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孔子拜师评课稿,他的这一举动告诉我们什么?用成语表示

孔子拜师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练习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您的位置:&>&&>&&>&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六个词语。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材料的学习,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 师: 孩子们好!第一次见面,个个坐得这么端正,又用这么甜美的声音跟我打招呼,我很高兴。给你们送上一份大礼,猜猜里面会是什么?
师:列宁说过&书籍是最大的力量&,今天我要把这最大的力量送给我们三( )班的孩子们。拿出《论语》。知道《论语》这本书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预设1:知道&&大家不错啊,都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预设2:不知道&&看来大家今天是和这本书第一次见面,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本《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板贴孔子画像,他就是孔子(板书),注意&子&在这里念第三声,&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一起尊敬地来叫叫孔子。
关于孔子,你们知道些什么?相信资料袋中的知识会让你收获不少。自由地读一读。(出示资料袋)
师:读完资料袋,你一定对孔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谁愿意来说说?
评价:你看得很真仔细,了解得真多。
你能从这一大段文字中读出主要的内容,很了不起。
当学生说到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时渗透:是啊,孔子很受后人广泛的尊敬,每年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每年这一天,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祭孔仪式,今年的9月28日呀,是孔子2563岁的诞辰日!为纪念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三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密山儒家学会将在9月28日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活动。
&& 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一、揭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补全课题)拜字很容易写错,可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左边的第一笔是撇,右边有四横。
2、一起读课题,注意不要拖长音。
二、初读课文、正音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得更准,句子读得更通。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自由读吧!(生读师巡视)
2、读词正音:看大家一遍又一遍认真地读着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了(出示词语)
孔丘&&&&& 仲尼&&&& 老聃&&&&
&曲阜&&&&& 洛阳&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随时请教& 不离左右& 知识渊博& 毫无保留
(1)孔丘&&&&& 仲尼&&&& 老聃&&&&
谁领大家读第一行?(指生领读正音)全对了,真能干,发现什么?
随机: 对,孔丘、仲尼、老聃都是人名。
孔丘就是&&(孔子),对,孔子名丘,叫孔丘(板贴:孔丘);
&& 仲尼是谁?&&(孔子),也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板贴:仲尼);
&& 古人有名,有字,称呼自己用名,别人称呼自己用字,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称呼起来,很有讲究,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可要注意。
来,现在让我们带着崇敬尊称一下&&(齐称:孔子)真好,第三声没有忘记。孔丘 仲尼
那&老聃&呢?对,就是大思想家老子(板贴老子画像、老子、老聃),也来尊称一声&&(老子),老聃。
(2)曲阜&&&&& 洛阳&
师:第二行,谁来?这个&曲&字是多音字,念第一声,再来读读。这是两个地名,在中国地图上,这儿就是山东曲阜,这儿是河南洛阳。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洛阳是老子的故乡。
(3)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随时请教& 不离左右&& 毫无保留&& 知识渊博
师:第三行和第四行,能读吗?自己先读一读,(指生领读正音)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那知识渊博就是指?
发现什么?(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我们要关注这些词,并注意积累在心。
& 师:课文讲了孔子的什么事情?
&&&&& 你能结合课题来概括,真能干!
你把刚学的词语& &运用了,一学就会呀
你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把课文的具体事情给讲下来了,老师为你骄傲。&&&& 你能把主要内容给概括出来了,我真喜欢你。
(你真厉害,还说出了拜师的原因。)(板:&)
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我们其他同学也可以和同桌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如果学生有困难就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为)师。评价: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4、理清文章顺序:
&&&&&&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想完后,看着大屏幕来作出选择。课件出示: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选择:
(1)为什么拜&&怎么拜&&结果
(2)结果&&为什么拜&&怎么样
师:想好了吗?请选择。
师:你们都认为课文是按照为什么拜,怎么拜,结果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是吗?好,那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答案对还是不对?
