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排名归农科吗?在云大与之相关的专业有哪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 1949 年,原称山东省农业 实验所农艺化学系, 1959 年改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 是 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寿光环渤海农业资源与生态 、 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山东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 、 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重点实验室” 的依托单位。 主要从事逆境土壤利用、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平衡施肥、精准农业 技术、新型肥料研制、沼气工程、农业微生物和食用菌等领域的研究与开 发。现设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环境工程、农业微生物、生物质能源、土 壤与水、精准农业技术和农业生态 7 个研究室。具有全省三大土类(棕壤、 褐土、潮土)池栽定位试验 500 平方米,肥料中试基地 2500 平方米,科研 试验示范基地 6 处。现有在职职工 46 人,其中科技人员 42 人,研究员 9 人,副研究员 10 人,博士研究生 13 人、硕士研究生 13 人。? 自建所以来,在土壤、肥料和农业微生物三大领域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80 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27 项,实用新型 专利 6 项,编辑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研究水平全 国科研院所综合评估进入百强,行业前三名。 目前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68 项,国拨科研经费 4230 万元。先后与加 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关系。为山东省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办公室简介研究所办公室是集科研、行政后勤、财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主要职能有: 组织编写研究所起草综合性规章制度及各种专项制度;组织编制研究所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总结、情况汇报等;负责全所的宣传工作,大事记;负责公文处理、公文运 转、公文催办和研究所印章的管理;负责所务会议、所长办公会议等会议的组织准备、 记录,会议纪要和决议的起草,督促有关决定、决议的执行;负责政府采购的登记、统 计,合同审核、临时采购等管理工作;负责国有资产的登记、统计;负责日常接待、信 访、保密工作和研究所对外联络;负责研究所的局域网数据更新与维护;负责研究所综 合档案的管理;负责研究所车辆的管理与调度;承担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组织制定科研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协助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策划、 申报和实 施;安排研究所各种学术活动,承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科 研项目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和监管科研经费使用,协助编报研究所项目支出预算;协助 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申报和奖励工作及其编目、登记、编辑汇编;对研究所知 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协助研究所对外科技服务的接待、谈判、合同书的起草、审核及 实施,以及开发工作的合同管理;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和负责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 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组织制定、完善研究所条件建设与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办法;编制研究所科研条件 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管理和协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科学工程中心的条件 建设;规划、组织科研条件共享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 核与分析,确保本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编制研究所政府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研 究所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等各类经费的预算、决算,并根据年度计划,组织财务管 理和会计工作,对经费的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控,定期提供研究所各类财务分析报 告,确保各项科技经费配置的综合平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主任:徐长英(兼)副主任:张文君(主持工作);别庆福 职 电 传 员:陈树君;于 红 话:0;
真:4E - mail:tfsbgs@ 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于 2008 年 7 月经农业部批准命名,依托于山 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一、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和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高浓度专用复合(混)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 肥料、多功能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植物营养与 生理、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研究领域逐 步拓宽。 方向一: 方向一:新型肥料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研究复合(混)肥养分高效优化技术;氮肥缓释技术,包膜控释技术;无害化有机 肥的快速生产技术;筛选、诱变微生物肥料菌株,提高微生物肥料制作技术和延长肥料 货架期;研究多功能肥料制作技术。 研究各种新型肥料的生产加工工艺、农艺性状、鉴定和评价;各种新型肥料的利用 率及其影响因素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各种新型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 1、复合(混)肥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从有机废弃物中研究和筛选高效调控无机养分的材料及其调控机制; 研究有机无机 复合 (混) 肥养分协同优化调控的合理配伍技术与工艺; 不同生态区主要作物营养特性、 区域土壤的养分供应特征及区域配肥关键技术。 进而研制出适合不同生态区主要作物的 高效专用复合(混)肥,并研究其施用技术和生产工艺及产业化技术。 研究复合(混)肥养分特性与部分农药的合理配伍,研制出既能保证作物所需养分 又能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的药肥及其施用技术和生产工艺及产业化技术。 2、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筛选可降解包膜材料、水溶性和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包膜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控释 材料,针对异质膜材同质核心、同质膜材异质核开展复式包膜技术、异粒变速控释技术 的研究,开展转鼓流化、流化床包衣技术,确定包膜控释肥料生产工艺参数,建立包膜 控释肥料工艺技术包,研制低成本、高效缓/控释大田作物专用肥料。