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 转义;诚不以富,亦炙以异&quot 转义;这句话指出看一个人好不好要看他的

《论语》“诚不以富,亦祇以异”非错简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语》“诚不以富,亦祇以异”非错简说
【摘要】:《论语·颜渊》"子张问崇德辨惑"条援引《诗·小雅·我行其野》"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关于诗句在《论语》中的意义诠释,历来众说纷纭。宋代程颐首发"错简"之论,以为所引诗句与"崇德辨惑"不类,而应置于《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条中。朱熹承程氏之说,也以为"错简",此后论《论语》者遂多从其说,"错简"之论几为定说。南宋时虽有叶适、张栻等人对"错简"说提出质疑与批评,却未受到重视。至现当代学者,或有径改《论语》本文者。此文采集历来说《诗》与《论语》诸家之说而予以辨析,以为"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在《论语》中不存在错简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B222.1【正文快照】:
《论语·颜渊》: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本章的主旨在论“崇德辨惑”。“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为“惑”。因此,就文本的语境而言,“诚不以富,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舜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刘元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刘红梅;;[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冯尔康;;[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李伟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刘思宇;林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刘延芹;唐小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张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赵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朱昌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力祥;;[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汤建荣;;[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魏涛;;[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殷慧;肖永明;;[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朱义禄;;[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王伟;;[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海英;黄桂芳;;[A];学报编辑大视野——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获奖论文集粹[C];2011年
王悦;;[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雪峰;[D];辽宁大学;2010年
尹佳涛;[D];南开大学;2010年
潘苇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林建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吴练达;[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李乐;[D];武汉大学;2009年
宋金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罗绂文;[D];西南大学;2011年
宋立林;[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郭平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巍;[D];河北大学;2009年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解秋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梁蔚;[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赵炜中;[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张彩风;[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陈天旻;[D];江南大学;2010年
郭小娟;[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红;;[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赵骏河;[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2期
任继愈;;[J];群言;1994年12期
王卿敏;[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雷庆翼;;[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江浦;[J];齐鲁学刊;1986年04期
沈星棣;[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黎顺清;[J];孔子研究;1989年02期
牛致功;[J];华夏文化;1995年06期
张立文;[J];中国哲学史;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新雄;;[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夏传才;;[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葛荣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马德邻;;[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蔡正发;;[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蓝文秀;;[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白子超;;[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孔庆彬;;[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万春;王跃民;;[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池;[N];北京日报;2006年
廖名春;[N];学习时报;2007年
王学泰;[N];文汇报;2007年
李洪岩 (本报书评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彭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祝安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贾大雷;[N];哈尔滨日报;2006年
苏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高原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康毅;[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公山;[D];山东大学;2005年
孙学功;[D];西北大学;2005年
焦桂美;[D];山东大学;2006年
蒋伟胜;[D];复旦大学;2006年
