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出了长舒一口气气,重新浮上了

还成吧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1
总访问量:165831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10453位
(6)(13)(1)(2)(2)(3)(3)(1)(2)(3)(2)(1)(1)(1)(2)(2)(1)(2)(1)(0)(1)(2)(2)(2)(1)(2)(3)(1)(4)(4)(5)(3)(3)(7)(4)(5)(2)(4)(4)(7)(1)(2)(4)(3)(4)(1)(3)(7)(4)(4)(3)(4)(3)(1)(6)(10)(2)(8)(7)(8)(16)(2)
你关注的用户没有更新博文!
??你小子怎么出现啦?!多长时间了,一点声都没有!在那留言我都没看见!
??现在怎么着了?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邮件啊!
??你鸭这个言而无信的玩意!分类: |
| ??今晚上是这样,刚开始挺兴奋,挺高兴的,后来有点闷,到现在变成特他妈憋屈,特想抽人或者被人抽一顿。
??先去朝阳文化馆看了台湾的《暗杀Q1 GO!》。挺不错的。戏中戏的模式,主要是在这种模式之中完成了一种不断消解又揭开的结构。好像台湾的剧场比较喜欢这种消解,像上一个戏《不三不四到台湾》也有这种场面出现,一个女的因为悲伤躺在台上狂吼,胡拍乱蹦,这种发泄方式很容易让这个戏突然进入到一个非常尴尬无聊的情境,但是另一个女的突然在她身边模仿她的动作,却用的是日本卡通的路数,马上在观众的笑声中将这个过于笨拙直白的发泄消解掉了。看来在戏剧相对发达的台湾,表现层次上比咱们这高了一大截啊!
?? 今天这个戏的消解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嘲讽和自嘲中完成的,同时也随着戏中戏——演员的争执——演员的个人生活问题——探讨小剧场这样的不断揭开之中推进了话题的层次。
?? 另外有意思的是一个总体上最大的嘲讽是对于戏剧娱乐化的,男演员特别讨厌单纯的取悦观众,讨厌剧场的谄媚,总想恢复小剧场的严肃性,因为“如果这样还不如去演商业戏算了”。这话说得简单,但的确值得深思。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戏真的是在观众(包括我)的笑声中完成的。好像观众在不可抑制的回答他“对!傻逼,我就是来这放松的”。我不想花功夫探讨戏剧和娱乐的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个情况十分有趣,它是双意的。从正面说我可以说一边不断抖包袱,一边置疑戏剧的轻浮谄媚,一边观众依旧在不断发笑,完成了一个更巨大的对双方的讽刺。另一方面我也可以说这个讽刺真的很圆滑,很没有胆量。正像有观众说这个戏好,因为它“又有意思,又有力量”,但这个力量却在于对“有意思”的否定。说到这想起了孟京辉,当他的戏引得观众不断发笑的时候,他却在后台说“傻逼,笑什么呢?!”当然,这句话也具有双意性。这让我想起那些单一的东西,比如前天刚买来的萨拉 凯恩的剧本。(这我骂一句王翀:你这王八蛋,你可没告诉我《摧毁》里面有吃死婴的情节!我操!),这个28岁自杀的女作家,如此的极端,如此的猛烈,如此的……我操!这种如此放肆的血腥肮脏才是对我们中产阶级傻逼审美的大嘴巴,而今天的戏,始终有给一小嘴巴,给颗枣的嫌疑。
?? 同时这个戏得以安身立命的自嘲也同样如此。如此多的毫无顾及十分坦诚的自嘲,这可以说是一种勇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世故。因为话全让你丫一人说了。这种智慧我很熟悉,这是老北京追求滴水不漏地骂人的一种方法。我先说“我就是一王八蛋,狗操的“然后话锋一转“不过你丫也不怎么样!……”这不是恶意的揣测,而是走出剧场后的一个疑问。如果是勇气,那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如果是一种世故,那……毫无评价。不过最后好像似乎也给出了答案,男演员将自语逐渐提升为撕吼“我要叫醒你!我要叫醒你!……”这估计会让不少成熟观众暗自不爽,不为别的,就为最后似乎太愤青了。但说实话,我还真喜欢最后这点。(差点哭了,但是导演又把煽情的音乐掐了,又一次恰到好处的消解)我不知道自己还算不算愤青,我也不太喜欢最后这句话(是组成最后这句话的文本),我已经过了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年纪,我还是经常自命不凡,同时也明白自我和生命的卑微,所以我不想“叫醒”谁,我也不认为自己就有多清醒。