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湖中学校长运城张孝杀人案灯

鼎城区周家店镇欢迎您!
& &今天是:
初中作文网-作文大全|初中单元作文|七年级单元作文|八年级单元作文|九年级单元作文,日记,初中上册作文,初中下册作文
小学生作文网,一个专业的小学生作文大全网,集原创、发表、参考为一体的小学生作文大全网。包含小学生作文网,小学三年级,四年
级,五年级,六年级作文大全,小学上册下册单元作文,日记作文大全。
绿色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读后感100字,读后感200字作文,读后感
300字,读后感400字,读后感500字,读后感600字作文,读后感700字,读后感800字,
迷168空间-非主流qq分组,qq个性分组,qq分组设计,qq分组大全,qq情侣分组,qq分组图案,QQ空间,qq个性签名
三天名字网-qq名字,qq空间名字,qq网名,游戏名字,qq炫舞名字,好听的名字
小婷作文范文网
作文大全网
教育考试网提供的招生考试信息,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考录取查询,高校大学排行榜,分数成绩查询,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一本二本高校投档线,试题,志愿填报,大学排名,分数线,录取结果查询,分数成绩查询等考试资讯。
作文园地提供小学生作文,小学三年级作文,小学四年级作文,小学五年级作文,小学六年级作文,上册作文,下册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英语作文,读后感,话题作文等优秀作文大全,100字作文,200字作文,300字作文,400字作文,500字作文,600字作文,700字作文,800字作文大全。
  周家店镇位于鼎城、临澧、津市三区(县、市)交界处,距古城常德30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3.7万总人口。是连接湘鄂之交通要塞。相传烟波浩淼八百里洞庭湖时期,周家店镇据洞庭湖西,是过往船商泊船歇息的地方,因一周姓老翁在此开店招徕客商,小镇由此而得名。
周家店镇下辖村:
  连 丰  九 岭  恒 丰
  黄公咀  竹山嘴  金家垱
  娥公桥  闵家桥  天 井
  大砖桥  白鹤寺  阳陂庵
  武 岗  柳溪湾  团 坪
  天门岗  熊家桥  瓦屋垱
  向家垱  泉 水  新时堰
  鹤子山  蜘蛛山  太平寺
  岩 桥   
 下辖居委会:
  建 设  樊 溪  闵 泉
====选择友情链接====
中国·鼎城
樊溪湖畔先锋赞
作者:易宏来 时间: 阅读:<font color="#FF次
双击自动滚屏
让党旗更加鲜艳序中共周家店镇委员会书记&&&& 周诗安
今年,我镇在党务建设方面做了两件事:一是开展党员春训;二是开全区乃至全市先河,组织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述廉活动。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鼎城电视台和常德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当时,我就萌生一个想法,把活动开展中发现的一些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汇编成一个小册子,供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参考,以此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生日的献礼。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班子成员和同志们的认同与支持。特延请我镇的几位“笔杆子”编写了《樊溪湖畔先锋赞》这本书。这是一本对全镇共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书中收录的30名优秀共产党员,是经组织层层推荐,从全镇1469名党员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党员代表。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也不具备“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但正是这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实事和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经历,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涂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魅力人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镇和谐发展的历程,折射出党的形象光辉,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我们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使之转化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奋发进取、务实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目前,在我们党内,有部分同志因长期不过组织生活,或忽视学习,党性观念已十分淡薄;有部分同志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并刻意夸大它的负面影响,不懂得这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避免不了的客观存在,因而立场产生动摇,丧失对党的信念,消极处世,贪图享乐,失出制约,在不知不觉中滑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有部分同志片面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非战争时期,党员的作用不大,或在减弱,不知道怎样发挥党员作用,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看完这本小册子,我坚信能给大家以启迪。推介的这些先进典型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普普通通的人。在学习、推介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二是冷嘲热讽。如果这样是很不道德的,更违背了我们编印这本书的初衷。旗帜是方向,旗帜是凝聚力,旗帜是战斗力,旗帜是号角,旗帜是“连心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永葆党旗的鲜艳与美丽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哪里任务最繁重、最艰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应该有我们共产党员的身影。为了响应区委发出的“二次创业”的号召,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总体目标,我们务必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我镇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我仿佛看到在白云山下,樊溪湖畔到处开满了鲜艳的杜鹃花,那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又变成无数面红彤彤的旗子,全镇人民在那花海中旗林里过着富足安康的生活。是为序。
日于樊溪湖畔
老老实实为人& 竭尽全力服务——记周家店镇团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曾喜初曾喜初,男,现年45岁,2001年7月入党,1997年任团坪村治调主任;2001年任村会计;2007年4月起任周家店镇团坪村党支部书记。曾喜初同志自任村干部以来,特别是任支部书记后,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察民情,办实事,贴民心,村民们都称他为“体贴民心的好支书”。团结一班人,改制增收见成效。作为一名班长,首先是团结一班人,带领一班子人为村民增收减负,他做到了这一点。几年来,他多次与金健种业公司、阳光种子公司联系,引进制种项目。特别是去年全村制种单产达到了450斤,亩平纯收入1500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20%。上下奔波,招商引资修村道。加快新农村建设,使村民致富奔小康,首先是解决通路问题。为搞好村道硬化,曾喜初同志组建了一个班子,带领一班人走村串户,寻亲访友,时而常德,时而长沙,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目前,共筹得资金40多万元。4月下旬动工,现已硬化公路3.0公里,余下的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生育甩黄牌,一年打了个翻身仗。前些年,该村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个别主职村干部态度暧昧,群众想生就生,连续三年被区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列为“重管村”,前任村支书因此被免职。去年,他下了大决心,全年共做流产手术九例。如十六组的胡长清夫妇经过多次做工作后,才勉强被带到计育办流产,由于她的思想出现反复,悄悄跑掉了。后来曾喜初同志不厌其烦的上门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最后她主动地回乡做了流产手术。去年,全村无一例违法生育,摘除了计划生育“重管村”的帽子。心系老百姓,做群众的贴心人。全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病人20多个,曾喜初同志经常问寒问暖,有时主动掏腰包资助他们。去年六月份,一村民在公路边除草,不幸车祸身亡,他主动安慰家属,协助办理丧事,整整二天二夜没有上床。今年三月份,一村民因高血压惨遭不幸,他也是几十个小时没有安睡。勤俭办公事,经济上两袖清风高品格。无论是任会计,还是任支书,他都主张勤俭办事,出差不租车,不打的,能当天返回的尽量当天返回,不能赶回家时,就到亲戚朋友家住宿,从不住旅社、宾馆,不超标报销差旅费。招待客人,从不大吃大喝。由于曾喜初同志的努力,2008年他本人被评为全镇“十佳基层干部”;团坪村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曾喜初同志当村官十多年如一日,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帮村民之所需,是村民放得心、信得过,为村民当家作主的好干部。
无悔的选择&& 不懈的追求——记周家店镇娥公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樊哲进
