分,无奈上了个三本,年学费1万。同年,相同试卷(04年才开始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一本理科分数线,469分。MLGB—————————————————— 上面实事陈述或有误,似乎02年已经试卷不同了,于是查了今年的录取情况。2012年高考,北大清华各地录取人数:北京,报考7.3万,
录取449人, 录取比例6.15 ‰,每 162人录取1人;山东,报考55万,
录取167人 ,录取比例0.30 ‰,每3333人录取1人;四川,报考53.8万,录取266人 ,录取比例0.49 ‰,每2041人录取1人;江苏,报考47.5万,录取351人 ,录取比例0.74 ‰,每1351人录取1人;湖北,报考45.7万,录取269人 ,录取比例0.59 ‰,每1695人录取1人;河南,报考85万,
录取257人, 录取比例0.31 ‰,每3225人录取1人;…… (更新了录取比例,更直观,)
单独把北大清华拎出来进行比较意义不大。可能更有意义的几个数据:985率:985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211率:211高校在某地区招生计划总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一本率:某地区一本招生计划人数(或一本线过线人数)/该地区参加高考人数未检索到系统的统计数据,仅以北京和河南的部分数据为例:河南——2011年,考生总数85.5万人,共计录取各类新生61.6万人,录取率72%,本科层次录取率34%,一本层次录取率不到5%,985+211院校录取率2%。北京——2011年,考生总数7.6万,共计录取各类新生58906人,录取率78%,本科层次计划录取率54.3%,一本层次计划录取率近24.4%,985+211院校录取率不详(各高校录取计划均可查到。粗略计算,仅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北里、北师、农大、民大8所驻京985(原文错为211)高校在京计划录取人数即超过1600,占报考人数比例已突破2%)。————————直接回答问题———————2011年北清在京豫两地的招生情况:清华,在河南计划招生67人,在北京计划招生221人。北大,在河南计划招生60人,在北京计划招生248人。这意味着,每6732名河南考生中有一位可以成为清北学生,而每282位北京考生中就有一位能够被清北录取。河南考生毫无疑问处于HELL模式,但是北京考生也要在HARD模式中奋斗,都不容易。外地考生的认知小有偏差,但从大方向上是正确的。
比招生名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户籍制度。如果户籍制度得到改革,解决的将不只是高考不公平的问题。
赞成的人大多数也是考了400 500分吧
本答案只针对这个问题,不作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延伸:一、北京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确实比外地低很多很多。这是事实,合理不合理另说。知乎有另外的问答讨论这事。二、高考目前已经是各地自行命题了,所以跨省比较分数没有意义。三、北京卷的命题难度比较稳定,尽管年年浮动,但北清线以理科为例都基本都在 640 分上下(我参加高考的 2009 年,北大线是 640 多分)。许多人(包括考生,包括家长,包括几十年没了解过高考情况的人)为了发泄对第一点这一事实的愤慨,为了佐证,非常乐于谣传与第二、三点相悖的信息。许多人依旧相信,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想「打倒」的事物是错的,那么用什么手段都无所谓。恐怕这很类似刑讯逼供,也很类似从前发生过的各种惨剧。我相信有些人是拿自己当年全国统考的情况作参照。这样的人太草率了。这样的人大概相信世界是静止的吧。
为什么其他省市的人觉得在北京上清华北大容易呢?简单说因为清北在北京招的人多。数字化一下,北京一年有七八万考生,清北大概得招700人吧,所以在北京,成绩位于前1%的考生是可以上北大清华的。而其他省份,比如湖北,一年40万+的考生,top2学校招生也就300,成绩位于前0.1%的人可以上清华北大。1%对0.1%,这种的差距放到湖北2010年理科数据里(我随手只能查到这个数),大概差30-40分的样子(前0.1%约655,前1%约620)。
北京不是4,5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清华北大作为北京本地的学校,理应招手本地的学生人数更多,外地的学校不也是这样吗?而且北京不是随便一个孩子就可以上好学校的,我的高中是北京市重点(但是和四中什么的差远了),我这年整个理科没有一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北京的孩子要想上好学校也是得特别努力才可以的。而且北京报志愿都是先报志愿的,比如你把一个一本普通学校填第二志愿的话,那你基本上就是和清华北大差一点的分才可以进去,所以很多学生因为和第一志愿差一点分志愿报高了,可能还不错的分数就去二本了,这是经常有的事情(现在填志愿改没改我不知道,反正我们那年是这样)。况且单纯比分数确实没有意义,考的题不一样,请不要再这里说北京题多简单,我不相信随便一个外地孩子做就能上清华北大了。之所以有外地学生这样认为,我觉得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结果,不能单纯是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的学生们的问题。难听但是是实话的话,外地的学生也有很多人上了清华北大,是不是每次外地学生抱怨不公时先想想为什么不花时间用在复习上?我相信整天说不公平的人肯定不是那些外地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不公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生来就不平等,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