在包膜材料中添 加具有特种功能(如抗旱、病等)的材料,研制出功能性包膜缓/控释肥。并研究其养 分释放规律、利用率、田间应用效果和质量评价指标。 筛选新型环境友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集中解决传统抑制剂用量大、成本高 及专性不强的问题。经土壤学、农学试验检验确定抑制效果和适宜用量,开展脲酶抑制 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研究,提出相应的协同缓释氮肥技术。 3、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筛选治理连作障碍、钝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菌株和菌群,研 制出新型功能性生物肥料。稳定现有菌种的优良性能,应用先进生物技术,构建新的菌 株;PGPR 的促生防病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渗入,对促生防病遗传性状分析,采用遗 传工程手段加以改良,获得提高生防活性的菌株;能力强、易培养的溶磷、解钾等微生 物肥料新产品研究;PGPR 制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应用方面,如“根瘤菌+PGPR”复合菌 肥;利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缩短发酵周期,增加肥料剂型,提高微生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 量,增强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态区制作不同的专用微生物肥 料,研究其施用技术,形成系列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技术规程。 4、有机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研究有机肥高温快速发酵与除臭复合菌群筛选和组合;利用筛选或购买的嗜高温 菌、纤维素和蛋白质高效分解菌等构建快速堆肥菌剂,并开发好氧式快速高温堆肥技术 以及封闭式生物反应器;开发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的消除技术,开发重金属脱毒减毒共 堆肥技术;开发新型生物有机肥料(包括腐殖酸生物肥料)、土壤结构改良剂及保水剂、 生物除臭剂等有机肥高值化技术;利用造纸黑液开发新型精制活性有机肥技术;利用化 学和生物监测原理,开发商品有机肥产品的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商 品有机肥标准化管理体系及质量标准;研究有机肥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高效造粒黏结 剂及工艺等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关键技术。 5、液体肥和叶面肥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研制高浓度多元素液体肥料、 系列区域叶面肥、 功能型叶面肥、 作物专用叶面肥。从天然产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发酵液)中筛选促进或诱导植物生 长、抗逆性增强的物质(如寡糖、氨基酸、绿原酸、几丁质酶等) ,然后研究该天然产 物与营养元素以及不同天然产物间的配伍条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和 供肥特点及气候条件,选取上述某一或几种天然物质,通过调节各种反应条件使其与作 物所需元素反应,形成均匀、稳定的适合该作物的专用肥,该类叶面肥具有区域性、功 能性和专用性的特点。突破生产叶面肥中存在的针对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实 现生产该类肥料的绿色环保化、多功能化、天然化及有机-无机结合、生物-非生物结 合的目标,掌握生产该类肥料的关键技术,并初步构建产业化平台。 6、多功能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开发多种土壤调理剂在肥料中的应用,研制出具有提高调理功效与肥效的复合型功 能的新型肥料; 研制加强作物抗倒伏功能的肥料; 研制促进作物根系向纵深发展的肥料, 适于干旱地区;研制抗作物早衰的肥料;研制保水型肥料;研制抗盐多元素肥料,用于 盐碱地的改良。同时研究该类肥料的施用技术和生产工艺。 方向二: 方向二:肥料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该方向重点研究:肥料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营养调控技术,农作物产量-品质-环 境要素同步协调与高效利用技术;各种新型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影响及其 机理。 研究根土界面微域环境有机、无机养分的形态转化和运移,养分、水分的有效化规 律以及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建立营养平衡的根际高效施肥理论和技术,揭示土壤肥力 实质,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元素转化的影响,研究土壤培肥的理论和技术,提出养分 调控的技术措施。 方向三: 方向三:施肥与环境关系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营养元素在食物链中的循环与调节;营养元素-农产品安全-生 物健康的关系;由过量施肥导致的农业环境污染发生机理、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设施 园艺连作障碍与调控技术研究,着重研究菜地重金属钝化技术、吸收阻断技术和设施菜 地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预防和调控技术;探索通过施肥改善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途径;研 究提高各种新型肥料施肥效益的有效措施。二、承担科研项目及成果近几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60 余项;2000 年以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奖 6 项;发明专利 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入, 1 篇被 ISTP 收入;编辑出版著作 16 部。在新型肥料研制、植物营养与生理、植物营养 与环境生态、作物营养吸收规律、精准农业技术、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农业 发展等研究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三、现有科研条件本实验室拟立足于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前沿,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养分资源、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养分再循环 及保持良性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培肥土壤、合理施肥和挖掘作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潜力为 主要手段,全面开展植物营养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本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仪 器设备,并有肥料工程中心、肥料中试基地和野外实验台站等科研条件。现拥有省级植 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 1600 平方米,设有作物营养实验室、农业微生 物实验室、养分信息技术实验室、新型肥料技术实验室、液体微生物发酵实验室等 5 个 分实验室和 2 个分析室。配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软件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先进的旋转、鼓风、调温、包膜、造粒等肥料研究设备以及一流的土壤肥料测 试分析仪器。