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十36·2怎样36乘25 的简便方法法

二十分之一加三十分之一加四十二分之一加五十六分之一加七十二分之一 怎么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1/30+1/42+1/56+1/72=(1/4-1/5)+(1/5-1/6)+(1/6-1/7)+(1/7-1/8)+(1/8-1/9)=1/4-1/9=9/36-4/36=5/36
确定是对的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08×0.8÷0.27;&&&&&&&&&&&&&&&&&&&&&&&
10.01×101-10.01;&&&&&&&&&&&&&&&
0.8×(12.5+0.125);
2.46÷0.82+33.6.
(1)1.08×0.8÷0.27=(1.08÷0.27)×0.8=4×0.8=3.2(2)10.01×101-10.01=10.01×(101-1)=10.01×100=1001(3)0.8×(12.5+0.125)=0.8×12.5+0.8×0.125=10+0.1=10.1(4)2.46÷0.82+33.6=3+33.6=36.6
为您推荐:
(1)先调整一下运算顺序,原式变为(1.08÷0.27)×0.8,然后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3)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4)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本题考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
扫描下载二维码關於MC2015
行動計算研討會(簡稱MC)為一個探究行動計算技術與相關應用之學術研討會,今年已邁入第二十屆。本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機會讓對於行動計算及應用有興趣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發表他們最近的研究成果並交換研究心得,同時為科技部的成果發表會。本次會議將探討日益重要的「巨量資料」議題,也因應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安排下世代(5G)通訊技術與穿戴式裝置應用論壇,希望透過產、官、學、研的交流,促進跨領域合作,以激發出更多創意,為人類未來的智慧生活共同努力。本屆研討會設置最佳論文獎及最佳實作展示獎,將於晚宴中公開頒獎表揚。
舉辦時間/地點
圖片來源:台灣采風翦影網站
中華民國104年8月25、26日
南投縣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森林巷10號(台大實驗林溪頭營林區)
科技部、教育部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工程科技推展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國立交通大學網路與資訊系統工業基礎深耕中心、中華資訊素養學會、Taiwan ACM SIGMOBILE Chapter
Garmin、GOLiFE (研鼎崧圖)
Honorary Chairs
李秉乾 教授
逢甲大學校長
張真誠 教授
逢甲大學講座教授
Advisory Committee
林一平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科技部次長
許健平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
曾煜棋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院長
謝錫堃 教授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
General Chairs
林一平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科技部次長
竇其仁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院長
Program Chairs
黃秀芬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嚴力行 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Local Chairs
逄愛君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青文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烈武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Publicity Chairs
楊東麟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許芳榮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劉宗杰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Finance Chairs
張貴忠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洪維志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Poster and Demo Chairs
黃志銘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明峰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Publication Chairs
李榮三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奕中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Program Committee
王友群 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王丕中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
王英宏 教授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王能中 教授 國立聯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王讚彬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石貴平 教授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石維寬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江振瑞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吳尚鴻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吳曉光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呂仁園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呂政修 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巫芳璟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李宗南 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沙庫瑪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周立德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易志偉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 風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宗男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林俊宏 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盈達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致宇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朝興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耀鈴 教授 靜宜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俞征武 教授 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紀光輝 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紀新洲 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胡誌麟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翁永昌 教授 靜宜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孫敏德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逄愛君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高榮駿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高榮鴻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婁德權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張志勇 教授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張林煌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張英超 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張瑞雄 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曹孝櫟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梁世聰 教授 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莊東穎 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許智舜 教授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許慶賢 教授 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許獻聰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連耀南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郭育政 教授 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郭家旭 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系
陳 健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伶志 教授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陳宗禧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青文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俊良 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陳建志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陳烈武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裕賢 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曉華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
陳懷恩 教授 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彭文志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曾建超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之浩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黃秀芬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宗傳 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黃啟富 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崇明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崇源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楊竹星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楊明豪 教授 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楊朝成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楊朝棟 教授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楊舜仁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詹益禎 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廖文華 教授 大同大學資訊經營學系
廖宜恩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系
廖婉君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趙一平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趙志民 教授 國立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趙禧綠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蔡子傑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