从鼎城区周家店镇墟场往北至娥公桥村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齐划一的楼房,与镇街道连为一个有机整体,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农民街”。徜徉其间,你便置身到一派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里。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连接千百农家;六角块护坡的里堤堰水库碧波荡漾;纵横交错的硬化渠道延伸到丘丘块块;整理好的良田似棋盘方格;四百亩养殖水面鱼欢虾跳;新建的村会议室气派漂亮。这些新的面貌都是近两年改变的,这里的人们整天把欢笑写在脸上。看到这些新气象,不知情的人很难相信,该村11年前是个乱出了名的大村,村干部争权夺利,一年换几个支书还不能到头,人心涣散,群众致富无门,五保户、困难户生活没有着落,村级财务混乱,高息借贷,白条满天飞,干部人人都可随心所欲的开支。仅1996年吃喝开支就达16万元,租车费8万元。到这年底止,村级累计负债130多万元,计算到村民头上人均841元。村内村外的人都认为娥公桥村乱得无可救药了。1999年正逢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全村党员群众一致要推选樊哲进担任村主任。之前,他本来有一份工商所协管员的工作,可是他放弃了。他想到,既然全村人这么信任我,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理应为这方热土办点好事实事,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这也是一名当代青年应有的本分。于是,他钻进了这个“刺芭棚”,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时年,他才27岁。11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已定下的规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老党员、老干部,虚心向他们请教,经常到村民家中嘘寒问暖,以心换心,以情动人,群众有困难,他不遗余力的帮助解决。14组村民胡诗富,爱人病了,田地即将荒芜,家庭面临崩溃。老胡一度想撒手轻生,是樊支书给他买回了种子肥料,组织帮工,使这个一蹶不振的家庭重现生机。五保老人彭年病了,他租车送到镇医院治疗,1200元医疗费是他个人掏的腰包。村里的老人死了,他总是第一时间前往吊唁,帮助料理丧事。他乐善好施,只要村里的困难户找到他,他总是200、300元借钱解困,每年都在万元以上。这个村从去年起,五保户除国家补助外,村里每人每年增发了300—500元生活费;给低保、特困、重残户增加100—300元,每户发100斤米,10斤油,100元钱;给80岁以上高龄老人拜寿拜年;捐助考二本以上的大学生4名,每人200元。这些在全镇是独一无二的。11年来,他以身作则,规范制度,节约开支,勤俭办事业,村级债务由原来的130万下降到60万元,消赤70万元;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每年都有10到20万元进帐;兴修水利见成效,水库六角块护坡2500平方米,浆砌渠道15公里,解决了干旱死角问题;新增2台变压器,解决了线长面广电压低、照明难的问题;整理土地2000亩;硬化村主公路3.5公里,新修便民桥2座,拓宽9组、4组、11组至阳陂庵村13组公路近5公里,并铺毛砾石,在国家投资无计划的情况下,硬化北边公路近1公里,现已竣工通车,解决了全村所有组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建起了一栋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的高标准村部,并购置办公桌椅及电脑等用品,改善了办公条件,结束了办公无场所,开会租房子的历史;兴建了25口沼气池;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区重管村一跃成为了先进村;2公里长的一条农民街横贯全村南北。以周训池为主的养殖大户,以王昌银为主的种植大户在成批涌现。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600元上升到2800多元。11年来,全村无一例刑事案发生,治安纠纷无一起上交镇里,出现了干部团结,办事公正,群众齐心,村风纯正,五业兴旺,齐心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娥公桥村连续四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目标管理红旗单位”,2008年被常德市委授予“先进农村党支部”光荣称号。他本人多次被区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十佳基层干部”光荣称号。
忠诚奉献在岗位& 力争管理上水平——记周家店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赵家全
2002年8月,赵家全同志调任周家店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七年来,他把心血倾注在全镇10所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上,以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践行着一个校长的坚毅、执著和忠诚。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严谨治校,实施人性化管理,努力构建人文和谐校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镇中学通过市级示范化学校验收、授牌,现正朝着省级合格化学校的目标迈进。
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一个校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重点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赵校长深谙其中的道理。“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他在全镇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他又组织教职工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及《人民教育》刊载的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等教育教改经验,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讨论,从而牢固树立起“生本教育”的理念,并努力付诸实施。针对镇中学某些学生的厌学现象,开展了以“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大讨论,充分认识到:“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效率,其根本就在于“人的解放”。“生本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是自由讨论,一个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会获得老师与同学的激励与赞赏。全镇广大教师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08年,全镇中小学各年级学业成绩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中学毕业年级的合格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10%以上,升重点高中——区一中25人。人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巩固率等四项指标总评居全区前列。
突出教学中心
学校的中心是教学。赵校长的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始终抓住教学中心不放松,紧紧依靠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造就一支师德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他鼓励支持教师加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进修、自修,不断“充电”,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请外地领导、老师来本镇听课、讲课,传经送宝,相互交流,促进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强化常规教学管理。他提出了加强常规研究,抓好常规指导,落实常规管理的指导思想。每年要求所有教师听课人平20节,骨干听课40节,校长听课80节。学科作业逐日或逐课批改,每月盘查。全镇各中小学都做到了按大纲要求开课设节,严格遵守上级规定的作息时间,广大教师教学任务完成良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评价满意。认真开展“教研年”活动。2008年为“教研年”,他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重点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全年上好一堂课,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论文。特别是认真组织了赛课活动,全镇中小学教师人人都上了讲台,通过历时五个月的初赛、复赛、决赛,充分展示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最后决出了王爱新、吕辉君两名教师代表中小学参加了全区组织的“教研年”赛课活动,两人双双获得了一等奖。他带头读书,带头撰写论文,所写《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文,获省级二等奖。
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班长”与“一班人”的关系。赵校长要求班子成员或普通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模范遵守党纪党章,带头遵守学校制度,常年以校为家等。在工作方法上,他对自己提出了20个字的要求:“统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兼听不偏听,主见不主观”。他思想过硬,作风正派,身先士卒,善于团结一班人,因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学集体领导班子。在去年5&#8226;12汶川特大地震中,五名支部委员每人带头缴纳特殊党费200元,其余党员每人捐款100元。更有两名普通党员戴国枝、李运宏分别捐款1066元和1500元。他们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舍小家,献爱心的典型事迹,《常德日报》给予了全面报道。处理好“法人”与“主人”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校长法人的形象要靠教职工来维护,教职工的主人作用要靠校长去发挥。他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坚持民主管理,民主治校。凡学校的重大决策,如教职工津贴等方案的落实,都由教职工代表表决通过;凡学校基建、维修、设备购置等重大项目的签定,都让教职工代表全程参与。他做教职工的贴心人,把教职工的冷暖常挂在心。教职工有病他亲自上医院探望、慰问,有喜事他亲自前往祝贺,家中有困难他亲自上门帮助解决。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义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当校长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战略眼光时,学校工作就能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了整合资源,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04年,他根据中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跑市、区,上省城,争取财政拨款60万元,在镇中学建起了一座1200多平米的综合科教大楼。近年来,又采取自筹与争取政府投资相结合的作法,共筹措资金2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濠口小学、瓦屋垱中学、蜘蛛山小学、白合寺小学、镇中心校、镇中学的办学条件。目前,他还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以下方面:对学生长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感恩教育,启动“52103”工程,即每学期要求学生会唱五首感恩的歌曲,会写两封感恩的信,做十件感恩的小事,每天说三句感恩的话;长期开展热爱学校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着力打造人文和谐平安校园;严格落实中小学收费政策,兑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等等。赵家全校长坚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将进一步提振信心,牢记使命,不负期盼,推动周家店镇教育事业有序、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一心一意为水利事业谋发展——记周家店镇水利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鲁观辉