三、精读课文。
(一)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其他同学边听想第一自然段在写什么?抽生读。师:你读得不错,那谁能来告诉我们第一自然段主要在说什么吗?(师引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正是告诉我们孔子拜师的原因,你是从这段中哪句话看出来的?你读给大家听听。(他总觉&&老子为师)抽生1后课件出示句子:他总觉得自己&&老子为师。
师:我听出来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谁也愿意再读读,告诉我们老子拜师的原因?抽生2
&&& (读得不好,谁能更清楚地告诉大家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师:(边说边板书:不够渊博)是啊,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一起说)&&生接:不够渊博
师:我很想知道当时孔子的知识到底渊博不渊博呢?请你再细细读读这段话,谁来告诉我?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答,师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学习。那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什么?谁再读读。我听出来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你知道什么是远近闻名吗?远近闻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达这个意思?(闻名中外名扬天下 声明远播)你看,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法来理解词语。(板书:换词法)
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我这里有一段资料请你们读读,相信你们对年轻时的孔子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补充资料:20岁时候,孔子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大家称赞为博学好礼。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曲阜城开创学堂,有很多弟子都来拜他为师,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
生读。师:读了资料,你知道了是什么?还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师:那你是不是更能理解这句话了,再读一读。(确实是带着你们的理解读的)
师小结:虽然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从中你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谦虚好学的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他想拜老子为师。太好了,你们都明白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了。那就让我们与孔子一起走上他的拜师之路吧!
(二)感悟孔子的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路上怎么样?谁找到了这一路上怎么样读给大家听听。抽生1:你们找得和他一样吗?那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抽生2
2、好了,孩子们吗,能试着填一填吗?
& 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终于(& )到了洛阳。
抽生填。师:真棒,括号里的词都填对了,读读括号里的词,你们从这几个变红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3、引导感悟,充分朗读:
(1)感悟&上千里、几个月、走& 。
师:是呀,上千里该有多远啊!(上的意思选择)相当于从我们这里到宁波要十几趟的距离呢,谁来读读这个&相距上千里&?
师评:多么遥远啊。谁再读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当时的年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摩托车,连小小的自行车也没有啊!孔子就靠两只脚&&走啊走!他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星期&&(又一星期),走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他足足走了&&(几个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踏上这遥遥的拜师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地走着,足足走了几个月呀!这是何等的艰辛啊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了。(师:终于走到了洛阳多么艰辛,多么不容易啊)
还有什么感受?
(2)感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里的&餐&就是吃饭,&宿&就是睡觉,&风餐露宿&就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是啊,孔子饿了就在野外吃饭,就在路上随便吃一点,困了就在路上歇一歇。这就是风餐露宿。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日夜兼程&吗?
孔子为了抓紧时间赶路,一天要赶两天的路程,连晚上休息的时间都很少 ,这就是日夜兼程。像这样逐个理解词语中的单字,进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办法。(板贴:逐字解释法)
师:是的,在这遥遥的拜师路上,孔子吃在风雨之中,烈日之下;睡在月亮之中,露天之下。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一起读&&(生齐读)
(3)读说结合,感悟&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师:是呀,多么得不容易呀,他这样走着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几个月),师引读:孔子一路走来,遭遇了很多困难,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踏上了这茫茫拜师之路,师:(音乐)& 孔子走啊走,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小路实在累了,靠在树旁喘口气继续前行,他翻过一座座高山,实在困了,在山脚下打一个盹立即起身,他渡过一条条溪流,实在渴了,捧起溪水喝上两口,仍然前行。两腿走得酸疼了,脚底也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不知走破了多少双鞋子,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白天,他在步履匆匆地赶路,饿了边走边啃干粮。此时,当年那个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以拜师求学的孔子仿佛渐渐浮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把孔子的这份辛苦描述得更加形象吧!选择一句你最想说的说一说。
白天--------------& 饿了---------------------------------
烈日当空的中午 --------------------------困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晚--------------累了------
(此时,他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但是为了早日到洛阳,他继续迈着沉重的双腿。)
(中午的太阳把孔子烤得大汗淋淋,他累得口干舌燥,但是为了早日拜师学习,他挥挥汗,一刻不停。)
(孤独可怕的黑夜来临了,耳边传来豺狼虎豹的吼叫声,疲劳也让他累得睁不开眼睛,但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他摸着黑一脚一脚前进。)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了?女生来读,男生来读。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究竟是为什么呀?
是的,孔子不怕路途遥远,不畏路途艰辛,为的就是早一些到洛阳,早一些见老子!这是拜师心切,求知若渴呀!