蔡明峰 教授 逢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鄭瑞光 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鄭憲宗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賴源正 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鍾葉青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簡榮宏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魏志達 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嚴力行 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竇其仁 教授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蘇淑茵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第一天研討會會議議程表
104年8月25日 (二)
主場活動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09:30-10:00
10:00-10:10
10:10-10:50
Keynote Speech I
Title: IoT and Interactive Design
林一平政務次長 (科技部)
Chair: 竇其仁 院長 (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
10:50-11:30
Keynote Speech II
Title: Big Data: Making Cities Smarter
Speaker: 倪明選副校長 (澳門大學)
Chair: 許健平講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1:30-12:00
科技部學門業務說明
郭大維 特聘教授 (資訊學門召集人)
Chair: 張志勇教授(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
12:10-13:30
13:30-14:10
Keynote Speech III
大數據的理念
Speaker: 翟本喬創辦人 (和沛科技)
Chair: 曾煜棋院長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
14:10-15:10
穿戴式暨物聯網創新發展趨勢
Panelists: 李明董事長(磐儀科技、台灣物聯網副理事長)、
戴昌台總經理(鉅景科技)、
羅坤榮所長(中華電信研究院智慧聯網研究所)
Chair: 柯獻堂處長(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
15:10-15:30
Coffee Break
15:30-17:00
最佳論文候選Session
(紅樓2F-201)
Chair: 逄愛君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Demo Session
(紅樓2F-201)
Chair: 吳世琳教授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Poster Session
(紅樓2F-203)
Poster論文發表與
科技部專題成果海報展
Chair: 嚴力行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8:30-20:30
晚宴暨最佳論文頒獎 (立德飯店中餐廳)
頒獎:MC 2015最佳論文、
最佳Demo與最佳人氣獎
下屆 MC 2016 Promotion
第二天研討會會議議程表
104年8月26日 (三)
主場活動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08:30-09:40
09:40-10:30
Keynote Speech IV
掬一湖資料價值的活水
蔣居裕執行長 (精誠集團Etu)
Chair: 陳裕賢院長 (台北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10:30-10:50
Coffee Break
10:50-11:50
Topic: 下世代(5G)物聯網通訊技術
Panelists:
周勝鄰副所長(工研院資通所)、
陳俊良副院長(台科大電機工程系)、
陳逸萍資深副總經理(英業達)
Chair: 曾建超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12:00-12:30
午餐 (餐盒)
13:30-16:0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參訪
Keynote Speech I
Title: IoT and Interactive Design
Speaker: 林一平 政務次長 (科技部)
Chair: 竇其仁 院長 (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
Date: 8月25日
10:10-10:5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In the recent years, many Internet of Thing (IoT) have been used in applications for money flow, logistics flow, people flow, interactive art design and so on. To manage these increasing disparate devices and connectivity options, ETSI has specified end-to-end M2M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IoT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is architecture we develop an IoT DEvice FEature MAnagement (DEFEMA) system to manage IoT devices. In our approach, an IoT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eatures" (e.g., temperature, vibration, display, etc.) that are manipulated by the network applications. If a network application handles the individual device features independently, then we can write a software module for each device feature, and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can be simply constructed by including these brick-like device feature modules. In this talk, we show tha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vice feature, brick-like software modules can provide simple and efficient mechanism to develop IoT device applications and interactions.
Yi-Bing Lin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from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wan, in 1983, an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in 1990. From 1990 to 1995 he was a Research Scientist with Bellcore (Telcordia). He then joined th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NCTU) in Taiwan, where he remains. In 2010, Lin became a lifetime Chair Professor of NCTU, and in 2011, the Vice President of NCTU. Since 2014, Lin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Deputy Minister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Lin is also an Adjunc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ademia Sinica, and a member of board of directors, Chunghwa Telecom. He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He is General or Program Chair for prestigious conferences including ACM MobiCom 2002. He is Guest Editor for several journals inclu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Lin is the author of the books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 (Wiley, 2001), Wireless and Mobile All-IP Networks (John Wiley,2005), and Charging for Mobile All-IP Telecommunications (Wiley, 2008). Lin received numerous research awards including 2005 NSC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2006 Academic Awar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2008 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ecutive Yuen, 2011 National Chair Award, and TWAS Prize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1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He is in the advisory boards or the review boards of variou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Lin is AAAS Fellow, ACM Fellow, IEEE Fellow, and IET Fellow.
Keynote Speech II
Title: Big Data: Making Cities Smarter
Speaker: 倪明選 副校長 (澳門大學)
Chair: 許健平講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Date: 8月25日
10:50-11:3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has drawn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academia. But in the end many people do not know exactly what does "smart" mean or if "smart" can be quantified or how "smart" can be realized? Big data is a hot topic but it is still full of "mysteries". Few of us realize its multiple applications to various domains of human endeavor. I argue that Big Data is the core of "smart" city. Realization of smart city requires the tight coupling of ideas, data and technology, from which we can harvest deep insight and great value from Big Data. By using many real examples from my research team, I will give a glimpse of the great promise of Big Data toward smart cities. Finally, I will suggest what our government should do to harness the super-abundant opportunities in the Big Data era.
Lionel M. Ni is Chair Professor and Vice Rector of Academic Affair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UM). Before joining UM in January 2015, he served as Dean of Fok Ying Tung Graduate School, Chair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 past career includes being Chief Scientist of China's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973 Program)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o-founder and CEO of CC&T Technologies, Inc., Michigan, and program director at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winner of eight best paper awards, with research papers cited over 21,000 times, his multiple achievements include ownership of ten US/China patents, with 20 patents pending. A fellow of IEEE and Hong Kong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he won the Oversea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from China Computer Foundation in 2009, First Class Award in Natural Sciences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by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0, followed by a Second Class Award in Natural Sciences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from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1.
