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规家训家风,家风是靠什么形式传承下来的

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_德照小管家 _德照网
/zphotos/space/ffd0-48a5-be05-60c0e67d68d5.jpg  马年第一天,央视新闻推出了街头采访第一问:“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面对记者采访,老人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吃亏、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  家风家规又称家训,一般指一个家族传承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其侧重于对整个家族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影响。可以说家训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曾一度引领中国一些家族的辉煌历史,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颜氏家训》、《曾氏家训》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哲理名言许多都是出自一些著名家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但随着时间和家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现代社会家庭的分散和独立,家风家规已变得越加少见稀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民族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精髓是仁悌忠孝礼义廉,“惯儿不孝,惯狗上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都是强调严教、勤俭、勤奋、自立才能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个人价值,并光宗耀祖。知耻才懂后行,知礼义才知善恶,才能行善行仁而“积德以遗子孙”。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今天更多的孩子已变成“小皇帝”和“小祖宗”,而结果是导致更多的“啃老族”出现,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往往偏向了“钱代表一切”,在此观念下衍生出了当今社会的各种假恶丑现象:唯利是图、盲目跟从、虚荣攀比、仇官仇富,逐利不惜挺而走险违法乱纪,女性忠贞观早已演变为嫁钱不嫁人,笑贫不笑娼。“扶不起的老人”更折射着真善美礼义廉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的尴尬之痛。  由于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古代家训都有其封建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比如“学而优则仕”,“忠君事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国为民纲,父为家纲,夫为妻纲”,这些家训思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对“三纲五常”和君王、官权富贵的崇拜,并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今天中国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和“升官发财”的思想观念。对于这些家风家训中的弊端,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而对于这些家风家训中的爱国、尊师、感恩、孝道,却需要传承和引导,让其更符合中国特色和价值观。  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纸上谈兵不如马上行动,面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亿万家庭为了国家、社会、孩子,应该早日树立起责任感,根据家族特色制订出彰显德育传承正能量范本作用的家风、家规、家训。(刘立峰)&
你也可能喜欢的
Copyright (C) 德照教育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工商联认证机构“家风”“家规”是文明社会的一双明眸
见习记者&&柏桦&&&&&来源:&&&&&日07:03&&&&字号:|
日,我们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著名文学评论家邢小利、著名散文家柏峰、《西北大学学报》主编刘炜评、龙凤学研究专家庞进等先生,就近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关注并引起热议的央视“家风”栏目,展开讨论。讨论由陕西日报文体部主任张立先生主持。
张立:大家春天好,欢迎大家的到来。最近,继此前的“你幸福吗”之后,央视于春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又一次海采―“家风是什么”。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新闻联播》的《新春走基层》栏目都出现了关于家风的小板块,央视记者走到您面前说说话,央视记者来到您家里唠唠嗑,问问您家里的家风是什么,聊聊您的家规有哪些……家风,是每个人家里“板上钉钉”的美德,无数的家风汇聚在一起,推动着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礼仪的传承。有趣的是,很多受访者谈到了相似的家风,比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当然,海采的魅力在于差异化,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回答出现了。大作家莫言说,我们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都要看看其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的人人品好。央视把最黄金的时间谈及老百姓原汁原味的“家风”话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好评。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这些,都能体现出来家风。请大家来就家风谈谈意见。
陈忠实: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播出,我一直在看,觉得这个选题很有意义,特别是具有当下的意义。他们也采访了我,我谈及父亲教导我:不说狂话大话,更不说谎话,只说真话!1962年高考落榜时,父亲用一句话开导我――天下农民,一大层人啊!意思是不要以为高考失利人生就完了,当农民也很好。这句话强烈震撼着我,将我狂妄一扫而空的家风,就是门风。过去的乡村里,人们往往很是注重门风。门风好了,就是找媳妇嫁女都好找好嫁,为啥呢?简单一句话,门风端正了,说明这家人品好。门风倒了,这家人在乡村就抬不起头,大家也不拿正眼看。
邢小利:对!家风就是门风。关中教育开化早,很注重家风或者门风。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里写到的村约乡规,目的就是正门风。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柏峰:家风,早在北宋关学大师张载的《西铭》里就涉及这个问题,以乾坤,天地和父母(含男女,夫妇及家庭)为一体,以乾坤确立起感通之德能,阐明此德能如何从个体之身位向家庭或家政展开,并推达到天下。家风事关天下呀,马虎不得。