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连续流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离子色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台式多功能冷冻离心机、蛋白质电泳、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超低温冰箱、酸度计、叶绿素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PCR仪、COD 测定仪、BOD 测定仪、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绘图仪、扫描仪、纯水系统 等多台进口仪器设备,还有恒温恒湿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恒温震荡机、高温电阻炉、 真空干燥箱、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一系列常规实验仪器。四、科技服务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对外可开展技术服 务,可转让的技术有:复合肥生产免烘干工艺技术;高浓度缓释可控肥;颗粒有机无机 复合菌肥的生产工艺;多功能生物型花生专用肥;高效微生物磷肥;秸秆颗粒菌肥;抗 盐多元素滴灌肥料;高浓度多元素液体肥料;多养分全水溶固体复合螯合肥;植物源抗 病型叶面肥;可控量多功能固体二氧化碳气体肥料;多效富硒剂;无堵塞滴灌用全营养 固体肥料等一系列肥料生产技术。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简介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实验室于 2002 年 9 月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依托于山东省 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具有完善的科研、实验及测试条件;现有人员 25 人,其 中高级职称 12 人,中级以下人员 13 人,博士 6 人,硕士 6 人。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年 富力强,学历层次高。 一、主要研究方向 1、作物营养及生理:研究作物营养生理和各种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及抗逆性和产 品品质的关系;根土界面微域环境有机、无机养分的形态转化和运移。 2、作物营养与环境生态:营养元素在食物链中的循环与调节;营养元素-农产品 安全-生物健康的关系; 设施园艺连作障碍与调控技术以及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和酸化 的预防和调控技术。 3、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各种新型肥料的生产加工工艺、农艺性状、鉴定和评价; 肥料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农业微生物、农业环境、信息系统、土 壤化学分析等;在作物营养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新型肥料研制 及其施肥技术等方面在国内甚至世界处于先进位置, 在全国同类研究领域中达到领先水 平。并和国内外许多先进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拓宽 了科研人员的思路,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2002 年经专家组论证,被列为山东省 重点科技研究实验室之一。 经过几年的运行, 特别在土壤、 肥料检测领域达到了标准化, 于 2008 年 4 月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 公证和独立地从事检验活动。 二、承担科研项目及成果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支撑项目 7 项, 省部级项目多项; 2000 年以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2 项,省部级奖 6 项,发明专利 20 余项,发表学报级论文 30 余篇。在黄淮海平 原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农业发展、 作物营养吸收规律以及新型肥料研制和精准农业等研 究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现有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 500 平方米实验室, 全省三大主要土类长期定位池栽试验网室 600 平方米, 实验室现备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先进的小型旋转、鼓风、调温、包膜、造粒等肥 料研究设备和控施肥包膜、 微生物液体发酵等实验设备, 一流的土壤肥料测试分析仪器。 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连续流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 离子色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台式多功能冷冻离心机、蛋白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 系统、超低温冰箱、酸度计、叶绿素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PCR仪、COD 测定仪、BOD 测定仪、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绘图仪、扫描仪、纯水系统等多台进口仪 器、设备和恒温恒湿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恒温震荡机、高温电阻炉、真空干燥箱、 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一系列的常规实验仪器。 四、科技服务 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工作的同时,对外可开展土壤、复混肥、 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植物样品的检测和测试分析,指导化验室的建设以及土壤、 肥料、植物等样品检测人员的培训。已与多家单位进行了成功的合作。重点实验室坚持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正朝着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主 任:刘兆辉(兼)副主任:宫志远;徐长英(主持工作) 电 话:6 传真:4E - mail:xuchanying@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型山东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5 年 7 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依托山东省 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组建而成的肥料高新技术研发实体, 2010 年10月18日通过 生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并更名为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从事高 浓度专用复合(混)肥料、缓/控释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液体和叶面肥以 及多功能肥料的研制、生产工艺、设备及其施用技术研究和推广。现有人员 32 人, 其中高级职称 21 人,中级以下人员 11 人,博士 6 人,硕士 10 人。研究人员结构合 理,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 一、主要研究方向 1、复合(混)肥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从有机废弃物中研究和筛选高效调控无机养分的材料及其调控机制; 研究有机无机 复合 (混) 肥养分协同优化调控的合理配伍技术与工艺; 不同生态区主要作物营养特性、 区域土壤的养分供应特征及区域配肥关键技术。 进而研制出适合不同生态区主要作物的 高效专用复合(混)肥,并研究其施用技术和生产工艺及产业化技术。 2、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筛选可降解包膜材料、水溶性和有机无机复合控释材料,针对异质膜材同质核心、 同质膜材异质核开展复式包膜技术、异粒变速控释技术的研究,确定包膜控释肥料生产 工艺参数,建立包膜控释肥料工艺技术包,研制低成本、高效缓/控释大田作物专用肥 料。 3、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筛选治理连作障碍、钝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菌株和菌群,研 制出新型功能性生物肥料。