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用大颗粒氮肥尿素做基肥不追氮肥可以吗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12.11;S513【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冬小麦、夏玉米是中国两大主要粮食作物,施用氮肥是提高其单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满足高产冬小麦、夏玉米需肥规律的要求,目前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氮肥施用模式通常是在基肥的基础上再追三次以上速效性氮肥,该模式虽可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但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毛达如;[J];核农学报;2001年04期
汪强;李双凌;韩燕来;王宜伦;苗玉红;谭金芳;杨素芬;;[J];磷肥与复肥;2006年06期
于立芝;李东坡;俞守能;邹积华;马涛;武志杰;;[J];生态学杂志;2006年12期
韩燕来;赵士诚;王宜伦;谭金芳;;[J];土壤通报;2006年03期
谷佳林;曹兵;李亚星;衣文平;杨宜斌;徐秋明;;[J];土壤通报;2008年02期
王晨阳,朱云集,夏国军,宋家永,李九星,王永华,罗毅;[J];作物学报;1998年06期
贺明荣,杨雯玉,王晓英,王振林,杨万立;[J];作物学报;2005年08期
易镇邪;王璞;申丽霞;张红芳;刘明;戴明宏;;[J];作物学报;2006年05期
王宜伦;李潮海;谭金芳;张许;刘天学;;[J];作物学报;2011年02期
李宗新;王庆成;刘霞;刘开昌;张慧;;[J];玉米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李飞;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邱牧;;[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齐伟;王空军;张吉旺;刘鹏;董树亭;;[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郝梦波;王空军;董树亭;张吉旺;李登海;刘鹏;杨今胜;柳京国;;[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颜鸿雁;李玉生;;[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魏建林;崔荣宗;杨果;管力生;岳玉德;肖建军;;[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辛庆国;殷岩;王江春;于经川;赵倩;刘兆晔;姜鸿明;;[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章慧玉;王存刚;徐国举;秦永田;张守林;;[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沈天民;吕平安;马冬云;王永华;;[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石玉;于振文;;[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睿;王哲笃;任富平;刘党校;李必运;;[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李鹏;李玉浸;杨殿林;王志勇;庞凤梅;;[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董合林;王润珍;李鹏程;刘爱忠;;[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符韵林;万业靖;唐黎明;;[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田昌玉;左余宝;赵秉强;唐继伟;林治安;;[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巨晓棠;;[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邹娟;鲁剑巍;陈防;廖志文;李银水;;[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凤娟;[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沈学善;[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金文;[D];浙江大学;2010年
郑成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隋常玲;[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董雯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高懋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杜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朱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鸿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苏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艳语;[D];郑州大学;2010年
刘腾飞;[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石岳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苏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广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贾殿勇;[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安宏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冬云,张民;[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高凤菊;吕金岭;;[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李德民;[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郭肖颖;李布青;何传龙;殷雄;;[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程扶玖,杨道麒,吴庆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刘宝存,孙明德,吴静;[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赵久然,郭强,郭景伦,尉德铭,王长武,刘友,凌昆;[J];北京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赵久然,郭景伦,郭强,尉德铭,孙政才,王长武,刘友,凌昆;[J];北京农业科学;1997年03期
陈强,崔斌,张逢星,郭志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张建平,张立峰,臧士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铭;曹江海;董文旭;陈德立;;[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武志杰;张海军;陈利军;;[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彦平;;[J];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07期
潘德斌;邵向阳;;[J];现代化农业;2011年08期
刘乃生;[J];中国农学通报;2002年03期
张文成;肖国军;陈秀娟;杨合成;赵兴利;;[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02期
焦素芝;马春艳;张艳;;[J];北方水稻;2008年03期
韩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李慧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郭淑鲜;王福军;杨建和;赵卓;杨子慧;;[J];垦殖与稻作;2006年01期
李月明;王进军;李丹;刘欣芳;郝楠;;[J];杂粮作物;2008年01期
加藤忠司;顾曼如;;[J];核农学通报;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程建峰;;[A];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朴钟泽;Cho Yong Il;陆家安;张建明;;[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宗学凤;王三根;;[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武帆;李淑敏;孟令波;;[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高炳德;晋永芬;王玉英;刘显志;李冬梅;;[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高炳德;沈金和;张润喜;张胜;;[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陈爱国;王树声;;[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文卿;陈顺辉;江荣风;张福锁;张仁椒;李春英;李春俭;巨晓棠;林祖斌;;[A];中国烟草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黄献光;[N];福建科技报;2005年
王建;[N];农民日报;2001年
本期主讲: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肥料室原主任、研究员、林纪雄;[N];农资导报;2004年
余宏章;[N];农资导报;2005年
曹一平;[N];农资导报;2007年
王森;[N];盘锦日报;2008年
庆国;[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沧州市吴桥县农业局 赵凤娟;[N];河北农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习向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朱新开;[D];扬州大学;2006年
