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期母牛小猫多大可以驱虫虫吗?

驱虫保健对奶牛疾病防治的意义_实用农业技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驱虫保健对奶牛疾病防治的意义
  当前国内奶牛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疾病发生率高,药物治疗费用高,和养殖户重治疗,不重视预防保健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基础管理中的驱虫保健观念差,很多奶牛养殖户两三年不驱虫,有的用一些效果差、毒性大,已经被淘汰的药物,如敌百虫等,或在泌乳期禁用的药物,如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造成奶牛寄生虫大量隐性感染,疾病抵抗力低,发病率高,经济效益差。有的养牛户宁可花几千元钱治疗乳房炎,也舍不得几百元用于寄生虫驱虫保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养殖户不了解驱虫保健对奶牛疾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首先寄生虫病本身对奶牛的直接损害非常严重,定期驱虫可很好地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因为寄生虫病通过合理的驱虫保健程序能够控制和治愈,并非不治之症。
  奶牛进行了驱虫保健后,体重增加,体质增强,精神状态良好,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避免了因寄生虫在奶牛体内的移行造成的继发感染;另外对寄生虫病感染严重的奶牛注射疫苗,往往预防效果比较差,奶牛对疫苗的应答水平低,进行驱虫保健能提高奶牛对疫苗的应答水平,增强肌体免疫力。
  奶牛进行驱虫保健后,可防止一些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我们知道体外寄生虫是某些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没有体外寄生虫的大量存在,像牛焦虫等血液原虫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像疟疾等细菌病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进行驱虫保健对奶牛的疾病诊断、确诊有特殊的意义。由于基层兽医站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寄生虫虫卵的检测,当兽医发现奶牛腹泻、高烧、流产、喘等临床症状时,无法排除是细菌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病感染造成的,往往使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浪费大量的金钱,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果养殖场进行了驱虫保健,可直接排除寄生虫感染因素,直接用抗生素治疗。笔者在四川某奶牛养殖场走访期间,有兽医反映,有一头奶牛长期腹泻,产奶下降,被毛粗乱,但采食量大,通过抗生素输液治疗了一周,没有效果,后来注射了一支威远动物药业生产的驱虫药“爱普利”,五天后,腹泻治愈,一周后奶牛被毛发亮,产奶量每天增加1.7斤。
  总之,国内奶牛业亟待提高驱虫保健意识,加强基础饲养管理水平,加强重视预防用药,降低奶牛发病率,降低疾病治疗费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中国畜牧兽医报)(来源:西部畜牧网)(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所在的位置:&>>&&>>&&>>&奶牛驱虫保健
奶牛驱虫保健
时间: 13:44:00&&&&&&&&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
      奶牛驱虫保健工作是奶牛保健体系中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保证养殖场奶牛的健康,预防奶牛外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后备牛生长发育,本文从奶牛保健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奶牛驱虫保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等。   概述奶牛感染寄生虫可引起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病情的恶化可造成牛只死亡,甚至给整个牛群带来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可给奶牛场造成严重损失甚至毁灭性打击。但其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其造成的危害不容易察觉,容易被奶牛养殖人员忽视,所以奶牛驱虫工作是奶牛保健体系中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奶牛场兽医必须加强奶牛驱虫保健意识。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促进后备牛生长发育,预防奶牛疾病的发生,奶牛场需要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奶牛驱虫保健计划。   危害俄罗斯全俄斯克里亚宾院士蠕虫学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肝片吸虫病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10%~20%,幼牛体重下降5%~15%;肺丝虫病造成幼牛体重增长下降27%,造成死亡8%;牛皮蝇蛆病造成犊牛体重增长下降8%,母牛产奶下降9%,蛔虫使增重降低30%;而痒螨病的经济损失更大,不好测算。   