(三)读对话,感悟学无止境。
1、师:孔子从曲阜道洛阳走了上千里,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他的衣服可能&&&&&&&&& 他的鞋子可能
他的头发也&&&&&&&&&&&&& ,脸上
像这样疲劳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语就是(风尘仆仆)。你看通过想象画面我们也读懂了风尘仆仆的意思,你又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板贴:想象画面法)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他很想拜老子为师,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习。
师:孩子们,就将你们感受到的这些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吧!请你轻轻地坐下,同桌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3、理解&学无止境&:
孩子,你说得多好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出示句子)。
&1)&止境&是什么意思?预习的时候,查过字典吗?(出示:止境:边际)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孔子觉得学无止境,所以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虽然已经是远近闻名老师了,但是对自己还不满足,会不远千里拜老子为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人吗?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学无止境。
四、积累佳句,拓展阅读。
1、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谦逊有礼的品质。其实,孔子的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把这本书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好好地读一读。
出示论语名句读一读: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老师搜集了两个孔子拜师的故事,课后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交流。
(1)孔子拜项橐(tu&)为师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2)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师襄是与孔子同时代鲁国著名的乐官。古代乐官一般叫师,后来担当这一职务的人就把师作为自己的姓,冠于名之前。如师襄,又称师襄子,加子表示尊重。
 孔子年轻时曾跟师襄学琴。师襄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曲调是学会了,可是奏曲的技巧还尚未学好。&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和谐悦耳了,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还没有能够全部领会这首曲子的志趣神韵呢。&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志趣神韵,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一曲既罢,孔子若有所思地说:&我知道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了。此人身躯魁梧,脸庞黝黑,双眸炯炯,仰首望天,一心要感化四方。莫非这曲子是周文王所作?我想除了他,别人是作不出这样好的曲子来的!&
 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身不由己的躬身相拜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急忙回礼,说:&我现在可以学弹新曲了!&
3、小结:孩子们,是孔子让我们知道&学无止境&!你们在不断学习,老师也在不断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齐读&学无止境&下节课,你们的语文老师讲带领你们继续去感悟孔子拜师的结果以及老子的品行。
下课!孩子们,学无止境,祝大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再见!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演一演孔子拜师的经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结果,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演一演孔子拜师的经过。
二、感悟老子的品行。
1、感悟老子的谦逊有礼:对话中的一对近义词&迎候&和&等候&的理解。
2、感悟老子的诲人不倦:老子是怎么教孔子的?
三、总结: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这是怎样的一种学者风范啊!有人想写一副对联来赞美这一对师徒,请你们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把对联补充完整。
文本框: 老子授徒( ) 文本框: 孔子拜师( )&&
【设计说明】
《孔子拜师》是走进文化传统为主题单元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课文通过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其中作者运用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质。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感悟文本丰富的内涵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年段目标训练的重点和本课的语言习得训练点,所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十佳和上下文有机渗透,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更好地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合为:
教学目标:
1、学习&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七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用换词、逐字解释法、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的求学经过,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准备:学生可以事先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对孔子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准备PPT课件和板贴,《论语》书四本。来自。
点这里回到顶部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正在载入,请稍候……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7孔子拜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孔子拜师的课文原文
编辑点评:
人教版课标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拜师的课文原文信息由沪江小学资源网提供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点击查看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得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最新2015孔子拜师信息由提供。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让孩子浸润在成语的芬芳里
──小学成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明珠小学 郑巧君
[内容摘要]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汉语言的精华。它是小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而宝贵的词汇库。广泛积累、熟练运用成语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隽永。笔者从立足文本,让成语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多向拓展,让成语在综合活动中“妙趣横生”;个性展示,让成语在七彩生活中“回味无穷”这三方面阐述了教师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广泛运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积累文本拓展
★成语,汉语言的瑰宝