稳定现有菌种的优良性能,应用先进生物技术,构建新的菌 株;能力强、易培养的溶磷、解钾等微生物肥料新产品研究;PGPR 制剂和复合微生物制 剂应用方面,如“根瘤菌+PGPR”复合菌肥;利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缩短发酵周期,增加 肥料剂型,提高微生物的存活时间和存活量,增强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针对不同作 物、不同生态区制作不同的专用微生物肥料,并研究其施用技术,形成系列微生物肥料 的使用技术规程。 4、有机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研究有机肥高温快速发酵与除臭复合菌群筛选和组合;利用筛选或购买的嗜高温 菌、纤维素和蛋白质高效分解菌等构建快速堆肥菌剂,并开发好氧式快速高温堆肥技术 以及封闭式生物反应器;开发新型生物有机肥料、生物除臭剂等有机肥高值化技术;利 用造纸黑液开发新型精制活性有机肥技术;利用化学和生物监测原理,开发商品有机肥 产品的质量快速检测技术、 在线监测技术; 研究商品有机肥标准化管理体系及质量标准; 研究有机肥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 高效造粒黏结剂及工艺等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关键技 术。 5、液体肥和叶面肥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研制高浓度多元素液体肥料、 系列区域叶面肥、 功能型叶面肥、 作物专用叶面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促进或诱导植物生长、抗逆性增强的物质,然后研 究该天然产物与营养元素间的配伍条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和供肥特 点及气候条件,选取上述某一或几种天然物质,通过调节各种反应条件使其与作物所需 元素反应,形成均匀、稳定的适合该作物的专用肥,该类叶面肥具有区域性、功能性和 专用性的特点。突破叶面肥生产中存在的针对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实现生产 该类肥料的绿色环保化、多功能化、天然化及有机-无机结合的目标,掌握生产该类肥 料的关键技术,并初步构建产业化平台。 6、多功能肥料的研制及其施用技术 开发多种土壤调理剂在肥料中的应用, 研制出具有提高调理功效与肥效的复合型功 能的新型肥料; 研制加强作物抗倒伏功能的肥料; 研制促进作物根系向纵深发展的肥料, 适于干旱地区;研制抗作物早衰的肥料;研制保水型肥料;研制抗盐多元素肥料,用于 盐碱地的改良。同时研究该类肥料的施用技术和生产工艺。 二、承担科研项目及成果 自 2005 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 5 项,省级课题 11 项,其它课题 10 项。 获得了国家级奖 2 项,省级奖 6 项。获得相关专利 13 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 三、现有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 500 平方米实验室,200 多平方米的温室,年产 50000 吨的新型肥料中试 车间,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6 处,以及 600 平方米的全省三大土类长期定位池栽试验。实 验室配备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连续流动分析仪、高效 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 度计、COD 测定仪、BOD 测定仪、酸度计、叶绿素仪、电导仪、先进的小型旋转、鼓风、 调温、包膜、造粒等肥料研究设备、高剪切分散乳化机、微生物液体发酵设备、液体(叶 面)肥料中试设备、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试制设备、恒温恒湿培养箱、全温立式振荡培 养箱、恒温摇床、高温电阻炉、真空干燥箱、台式多功能冷冻离心机、超净工作台、显 微镜、电子天平等一系列的常规实验仪器。 四、科技服务 山东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 对外可开展技术服务, 可转 让的技术有:复合肥生产免烘干工艺技术;高浓度缓释可控肥;颗粒有机无机复合菌肥 的生产工艺;多功能生物型花生专用肥;高效微生物磷肥;秸秆颗粒菌肥;抗盐多元素 滴灌肥料;高浓度多元素液体肥料;多养分水溶性固体复合螯合肥;植物源抗病型叶面 肥;可控量多功能固体二氧化碳气体肥料;多效富硒剂;无堵塞滴灌用全营养固体肥料 等一系列肥料生产技术。主任:刘兆辉(兼)联系人:张玉凤,董亮 地 邮 电 传 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 28 号 编:250100 话:0 真:4E-mail: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于 2008 年 11 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依托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具有完善的科研、实验及测试条件;现有固定人员 23 人,其中高级职称 10 人,中级以下人员 13 人,博士 6 人,硕士 8 人。研究人员结构 合理,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一、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研究方向一: 研究方向一: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估方向 重点研究内容:①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针对不同种植模式及地区肥料农药、有机废弃物及其它农业污染源的不同特点,建立有代表性的典型监测区,进而幅射 周边地区,建立适合密度的监测网络体系;② 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的监测评价技术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链状特征与污染物界面转移规律,对水环境、土壤质量、大 气环境监测、生物入侵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测。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预警体系。依据监 测网络获取的数据,经过处理与分析,建立不同层次上的各种污染物的单项及综合预警 体系,为当地的农业与环境相关政策的制度提供依据。 研究方向二 研究方向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重点研究内容: 重点研究内容:①农业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种植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农业资源高 效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农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②清洁生产。研究减 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③农业环境污染与退化 研究。开展污染或退化环境的修复原理与技术、农业环境友好型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的 研究,阐明农业环境演变的规律、农业措施对污染农业环境影响的规律,明确污染农业 环境修复的机理,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④农田温室气体减排。通过养分综合管理措施的调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农业种 植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⑤防控生物入侵。 通过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调控农业结构, 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有效防控有害生物物种的入侵。 研究方向三 研究方向三:土壤质量与修复 重点研究内容: 重点研究内容:①耕地质量健康与保育:重点围绕提高耕地质量,研究现代农业条 件下耕地质量的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明确土壤健康与农产品质量的相互关系,提出退 化及污染耕地重建的关键技术,高产耕地质量保育与退化防治技术;主要调查山东省土 壤的肥力指标,研究在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建立高 产稳产的土壤质量标准,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②针对设 施土壤的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通过改进施肥和土壤工程管理等技术方法的应用,达到设 施土壤良性持续利用与修复的目标,保障土壤环境质量。