2007年天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牛血虱检测结果表明,所检牛场全部呈感染阳性,带虱牛所占比例为30%~70%。犊牛粪便检查中,除3个牛场未检出外,其他五个牛场新蛔虫检出率均为10%。疥螨在被检牛中检出率为100%,血矛线虫卵检出率为2.5%。   2005年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感染球虫的调查情况显示,17个牧场都有球虫感染,10月份调查的感染率为36.45%,4月份调查的感染率为40.05%,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从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的感染情况来看,发现感染率最高的两个阶段为0月龄~2月龄和4月龄~6月龄,感染率高达为45%,感染率最低的年龄阶段为12月龄以上的奶牛,感染率为25%;从感染强度来看,上海地区牧场奶牛的球虫感染强度大部分平均OPG低于1000,占58.82%,只有一个牧场的平均OPG比较高,为14250。   在我们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中,断奶前后的犊牛最易感,寄生虫疾病可引起犊牛营养不良、生长呆滞甚至死亡等;因部分粗饲料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甚至来自国外,尽管有熏蒸消毒,但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寄生虫宿主,这容易导致牛群出现个体甚至群体发生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导致疾病的暴发,临床可以造成产奶量下降、乳脂率低、产奶高峰期短、流产、不孕等,这大大增加了临床兽医诊断的难度,也已经给奶牛场造成了损失。而如果建立定期驱虫制度,则可减少牛群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提高牛群健康水平。   制定合理的定期驱虫制度,可有效地防止奶牛感染寄生虫疾病,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后备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奶牛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同时可避免因寄生虫在奶牛体内的移行造成的继发感染。由于体外寄生虫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奶牛进行有效的驱虫保健,可防止一些借助于体外寄生虫传播疾病的大面积传播。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驱虫方法对奶牛驱虫则有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必须制定出合适的驱虫程序。   引起奶牛寄生虫病的病原很多,但对奶牛的损伤及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传播疾病:寄生虫在奶牛机体可造成黏膜损伤,这为其他病原进入奶牛机体打开了门户,可引起并发症,同时,部分寄生虫本身就是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可引发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可对牛群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这也可能是奶牛场发生疫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奶牛场必须转变保健观念,制定定期驱虫的预防性保健制度,杜绝由寄生虫可能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或者疫病。另外,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如隐孢子虫病等。   机械损伤:大量的蛔虫或绦虫寄生,就会引起肠道阻塞,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内寄生蠕虫用吸盘等附着于肠壁,引起肠黏膜损伤。另外,虫体移行也可造成奶牛器官机械损伤,引起器官组织发炎或损坏,干扰生命活动,甚至造成死亡。   吸取营养:许多肠道寄生虫可直接吸取奶牛机体营养,导致贫血,发育受阻。如蛔虫和吸虫还会分泌消化酶于宿主组织上,使组织变性溶解为寄生虫的营养液,从而间接与动物机体争营养,使饲料报酬降低,影响产能。   分泌毒素: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排出代谢物,对奶牛可产生程度不同的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其中在组织和血液内的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或损害更为明显。如引起奶牛皮肤发痒,进食不安,或者在肠道分泌毒素损伤肠黏膜,容易感染条件性致病菌,导致奶牛继发性感染、脱水甚至死亡。   驱虫程序药物选择奶牛寄生虫病造成极大的隐性损失,也直接促进了驱虫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传统的左旋咪唑、丙硫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因为有耐药性、驱虫谱窄、弃奶期长等各种缺点而渐渐不能满足奶牛场的实际需求,因而可防、可治、广谱、安全、长效、无毒、无药残的驱虫药物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市场上纯的乙酰氨基阿维菌效果相对较好,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在泌乳期使用,但其各个厂家的含量纯度还不够确切,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奶牛场经济实用角度考虑,奶牛场可选用主要针对吸虫、线虫、绦虫、体外寄生虫等的混合型药物,如能根据当地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驱虫,针对感染率高的牛群,选择性定期驱虫,则驱虫保健效果更佳。   