但是我还是喜欢最后这一下,这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至少勇敢地不怕嘲笑地表明我有态度(任何态度和观点都会遭到嘲笑),这似乎使那些含混的双意性消失了(之所以使用“似乎”,是因为力度还不够推翻前边过多的嫌疑)。而且最后这句话还是有能量的,姜均后来说这种能量其实很容易,他(男演员)进入了对抗不可对抗的强大力量时的一种悲壮感,一种陶醉。但是,但是,容易的不表明就是差的,而且我怎么觉得这种能量有点久违了呢?这种鲜明的,直白的,容易的东西平时藏在哪呢?就是对抗,就是“世界,我不相信!”就是青春期啊!也许我们已经度过了太多小心翼翼朦朦胧胧的月色之夜了,也许我们如此渴望柔软弹性神秘之类的东西已经到了需要补钙的地步,也许再读读萨拉凯恩吧,带着我们近乎是生理上的厌恶。也许吧。
?? 整出戏看下来,走出剧场还是挺好的。无论这些讽刺出于什么还真是引起了一点悸动。虽然讽刺因为要达到锋利就失去了钝性,虽然这些讽刺也不是刀刀见血,但我想至少那个被黑暗渐渐隐去的脸,那些誓不罢休的吼叫还是会被我留在脑海中。这样就很好。
?? 后来感觉有点闷是因为自己现在在排的戏,无疑受了刚看完戏的影响,有点晕。另外再看戏之前已经决定把前边的东西全部推翻。排戏啊,不断的兴奋、幻想与破灭。脑子里还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呐!
?? 再后来回来上网恰好看到一些对这个戏的评论,正好接着热乎气读一读,没想……
?? 有一人写了啊,说其中有一段女演员在红光中洗手,男演员在蓝光中做着各种形体动作,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好!留着以后用!我真想宽容一点,一笑了之。但是……我操!!!还有这么傻逼的人啊??!!然后呢,还有什么剧场人看完了这个戏,就被推倒了心中的五味瓶,那个酸甜苦辣啊!那个被触动又被震撼啊!那过去的一幕一幕不断翻上心头又历历在目啊!那个久久不能平息啊!那个傻操行啊!真他妈懦弱!你他妈一个什么剧场人有什么了不起啊?!有什么可牛逼的啊?!你丫跟早上起来送报纸的阿姨比有什么高明的啊?!我还就真不明白了就!你个傻逼!傻逼!傻逼!
?? 这个戏真让我开始感动的第一句话是“我爱我的工作”。你们这些事逼事逼的爱你们的工作吗?!我他妈还真没在这圈子里见多少真热爱剧场的。照我媳妇的话说你爱的不是舞台,是他妈你自己!真的,好好问问自己个,你敢说吗?你敢在舞台上,在光圈里,众目睽睽之下,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我爱我的工作“吗?!
?? 我再引用一句一个女人以前对我说的话“咱们谁都别装逼!”
?? 还他妈哭呢!全是软蛋!我连着引用两句女人的话,说明什么?说明我他妈也是软蛋!还没有女人锋利!操!所以我他妈真生气,发现自己是软蛋真他妈让人生气!
?? 不写了!睡觉!明天玩命排戏!!!!
??分类: |
| ??脚本:《火影忍者》、NBA等
??制作:何凡
??出演:何凡、孙小杭
??特别说明:我操
| ??接了个搜集笑话的活,没辙,上网扒呗。
??结果还是那样,现在语言这玩意全他妈泛滥的毫无意义了。什么“笑话精选”“超级爆笑”“极品笑话”……全是扯淡!经常表情木然地看了200个笑话。就算大家幽默感的方向和强度不同,但也不能这么不逗吧?!
??不过我也觉得自己对笑话的感觉不同了,记得以前一个笑话总能逗得我满地乱滚,现在这种情况也极为罕见了。上小学刚讲的第一个笑话,《屁塞跟哨》,那时想一想就乐得不成,这会觉得挺傻逼的。活得久了,听得见得多了,什么都没那么新鲜,没那么有意思了。总觉得如果能恢复到小时候对一团泥巴或者一根树枝的乐趣,那多好!
??算了,不扯了。贴几个笑话,这可是真正的精选,百里挑一。
??笑一笑,还是很重要。
??一。梦里的声音
??有个人做梦梦到自己在森林里,正玩着呢,突然天上传来一个很深沉的声音:“+1还是-1?”男的当然不知道该答什么好,于是顺口说了一句:“+1。”等早上起床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多了一个jj!吓得他赶忙跑到医院。大夫听他陈述后一拍大腿道:“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回去继续做梦,人家再问你你就说-1不就完了么!”于是他赶紧跑回家上床睡觉。果然,他又做到了昨天的场景,不过这次天上传来的声音是——“+2还是-2?”