没有钢筋水泥,就建不成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学生也就无法形成听说读写能力。正如章熊先生所说:“离开了语言素材,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奢谈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尤其重视成语的积累。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成语是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千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精华的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灵活,语简而意丰。广泛积累、熟练运用成语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隽永,对增加学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多姿多彩学成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这一语言奇葩,在每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我的发现”、“读读背背”或“成语故事”这几个板块里,安排成语积累,了解成语来历。因此,教师在充分领略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挖掘成语资源,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积累成语、用好成语,让成语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阳光。
一、立足文本,让成语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优美,大多是大家之作,同时每个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读读背背”或“成语故事”这几个板块里,都安排了成语积累。因此,可借助文本,借助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日积月累。
(一)凭借课文──让成语学习“水到渠成”
教材选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教师引导,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不断地学习成语,从而促进语言的表达。
1.紧扣“文眼”,以点带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成语,如《惊弓之鸟》《夸父追日》《三顾茅庐》《全神贯注》等,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文眼,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后,明白了成语的内涵就是“诚心诚意地做某件事情”。从《三顾茅庐》这个“题眼”中引出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一而再,再而三”等成语。又如学习课文《全神贯注》之前要求学生收集与课题相近的成语及相反的成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等,教师通过课文的教学,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学生便能很自然地将所积累的成语展示在课堂中。这样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又加深了成语内涵的理解。
2.慧眼观图,以图促解
教材中的课文配有一些直观、形象、生动、优美的插图,画面是形象的,其内涵是深远的。借助插图,展开合理想象,可将成语、人物、故事等融合起来,使得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只是一个个词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插图,画的是风雨交加,狂风大作,波浪滔天的情景,而课文却用“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哪儿去了。”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观察画面,说说当时的状况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学生说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浊浪滔天、连根拔起”还有学生说到了当时人们的心情“懊悔不已、心惊胆寒、唉声叹气”。这样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乱砍树木所带来的危害,连小村庄的人都懊悔不已,增强了学生对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认识。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插图中出现的是父亲在废墟中救出儿子时激动的情景。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观察画面,说说当时的状况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当学生说出“残垣断壁、摇摇欲坠、破烂不堪、欣喜若狂”等成语时,请学生用上其中一个成语说说画面内容。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父亲”当时救儿子的心理活动,说出一些成语,如“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等。这样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成语的意思,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伟大的父爱。这样,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了,教师当然也就不必再愁学生不知道运用和不会运用了。
3.课堂追问,潜移默化
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潜能的激发,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在教学时,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成语,理解成语。如在学习《孔子拜师》一文中,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来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可是老师有点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知识是学不完的,同学们现在小学,接下来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呢?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用什么词语来代替?(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还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
师:老子把知识教给孔子是毫无保留的?还可以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一丝不苟、一字不落、诚心诚意)
问:当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会厌烦吗?
问: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子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
师: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叫“诲人不倦”(出示后四个字)指名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警句来说明“学无止境”?
这样,孩子在教师一步步的引领下,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成语,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知道了在语境中的运用。
4.精炼板书,提纲挈领
板书是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取教材的精髓,浓缩重点词语,精心排列组合,是课堂知识的全面概括,是教学过程的提要。我们可以运用成语概括板书内容,从而使文章内容进一步浓缩,使中心思想进一步升华。如《狼牙山壮士》这篇课文最后的板书是:
狼牙山壮士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是课文最后一部分出现的三个成语,概括了五壮士的英雄气节和气概。全文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都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借助这一简明扼要的板书,让学生回顾全文,不仅使学生理解巩固了这些成语意思,还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依托园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人教版的语文园地中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词语盘点”、“读读背背”、“成语故事”等栏目安排了成语的积累。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累、运用成语。
1.探究规律,适时迁移