张英;[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成云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曲爱香;[D];浙江大学;2003年
黄梓根;[D];湖南大学;2007年
高云萍;[D];浙江大学;2007年
张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红茹;[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刘利娜;[D];山西大学;2008年
凌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高哲辉;[D];山西大学;2010年
申辉;[D];山西大学;2013年
张雪雁;[D];山西大学;2010年
刘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王慧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张洪涛;[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徐加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15:37:48 
    垃圾文章,可悲的是楼主连什么是垃圾都不知道就吞了下去。  *
  作者:飞雪飘飘爱 回复日期: 19:03:58 
    我又飘来了,还得继续追楼!  ----------------------------------------  雪妹妹回来了,打个招呼。让我看看这个月的流量能坚持到几号呢?呵呵。  =============================================================  作者:闻雷亦失箸 回复日期: 19:30:54 
    揖~見過孤直先生。在下有禮了。        因為沒有堅守默然齋的原則,如今只好聞雷失箸了。何況有劉皇叔在前,晚生只好多個“亦”字了。     作者:闻雷亦失箸 回复日期: 19:44:36 
    狐狸兄弟,請受我一禮。揖~    君所言甚是。  ------------------------------------------------  呵呵,兄弟換衣服了? 聞風雷必作,兄弟新id也不錯  ===================================================  作者:秦时明月2008 回复日期: 20:08:37 
     * * *    ?!  -----------------------------------------------------  嘿嘿,老哥孤陋了,這個id已經在煮酒遍地開花兩天了。這哥們也真的是執著,好像某一個時段首頁上所有的長貼都被他用類似的話鄙薄了一遍,呵呵。和這些帖子比起來,我的帖子是最沒有人氣的。能濫竽充數的和這些帖子混在一起被罵,也這得算是一種“榮幸”了。現在據不完全統計,被他罵過的有流雲的宋史,飛刀、孤鴻、君山的春秋,太守的曹魏帝國……,好像還有好熊的、曹三的等等也不能倖免,呵呵。  呵呵,其實他說的也對,煮酒的或者說整個網上的東西,從純學術的角度上也真的都不過是垃圾而已,不在網上的垃圾更多。呵呵。  俺不過是自娛自樂而已,何必在乎別人說什麼呢?垃圾就垃圾唄,又能怎麼樣呢?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07:27:08 
    放假也不休息吗   -------------------------------------  唉,這就是醫生啊。如果有下輩子,絕對不會選擇這個職業的。  ==================================================  作者:kfqdyl 回复日期: 10:38:30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  呵呵,一切的鬼,也不過來自于我們心而已  =============================================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 12:03:42 
    呵呵,这里,补看,补丁  ------------------------------------  謝謝木魚兄弟  =========================================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 13:03:03 
    嗯,先来看看!  ------------------------------------------  莞蓉妹妹辛苦了,謝謝  ===============================================  作者:日怪兽 回复日期: 16:14:10 
  ----------------------------------------------  謝謝頂貼。發廣告,請到熱帖。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06:04:07 
    周末好   ---------------------------------  林妹妹辛苦了  ================================================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 12:57:58 
    周末问好O(∩_∩)O~  ----------------------------------------  謝謝  =================================================  作者:xuyang 回复日期: 13:14:21 
    周末愉快!  -----------------------------------------------  謝謝支持,週末愉快  ==========================================================  作者:默然斋主人 回复日期: 14:28:07 
    揖~見過孤直先生,在下有禮了。    狐狸兄弟所言甚是,在下深以為然。請受一揖。確實是在孤直先生這裡受教了很多。    對於夫子之道,我的看法就是明道,行道。前賢已有教誨,不外知行合一四字而已。不知狐狸兄弟以為如何?   ----------------------------------------------------  呵呵,我這裡只應該有兄弟,沒有先生。呵呵。  兄弟說的很有道理,知行合一,做到的人真的沒有幾個。勉力行之,問心無愧足矣。  ==================================================================    作者:尹清欢 回复日期: 16:15:27 
    马克  ------------------------------------------------  謝謝支持,問好  ===================================================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 16:39:47 
    好,顶。  ----------------------------------------------------  謝謝酒豪兄  ======================================================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 18:39:07 
    假日一顶!  ----------------------------------------------  謝謝兄弟。  =========================================================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19:49:43 
    天天顶!   -------------------------------------------  謝謝兄弟長久支持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2:09:41 
    慎終追遠,請假一天,後天再見,謝謝留言。    -----------    孤直兄保重,节哀。   -----------------------------------------------  先父過世多年,清明時節去看看,也算盡一點本分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2:35:37 