③开展山东省土壤污染现状调 查,针对污染面较大、污染重的土壤,进行植物、生物和化学等修复技术的研究;④继 续深入研究滨海盐渍地区土壤改良的生物学方法,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与环境变化的关 系,探索农业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建立盐渍地改良的新技术。 研究方向四 研究方向四:有机废弃物农用资源化 重点研究内容: ①有机废弃物的农用价值及其生态安全性评定。 针对当前存在工业、 重点研究内容: 农业及生活有机废弃物,研究其农用对土壤、植物及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有害物质的 安全限量阈值,建立主要有机废弃物的农用价值和生态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指标体系。② 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针对含有有害物质,但可以通过生物、物理、化学 等技术手段使其无害化的原料资源,进行高效无害化技术研究。③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工 艺和产品高效使用技术。研究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农用资源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并探索 相应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安全使用技术,形成配套的应用技术规程。④以畜禽养殖 废弃物和农作物种植废弃物的能源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开发为重点:研究利用畜禽 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制取沼气的发酵工艺、 沼气工程、 配套装置以及利用沼气发电、 沼渣沼液制肥、 种植食用菌等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解决沼气工程冬季产气关键技术, 利用沼气发酵微生物提高偏低温条件下的沼气工程产气效率,沼气工程的新材料、新池 型、新工艺以及全秸秆沼气发酵工艺技术等问题;开展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沼气的小型 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指导大型沼气工程建设, 提供不同户型沼气工程的产气率的工艺技术 研究与应用。二、承担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奖 4 项;发明专利 8 项;发表学术 论文 80 余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入;编辑出版著作 8 部。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估、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土壤质量与修复和有机废弃物农用资源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 果。三、现有科研条件本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并有肥料工程中心、肥料中试基地和野外 实验台站等科研条件。现拥有实验室面积 1600 平方米,配备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 感(RS)软件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先进的旋转、鼓风、调温、包膜、造粒等肥料研 究设备以及一流的土壤、肥料和水等测试分析仪器。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 子连续流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普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台式多功能冷冻离心机、蛋白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超低温冰箱、酸度计、叶绿 素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PCR仪、COD 测定仪、BOD 测定仪、高剪切分 散乳化机、绘图仪、扫描仪、纯水系统等多台进口仪器设备,还有恒温恒湿培养箱、恒 温摇床、水浴恒温震荡机、高温电阻炉、真空干燥箱、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 等一系列常规实验仪器。主任:宫志远 彦副主任:李 电 传话:0 真:4E - mail:tfsbgs@微生物室简介 微生物室简介 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食用菌 研究与开发, 是我省最早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科研单位, 1997 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食用 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二十多年来,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 省科技公关、省自然基金、农业良种产业化、省农业重点推广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 省科研成果 12 项,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编著食用菌专业书 20 余本。 在韩国、拉托维亚、江苏、新疆、内蒙及我省十七个市地 50 多个县、区进行了食用菌 技术示范与推广,为广大菇农供应食用菌一级种 10 万余支,二级种 100 万余瓶,为我 省食用菌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室内拥有研究员(山东省良种工程首席专家)1 人,助理研究员 2 人,博士 1 人,硕 士 2 人,学士 1 人。人员全部由中青年构成,专业学科合理交叉,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 育种、食用菌分子生物学、食用菌生理生化、食用菌种质资源、食用菌产品开发等领域 的研究。 现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院青年基 金等项目 10 余项。拥有规模化、现代化的食用菌基地,实验室具有人工气候箱、恒温 摇床、冷冻离心机、PCR 仪、凝胶成像系统等先进设备。常年承担农业部、省政府下达 的相关项目,与山东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食用菌研究所、乌克兰农业科学院、 韩国食用菌协会、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机构或组织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主 任:宫志远(兼) 职 员:任鹏飞;姚强 ;任海霞;李瑾;曲玲 电 话:6 ; 传 真:6 Email:pengfei_农业生态研究室简介 农业生态研究室简介 生态研究 研究室现有职工 3 人,其中研究员 2 人,博士 1 人。主要研究各种作物的施肥原理 与技术、施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农业建设与评价等。 近几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山东省中量元素含量分布、对果菜产量品质的 影响及合理施用技术” ,研究了山东省土壤中钙、镁、硫含量分布,钙、镁、硫对桃、 苹果、白菜、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物化,开发出含中量元素的专 用复混肥。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山东主要耕作土壤肥力基础及粮食高产需肥规 律与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明确了山东主要耕作土壤肥力基础、小麦—玉米高产轮作制 中土壤养分动态、植株需肥规律、科学配套施肥技术,研制出新型小麦—玉米专用肥并 开发推广。