??(这个最绝的是一琢磨,梦里声音所问的数字永远是决却于哥们有几个JJ,所以丫的结果永远是……)
??二。包子
??  某精神病院听说领导要来医院视察情况,于是,院长召集所的病人开会。在会上,院长讲道:“今天下午,有很重要的领导要来参观,所有的人都要去门口欢迎。在欢迎的时候,所有病人站在医院大门口两边,要站整齐,当我咳嗽的时候,大家一起鼓掌,越热烈越好;我跺脚的时候必须全部停止,不能有一个出错。要大家都做好了,今天晚上可以给大家吃肉包子,只要有一个人弄砸了,所有的人都没有包子吃,记住了吗?“台下病人一起喊道:“记住了!“
??  这天下午,领导准时到来,当他步入大门的时候,欢迎的病人已在门口站好了这时,随着院长一声咳嗽,所有的病人一起鼓掌欢迎,气氛十分热烈。来参观的领导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面带笑容,和大家一起鼓掌步入医院。见领导已经走进了医院,院长一跺脚,所的掌声都停止了,非常整齐。只有这位领导还在面带笑容一边鼓掌一前行,院长感到非常满意。
??  忽然,从欢迎的人群里窜出来一个壮如施瓦辛格的病人,大步冲到领导面前,抡圆了给了他一个大耳光,气愤异常地吼道--“你丫不想吃包子啦?!!!”
(一想起领导面带笑容一边鼓掌一前行的操行和他被扇了一刹那的表情就乐得不行!)
??三。你不爱我
??一对恋人在山中被野人抓住说:你们吃掉对方的大便就放了你们。恋人做到了,归途中女人大哭,男人问其原因,女人伤心的说:你不爱我,不然你不会拉那么多!
??四。银行
??(太好了!!无情地揭露了那些高级消费场所格调的装逼性!!)
??一个粗汉跑进银行,跟柜台小姐说:“我要开他妈一个户头!”
??柜台小姐:“没问题,先生,不过你不需要用这种口气!”
??粗汉:“你妈逼快点好不好?赶快帮我弄好这该死的户头我赶时间!”
??柜台小姐:“先生,我不习惯别人用这种口气!”
??粗汉:“我操你妈!你快点帮我弄个他妈的户头行不行?”
??柜台小姐:“抱歉,先生,我想我该请我们经理出来!”
??这时柜台小姐跑进经理室向经理告状。一会儿,经理安慰着小姐后出来和这位粗汉理论说:“看来这里出了些麻烦,您可不可以跟我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粗汉:“我只想弄个他妈的户头,存我刚赢的他妈的一亿元乐透彩金,行不行?”
??这位银行经理立刻指着柜台小姐说:“我代表这个骚逼向您说对不起!”
??分类: |
| ??红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一个地道的女孩,今年应该也就18、9岁吧。我很讨厌用名字结尾的那个字去指代某人,好比我上中学给女孩写信结尾落一个“杭”字,巨他妈恶心。但我实在想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名字中好像还应该有一个跟“嫣”有关的字,可又不能十分确定,也就只能叫“红”了。
?? 她是我在凉山宽裕乡当老师的时候认识的,我到那的时候直接就带了两个初三班的政治,后来又兼了两个初一班。总之挺忙的,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认识我班上以外的学生。认识她是在我班上一个学生过生日的饭桌上,我之所以能被请去是因为我不反对他们喝酒而且纵容他们喝酒而且和他们一起喝酒而且还请他们喝酒。她和另外一个很高的女孩一起来了,得知她们本来也该是我班上的,但在初二的时候一块退学了。我问他们现在不上学,过得有意思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后来还有什么谈话什么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她们问了我好多关于北京的问题,还有我当时对她们那种青春无敌的洒脱颇为欣赏,总之那天过得挺愉快。