    作者:默然斋主人 回复日期: 14:28:07        對於夫子之道,我的看法就是明道,行道。前賢已有教誨,不外知行合一四字而已。不知狐狸兄弟以為如何?    --------------    默然兄有礼了。是啊,夫子之道,不过忠恕二字。明白了这个,便不断鞭策自己照做罢了。夫子从来不故弄玄虚。就这么简单,还怕学生不懂,反复阐释,诲人不倦。然而后世之人,穿凿附会,有意或无意地误解夫子,不也太多了吗?我还是抱朴守一,以忠恕之道为镜,不断审视和鞭策自己吧。  ----------------------------------------------------------------  嗯,夫子之道,忠恕足矣貫之。以此為綱,許多問題也真的就很容易明白了。
  非常喜欢这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不疚,是我终身修身的目标。不过我以为,这是首先要以有一颗仁心为前提的,真正坏到骨子里的人都是不知己坏、也内省不疚的。首先,孔子说这话时,是人人敬仰鬼神的时代。然而现在多少人根本不相信有鬼神之说,多少人道德败坏还自以为大义凛然,从来不内省,更不会内疚。其次,即使在信鬼神的人中,也有大多是谄鬼谄神,自以为献了祭、烧了香、捐了钱,则鬼神喜悦,自己可以无忧无惧。有一大派宗教都认为只要信神,则做了坏事也能被救赎呢。    所以我想孔子在此处对司马牛论君子,倒真像有点安慰的意思。等同于承认司马牛的那颗心已经知“仁”,可以之为准绳衡量自己了。这是很大的赞许呢!但司马牛在论语诸生中并不是多出色的一个,所以以前的学者认为跟桓魋之事有关,而夫子是在尽力宽慰不知如何自处的子耕把?
  作者:闻雷亦失箸 回复日期: 19:30:54 
    因為沒有堅守默然齋的原則,如今只好聞雷失箸了。何況有劉皇叔在前,晚生只好多個“亦”字了。  =============  默然君好。冒昧一问,默然斋有何原则?默然君何事失箸?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15:37:48 
    垃圾文章,可悲的是楼主连什么是垃圾都不知道就吞了下去。  -----------------  这位仁兄毫无根由就蹿到帖子里出言不逊,还以为有多高明,一探究竟,原来是去年此时痛陈煮酒各作者之落后迂腐,而应者寥寥;如今干脆改走别人庭户里撒泼的路线了。    据说兄台逐门而入,人人都骂。跳梁小丑,无可与言,本该直接无视。然而我们正好说到这里,才发现兄台正是不忧不惧,不内省更不内疚的典范啊!以供瞻观。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 15:33:01 
  细致入微。  --------------------------------------------------------------  謝謝誇獎,不敢當  ====================================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18:18:44 
  天天顶好帖,是习惯。  ---------------------------------------------------------------  謝謝兄弟  ==========================================  作者:fatpig111 回复日期: 19:53:38 
  继续顶  --------------------------------------------------------------  謝謝支持  ================================================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 20:47:19 
      莞蓉读大学时学经济,老师就曾经拿每年的央视广告标王来说事,基本上标王最后都结局不好,像个&魔咒&.  个人认为人还是少说点话,多做点实际的事情比较有意义!  ------------------------------------------------------------------   呵呵,那些急功近利者,是不能忽悠一輩子的。  =======================================================    作者:kfqdyl 回复日期: 21:38:40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我们许多人可能存在说了以后做不到的情况,有的人经常这样,有的人偶然失语。孔子几句简单的话,往往能揭示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读论语,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有许多人不这样做。做到了,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实际上许多人一次做不到位,可以逐步接近。  --------------------------------------------------------------------------------------  我們不妨學學冉雍和顔回師兄說的那樣“某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1:41:19 
    從長遠看來,一個吶言敏行的人,未必真的比那些誇誇其談的人難出頭。    -----------------  当然,“行”是第一的,只是两个行动上同样出色的人,更伶牙俐齿、更善于自我标榜的总要更容易成功。当今之世更是如此。莫说商界,便是学界,也吹起了这浮夸之风。但我还是相信,君子耻其言过其行。不是说不能口才好,但不能口才好过内容和品质。  ------------------------------------------------------------------------------------------------  口才好當然也是一種能力,孔夫子也不是反對的,但是必須要注意的就是“覆水難收”話說出去了也真的是要負責任的。  至於那些商界、尤其是學界的所謂“成功”也真的很難定義。許多時候那些誇誇其談者,那些急功近利者,也真的不過是在玩一個危險的吹泡泡的遊戲罷了,看起來美輪美奐,但是經不得任何一點風吹草動。泡泡是不能永遠吹下去的,但是通常是一旦吹泡泡的遊戲開始以後,除了接著吹下去以外,別無他法。最後大抵在一陣微風拂過的時候消逝得無影無蹤……  至於那些學界的名流,那些偶像型的“學術”明星們,他們的成功除了換取了短時間的名利之外,還剩下什麽呢?那些和學術的成功有多大的關係呢?  就像那些畫廣告牌子和電影海報的匠人和梵高比起來,哪一樣才是成功的呢?短期內看,肯定是畫廣告牌子的更有錢,日子過得更愜意,但是將眼光放遠一點呢?  梵高的畫現在在盧浮宮,那些廣告牌子呢?那些電影海報呢?大概大部份都成了再生紙了。也許都是成功的,但是顯然不是一個層次的成功。  ==================================================  作者:极度空间A 回复日期: 21:49:01 
  32记号  -----------------------------------------------------------------------  謝謝支持。  ============================================================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22:33:49 
    我們看看前些年央視那些廣告的“標王”最終的結果都怎麼樣了呢?諸如“腦白金”那樣僅僅有廣告的東西,現在除了“腦白癡”還有人買嗎?市場如此,職場也必然是如此,那些老闆們也都不是白癡,不會永遠被忽悠的。    __________________  哈哈,这话讲得好有意思  ---------------------------------------------------------------  呵呵,俺們東北人都喜歡講笑話  ==========================================================  作者:i_love666 回复日期: 23:09:46 
     认真学习!  -------------------------------------------------------------------------------------  歡迎新朋友,謝謝支持  ==========================================================  作者:丹心愚人2009 回复日期: 00:04:07 
    请问,楼主、在哪从医,中医还是西医!    -------------------  謝謝支持,俺在瀋陽,西醫,  ================================================  作者:feilaogui 回复日期: 00:32:21  ----------------------------------------------------------------------------  應該用更有效的方式述求,這樣發帖子是沒有用的。  同情并關注中。  =====================================================  
  祝楼主清明快乐!