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大棚主要蔬菜高产优质营养需求及合理施肥技 术” ,系统研究了大棚黄瓜、番茄、甜椒的营养需求规律,不同的氮磷钾化肥用量和比 例、钙、硼、锌、铁、有机肥对黄瓜、番茄品质的影响。研制出了大棚蔬菜系列专用肥 配方。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参加完成了山东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 与开发” ,于 200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 现正在承担的项目: 现正在承担的项目: “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农田污染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研究缓 /控释肥养分释放规律、缓/控释肥减量化施用技术、缓/控释肥对减少土壤硝态氮污染 的作用,筛选与小麦、玉米需肥规律相吻合的专用缓/控释肥料。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缓/ 控释肥对提高农民收入,降低肥料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及减少氮肥污染的生态效 益。 “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新型高效肥料创制” ,主要研究大姜、大蒜、大葱等作物 的氮、磷、钾需求规律,探明 10—20 种主要作物缓/控释肥合理施用技术,制定缓/控 释肥施用技术规程。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花生优质安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子课题 “花 生连作障碍机理研究及防控产品研制——障碍机理研究” 以花生根系分泌物为切入点, , 对花生根系分泌物进行提取、分离、鉴定,重点研究花生根系分泌物对花生植株生育和 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蔬菜果树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露地蔬 菜主要产区土壤养分状况、露地主要蔬菜氮、磷、钾营养需求规律、土壤磷素、土壤钾 素与露地主要蔬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关系、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 理施用数量、施用条件和氮肥利用率等。 山东省农科院博士基金“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产地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调查、 研究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苹果、蔬菜产地主要土壤和灌溉水的质量状况, 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我省主要经济作物的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做出评价。主 职 电任:杨 力 员:于淑芳;刘苹 话;5E - mail: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室简介 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室简介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 术体系,被认为是 21 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综合性最强的 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之一。它的应用实践和快速发展,将使人类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 生产潜力、 合理利用水肥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成为可能。 我国当前面临农业资源匮乏、农田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问题,在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示范 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室主要研究方向: 应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对山东省内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区土壤采 本室主要研究方向: 样,并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实时、定位、定量分析,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把 第一步获得的资料绘成地理复合图及产量分布图,然后采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对精确 施肥、施药、灌溉、除草、收割等农事操作管理。整个过程以 GPS 的准确定位为核心, 多种农业信息技术与种植技术密切配合,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管理,试图解决我国农业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确保农产品总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 农产品品质和质量、资源严重不足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该研究室负责人多年从事农田信息采集、作物精准施肥、施肥与作物产量模型建立 等方面研究,具备研究该方向的能力和经验,能承担起该方向的各项任务。现主持和参 与 5 项研究项目,总经费达 700 多万元,其中主持中国-加拿大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 100 , “高 农业中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万元)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化肥质检中心“新肥料试验网” 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75 万元) (2005-,30 万元) ,参与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养分全水溶复合螯合肥生产 。 与产业化开发”(,521 万元)。主 职 电 传任:崔荣宗(主持工作);杨果 员:管力生;魏建林 话:1 真:4E - mail:rzcui@ppi.沼气科学研究中心简介 沼气科学研究中心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各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尤其是畜 禽、酒精、啤酒、淀粉、屠宰等)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发和工程承建;农村生 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涉及沼气产业产品的推广及研究等。 中心现有一支在沼气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沼气的气、渣、液的综合利用各具一流 水平的专业队伍,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英曾任中国农业部沼科所所长长达 12 年, 有 29 年从事沼气工作的经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均在硕士以上,都毕业于国内知 名高等院校,科研水平领先,工程经验丰富,专业领域包括了环境工程、农业资源学、 微生物、结构工程、采暖通风、工民建等。可以承担一切沼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 写、沼气工程的设计、沼气工程总承包、沼渣制肥、种菇及涉及沼气技术方面的研究。 本中心着重引进了几位有丰富的设计与科研方面的人才,在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英同志的带领下,本中心的业务不断拓展。 