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过程中如何发挥孝道教育巨大作用,有何建议

当前位置: >
论孝道文化与当代学校德育之整合
来源:论文资源网 作者:admin 添加日期:日 点击数:
论文资源网编辑。
摘要:当代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德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当代学校德育应构建一种新的德育目标,用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来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应积极探索孝道文化与当代学校德育进行整合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论文资源网学校德育;孝道文化;整合;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知识创新也将成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德育内容的创新也是一种知识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德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当代学校德育应构建一种新的德育目标,树立以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用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来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    一、孝道文化是传统德育的理论基础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和终极关怀。孝道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孝道文化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是以人的道德高尚为成功之标准。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曾说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这句话概括了“孝”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孝”是我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之后,曾子将孔子的“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扩延孝道的涵义。[2]从词源上来看,“孝”是象形字,即“老”字头下有子,意思是人老了行动不便的时候,有孩子背着。“教”字由“孝道文化”中的“孝”和“文”组合而成的。而且,我国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也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3]这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教育是建立在儒家孝道思想基础上的,是以做人为目标的教育。  孝道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也就是说,孝道最初开始于侍奉、孝敬父母,进而尽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实现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宏伟志向。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与其所倡导的孝道精神及其所起的道德教育作用相比,是瑕不掩瑜的。作为儒家文化的精神核心,孝道文化讲究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5]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也是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的内核。而且孝道文化提倡各负其责的社会孝道教育观,用这种孝道思想教育人们都应该对父母尽孝敬义务,对时代负责任,对社会做贡献。如上面所述,我国古代儒家文化提出要以孝立身、以孝齐家、以孝治国和以孝平天下,形成“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的儒家孝道教育观。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德育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孝道文化,通过道德教育将孝道文化与知识分子联系起来,造就出许多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献身的仁人志士,也培养出大批道德品质高尚的廉臣孝子。因此,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意识也将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代学校德育需要融入孝道文化教育思想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学校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而人的品德高尚是至关重要的。教书育人首先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将孝道文化融入学校德育之中既是民族的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然而,当前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往往忽视或缺少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思想的教育,致使有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更不用说去尊敬别人的父母。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尊敬的人,其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善行,而对社会没有任何善行的人,其人生价值又何在。有问卷调查显示,38%的小学生和31%的中学生从来没有听过任何有关孝亲敬老的传统故事。[6]在关于尊敬长者、特别是尊敬老年人方面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仅仅有45.7%的学生乘车时既能让老年人先上车,又能主动为老年人让座;甚至出现有些学生与老年人争抢座位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少年学生孝道意识淡薄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前,我们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者,这对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1%,而且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表明,如何赡养、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全社会的老年人,这是每个青年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来说,伴随改革开放的快节奏,重建与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德育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特征的伦理精神,是每个人面临的道德抉择。解决面临的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学校德育在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论语?为政》中说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7]关于怎样具体尽孝之义务,孔子在这里重点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辟之言。因此,可以说,以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孝敬父母、关注老年人,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体现,也是人道主义精神之诠释。  诚然,现在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孝道文化教育,是建立在对传统孝道思想批判地继承基础之上的发展、创新。因此,孝道文化教育思想已融入新时代的特征,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说,当前人的诚信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然而,当前有些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对青少年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融孝道文化教育思想于学校德育之中。孝道文化教育所生成的道德习惯迁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处世方面,必然会由对家庭的责任感转化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行为准则。所以说,孝道文化教育应为塑造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 &| &| &| &| &| &| &| &|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学校德育应该和孝道教育结合起来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学校德育应该和孝道教育结合起来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08:51: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学校德育应该和孝道教育结合起来.PDF
官方公共微信空间过期通知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时机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基础。加强孝道教育有助于纠正现行教育体制“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倾向,也符合党和政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 中国论文网 /8/view-3146601.htm  关键词孝教育意义时机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既是其他道德原则(如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源头,又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孝道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缺位的境况,这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大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笔者认为,当前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   一、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道教育,把“孝”列为“八德”之首。孝道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的基础。《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古人创造“教”字的时候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教”字由一个“孝”和一个“文”组成,它告诉我们,教育包括相辅相成的两部分内容:一是孝,即教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服从领导;二是文,即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现在大部分教育只关注“文”而忽视了“孝”,在学生智育水平飞速上升的背后,德育水平却直线下降,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二,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古人经常把“忠臣”和“孝子”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否则就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人人都努力践行孝道,并且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的社会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纷争,多了几分和谐。第三,孝是个人改变命运、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经引用《易经》里的两句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两句话揭示了人生祸福的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积善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放在心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普通人来说,积善要从尽孝做起,因为“百善孝为先”。在履行孝道的过程中,个人的工作、学习等也会越来越顺利,正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第四,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团结统一的重要伦理基础。“孝”字上面是“老”字的演化,下面是“子”字,象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年人。它告诉我们,孝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真正做到了孝,才能谈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正是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全世界的华人才能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一强烈的文化认同下,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加强孝道教育的时机已趋成熟   过去,孝道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体制本身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的道德品质早被异化为了《公民》、《社会》、《政治》等课程的分数,包括孝道在内的道德素质优劣,根本不在大家关心的视域之内。其次,受“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影响,特别是“文革”十年对传统文化的严重冲击和破坏,孝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妖魔化为“封建糟粕”而加以排斥,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极端做法:要么是纯粹理想主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口号;要么是赤裸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式的自私自利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孝道教育被忽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进入21世纪以来,孝道教育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知,《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对于弘扬包括孝道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渐渐形成了共识。部分企业、学校、家庭通过学习和实践孝道,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和效果。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日益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认同和尊敬,再到今天的主动宣传和弘扬。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道德建设领域给了传统美德一席之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申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且提出了宣传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党和政府的文件中这样公开、正面地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加强孝道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总之,笔者认为,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中小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共同推动“孝道”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弘扬。      参考书目:   [1]关于“八德”有两种说法,一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为“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二者均把“孝”列在首位。   [2]《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3]《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4]《论语·学而第一》。   [5]《弟子规》。   [6]《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①汪受宽:《孝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9、11页。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道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