  【连载274】12.05四海之内皆兄弟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思考与随想】  司马牛忧虑自己没有兄弟,说:“到人都有兄弟呀,只有我没有”。呵呵,难道说司马牛就是传说中的独生子?那年头独生子的确是个罕物,不过也犯不上因为这个就发愁啊!俺还是独生子呢!俺就没愁过!俺那年头独生子也是罕见的,但是俺是。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尝过梨子的味道的话,绝对不会因有没有梨子而烦恼。司马牛在忧虑,倒是证明了他并非独子。    按照前人们的说法,司马牛就是那个犯上作乱的宋国司马桓魋的弟弟,那么他忧虑的是什么我们也就清楚了。或者是忧虑没有好兄弟,或者是当时他那些兄弟已经死了。但是根据《左传》的记载,似乎这个司马牛也没有逃得开他的兄弟引起的那场动乱。这个并非本章的重点,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就罢了。我们即便就只是将司马牛当成是独生子,和本章的主题也没有什么关系,管他作什么呢?留给那些大师高人们玩去吧。呵呵。    这一章的重点当然在子夏的那些话,而且重要的还不是子夏说的,而是子夏听别人说的话。  “商闻之矣”,“商”是子夏的自称了,“闻之”就是这话不是子夏自己的创造,而是子夏在引用别人的话。子夏用别人的话来解劝司马牛,那么子夏的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呢?可能是孔子,也可能不是,所以我们没有也没有证据说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能认为孔子就不赞成这句话。是不是孔子说的,其实也不是很重要的,我们读《论语》,其实主要也是在读孔子之后孔门再传弟子们对孔子思想的一种整理。有些事情我们是无法完全分清是孔子的思想,还是孔门弟子的思想,我们只是知道,这是《论语》的编辑者,也就是战国初期的时候,对孔子思想的一种整理和解读,如此而已。我们通过前面十多篇的重读,我们了解的孔子来看,子夏说的话,其实应该就是孔子的。这是我现在的理解,当然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们还是看看原话怎么说。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历来都是被消极的解读的,好像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消极的“认命”,有许多的人也是将这个作为自己逃避的借口。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句话就一定是消极的吗?恐也未必。所谓的“天命”观,是我们理解的那样吗?宿命论,呵呵,这个帽子扣的好,但是孔子当时的宿命论,却和我们理解的不是一样的。我们总是将宿命论理解为一种消极的宿命,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还努力个什么劲呢?我们只要张着嘴等着天上掉馅饼不就行了嘛?还那么执着的“作”什么呢?于是许多人都是那这个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但是我们看孔子,看孔子的那些弟子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发现,孔子的“认命”和这个是完全不同的。    孔子的宿命论完全是一种积极的宿命论,和我们一般理解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孔子是很少谈到“天命”之类的东西的,孔子一生也是不断地在和天、和命在斗争的。骨子里,孔子是不认命的,但是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话呢?  这也是孔子可爱之处。孔子的所谓天命观或者是宿命论,在实质上不是不作为,不是对所谓的天道和宿命的逆来顺受,而是对结果的一种无所求。所谓“成功不必在我”,所谓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将孔子的这种观念理解为“有所为,无所求”。也就是成不成在天,做不做在我,我只管应该不应该作,而结果是什么,却不是我所能关注的。这里面很有一种“上帝归上帝,西泽归西泽”的味道了。所以我的理解,这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本身也是一种气度,一种不计成败,勇于向前的生机,且不要将这句话引向消极当中去,那样也是一种误解。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也许这句话被引用最多的大概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连江湖豪侠们都经常的说着类似的话来。生死之交不过是喝杯酒的事情,卖了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呵呵,可是这又是和孔夫子没有什么关系的。  为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呢?凭什么就是你的兄弟呢?世界上一切事情都不是没来由的,即便是李铁牛那样的愚鲁者,也明白一个道理,谁对他好,他才会对谁好。这是很简单道理,所以这个“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前面那个“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对别人要“敬”而“有礼”。实际上是什么呢?我们看看这一句话,描述的是什么呢?  “兄友弟恭”而已。这句话说的也就是对待兄弟的所应该有的态度。我们是不是看出些什么了呢?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你把别人当成兄弟一样的看待,别人也就是你的兄弟了,如果你对所有的人,都当成是兄弟的话,天下的人,也都会将你当成是兄弟了”    这就是本章要传达的观念,又是一个“恕”字而已。是的,事情也就是这样,如果你将每个人都当成是你的兄弟的话,还有什么忧愁的呢?还有什么人不会成为你的兄弟呢?    所谓的“君子”,所谓的“仁”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关键还在于自己怎么做,如果你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当成是你的敌人,这世界就没有不是你的敌人了,如果将别人当成是你的朋友,至少会有一部份成为你的朋友。这其实是很公平的交易。可惜我们总是喜欢要求别人,总是“忘记了自我”。    一个“恕”字,的确需要我们终身去体会的。    
  “有所为,无所求”。也就是成不成在天,做不做在我,我只管应该不应该作,而结果是什么,却不是我所能关注的。这里面很有一种“上帝归上帝,西泽归西泽”的味道了。所以我的理解,这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本身也是一种气度,一种不计成败,勇于向前的生机。  --------------  孤直兄说得太好了!佩服之至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以君子但凡可以内省不疚,即可无忧无惧。至于生死、富贵,若不是人可以左右的,就不必患得患失。
  至於那些學界的名流,那些偶像型的“學術”明星們,他們的成功除了換取了短時間的名利之外,還剩下什麽呢?那些和學術的成功有多大的關係呢?  -----------  孤直兄说得是。只是我近几年所目睹种种,让我有些失望罢了。还好有夫子,还好有孤直兄来解读夫子。谢谢孤直兄。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3:20:30 
    ---------------------------------------------  兄弟不必如此,和這樣的人有什麽爭執的。桀犬吠堯,於堯何損。  非議孔子者眾,但是孔子還是孔子。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同意!
  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09:42:50 
    至於那些學界的名流,那些偶像型的“學術”明星們,他們的成功除了換取了短時間的名利之外,還剩下什麽呢?那些和學術的成功有多大的關係呢?    -----------    孤直兄说得是。只是我近几年所目睹种种,让我有些失望罢了。还好有夫子,还好有孤直兄来解读夫子。谢谢孤直兄。  -----------------------------------------------------  呵呵,宜將冷眼觀螃蟹,看它橫行到幾時。呵呵,說不定那一天就被人給煮了。  我們不僅僅要多些熱心,更要多些冷眼。將眼光放得遠一點,也許就看的更清楚些。      
  呵呵,經過簡單的Word轉換,繁體字的“凱撒”竟然變成了“西泽”,Word的智商還真的不錯啊。呵呵,在拉丁語中“凱撒”的音還真的更像“西泽”。哈哈哈
  夜班,又是夜班。各位明天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可强力而为之,倒是胸怀该宽广些,豁达些,“四海之内皆兄弟”嘛。
  加油!!    
