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柱框支梁问题

13G101-11_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3G101-11_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说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就是由柱子和梁组成的受力结构,然后在上面设置楼板与墙体,这里候柱子叫框架柱、梁就是框架梁;而用砖来作为承重墙的就是砖混结构,里面的柱子和梁就不是这个建筑的框架;
框架结构中将力量直接传到基础上的柱子是主受力柱,叫框架柱,与框架柱相连将楼层的重量传给柱子的梁就是框架梁,在框架梁之间设置将楼板的重量先传给框架梁的其他梁就是非框架梁,也叫次梁,框架梁也叫主梁。
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一般来讲,当上部结构中有些墙(柱)不能落地时,需要用一定的结构构件来支承上部的墙(柱),如果这个构件用的是“梁”,那么这根梁就是框支梁(有些书上将支承上部柱的梁称为转换梁,道理是一样的);而支承这些转换构件的柱就是框支柱。这种结构体系就称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至于怎么算的话,和一般的梁的算法应该没有区别,就是根据荷载计算出内力(弯矩和剪力)就可以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_叶列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3.00
&&¥1.00
&&¥1.00
&&¥2.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_叶列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框支柱 框支梁与框架柱 框架梁有什么区别
转 框支柱 框支梁与框架柱 框架梁有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H41346-框支柱框支梁与框架柱框架梁有什么区别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探讨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对于强柱弱梁规定的设计,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本文将采取可靠的设计构造措施保证框架结构,在各种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并提出具体设计对策和建议,对于控制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指标参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2/view-567499.htm   【关键词】结构设计;强柱弱梁设计;框架   一、相关规范参照    GB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于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一、二、三级框架柱,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设计弯矩应满足下式要求:   ∑MC=ηC∑Mb(1)    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    ∑MC=ηC∑Mbua (2)    式中∑MC―――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    ∑Mb―――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0;    ∑Mbua―――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ηC―――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虽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强柱弱梁”的设计作了上述具体的规定,但经过众多学者对部分地震灾害相关报告分析显示,并没有出现框架结构出现梁铰机制,绝大部分现浇框架结构仍然出现了柱端严重破坏的“强梁弱柱”破坏现象,仅未设置现浇板的框架结构实现了“强柱弱梁”,即框架梁率先破坏,框架柱基本完好。   二、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    1.柱轴压比的影响。现行规范轴压比限值偏高是导致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地震过程中,轴压比过高容易造成柱压溃破坏,适当控制轴压比对实现强柱弱梁机制是非常有益处的。    2.梁计算中楼板的影响。在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不考虑楼板参与整体计算,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将荷载倒算的梁上,而在计算水平荷载(地震与风荷载)的时候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提高作用,用一个中梁(边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作用,但计算梁配筋的时候又只考虑矩形截面,这样一来形成了本来是T形梁承受荷载,钢筋计算却完全集中在矩形截面中。    3.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围护结构是砌体墙,而地震作用下砌体墙与梁一起运动,无疑对梁有一个较大的加强作用。而柱子一般情况下额外承受砌体墙与梁共同作用产生的剪力,这对抗震规范“强梁弱柱”机制的实现是个很大的挑战。    4.裂缝计算加大了梁端的抗弯能力。不合理的裂缝计算加大了梁端配筋面积,导致梁端计算弯矩过大,梁端裂缝宽度计算值大于实际值,同时,加大梁端配筋,抗震调幅与梁端裂缝挠度计算的矛盾,对“强 柱弱梁”机制实现增加了新的负担。    5.梁底配筋的不合理。现阶段梁配筋设计绝大部分都采用国家标准图03G101-1,设计施工不区分具体情况而盲目套用图集,造成梁端底面实际配筋大大超出强柱弱梁计算中对应于梁底弯矩设计值的配筋量,当跨中弯矩对底筋起绝对控制作用时,所有底筋均锚入柱中,使梁端抗弯矩能力大大增加,问题更严重。    6.梁柱刚度比过大而导致强柱弱梁机制难于实现。    