?? 第二次见面又是学生过生日,那个男孩我很喜欢,是彝族,学习巨差,性子巨野,常常光着脚跟我打篮球,又直率,理直气壮不交作业那种。我们主要也是酒友,他有时候半夜来敲我的窗户一起喝酒,酒量很好,17、8岁能跟我拼个两败俱伤。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到他山上的家,杀了一只羊(惨不忍睹,惨不忍睹),甩开了肚子又吃又喝。后来这两个女孩又出现了,恐怕是因为互相也熟了,喝得也更自在。记得他们俩还轮流跟我喝,说一句“小杭老师,我敬你。”然后一扬脖“咚咚咚咚”一碗就下去了,整得我真有点招架不住了。只记得后来她们脸红得要死,搂在一起问我他们俩像不像同性恋,表情还特别严肃,好像是特别认真地问,至于怎么回答的,我倒是真忘了(记得她们俩还互相亲了一下)。喝美了,又下山走回学校,(黑不隆冬,还真不知道怎么走回去的,而且也忘了为什么那天学校好像没有其他老师)在学校里面又扯着嗓子唱歌,那个女孩还说了一句什么特别让我感动的话,半天没缓过劲来,总之是喝多了,还跟学生摔跤,第二天起来浑身疼得不行。至于她什么时候走的都完全没有印象了。
?? 第三次见面我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发生过,那天没有喝酒而且就在白天,反而觉得恐怕就是自己的一种幻想或者印象。她们俩来学校,是来玩?还是看老师?似乎是一副很害羞又窘迫的样子。我之所以怀疑这是幻象,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她们平日来学校的话,就应该是这副不自在的样子。那天晚上她也跟我说过白天是不敢来学校的,所以我总觉得这是因为她们留在我心里的感觉而生发出的景象:她们白天是不敢来学校的……
?? 再也没有见过面,那个高挑的女孩我连名字也没记住,而红是因为后来经常给我打电话而留下的印象。那时她已经去了广东打工,可以想见在她这个年纪流水线的工作有多么枯燥,同时又有多么寂寞,而我可能是她放心的朋友中唯一有手机的人,有的时候我也拿着手机在教室里喊各个学生的名字,因为她在电话那头等着跟这些人说话。后来学生面临初三中考,我也越来越忙,越来越累,说实话对于她经常半夜打来的电话也多是应付,嗯嗯啊啊的,也劝她别把辛苦挣来的钱过多浪费在长途电话上,但一点用也没有。
?? 一天晚上又是12点多她来电话,我困得不行,想开口拒绝,没想她告诉我自己脸上疼得不行,再问才知道被人打了。原来她晚上回宿舍搭了一辆黑车,没想车上的三个男的是一伙,向她要钱她不给,结果被三个人一顿拳打脚踢,还拿着她的脑袋在车门上撞了几下,钱还是终于被拿走了。记得很清楚,她说“不行,太疼了。”而且如果我的记忆没出毛病的话,她当时在电话里没有哭,没有丝毫哽咽的迹象,讲述的时候一直是一种有点可怕的平静语气。
??很早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日记,里面记述了当时读赫尔岑的《家庭的悲剧》中一段两个醉汉打架的片断,一个老头的脑袋摔在石板上,在空旷的大厅中发出“咚……”的回响。这“咚”的一声曾经久久地震撼着我。但是红向我描述的……有时候我可以清楚地看见在那个小面包车里发生的一切,当那几个男人抓住她的头发向车门撞去的时候,我也听见那沉闷的响声,但却不知道该用怎样一个字去形容它。她告诉我“她们抓着我的头发,我抬不起头”。
??疼痛,屈辱,无助,罪恶……也许我可以抓住一百个词去描述我心中的感情,但是这些都在红那静静的叙述中被打得粉碎。那种甚至连一点小女孩委屈的腔调都没有的叙述。那“咚”的一声,那天晚上面包车里的一切,在我心中都不再是不可承受的,因为这个女孩就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默默地承受了,那些不再是罪恶,罪恶这个词太他妈矫情,抢劫者不是绅士,也不必是绅士,他们在生活,需要钱,这钱可能是为了买回家的车票,可能是为了喝酒,可能是为了给老娘治病,可能是吸粉可能是为了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就是生活,那么赤裸裸,而这个小姑娘就是这样接受生活的。再以后回到北京,有时候面对那些喝了两杯就他妈痛苦得要死的小知识分子朋友们,我就感到恶心。即使是他妈真正的诗人,在没懂得大地的坚厚之前,也是傻逼一个!