  顶顶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2:10:34 
    呵呵,經過簡單的Word轉換,繁體字的“凱撒”竟然變成了“西泽”,Word的智商還真的不錯啊。呵呵,在拉丁語中“凱撒”的音還真的更像“西泽”。哈哈哈  ==========  呵呵,系统默认。。。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3:20:30     这位仁兄毫无根由就蹿到帖子里出言不逊,还以为有多高明,一探究竟,原来是去年此时痛陈煮酒各作者之落后迂腐,而应者寥寥;如今干脆改走别人庭户里撒泼的路线了。        据说兄台逐门而入,人人都骂。跳梁小丑,无可与言,本该直接无视。然而我们正好说到这里,才发现兄台正是不忧不惧,不内省更不内疚的典范啊!以供瞻观。  
==================================================  
先不跟你争其它,就问一句:为什么你会觉得儒家,《论语》在两千年的过程中一直有用,一直会被人去解读呢?想听听你的高见。
  拜读。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2:05:26 
    呵呵,宜將冷眼觀螃蟹,看它橫行到幾時。呵呵,說不定那一天就被人給煮了。    我們不僅僅要多些熱心,更要多些冷眼。將眼光放得遠一點,也許就看的更清楚些。  --------------------  呵呵,孤直兄说得有理。更何况我该先求诸己。自己能做到问心无愧,方去看别人才是呢。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0:07:21 
    垃圾文章还在连载?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15:37:48 
    垃圾文章,可悲的是楼主连什么是垃圾都不知道就吞了下去。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先不跟你争其它,就问一句:为什么你会觉得儒家,《论语》在两千年的过程中一直有用,一直会被人去解读呢?想听听你的高见。  ----------  呵呵,果然来劲儿了呀?  兄台两次闯进此帖谩骂(据说还有很多其他帖),第一次正好在孤直兄更新之前,没人搭理,兄台唯恐他人都看不到,又再次出言不逊。我不像孤直兄,我修养不好看不下去,所以嘲讽兄台。兄台看到有人答应,立刻要挑开话端。兄台何事寂寞至此啊?有话何不开始就好好说呢?  要我说,如果兄台当真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聊,此帖中各位都比我有量,兄台无礼在先,不如先向孤直兄道歉,证明自己是个可以与谈的人;再从头仔细读过孤直兄的帖,否则难免占了孤直兄的地方说别话。然后孤直兄和大家应该都会不记前嫌,跟兄台讨论吧?——当然如果兄台原本是来骂人的,那就恕不远送。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  您真的很有閒。俺這裡在您看來不過是一個垃圾堆而已,您有何必紆尊降貴得到我這裡混事呢?別臟了您的腳啊。  辛苦,辛苦。佩服,佩服。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  您真的很有閒。俺這裡在您看來不過是一個垃圾堆而已,您有何必紆尊降貴得到我這裡混事呢?別臟了您的腳啊。  辛苦,辛苦。佩服,佩服。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  您真的很有閒。俺這裡在您看來不過是一個垃圾堆而已,您有何必紆尊降貴得到我這裡混事呢?別臟了您的腳啊。  辛苦,辛苦。佩服,佩服。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  您真的很有閒。俺這裡在您看來不過是一個垃圾堆而已,您有何必紆尊降貴得到我這裡混事呢?別臟了您的腳啊。  辛苦,辛苦。佩服,佩服。  
  嘿嘿,我這裡也有閣樓了,抽風的天涯。哈哈哈
  龙业来顶!
  閣樓乎?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22:54:14   --------------------------------------------------  您真的很有閒。俺這裡在您看來不過是一個垃圾堆而已,您有何必紆尊降貴得到我這裡混事呢?別臟了您的腳啊。  辛苦,辛苦。佩服,佩服。  
  【连载275】12.06不行则明  【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思考与随想】  别看子张年纪小,问的问题也真是尖锐。要不然有怎么能在孔子之后自成一家呢?  “子张问明”,“明”,世界上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个“明”字呢?又有多少胡涂人在装明白呢?人类的眼睛本来也不是为了分辨是非的,耳朵更不是。我们的眼睛总是只能看到喜欢看的东西,耳朵总是只能听到愿意听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习惯,这是我们的定数,所以我们被蒙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看不见前面的路,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才是没有天理。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明辨是非呢?我们怎么才能看得清前面的路呢?我们怎么才能不被蒙上眼睛呢?除了眼睛,我们还有什么呢?  我们还有“心”,还有脑袋,还有思维。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有的人即便是有,也是全新的,因为从来也没有用过,呵呵。    孔子是怎么说的呢?孔子不说怎样才能不被蒙蔽,也不说怎样才能明辨是非。孔子只是说有些东西在“明”人那里行不通。我们再对照一下自己,再对照一下历史,我们发现,孔夫子真的是太有生活了。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是什么意思呢?  “浸润之谮”就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谗言。想想也是可怕,再坚硬的石头,也是抵挡不了水的侵蚀的。多少坚定的信念,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消磨得没了影踪。一斧子砍过来,谁都知道是要躲的,但是一点点的细流流过来,我们就难以抵挡了。人间最可怕的一个字大体上就在这个“渐”字上,谗言更是如此,谎言更是如此,流言更是如此。这一点我们都是有体会的,自不必我多说了。想要毁掉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中的形象,浸润之谮绝对是一个好办法,历史上许多的聪明人也都是这样作的。例子就不举了吧,呵呵。其实也真的难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白痴的君主们,我们想想自己,我们真的就抵御得了“浸润之谮”吗?谎话重复千遍以后,我们就真的有那么样的信念,还认为那个是谎话吗?    “肤受之愬” 愬,通于诉。“肤受”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是比较轻微的,不以为害的,其意思指的就是如同皮肤上的一点点小得伤口或者灰尘。也就是我们通常都不会在意的那种小的伤害,也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按照这样的解读,此一句话的含义,也就和上一句的意思比较类似了。这样的解读也是有道理的,也是有意义的。  但是我还是倾向于另一种解读,这个“肤受”应该指的是切身的,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所谓“切肤之痛”是之也。我们看看春秋战国时代那些说客,我们就知道了。不论是苏秦张仪还是我们的子贡师兄,在“忽悠”那些大小的君主们的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什么?“利害”。一件事情,一旦是已经直接自己的切身利害发生关系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还是能保持住理性呢?事不关己,每个人都会很客观,都会很轻松。谈谈别人家的故事,好像许多人都可以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轮到自己呢?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个也就是问题的实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自己身在局中的时候,想要跳出了,的确是很难很难。多少仁人志士还不是在“自己”那里跌了跟头呢?    孔夫子说的的确是深刻,如果这些都在你那里行不通,那真的是没有什么可以蒙上你的眼睛了。孔子说这样的人,不仅仅是“明”而且是“远”。是啊,只有不蒙上眼睛才能看的更远啊,但是,大部份的人其实是近视眼,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想要“明”,也真的是不容易。  