鲁观辉同志,今年50岁,1996年入党,现任周家店镇水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鼎城区十五届人大代表。该同志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热爱党的水利事业,工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全镇水利建设事业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他带领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统揽全局工作。一、当好水利参谋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镇水利站核定为8名编制。原有30多名在编人员,一下要减员20多名,工作难度很大。鲁观辉同志遵循上级精神,服从组织决定,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在公平的原则下,顺利完成了全站的机构改革和人员下岗分流工作。在人员编制偏少的情况下,他巧妙安排,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人都有事干。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全镇各村调查研究,进行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为镇党委、政府当好水利参谋。因此,近几年来,全镇水利建设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也没有因洪涝灾害发生溃垸垮库等险情。二、出色地完成镇里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全镇有小I、II型水库15座,站属排渍机埠两处,抗旱机埠3处。这些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全站只有8人来干,人手紧,工作强度大。鲁观辉同志不但带头完成本职工作,镇里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也很
多,不仅是水利站长,还是移民站长,又是联村干部,他一人当几人用,从来没有休息日。不管是本职工作也好,中心工作也好,份内工作也好,份外工作也好,他都一样完成出色,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今年4月,竹山咀村民聂德才不幸溺水身亡,为协助查明原因,做好安抚工作,维护稳定的局面,他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夜以继日的忙工作。三、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努力配合搞好项目建设鲁观辉同志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水利建设项目。在跑项目、争项目时,他经常是“厚着脸皮”找领导磨。一次不行,就找二次、三次。在他这样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近年来,全站争取上级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近200万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镇水利设施老化的局面,为全镇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不但自已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还努力协助配合全镇各村争项目,作规划,当项目下达后,加强对所有项目实施的监管和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使这些资金用在刀刃上。
任劳任怨的孺子牛——记周家店镇九岭村共产党员&& 闫向清
闫向清,男,现年59岁,共产党员,担任九岭村15组组长迄今已有18个年头。老百姓说起他,无不佩服,赞不绝口。15组组大,人口多,地域复杂,他把本组治理得井井有条。闫向清同志有个会下厨的特长。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主动帮助安排和下厨,且都尽义务,从不收取一分钱报酬。他帮助五保户做家务,挑水、碾米,每年腊月还送肉送鱼;帮助困难户耕田,抽水、挑稻穗、料理家务等,总之有求必应,有事必做,有难必帮,宽厚待人。2006年,五保户闫向国病故,当时村里资金困难,只解决500元钱,不足部分全由他组织安排。他贴钱又贴力,终于把闫向国妥善安葬出去。在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他工作出色,不分日夜,深入到每个农户家逐丘逐块核对。由于人口增减,有些农户土地变化较大,使得因新增人口没有土地的农户矛盾突出,产生了纠纷。他宣传党的政策,主动做那些人口减少的农户工作,到户进行针对性调整。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解成功,使新增人口的农户调整得到了土地。他还是公路的临时养护工和一方环境卫生的清洁工。每当组里公路凹凸不平时,他总是默默地修好。有时一连几天都在路上平整、养护,他从不叫一声苦。湘北公路纵贯全村,沿线有5个垃圾池,每季度要清理二次。只要接到上级通知,他就率众去除污排垢,不怕赃和累,也不管报酬高与低。如果上级未拨钱,他还垫付给那些同伴们。闫向清同志维护领导,听从指挥,总是出色完成村支两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前些年有上交任务的时候,他每年冒着酷暑在粮店帮助农户抬谷、算帐,率先完成本组的全年任务。以前,全村每年要集中收晚稻10万多斤,他总是忙于除杂草、晾干水分,确保稻谷销售质量。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胸怀大局,维护集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真正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恒丰垸中造福人——记周家店镇恒丰村共产党员&& 沈善义
恒丰村共产党员沈善义,今年刚过不惑之年,却担任组长十年,是一位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村民称他是为公家事舍得拼命的“十三郎”。2009年春分时节,斜风细雨,冰凉刺骨。村民们来恒丰电动机埠准备抽水做早稻秧田。试了几次,却抽不出水来。机手知道,这是进水沟渠的淤泥堵塞了“莲蓬头”。小沈知道,全村今年早稻面积大,1800多亩水田正等待用水做田。当时,他不容人分说,立即邀请来几个得力的伙伴,在岸上为他做帮手,做安全保护工作。喝下几口驱寒壮胆酒,脱掉棉衣和羊毛裤,潜入2米多深的水下,浮上潜下几十次,挖出淤泥十多担,清除完“莲蓬头”周围的淤泥,使电动抽水机正常运转了。据了解,这是近几年他第三次为该电动机埠清除淤泥。事后,村民称赞他的壮举,他风趣地回答说:“去年抗震救灾人家那样勇敢,我就不能学习人家当英雄?”恒丰村第一组30多户村民居住分散而零乱,140多口人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好路。原有的土路全是坑坑洼洼,真是“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包糟”。不要说大小车辆进不来,就连走路也艰难,运粮、运肥更是难上难了。小沈担任组长后,深深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筹集资金,带领全组村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路基、铺砂卵石,终于修成了一条三米多宽的主公路,又修了三条分支路连接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总长2.5公里。多年来,沈善义同志每年都要用十多天义务养路,拖四、五车卵石填补坑坑洼洼。该组有250多亩水田,大集体时修的排灌沟渠淤塞了,村民抽水十分困难,于是,他带领村民修整、疏通排灌沟渠2000多米,新修排灌沟渠1000多米。近些年,他每年均用十多天,义务修整沟渠,以保证村民每块水田排灌的畅通,全组及全村的村民都十分敬佩小沈。近几年间,土地纠纷是一个突出而棘手的大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提留重,村民插田倒赔本,好些户放弃了耕作责任田,每年要花不少精力解决“抛荒田”问题,使小沈费尽了口舌。如今减免了农业税,每亩田有不少补贴后,村民争着要田了。不少青壮年从外地打工回家,现在却没有田插,为此事经常找组里和村里吵闹。为此事,小沈走东家串西家,用政策、用亲情关系、用换位思考等方法,苦口婆心地做村民的说服调解工作。近两年中,为无田或少田的村民,调回65亩水田,使这些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愿竭余烬暖众人——记周家店镇娥公桥村共产党员&& 杨白亮
杨白亮同志今年62岁,但他精神矍烁,为村民办起事来浑身是劲。与邻友善。1998年春,本组村民黄第义的妻子生病后没有钱治病,那时老杨家里也很困难,但他和爱人商量后,主动将自家准备整修房屋的800多元钱借给老黄,为其爱人治病。在老黄夫妇住医院治病的十多天里,老杨不仅帮助黄家整田育早稻秧苗,还为黄家照料家务。病人出院后再三感谢老杨,老杨却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邻里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照应,患难之时见真情嘛!”好学致用。老杨比年轻人还好学,他时常戴着老花镜看书报杂志,看得最多的是《农民普法读本》、《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他经常告诫自已子女和组里的年轻人:“没有文化的农民会落伍呢!”大家可别小瞧老杨,初小文化底子的他,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知识,而且还能现学现用。2008年秋,该组进行土地平整,各类矛盾多,为了顺利开展此项工程,老杨为村民反复宣传,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号召村民讲长远利益,顾全大局。同时,还为村民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本组村民樊孝家有十块水田的原貌被打乱划破了,其后续平整工程量大,此时,老杨先放下自家被平整的田地而不顾,前后抽出十多天时间,帮助樊家筑田塍,夯实田边余角等。另有村民黄应珍,家里四口人,只有三亩多水田面积,开始担心被平整后会减少自家的面积,坚决不同意平整他家的田土。老杨十多次和黄家协商。为打消他的顾虑,并诚恳地表示愿用自已家的2亩田和黄家调换。最后,老黄被老杨的精诚所感动,高兴地同意平整自家的田土,也不要老杨调换田了。义务向导。近几年里,镇兽医站的医生下村组为村民的鸡、牲猪、狗等打防疫针,兽医总喜欢找老杨作向导,尤其是为鸡打防疫针大多是早、晚的事,还要跑遍全村,一干就是十多天,他却毫无怨言。他常说:“我年纪大了,不能为党作啥大贡献,做点跑跑腿的小事是应该的。”
