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些家长上课认为应该上课外班,但是,在我看来,孩子应该多一些放松时间.以至于

学生眼中的衡水中学:若有了孩子仍会送他去那学习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郑也夫《科场现形记》
T: 10 border: #d4d4d4 1" class="abstract bgB clear STYLE1">摘要:衡中开创了军事化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至于对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判断的问题。身处于"衡水模式"之中的学生尽管会抱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模式带来的压抑,但是在拿到高考成绩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又会从内心认同这样的制度。而事实上,衡中只是高考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军事化的管理手段,让学生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只认真干一件事,那就是学习。相比于其他的高中,衡中只是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而已&&
    6月23日,素有"高考巨无霸"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上,一张大喜报格外耀眼,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包揽省文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 金光灿灿的喜报背后究竟凝结了多少学子的血汗?从衡水中学考入大学的学生对母校最真实的感情是什么?
    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所编《科场现形记》一书,内容经出版社和作者独家授权搜狐教育发布,谢绝转载!
    提到河北衡水中学,许多人都会想到衡中令人感到恐怖的高升学率。据统计,2005年到2009年间,有500余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影像节展评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358名学生夺得全国学科奥赛省赛区一等奖,47名学生摘取全国奥赛24金、13银、10铜;467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14 000余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2012年高考结束后,衡水中学连续第十三个年头成为河北省高考第一名的中学,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中学”。如下表所示,从2006年起,衡水中学的一本上线率就稳定在60%以上,这种情况更在2010年得到突破,一本上线率达到77%,而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足以令人震惊的87.8%(其中2012年的数据是官方公布数据,其余年份的数据是我根据衡中公布的录取名单统计出来的,所以2012年的数据可能没有包括分校,可能数值偏高)。从应试教育上来讲,衡中无疑是成功的。
日上午,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励志教育活动(资料图)
  衡水中学年一本上线人数统计
  年份   一本上线人数    一本上线率(%)
  2006      1086               63. 88%
  2007      1208               63. 98%
  2008      1645               68. 14%
  2009      1702               64. 69%
  2010      2411               77. 10%
  2011      2743               76. 83%
  2012      2805               87. 80%
  数据来源:根据衡水中学官方网站数据统计整理(2012年数据略有缺失,根据衡中公布的官方数据得到,其余年份为笔者统计)
  尽管从表中看来,衡取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似乎有“大小年”之分,但是总体的趋势还是稳步增长的。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96人,占到了整个河北省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
  衡水中学年考入北大清华人数统计
  年份     北大     清华     总计
  2006      25       16       41
  2007      15       20       35
  2008      33       27       60
  2009      20       31       51
  2010      35       33       78
  2011      20       49       69
  2012      33       63       96
  数据来源:根据衡水中学官方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衡水市只是河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也并不算在前茅,衡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有令人费解的成分。衡水中学建校于1951年,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衡水中学的情况还是令人堪忧的。但是在90年代末衡水中学异军突起,在高考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此以后,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好,声名鹊起,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超级中学”。
     衡水中学在高考上的成功要归功于前任校长李金池所创立的“衡水模式”,对于这种模式,外界褒贬不一,更是将衡水中学戏称为“河北省第二监狱”。到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不论外界对这种模式是褒奖还是贬低,都忽略了作为这种模式主体承受者的学生,本文希望可以从学生的视角来展现他们眼中的“衡水模式”。