  哈哈,有文化没思想的楼主别激动哈。一路在垃圾里趟,还被这么多人膜拜,正洋洋自得的时候,被我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指出你在垃圾里创造垃圾,楼主觉得不爽吧。可以想象楼主的心情,只有继续自虐式的告诉自己,这不是垃圾,这不是垃圾。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9:56:34 
    哈哈,有文化没思想的楼主别激动哈。一路在垃圾里趟,还被这么多人膜拜,正洋洋自得的时候,被我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指出你在垃圾里创造垃圾,楼主觉得不爽吧。可以想象楼主的心情,只有继续自虐式的告诉自己,这不是垃圾,这不是垃圾。  ------------------------------------------------  嘿嘿,承您誇獎,您說差了,俺是既沒文化,也沒思想的。俺激動個啥呢?  “被人膜拜”?呵呵,您還真敢說,我咋不知道還有人膜拜我呢?  您真辛苦,連俺的心情都替俺想好了,呵呵。別累著了,注意身體啊。
  作者:叶仲录 回复日期: 11:34:42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同意!   -------------------------------------  歡迎新朋友,謝謝支持。  ================================================  作者:扣肉年华 回复日期: 18:23:15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呵呵,如果自己啥也不幹,老天也真的沒有啥可以幫你的了。俺們管不了老天爺,還不能管好自己嗎。  ==============================================================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18:52:34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可强力而为之,倒是胸怀该宽广些,豁达些,“四海之内皆兄弟”嘛。   -----------------------------------------------  凡事不可強求,只要盡心盡力為之,也就是了  ================================================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 20:16:06 
    加油!!  -------------------------------------------------  謝謝寂寞兄鼓勵  ======================================================  作者:嵩阳云树 回复日期: 20:59:39 
    顶顶  ------------------------------------------------  謝謝  =================================================
  亲切看望孤直兄,多谢前段时间的指点。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4:26:05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9:56:34  ===============  孤直兄何必理会呢?这位兄台貌似在一连串的帖子里上蹿下跳好久。。。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 21:05:32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2:10:34        呵呵,經過簡單的Word轉換,繁體字的“凱撒”竟然變成了“西泽”,Word的智商還真的不錯啊。呵呵,在拉丁語中“凱撒”的音還真的更像“西泽”。哈哈哈    ==========    呵呵,系统默认。。。  -----------------------------------------  呵呵,應該是,Word還有這個功能啊,還真的不知道。  ==========================================================  作者:kfqdyl 回复日期: 22:58:28 
    拜读。  ---------------------------------------------  謝謝支持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06:29:06 
        呵呵,果然来劲儿了呀?    兄台两次闯进此帖谩骂(据说还有很多其他帖),第一次正好在孤直兄更新之前,没人搭理,兄台唯恐他人都看不到,又再次出言不逊。我不像孤直兄,我修养不好看不下去,所以嘲讽兄台。兄台看到有人答应,立刻要挑开话端。兄台何事寂寞至此啊?有话何不开始就好好说呢?    要我说,如果兄台当真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聊,此帖中各位都比我有量,兄台无礼在先,不如先向孤直兄道歉,证明自己是个可以与谈的人;再从头仔细读过孤直兄的帖,否则难免占了孤直兄的地方说别话。然后孤直兄和大家应该都会不记前嫌,跟兄台讨论吧?——当然如果兄台原本是来骂人的,那就恕不远送。  ----------------------------------------------------------------  呵呵,兄弟不要動氣,網絡本來就是這樣,許多人也不過借此發洩而已。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 15:57:49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4:26:05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9:56:34    ===============    孤直兄何必理会呢?这位兄台貌似在一连串的帖子里上蹿下跳好久。。。  -----------------------------------------------------  嗯,妹妹說的是,我只是怕他累著。呵呵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9:56:34 
    哈哈,有文化没思想的楼主别激动哈。一路在垃圾里趟,还被这么多人膜拜,正洋洋自得的时候,被我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指出你在垃圾里创造垃圾,楼主觉得不爽吧。可以想象楼主的心情,只有继续自虐式的告诉自己,这不是垃圾,这不是垃圾。  --------------------------  哈哈,原来阁下在孤直兄这里也开了战场,可见战斗力之旺盛.      
  孤直兄,不知道还记得我不?去年春末曾在这里为情苦闷过的傻小子。  呵呵,今年又来了。还是因为感情的事。不过现在想要请教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不好意思,问题说得有点大,不好理解吧?我自己也表达不清楚了,反正意思差不多了。。  我想让她来读一读您的这篇《自得其乐读&论语&》,应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容易让她接受呢?