园地中很多成语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呈现的,如三年级上册的园地五就是反义词组成,第一行是“远近闻名、黑白相间”前两字是相反的;第二行“舍近求远、积少成多”是二、四字相反;而第三行是“异口同声”等,是一、三字相反。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再如三年级下册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一出现成语,学生很快就发现是“AABC”式的成语,然后让学生诵读,同时提示朗读的节奏是AA/BC。在迁移拓展中让学生想出另外几个的“AABC”的成语,同时告诉孩子叠词成语还有另外的形式。如ABCC式、AABB式,然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填写。如“()奕奕、()洋洋”等。
学生在发现的规律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产生了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适时的拓展,加深了对本组成语构成特点的印象,同时在迁移中进行新的发现,使传统视野中的“双基”训练注入了探究的活力,让积累变成了富有情趣的活动。
2.巧借故事,积淀语感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通过探究成语的出典,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里安排了较多的成语故事,如《闻鸡起舞》《买椟还珠》《刻舟求剑》《大公无私》等,在学习这些故事时,让学生不仅学会复述,还要实践运用。如在学习《水滴石穿》时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渎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
3.从故事中画出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
4.复述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评议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并用上“水滴石穿”来说几句话。
6.说说与“水滴石穿”相近的成语及故事。
7.课外每天坚持读成语故事。
通过复述,同时说其它相关的成语及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外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同时也积淀了语感经验,增长了知识。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了学生的口语,改造了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连词成段,融会贯通
教材上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罗列了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其中有许多成语需要孩子学会运用。因此,每单元学完,在词语盘点时,我要求孩子选择本单元学过的的成语构段,这对于学生们是一次新的挑战。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我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所不同。有能力的学生不仅能用上本单元的成语,而且能加进自己平时积累的成语;有的学生能用上大部分的成语。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一单元时,我还记得有位学生写出了这么一段话:“妈妈不在家,我早已饥肠辘辘。在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出去,可今天……现在哪怕我最讨厌的西红柿,我都会吃得津津有味。望着窗外那倾盆大雨,真后悔中午挑食,只吃了那么一点点。闻着窗外飘来的香味,看着万家灯火,我只能祈祷妈妈早点回家。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多精彩的一段话,多么丰富的心灵世界呀!构段的过程,就是孩子对成语灵活运用的过程,是孩子学以致用能力的体现。
4.读有所感,悟有所得
到了中、高年级,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水滴石穿》《大公无私》等,教师不能满足于仅仅让学生理解含义,还要他们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安排,不必人人都有佳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和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成语故事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完整地写出来。如在学习了成语《水滴石穿》后,周紫荆写到:
在学习中,常有人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来提醒学习途中,停歇在半路上的学者。
上学以后,我知道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明白了妈妈以前的意思,她在教我做任何事都要像那滴小水珠一样,有恒心,坚持不懈,成功之神自己会来找你。
每次写作后,通过学生在班会上的朗读,不仅让大家都受到教育,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而且锻炼了一次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多向拓展,让成语在综合活动中“妙趣横生”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样成语教学就拥有“海阔天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让成语在综合活动中“妙趣横生”,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一)趣味活动,让成语教学“其乐融融”
遵循孩子好玩,乐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引入竞赛机制,让他们比比、看看、听听,相互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成语、积累成语和准确运用成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扩大知识面,启迪思维,增长才智。
1.生肖比拼,兴致勃勃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时,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书本中的关于动物的成语,还让他们相互讨论积累了相关的其它成语。如“指鹿为马、狗急跳墙、藏龙卧虎、鹤立鸡群”等,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又不太明白的成语,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来历。一段时间后,班中开展了“十二生肖成语大比拼”。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二个组,分别扮演十二生肖,要求各组在同一时间内讲出含有自己扮演生肖的成语,同时还要选择其中的成语每人说一个不同的句子。具体做法:第一环节:规定时间2分钟,其他小组帮助记分,各小组开小火车轮着说,答不上来的立即坐下,循环往复,最后统计总个数。第二环节:小组中的每个人选一个成语说一个句子。要求用词准确。一句得两分。第三环节附加题:用上三个以上的动物成语说一段话可得十分,多一个成语加两分。如学生说:
小林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事倍功半。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回答问题是牛头不对马嘴,字也写得“龙飞凤舞”。他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只爱跟一帮狐朋狗友在一起,真是枉费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他现在只有亡羊补牢,努力学习。不和狐朋狗友们来往,才能对得起老师和父母。
比赛进行得可有趣了,下课学生还在嚷着下次再来。学生积累成语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积累不再是枯燥的,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
2.你说我猜,心有灵犀
猜谜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游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将它与成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调动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可根据古诗猜成语。如让学生根据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猜一个成语;可根据成语猜诗人,如给学生“张冠李戴,平白无故”两个成语,让他们从每个成语中抽取一个字,合并成一个诗人的名字,“白手起家,居功自傲,平易近人”三个成语对应的是诗人白居易。还可根据歇后语猜成语“如愚公的住所──(开门见山)”;巧填成语猜字谜,如:
完成下列成语,并将每组所填的字连起来猜一个字。
1.()马观花()层建筑()井观天()车伊始
2.()番五次()上地天()天入地()面三刀()面兽心()不为例
形式多样的猜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畅游乐园,流恋忘返