张立:央视的“家风”栏目主要谈的是当下人们对家风的理解和认同,比如说,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父母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热情的欢迎等问题。
陈忠实:记得鲁迅先生当年专门谈过怎样做父亲,很有趣,也很实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给了孩子阳光,孩子必然灿烂。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这不好,也不健康。就是父母有愁苦,也要忍在心里,不要流露给孩子。孩子的心灵很纯洁也很单纯,一旦染上了什么不好东西,就会改变他的性格,走向偏激。
庞进: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礼貌。敬,就是尊重他人。不但要敬,而且对人不能漠不关心,大家相处在一起,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转眼就是百年。人与人相处,这是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嘛。友善对人,其实也是友善对自己。善是什么?善就是好。对人善就是对人要好,不欺瞒,不损人利己,不耍花招,不暗地里算计,这就是对人好。你对人好了,人就对你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社会就和谐了,心情就畅快了,事情也就好办了。就是这个道理。
刘炜评:我国有句老话,叫做“有手不打上门客”。你看,连有点成见的人上门了,都不能冷待,都要热情招待。这就是教养,或者说是素质。客人上了门,要迎接,请客人入座,沏茶呀,上水果呀。要仔细倾听客人的话,看客人上门来的目的是什么,是有所求还是事情商量。有所求的,根据自己的情况答应,办不到的也诚恳地说明原因,客人也不会怪罪的。《颜氏家训》里有一句话,叫“洒扫庭除”,什么意思呢,就是打扫好自家院落里的卫生,以备客人忽然上门,干净的庭院,本身就是对客人的尊重。我国自古以来就好客,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呵呵,家里来了客人,大家都高兴。
庞进:周文王得天下,靠得谁?姜子牙。周文王听说渭河边上有个钓鱼的老人很有智慧,能辅佐他。于是,便专程到渭河岸边请姜子牙,把老人扶上车,自己拉车。果真,姜子牙老当益壮,帮周文王得了天下。老人是家中宝。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连两千多年前的孟子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老人虽然跑不动了,眼睛也花了,但是,老人有很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看问题深透,尊重老人,就是要在生活上照顾好,病了及时治疗,房子的卫生时常打扫,有时间了常回家看看,这就是孝道。人都有老的时候,你敬人,人就敬你。自己将来老了,儿孙也同样孝敬自己。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柏峰: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这也是家风。记得过去,偶尔看见有上门的讨饭,母亲总是殷勤地招呼人家,盛上一大碗热乎乎的饭,吃过了,再给布袋子里面装上几个馍。家家都是这样。不出村子,讨饭的就把布袋子装满了,千恩万谢地走了。记得,有一次,跟随父亲从县城回家,路过一个村子,一位老婆婆对父亲说,再路过了,记得给我买瓶眼药。父亲牢牢记住了,回到县城专门买好了眼药,送给老婆婆。有了困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困难就会解决。自己有了困难,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邢小利:要与邻里和睦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过去在乡村的时候,一个巷道几辈辈人都很熟悉,甚至连同一家一户的亲戚都互相熟悉,有了困难,大家都来帮忙解决。譬如,如果有红白喜事,村里就全部围上来,你负责干啥,他负责干啥,挑水的,磨面的,蒸馍的,买菜的等等,不用事主管,一切都安排停当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这就是邻里的好处。在外地干事,回家去,邻里会热情招呼你,吃呀,喝呀的,全部是自家人。所以说,远亲不如近邻嘛,近邻就是自家人。
柏峰:其实,说到家风,关键还是家。我国人民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家就是缩小了国,家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专门有“国风”一章。家风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的理性与艺术性营造出来的氛围,把真善美的品性留传给孩子,也就是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孩子。家风就是血脉。
陈忠实:家风是延续几辈辈的文化教养和人品传承,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整体精神。中央电视台“家风”这个栏目办得好,好就好在振兴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当口,引领人们重新审视这些通过耳濡目染延续的影响人一生的精神养育,这种精神养育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现在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张立:家风这个话题范围很广泛,内涵也很丰富,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个话题还要继续探讨,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百姓拍手称快,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好转的基础。这,就是家风构建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心)
分享文章到:传承家风家训 都重与人为善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传承家风家训 都重与人为善
家风家训是啥?听他们怎么说
“听身边人说家风——— 惠州家风家训大家谈”视频访谈现场。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东江时报讯 昨日上午,“听身边人说家风——— 惠州家风家训大家谈”视频访谈活动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地演播室举行。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娥娇,“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代表曾平,“惠城区文明家庭”代表倪懋琛,“博罗县十佳好母亲”朱凤琼等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家风,以及对家规家训等进行了讨论。
“我们家没有很明显的家风,但在我的记忆中,父母留给我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黄娥娇说,包括与人为善,有同情心,秉承劳动创造财富。这些家规一旦变成习惯,就会自然形成家风。
“从我祖上来说,有家训也有家风,第一就是勤俭,第二就是要向善,第三就是要读书。”曾平在发言中介绍,因为其祖上有两代秀才,故一直认为读书是立身之本,很多东西要通过读书才能了解,提高人的素质。祖上留下来的家风不一定要求代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幸福。