扎根基层工作岗位三十年——记周家店镇金家垱村共产党员&& 黄国财黄国财同志,现年54岁,住金家垱村8组。1977年入党。历任生产队会计、队长,村企业会计、出纳,村党支部副书记。从事基层工作30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能上能下,一心为群众办事,一生交给党安排,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服从组织安排,维护村支两委领导。他承包田地20亩,劳动强度大,时间紧。但只要村组有事,一声召唤,他立马就到,不提任何要求,积极带头完成任务。二是化解矛盾不上交。遇到有人闹纠纷,他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两个农户为几块钱的事吵架,双方各不相让,准备请人大动干戈。他及时做过细的疏导工作,耐心相劝,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三是义务修路养路。村里修水泥路,他带头捐款;路旁栽树,他义务投工,不取分文。他还是村里约1公里毛卵路的义务养护工,经常一人默默无声的填坑补洼。去年大年三十吃年饭后,他又一人到这段公路上铺了三车卵石,忙得汗流浃背,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四是尊老扶老,济困帮弱。本组七十多岁的老人陈耀华,因儿子外出打工,家中没有劳力。他便经常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电路不通,帮助修理;重体力活,帮助去做。因此,老人对他十分感激。五是以人为本,救人危难。前两年,组里罗作宏、雷跃云、梁吉训曾因打农药,不慎中毒,老黄都于第一时间,分别把他们送到救治地点,使其安全脱险。2007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本组村民罗振甲急性阑尾炎突发,老黄不顾冬夜寒冷,立即把他送到西洞庭医院,待手术完成,安排完毕后,回来已是次日凌晨二点多了。
青山依旧在&&& 犹有夕阳红——记周家店镇黄公咀村共产党员&& 汤世运
汤世运同志,现年80岁,黄公咀村12组人。1955年入党。解放初期,住蒿子港复兴垸(现已开河)。开始任村主任,曾参加荆江分洪,荣立特等功。1954年参加西洞庭治理工程,驻小港堵口,担任中队长并授予甲等劳动模范奖章。1955年移民至黄公咀,历任村长,初级社、高级社社长。1956年,就任黄公咀村首届支部书记。他经历了反五风、社教、十年文革时期的严峻考验,其工作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1985年退职,前后共任职35年。汤世运同志作风过硬,雷厉风行,是那个时代最有魄力、最有名气的支书。他为人正派,办事公正,体贴民情,深得民心。他任职30余年间,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全镇、全村广大干群树立了榜样,曾多次受到市、县嘉奖。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全镇各村的产值分配,数黄公咀遥遥领先,各项硬指标首屈一指。他一生奉献之大,可谓劳苦功高,有口皆碑。汤老歇职后,仍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支书的晚节。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文献和科学发展观,紧跟新的形势,为建设新农村发余热,作奉献。近几年来,本村修建公路、安装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方面遇到阻力,他总是耐心地做工作,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有个农户门前长着一根楠木树,妨碍公路硬化施工,由他出面协调便挖了。他维护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从爱护和帮助干部的大局出发,敢说硬话,提出建议。村支两委每次换届选举,他总是维护其平稳过渡。他还组织几位老党员定期督查各村民小组的工作,发现问题帮助处理,及时纠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支委组织开展了党员帮困活动。汤老曾带领几位老基层外出参观学习、取经。回村后,给村民传授致富之道,帮助他们仿照外地经验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像曾海平、黄阳春、杨国喜科学致富、勤劳致富的专业户典型。
坚守平凡&&& 甘于奉献——记周家店镇竹山咀村共产党员&&& 陈学先
陈学先,男,今年52岁,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竹山咀村4组人。1999年——2006年担任村主任,2007年卸职。早在30年前,他就开始从事乡镇企业工作。那个时代,他年轻体壮,做事勤于吃苦,对人和善热情,领导派他到砖瓦厂任副厂长。由于他处处带头,认真负责,领导欣赏他是个有为青年,又抽调他去兴办陶器厂,任副厂长兼车间主任。他为兴建该厂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但由于本地土质差,生产不出标准的产品,而被迫停办。数年辛苦,前功尽弃。于是,他回家承包责任田。但同事们仍亲切地称他为“先主任”,并出了名。他性情豪爽,办事能干,作风正派,在村民们心中有很高的威信。1999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他在全村人民的拥戴下,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其时,他已42岁。此时的竹山咀村,可说是一穷二白。村里亏欠200多万元的高利贷款,天天有人讨债;30多万的上交款项,政府段段结帐;长达20华里的江堤要道,坑坑洼洼,不能畅行;老化的电动机埠,垮塌的排灌渠道,亟待整修;村里庞大的日常开支,首先要自掏腰包;棘手的提留任务,拖得年深日久;年终村组干部的工资,打欠条一张。真是困难重重。他本是一个很活跃、很乐观的汉子,又是一个说真话、办实事的能人,自从担任村长后,深感担子重、责任大,却变得沉默起来。他想:群众推选我当村长,就必须时刻为民着想,为民办事,如果年复一年,依然如故,又有何颜面见村中父老?为了不负村民们的期望,他振作精神,下定决心,与村支部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做了几件让组织认可、群众信服的事:组织专人清理财务,澄清底子,对那些不合理的开支,处理兑现到人。全村共收回现金2万多元,同时制定出一套严格的财金管理制度。清查全村田亩,解决组与组负担不平衡的现象。引进外资3万元,对长达20华里的村级公路,填平坑洼,铺上卵石。在全镇第一个提前完成电网改造工程,机埠维修与电网改造工程同步进行,同时竣工。按照他自已的说法,任村长7年时间,做了一些既平凡又艰巨的工作,成效不大,也算尽职尽责。7年的工作实践,体现了他的能力和水平。退职以来,他仍然积极热情为村支两委献计献策,并引进资金4万元,为解决全村主要排灌渠的整修工程作出了贡献。
克已奉公&& 助人为乐——记周家店镇闵家桥村共产党员&& 彭行汉
彭行汉,男,今年62岁,住闵家桥村11组。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年担任组长。修路建渠闵家桥村11组,小地名叫赵家垱,有40多户,160多口人,总面积600多亩,其中水田350亩。村民居住分散,行路难,运粮、运肥更是难上难。为了改变组里的落后面貌,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彭筹集资金1万多元,带领全组30多个男女劳力新建公路2.5公里,通到每户家门口。村民们陆续添置耕田机等农用机械后,田间却无路可走,机械设备下不了田,成了摆设。他又带领村民兴修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田间公路。为解决村民排灌难的问题,他还带领村民修建排灌沟渠1500多米。为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关心他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本组无儿无女的五保户姚焕章、彭元姑因病长期卧床不起。于是,老彭就发动亲友、邻居为两位五保老人送水送饭,并多次请医生为他们治病,还帮他们端屎端尿,打扫清洁卫生。两位老人先后病逝时,村里每次只给几百元钱安葬费,远远不够,他又到处筹集安葬费用,将两位老人圆满地安葬出去。&& 今年4月,组里租来了旋转耕田机。由于机身较宽,耕田机下不了田。几户村民正在发愁时,老彭主动让耕田机走自家棉田过,压掉自家育的棉花秧苗,并且自已又修补被压坏的田埂。这样,他舍弃个人利益,却方便了别人。主动化解矛盾&&& 2006年,组里两户村民为些鸡鸡鸭鸭的小事吵架,后又扭打起来。老彭立即好心去劝解,对方却同他接火了。还被对方打了一拳,他也不还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还手呢?”他十分坦然地说:“都是自家人,何况当时人家正在火头上,我又何必火上浇油呢?”后来,被劝方给他赔礼道歉,两人关系更好了。在这次土地二轮承包中,老彭主动协助村里做好协调工作。他费尽口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为几户村民调整了部分土地,使大家十分感动。
为组织分忧& 替村民解难——记周家店镇天井村共产党员& 梁进忠
梁进忠,男,日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家住鼎城区周家店镇天井村3组。该同志自2005年加入党组织以来,时刻谨记自已的责任与使命,默默无闻地为民办事,处处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为本组及周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已的贡献。2005年以前,该组通往湘北路的通组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成了该路的真实写照,出行难成了村支两委及该组100多名群众最为头疼的事情。梁进忠同志不等不靠,勇挑重担,主动联系组里几位有经验的群众对该路进行了测算、设计。他带头捐款500元,然后又劝说远嫁常德的妹妹、妹夫捐款,邀请组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一道乘车到常德,找本组在外工作的老乡,向他们详细介绍家乡近几年的现状以及现在修路所遇到的困难,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他的举动感动了组里很多的群众,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后纷纷捐款。资金全部到位后,梁进忠把它交给专人统一管理,并邀请了三位同志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十几天后,一条宽阔平坦的碎石路展现在群众面前,走在新路上,群众都舒心地笑了。本村三组与二组之间有一个10多亩的峪口水塘叫姚堰,常年因权属问题无人管理,春雨来临时下游泛滥成灾,秋旱之际却早早地塘底朝天,下游100多亩水田的生产用水没有丝毫保障,群众有意见,责怪村支两委未出面协调,不满情绪溢于言表。2006年,梁进忠找到村支两委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不找村里和组里群众要一分钱,邀请二组的组长一道出门找外出经商的老乡募捐资金6000多元,然后又联系推土机修堤护坡,夯实堤身,重新安装腰石昏、底石昏。并与邻组商定每组承包三年,公开发包到人,轮流实行养殖管理。这样水有人管了,春雨时,泄洪有了节制;秋旱时,下游的稻田也有了保障。承包款可用于二个组里的公益开支,也化解了二组之间的矛盾,消除了群众对村支两委的积怨,领导和群众对此都赞不绝口。梁进忠还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无论谁家有事总有他在场,总有他默默忙碌的身影,事情忙完后群众想对他说声“谢谢”时,他却又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走了。他常年乐此不疲地做一些平凡的小事,不求回报,积极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定义,向人们展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光辉形象。