Keynote Speech III
Title: 大數據的理念
Speaker: 翟本喬 創辦人暨總經理 (和沛科技)
Chair: 曾煜棋院長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
Date: 8月25日
13:30-14:1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大數據不是很多數據,是要在運用數據的方式上擺脫傳統資料庫形式的思維。傳統計算系統是針對一個問題找出一組答案,大數據計算系統是在一堆資料中找出有用的情報。
Mobile Computing 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但要如何從這些數據中找出價值?絕不是把資料庫做大幾個數量級就好了。大數據科學還在剛起步階段,如何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找出新的模式和價值,是創造領先距離的關鍵所在。
翟本喬大學二年級起即在外工作,曾參與規劃設計台南市及台北市電腦交通號誌控制系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交通行為模擬系統、及核三廠人員輻射安全系統。服兵役時曾主持陸軍兵工學校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及陸軍兵工保修廠辦公室自動化系統專案。1989年赴美深造。曾任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史坦普及美林證劵顧問、紐約大學講師、及多項獨立專案顧問。
2003年進入Google主持伺服器平台之規劃,共設計四代之伺服器以及其他多項硬體。Google之高效率單電壓電源供應器設計即出自其手,其所帶來節能減碳之成效換算成種植森林等於台北市之面積。貨櫃型資料中心及內建電池之伺服器亦是由其團隊所設計。2007年起在Google台北工程研究所主持軟體研發計劃。2009年初回到美國Google進行資料中心之研發。
2010年4月回到台灣加入台達電子創立雲端技術中心,擔任資深處長,負責有關雲端運算軟硬體之整合與開發。2013年6月率台達電子原團隊成立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收於台達電子雲端技術中心所開發之技術、產品及業務,並積極開發符合雲端運算精神之新服務產品。同年8月因應洪仲丘事件推出 "蒐證雲" 雲端證據保全系統,廣受好評。2014年9月獲鴻海集團投資。目前公司主要業務為企業用雲端儲存系統。
2014年底起擔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之顧問,2015年2月獲逢甲大學聘為講座教授,2015年3月並出任悠遊卡公司董事。
2015年1月起為行政院、總統府、考試院、以及其他政府機關進行一系列課程,名為 "網路政府和網路社會",主要精神在闡明網路建設已發展至成為社會之基本架構,而非僅為一新式之電子媒體。藉此希望喚起施政者對社會及傳播結構之重新認識,勿再落入單向溝通之困境。目前並積極投入國內創新與創業生態圏之建立,對創新創業園區之設置及輔導機制皆多有建言。
Keynote Speech IV
Title: 掬一湖資料價值的活水
Speaker: 蔣居裕 執行長 (精誠集團Etu)
Chair: 陳裕賢院長 (台北大學電機資訊學院)
Date: 8月26日
9:40-10:3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湖水的補充來源,可以是來自天上的雨水,或是周邊匯集注入的溪江河。除了水資源本身,一座湖很重要的價值,還來自它所涵養的生態系統:各類大小魚群、浮游生物、悠遊鴨鵝、湖中水草、湖邊林木、湖上翱翔的鳥群……展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關聯旺盛的生命力。
在多結構化 Big Data 的環境下,Data Team 需要打造的,即是相同概念的企業資料湖 ── Enterprise Data Lake,它匯集與涵養各種的內外部資料,時間跨度更長,內容更接近原始型態,讓 Data Team 成員可以潛入、探索、實驗各種的資料產品。
組織的 Data Team,必須引入現代的 Data Lake,在 IT 管理的「事先定義」思維之外,加上商業價值的「探索」思維。本議程即在說明為什麼,以及如何建構一個跨行業、在應用時動態決定 Schema (Schema-on-Read)、不會喪失資料細節、容易隨需擴充、成本又不會太高的 Data Lake 系統。
蔣居裕悠遊於軟體與網路兩大領域 20 餘年,從 2011 年開始,於精誠集團內部籌組亞洲原生品牌 Etu,帶領團隊進行 Big Data 平台產品與 End-to-End 行業解決方案的研發、市場行銷、與通路佈建工作。2015 年 2 月,Etu 獨立成為公司,蔣居裕擔任首任 CEO,繼續帶領團隊夥伴,走向 Startup 創業與創新之路。
蔣居裕的專長為軟體產業研究、產品發展策略、社群行銷、網路應用,並積極參與 Open Source、Open Data、與 Data Science 社群,是 Big Data Taiwan 的發起人,也是台灣「Big Data 跨域整合聯盟」的會長與「Open Data 聯盟」的副會長。並在 2014 年同時獲得「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與「100 MVP - 創新力」的肯定。
Topic: 科技部學門業務說明
Chair: 張志勇教授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
Date: 8月25日
11:30-12:0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郭大維 特聘教授
資訊學門召集人
郭教授於198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於1994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電腦科學系取得博士學位。 郭大維教授現職為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員兼主任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特聘教授。郭大維教授目前擔任科技部資訊工程學門召集人(),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所長、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開曼晨星半導體獨立董事與創惟科技獨立董事。郭大維教授之研究領域為嵌入式系統、 即時系統與非揮發性記憶體儲存與記憶體管理軟體設計。