我还觉得但凡是个美国白人男生 都能读哈佛 斯坦福 麻省理工呢
这个问题我答了好久了,今天突然这么多评论和赞,我就就评论里的问题解释一下吧。1、关于歧视或者说瞧不起。我并没有歧视北京考生啊,大家从我下面的原答案也可以看出来,我还在比较两地考生素质的时候默认了北京出厂默认高素质。停止在评论里地域攻击这种行为好吧。2、关于科目数量。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还有基本能力的,但总分可不是750+100=850啊喂,考700分不低啊喂,理综240分,基本能力得分的六成计入总分也就是满分60分,所以总分还是750。现在取消了基本能力,总分也是750。3、关于基本能力。不要说正常人背一背书基本能力分分钟满分好吗,当时在山东要能让学生基本能力都能考个四十多五十多分的学校就是省重点的水平了,基本能力和理综一样都是要一本一本的刷题的,如果你觉着基本能力只是类似于太阳系有几颗行星这样的级别的话,去美术馆里随便找一幅画,说出这幅画的风格最像哪个画家的,这种风格叫什么,这是抽象画吗,冷抽还是热抽,这样的才是基本能力题的平均难度。4、关于我的分数。我说出分数只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没想别的,但在评论里表达我在装逼的话,我就不大舒服了,我已经说了我刚够线,我也没说北京考生考不上武大,比个人分数也没意思毕竟分数是有段的,我这651的上了武大,681的也上了武大,万一701的志愿报坑了也去了武大…所以这都是没法说的,讨论的时候就不要拿某个人的分数说事了。5、我说以上四条的时候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什么都不知道就要骂我的话我挺不爽的,所以啰啰嗦嗦加了这么多字。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一百块都不给我你就要骂我,知乎就这一个你玩坏了配配配配都配不来的。————————我和女朋友都是山东人,高考都考了651,理科。舅妈是北京人,“哎哟清华北大啊”。爸妈山西的朋友,“这不想上哪上哪啊”。其他山东人,“哦”。我们上了武汉大学,还是勉强够了录取线。你知道在山东什么样的人才敢去报北大清华吗?750分的总分,不够700分就报心里还真就没底。五六十万的理科生,要的不到五十人。是,我们高考分高,但你们仗着低分上清华北大的人不要来说我们其它方面素质低。山东省重点中学联盟素质教育水平也不是随便就能被虐的。我们高素质的人一抓一大把,加起来不比你们少,我们还掌握了更扎实的知识。然后你们上了清北港,还要回过头来唾弃我们。说高考是公平的,没错。说录取是公平的,摔!
天 我们江苏考生400就可以去了哈哈哈哈
我觉得吧。相当一部分考生,已经对这个认命了,上面的前辈回答的都很好了,我也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还是想不明白的是:北京的考生上北京的大学容易我们没意见,上海的考生上上海的大学容易我们也认命。我河南人上河南省内的大学为何还那么难?以我们专业89个人为例,我曾经无聊的统计过,河南考生的平均分数高于省外考生50分左右。刚入学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同学的水平,真想为自己高中那些上了三本、大专的同学哭一场。
莫说四五百分,三百分也有可能啊,我就见过这么一哥们。不过人家高中时候就是国家级运动健将,北大给他降分特招的。你百米能进10秒5,大概也能。至于什么特殊技也没有,纯靠出身血统四五百分上清华?呵呵呵,西藏云南那边快灭绝的少数民族大概可以吧……不过喷子的点永远是飘忽不定的,就算辟了这个谣,马上跟着就是一嘴:你们卷子简单,你们的六百分和我们的六百分不是一回事;然后就是北京录取名额多,比例大;上不了清华还有其它一本blablabla。一定要把自己划到一个弱势群体,然后占尽道德制高点,仿佛北京人上海人都是三孙子,见了你就应该满脸羞耻。这一套手段,南京的徐老太太,熟练度比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建议热血青年们在点击反对加没有帮助之前,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大学?——你是真心向往高等教育,还是为了混个文凭找工作降低难度?不用回答我,自己想想自己多少时间去听课多少时间扔给了火影DotA,考试作不作弊简历造不造假,毕业设计/论文是抄的买的还是自己写的,毕业五年十年以后还能想起学校的多少知识,再谈公平。在我看来,大部分哭喊关于分数线问题的,不过是外地的渣滓眼热北京的渣滓罢了。——————以下伪干货跑题谈教育——————高考,本质上就是一个筛选,都谈不上选拔,公平什么的更是个幌子。说白了就是学校能接收的人数比想进的人数少,谁进谁不进的问题。至于生源和标准之间的联系、地域歧视什么的,从来就消除不掉。不公平到什么程度呢?我在网上大概搜了一下2014年的统招数据。(含专科)全国:74.33%(计划)北京:83.87%河南:77.5%山东:84.93%(含春季高考)(本科)全国:38.7%(计划)北京:66.6%(含艺术、体育、提前批)河南:44%山东:39.69%(含艺术、体育、含春季高考)(一本)全国:8.5%(无具体数据来源)北京:38.24%(含艺术、体育、提前批,参考人数不含自主招生)河南:7.6%山东:18.52%(含艺术、体育、提前批、含春季高考,不含自主招生)*注:百分比为录取人数/参考人数。关于包含艺术、体育类,是由于北京发布的数据只有总数,本人无倾向性。