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方向的方向具有什么性,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大气压强,有什么应用
什么是大气压强,有什么应用
大气1.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人们还不清楚。11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3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3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关于大气压强的几个解释:  ①大气压强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   ②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  所以以 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③被密封在某种容器中的气体,其压强是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闭气体的重力所决定的.  ④大气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地面上标准大气压约等于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由于测量地区等条件的影响,所测数值不同。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立方米,因此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标准大气压强是:  P =13.6×10^3千克/立方米×9.8牛顿/千克×0.76米  =1.013×10^5牛顿/平方米  =1.013×10^5帕斯卡  =1amt  =76cmHg  =760托  =760mmHg  1mmHg=1.Pa/760=133.32pa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课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第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将来初三会学到).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3. 标准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101K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100KPa)。   4.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每上升120m大气压强约减小1mmHg。  地面上空气的范围极广,常称“大气”。离地面200公里以上,仍有空气存在。虽其密度很小,但如此高的大气柱作用于地面上的压强仍然极大。人体在大气内毫不感觉受到气压的压迫,这是因为人体的内外部同时受到气压的作用且恰好都相等的缘故。  5.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气体压强并不是指大气压强,而是指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  由于气体的压强实质上是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因此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减小会使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而使压强增大.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4.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增大,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说水的沸点是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由于气压随高度增加,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降低,例如:海拔1000米处水沸点约97℃,3千米处约91℃,在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顶,水在72℃就可以沸腾,因而在高山上烧饭要用不漏气的高压锅,锅内气压可以高于标准大气压,使水沸点高于100℃,不但饭熟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  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升力: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一压强差产生压力差,是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6.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水在气压作用下上升抽出,当活塞压下时,进水阀门关闭而排气阀门打开;当活塞提上时,排气阀门关闭,进水阀门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从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  7.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水泵在起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使泵内中心部分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当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了高处.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抽上来,因为大气压有一定的限度,因而抽水机抽水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超过10.3米.
1.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①大气压强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通常情况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水银柱. ②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③被密封在某种容器中的气体,其压强是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闭气体的重力所决定的. ④大气压强公式:P=ρ气gh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课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第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将来初三会学到).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3.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 管内留有760mm高水银柱的原因正是因为有大气压的存在.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水银槽内液体表面的压强与玻璃管内760毫米水银柱下等高处的压强应是相等的.水银槽液体表面的压强为大气压强,由于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的,受不到大气压力的作用,管内的压强只能由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因此,大气压强银760毫米高水银产生的压强相等. 通常情况下,表示气体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帕斯卡、托、毫米水银柱(毫米汞柱)、厘米水银柱(厘米汞柱)、标准大气压,它们的符号分别是pa、mmhg、cmhg、atm. 看动画演示可访问
4.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气体压强并不是指大气压强,而是指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 由于气体的压强实质上是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因此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减小会使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而使压强增大.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5.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增大,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说水的沸点是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由于气压随高度增加,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降低,例如:海拔1000米处水沸点约105℃,3千米处约97℃,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水很难沸腾,因而在高山上烧饭要用不漏气的高压锅,锅内气压可以高于标准大气压,使水沸点高于100℃,不但饭熟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 8. 标准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次幂)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 /5(次幂)Pa(101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 /5(次幂)Pa(100KPa)。 9.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 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每上升120m大气压强约减小1mmHg。
其他回答 (4)
大气压就是地球的大气层带来的压力。
虹吸现象啊
生物的呼吸
水不会落下。
在移动过程中,手指必须一直堵着管口,只有这样才能使管内液面上方与外界隔绝,在管内水柱由于自重下落而使上方空间增大,因而管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是这个气压差,才使得管内的水柱在移动时不掉落下来。
大气所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运动大气压知识可以制抽水机、等
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的压强就叫做大气压
马德保半球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某小组同学在讨论、解决大气压的问题时,就公式p=F/S和p=ρgh的运..