郭大維教授為IEEE Fellow,著有超過200篇已接受於國內外期刊與國際會議之學術論文。郭大維教授於九十二、一百與一百零三學年度榮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於2004年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於2001年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於九十三學年度榮獲『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郭大維教授於2015年創立ACM Transactions on Cyber-Physical Systems並擔任創刊主編,並擔任許多學術會議或期刊不同職位,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ACM 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與IEEE Embedded Systems Letters之Associate Editor,曾任頂尖國際會議IEEE Real-Time Systems Symposium (RTSS) 之Program Chair與General Chair。
Topic: 穿戴式暨物聯網創新發展趨勢
Moderator: 柯獻堂處長 (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
Date: 8月25日
14:10-15:1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Panelists:
磐儀科技 李明 董事長
台灣物聯網副理事長
李明董事長曾服務於宏碁電腦、中科院、研華科技,而後為開展個人理想而創立磐儀科技(股)公司,提供客戶產業電腦最佳之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設計、製造、銷售、售後服務一條龍式的需求;其精良的產品設計更多次獲頒台灣精品獎、台北國際電腦展最佳產品獎及國家品牌玉山獎之榮耀。另自1996年迄今,已於全球佈建完整的行銷據點,包含:台灣、美國、法國、義大利、英國、澳洲、韓國、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全球員工人數近500人。近年來物聯網帶動智慧城市應用興起,磐儀將進行全方位資源整合,並結合22年來堅實的產業經驗以及成功的產品應用,齊力打造逢甲商圈成為創新行動智慧商圈,推動台灣智慧城市發展邁入全新的里程碑。
鉅景科技 戴昌台 總經理
戴昌台先生於2011年加入鉅景科技,擔任總經理一職,帶領鉅景科技由SiP系統晶片的設計服務擴展至智慧穿戴方案的提供,並領先市場推出智慧眼鏡產品。
先前曾擔任系統晶片解決方案公司之CEO,專攻智慧手持裝置及智慧電視市場;並曾任職芯原科技上海、中國和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 之執行副總裁,主導SoC設計服務;在擔任上海眾華電子CEO期間,領導眾華電子成為中國首家獲ARM認証的設計中心;任職美國NeoParadigm Labs(NPL)系統應用工程副總職務時,專精於視訊電話、LCD螢幕控制器及乙太交換器解決方案等領域。
戴昌台畢業於University of Oregon, M.S. Computer Science(美國奧勒岡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在SoC、電腦系統與多媒體產品領域有超過30年經歷,擁有完整管理、行銷及研發實力。
中華電信研究院智慧聯網研究所 羅坤榮 所長
羅坤榮博士為國立交通大學資電學院博士,自1984年進入中華電信研究院服務迄今,歷任高級研究員、分項計畫主持人、計畫經理及所長等職務,專長領域包括:ISDN PABX、ISDN Multiplexing、ISDN PRA及無線加值終端服務等電信通信技術研究等。羅博士於2009年起擔任中華電信研究院ITS/Telematics計畫經理,負責研發商用車隊管理系統、交通資訊蒐集與發佈系統等ITS產品及應用服務,榮獲公司內部及外部多項獎項,目前任職中華電信研究院智慧聯網研究所所長,負責督導包括智慧型運輸系統、智慧節能、智慧社區、智慧健康照護及觀光旅遊等智慧聯網應用技術之研發,擁有豐富產學經驗。
Topic: 下世代(5G)物聯網通訊技術
Moderator: 曾建超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Date: 8月26日
10:50-11:50
Location: 紅樓國際會議廳 1F
Panelists:
工研院資通所 周勝鄰 副所長
威邁思電信副總兼技術長
東元集團綜合研究所所長
工研院電通所網路技術組組長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所兼任副教授
2010~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兼任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陳俊良 特聘教授兼任副院長
學 歷: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 博士
經 歷:合勤控股公司 專任技術顧問
國立東華大學資工系 教授/主任/副院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電通所前瞻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員
專 長:計算機網路/電信網路/雲端運算/物聯網
英業達 陳逸萍 資深副總經理
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執行秘書
陳博士目前服務於英業達公司(Inventec)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協助規劃英業達集團策略,包含:育成投資、雲端計算、無線寬頻及智權活化;同時也擔任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CCAT)執行秘書,協助政府催生雲端運算產業鏈。應工研院延攬帶領台灣工研院團隊積極投入無線寬頻,尤其在4G標準的參與和制定,並且首次爭取在台灣舉辦 2011年的3GPP國際標準制定年會,更獲頒工研院傑出研究金牌獎。
1999年陳博士在美國矽谷創立創傑科技,曾擔任創辦人及技術長,專注於短距離無線傳輸-藍牙及WLAN單晶片的技術開發;並於2000年來台設立公司,為台灣打造最早通過認證的藍牙晶片,也成為今日IoT的主要技術,並帶領創傑科技團隊贏得台灣經濟部全國業界創新研發首獎及科學工業園區研發成效,創傑科技2011年在台灣成功上市,之後美商Microchip 以 99億台幣收購。
陳博士曾服務於美國飛利浦半導體的通訊IC部門,負責手機第三代行動通訊晶片及個人通訊系統(CDMA/GSM)之研發,也曾服務美國北卡羅蘭納州的易利信(Ericsson)手機創新產品部門,更早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Delco Electronics,主要負責汽車行動通訊產品,亦曾擔任美國智慧車路系統(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IVHS計劃經理。
陳博士於2006年榮聘國立中正大學校長卓越計劃顧問, 2010年經濟部標準檢驗標準種子師資培訓講師,年臺灣證券交易所「產業諮詢顧問人庫」顧問;陳博士取得35件以上的專利,於維思康辛州的麥迪遜分校取得電機博士學位(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開放線上投稿:104年5月1日(星期五)