山东省数据若去除春季高考影响,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普通大学的录取率不算显著,至少叫得比较凶的河南和山东也没低于全国平均,但是把眼界放高,北京的偏向就出现了,一本录取率达到了河南的5倍。这里没计算211和985的录取比,因为没现成数据,我也懒得一个个加了。至于清华北大,有人贴了图,20多倍。很多人会直觉性地盯着地域之间的横向比较破口大骂,尤其是考虑到山东人高中三年废寝忘食,北京人玩玩闹闹,最后弄个差不多或者低几倍的录取率。我这里提一点:这个数据其实还可以在行政区域内纵向看。北京有84所高校,其中本科59所,市内一本招生的大约34所,211大学24所。河南有89所高校,本科34所,省内一本8所左右,211大学1所。山东有133所高校,本科52所,省内一本10所左右,211大学3所。*注,关于一本有很多说法,有些学校本身很烂但为了接收省内生源就划到第一批招生了,北京也有这种情况。以这三个地区来看,同一地区的「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本院校」的学校数量比例和录取数量比例是相对比较吻合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更多省的数据来套一下,我个人认为这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一个内在逻辑:先把普通大学包括专科的各省录取率搞成差不多,然后根据省内的优质学校比例分配该省生源的去向。所以问题来了,比起北京考生多容易考好大学,似乎应该先追究一下北京是不是好大学太多了。比如说全国39所985工程学校,北京占了8所,约20.5%;112所211学校,北京有24所,约21.4%;879所本科学校,北京有59所,约6.7%;但北京的面积和人口放在全国都只有不到2%。中小学的质量差距我就不说了,各位自己想象。毫无疑问,这个教育资源比例太不平衡了,从办学就带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在高考苦逼地区也有人抱怨省内好大学太少了,希望挪一些过去——其实大家都希望,但挪不走的,因为人不会走。大学是很多人积累人脉的地方,对于毕业生来讲留在当地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尽管生活成本奇高,但学术环境、就业机会、社会公平度这些方面,往往是地方没法比的。再加上医疗(北京/全国的三甲医院数量是80/1475)、教育的资源倾斜,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精英越来越扎堆,谁也不愿意回老家建设,而社会资源则要进一步地倾斜来满足这些精英的需求,一旦融入了本地社会,翻脸排外是变本加厉的。就算把招生比例放开,「新北京人」也会想办法把它搞回去。前面有人说过,媳妇熬成婆,公共汽车外边喊着再挤挤让我上车,上来以后马上喊关门关门不能再上人了,这就是老百姓的写照。都嫌房子贵,跌一点前面刚买房的业主就要去堵开发商家门了啊……有变革,就要有人牺牲,谁也不愿意成为牺牲的那一个。如果我说以大部分大学生混吃等死的尿性看,中国的大学不是太少了是太多了,就是因为太多不该上大学的人上了大学,才会有人抱怨不该上好大学的人上了好大学,你同意吗?你同意你家孩子也不同意。也许未来哪个地方政府铁了心拉动经济文化建设,哪个大企业带头安家地方,把人聚过去,相应的教育啊医疗啊民生啊什么的就全跟上了,当然,土著就跟着苦了。二线城市中,目测杭州在淘宝和浙大的光环下有接锅的趋势。中西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希望……——————回归正题——————教育体制这么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根本说不完。至于题目中说的北京考生四五百上清华这种谣言为什么还能吃得开,这和受众的知识水平有关。中医、邪教、电视直销什么的玩意都是一样的道理。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人类总是喜欢自圆其说。接受到和「常识」相悖的新鲜信息时,人们要么简单粗暴地否认新信息;要么尝试学习更多东西并修正自己的认识——毫无疑问,前者的成本明显更小,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么干的。尤其是在压力中长大的,从小被老师和家长以考试分数衡量人生价值的人,更容易扭曲。它们拒绝相信「世界上并非任何事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只好用下流的阴谋论来解读别人;它们只觉得自己辛苦、见不得别人的成就;在它们眼里,王思聪大概也就是个他爸有点钱的傻逼。这让我想到盲人摸象,你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上帝视角,觉得那些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的瞎子都是傻逼,但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摸象的盲人,只看到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东西,谁笑话谁呢。整个社会系统非常非常的大,各个方面互相关联,教育是其中的一个话题,高考又是教育问题当中的一个话题。不是说你揪住一个最容易咬的点,说这里不合理,要改进,它就能合理化的。抱着象屌的那个瞎子,不松手退后擦亮眼睛,一辈子都以为大象就是个大张杰。反正,都是时臣的错。