??一段时间之后,她依旧电话不断,而我经常不接。一是困,二是没钱了,卡里根本就到不了10块钱。晚上12点以后电话一响,我不假思索地把它塞到枕头底下。她也非常执着,电话总是响到自己断掉,又常常如此反复5、6次……这是我的冷漠,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总会因为自己的冷漠而感到惊讶和无法接受的惭愧。可能人大抵如此。
??再再后来,学生毕业,散落到各处,有人告诉我正和她在一个工厂。她已经结婚了,不敢回家,丈夫经常打她,过得不好。我要学生转告她我非常想念她,希望她能给我来个电话,但一直没有回音。
??和在北京我身边那些26、7岁还坚守着“女孩子“的姑娘不同,农村的“女孩”往往是昙花一现。如今她们也和城市同步周杰伦着林俊杰着,也更加狂野,热烈,维持着流浪的浪漫与残酷。但也许一两年的时间情况就急转直下,她们一步就迈入了妇人的行列:下一次见面可能就会看到她们抱着孩子坐在门前,双眼空空地发着呆。
??红是个漂亮的女孩,有一副妩媚的笑容。我没有留下她的照片,闭上眼那个清亮的形象也不再那么清晰,但她作为一个少女的存在感,却比很多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女孩要强烈得多。没准有句至理名言说得不错:时间会把我们的记忆凝结成一颗颗上好的珍珠。
??分类: |
| ??老崔的话,日期不详,印象中好像挺早的了。昨天无意中又看见还是喜欢。他说的话就跟他的歌一样——到位。
??同时更新了音乐,来自俄罗斯的LUBE乐队:Da!vayZa
??我每次讲演前,也就是胡说八道前(笑声),都要宣布三不原则:不签名,不照相,不演唱。因为那样就没人听我说什么了,只想签了名,照了相,就走人。我不想成为大家心中的那种偶像。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关心我说什么。
??  我最想谈的是怎样听摇滚,从我自己的个人化的经历谈。
??  那时中国没有摇滚,我是从接触乡村音乐开始的,80年代中期流行的麦克杰克逊,开始还以为那就是摇滚了呢。
??  我们那时是逮着什么听什么,所以做音乐是什么样的风格都放在一起,不管这些风格出现的前后,硬往一块放。人家说风格不纯,我们特怕纯了(笑声),怕单一,限制在那个框框里了。我们不满足于单一。
??  最早看underground那批外国人演出,我们坐在下面听得直流哈喇子(笑声),他们身边还围着好几个姑娘,特让人羡慕(笑声)。
??  演出太好玩了。我们几个人凑一起演出,主要在大学校园,北大什么的。后来校党委觉得我们有煽动性,联合起来不许我们进校园。后来再进校园,就是去讲座了,就像今天这样(笑声)。
??  中国音乐教育太差。中国是一个文字的大国。但是在音乐上,不如许多小国家。整个民族对音乐的敏感极差,对音符、节奏、和声、旋律的理解很差。我觉得这是咱们民族的一个短儿。(笑声)
??  有的人认为卡拉OK就是音乐。另一个极端是,把音乐悬挂起来,搞成严肃音乐,高雅音乐,你听不明白,就是没文化(笑声)。这是贬低音乐对人的心的直接影响。
??  整个民族对耳朵听觉的需求非常弱。
??  音乐给你打开一个门之后,你永远就离不开音乐了。
??  我们应主动寻求听力上的深层的东西。
??  摇滚貌似在中国搞得很热闹,其实都是炒作。有盗版,有杂志,就好像有摇滚了。其实摇滚音乐在中国没有实际的生存空间。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也只是周末有两三个可以活动的地方。而且总看见熟面孔,圈内人相互捧场(笑声)。外地就更没有了。我知道,上海没有,广州的坚持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  摇滚,在这么大的国家,我们每年20至30场演出,其中一半是几百人场地的小型演出,面对上万人的只有一、两场。
??  中国的摇滚乐太便宜了。一首原创的版权才5万。一天录音棚的费用就好几千,而制作一首要十天到三十天。有的年轻的乐队,演唱一场,每人拿10块钱的事情也有。我们是最幸运的,可以到世界各地演唱。到哪都有中国人,觉着挺亲切。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不跟没出国似的吗?(笑声),闹半天我们来慰问演出了(笑声)。同学们学习辛苦了(笑声掌声)。
??  我不是没事就爱生气的人(笑声),我爱开玩笑,可你得让我先发完了火(笑声)。我演出完最高兴,因为火发完了(笑声)。
