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下册教材历史教材知识体系

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种新课改历史教材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出版社四种新课改历史教材有什么区别?
提问者采纳
内容摘要:用“一舞剑器动四方”来形容新课标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毫不为过,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和一线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透过“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这一小目内容,我们看到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政治史教材的编写需要厘清政治史的特点与要素,精选典型素材来反映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认识到一线教师要加强研读新课标,学好用好新教材,全面理解政治文明的时段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题词:新课标 新教材 政治文明 特点 全面理解 前言用“一舞剑器动四方”来形容新课标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毫不为过,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和一线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材改革总是先行者,“一纲一本一统天下”的状况已经宣告结束,一标多本的局面让高中历史新课程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局面。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大象版四套教材都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融进了新课程的理念,给师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选择高中历史新课标模块一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内容为切入点,对四个版本教材在细节上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其共同性与差异性,探讨政治史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一线教师新课改教学的努力方向,以期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一、课程标准的分析1、内容标准 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是这样阐述的:“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从汉历经隋唐各朝乃至元代,无论是内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还是中书省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秦汉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是指的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形式,专制主义,即从横向上解释中央决策机构的权力分配,是一种君主专制的制度;中央集权,即从纵向上解释国家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种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郡县制为基础,以皇帝制为核心,发展方向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 课程目标 新课标在知识目标中谈到“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课程标准提出要“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目标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历程中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不断完善的中央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无不为后人惊叹,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同时,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近代中国发展迟滞的重要原因。新课标打破了通史体例,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从汉到元这一时段性政治发展特征的描述,需要教材“精选能够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基本特征的重要政治制度、历史性政治变革、重大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来作为专题学习内容。”教材要精选典型史实来厘清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探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动力,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能过学习形成多元认识的能力,这无疑是一重大挑战。一线教师在解读课标的前提下,钻研教材、拓展资源,深入浅出地把跨越上千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获得,这都是新课标下的重大课题。二、四个版本教材的比较在结构、选材与谋篇方面,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两个版本都讲究完整性与条理性,选材精炼、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笔者以为,政治史不等于官职史,政治文明不等于制度史,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也只有丰富而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现象才能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岳麓版同样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两条主线,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落笔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把这一时期的制度演变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领域的活动中去。教材内容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这些冲突既是变化的原因,又是变化的结果;另一方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制度变更则是斗争与冲突的结果。岳麓版的编写显得丰厚而且生动,在不脱离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注意了历史发展的完整性,有了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叙述。岳麓版还特别突出了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即到宋代为止,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地方再也无法反叛中央了。但也存在内容纠缠不清的情况,如教材在讲汉武帝的措施时,把建立中朝放到了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来,明显不合,其实古代皇帝们的各种措施,一定是既有加强中央集权的、亦有加强皇权的,两条线索的完全划开似有僵化之嫌。人民版则不局囿于列举制度,也没有两条线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围绕这一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个版本中只有人民版另起一课,专门阐述了王朝更迭、阶级斗争对政治制度演进的影响。人民版弱化了从汉到元的时段性,而是把这一阶段放到了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去,人民版虽然没有严谨的线索,但它以更宽阔的胸怀容纳了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优秀成果——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同时,四个版本中,也只有人民版谈到了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把政治制度这一上层建筑的东西从单纯的统治阶级的历史拓展为全人类的历史。在思维训练素材方面,四个版本的教材都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上下了大功夫,包括阅读材料和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教材的编写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注意了历史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注重论从史出、探究学习等。人教版所设问题清晰而明了,直指课标要求,如“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两个主题问题直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人教版以“学思之窗”、“学习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信息(元达鲁花赤铜印)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还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如“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这一问题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大象版最具特色的细节处理,在于把同一时期外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列在教材的页眉上,有利于学生中外联系与比较。其课后的“要点回顾”列出了五个古代主要政治制度,亦体现了大象版以官职史为主体内容的编写精神。岳麓版是几个版本中引用古文原典最多的一个版本,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小字部分,很多以原文引用,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阅读课文的难度,尤其课后的活动建议“参考柳宗元的《封建论》,写一篇《论封建》或《郡县论》的小论文”,中学阶段的语文和历史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封建论》一文,这一要求显然不是大多数同学所能达到的。人民版所引用的素材是最丰富、最脱俗的,无论是圣旨、玉玺、瓦当、殿试金榜还是象牙腰牌,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中的“议一议”、“想一想”注意了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有理论深度,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减轻了教师设计思考题的难度。同时,课后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难度较小,学生完成起来比较顺畅。三、在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第一,新课标下政治史教材的编写应当突破旧框架,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反映政治文明的进程。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版新教材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编者在编写教材中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精神。四本版本的编写者解读课标后,在细节的处理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体现了教材的多样化,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注重制度史研究,有的注重政治史的整体发展,有的注重文明演进史的进程;在选择典型材料服务于主题上,也各有不同;在学生思维训练方面,各版教材都尽力突破了传统题型和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编者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活跃的思维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总体前进。新课标下政治史教材应当如何编写?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应当如何描述?