日更新:在此提醒对我答案感兴趣的同学,因为本人文笔水平有限,且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补充,所以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连贯,重点不突出的现象。所以建议读者重点阅读答案结尾的5条总结(本人观点的浓缩)。谢谢!-------------------------------------------------------------------------------------------------------------------------------------------我在人人上看过一条不错的状态: 大学后:北京同学并没有浓烈的官腔,上海同学并没有锱铢必较。广东来的也没有什么都吃,河南来的也很爱干净很安分。江浙同学直爽起来不比东北差,湖北同学也没凶猛得像猛兽。 内蒙古还是很现代化的,山东同学也喜欢吃米饭。 湖南同学没有传说中像土匪,香港澳门台湾来的同学甚至比不上你。 福建的同学普通话说起来也很好听,新疆的同学很乖巧文静。 我们都活在一个听说的世界,活在别人的言语里。都多大的人了. 还只能通过听说来观察这个世界.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楼主是北京人。首先,在北京400-500分去清华北大,没有可能。除非这个人因为特长或者竞赛已经保送了,参加高考多一种人生经历,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北京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650+左右。--------------------------------------------------------------------------------------------------------------------------------------------其次我承认北京考生优势更大,这点是客观事实,我无法否认。但是我不承认北京学子的平均素质低于其他省市。鄙人11年高考,出于稳妥考虑,报了上海交通大学。虽然出分后,分数与清华线持平,但是也没有能够留在北京。那个假期逛了逛百度的高考吧,瞬间觉得压力山大。各地学子纷纷吐槽嘲讽北京分数线,感觉北京学生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群靠高考优势才能上大学的白痴。--------------------------------------------------------------------------------------------------------------------------------------------进了大学以后,我发现我想多了。本人大一学年成绩 前8%本人大二学年成绩 前2%10月30日新增:本人大二学年成绩 前2% 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期间会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博士曾经有二货同学问我,北京是不是真的4,500分上清华,我回答他:是的,所以我这样怒超清北分数线一两百分的只能来我交了。--------------------------------------------------------------------------------------------------------------------------------------------再讲一个故事,同班基友去了浙江大学,一个寝室四个人,另外三个都是南方省份。整个寝室学习氛围比较好,经常会交流课程和作业问题。后来我的基友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的室友从来不会主动问他任何问题,感觉到了室友对他智商和成绩的不信任。直到期末考试之后,我的基友华丽丽地逆袭,绩点怒上90+。从此,他的室友才对我基友和北京学生另眼相看。--------------------------------------------------------------------------------------------------------------------------------------------我还有一个基友,因为高考报志愿失误,导致去了录取分数线比他高考成绩低了100多分的重庆大学。他目前取得了如下成就:8项专利 院学生会主席绩点全院第一以“优秀”的评价完成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月7日新增:两个月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的成绩也出来了,基友一等奖,答主三等奖--------------------------------------------------------------------------------------------------------------------------------------------当然,以上都是个例,对于北京学生优秀这个结论而言,并无任何说服力。但是可以看出,北京学生在大学的表现或许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而是在学业,社会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可以做的非常好。--------------------------------------------------------------------------------------------------------------------------------------------12年数据:大概搜索了一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这六所名校(注:之所以选这六所是因为名气够大同时这六所的信息最好找……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调查其他名校的数据)在本地招生的人数和全国范围招生人数的比例。