??  摇滚还好,jazz就更惨了。刘元是搞jazz的,我们两个那会儿还较劲,后来发现是一个战壕的(笑声)。中国的音乐学院不许教jazz。小孩学音乐,不是兴趣性的,学钢琴的最多,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我们上中学时,附近几个学校都有管弦乐队,三四十人呢,现在很少有中学有管弦乐队。
??  现在学音乐都学成了工匠,练了半天钢琴,放下琴谱,就听四大天王(笑声)。
??  我希望我们的后代是有耳朵的,能听到音乐的。这就需要保护中国的音乐土壤。我现在特别关心法律问题,怎样用法律保护我们的音乐。
??有人问,你当年一首《一无所有》唤醒了那么多人,后来为什么没有那样的力量了呢?  崔健答道,当时人们睡得差不多了,我一吆喝一嗓子,就都醒了。热闹完了,翻个身,又接着睡了(大笑鼓掌),就像走路,两条腿轮流向前迈,现在正轮到倒迈挣钱那条腿(笑声),钱挣够了,再说别的。我在《春节》里就唱这个意思来着。
??  前期的歌属于朦胧式,总是想走、想飞,比如:出走、假行僧,后来我不走了,就是一种我不喜欢你,你怎么着吧的态度(大笑)。谁爱走谁走,我就这儿了,我不走(大笑鼓掌),也不飞,飞哪儿去?上天飞了一圈又落到地上来。“飞了”以后,我就不飞了。打扫厕所,不能站在外面扫,得站在厕所里面打扫(大笑鼓掌)。
??有人问,十多年了,还是崔健在台上,是不是挡住了年轻人的路?  这不是让道儿的问题,这是擂台。你行,你上来,我下去。你上来了,不会写词,不能做曲,唱不了两小时嗓子哑了,那还不如我唱呢(笑声)。和那些人比,我不觉得我老。只有看到贝贝(乐队里年龄最小的鼓手),我才觉得自己老了。分类: |
| ??一个月没更新BLOG了,近日遇友有曰:“太他妈慢啦!”这才恍然,我已耽误了他人的生活。msn, bbs, blog之类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固定的生活方式,人们如此琳琅满目地联系在一起,音容笑貌全然成为符号。倘若我在上述方式中消失一个月之久,有人可能会担心我的生死,倘若某人的伙伴全部在上述方式中消失一个月之久,恐怕他也会担心自己的生死。
??近日的生活惟独一个“忙”字,大有四脚朝天之势。开始还算忙得充实,后来却变得焦虑。生活中的事自有“我要做”和“要我做”两类,按我的看法二者五五均开可谓恰到好处,个中原因自不多言,可参考《一休》之中的《甜如蜜和蜜不甜》。如今的问题是“要我做”来势汹汹,层层不穷,“我要做”且战且退,实难抵挡……本来计划得好好的,做“要我做”用以支撑“我要做”,谁想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的距离实在过大,哥们应付不了啊!
??计划!计划!重新计划!考虑再次放弃经济问题,舍得,舍得,不舍怎得?无奈面对老母,媳妇,准丈母娘实在惭愧。
??今日准丈母娘预测我为极优股,老母纠正为潜力股,我想再次纠正为垃圾股,但真真地万难开口……
??万难,万难,实则不难。鄙人向来我行我素,蔫主意贼大,说一套做一套虚伪至极。逢人必端苦水倾盆而下,然内心深处坦坦荡荡。如今父母无忧,膝下无儿,生存,生存,无非一食一衣一烟一酒,有理有想,有戏有剧……若一天风云突变,携儿供母……妈勒个逼!万难!万难!
??近日带一个小工作坊,热闹热闹,其实偷师美丽坚,糟蹋意大利。无论如何,与学生相处还是愉快。与轻者近,不免飘然,与青春为伍,更显生龙活虎啊!
| ??得益于贾樟柯不知疲倦的免费放映会,终于在不久前一睹《三峡好人》的绰姿,舒解了心里近乎疯狂的渴望。
??曾经转了一篇关于《三峡好人》的观影笔记,是因为当时看了还觉得不错,但等真看了影片又觉得不是回事。看来别管什么情况,还是尽量远离二手货的好。
??其实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一度感到过刹那的失望,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一部烂片。真的,有几个时刻真的感觉不到影片的韵律和统一的节奏。这种韵律其实是存在的,是你睁开眼就能看见,感到的,但是好几个时候被导演突然打断,感觉是他本人按捺不住,或者生怕你不明白,跳出来吼了几嗓子。即使到了走出放映厅我抑制不住地想要大加赞赏的时候,那几个过于雕琢的痕迹依然如噎在喉,留下了刺眼的遗憾。当然这不妨碍我认为它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正像贾樟柯本人一直强调的,它饱含深情。在这种深情之中,我们理解了那些错误。我不会说“美丽的错误”,因为那本来就是个很恶心的词组。但我正好想起今天看贾蔻乐蔻的书中所说的话“我们一直犯错误,错误使世界运动,而一旦运动停止,就是死亡!”