学校每年一次的语文节,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比赛,游成语乐园等,其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园,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徜徉在快乐的海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乐园中有“妙趣横生──对对碰”、“成语之最──异想天开”、“偷梁换柱──巧改错”、“入木三分──巧作比”等栏目。譬如“妙趣横生──对对碰”栏目,就利用许多成语中存在近义、反义词特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如:“瞻前”对“顾后”、“出生”对“入死”、“天高”对“地厚”、“粗茶淡饭”对“山珍海味”、“流芳百世”对“遗臭万年”、“井然有序”对“杂乱无章”等。学生每答对一题,可领取一份奖券,然后兑换成奖品,学生往往沉浸在活动的乐趣中,流连忘返。
(二)学科渗透,让成语学习“独具特色”
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积累成语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从学科联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成语文化的魅力。如借用美术、音乐、数学等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成语学习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做到相互渗透,让成语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
1.巧妙借用,令人喝彩
不仅缤纷的生活中存在成语,严谨的数学也可渗透成语。笔者曾在一次大型公开课中看到了“百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片段,教者很精彩地借用了成语知识。教师出示卡片: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学生齐读)让学生说成语的意思,并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百分数知识来解释一下。如一生说:“百发百中,指射箭或打枪一百次,次次都命中目标。我们可以说,能100%命中目标。”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如此这样一堂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
2.描绘成语,如醉如痴&&
众所周知,漫画因具有独特的形象的视觉刺激而颇受小学生青睐,他们酷爱漫画尤其醉心于自己钟爱卡通形象,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自己熟悉的成语,先说说成语的意思,再将成语设计成有趣的漫画、趣味图片,或制成幻灯片在宣传窗等处定期张贴。如李佳同学画的《垂涎三尺》是:中秋佳节大家都吃月饼,姐弟俩吃得津津有味,月亮看到了也想尝尝月饼的味道,馋得口水直流。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月亮描绘成人,再用夸张法伸出舌头,不断流下口水,真是垂涎三尺。
这样的绘画形式,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内容,还让发挥了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及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3.编演剧本,乐在其中
在学生充分积累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快乐的理解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进一步激发孩子赋予成语新的生命活力。于是,与音乐老师协作,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选择一个喜欢的成语,编写剧本,准备道具,进行表演。要演好成语首先便要了解这个成语。于是,学生们查字典、找出处、寻典故,为表演奠定理论基础。第二步就是关键一步──编剧。编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发挥想象,对成语故事的扩写。各小组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力求编出引人入胜的“剧本”。有的小组利用搜集到的历史典故改编,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有的小组改编寓言故事,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这种“编演成语”的方式不仅理解了成语含义,锻炼了学生表演、书面表达、相互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增长了更多的知识。
三、个性展示──让成语在七彩生活中“回味无穷”
孩子好胜,乐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努力被他人肯定。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机会,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沉浸在成语的芬芳里,回味无穷。
1.成语联写,各显神通
开展了成语联写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好,是检测一段时间孩子积累效度的有力手段。有的孩子一口气就写了90个,让人佩服。通过成语联写比赛,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词汇更加丰富了。
2.编辑小报,各展才华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摘抄,编辑成一份小报,内容丰富:有成语归类,有精彩故事简介,有阅读感受,有成语构段,还有“优美词句共赏析”。每个人小报有各自的亮点。小报展示,是学生学习成语的又一个广阔的平台。
3.续编故事,独特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由成语故事扩写而成的课文,譬如低年级有《狐假虎威》《井底之蛙》,中高年级有《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这些无疑就成了学生续写故事的范本。学生在阅读课中学语言的运用,学文章构思,学想象方法。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构思文章,续写故事。在两周一次的成语故事课上,让孩子相互交流。学生会因为读到了新故事而激动不已,语言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实践。如学生读了《鹬蚌相争》之后,组织学生续编《鹬蚌相争后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新编故事,如“出奇制胜”“笨鸟先飞”等,让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联系生活中某些经验,自己编写。这样不断地编写故事,学生思维得以发散,他们常沉浸在自己独特的创作中,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自己的故事。
4.词句“专利”,独领风骚
在作文,周记,日记等日常练笔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成语,平时还让学生相互比较,看谁的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准确。讲评课上推荐好的章节,孩子上台在班上朗读,并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成语、片断等摘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大家,成为自己的专利。班中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赏识本”,上面记载着班中孩子推荐的好成语,好句子。同时,还要注明“专利”人的姓名。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自豪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的积极性。
★追求,万紫千红一片春
在引导孩子积累成语,运用成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对成语书写、意思、出典有较深的研究,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做有心人,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心记,好于动脑,将所学的成语融会贯通,在平时的写作、说话等多种情境中熟练地运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成语教学变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我们的孩子浸润在成语的芬芳里,留恋往返,成语教学必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贺成金.让学生体验表达的快乐.《语文教学通讯》,2008.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李燕微.挖掘“成语”资源,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教学月刊》2007.94.寇秀蓉.挖掘成语资源,搞好成语教学.《读与写》2007.10
5.徐栋.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成语教学模式初探.《新语文学习》2007.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拜师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