这六所都是全国名校,却运作模式相仿,都是本地和全国拨款共同支持。  结果如下:  ------------  北京大学(本部):  本部在北京计划招生256人,实招368人,全国计划招生2650人,实际录取2780人。  本地生源比例:  368/2780 = 13.2%  *注:之所以没有统计医学部是因为医学部的录取程序和本部是分开的,分数线都不一样。  ------------  清华大学  北京计划招生270人,实际招生~320人,全国计划招生3360人,实际招生3350人。  本地生源比例:  320/3350 = 9.6%  *注:清华大学很聪明,把网上的北京生源录取人数的新闻都和*谐了,所以没有找到特别可信的数据,第一个引用网址如果有错误欢迎网友更新。通过这个数字算出来的比例似乎比往年低,清华往年的北京生源比例大约为10%~12%,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求证。  ------------  复旦大学  本地生源比例:  30%  *注:除北大清华外其他学校招生似乎尚未结束,这个数据是新闻里自己估算的,在此直接引用,详情参考上面的网址。  ------------  南京大学  江苏计划招生973人,全国计划招生3600人。  本地生源比例:  973/3600 = 27.0%  ------------  浙江大学  浙江计划招生2283人,全国计划招生~0人。  本地生源比例:   = 41.1%    *注:由于没有找到浙大招生总人数,故人数估计是把浙大本科生总人数/4。  ------------  武汉大学  湖北计划招生2050人,全国计划招生7900人。  本地生源比例:   = 25.9%  -----------  综上,这六所名校的本地生源比例排名如下:  1、浙江大学,41.1%  2、复旦大学,30.0%  3、南京大学,27.0%  4、武汉大学,25.9%  5、北京大学,13.2%  6、清华大学,9.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好大学的地方保护主义已经算是比较不明显的了。其次,我也希望看到我回答的知友帮我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如果清华北大好考是因为地方保护主义,那么我们去上交复旦,武大重大川大也容易,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外地的学校,完全不受北京管制,却依然会给北京提供较多的录取名额呢?我猜测的一个原因是,北京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还可以,符合这些大学对于新生的预期,表现也相对优秀。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浙大曾经因为我们高中一些学长在大学里的给力出色的表现,曾经两年给了我们学校一定的二志愿名额。--------------------------------------------------------------------------------------------------------------------------------------------分割线:一些知友和质疑我的数据不全面,未考虑其他北京的重点大学。我在此解释一下,不是没有考虑,而是现状都差不多,原以为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但现在还是补充一下,也希望能够回应这两位知友的质疑。中国人民大学该校2013年在北京计划招生194人。其中文科计划招生101人,理科招生93人。总招生人数3000人左右。不到10%。--------------------------------------------------------------------------------------------------------------------------------------------再次分割,找到了一组很好的数据: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98/%清华大学:204/3,380=6.0%中国人民大学:20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85/%北京大学:414/%哈尔滨工业大学 12.1%南开大学20.4%西安交通大学23.7%武汉大学24.2%复旦大学27.6%上海交通大学28.6%厦门大学29.7%华中科技大学30.7%南京大学35.0%浙江大学39.1%欢迎补充完善PS:这段不是为了北京辩护,只是陈述事实,澄清误解。-------------------------------------------6月9日PS:如果瞄到这里的朋友,麻烦再开一下开头,这不是洗地文,答主在开头就很直接的承认了:北京考生占优势,竞争压力相对大多数省市要小。我的立场:1北京作为高考的相对受益者,我自己能够理解大家对制度和资源分配不平均的不满和怨气2对大家对不公平的适度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和支持3反感从对不公平的吐槽,演变到对北京考生或北京市的地域黑,甚至是对北京学子的歧视和攻击4疑惑400-500上清华这种奇葩谣言居然有市场,伤感不同省市之间的不了解和不愿意去了解5希望不愿意看我回答的朋友就不要评论了,有不少人把我的回答当初洗地文评论了,给一个北京人科普北京高考有多占优势。 说句实在话,这还用得着您来告诉我?