  “衡水模式”简单来说,类似于军事化管理制度。在衡中,每做一件事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不能够按照规定来做,将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惩罚。而对于时间的精确把握,又成为了“衡水模式”的精髓。
  衡水中学的时间表
  衡中的精髓就是时间要精确到分钟,要一分钟一分钟地抓。“你看他们下课都是什么34分下课、38分下课这样的,都是一分钟一分钟地记。” 通过数学竞赛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衡水中学2010年毕业生杨同学回忆,每个班要求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都不会照着这个时间表来走。5点半起床,绝对不能早起,要不然会犯午晚休纪律,是要被扣量化分的。杨同学的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要在5点36分赶到操场跑操,也就是说早晨的洗漱时间只有6分钟,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将会受到跑圈、写检查等不同程度的惩罚。而至于早饭时间,一般下了早读是不会有人出去吃饭的,但是学校规定早饭一定要吃,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快7点的时候才匆匆赶去吃一点东西。课间也并不是10分钟,一般来说,课间是8分钟,有2分钟在打预备铃。每个年级的课间时间也是不同的,按年级递减2分钟。而一般到了12点并不会有人离开,根据杨同学的回忆,中午12点下课,但是大家一般都不走。高一松一点,12点15走,高二一般12点20走,高三就没什么要求了,但是大家一般都是12点25或者12点半才走。但是12点40就必须躺在床上了。王同学回忆说自己曾经亲眼在食堂见过一个同学从一边的门进去,买了午饭开始吃,走到另一边的门口吃完,扔掉盘子,回宿舍休息。下午1点45起床,虽然2点5分才开始上课,但是一般查迟到是从1点51或者1点52开始的。9点50下晚自习,但是9点50是没有同学会离开的,大家基本上都是10点左右才会走,10点7分必须要进宿舍,10点10分必须要躺在床上。
  这样的时间表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算是严苛,但是衡中在具体的执行上远比时间表上要严格得多,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对象都表示,自己都曾被记下没有遵守学校的纪律,并且都说学校里没有人没犯过纪律的。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完全遵守学校还会不断沿用这样的时间表呢?仔细观察衡中的时间表,的确管理完全军事化,非常严格,但是在严格之余,学校制定的这样一个时间表可以保证学生每天8小时20分钟的睡眠,并且在夜间各种脏器需要排毒的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睡眠。反对者在抨击“衡水模式”“压制天性”的同时,也有必要认识到军事化的时间表背后确实有科学的成分。
  “衡水模式”严格的时间分配
  “衡水模式”的精髓在于对时间每分钟的把握,但是如果仅仅制定这样的时间表而学生不去遵守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衡中在制定这样的时间表的同时,也严格分配了这样的时间表下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在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
    比如睡觉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睡觉,学校把这称为午晚休纪律。在午休和晚上休息时,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检查,每一间宿舍的门上都有一扇小窗户便于老师检查。一旦老师发现不睡觉干其他事情就会记下违反纪律。有的时候甚至有听起来很荒唐的理由。“曾经有个人被记违反午晚休纪律,记的是10点20××宿舍××床突然坐起。反正就是突然坐起。”杨同学说。
     北京大学2010级学生王同学告诉我们,“有一次我中午在那儿睡着,我睡不着就在那儿玩手指头,然后路过的老师就看见了,记:某东南下女生玩手指。然后我就觉得很不能理解。”
  不光休息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衡中对上课和自习也有严格的安排。上什么课就应该看什么书,不能走神。但事实上不能走神是一件很难人为控制的事,于是衡中就将对“走神”控制转变为一些行为的控制。
  王同学还记得,因为比较紧张或者是比较投入,在一次上自习的时候因为抖腿被记过了。杨同学说道,在衡中自习课不能抬头。抬头算自习纪律。自习课不能站起。不准上课转笔。
  有这样经历的不止他们,从衡水中学考入北京大学2010级学生刘同学也告诉我们,“我有一次就是自习的时候靠着墙坐,就被记自习纪律了,可能是觉得我这样太舒服了,没有在学习。”
  学校为了控制学生在自习课上的集中程度,转而将集中程度化为一个一个具象的指标,对学生自习课的行为进行控制。
  学校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怎么干”,还体现在“干什么”上。自习课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的。晚上的学科自习是有特定学科安排的,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会来监督学生上自习,在那节自习上,只能做那门课的作业。如果说学生有一点自主权的话,就是迫使自己做得快一点,然后再多做一些这个学科的习题。说是自习,事实上一般都是老师发一张卷子,学生利用自习课来做,下课收上来,而卷子的题量,通常是做不完的。真正没有限制的自习是最后一节,学生可以做任何需要做的习题。
  不仅学生的学习生活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受到学校的限制。衡中的授课方式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一般用半节课的时间来讲新内容,另外的半节课来讲晚上自习的卷子。课堂是“一言堂”的形式,老师并不与学生有太多的互动,因为互动会占用太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新内容老师讲到哪儿算哪儿,但是事实上老师一般都会在晚自习的时候将剩下的部分抄在黑板上让同学自学,学校并不允许老师随便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
  即使学习生活十分紧张,衡水中学仍然坚持一项看似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的活动――跑操。事实上,早操的功能并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杨同学提到过,他的班主任要求他们班的同学5点36就必须到操场,但是5点45早操才开始,这中间的时间干什么呢?