退伍不褪色的老兵——记周家店镇大砖桥村共产党员&& 贵雪庭
老兵名叫贵雪庭,家住鼎城区周家店镇大砖桥村第五村民小组。说他老兵,其实年龄不大,刚近“知天命”之年。他为人仗义,热心助人,勤劳有韧性,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是一个全村大大小小都喜欢和他相处的汉子。老兵不服输。老兵一直梦想做一个新型农民,把农业生产搞出点名堂来,但时运欠佳,老天似乎有意在磨炼他的意志。他是大砖桥第一个引种栽植杂交水稻的人。他连续几年种过十几亩西瓜。2004年开始办养猪场,由于经验不足,欠缺技术,多次从外地引种回来的200多头育肥猪全部发生“蓝耳病”,一夜暴亡,亏得血本无归。一个大男人悄悄呆在猪栏里流了一通泪。伤心过后,他又重新鼓足勇气,四处求教取经,争取信用社贷款,继续坚守、发展他的生猪养殖业。通过几年的努力摸索,他的养殖技术大大提高,自繁自养种源链形成,自已生产、加工饲料,生产成本降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各地生猪养殖业大起大落,他却渐趋稳定,发展前景看好。老兵不上访。老兵1979年入伍,恰逢对越反击战,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983年退伍后,扎根农村几十年,从没向人炫耀过那段历史,也从没以此为借口,哪怕是在负债六万多元的困难时期,也未向组织提要求,争照顾。对越参战这个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上访不断,有很多战友邀过他,要他一起上访,他都婉言相拒,以理规劝。这些年,他除2次通过正规程序咨询政策外,没有参加其他违规上访。老兵有爱心。老兵义务照顾五保户贵立振的遗孀很多年,他隔三差五的看望她,没安自来水时帮她担水,帮她劈柴、买米,不时给零用钱。外出或回家乘车途中,只要遇到熟识的老人,他都主动照顾,并替他打车票。去年,村里硬化水泥路,傍晚民工回家了,来了一大卡车碎石,拦在路中央,车辆和行人都无法通过,老兵知晓后,在没有村干部安排,没有分文报酬的情况下,一人将10多立方米碎石全部铺撒完毕,方便通行,不影响第二天的施工。
殚精竭虑建家园& 献了青春发余热&&&&&&&&&&&&& ——记周家店镇白鹤寺村共产党员&&&& 李典林
李典林同志,今年60岁,住白鹤寺村10组。1990年入党,历任村会计、村主任。2004年,因年龄与身体原因退出基层工作。长期以来,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日夜奔走操劳,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退职以后,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懈奋斗。
一、任职期间勤作为
李典林同志初任村会计时,业务不熟,就虚心向内行请教,从不懂行,到比较精通,成为全镇的业务尖子。担任村主管会计10年,他不贪不占,精打细算,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把集体的钱用在刀刃上,从无错帐发生。2000年被群众推举到村主任岗位上后。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经常早出晚归,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长势,查看病虫害。请教农技员,收看农业频道,订阅多种刊物,及时通知农户何时下种,如何防治病虫,如何选种。由于他年复一年的艰辛努力,该村群众科学种田气氛很浓,普遍增产增收。他又与村支书多次上常德,诚心诚意请来亚华种业公司的技术员,帮助恢复了水稻制种项目。仅此项,农户每年人均增收300元。2002年前后,他大力拍卖“四荒”资源,消减村集体债务。做过细的说服工作,求得债权人的理解,下调借款利息,为村消债减赤达20多万元。他心贴群众,积极维护干群关系,跑前跑后上门服务,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50多起,化解村民、邻里之间的突发事件2起,为一方社会大局稳定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他贯彻上级精神不走样。他学习政策、时事,熟读法律法规,经常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劝告村民要知法守法,不要打牌赌博。村民合理的要求,他积极想办法解决;不合理的要求,婉言拒绝,决不徇私情。大家称赞他是全村群众的好当家。
二、退职以后多奉献
2004年,李典林同志主动让贤退职。他不顾身体有病,对年轻的同志扶一把,送一程,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成长,经常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他积极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竭力维护基层组织的团结和公信力。在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中,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主动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调解员。在村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他发挥余热,争作贡献,是义务巡视员和工程质量监督员。2006年下半年,村支两委率先立项引进资金240万元,由国土局直接招标,对袁家坪、谢家坪一带实施土地平整。面积2000亩,涉及11个组,1200人受益。他代表村委会监督工程质量,确保这项历时半年多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于2007年6月胜利竣工。2008年,硬化全村公路,他带头捐款,个人组织资金5万元。开工后,他作为义务工程监督员,顶风冒雨斗严寒,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至到建成通车。这正是:本色不因霜雪改,余热不因将烬弱。平凡岗位有作为,言传身教真楷模。
心归乡土&&& 情系青山——记周家店镇武岗寨村共产党员&&& 周洪发
在白云缭绕群山环抱的武岗寨村,有一户瓦舍庭院整洁,犁耙农具齐全的人家。户主名叫周洪发。他中等身材,寡言少语,干事却老成稳重,有序有效,干脆利索,堪称农活行里的好把式。他今年52岁,1976年参军,1978年入党。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高射机枪连担任班长,荣立三等功。1981年退伍。复员后,他没自恃有功,向组织伸手要照顾,要安排工作,而是一心归田,从头开始。他所种10亩责任田,由于精耕细作,没有一根杂草,加上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治虫打药及时,年年平均亩产过千斤。从而带动全村科学种田,各家各户连年获得粮食丰收。他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热爱生态环境,尤其对山林情有独钟。2004年下半年,在双桥坪镇与本镇交界处的英雄水库堤边油榨岗一带,突然发生火灾,近200亩森林面积着火,火势随风蔓延,越烧越猛。如不及时扑灭,两个乡镇,乃至白云山国营林场的几千亩森林就会化为灰烬,人民生命财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火情就是命令。他和村支部书记周先勇一道,立即组织村民100余人迅速赶赴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很快,常德市消防队来了,两个乡镇的领导也带着大批人员赶到了,四面合围,一场森林大火终被扑灭。他和支部书记担心余烬未熄,死灰复燃,两人忍饥挨饿,留守山头,熬了一宿。他不徇私,尽管家中有困难,但从不找领导,总是自已设法解决。多年来,有不少返乡的战友邀他上访,他总是婉言相拒。今年2月19日,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出战30周年纪念日。一些战友联系他准备越级到省、市、区上访,有打电话的,也有上门的。为了躲避这场事,他便独行到药山寺赶场去了。由于受他的积极影响,武岗寨村多年无一例上访,维稳工作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 连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受到镇党委、政府嘉奖。他与上级党组织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的工作,经常化解各类矛盾。今年初,村支两委决定立项引进国家投资上百万的土地平整项目,平整枣儿岗220亩土地。项目实施后,虽扩大了耕地面积,可长期受益,但毁坏了耕作层,近两年不能获利,又没有什么补偿。开始,有的人思想不通,工作不配合。于是,他就利用自己受损面积最大的例子现身说法,逐家逐户做好疏导工作,使这项工程顺利开工。
田野保护神——记周家店镇柳溪湾村共产党员& 周家仁
周家仁,男, 现年47岁,住柳溪湾村9组。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5年在周家店镇墟场成立首家以植保技术加盟农资经营服务中心以来,他一直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在2006年、2007年稻飞虱大爆发之年,他能够及时准确的为群众测报虫情、宣传植保知识和指导防治技术,并送资料到户,服务到丘块。在2007年、2008年,曾先后在大砖桥、柳溪湾、团坪等村举办了上千人参加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科学种田水平。2007年7月,柳溪湾村一季稻普遍出现枯黄、萎缩现象,他得知后,积极主动联系上级农业主管部门,亲自邀请农业专家实地为全村近千亩水稻进行免费会诊,指导防治,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2007年,遭遇百年罕见的大冰灾。全村大部分柑桔严重受损,也是他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2008年,在柑橘大实蝇的防治上,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心成立以来,他还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朋友转发、打印植保病虫防治信息情报上万份,教农民改进传统的防治方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宗族大家里办事服众的人——记周家店镇阳陂庵村共产党员&& 陈丕根他叫陈丕根,1960年6月出生,2004年入党,系鼎城区周家店镇阳陂庵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一个总是用笑脸与人相处的人。他所在组是一个经历过多次分合的大组,有34户,158人,215亩耕地面积。是一个以宗族方式繁衍兴盛起来的村落,小地名叫君陈家。34户中除6户杂姓外,其余的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均姓陈。于外来说,他们整个村落是一家人;于内来说,他们又不是一家人,支房有别,一旦交恶,刀棍相向,没有“斤两”的角色是很难胜任宗族大家里的组长的。陈丕根就能胜任这项工作。