倪懋琛的婆媳关系处理令人津津乐道。她认为婆媳关系是大事,幸好其儿媳妇非常有素质和涵养,“我们之间相处非常好,惠城区相关部门曾经让我们上台演讲,我们都说婆媳胜似母女,我们两个共同语言很多。”
而被尊称为“琼姑”的朱凤琼在活动上与大家分享了其行善的心态。琼姑没多少文化,故没有多少理论观点,但她总是以一个母亲的眼光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现场,倪懋琛还展示了她家的一本写于上世纪80年代《家谱》,里面收录了她一家的家族史和家风家训。
在场的惠州学院学生代表在听完演讲后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家风家训故事。有人称小时候跟父亲要过一毛钱买零食,但被严肃拒绝,从那以后就养成了不吃零食的习惯。也有学生认为,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承方式尤为重要,应该用与时俱进的方式传承。
本次访谈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局)、市妇联、市教育局主办,中国文明网、《惠州日报》、《东江时报》、今日惠州网承办。
“我的家风家训”
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娥娇
为善劳动创造财富
我生长在农村,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在我的记忆中,父母留给我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家没有很明显的家风,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与人为善。父母总说不要跟人家计较过去的事情,要我们每次放假回家到以前跟我们家有矛盾的人家去串串门,而且有时候还带点手信。
第二是要有同情心。我爸经常看到哪个可怜的阿公、阿婆,都会给他们一点钱。后来我们会读书,都搬到县城去了,但是我父母对老乡,特别对一些穷困的家庭,会尽己所能去帮助。
最后一点就是劳动创造财富。我父母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勤奋人,我爸是有工作的,但是他每天干完工作后,就很快赶回家做农活。因为我父母的勤劳,所以我们家在村里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购买收录机的家庭,第一个买了一部黑白电视机,第一个挖了手动式的水井。
我受我父母的影响,生活当中基本按我父母那样做。我对小孩的教育,一方面就是秉承长辈的家风,另外还要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教育孩子从小要淡化名利,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把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他现在24岁多了,诚信做人,努力工作,都很好,而且他对金钱地位看得很淡。他在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问我“将来哪个行业好赚钱”,他选的是他喜欢的,我想在人比较浮躁的当下,有这种理性的思维,是很好的。
“惠城区文明家庭”代表倪懋琛
与人为善热心助人
我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家里五口人,四个部队的,我的老伴是南下军人,我儿媳妇家也是部队的。我们老家特别重视家规,我家老头对孩子特别严格。
我父母这一辈,全部从事卫生和教育事业,都是靠工资维持生活,我老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所以我的名字很复杂,倪懋琛。我自己也翻过字典,“懋”是个大的意思,是包容。
我们家,说实在的,一直是做好事,从父母辈就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我们家一直助人为乐。我现在搞社会工作,周边的朋友特别多,别人的事情,别人的痛苦,我就会去照顾,重点去照顾困难群体,比如残疾人等,我会主动接触这些人,跟他们去聊天,他们也很愿意,也会为自己的事情找到我去聊。这样的朋友太多了,我在惠州有上千的朋友认识我。与人为善,热心助人,这是上辈人对我的影响。我的孩子也是这样,也经常帮助他人。
何为家规家风家训
家规家训家风一脉相承
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黄娥娇认为,家规、家训和家风,它们所侧重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对人所产生的作用的层次也是有高有低。
家规,简单来说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做人应该怎么做,做事应该怎么做,有个原则,这个就是家规,相对来讲,它强制性方面相对弱。
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一个教训,它相对比较具体,相对比较严格,家训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的。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道德风范,家风是家的文化,是生存方式。
家规、家训和家风,它们又是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的。家规、家训是家风形成的基础。没有基础不成风,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就要从我们做起,先慢慢地立一些家规,小孩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要从立一点规开始。另外,整个社会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在这种良好的家风,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去投身社会事业。
“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代表曾平
“读书”是家训之一
从我祖上来说,有家训也有家风,第一就是勤俭,第二就是要向善,第三就是要读书。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不管天多冷,刮风下雨,父母很早就会把我们叫起来,叫了一遍我会睡过去,又会过来叫你,反反复复把你叫醒。我的很多生活习惯、思维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所以也希望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春节会开一个家庭会,每个子女都平等发言,小孩可以向父母、长辈提出哪些做得不好的,我们也互相提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最后每个人表态,要虚心接受,怎么改。
刚才来的路上,我问我小孩:“我们有没有家风?”他讲了一个:要与人为善,要对人好。我觉得很好。我带他回老家,他对父老乡亲很好,这说明,你首先要尊重人,人家才会尊重你。
另外,我觉得习惯的东西要具体化。我现在每天写日记,哪天做什么,都会写日记,我的日记有20多本。我没事的时候可以翻日记看两三个小时。我很后悔太迟写日记了。《人民日报》记者到我家采访,他最感兴趣就是我那一本本日记。他一打开翻看,恰巧是我刚好谈恋爱的那一段。我老婆怎么说?她说:“我是给你写来的,我不是你用钱娶来的,是你写的东西感动了我。”她的信拿给我,是湿的,说“我是被你的信感动了”。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侯县军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家风家训小故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家风家训小故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