2014年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励志教育活动现场,300余名同学组成“高三加油”的字样。(资料图)
  “我们跑操前要拿小本背书。我上初三的时候,来衡中观摩过一次,就看到那些拿小本的,都觉得他们是傻子,等到自己来了衡中才发现,不拿小本反而成了一种格格不入的现象。其实说实话,我拿小本读,其实就是读,也没过脑子。但是吧,在衡中那么紧张的地方,跑操前有10分钟的时间,啥都不干觉得怪浪费的,怪可惜的,所以其实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吧,觉得自己还是在学习,挺刻苦的。”
  我还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老师去衡中参观,回到学校之后老师也要求我们在各种活动之前要看自己准备的小本,但是我们只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就放弃了,毕竟我们没有衡中那样的整体环境,也完全不能想象有那么一群学生是这样学习的。
  衡中的跑操也是一景。媒体曾报道参观过衡中跑操的其他学校的校长觉得衡中的跑操是“不可思议”的,每个班都像训练有素的军人,跑步的时候口中还要喊口号,口号一定要大声喊。事实上,学生十分愿意喊口号,平时的学习生活十分辛苦,大声喊口号也是一种情绪的正常宣泄。
  “衡水模式”中的量化
  “衡水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量化”。所谓“量化”,就是将一切学校的要求都化作可以计量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在上一部分中,我们提到了将学生上课的集中程度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比如坐姿、有没有东张西望、有没有转笔、有没有抖腿等等标准。但是量化并不仅仅如此。
  衡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所以量化不仅仅包括学生平日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生活状态。但是学习成绩并不包含在其中,因为量化评比是每周都要进行的,但是高一高二是两周一测,时间上并不能统一。
  “量化这种东西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得数据化、标准化。比如说查内务,就会像军训时候那样。他会把你的每一个东西都编号,比如说你的枕头是1号,床单是2号,被子是3号。他检查内务的时候,你哪个不好,比如说你的被子不好,他就会给你记成3,意思就是你的被子不好。累积到一定程度,每周开大会的时候,内务特别差的人就要抱着自己的被子去操场叠被子,以示警戒。还有就是每天打扫卫生什么的也要查,比如地面,如果扣分的话值日生也是不合格的。然后课堂纪律、自习什么的也会记到量化里去。”
  王同学漏掉的量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午晚休纪律和跑操纪律。午晚休纪律在上文已经提到,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必须要休息,不可以干其他事情,包括学习。哪怕睡不着,都必须躺在床上。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必须要起床,不能耽误下一个时间段的任务。跑操纪律则包括候操时看小本的认真程度,事实上不是看,而是必须要读出声,声音越大越好。在跑操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是不用读小本子的,但是要大声喊出班级口号。这有点类似于军训时喊的口号,刘同学至今还记得她当时喊的是“未名湖边,博雅塔下,305班,北大同班”,跑操在这种情境下,早已超出了纯粹锻炼身体的范围,而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和自我情绪的发泄。对于校方的这种安排,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在高压的衡中,给承受压力的学生一个发泄压力的机会,发泄过后,继续开始竞争。
  量化之所以如此被老师重视,是因为衡中将量化与班级荣誉和老师的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学校每周都会召开一次量化总结大会,算出每个班的量化成绩,成绩高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得到表扬,老师也会得到奖励。而成绩差的班,老师需要上台作自我批评,而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学生也要上台作检讨。这就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激励每个老师都严格执行量化的规定,严格管理班级。
  “衡水模式”下的老师与学生
  在这样一种高压的环境下,人们通常的想象都是泯灭人性的,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是打压学生的。但是在访谈中访谈对象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
  王同学说,“他们管我们很严不是他们主观想管,而是因为学校的制度很严,而且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管着我们、压迫着我们,他们跟我们一样的。就是我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他们要比我们起得更早,他们要去操场上等着我们。我们晚上睡觉了他们还不能睡因为要查寝,然后每天批改作业也要批改得很晚。其实他们比我们付出得更多,像一些年轻的老师刚来时新婚或者孩子很小,他们连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时间照顾。所以可以说与我们是同甘共苦的,而且他们比我们付出得更多,所以师生的关系反而是很融洽的。”