論文截稿日期:104年6月30日(星期二)<font color="#FF年7月14日(星期二)
接受論文通知:104年7月27日(星期一)
繳交論文定稿:104年8月3日(星期一)<font color="#FF年8月11日(星期二)
報名與繳費日期:104年7月27日(星期一)到8月11日(星期二)
5G, 4G, LTE, LTE-Advanced, WLAN, WPAN
Big Data Analysis/Management/Storage
Energy-efficient Software/Hardware Design
Fault Tolerance in Mobile Network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yber-Physical Systems
MANET, VANET, WSN
Mobile Cloud
Mobil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Systems/ Algorithms
Mobile Healthcare
Mobility/Location Management
Mobile/Machine Learning
Mobile Sensing
Mobile Social Networks
Mobile/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Modeling/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ireless Systems
Mobile/Wireless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Pervasive/Ubiquitous/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and Privacy
Telematic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earable Technology
本次研討會安排之研究成果發表,論文投稿說明如下
論文投稿網址:
<font color="#FF前投稿單頁摘要。
單頁中、英文摘要範本擇一上傳
論文通知接受後,<font color="#FF前上傳完稿論文,才算完成註冊。
中文論文完稿範本
英文論文完稿範本
論文撰寫中英文均可,投稿論文字數與圖片總和頁數為最多10頁,請以A4格式書寫,使用Two Column, Single Spacing。
中文字型請用標楷體,英文字型請用Times New Roman,中英文字型大小與範本相同。若使用Latex撰寫論文可使用IEEE Template。
投稿論文請以PDF檔上傳。投稿論文請勿置頁碼。若為科技部計畫相關成果,請在論文之致謝中註明科技部計畫編號。
大會將從入選的完整論文中挑選出數篇最佳論文候選者,須口頭論文發表,現場由評審委員評選出最佳論文獎得主,並於大會晚宴中公開表揚。
本次大會論文發表將以海報形式呈現,因此請入選之論文於最終版上傳時,同時上傳PDF檔海報,並請派員於大會論文發表當日(8/25)到場進行海報展示與說明。海報電子檔亦同時收錄於大會的電子論文集中。
實作展示作者注意事項
1. 大會註冊:請參考大會網站說明,於104年8月11日前使用大會註冊表單完成作者註冊。作者註冊請註明發表之文章資訊,包含投稿實作展示論文編號等。此外,請於104年8月11日前完成註冊繳費,註冊繳費資訊亦請參考大會註冊網站內容。若有攜帶眷屬者可使用眷屬註冊表單,眷屬註冊必須填寫全額註冊者姓名與論文編號。
大會網站:
大會註冊表單:
眷屬註冊表單:
2. 最終完稿實作展示論文、海報檔案上傳及著作授權:請於104年8月11日之前將最終完稿論文(PDF)、海報檔案(PDF)及著作授權同意書掃描檔案(PDF or JPEG),email至。
email 標題(Subject)請用 [實作展示]_[編號]_[實作展示題目]。
例:實作展示_demo-20_一個應用於行動裝置之智慧社群網路系統
實作展示完稿論文格式:
實作展示海報格式:
實作展示授權同意書:
3. 請於8月25日(星期二)作者自行攜帶海報與實作作品至大會進行發表。
4. 住宿訂房資訊請參考大會網站。(本會代訂房型依訂房時間優先順序,額滿即不再接受訂房)
若有任何進一步相關資訊,將會公布於MC 2015大會網站上
實作展示審核結果 (接受列表)
論文下載頁面:
實作展示ID
實作展示名稱
結合物聯網與APP遠端監控之高效太陽光電供電系統
應用於工業環境監測之CoAP架構的IP感測器網路
極低耗電量土石流無線感測器
辦公室的好夥伴-PetPot小盆
Hom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A Roadside Camera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Centimeter-Level Localization Based o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農業物聯網雲端巨量資料分析系統實作
An Intelligent Item Searching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建構基於NVIDIA Jetson TK1 的移動式加速計算平台
EasyConnect Simulator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IoT device Connectivity
使用智慧型裝置實做基於PDR 的行人移動路徑追蹤系統
AndroidAIDS Automatic Intelligence De-advertisement Scheme In Csharp
基於四軸飛行器之受困者定位
Data Base Scalability for IoT/M2M Systems
SDN-based Load Balancing for IoT/M2M Cloud Systems
實作展示徵稿
本屆行動計算研討會 (MC 2015)徵求實作展示作品,結合「深耕工業基礎技術專案計畫」推動學研界與國內企業投入資源共同合作,透過學術界的豐富資源,提升產業競爭能力,並培養基礎技術人才。有興趣的個人或單位請提供1~2頁的作品說明摘要 (Extended Abstract, PDF檔),說明主要的動機、設計、技術、貢獻或商業模式等,入選作品須準備海報及實物作品,並於當日派員進行展示及說明。入選作品之摘要將收錄於大會的論文集中。本次成果展示將提供最佳實作展示獎,於大會晚宴中公開表揚。詳細資料請參見以下場地資訊與實作展示重要日期,若有任何問題可連絡大會聯絡人郭崇韋先生 。
實作展示投稿範本( 格式)
現場提供Wi-Fi無線網路,每組一張桌子,由於現場供電能力有限,請避免使用高瓦數裝置。
聯絡人:郭崇韋 先生
電話:04- 分機:3705
電子郵件:
實作展示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6月30日<font color="#FF日,請提供1~2頁的作品說明摘要(PDF檔)至大會電子信箱 :。
入選通知:7月27日。
摘要定稿:8月3日<font color="#FF日。
系統展示:8月25日。
最佳論文候選名單