我只记得当年做高考卷子的时候,老师都会说,北京卷就不用做了,做其他省的╮(╯▽╰)╭
上海男人都是娘娘腔。如果你对上面这句话有本能的赞同或反感,那么北京学生二百五十分考清华也是真的了。
为什么北京生源四百分就上大学的言论和你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因为夸张的言论描述起来才痛快,不过北京生源确实享受到了某种特权。题外话: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周围一些同学抱怨唾弃这种特权,是基于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而不是消灭这种不公平。如果怀抱这样的心态,很难在以后成为即得利益者的情况下消除这种人为设置的不平等。就像挤公交,没上车之前嚷嚷着让车上人挤一挤,让自己上去;上车以后就堵在车门吼着让司机快关门开车。
这些答案看得我心寒我忘记了是哪位知乎用户曾回答过这是一场接力赛,你却把它当成了百米跑我原本生活在一个小城,一个整个城市最好的学校也五六年出不了一个清华北大学生的城市。我的爷爷奶奶据说是闯关东的时候来到的这个城市。奶奶在氧气厂工作,每天扛这十几公斤的氧气罐要走上好几趟,却只能挣到微薄的薪水。唯一一次长假,是因为被高处掉落的东西砸伤,工伤住院,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现在患上了奥尔茨海默症,我上没上大学这个问题,她五分钟里要问好多次。爷爷我了解的不多,唯一听过的还是一段轶事:爷爷有天回到家里说从某条路经过,看到一个电线杆倒下砸死了一个解放军,后来才知道,那个解放军就是雷锋。不过据说从事的职业对呼吸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年迈得了喉癌,没见到我就走了。爷爷奶奶,一辈子奉献,为的是他们的儿女能够吃饱穿暖,能够上学读书,掌握一技之能,安身立命。我的父亲是一名研究生,也是小城当年那一届仅有的两个大学生。很小的时候我奶奶就跟我说:“你爸高中的时候,学习特别刻苦,当时我们家没暖气,你爸每天晚上就到你大姑家学习,晚上十点多再顶着寒风骑回家。”父亲毕业以后选择回到了这座小城,在一个石油公司里任职,成为了最年轻的副处长,创造了许多传奇的故事。父亲总说,如果当年没有选择来到北京,现在怎么也是个广电局的局长了。但是就在02年,父亲毅然从企业辞职,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把一家人带到了北京,花了几万块钱,托关系把我送进了一所很好的小学。又贷款几十万,在北京买了一所房子。母亲辞去了单位的职务,来到北京做了一名全职妈妈。小城里很多人不理解他,觉得父亲是一个放弃大好前程的傻瓜直到我考进了北大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了,方才在前两年还完了房贷,过上了偶尔能去打打高尔夫球的生活。母亲也越显苍老了,方才能从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的忙碌中解脱,过上了没事用iPad上网学学新概念英语的日子。我的父母,半辈子艰辛,为的是让他们的儿子能站在更高的起点,走进更高的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接触更优秀的人。世人不知道这一切斥我是既得利益者以上----2.4更新----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首先澄清一下,我的高考分加分后全市前60,不加分比北大线高10分,所以我是可以上北大的,只是本人致力学医,一A志愿就是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请各位不必质疑了。其次声明一下,老罗式的辩论我不崇尚,也不参与。只说一句,我是既得利益者没错,但是我不是无缘无故成为既得利益者,我也很自豪我能够成为既得利益者,谢谢。最后有一个观点我觉得是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的,这位同学是一个可以讲理的人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是一个家族的接力赛,不知向上翻多少代,大家都一样都是农民,但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让一些人走到了社会的高层,这些人的下一代也在努力地向更高层走,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让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发展进步。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是一个家族的接力赛,不知向上翻多少代,大家都一样都是农民,但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让一些人走到了社会的高层,这些人的下一代也在努力地向更高层走,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让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发展进步。The play field has never been even. ——中国合伙人高考这个制度,不仅仅不是不公平,它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公平。从农民到知识分子,原本一个家族需要走多久,而如今,通过高考你就完全有机会仅仅一代人就完成这个转化,甚至一代人就走到社会的高层。请不要再得寸进尺了,几代人的努力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高考这个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不能再激进了。否则,国家的人才大多都会心寒的。---2.6更新---找到了百米跑那个的出处为啥面对这个题主大家都这么明白,但是轮到高考大家却看不清楚了呢┑( ̄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清华大学要多少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