??正如我们熟知的,有的导演一生有许多作品,讲了许多道理,而有的导演一生用许多作品反复着一个道理。贾樟柯目前为止无疑属于后者。阔别几年之后,贾樟柯还是贾樟柯,还是那个双手插在裤兜里,在汾阳街头发呆的傻逼,还是在巨大的城墙之下,等待命运压迫的二流子,还是望着山的矿工,还是在煤炉子前面暖手的逆子,还是小马哥,永远的小马哥,连古惑仔都到达不了的顽固分子。还是锈迹斑驳,还是废墟扬起的尘土,还是脏乱差,还是那个被那些喜欢白衬衫鲜红的血风吹动的头发的家伙们所讨厌的那个家伙。丫又来了,提拉着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揪出来的破编织袋,一袋子的臭汗破角色和说不尽的悲伤。
??说“除去巫山不是云”,三峡尤其是巫山的云雾闻名遐尔。哥们没去过三峡,但这回着实在电影凝滞的画一般的镜头中领略了一把。但我看见的不是云。那些在矮楼间领绕徘徊着的是云吗?是李白杜甫,登山而进临石小憩凭栏远眺的怅然一叹吗?是文人墨客知识分子感怀造化的鬼斧神工情不自禁岿忽悠忽的流连忘返吗?绝逼不是!
??在远处的那些楼里,我感到的是什么?是晾衣服的钢丝,冒着泡的开水,滋了一床的孩子,被逮住的鸟,饿急了的狗,等着卖淫的妇女,骂街的老头子和堆在楼道里的柜子……那白茫茫的,使生活忽隐忽现的,使一切都更加亲切又充满诗意的,是烟。它可能是实在的,可能是炊烟,从各家的厨房,路边的小摊上缓缓升起,层层叠叠……可能是各位老少爷们嘴里叼着的,从麻将桌,公共厕所,凉台拐角袅袅而来……可能是哈气,可能是焚烧旧物,也可能——虽然肯定会让许多讲情调的唯美主义者生理不快,但的确可能——是酒足饭饱之后的打嗝放屁。它同时也可能是虚的,是生活了两千多年一代又一代留下来的生活温度以及存在的诗意本质。
??的确,这烟与三峡如诗如画的景色本就是浑然一体,但影片让我看见的并不是旅游胜地,而是人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他们的家,是人的故乡。故乡在即将土崩瓦解之际忽然向我们敞开了她伟大的一面,这是人类永恒的自作自受和追悔莫及之一。那些(包括我在内)整日在叫嚣让人“诗一般的栖居”的人们,早应该知道,我们曾经就这么简单地生活在诗歌之中,缺少的从来不是环境,从来不是!
??伟大的作品向来是伟大的相遇,那些镜头构图的改变并不是贾樟柯本人的改变,他从来没有变过,而且我觉得他也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这次他并没有遇到自己的记忆,而是遇到了三峡。这是个奇妙的三角关系:贾樟柯,他的记忆和三峡。三峡的雾水将导演的心和眼睛浸泡的更加温柔和柔软,而贾樟柯和对记忆的诉说却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地更加响亮与深厚。
??自相矛盾的是贾樟柯又的确变了。以往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毫无办法的,命运波涛汹涌,人们束手无策。正如《三峡好人》中的小马哥,不知不觉就被埋到了砖剁下面。想想他们吧,被铐在电线杆上的,被抽空了扔进破沙发的,被警察呵令唱起《任逍遥》的……绝望与毁灭的猝不及防,那种深沉的无力感,那种有劲没地使的缓慢幻灭……但这一次他却公然鼓励人们活下去……不是拐弯抹角地使你感到温暖,而是直接让人物对生活作出有力的决定。当那个女人提出离婚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毕竟这件事并没有明确地让我感到新生活的希望,但当韩三明说“我给你钱,给我一年时间”的时候,我甚至产生了在看美国电影的错觉。真的,这句话太有力,太解气了!一直蔫不溜秋的傻胖子忽然翻身骑到了生活的头上。三万块钱啊!这本是可以压死他的!但镜头急转直下,当韩三明和他的女人在废墟般的楼房中沉默的时候,贾樟柯又让我感觉到了他,那种熟悉的沉默。接下来女人把糖拿出来……这是我最为感动的一幕……一块糖,我们又活下去了。
??感谢这次观影经历,感谢贾樟柯和所有剧组成员,感谢那些缭绕着的,在我心中永不散去的烟。我觉得温暖。
??分类: |
| ??圈子是圆的,是稳固的,是滑头的,是没有出口的,是一旦被冲破就全然垮掉的。我想中国与圆的关系,中国有多少圈子也无须我多言。