自2000年担任组长以来,凭过硬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把一个分分合合多次的组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富,倾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邻里和睦、相互帮衬、相互谦让,支持村支两委工作的新气象,是远近闻名的模范组。他靠经济过硬服众。组里每年有800元的堰塘承包收入,收上来后,专户储存。每一项开支都经过群众讨论通过后才执行,且一年结一次帐,余额逐笔下转,无分文差错。他靠坚持原则服众。本组有一个农户在种农作物时,逐年将组里的简易公路路基蚕食2米宽,80米长。2008年组里整修公路时,该农户不但不主动退耕还路,反而无理阻工,施工多次中断。陈丕根数次上门做工作,讲实事,摆道理,坚持原则不让步,最终感化、转变了阻工的一家人,使公路整修工程如期完工。现在村民晴天雨天出行有一步好路走,无不交口称赞陈丕根。他靠甘为群众吃苦服众。该组以前从村部搭火用电,由于供电半径过大,电力不足,点灯好象萤火虫。为了解决组里用好电的问题,先后两次改变线路,架设杆线一百多根。第一次是将杆线从村部转到邻近娥公桥村机埠,第二次是将杆线转到邻近白鹤寺村田坪机埠。两次线路整改,恰逢本组由分转合之时,人心不齐,开支要分块核算,出工要上下平衡,你拗我犟,喊不到劳力就自已硬着头皮上,没有白天黑夜,一人当几人使。安装田坪机埠变压器时,上山没有路,他就和电工师傅们披荆斩棘,用手将一千斤的变压器托上山……。事后,群众评价说:“为安电,陈丕根吃的亏有卖的,皮都整落了好几层,现在想起来我们都心痛!”他靠带头执行党的政策服众。眼下,田土成了抢手货,田土纠纷普遍发生。在本次土地顺延承包颁发土地经营权证过程中,该组8个户需将栽种的原抛荒田退还给原承包主。凭心而论,捡抛荒田时是税费最重的时候,栽田倒亏本,是村支两委多次做工作压到头上才接受的,现荒田栽熟了,国家给补贴有收益了,他们就返过来要回,让人一时半会难转过弯来。陈丕根自已是8个户之一,涉及2户8亩面积。现任村支书的舅舅涉及3户10亩。全组一百多双眼睛盯着他们两户,认为这项工作开展不了。可出人意料的是陈丕根不仅将田返还给原承包户,还不收分文提升土壤地力补偿费。在他的带动下,本组的8个户均照他的样解决了调田问题,并为全村其他组带了一个好头,轻松解决了全村田土纠纷老大难问题。
言行称典范&&&& 老树发新枝——记周家店镇团坪村共产党员&& 王启六
王启六,男,1932年生,现年78岁,家住团坪村三组。1959年入党。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任农村基层干部,1984年因年老体弱多病,从支部书记的位子上退职。在职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退职20多年来,他人老心不老,时刻挂念村里的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经常性给村支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解决难题。人们都称他是“退职不退休的老黄牛”。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王启六同志无论是任职期间,还是退职以后,都始终坚持党的基本原则,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收取“三提五统”难的时候,他不但主动完成自已的任务,还教育子女、说服他人按时完成了任务。去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期间,他发现村内有人拉帮结派,干扰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便主动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地批评,还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村民要站稳立场,投好神圣的一票。这样,为本村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坚守阵地,认真负责。王启六同志一生中的最大特点就是最讲“认真”二字。村里为了硬化公路,成立了“公路硬化理事会”,由村民代表推选把他纳入了理事会。为筹集资金,他献计献策,不顾自已年岁高、身体差,四处奔波,动员亲友集资,仅他一人就为村筹集资金近十万元。在施工现场,他要求包工头严把质量关,不赚“黑心钱”。&&&&&&&&&&&&&&&&&&&&&&&&&&&&&&&&&&&&&&&&&&&&&&&&&&&&&&&&&&&&&& 联系群众,热心奉献。历来,王启六同志对本村的困难户、残疾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虽说自已家不算富裕,但他总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份爱心。五保户王福庭、残疾人王宏发都曾得到过他的资助。去年“5&#8226;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村里第一个站出来捐献人民币100元。村民们赞扬说:“还是老支书境界高,热心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王启六同志年近八旬,且子女不少,本来可以不插田种地,生活也过得去。但他不这么想,也不这样做。这些年,他不但把个人代销点办得红红火火,还栽了棉花,种了油菜。今年他的油菜产量是本组最高的户之一。王启六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利益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他的一句口头禅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他算得上是一个好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好楷模。
老易关键时刻的“四个不”——记周家店镇天门岗村共产党员&&& 易和新
老易,个子不高,人很精明,现年56岁,天门岗村二组人。1975年入伍,1976年入党,1979年复员回到了家乡。30年来,他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不准田土荒前些年,这个组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经商,留下老弱病残无力耕作,致使本组40亩田地抛荒。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头捡起了21亩荒田,从而带动其他农户,使这个组的荒田全部复耕。他现在还承包了14亩田地。不让涵渠垮这个组有100多亩山坂田,全靠三口堰塘灌溉。由于年久失修,沟渠不通,涵闸垮塌,放水时群众扯皮吵架时有发生。他自已掏钱200余元,买来水泥砂石,投入义务工日20多个,整修好了三处涵渠,使全组排灌系统畅通,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不能阻工去年,村里计划在他所在组修建村部,需要占地一亩,当时该组部分人坚决反对,迟迟不能动工。老易知道后,就主动做部分人的思想工作,说:“我们都是天门岗村一员,村支两委为群众办事,连开会的地方都没有,我们也没有脸面呀!”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建起了新村部。不能上访今年4月,这个组的20多名村民以天门岗村的电动机埠瘫痪,不能开机抽水为由,准备集体到镇里、区里上访。他出面劝阻说:“我们首先得向村里反映,逐级上报,在得不到解决情况下上访才顺理成章。且上访不能“乱”访,是有严格的程序和人数限制的,否则,好心办坏事,睁眼干违法的事不划算!动不动就越级上访,这一方法不可取,此风不可长。”在他的劝说下,村民打消了上访念头,最终找村委会圆满解决了问题。
事事注真情&&& 处处见丹心——记周家店镇瓦屋垱村共产党员&&& 汪孝之
汪孝之,男,今年63岁,住瓦屋垱村1组。1968年参军,1970年入党,1973年复员返乡。老汪复员后,听从组织安排到本村学校当炊事员。七十年代初,农村生活较艰苦,为了改善师生生活,老汪开动脑筋想办法,种了大量蔬菜,每年饲养3、4头牲猪,还上山捡柴。他做菜讲究色、香、味,注重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饭菜可口,师生十分满意。老汪全家4口人,承包水田9亩多,山林2亩,桔园1亩多。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全由他俩老担当起来。去年,种一季水稻4亩,亩产超1000斤。棉花5亩,净收8000余元。加上儿、媳打工收入和其他农作物收入,全家总收入达4万多元,人平近1万元,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老汪组里有200多亩水田,全由汪家大坝蓄水灌溉,沟长水远,灌溉十分困难,必须修建排灌涵管。今年春节刚过,老汪积极支持、配合组长汪明义,带领全组十多个村民,冒严寒排渍水、出淤泥,安装埋设了四百多米地下涵管,解决了全组农田易受旱,无法引水灌溉的问题。今年清明节前,老汪又带头买来碎石,铺修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公路。
一个拓荒者的心愿——记周家店镇向家垱村共产党员&&& 熊庭选
在向家垱村草堰水库的西北岸边,有一个松林葱翠,果满园、猪牛壮、鱼满塘、鸡鸭成群、稻棉飘香的美丽小农庄。这农庄的主人就是富有开拓精神的共产党员熊庭选。熊庭选同志,今年58岁,住向家垱村4组,1969年参军。1975年入党,1977年2月复员返乡。复员后,承包田地10亩多。他每天和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忙死忙活收入不到3万元,除出开支,所剩无几。他感觉生活过得太单调,浑身的劲没地方使,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不安于现状,想开创一番新事业的打算。2002年底,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脑子里萌生了改造荒山,建设一个生态小庄园的想法。他立即召开家庭会,全家人表示完全赞同。2003年初,老熊将创业方案向村委会、镇政府请示报告,很快得到了两级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同意租赁荒山、旱地和水田200亩,作为他的用“武”之地。老熊筹集资金30多万元,租来挖土机、推土机大战半个月,劈山填峪,修起了一条3米多宽,1公里多长的公路,并与村道、镇道连网。修起了4间砖瓦房。从1公里外接通了三厢电,安装抽水机,引水上山顶,解决了人畜用水和田地、山林灌溉问题。添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老熊带领全家人夜以继日地披荆斩棘,垦荒造林。现已初具规模:种水稻、棉花10多亩,油菜20多亩,营造国外松20亩,高产油茶林2亩,西瓜30亩,芝麻8亩,花生10亩;饲养牛4头,牲猪4头,养蛋鸭400多羽,洋鸭200多羽,养鱼1万多尾。去年,他家的种、养纯收入上10万元。如今,老熊还在继续开垦剩下的几十亩荒山,准备再种植高产油茶林,国外松和风景林。扩大猪、牛、鸡、鸭的养殖规模,提高鲜鱼产量。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荒山变成米粮川、瓜果山、聚宝盆,增产创收,沿着小康道路,高歌猛进。
山村致富引路人——记周家店镇泉水村共产党员&& 张家祥
在山回路转,鸟语花香的山村里,有一位默默无言、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他就是泉水村6组组长张家祥。他今年43岁,初中文化,2005年入党。老张全家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父亲是聋哑人;母亲长期生活不能自理。老张是个大孝子,夫妻俩常为母亲送茶送水,端屎端尿。为母亲治病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有一儿一女,儿子正读高中,每年开支要5000多元,女儿在外打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落在他夫妻俩身上。但夫妻俩从不叫苦,全家人生活十分和谐。他家承包田地21亩,茶山20亩,松山5亩,还有桔园等。去年,纯收入近5万多元,人平收入8000多元。张家祥自1999年春担任本组组长以来,对全组的生产非常关心。哪个村民的田里要关水放水,哪户人家的地里要治虫打药,他一串儿挂在心里,及时督促提醒。本组村民万宏章,由于年轻,没有种田的实际经验。老张经常手把手的指导他。村民张建军,以前长期在外打工,前几年才回家搞农业生产。老张鼓励他科学种田,粮棉获得大丰收。前年买了耕田机,去年又买收割机,很快成了山村里的种田能手和农机专业户。去年村里修水泥路,他积极带头捐资1000元。更可贵的是,他今年又东奔西走筹集资金20万元,拟为组里修一条宽4米,长约1.5公里的水泥路,使全组村民户户与村道、镇道相连,现已修好路基。