笔者认为,政治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现象、政治人物和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就是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由此而派生出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区划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等,政治现象包括反映了阶级关系和斗争、王朝更替治乱兴衰的改革变法、政策调整、统一与分裂的战争、宦官外戚专权、朋党之争等等,中国古代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帝王将相,政治思想便是这些人物的思想与言论。编写者要在解读课标中,理解课标关于政治文明编写的目标,选取历史进程中的细节反映重大的发展态势,这些细节不是指琐碎的内容,如克拉潘所说“历史是一件无缝的天衣……这件历史天衣的变化往往是极其缓慢而难于觉察的。”但是我们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这无缝的天衣里边有许多“接缝”和“新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指的细节了。新课标如是说:“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由课标我们可以知道,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应该是对古代中国政治活动了解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除了了解外,还应当发现其规律、探讨其作用及影响,汲取其精华并去其糟粕。我们在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中,不应该只从制度本身看,而应该汇通与制度相关的史实来研究,笔者赞同岳麓版及人民版的做法;同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背后必然有相关的政治理念,人民版专设《百家争鸣时代的政治设计》一个专题,探讨了各派政治主张,为后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思想上的理解作了铺垫。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而不弊。因此遂为后世所传袭,此即中国历史传统一种不可推翻的力量与价值之具体表现。”例如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无疑是辉煌灿烂的一笔,直到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但几大版本对于这一政治制度均着墨不多,这对于学生全面认识、正确评价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利的,同学们心目中《范进中举》中的科举危害留给他们更深刻的印象,历史教育功能中的理性分析与全面认识的功能未得到发挥。第二,新课标下的政治史教学,老师应当吃透课标,研读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取代了教学大纲,意味着教学的最高“指挥棒”从不可动摇的纲要性文件变成了有弹性的课程标准,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也不再是教学唯一的蓝本。吃透课标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起码的态度,以前那种“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课标中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等行为动词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概述”“理解”“说明”“归纳”等行为动词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则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此处引自《中史参》2006年第1、2期合刊《中国近代史内容(必修一)——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朱汉国教授访谈录》),教师们只有逐步吃透了课标中的各种要求与表述,才能合理地运用教材和各种课程资源,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引导。例如“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中,汉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是几个政治制度建设比较集中的朝代,这几个重要的时期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波浪式地向前推进。而北宋政治制度的演变又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虽然有的版本对北宋着墨不多,但如果宋代的变化讲不清,就无法理解明朝为什么会一下子废除丞相,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宋朝积贫积弱。那么,如何从文官对武官的制约以及相权的一分为三说明这一时期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教师可以在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础上,把林冲、潘仁美、杨继业、岳飞、童贯等同学较为熟悉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们深入久远的历史,从而产生亲切感。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时间上的、制度沿革还是思想变迁的,都在强调知识体系内的线索,我们贪大贪全地总揽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切规律,却往往忽视了历史学科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血肉丰富的细节,并且充满着无数的偶然性。因此,我们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历史学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在寻找各种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各种素材与细节的运用。透过“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内容通观四个版本的教材,我们感谢编辑们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教材,让我们从质的方面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变化及带来挑战。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编写出令广大师生欢迎的新教材,是广大学生、一线教师及专家们共同期待的目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大象出版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中经济学知识点解析--《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中经济学知识点解析
【摘要】: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明确了“学习经济史是公民教育的需求”。但是,高中经济史的内容与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学理论有着很深的联系,有些经济现象的概念、规律难于理解,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教科书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及知识点入手,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和难点相结合研究,做出了经济学解析。本文分为五大部分,以教科书中的单元名做了分类。每部分由知识点解析、总结和教学建议组成。本文旨在达到能够帮助学生运用经济学来分析经济史知识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51【目录】:
蒙语摘要4-5中文摘要5-6ABSTRACT6-7目录7-10正文10-46参考文献46-48附件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晓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亚萍;;[J];时代教育;2014年24期
李大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02期
王亚明;;[J];考试周刊;2014年19期
李大泳;;[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年06期
韩继林;;[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3期
张丽芳;;[J];考试周刊;2014年50期
张晓蓉;;[J];考试周刊;2014年75期
苏雪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马啸南;;[J];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04期
刘晓绚;;[J];新课程(中学);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凡;[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王谦林;[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黎晓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刘学鸿;[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赵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周晓东;[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杨成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崔文超;[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尹悦;[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张馨月;[D];渤海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殿文;;[J];历史教学;1964年06期
徐秀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祝国芬;[J];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Z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青青;;[J];考试周刊;2010年05期
黄中祥;龙科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曹葵;[J];教学与管理;2004年16期
黄杰;;[J];山东教育;2009年31期
钱多多;;[J];数学大王(五六年级);2009年06期
冯淑英;;[J];乡音;2003年02期
王树国;;[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孙建勇;;[J];课外阅读;2011年23期
酉弋;;[J];前线;2007年08期
张述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丹丹;[N];益阳日报;2009年
高小勇;[N];光明日报;2005年
张丹丹 通讯员
蔡立平;[N];益阳日报;2009年
顾雪林 广西柳州文惠小学 杨柳 董新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纪宝成;[N];光明日报;2007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业进;[N];深圳特区报;2013年
尤山;[N];中国证券报;2010年
;[N];国际金融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云特古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学历史教师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谈新课标历史教材的使用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中学历史教师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谈新课标历史教材的使用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学​历​史​老​师​面​临​着​如​何​使​用​新​课​标​教​材​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注​意​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技​能​。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求助】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step1 上传文档... step2 填写文档信息... step3 提交回答...