具体业务范围为: (1)户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与技术咨询; (2)沼气行业科技、管理、发展理论研究; (3)沼气产品的试验、推广、评价; (4)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总承包; (5)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总承包; (6)沼气发电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总承包; (7)沼气的气、渣、液的综合利用技术; (8)沼渣制肥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 (9)沼渣种菇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等。主 职 电 传任:刘英 员:王艳芹;姚利;袁长波;张昌爱;边文范;曹德宾 话:8;179079 真:8E - mail:.cn 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简介 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简介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成立于 2000 年,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植物营养与施肥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室有研究人员 3 人,其中副研究员 1 人,助理研究员 2 人,博士 2 人。 研究室目前主持承担 6 项研究项目, 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华北潮土及褐土、 棕壤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子专题) (,27 万元) 、山东省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养分全水溶复合螯合肥规模化生产技术” (,30 万元)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农田土壤磷素固持容量及其环境风险分析” (, 5 万元)和“氮钙营养调控菠菜营养品质的机理研究”(,5 万元) 、山东省农业 科学院新产品研发基金项目“高浓度多元素液体肥料开发” (,6 万元) 、山东 农科院博士基金项目“钙素对蔬菜中草酸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6 万元) 。 研究室参与多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养分全水溶 复合螯合肥生产与产业化开发”(,521 万元) ,国际重大科技合作专项“功能 型农用微生物制品的创制”(,215 万元) 、中国-加拿大政府间合作项目“山 东省农业中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以及农科院博士基金、 成果培育基金等项目。 研究室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国家发明专 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审理中) 。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30 余篇, 其中一级学报 10 余篇, 参与编写了 《蔬菜施肥新技术》 、 《中国肥料实用手册》 、 《自然科学向导丛书》《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等书。 、 拥有以电厂秸秆灰为主要原料的肥料生产技术、复合螯合肥生产技术、秸秆腐解剂 生产技术等多项实用技术,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转化推广。主任:李彦 明副主任:孙 职 电员:张英鹏 话:1E - mail:土壤质量与修复研究室简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质量与修复研究室作为山东省土壤科学研 究的重点机构之一, 曾经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在山丘薄地培肥技术、 山丘旱地节水栽培技术、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滨海区土地适应性定量评价、滨海盐渍土 区植物适应性生理基础及评估标准与植被更新技术和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 农业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直接服务于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重要科研成果。 这些科 研成果使我省昔日的内陆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高产粮仓, 使我省过去的山丘薄地变成了 现在的丰产果园,使黄河三角洲曾经的荒草地变成了我省重要的棉花主产区。 针对山东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 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土壤科学问题和土 壤学的发展需要,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三大研究领 域开展工作,为我国食物安全、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 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实用关键技术。 目前,土壤质量与修复研究室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与利用研究。主要研究山东省滨海和内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 演变规律和改良技术,为合理利用和综合改良盐渍土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通过秸秆直 接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轻度-中度滨海盐渍化土壤质量;通过 种植耐盐植物和盐生植物,配合地膜覆盖保墒抑盐等措施,生物改良利用中度-重度滨 海盐渍化土壤; 通过有效利用天然降水、 微咸水灌溉等技术改良重度以上滨海盐碱土壤。 2. 大棚土传病害的绿肥与有机肥生物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土壤理化分析,科学调 控大棚水肥施用技术;利用绿肥翻压、有机肥无机肥配合闷棚技术等措施生物防控大棚 土壤土传病害的发生率; 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3. 农田土壤质量安全与修复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山东省区域土壤污染现状、 农田复 合污染高风险区、阐明土壤污染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建立成套风险评价方法,揭示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法,发展生物修复理论,研发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技术。副主任:董晓霞(主持工作);郑东峰 职 电 传 员:王学君 话:6 真:4E - mail: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成立于土壤肥料研究所建立之时。 主要目标是立足我省农业 发展的需求,通过植物营养生理学、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化学肥料在土壤中的变 化规律、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不同轮作模式下的施肥以及新型肥料的研制等技术的研 究,增强植物营养学科的创新能力,开展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用技 术研究,为我省土壤肥料领域的重大需求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生 理;土壤-植物体系养分循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资源综合利用;新型肥料与有 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施肥与作物品质。 研究室拥有副研究员 1 人,助理研究员 3 人,博士 2 人,博士后 1 人。人员全部由 中青年构成,专业学科合理交叉,主要从事植物营养、蔬菜栽培、农业微生物、农业生 态、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研究。 