某小组同学在讨论、解决大气压的问题时,就公式p=F/S和p=ρgh的运用做了如下思考:① 他们认为:公式p=F/S是压强定义式,具有普适性。根据该观点,若已知地面附近大气压为p0,地球表面积为S0,请你估计地球表面大气的总质量为&&&&&&&&&&&。② 他们认为:气体和液体有相似的特点,同样大气压跟液体内部的压强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公式p=ρgh来讨论大气压强的问题。(a) 请你举例说明“跟液体内部压强相似的大气压的特点”。&&&&&&&&&&&&&&&&&&&(b) 查阅资料知道:空气在海拨2千米以内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其密度为ρ0。若静安寺附近某幢大楼的高为H,则该大楼的楼顶与地面间大气压强的差为&&&&&&&&&&&&。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p0S0/g;大气压是向各个方向的;(答案合理均给分)ρ0gH。试题分析:①∵p=F/S∴地球表面受到的压力:F=p0S0,又因为地球表面大气产生的压力等于大气的重力,所以地球表面大气的总质量:m=G/g=F/g=p0S0/g;②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样气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即这就是液体内部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相似点;∵p=ρgh,大楼的高为H,并且大楼底部不受压强的作用∴大楼的楼顶与地面间大气压强的差为:p=ρ0gH.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小组同学在讨论、解决大气压的问题时,就公式p=F/S和p=ρgh的运..”主要考查你对&&压强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压强的定义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受力面积与受压物体的面积的区别:&&& 压强公式中的“S”是指受力面积。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面的面积,也就是物体承受压力的实际面积,而不是受压物体的总面积,也不一定是产生压力的物体的底面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图所示.&(a)图中甲对乙的受力面积为S乙;乙对地的受力面积为S乙。(b)图中乙对甲的受力面积为S乙;甲对地的受力面积为S甲。(c)图中甲对乙的受力面积小于ab;乙对地的受力面积为ab。压强知识梳理:
发现相似题
与“某小组同学在讨论、解决大气压的问题时,就公式p=F/S和p=ρgh的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33067403183413488256968413218252923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 填空题产生原因:空气受____作用且具有____.特点:空气内部向____都有压强,在挤压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 填空题产生原因:空气受____作用且具有____.特点:空气内部向____都有压强,在挤压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 填空题产生原因:空气受____作用且具有____.特点:空气内部向____都有压强,在挤压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
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特点:空气内部向(任何方向)都有压强,在挤压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
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挤压程度相同的地方,空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变化有关。
重力,流动性,各个方向,相等。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____.(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____.-乐乐题库
&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知识点 &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习题详情
87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2.7%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宜昌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题意可知,每组马的拉力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求出一边半球面的受力情况即可,而作用面积则应该是压强作用的垂直截面积,根据F=pS求出大气压力,进一步一匹马的拉力,利用力的相互作用求出平均一对马产生的拉力.(2)根据F=pS可知,在大气压强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受到的压力越小,然后分析教学用的半球表面积的大小即可得出拉力变小的原因.(3)可以根据生活现象:平时使用高压锅时,可以看到锅内水沸腾时,从限压阀处有大量的水蒸气排出进行设计实验方法.
解:(1)大气压产生的压力:F=pS=105Pa×3.14×(0.2m)2=12560N,一匹马产生的拉力:F拉=12560N8=1570N,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可知,一对马产生的拉力:F拉′=F拉=1570N;答: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为1570N.(2)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表面积要比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半球小的多,根据F=pS可知,大气压强相同时,产生的大气压力小.故答案为: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3)在高压锅中放少量的水,盖上锅盖,加热至沸腾,让水蒸气将空气赶出高压锅,此时将限压阀罩上,然后向高压锅上泼冷水,使锅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锅中就几乎没有空气了.故答案为: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本题以马德堡半球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大气压力的计算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其易错之处在于容易将球的表面积或球的表面积的一半作为大气压的作用面积,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取大气压强作用的垂直截面积的大小;同时告诉我们平时要细致的观察生活现象,并能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主要考察你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1)压强定义或解释 ①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 ②物体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即牛顿/平方米.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标准大气压、托、千克力/厘米2、毫米水银柱等等.(之所以叫帕斯卡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 (3)公式:p=F/S 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F表示压力,单位牛顿(N)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4)补充说明:对于(3)所写的为定义式,任何压强都可以用.但是对于液体和气体压强,还有推导公式:【命题方向】压强的计算,主要是运用公式及其变形解决有关问题.题型常见的有填空、选择、计算及探究题.压强的定义式p=F/S,经验表明,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后,一般会记住公式,但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对压强公式的理解,除明确各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学生往往重视这一点),明确各量的单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公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进行计算时,要能正确地确定压力、确定受力面积.除此以外,还要明确,由于固体不具有流动性,而液体具有流动性,造成了计算固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压强的方法,与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的方法一般不同.另外,压强的计算常常与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相联系,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所以常成为中考的热点.【解题方法点拨】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正确判断物体间的压力,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物体间接触部分的面积,一般与较小的物体面积相同.
与“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相似的题目:
分别用铜、铁、铝(ρ铜>ρ铁>ρ铝)制成质量相等的三个实心正方体.若把它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比任一正方体的底面都大),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是(  )铜块最大铁块最大铝块最大一样大
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p甲>p乙p甲=p乙p甲<p乙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2012o芗城区模拟)在第21届冬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王濛不负重望,夺得女子速滑项目的三枚金牌,其中在500m短道速滑决赛中,她以43.05s的成绩打破世界记录获得金牌.(1)以43s计算王濛500m速滑决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2)王濛和冰刀的总质量为60kg,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cm2.如图所示王濛双脚着地时对水平冰面的压强是多大?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株洲)如图同一个梯形铁块,第一次如甲图放置,第二次如乙图放置,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2(2013o乌鲁木齐)一密度为ρ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gh.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3(2013o天津)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如图2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乌鲁木齐)一密度为ρ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gh.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2(2013o天津)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薄壁容器重为G、底面积为S,高为h.先将容器注满密度为ρ0的液体,再将重为G0、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块(如图2所示)从液面处缓慢释放,待物块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可能的是(  )
3重为30N,底面积为10-2m2的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匀速前进2m,整个过程历时2s.则(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____.(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____.(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