在軟體定義網路上設計並實作以來源為基礎的鏈結負載平衡多播方法
海底無線感測網路之定位誤差校正方法
無線網狀網路中維持連節且極小化傳輸干擾的頻道配置賽局
Energy Sa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 MU-MIMO Uplink
Efficient uplink data aggregation in LTE-A M2M networks
在Wi -Fi無線網路下使用智慧型手機植基於群眾外包負載平衡機制之研究
無線多頻道廣播環境中避免資料衝突的廣播排程
Network-Assisted Quorum-based Device Discovery Scheduling for LTE-based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s
論文作者注意事項
1. 大會註冊:請參考大會網站說明,於104年8月11日前使用大會註冊表單完成作者註冊。作者註冊請註明發表之文章資訊,包含投稿論文編號等。此外,請於104年8月11日前完成註冊繳費,註冊繳費資訊亦請參考大會註冊網站內容。若有攜帶眷屬者可使用眷屬註冊表單,眷屬註冊必須填寫全額註冊者姓名與論文編號。
大會網站:
大會註冊表單:
眷屬註冊表單:
2. 最終完稿論文、海報檔案上傳及著作授權同意書:請於104年8月11日之前將最終完稿論文(PDF)、海報檔案(PDF)及著作授權同意書掃描檔案(PDF or JPEG),email至。
email 標題(Subject)請用 [論文]_[編號]_[論文題目]。
例:論文_[*NUMBER*]_[*TITLE*]
完稿論文中文格式:
完稿論文英文格式:
論文海報格式:
論文著作授權同意書:
3. 若同時為科技部計畫成果發表者,請一併將科技部補助計畫成果概述(DOCX)以及科技部計畫成果授權同意書掃描檔案(PDF or JPEG) email至。
科技部補助計畫成果概述格式:
科技部計畫成果授權同意書:
4.請於8月25日(星期二)作者自行攜帶海報至大會進行發表。
5. 住宿訂房資訊請參考大會網站。
若有任何進一步相關資訊,將會公布於MC 2015大會網站上
論文審核結果 (接受論文列表)
論文下載頁面:
Finding Skyline Bus Routes in a Road Map
A Study on Multiple Days Trip Recommendation
Design of a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using VANETs
Improving File Availability in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用於室內影像定位系統之商標識別技術
愛停車 -- 雲端停車格即時監控暨引導系統
太陽能矽料作業結合RFID應用導系統
Design and Implement Source-based Multicast Approach with Link-Load balance in SDN
日常動作識別系統之開發與研究
海底無線感測網路之定位誤差校正方法
雲端運算服務之監控系統應用於巨量資料平臺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Sim-ulation Tool Using MATLAB GUI
雲端桌面的巨量資料虛擬檔案系統
大數據應用與研究-以教育資料為例
Indoor Localization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無線網狀網路中維持連結且極小化傳輸干擾的頻道配置賽局
Energy-Aware Load Balancing for Distributed SDN Controllers
以平行計算縮短BLASTP之查詢回應時間
雲端空間整合及自動化帳號申請
基於iBeacon之大型展場室內定位與導覽服務
Energy Sa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 MU-MIMO Uplink
A Flexible Observation Attacks Resistant PIN-Entry Scheme Using Haptics
A CoMP-based handover algorithm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Android系統中基於修改framework實現錄製與重播觸控行為之方法
以眾源行動平台蒐集房市即時資訊
Adaptive Multihop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長程演進技術中鄰近服務與核心網路服務轉換之機制研究
Manage IoT System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QoS Using SDN
應用KINECT動作偵測建構居家安全監控系統
利用D2D提升LTE E-MBMS之傳輸效率
Upstream-Driven Prioritized Packe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使用Bluetooth Smart之低成本室內定位系統
LTE-Advanced 中繼網路中利用頻率重用優化資源分配
A Survey on Data Analytics Acceleration using FPGAs
建構一套基於碳足跡之優惠系統
Efficient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Small Data Aggregation for M2M Communications
行動裝置數位證據蒐集方法之探討-以 ISO27037為具體程序
行動(穿戴)裝置互連網之中介平台研究與設計
Detection Game Bots Based on K-means and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基于安卓版哥德巴赫猜想计算器之研究
開源碼資料探勘軟體之概覽
建置智慧型之家庭生活環境家管系統
A Smart Home Platform for Long-term Care: an Integra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在都市車載網路中之有效路側單位設置
A PHY-MAC Cross-Layer Approach for Sleep Scheduling in LTE/LTE-A Uplink
Dynamic Weight-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SC-FDMA-Based LTE Network
Channel-aware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Algorithm in LTE Networks
Location-based Taxi Pooling System
Design,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bility-Aware and Congestion-Relieved Dedicated Path Planning for Group-Based Emergency Guiding