  当问到为什么衡中管得这么严,但是依然有许多老师愿意到这里来任教的时候,马同学说了自己的见解。
  “衡中老师待遇好。因为衡水那个地方消费水平低,衡中老师在衡水肯定算是待遇高的。月工资5 000元以上,包婚礼,包分房。包结婚就是办集体婚礼,要是有两个衡中老师结婚了结婚就包了。然后包分房,平时各种福利,我觉得就够了。你要是出一个清华北大的,一个老师奖励1万块钱,平时经常都会叫男生去帮忙搬福利,什么鸡啊鸭啊的。但是也有走的,也有来的,还有坚守阵地的,肯定是有流动的,哪个学校都有流动的。”
  访谈对象普遍表示,衡中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十分严格,但并不是无情的,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对老师的要求更严格。许多年轻的老师刚来衡中的时候都会生病,身体根本撑不下来。每位年轻教师都需要拜一位年长有经验的老师为师,跟着他学习教学方法,这就是衡中实行的“拜师制”。
  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衡中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老师。比如像马同学提到的在衡水本地较高的收入水平,平日里的福利,对教学质量的激励策略。但是对于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一部分老师来说,看着自己教出的学生都可以进入中国甚至世界顶级大学,才会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正是由于衡中的高升学率,衡中的老师在衡水本地具有非常高的职业声望。
  衡水中学学生,通过保送生考试进入北大,《重点中学》的作者何天白,在访谈中表示了对衡中教师的担忧。他提到,现在衡中老师的流动性很大,因为条件确实非常艰苦。衡中一般对于跳槽的老师表示出不合作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会给跳槽的老师设置许多门槛,在老师没有违反合同的情况下不放人。当老师也是需要挑战和自我满足的,衡中的老师年复一年都干几乎相同的事,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变本加厉,所以老师跳槽也是很正常的,我想如果衡中可以对这种事更大度一点,或许会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当谈到衡中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时,文科生和理科生有了很大的分歧。刘同学说,“我觉得我们跟理科生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在大学认识了这些理科生,就感觉我们当时的生活真的是特别单调,就是学习,压缩自己这样。”
  在与王同学的访谈中她提到,老师说文科靠的就是时间,他并不建议学生干什么都一起,那样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平时说话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大家回宿舍就是为了休息,而且还有午晚休纪律,也不能说话。刘同学提到,衡中这样的管理制度,一方面不会让你去影响别人学习,另一方面,也不会允许别人影响你学习,总之这些所有的规定都是为了学习服务的。这大致就是衡中文科生平常与同学的交往方式,几乎很少有交集,接受访谈的文科生表示,她们的交际圈子很小,包括现在认识的衡中同学,很多都是到了大学之后才认识的。
  而理科生的生活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可能男生之间会有更多的互动,比如一起出去打球之类的。也有玩得比较疯的,比如杨同学说:“就我们高三的时候,去参加保送考试前,就有一次大家比较松散吧,就串宿舍,我的那个宿舍比较闷,我就去隔壁宿舍,开卧谈会,就到12点吧,查寝的老师都查完了,我们就开始聊聊聊,聊到大半夜才睡觉。我们学校有我们这么一帮人,不怎么守纪律,特别扯淡,特别能玩的。其实出格的也挺多的,谁能想到大晚上一个宿舍都不睡在聊天的,打死都不敢啊。”
  虽然杨同学可以说算是衡中里比较特立独行的,但是根据其他访谈对象的回忆,衡中里非常蔑视规定、玩得很疯的人是少数。像杨同学,虽然他平常属于不是认真遵守学校规定的类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学习方面刻苦努力,最终拿到北大保送资格。所以总体来说,在衡中里,学生的交际圈是比较小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一方面这可能使远离家的学生失去了友情这样的感情寄托,但是另一方面,这大大降低了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因为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学习,并没有冲突的契机和时间。
  学生眼中的“衡水模式”
  1. 学生对“衡水模式”的抗争与认同
  在访谈中,访谈对象都表示衡中的制度确实十分严格,甚至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也确实类似于军事化管理。但是与外界报道不同的是,他们内心其实都比较认同这种制度,有的甚至可以说非常认同。
  王同学:“其实我内心还是蛮认同的。我觉得比较像认知失调理论,既然我在里面没有什么快乐的回忆,那我不如就认同这种痛苦的经历好了。可能也是因为我高考最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所以我会比较认同这种制度。大部分同学都还是很认同的,我从来没有遇到人说衡中是一无所长的,是完全不可取的。其实衡中教给我们的东西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抗压能力。所以现在我遇到一些事都觉得没什么,但是我舍友就会觉得好多事情都扛不下来,我觉得这也是衡中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吧。”