  怎么两页当中搞成这样?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问一下,怎么会有人爱上这样的人呢
  作者:民国文林 回复日期: 15:49:41 
    亲切看望孤直兄,多谢前段时间的指点。  ---------------------------------------  呵呵,文林兄痊愈了,可喜可賀  ====================================================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 18:56:52 
    作者:生存与梦想 回复日期: 09:56:34        哈哈,有文化没思想的楼主别激动哈。一路在垃圾里趟,还被这么多人膜拜,正洋洋自得的时候,被我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指出你在垃圾里创造垃圾,楼主觉得不爽吧。可以想象楼主的心情,只有继续自虐式的告诉自己,这不是垃圾,这不是垃圾。    --------------------------    哈哈,原来阁下在孤直兄这里也开了战场,可见战斗力之旺盛.   ------------------------------------------------------------  嘿嘿。  ==============================================  作者:yinzi2288 回复日期: 19:38:56 
    孤直兄,不知道还记得我不?去年春末曾在这里为情苦闷过的傻小子。    呵呵,今年又来了。还是因为感情的事。不过现在想要请教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不好意思,问题说得有点大,不好理解吧?我自己也表达不清楚了,反正意思差不多了。。    我想让她来读一读您的这篇《自得其乐读&论语&》,应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容易让她接受呢?  ----------------------------------------------------  兄弟好就不見,還在為情所困啊。  這方面俺是沒啥經驗了,我只想問,你愛她嗎?你真的愛她嗎?  至於說改變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成年人,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至少我沒有那個本事,呵呵。  關鍵的問題或許是,你真的要改變她嗎?你憑什麼要改變她呢?  =======================================================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 20:22:23 
    怎么两页当中搞成这样?  -------------------------------------------  嗯,狼妹妹說這個叫做閣樓,呵呵,倒是很形象的。據說是天涯網的幾台破服務器不同步造成的  =============================================================================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21:38:01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问一下,怎么会有人爱上这样的人呢  =============================================  嗯,的確,這也是個問題,呵呵。  
  作者:yinzi2288 回复日期: 19:38:56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  这位兄弟,我想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需要自己下决心,而不是身边的人来督促她。你于她非父非师,没义务更没权利。要怎么开始呢?我想你若爱一个人,就别计较她的缺点;若受不了那些缺点,就干脆抽身离开。改变她是可能的,日久来潜移默化,一定有效果。然而一个好爱人不该以改变对方为目标吧?  一点愚见,兄弟莫怪。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21:38:01 
    我想问一下孤直兄,对于一个幼稚、任性,不懂得珍惜、仁爱,没有正确的人性、人生观念的人,怎么能够让她得到改变,成熟起来,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过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问一下,怎么会有人爱上这样的人呢  ————————————————————————  呵呵,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不能自拔了。她伤害了我,现在已经不在一起了。    ————————————————————————  孤直兄,我对她还是爱。她伤害我,不在一起了,我也没怨什么。但是她还是这么幼稚,不成熟的样子,却让我放不下心。如果不改,她以后肯定会吃亏的。    像你说的那样子,要改变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心智不成熟且倔强的女人,恐怕会非常难的。但是我还是想努力试一次。    我想让她真正的懂事,明白什么是自由,自尊,自立。    呵呵,是不是有点年轻莽撞的味儿啊??    下线了,要睡觉了。以后有不解的地方还会来麻烦孤直兄指点呢~~
  夫子看得很深,浸润之谮是最难防御的,因为常常是无知觉中反复听到的,潜意识中慢慢就认为是事实了。要防备这样的事,除非是一开始就有所警觉、远离小人吧?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8:34:13     嗯,妹妹說的是,我只是怕他累著。呵呵  ===================================  哎呀,真体贴。要是楼上这位妹妹是我妹妹,我一定让她娶你。你还别说,砸场子就是个没技术含量但是又特别费力的活,等着吧,我到时会砸在实处的。
  【连载276】12.07无信不立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思考与随想】  这一章又是充满争议的一章,说什么的都有,帽子满天飞,飞的还不仅仅是帽子……  唉,也真是没办法的事啊!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在不同人的心中,产生什么样子的映像也真是难以说清楚的事情。有时候并不在事情本身,反而在于眼睛。没办法,这就是人类……。    每次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总是让我想到一个残忍的游戏,也算是一个经典的难为人的游戏。游戏大概是这样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跟我一起作一下:  我们先在纸是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二十个人或事;  然后把认为相对不重要的十个去掉,  嘿,这一步还算简单吧,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没什么;  那好,我们继续……  请再去除五个,  好像也还能忍受,  那好,我们继续……  再去掉两个,  (呵,对不起,我放弃了,你呢?你还能忍受?俺佩服死你了!)  那么继续,请再去掉一个……,  (天吶,我疯了!你还可以吗?祟拜!)  我们继续,就剩下两个了,请再去掉一个……  找出对你最重要的东西来!  