軟體定義網路中以Application Round為基礎之Elephant Flow偵測方法
虛實混和的旅遊導覽APP設計
嬰幼兒照護系統之聲音判別技術
醫療社群之病患自撰文本情緒分析:自然語言模型搭配機械學習之方法
結合環境感測及定位技術之即時攝影機調派監控設計
A Study on Interactive Interface Design through Touch Screen Mobile Phones for Children
虛擬角色與情感設計表達-以Line貼圖為例
Software-Defined Monitoring for Multimedia in Network-on-Chip
應用於物聯網之安全行動雲
A Social-Aware Energy-Conserving Video Segment Prefetching and Caching Strategy for Heterogeneous Mobile Devices
A Social-Aware P2P Video Streaming Packet Delivery Mechanism
基於LTE ProSe技術之緊急尋人系統
智慧生活科技與工藝作品融合設計之議題探討
A Dual-Cycle-Based Approach for Data Aggregation in Grid-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在PMIPv6中減少換手延遲的二次預測機制
Credit-based Routing using Game-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Vehicular Wireless Networks
Crowdsourcing-based Load Balancing Mechanism using Smartphones for Wi-Fi Wireless Networks
自行車驛站與路線分級系統之實作
無線多頻道廣播環境中避免資料衝突的廣播排程
資料廣播環境中提供道路網路上最近k 個鄰居搜尋的方法
資料廣播環境中有效的天際線查詢協定
以ZigBee感測網路建置物聯網平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RTP/RTCP NS-3 Simulation Module
智慧家庭中MQTT透通式傳輸層轉接架構的設計與實作
Network-Assisted Quorum-based Device Discovery Scheduling for LTE-based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s
居家衛浴安全急難求助裝置之研發
A method for measuring delay time of video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基於車載網路路況分享之Ubike任你騎App
建構雲端平台DEFSOP雛形之探討 –以LINE為例
利用動態繞路與資料聚合設計行動隨意網路之有效資料傳輸繞路協定
應用巨量資料於中文連音合成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onte-Carlo-Based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用於LTE-A系統下影片群播傳輸之高效省電排程演算法
無線感測網路應用於SDN異質網路之管理系統(Web-based management system of SDN with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無線感測網路行動基地台的路徑規劃策略
基於物聯網的情境感知動作辨識技術
Wi-Fi Direct 多點跳躍式網路之實作與設計
基於安全性與強健型個人行動雲端儲存平台
ZigBee無線感測網路的容錯機制
An Energy-Efficient K-anycast Routing Protocol for Multi-Sink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感知網路技術之設計與實作
智慧旅遊之智慧生活行動設計方案初探
Finding Depth-k Skyline Friends in Distributed Social Networks
A Map-free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Determining fuzzy sets: empirical studies on statistical and clustering approaches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to Improve the Channel Utilization in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行動商務系統之商業模式的系統驗證
錯誤偵測率影響權重值之測試個案優先排序法
以軟體定義網路實現服務遷徙機制
The Analysis of Area Spectral Efficienc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ing
在車載網路中藉由動態選擇搜尋方式並控制訊息強度以傳送緊急安全訊息
相容EMV之多卡片的離線行動付款協定
遊程行動導覽系統建置-以日月潭休閒飯店為例
運用穿戴式技術之旅遊團體追蹤與集合系統
以區域為基礎之老年人活動模式之建立
以P2P流量進行分群之研究
以Wi-Fi為基礎的訪客導引行動自走車系統
IoT Cloud Platform for Streaming Data Monitoring, Modeling, Analyzing and Aggregating
工廠物聯網之訊框錯誤模型
基於KINECT之上肢位置調適機制
台灣企業採用Mobile ERP之因素研究
具自動分配最優惠網路購物折價券功能之瀏覽器擴充套件實作
Precise Traffic Anomaly Region Detection Based on a Heat Diffusion Model
Striping-aware Prefetching for Multi-channel Embedded Storage Systems
On Lazy Tree Rebalancing for Embedded Databases
基於個人室內定位技術的身份辨識系統
使用延伸Dijkstra演算法建立Steiner樹用於軟體定義網路群播
註冊費用(每篇論文至少一位全額註冊)
1. 全額註冊(老師或一般人士):NT 2,500
2. 學生註冊:NT 1,000
3. 全額註冊者加購眷屬餐券每位費用:NT 1,000
※註冊含兩日餐券及晚宴摸彩(獎品:Apple Watch、智慧手錶手環等近20項)
※全額註冊另含精美實用禮品
※眷屬註冊必須填寫全額註冊者姓名與論文編號
註冊報名程序
1. 首先轉帳或匯款至以下帳戶
戶名:中華資訊素養學會
銀行:國泰世華文華簡易型分行
銀行代號:013
帳號:260-03-
2. 完成繳費後請至MC 2015網站進行線上報名
論文註冊狀態
著作授權同意書
科技部補助計畫成果概述
科技部計畫成果授權同意書
實作展示註冊狀態
實作展示ID