??我的习性是最讨厌圈子,其中的责任有一半在各种圈子本身,另一半在我自己。圈子总是臭的,而我渴望开放,同时内心里有不易察觉的冷漠、傲慢、孤僻。
??北京的所谓戏剧圈真让人觉得臭不可闻。我想不用说明,只要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联想就能明白我说的是怎么回事。我一直说我厌恶现实主义的话剧剧场,不仅仅是因为这种表现形式已经不能表达我心中所激荡的,也不能使我再感到抑止不住的激动,也因为你要做这些事,就无从避免的要接触那些人,要整天二逼呵呵的装傻充愣。这个圈子已经彻底腐朽,成了一堆人苟延残喘、养家户口、添车买房、成名获利、无所事事的绝佳居所。这种玩意有多远我就想离多远。
??昨天看了草场地关于当代剧场的邮件组却颇有好感。草场地是吴文光文慧夫妇组建的当代剧场(舞蹈/非舞蹈肢体表演)培训发展基地。吴文光在中国的记录片中算是骨灰级的人物了,也是最近才知道他搞起了这个。而文慧是跳现代舞的,我不怎么熟悉。在今年他们发起了“青年编导计划”,出资支持年轻人创作自己的作品(非舞蹈性肢体表演),并选拔优秀作品进行演出。但可惜的是无论从创作者到最后的演出都更像是一个草场地沙龙活动。虽然他们演出的艺术节叫“跨界”“交叉”,虽然从组织者的阐述来看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去沙龙化,但是诸多原因造成了其严密的封闭性。
??这些原因有当代剧场本身的性质,有当代剧场在中国几乎于无的艺术感召力、所谓“交叉”“越界”的尴尬地位,有创作者本身过于个人化的创作趣味,有现在观众对于生活和艺术的逃避和懒惰,也有多年所谓艺术家和他们沙龙的摆出一副装逼的样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无论怎么说我依旧对这个圈子抱有极强的好感,因为这里有对生活的态度,有坚定和迷茫,有优秀的作品和孜孜以求的理想,有穷逼和作为穷逼的理由,有更具表现力的剧场形式,有持续浸泡在生活中的艺术工作者,有艺术与生活的张力。同时它也没有中戏老师,没有吃不完的饭扯不完的淡,没有通向天边的金光大道,没有三六九等的巨大储物格……
??从作品和主办的阐述来看,我更愿意把这个圈子的形成归咎于迫于无奈。如果演出继续这样沙龙化不仅将降低这些人和艺术的意义,更会改变其性质,这将是我所知道的非常令人沮丧的操蛋事之一。
??分类: |
| ??还没看到《三峡好人》,这件事让我沮丧。本来上个星期媳妇费了半天劲找到一个影院放映,却因为有事没有去成。同时为了支持贾樟柯,还在苦苦地等待正版DVD的面世。
??最近在网上看了不少贾樟柯的访谈,得知他现在由于海外的巨大市场,已经不用再为票房收入而愁眉苦脸。这既让人尴尬又让人欣慰。
??一方面,我们得知道我们是如何对待属于我们的凤毛麟角的称得上大师的人。贾樟柯是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他如此年轻,但是大师的称号却不是未来的苗头,而是实实在在就套在他脑袋上的事实。这不仅仅来自于他的艺术感觉和天赋,更是由于他那深沉的情感和在几乎所有人都对中国的巨大痛苦视而不见的时候,他在默默倾诉着自己的悲哀。
??另一方面,在全城一片黄金色,在当今中国如此诡异荒诞匪夷所思的电影市场中,贾樟柯居然这么健康的活了下来,不禁显得更加诡异荒诞匪夷所思。王冲曾经说过贾樟柯彻底改变了他对“中国电影”这四个字的看法,我觉得是他还在勉力支撑着中国电影的尊严。他还在拍电影,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幸福的事情,即使这幸福多少有点凄凉。
??在他谈到自己获得金狮奖的时候,他说自己异常激动。这是因为“自己电影中的那些人物获得了尊重”。这句话让我感动,让我异常温暖,让我对艺术的理解重新浮上水面长出了一口气。
??不说了,希望大家有时间都买张正版的盘来看,(在没有过多删节的情况下)。同时转一篇影评,虽然我一般在看到作品之前基本不看评论,但是这回实在忍不住了。这篇写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共22页/220条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出水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