  刘同学是沧州人,她在沧州的时候成绩很好,可以说是被衡中的招生老师“挖”过去的。但是刚到衡中的时候,她并不能适应衡中这种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学习生活方式。于是她抓紧一切可以休息的时间来让自己过得放松一点。每次下课铃一响,她总是第一个从教室里出去,回宿舍享受生活。
  她回忆道:“最开始我还泡脚,我还换睡衣。后来我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冬天也不盖被子,就盖羽绒服睡觉,因为早上没有时间叠被子。我几乎三年睡觉都没有脱过衣服,在衡中这样的也不是少数。”
  第一次的模考之后,刘同学的成绩排在全年级1000多名,用她的话说,“见了招生老师都绕着走,开家长会都不见爸妈,太丢人了”。
  刘同学说,衡中的好多制度学生也是很认可的,“就说晚上9点50下晚自习吧,其实好多学生都会待到10点2分、3分才往宿舍跑。制度很严格,但是学生会比制度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就拿我们文科班来说吧,我们会比制度更苛刻自己。而且像中午有人12点半还不去吃饭,老师就会来催你让你去吃饭。其实我们文科班真的是比制度还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于规则&&我觉得因为我当时刚来的时候并不是处于上风的,所以我没有说不的权利。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我没得选,我只能好好学习。所以我也没有权利抱怨规则什么的,我还要比规则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马同学则从另一个角度去阐释了他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的认同。
  “严格这个事嘛,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严师出高徒,严格的纪律才有时间的保障。你没有时间,效率再高也是零。反正你都进来了,也回不了家,外面都有围墙、铁丝网、玻璃碴,门外还有门卫,你要是硬闯就打人,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你只能好好学,有朝一日出人头地。高中三年,每个月光接送就要一千多块钱,就算不回家,在衡水当地住的话,开销也不小。我们家里都是工薪阶级,都是靠工资过的,这负担说实话挺大的。所以说,你到了衡中,你不好意思也没脸不好好学习。我觉得如果考不好的话没脸,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反正就是保送之后吧,我也是特别高兴,倒不是说觉得自己学习上有多高的造诣,就是觉得出了一口气,这两年半的罪没白受。你想当时赶上禽流感、奥运我们都不放假,因为要学数学。后来我保送了回家,就看那个衡中的视频,《相信自己》,看着看着我就哭了。以前都是想逃离学校这个牢笼,但是有一天突然告诉你保送了,你回家了,想起来可能再也回不去那个地方了,说实话,挺怀念的,觉得两年半的努力没白费。它没有折磨我,我觉得这是人生第一次,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达到了一个目标。”
  不能否认,这种模式给马同学带来的成就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这样一种成就感让他可以从心底认同这个制度。虽然这其中确实有许多苦楚,也有许多外人看不明白的疯狂和艰辛,但是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他甚至表示,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仍然会送他去衡中学习。
  但是在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之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对这种制度存疑。它是否真的可以帮助我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这样“虐待”自己是否真的有用?我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王同学就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
  “我有想过要去挑战它,但是代价太大了,我仔细权衡了一下,挑战它一时的快感,可能我要浪费时间写检查,回家反思,落下的课还是自己的。像轻一点的处罚就是写检查之类的,停一两节课。严重的就是回家反思,几天到几周不等,等你回来的时候,落下的课是很难补的。”
  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来衡中的目的,她并不想因为挑战权威一时的快感而失去学习的时间。这也是大多数衡中学生的选择。在抗争与认同面前,他们选择了认同,因为他们无法去撼动整个体制,与其这样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倒不如认同“衡水模式”,至少它能给你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因为高考不过是那三招两式。