實作展示論文全文
實作展示海報
實作展示著作授權同意書
住宿訂房資訊
立德飯店漢光樓/大學樓
(含溪頭門票)
以上均含自助早餐
大會提供代訂客房表單()
代訂房型注意事項
請利用研討會網站()進行訂房,訂房截止日期為 ,完成線上訂房後,主辦單位將以 E-mail寄發通知信確認訂房成功,如您於兩日內尚未收到通知,請主動聯繫主辦單位確認。
連絡人:郭崇韋 TEL : (04)
1.信用卡:完成訂房程序之後,主辦單位將以E-mail 寄送「刷卡授權書」。請填寫刷卡授權書後,於~期間傳真至立德飯店或米堤飯店,完成繳費程序。
2.現金:請於~期間轉帳至立德飯店,並在匯款收據上註明MC2015、訂房大名、與聯絡電話,再將收據傳真至立德飯店或米堤飯店,完成繳費程序。轉帳帳號如下:
立德飯店付款帳號
往來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 竹山分行 (銀行代號:050)
戶名:立德旅館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530-120-765-99
匯款後請將匯款單收據傳真至049-2612577
米堤飯店付款帳號
往來銀行:台中商業銀行 板橋分行 (銀行代號:053)
戶名:合家歡休閒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118-
匯款後請將匯款單收據傳真至04-
完成繳費程序之後,主辦單位將以E-mail 通知已完成訂房繳費。
訂房收據將於會議報到時一併給予。
代訂住房列表
3人房*3、4人房*1
2人房*1、4人房*1
2人房*1、3人房*1、4人房*1
2人房*1 3人房*1
8/25去程:08:30 臺中高鐵站 約 09:50 抵達溪頭
8/25回程:17:15 離開溪頭回臺中高鐵站
8/26去程:08:10 臺中高鐵站 約 09:30 抵達溪頭
8/26回程1:13:00 離開溪頭回臺中高鐵站
8/26回程2:16:00 離開溪頭回臺中高鐵站(經調查後如搭乘人數不足,將不發此班專車。如有此一狀況產生,將於決定不發車後,主動與勾選者聯繫調整事宜。)
【自行開車建議】
中二高(國道3號)→竹山/鹿谷交流道下→右轉台三線(往鹿谷/溪頭/杉林溪方向)順著風景區的指標走→左轉保甲路→保甲路走到底左轉接台151號縣道往鹿谷→7-11→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或經鼠彎替代道路)→『溪頭森林遊樂區(教育中心)』
【大眾運輸建議】
※台中烏日高鐵站→轉搭?台灣好行?;景點接駁公車直達溪頭車站,再步行至中心(台灣好行景點接駁公車資訊請洽台灣好行官方網站查詢)。
※台中干城車站或火車站對面轉搭至竹山,或搭乘逕往溪頭之客運班車直達溪頭車站,再步行至中心(開車時刻請逕詢各相關客運站)。
※竹山搭員林客運前往溪頭站。
※斗六後火車站→搭台西客運往竹山下車,轉搭乘員林客運直達溪頭站。
海報與實作展示注意事項
Poster Session (海報)
地點:紅樓2F-203
日期:8月25日(星期二)
上半場佈置時間:15:20 – 15:30
下半場佈置時間:16:10 – 16:20
上半場參展時間:15:30 – 16:10
下半場參展時間:16:20 – 17:00
投票時間:15:30 – 17:00
撤展時間:17:00 – 17:15
備註:每篇參展的論文須要有報告者在場解說,每位註冊者皆有選票,可於參展時間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最佳論文候選張貼地點在紅樓2F-201)
上半場論文編號
下半場論文編號
Demo Session (實作展示)
地點:紅樓2F-201
日期:8月25日(星期二)
佈置時間:13:30 – 15:30
參展時間:15:30 – 17:00
撤展時間:17:00 – 17:15
備註:最佳Demo評選為每組5分鐘展示時間(包含評審問答時間)
研討會搭乘接駁車與自行開車注意事項
搭乘研討會接駁車
搭乘高鐵與會貴賓,請至台中高鐵站4B出口搭乘接駁車
新烏日火車站搭乘接駁車貴賓,請於高鐵台中站4B出口搭乘接駁車
高鐵台中站2F地圖:
自行開車至會場
自行開車貴賓停車費用需自付
AM 8:30將安排研討會工作人員在立德車道入口處確認與會貴賓身分
未註冊繳費且未於立德飯店住宿者,需在車道入口處繳交溪頭團體門票(每人NT150)
論文與實作展示得獎名單
最佳論文獎
無線網狀網路中維持連節且極小化傳輸干擾的頻道配置賽局
葉博榮、嚴力行、孫詠希(國立高雄大學)
Energy Sa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A MU-MIMO Uplink
J.-J. Chen, K.-D. Lin, J.-Y. Hong, J.-M. Liang (國立交通大學), S.-C. Yang (國立台南大學)
Efficient uplink data aggregation in LTE-A M2M networks
Po-Yen Chang, Jia-Ming Liang, Jen-Jee Chen, Yu-Chee Tseng (國立交通大學)
無線多頻道廣播環境中避免資料衝突的廣播排程
林育德、劉傳銘(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Network-Assisted Quorum-based Device Discovery Scheduling for LTE-based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s
Yuh-Shyan Chen (國立台北大學), Chih-Shun Hsu (世新大學), Hsin-Mao Huang (國立台北大學)
優秀論文獎
在軟體定義網路上設計並實作以來源為基礎的鏈結負載平衡多播方法
Chun-Hsien Huang,
Chien Chen, Jin-Li Ye (國立交通大學)
海底無線感測網路之定位誤差校正方法
R.-G. Tsai, P.-H. Tsai, W.-D. Cheng (國立成功大學), C.-L. Lin (工業技術研究院)
在Wi-Fi無線網路下使用智慧型手機植基於群眾外包負載平衡機制之研究
Sz-Yu Chen, Tzung-Shi Chen (國立台南大學)
最佳實作展示獎
EasyConnect Simulator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IoT device Connectivity
Yi-Bing Lin, Yun-Wei Lin, Chang-Yen Chih, Tzu-Yi Li, Chia-Chun Tai, Yung-Ching Wang (國立交通大學)
SDN-based Load Balancing for IoT/M2M Cloud Systems
石艾華、戴維、陳昱嘉、沈易興、林君融、林甫俊、王蒞君(國立交通大學)
聯絡人: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郭崇韋先生
電子郵件: &電話:04- 分機:3705
Copyright (C) 逢甲大學 Feng Chia Universit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72 36 64的简便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