王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段英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雍太文;[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李培岭;[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江立庚;[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马文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张益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田秋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沙爱红;[D];扬州大学;2002年
叶东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张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赵满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丁新泉;[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殷春渊;[D];扬州大学;2010年
张军;[D];扬州大学;2010年
朱晓彦;[D];扬州大学;2003年
张玉铭;[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栾明宝;[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1)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4种元素组成的.②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虚假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最高17.7%低于20.1%.③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保存时应注意:保存时要防潮、避光.(2)某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学售价表如下:肥料尿素硝铵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价格(元/吨)12001000350250800650他知道自己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现象.能供买化肥的钱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择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成分总的含量最多,试问:①该同学的庄稼缺两种营养成分,它们是氮、钾;(填氮、磷、钾或微量元素)②该同学买了碳铵化肥,则他买的另一种化肥是氯化钾.(3)(4分)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如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①当pH=4时,土壤显酸性,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因为土壤酸性较强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率低.②如果施用一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当土壤的pH在5.7~7时,植物的吸收率较高.(4)如果施用由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6~7.(5)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可用作氮肥.在试管中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化学式:NH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6)请你参与某中学初三同学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从家中取来了五种化肥,分别是硫酸钾、氯化钾、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第一步:称取五种化肥各10g,分别研细.第二步: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三种铵盐.将下列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整:2NH4NO3+2Ca(OH)2═Ca(NO3)2 +2NH3↑+2H2O.第三步:另取三种铵盐各少量,分别盛于三支试管中,均滴入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硝酸铵,有气泡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9+HCl═NH4Cl+CO2↑+H2O.第四步:另取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种铵盐进行识别,写出识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8Cl+AgNO3=AgCl↓+NH4NOp.第五步:取两种钾盐,分别在试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钾盐是K2SO4,无明显现象的钾盐是KCl.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阴离子阳离子OH-NO3-Cl-CO32--备注:“-”表示遇水分解了NH+溶、挥溶溶溶K+溶溶溶溶Ba2+溶溶溶不溶Ag+-溶不溶不溶(m)请根据如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解:(1)①根据碳酸氢铵化学式:NH3HCO3分析可知碳酸氢铵由C,N,H,O 4种元素组成;②碳酸氢铵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7.7%;广告中碳酸氢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0.1%,17.7%<20.1%,为虚假广告;③根据信息: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注意事项:保存时要防潮、避光;(2)①根据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现象,分析判断庄稼缺N,K两种营养成分;②碳铵化肥是氮肥,,判断他买的另一种化肥为钾肥,由图表可知为 氯化钾;(3)根据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当pH=4时,土壤显 酸性,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因为土壤酸性较强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率低;根据(氮浓绿,余两抗)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是K,P,当土壤的pH在 u.7~7时,植物的吸收率较高;(4)根据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营养元素为N,P,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6~7之间;(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其它两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微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假设成立可能是水蒸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微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现象.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假设成立(6)根据书写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NH4NO1+2Ca(OH)2═C8(NO3)2 +2NH3↑+2H2O;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H0HCO3+HCl═NH4Cl+CO2↑+H2O;根据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钾盐是 K2SO4,无明显现象的钾盐是 KCl;(7)根据题意与图示信息:配制5%的碳酸氢铵溶液200g,需碳酸氢铵和水各多少克?解:需碳酸氢铵质量为:100g×5%=10g,需水的质量为:100g-10g=190g.故答案为:(1)①4;②虚假;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最高17.7%低于20.1%;③保存时要防潮、避光.&&&&&&&&&&&(2)①氮、钾;(缺一不得分);②氯化钾;(3)①酸;&&因为土壤酸性较强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率低;②5.7~7;&&(pH下限允许误差±0.2);&(4)6~1;(5)此题评分要求猜想、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完整给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微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假设成立可能是水蒸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微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现象.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假设成立(5)2Ca(OH)2;Ca(NO3)2;&&&&&&&&&&& CO2↑;H2O;NH4Cl+AgNO3=AgCl↓+NH8NO3;K2SO4;& KCl;(6)此题评分要求自编题能体现图表含义即可得,并根据题目进行正确解答题目:配制5%的碳酸氢铵溶液200g,需碳酸氢铵和水各多少克?(2分)解:需碳酸氢铵质量为:200g×5%=10g&&&& 需水的质量为:200g-10g=190g&&答:需碳酸氢铵质量为:10g;& 需水的质量为:190g.