填写文档信息
填写文档信息
正确解答1个求助,您将获得10经验值和1豆元。每天最多获得100经验值和1豆元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2亿文档免费下
发送豆丁消息邀请成员(特权每天可使用1次。每次最多2人)
(输入邀请成员的用户名,多个用户用“;”隔开)
豆丁提示: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08套总数:5151826套专访:2878部会员:122437位
当前位置: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2必修+选修1: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2必修+选修1: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7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63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填空题
1.俄罗斯气候中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隔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俄罗斯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以________河为界。
3.俄罗斯的气候类型中,占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气候,俄罗斯的河流中,对俄罗斯工农业、人民生活起的作用最大的是________河。
4.俄罗斯的________是世界最深的湖,分布在________高原的南部。
5.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铁路网以________为中心,俄罗斯最北面的海港是________。
6.俄罗斯最大的油田是________油田,最著名的煤矿是________煤矿。
7.俄罗斯的________舞是世界舞蹈苑中的一支奇葩,俄罗斯人通用语言是________语。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俄罗斯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D.盆地、山地面积广大
2.俄罗斯的平原有
A.中欧平原、东欧平原
B.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
3.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C.高加索地区
D.西西伯利亚平原
4.俄罗斯临北冰洋沿岸的最大海港是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5.俄罗斯的森林类型中,最主要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下列工业产品中,俄罗斯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的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B.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秋明油田是俄罗斯最大的油田
C.俄罗斯和我国的东北、西北都有交界
D.俄罗斯耕地面积广大,农产品丰富,粮食大量出口
2.下列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库尔斯克铁矿位于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B.乌拉尔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C.俄罗斯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下列河流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是
A.乌拉尔河
B.伏尔加河
D.叶尼塞河
4.下列关于俄罗斯领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C.领土直接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D.领土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5.下列关于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B.俄罗斯的黄金、金刚石储量一向居世界首位
C.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D.俄罗斯煤、铁大量出口,但石油要从中东地区进口
6.下列关于俄罗斯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参崴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港
B.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
C.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海港
D.库兹巴斯临近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是个大煤矿
(二)读图题
下图是“俄罗斯略图”,读图后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河;
B________河;
C________河;
D________海;
E________海;
F________洋;
G________湖;
H________山脉;
I________河;
J________山脉;
K________洋;
L________铁矿;
M________油田;
N________煤矿。
1.下图是“俄罗斯工业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工业区内最大的工业中心是________,这个工业区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________和________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2)B工业区以________为中心,该工业区附近有________铁矿,这里也是俄罗斯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铁路网以________为中心,呈________状分布。
(3)C工业区最突出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D工业区附近有著名的________煤矿,主要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品。
(4)C和D两大工业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发展起来的,这表示俄罗斯的工业布局有________的趋势。这两大工业区的建立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丰富的地区。
(5)俄罗斯工业基础好,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________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2.下图是“俄罗斯城市、河流、地形分布略图”,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山脉名称是________。
(2)①是________港;该港口终年不冻,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该港口临________海。
(3)③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临________海,该港口附近地区属________气候。
(4)②是________市,临________海,该市是俄罗斯第________大城市。
(5)④是________平原,流经该平原中央的大河称________河,其上游发源于我国,在我国境内称________河。
(6)⑤是________高原,该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称是________湖。
(7)⑥是俄罗斯的邻国________所在的位置。
(8)⑦是俄罗斯的首都________,市中心有著名的广场称“________”,著名的建筑物称“________________宫”。
(9)⑧是________平原,该平原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粮食产地。俄罗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一)填空题
1.冬季严寒漫长
夏季温暖短促
3.温带大陆性
中西伯利亚
摩尔曼斯克
(二)选择题
(一)选择题
(二)读图题
1.(1)圣彼得堡
(2)莫斯科
(4)向东发展
2.(1)乌拉尔
(2)摩尔曼斯克
北大西洋暖流
(3)符拉迪沃斯托克
(4)圣彼得堡
(5)西西伯利亚
(6)中西伯利亚
(7)哈萨克斯坦
(8)莫斯科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