驱虫程序驱虫对象:犊牛2月龄(断奶前后)和6月龄、本月新干奶牛、感染寄生虫病牛等。   驱虫时间:由于饲料来源多元化,故驱虫时间为常年,每个月针对上述牛群驱虫。   驱虫方法:将驱虫药物人工研碎后单独逐头撒入饲料或者直接人工灌服,目的是确保每头牛饲喂到位,谨防过多或者过少,保证驱虫效果。   驱虫注意点每次使用新的驱虫药物应选择安全正规厂家药物,驱虫前需要挑选干奶牛、后备牛各一头,分别按剂量用药,待观察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后,再进行大群投药驱虫。对于溶液稀释驱虫药要现用现配。   针对断奶前后犊牛,若开食料中有驱虫药物的则可以暂不驱虫。   为了充分发挥药效,驱除胃肠道寄生虫,个体疑似感染牛驱虫预防治疗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用药,可以在上午饲喂前驱虫,并在用药后或同时用盐类泻药,以便使麻痹的虫体和残留在胃肠道内的驱虫药排出,收到更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驱虫药使用说明进行用药,严格控制使用量;同时防止使用过多药物造成中毒或者流产、早产等,保证牛只安全。   所有泌乳牛或者即将泌乳牛禁止驱虫(按药物停药期进行推算),保证质量安全;部分泌乳期可以使用的驱虫药物,请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使用。   驱虫后必须对驱虫过的牛跟踪48小时,同时备有必要的防过敏措施和急救方案。   驱虫药使用后要备足清洁、适量的饮水,这也是日常必须做到的工作之一,尤其夏季必须防止昆虫蚊虫等虫卵等进入饮水池,导致牛只间接感染。   奶牛驱虫后将有虫卵等滞留在粪便中,所以须对奶牛用药后的粪便、垫料等进行堆积发酵或无害化处理,栏舍要彻底清扫消毒,减少虫卵存留、环境污染等。尤其对于犊牛,则更需要加强犊牛岛的使用和管理。   结论奶牛驱虫保健是奶牛保健预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定期预防性驱虫可促进后备牛生长发育,预防奶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但从保健预防角度来讲,防止奶牛感染寄生虫病更多地需要从源头控制,否则即使每天对奶牛进行驱虫保健,也将失去驱虫保健的意义。   为了减少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生,需要做到:   注重饲料来源:坚决从有安全认证的产地进货,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   牛舍与放牧场环境管理:必须建立对牛舍及放牧场定期消毒制度,其中包括牛舍牛床消毒、料槽消毒、牛粪堆池消毒、放牧场消毒等。   饮水池管理:以牛为本,保证饲喂牛的饮水干净、新鲜,及时清理消毒。   灭蝇驱蚊除害虫等管理:针对季节性蚊蝇,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定期进行灭鼠,驱赶奶牛场内猫狗等动物等。   总之,将奶牛吃入的料、身体接触的地方都考虑全面,才可能控制寄生虫病甚至疫病的发生。
信息正在更新中...
信息正在更新中...&&友情链接
加盟热线:6
客服热线:9
贵州三鑫泰动物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云环中路碧桃街
你是本站第勐海农业和科技信息网
勐海县农业和科技局
&|&&|&&|&&|&&|&&|&&|&&|&&|&&|&&|&&|&&|&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母牛发情率低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发稿时间: 15:48:37】
【作 者: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主 题 词:母牛发情率】
【责任编辑:管理员】
【稿件来源:勐海县农业和科技局】
【审核发布:管理员】
母牛发情率低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母牛发情率低的原因:
&& 1、母牛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母牛发情率低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草料不足,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营养不良,是造成母牛不发情的主要原因。
  2、气候干旱燥热:由于气候异常,干旱燥热的天气,致使大多数母牛不发情。
  3、母牛患病:疾病引起的母牛不发情:(1)母牛生殖器本身患有疾病,如卵巢硬化、卵泡萎缩、黄体囊肿都会引起母牛的不发情。(2)母牛患有肝片吸虫病或血吸虫病等也可能导致母牛不发情。
  4、犊牛断奶时间晚:母牛泌乳期,犊牛不断奶也会使母牛不发情。
  二、预防措施:
  1、在母牛泌乳期如果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让母牛吃饱吃好,保证母牛的营养需要,一般母牛在产犊后70天就可以正常发情。
  2、在抓好膘情的基础上可以用催情药物诱发,但一般不宜采用,特殊情况才采用人工诱发。
  3、犊牛提前补饲,提早断奶,一般在断奶后20天90%的母牛就会发情。
  4、定期消毒、驱虫、预防注射,母牛发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供稿)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支持: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狗刚满月可以驱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