(1)①根据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②根据碳酸氢铵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广告中碳酸氢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比较,进行判断;③根据信息: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进行解答保存应注意事项;(2)①根据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庄稼缺两种营养成分;②碳铵化肥是氮肥,,判断他买的另一种化肥为钾肥,进行解答;(3)根据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进行解答;根据(氮浓绿,余两抗)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是K,P,依据题意图示的信息解答;(4)根据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营养元素为N,P,依据题意图示的信息解答;(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其它两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验证水;(6)根据书写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方程式;根据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解答;(7)根据题意与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会员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使用尿素肥料四不要
13:31:48   来源:本网论坛   【
  1、不要与碳铵混用。因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 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不要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铵化过程中被挥发掉,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撒施,氮素的损失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地表撒施。
  3、不要作种肥。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就会对和幼苗产生毒害。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4、不要施尿素后马上灌水。尿素是胺态氮肥,施后必须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要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尿素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于水而流失。
· ( 10:48:01)· ( 15:02:12)· ( 16:41:10)· ( 10:33:29)· ( 8:24:10)· ( 8:23:13)· ( 8:19:46)· ( 8:18:22)· ( 15:35:35)· ( 14:58:5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商务推荐&&电话:8
图片推广&&电话:8  [摘 要] 长期以来,在玉米的氮肥施用上农民基本上还是根据经验习惯施肥,大多存在施用不合理的问题,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白浆土玉米氮肥最佳施用量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长期以来,在玉米的氮肥施用上农民基本上还是根据经验习惯施肥,大多存在施用不合理的问题,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高,既影响产量和品质又浪费资源,针对此情况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进行了玉米氮肥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依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的生物性状得到改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此次试验中确定的玉米氮肥最佳用量为187.5kg/公顷,对应的最佳产量为8243kg/公顷。 中国论文网 /8/view-5237346.htm  [关键词] 白浆土 玉米 氮肥利用率 最佳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7-01   八五?农场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的西部,玉米是农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栽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万亩左右。在玉米生产中,肥料仍然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氮肥最关键。王月胜、邓良佐、张明怡和闫孝贡等人均对玉米的氮肥施用量和使用技术等方面进行过研究,明确了各自地区玉米的氮肥适宜用量,甚至建立了玉米的氮肥技术模型。本试验在白浆土地区进行玉米氮肥施用量的研究,旨在解决农民盲目施肥问题,为玉米的高产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850农场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中壤,有机质36.6g/kg,碱解氮156.2mg/kg,有效磷48.5mg/kg,速效钾172mg/kg ,PH值5.78。试验玉米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哲单37号,采取垄作,垄距为0.65m。   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6平方米。处理1为对照,处理1-4的氮肥纯量分别为0、60、120、180kg/公顷,各处理的磷钾肥用量均相同(P2O5 69 kg/公顷, K2O 45kg/公顷)。施肥方法为氮肥总量的60%在玉米拔节期做追肥使用,其余肥料混合2/3做基肥,1/3做种肥。试验用氮肥为黑龙江北大荒浩良河尿素(N,46.4%)。   二、结果分析   1.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   试验调查发现,处理1的玉米出现明显的缺氮素症状,玉米的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早衰,其它处理生长正常。成熟期的考种结果显示,处理1玉米的各考种项目均为最差,与其相比处理2-4玉米的株高分别增加17cm、26cm和30cm,茎粗分别增加0.32cm、0.37cm和0.38cm,穗长分别增加1.6cm、2.4cm和2.8cm,穗粗分别增加0.43cm、0.51cm和0.53cm,穗粒数分别增加29、46和51粒。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的生物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株高、穗长等项目均增加。   2.对产量的影响   对小区进行实收测产,处理1-4玉米的公顷产量分别为、 kg,处理1最低,处理2-4产量分别较其增加18.4%、34.0%和36.3%,其中处理2、3之间差异显著,处理2、4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也在随之增加,产量与氮肥量之间呈正相关性。   3.氮肥利用率   采用田间差减法来测定肥料利用率,即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施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以百分率表示。   计算得出,处理2-4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6.7%、46.2%和32.6%,说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在逐渐下降,氮肥利用率与氮肥用量之间呈负相关性。   4.经济效益   按实际氮肥和玉米价格计算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氮肥2.0元/kg,玉米2.1元/kg,施肥作业费375元/亩),得出处理2-4每公顷分别较处理1增收和3377元,说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总的经济效益也在随之增加。   5.最大和最佳施肥量   应用肥料效应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求得最大和最佳施肥量,得出每公顷氮肥的最大施肥量为196.5 kg,对应的公顷产量为8247 kg,每公顷氮肥的最佳施肥量为187.5 kg,对应的公顷产量为8243 kg。   三、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在白浆土地区种植玉米,氮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逐渐下降,但是玉米的株高、穗长等生物性状得到改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明显增加。试验确定的玉米最佳氮肥用量为187.5kg/公顷,对应的最佳产量为8243kg/公顷。   本次得出的试验结果为一年的数据,代表性不强,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对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也影响极大,需要今后多年多点的试验方可完善玉米氮肥的施肥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月胜.湖南北部山丘区玉米施肥模型探讨[J].作物研究,2006,(3):217~219   [2]邓良佐,李艳杰,史纪明,等.黑龙江省旱作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79~80   [3]张明怡,李玉影,刘颖,等.黑龙江省玉米氮肥适宜用量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1):39~40   [4]闫孝贡,武巍,刘铮,等.黑钙土玉米氮肥经济用量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7,(05):33~34   通讯作者:张玉先(1968- ),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颗粒氮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