6.1当梁柱刚度比超过一定值,在水平侧向力作用下,框架柱相对弯矩增幅会大于框架梁相对弯矩增幅(相对弯矩=M/Mu),框架柱会先于框架梁达到抗弯承载力而出铰;    6.2当层间剪切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框架柱端纵筋不屈服,柱端混凝土压应变也会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发生破坏,导致柱端抗弯承载力降低。再加上P-δ效应,使结构无法再形成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荷载较大,梁跨度较大。   三、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取    计算中应严格按照地震区的划分,选取正确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应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可根据填充墙的材料及数量按规范选取。SATWE或TAT等计算软件的梁输入模型均为矩形截面,未考虑楼板形成T形截面而引起梁刚度增大,计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此计算时应将梁刚度进行放大,放大系数中梁取2.0、边梁取1.5为宜。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SATWE软件计算中,框架柱的角柱在特殊构件定义里面一定要设定,否则引起框架柱的角柱配筋不足。   四、调整梁、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    框架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是节点外力矩与梁柱端弯矩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框架节点外力矩是由梁柱偏心或梁板悬挑引起的,其值一般不大,故规范用满足式(1)使柱端弯矩之和大于梁端弯矩之和,以实现“强柱弱梁”的目标是可行的;但与框架梁端弯矩调幅与否对柱端组合弯矩值的影响相比,直接增大柱端弹性分析弯矩的简化方法所求得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与式(1)的计算结果差别并不算大。另一方面,直接增大柱端弹性分析弯矩,一定能够增大柱纵筋数量,使框架柱更强,因此如果框架梁端选筋不超量的话,简化方法对于实现“强柱弱梁”也许更具合理性。    为了实现“强柱弱梁”重要的是,当梁端实配纵筋面积比计算值增大较多时,则柱端实配纵筋面积也应相应予以增大。否则,即使按式(1)对柱端组合弯矩进行调整,当梁端实配纵筋比计算需要面积超出较多时,仍然无法实现“强柱弱梁”的目标。因此,地震作用组合下可以直接增大柱端弹性分析弯矩来计算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然后再注意到若梁端实配纵筋面积有所增大,则柱端实配纵筋面积要与梁端相应进行同步调整,才能确保“强柱弱梁”目标的实现。    关于框架梁组合弯矩设计值的确定,竖向荷载下对梁端负弯矩可以考虑调幅,并相应考虑梁跨中正弯矩的增大。当框架内力分析中活荷载按各跨均满布计算时,为了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还需对框架梁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予以增大,但不必增大梁端弯矩值,以免破坏“强柱弱梁”。另外,由于框架梁端负弯矩图较陡,因而计算梁纵筋面积所用的梁端负弯矩有必要取柱边缘截面之值,其余的梁柱端弯矩也可以取节点中心处的值,误差不大,且对柱偏于安全。   五、现浇框架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设计时从构件的结构重要性和受力特征、经济上来看,往往把梁、柱、板的混凝土采取不同的等级,但从实际情况看,弊多利少,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 1个浇筑平面内出现三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施工工期,而且很可能由于施工管理不善,会出现低强度等级的板浇筑了高强度混凝土,而高强度等级的梁或结点处浇筑了低强度混凝土,造成了质量隐患;    2.会造成一块楼板上四周设置施工缝、梁端部设置施工缝等不正确的施工工艺,处理不当,不但增加施工难度,而且造成质量隐患。   因此,设计时应注意:现浇框架的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强度等级,以简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不能统一时,可以柱采用一种混凝土强度,梁和板采用另一种混凝土强度,只在结点处采用特殊措施,比如用铁丝网等办法,以保证结点处混凝土等级与柱的混凝土强度一致。   六、设计构造方面的问题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项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对于宾馆、办公楼等有长短跨梁的建筑,短跨负筋小,长跨负筋大,可以采用长短跨负筋分别配筋的方法解决比值不满足的问题。    应注意框架梁的纵向配筋率: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当梁端实际受到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支座负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截面面积的1/4。当梁的纵向钢筋比较大时,容易忽略这两项要求。框架梁上部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应满足要求。   框架柱配筋构造措施:(1)楼梯间处的框架柱由于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此处的柱可能成为短柱,当形成短柱时箍筋全长加密。(2)对框架结构外立面为带形窗或设置空调洞时,因设置连续的窗过梁,使外框架柱成为短柱时箍筋全长加密。(3)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箍筋应全长加密。一级及二级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l0倍纵向钢筋直径。    总之,影响“强柱弱梁”实现的因素很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的计算及设计方法,尚需在工程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框架梁柱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