现承担多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 科技支撑项目“设施菜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施菜 地硝酸盐淋洗规律及模型构建研究” 973 项目“典型区域减肥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 、 途径与模式” 、全国污染源普查项目“种植业源污染物流失系数测算”、山东省科技攻 关项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肥料和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研究”以及农科院创新基金、成果 培育基金等项目。 近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 948 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国际合作等课题二十余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 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 100 篇,其中一级学报 20 余篇; 形成了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有机废弃物发酵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有机肥的生产、肥料增 效剂的生产和叶面肥、 冲施肥生产等应用技术, 并向多个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成功转化,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 任:江丽华 职 员:林海涛;郑福丽;谭德水;宋效宗;王梅;高新昊 电 话:6 传 真:4 Email:农业部寿光环渤海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 站简介概况 “农业部寿光环渤海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005 年评估 自 命名以来,逐步建立并实施了试验站工作人员、仪器设备、长期实验、站档案、站对外 服务与交流及站安全保卫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了平台工作与研究的顺利进行,目前 已正式获得农业部正式授牌。 试验站依托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位于寿光市杨家庄乡,总占地总 面积 330 亩,其中办公区用地 20 亩,办公生活用房 70 余间,具备完善的科研、实验和 生活条件;示范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试验区耕地 15 万亩,示范区土地总面积 440 万亩。 科研队伍 目前试验站固定人员为 18 人,其中研究员 5 名,副研究员 6 名,助理研究员 3 名, 研究实习员 1 名,工人 3 名。客座研究人员包括站内外同行业国内外知名专家 11 人。 台站注重研究生培养,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6 人,在读 3 人。试验站同时非常重视技 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 2 人攻读硕士学位、1 人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 (2)建立土壤盐渍化的 (1)探索环渤海地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技术体系; 预测预报系统,形成防止土壤返盐和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地利用技术; (3)探索生物改 良利用滨海水土资源,保护环渤海生态环境的技术手段; (4)节水、脱盐新技术体系的 开发; (5)对环渤海地区资源生态环境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建立环渤海地区农田 可持续生产决策支持系统。 2、科研水平 、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据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 9.5 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10%,广泛分布于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由于土 壤的次生盐渍化,全球盐渍化面积还在迅速增加。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 济损失和生态危害。来自世界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灌溉土地约有 一半不同程度遭受盐渍化危害, 每年约有 1000 万公顷土地因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废弃。 盐渍化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仅次于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风蚀和水蚀),成为荒漠化第三大 成因和表现形式。严重的盐渍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 矛盾。 在我国,有 16 个省区分布有盐渍土 81.8 万 km2(现代盐渍土约 36.93 万 km2,残余 盐渍土约 44.87 万 km2),潜在盐渍土约 17.33 万 km2,我国耕地总面积中有近三分之一 为盐渍化土地; 在山东省 140.06 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中有 81.56 万公顷为耕地,每年因盐 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15-20 亿元,如能有效利用这些土地将大大缓解耕地资源缺乏 的困难。 对此, 国家科技部、 农业部连续立项进行科技攻关, 试验站通过“六五”、 “七五”、 “八 五”、三个五年计划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试验站在推动环渤海平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尤其是“九五”期间我试验站又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环渤海低平原现代 化高效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针对本地区土壤盐渍化特点,研究取得了缺水盐渍化地区 小麦、玉米、棉花生产区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体系,并组织试验示范区小 麦、玉米、棉花及大棚蔬菜等培训班进行示范与推广,五年来共培训各乡镇农技人员、 专业户、生产户和示范户等 24500 余人,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先后发表高水平的文章 40 余篇, 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1 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农业部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目前试验站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东省科 技进步二等奖 4 项,农业部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编辑出版著作 9 部,在国内外发表具有 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达 150 余篇, 目前试验站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任务 31 项,获 4000 余万元资金支持,已到位 经费 2000 多万元。新增离子连续流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30 余 台,价值 370.6 万元,为野外台站的检测和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 先后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十多家研究 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室简介——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