致富大道贯岩桥——记周家店镇岩桥村共产党员&& 曾繁朗
曾繁朗同志今年53岁,住岩桥村8组,1988年入党,历任村会计、党支部书记等职,1998年卸职。村民称他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修致富路的好党员。岩桥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1996年前,这里仍然交通闭塞,山路弯弯实难行。村民家里的粮食、黄豆、花生运不出去,柑桔、西瓜烂在了田地里,购买的化肥、农药全靠肩负背扛。有一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一个产妇难产,为了到镇卫生院分娩,喊了救护车也进不了村,家人非常着急,只好请邻居用担架抬着产妇冒雨前行,走走停停,十多里山路竟用了三个小时,险些丧了母子性命。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曾繁朗每每想到这些就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感觉自己身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真是有愧于党和老百姓。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村民修一条致富路、小康路。1996年下半年,曾繁朗同志主持设计的岩柳(岩桥——柳溪湾)村道,立即得到了村支两委的通过,老百姓的积极拥护,更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于是,很快完成了设计、测量、放样等准备工作。然而,好事多磨。工程进展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少数人为路基所占用的田地而闹事,上访、告状者有之,吵架、骂人者也有之,搞得沸沸扬扬。此时,曾凡朗同志头脑冷静清醒,同村干部一道分头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对村民所占用的田地进行适当调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修路工程顺利进行。他同村干部四方求援,积极筹集修路资金。那时,修路没有机械设备,全靠锄头、撮箕、扁担。他带领七百多男女老少大战一个多月,共用15000多个劳动日,完成土石方3万多立方。其中,还修建了一座长8米、宽6米的石拱桥,修桥耗资1.5万元,修路总耗资6万多元。在修路过程中,老曾和全体村干部始终同村民一道战斗在工地。在凿通岩山时,曾支书的双手打起了血泡,流血了,群众劝他休息,他笑笑说:“大家都在流血流汗,我流这点血算什么,怎能临阵当逃兵呢?”整个工程完工时,村干部和广大村民都脱了一层皮,掉了一身肉,但大家心中感到无比快乐。
忧民不论在位否 引来甘泉润万家——记周家店镇新时堰村共产党员& 鲁芳乐
新时堰村共产党员鲁芳乐,今年61岁, 1972年入党。他曾先后担任新时堰村党支部书记、乡司法所司法员、乡经管站会计等职务。群众称他是一位吃自家饭,忧百家事的好党员、好干部。1992年,老鲁在乡司法所工作时,瓦屋垱乡一村主任丁某,其妻黄氏,两人系组合家庭,生活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有一次,丁主任发现家中7000元存款不翼而飞了,这是他们夫妇好几年的积蓄。丁主任一口咬定是妻子有意带走了,认为这日子没办法过了,闹着要离婚。当时,乡党委书记、乡长等领导多次劝解他们,也有不少同事、邻居、亲友来好言相劝,均无济于事,两人越闹越僵。老鲁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苦口婆心地开导、启发丁主任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留人要留住她的心,你若留住了爱人的心,自然也就留住了她的人,当然钱也就回来了。”一席话,使丁主任茅塞顿开。于是,丁主任立即高兴地接回了妻子,从此夫妻俩和好如初。为此事,乡党委、政府多次表扬了鲁芳乐同志,丁主任夫妇也再三感谢他。2004年4月的一天,天气恶变,浓云滚滚,北风呼啸,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王氏堰蓄水爆满,随时都有断堤缺口的危险,山下二十多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当时,所有的村、组干部到浏阳学习、考察种植辣椒的技术去了。老鲁发现险情后,立即组织二十多个男女劳力,荷着锹锄、背着铁锤、门板、木桩,带上装土用的蛇壳袋等抗洪抢险物质前往抢险。还没完全爬上堰堤,堰堤已经缺口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鲁不畏严寒,置生死于度外,带头跳下水去,迅速伐木桩、扎门板,和几个小伙子排成人墙挡水,再用蛇壳袋装土堵口,大伙拼命苦战到下午四点多,才将缺口堵住,保住山下20多户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新时堰村地处三渡水水库下游,总面积5800多亩,其中水田1300多亩。有287户村民,957人。村里没建水厂以前,三渡水水库的优质水除部分灌溉农田外,还有一部分竟白白浪费流失了。老鲁就向村支书龚德礼同志建议修建新时堰自来水厂,既可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又能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一举两得。当时,两人一拍即合,迅速谋划起建水厂的方案。&2005年春,修建水厂的工程正式启动了。老鲁积极为村党支部献计献策,协调工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和村干部一道跑上跑下,八方求援,参加水厂的设计、放样、施工、采购、搬运物件、埋设管道等工作。经过干群半年的积极奋战,新时堰水厂胜利建成了。在解决本村用水的同时,还解决了瓦屋垱墟场及临近村组四千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主管道还架设到了新时堰七组村民屋后的山顶上,使七、八、九组的300多亩“天水田”变成了自流灌溉的丰产田。
莫道桑榆晚& 红霞尚满天——记周家店镇新时堰村共产党员& 龚道言
在鼎城区周家店镇新时堰村有一位村民小组长,年已六旬,全村人一提起他,无不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就是该村五组村民小组长龚道言。儿子刚适龄,他就毫不犹豫的把儿子送到部队,为保家卫国尽义务。儿子以身殉国时,他和老伴悲痛不已,他强忍着做老伴的安慰工作,相互鼓励,共同振奋精神。擦掉眼泪又继续投入工作,从不以烈属自居,也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老龚当组长,经常向大家灌输“和气生财,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出现小矛盾都愿找老龚调停,所以这个组从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大的民事纠纷,上访案件为零。前些年,组里的青壮年劳力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他组织亲帮亲,邻帮邻,全组田地没有荒芜一分。农业生产欣欣向荣,村民收入逐年增加。这个组在去年的土地顺延承包中,没有扯皮纠纷,是全镇第一个将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到户的组。五年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一出台,他就苦口破心地做通全组人的思想工作,使全组80余亩面积的偏坡地全部栽上了用材林,现在长势良好。村民每年能从国家财政领回补贴款上万元。这样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没减少村民的收入。村民们均喜笑颜开的赞誉老龚有眼光,为大家办了件大好事。山青了,树大了,森林防火又成为了头等大事。平时,全组村民能自觉的养林护林,从不在林区用火。清明节和春节两个易发森林火灾时段,他整天守在山上,并在要道处设立防火警示标志,劝阻过往行人注意用火安全。他所做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组从未发生森林火警、火灾事故。日,发生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这一毁灭性的灾难,也牵动了老龚的心。他想到灾区人民家破人亡,处境十分艰难,做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为灾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和老伴商量,拿出为老伴治病的1000元钱,作为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痴迷大棚三十年——记周家店镇合子山村共产党员& 刘子轩
刘子轩,男,现年60岁,家住鼎城区周家店镇合子山村第九村民小组。1970年,因表现突出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原瓦屋垱和双桥坪镇农夫堰村一带,提起刘子轩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第一个特点是崇尚科学。1979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就开始摸索搞塑料大棚种植,逐渐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他的大棚翻新了很多次,但经营塑料大棚的工作一直没间断,至今已整整30年了。他培育的西瓜总比别人早一个月上市,茄子、辣椒秧苗提前供应本地市场,同时,还供应给西洞庭商贩。可他的价格不会比别人的高,因为他的客户都是周边的乡里乡亲,便宜一点,实惠的是自家人。也正是如此,他的西瓜不管是丰收年还是歉收年,总有稳定的客户源,往往还没出门就被抢购一空。他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总能在市场断档的时候供应给瓦屋垱墟场的居民和2所学校,解决了近2000人的“菜蓝子”问题。他育的各种苗木,有钱能买,无钱也能买。他还为五保户、特困户无偿送苗上门。他最大的乐趣是向人传援自已总结的农业技术,十里八乡的乡亲到他家取经,他上烟敬酒招待饭,毫无保留的耐心讲解、示范。别人问他,你这样做图什么?他笑着回答说:“纯属个人爱好。农村要发展,不走科技兴农之路不行!我一个普通党员,只能为党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个农村党员的本份。”在他的影响下,偏远的小山村里出了2个养殖大户,1个改造荒山500亩以上的林木种植大户。他的第二个特点是勤劳。他的生活轨道基本上是家里——大棚里——市场里。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是学习、实践、传授技术。他厌恶打牌,经常劝导年轻人远离牌场,要勤劳、务实、兴业。他的时间很宝贵,每次村里开会或搞中心工作,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准时参加,结束后立即回到田间地头,从不耽误农事。他凭经营塑料大棚的收入,供全家人的生活,供几个孩子学习、成家、立业,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很有成就感。现在,俩老单独生活,自食其力,没有要子女供养,每年收入2万多元,日子过得挺殷实。他说:人生在世,不给组织丢脸足矣!与邻和睦相处,不留骂名于后世足矣!不给子孙添负担,但求子女个个上进足矣!