  何天白同学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自己在衡中就读的时候,比较认同衡中制度,但是当自己走出衡中校门再反思自己度过的三年,发现自己反而不像以前那样认同了。其实我很担心衡中的未来,因为它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做了,它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从前的基础上再不断地加压,可能学生不能反抗些什么,因为已经进来了。但是老师的流动会非常大,许多年轻的老师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看到头了一样,他们所做的事就是不断地重复。因为我写了这么一本书,所以好多人也知道了我,在人人网上加我。但是我看到那些师弟师妹发的评论,觉得他们的许多看法我都不能理解,他们觉得这个世界非黑即白。我觉得教育应该是一种“化”的过程,它需要教会你许多准则,也需要交给你不单一的价值判断,但是衡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2.“衡水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安排
  上文中已经提到,衡中对于学生的时间有着严格的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是早已规定好的。那么学生是否还有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呢?这个问题又展现了文理科学生不同的应对方式。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自主性不算太大。因为文科的高考内容大多是以记忆为基础的,需要运算的部分占的比重比较小,大家还是主要跟着老师的大框架走。但是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自主选择的。如果程度比较好,就可以多做一些题,在学科自习上做得快一点,多做一些总结。
  对于理科生来讲,选择会稍微多样一些。因为理科生除了高考还有一条竞赛保送的路可以进入大学。杨同学和马同学都是通过竞赛获得了保送资格,随后通过保送生考试进入了北大清华。而竞赛和高考的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采访中,马同学说虽然在衡中都重视量化,但特例的人也不少。“老师上课讲,我可以不听啊。(不是违纪吗?)违纪不被抓,就不叫违纪。我跟我们老师说了,他本来把我放在前角,我说你把我放在这儿,我影响你,我也影响别人。后来上了两周课他受不了了,就把我扔到后角了。我就用书把外面那一圈围满,这样他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他。我是特例。我觉得衡中我这样的人肯定不少。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也不一定那么专心听讲。每天时间就是那么多,你中午不吃饭多出五六分钟,晚上不吃饭多出五六分钟,这跟12小时比起来就是杯水车薪。”
  但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衡中还是少数,衡中的作业量是很大的,按照杨同学的说法,“我们的寒暑假作业是每天一套高考模拟题的量”。大多数学生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衡中作为一所寄宿制高中,每两周可以放一次假。但是放假的时间非常短。高一、高二周六下午6点放假,要求周日下午返校;高三周六下午6点放假,周日早上7点就要返校。高一、高二每两周进行一次测验,高三则是进行周测。衡中里有许多外地生源,大部分是没有办法回家的。杨同学是邯郸人,一般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所以周末短暂的假期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但是一般来说,学生还是倾向于在假期稍作放松。
    结尾
  这次访谈对象均来自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顶级高校,他们眼中的“衡水模式”可能和一般衡中学生有所不同,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问题所在。
  衡中开创了军事化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至于对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判断的问题。身处于“衡水模式”之中的学生尽管会抱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模式带来的压抑,但是在拿到高考成绩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又会从内心认同这样的制度。而事实上,衡中只是高考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军事化的管理手段,让学生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只认真干一件事,那就是学习。相比于其他的高中,衡中只是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而已。
    目前,全国已经有许多高中组织骨干教师去衡中参观学习,部分或全部地将“衡水模式”移植到自己的学校当中。马同学提到,邢台二中完全按照衡中的模式走,作息时间都一样,但是成绩该烂还是烂。毕竟衡中数十年探索出来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模仿成功。
  我们在褒贬“衡水模式”的时候,不能忽略学生对于这种制度的认同,许多人在批评这样一种模式时,忽视了在当下中国高考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衡水模式”其实已经开始有了扩大化的趋势,这样的趋势很难去判断优劣,但是“衡水模式”产生的根源在于目前的高考制度。如果大的框架没有变化,这样的模式也并不会有大的改变。
    撰写:智楠(北京大学2010级社会学系本科生)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让人看了羞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给小学生上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