坚持信念&&&& 始终不渝——记周家店镇熊家桥村共产党员&& 汪为富
汪为富,是熊家桥村一名普通共产党员。1941年生。1960年参加基层工作,先后任生产队会计9年,大队会计13年,原瓦屋垱乡企业办主任12年。1993年退职。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从举手宣誓之刻起,他就坚定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跟党走,始终不渝。几十年来,他严格遵守党的章程,服从党的领导,保持与党的一致性,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老老实实做人。从事经济工作30多年,他廉洁自律,一尘不染,做到了三不欠:不欠国家的,不欠集体的,不欠个人的。退职后,他仍心系人民群众,服务三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两个务必”,继续发挥余热。为共同致富,他常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曾扶贫帮困10余户、残疾人2户,资金上千元。为修公路、街道建设捐款300元,为汶川灾区捐款100元。他积极支持村支两委工作,协调矛盾,解决纠纷,维护团结稳定。他不打牌不赌博,常以诗棋为伴,怡情自娱。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自费订有党报、《老年人》杂志。近几年来,还写有诗词歌赋150余首,讴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吟扬时代风流,状写乡土人情,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唱赞歌。
痴心不改&& 誓言永恒——记周家店镇蜘蛛山村共产党员& 方天才
方天才同志今年53岁,全家6口人,住蜘蛛山村13组。1976年入伍,1979年入党,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1981年退伍。退伍后,他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不图名,不图利,积极为党工作,时时处处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去年村支两委换届,当时群众认识不一,波动较大。他虽是一名无职党员,但立场坚定,伸张正义,敢说真话、硬话,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最终把群众真正信得过的人选进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在今年土地经营权证颁发过程中,他又献言献策,支持配合村组干部,使组里80多亩有争议的面积迅速得到落实,让群众及时投入春耕生产。2007年下半年,他带头参加组里修公路长达1华里,组内自筹资金5000多元,购买七、八车碎石,把全组路段铺修一新。去年上半年,村里疏通东干渠,分给他的地段50米,他苦干、实干,高标准、高质量提前完成了任务。为维护大局稳定,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环境,他从不参与上访。
多磨的人生&& 不减的风采——记周家店镇太平寺村共产党员& 方胜来
方胜来同志,1949年生,住太平寺村3组。1968年入伍,1970年入党,在部队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1973年退伍复员后,先后担任过村民兵营长、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2000年退职。30多年来,他干一项爱一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保持了一个复员军人的本色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1974年,方胜来被任命为民兵连长,大龙站区100多民兵由他带队,首批奔赴太阳山投入开发建设。通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他带领民兵、工匠,开辟了一条6、7华里长的公路,盖起了办公用房,为建设在太阳山顶的常德市广播电视差转台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带领全村劳动力转战东西南北,先后参加了修建大冲、梁家冲、缸钵冲、草堰水库和三渡水水库及附坝等大小水利工程建设,还参加了治理李家桥小港、冲柳南河工程建设,为治山治水,确保一方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当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壮年基层干部为村效力,为民办事而积极奔走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81年下半年,方胜来管党群,为接送一个计生对象,所乘的货车行至白合山乡东山路段时,发生了车祸。他的脊梁骨被摔断,当即送往医院治疗,住院一年多。更使人料想不到的是,老伴陈元清又于1999年秋拣茶籽时,右腿被摔断,造成粉碎性骨折,动了五次手术,至今仍未痊愈,成为二级残废。然而,祸患压不倒英雄汉。方胜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高扬着一个复员军人的精神风采。面对双双伤残之家,他从未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从未享受一点伤残补贴。相反,在他任职期间,一年到头工资很难兑现,还到处借钱为村办公益事业,现在村里尚欠他2万多元。近年来,他出谋划策,协助村支两委组织群众集资、投工,把瓦屋垱至芭茅滩长达15华里的主干道,及通组公路全部铺上了碎石。他在政治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维护稳定,服从大局,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党龄最长,资历最老,能力最强,风格最高,人品最好”,这是太平寺村广大干群对方胜来同志的如实评价,也是最佳赞誉。
科学种田&& 增产增收——记周家店镇年丰垸村共产党员&& 陈卫东
在稻浪千层,鱼跃歌飞的年丰垸中,人们传颂着一个种田土专家的名字。他就是年丰垸村优秀共产党员,6组组长陈卫东。他今年41岁,初中文化,全家三口人,承包30亩责任田,算得上一个种粮大户。他夫妻俩从不打牌,总是起早贪黑,认真观察,细心摸索,善于总结,掌握了过硬的科学种田技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带头奔小康的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常德电视台曾进行三次采访他,作过三次新闻报道。省农科院李国满教授曾来他家作过专题调研。他的种田技术可概括为“两合理”、“一适时”。即:①在施肥上,氮、磷、钾三元素合理搭配,微肥合理使用,施肥时间按作物全生育期所需进行。②在管水上,根据稻田泥层深浅合理管理,泥层深的,水适当少点,浅的,水尽量多点。③在防治病虫害上,突破以往只能晴天治虫打药常规,把握“虫到不等时,时到不顾风雨”的规律,做到有虫必灭,防患于未然,所以不管天晴下雨都要适时打药。此外,还采取以药带肥或以肥带药的方法,确保粮棉作物优势生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卫东家的稻谷单产从1995年前的600—700斤,提高到1200多斤;棉花单产达到900多斤。陈卫东深深懂得,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于是,他担当科技义务宣传员,把科学种田的关键技术传授给本组本村乃至周边乡镇村民,推动了本地周边粮食大面积丰收。2006年7月下旬,稻飞虱空前绝后,横行无忌。他马上给市里打电话,市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他把自家的座机电话号码在电视上公开告诉大家,每天都有电话问讯治虫技术的,高峰期一天多达40多个。白合山乡一个承包80多亩水田面积的种粮大户周友成,曾多次向陈卫东请教治虫技术,取得了稻谷增产丰收好效果,后特别打电话表示感谢。陈卫东每年都向镇里反映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为全镇农业生产建言献策。前几年,曾向市里呈报个人在科学合理施肥和农业测土施肥技术方面的研究心得。陈卫东成为科学种田技术能手,源于他科学老实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早在1998年涨大水时,他刚结婚,曾连续一个星期投入防汛。他给防汛指挥部建议,不管上堤的人来不来,每天防汛人员名单都得公示,以加强责任心。他还是义务调解员,经常化解矛盾。他积极支持协助村支两委的工作,带头把本组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工作落实到每个农户。大家都夸他是一个重科学、敢吃苦、事事处处争先带头的好党员。
&&&&&&&&&&&&&&&&&&&&&&&&&&&&&&&&&&&&&&&&&&&&&&&&&&&&&&&&&&&&&
版权所有: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人民政府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主办: 电话:5 7661986
最佳浏览:建议使用IE6.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孝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