你还没疯吗?  谁要是不信,可以试试。这的确就是难为人的事情,正常人类最多在剩下三个的时候就作不下去了,而这一章子贡师兄玩的游戏和这个是类似的,的确是难为人的。    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也是正常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确是这样的,孔子说的三件事,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一个政府、一个国家都是必须具备这三样东西的。没有哪样也不行!  民以食为天,吃不上饭还能干什么呢?一个国家如果老百姓都没饭吃,这个国家有没有也就没有意义了。国家的主体在于人,人都饿死了,国家又怎么能存在呢?吃饭问题一直是我们几千年来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个国家也就离完蛋不远了。连白痴的晋惠帝都知道何不食肉糜呢,可怜有些人却不知道啊!古今中外历史上因为饥荒而亡国的岂止一两个呢?教训是深刻的,可是历史总是喜欢不断的重复原来的剧本。说那些为政的肉食者不明白也真是太低估可他们智商了,不过有时候他们的智商也的确是不敢恭维!生存权,吃饭权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没什么可说的。    粮食是第一位的,那么第二位的是什么呢?是安全!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国防,就是军备。孔子所说的“兵”指的不是士兵,当时这个“兵”字更多指的是武器装备一类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为武装、理解为军备。  是的,仅仅有吃的,没有足够的国防建设,粮食吃到谁的嘴里就不一定了。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一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周围都有一群饿狼惦着呢!没有军备,鬼子就进村了,哪里还有安生日子过呢?那是作梦!孔子对武备的重视也许会令许多人惊诧的,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些说儒家,说孔子不重武的人,请您住嘴!回家看看书吧!  没有军备是不行的,这个道理也不用多费话。家里好东西越多越招贼,故事多了去了,都懒得说了……    “食”“兵”,在韩非那里也简单的归为耕、战。不论是谁,都是不能否定的,这是立国的基础。不论什么时候,经济和国防都是少不了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仅仅有这两个就行了吗?孔子告诉我们不行,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    是啊,一个政府如果说话都不算数,又怎么能让老百姓如何团结呢?如果上边说话都不算话,又怎么能要求下边怎样诚信呢?村骗乡,乡骗县……,也就不是什么不可以理解事情了。上下一起忽悠,上边一点实话都不想听,这个政府还有混下去的可能吗?到时候玉石俱焚恐怕也是免不了的事情。为上的那些猪们是咎由自取,只是可怜了老百姓啊。一个政府必须要有公信力,否则是绝对混不下去的,这个道理也是不言自明的,除了以为自己可以忽悠一辈子的那些白痴们,也是谁都懂得的。不可多言,不必多言。    这三件事的确是缺一不可的,当然一个国家不能简单的就这三件事,但是这三件事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其他的也都没有什么用。这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得让老百姓吃上饭,得让老百姓不当亡国奴,说话得算数。这样的要求很过分吗?但是为什么历史上真正做到的就那么少呢?    子贡师兄接下来的话,真的是有点问题的,就三样了,还怎么少呢?再少还能叫一个政府吗?再少下去,也真的混不下去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也是在探究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虽然这样其实很残忍。孔子的回答也是在讲一个先后的问题,不是说去掉的那些就不要了,要我说,一样也不能少,少了哪样都不行啊。不过既然有这样的话题,其实也只能算是一种探讨,是一种极端的,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看看也就是了,不要以为孔子去掉的那些,就不重要。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贡的说法其实也是有一个前提的,也就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如果非要减少一个,减少什么呢?  孔子的回答是“去兵”,这倒是符合儒家的一般原则的。即便是现在,其实也是存在一个这样的一个问题“要大炮还是要黄油”呢?当然是都要的,但是如果二者不可得兼,首先要舍掉什么呢?如果是“黄油”或许舍弃还算是可以的话,要是连“面包”和大炮比呢?我想还是舍弃大炮的好。我们近邻的国家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看到了。吃不上饭的“安全”还是“安全”吗?那样的“安全”就是真的“安全”吗?一切都是不能大于生命的,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这也是儒家传统中一种可爱的东西,那就是对于生命的重视,一切都不能大于这个,生命是大于一切的。那种饿肚子的安全还是不要的好。何况孔子说这个的时候,是什么时代呢?这个“兵”指的也不过就是兵器军械一类的东西罢了。实在不行,俺们赤手空拳的也可以抵挡一阵子啊。有了人,其他的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什么也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这和儒家重视不重视武力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武力必须是保卫人的才是有益的,否则武力什么也不是。这一点相信大家还是能接受的。    接下来的二选一,就有些问题了,“食”和“信”之间如何取舍呢?难道真的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吗?这个是不可以有的。本来就剩两个了,为什么还要取舍呢?子贡师兄啊,真是难为人。我们看看孔子怎么说的呢?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吃的,不过是个死嘛,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没有信义,国家是也就不存在了。孔子这话说得有些狠了,不知孔子说话时候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不过考虑到当时的环境,也真的是如此。其实事实上,没有了粮食,我们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嘛。只要有人在,只要还有信念在,面包还是会有的,一切也都会有的。孔子这一句话,说的很像某一类人了。但是孔子这话是对谁说的呢?是对为政者说的。如果没有信,有了粮食就能吃到他们嘴里吗?孔子强调的也就是这个,这个是对上的要求,并不是对下的。请不要反过来要求,那样是不行的。有些人总是喜欢反过来作,要求老百姓不吃饭也要讲信用,反过来自己在那里胡吃海塞。这才是关键所在啊。    这一章就说到这里吧,未尽之处,以后在慢慢谈。  
  孤直兄早上好,我又来学习。原来如此,夫子这话是在为政者的角度来说的。那时国库里不是储粮的嘛。从前我也是从整个国家和所有人民的角度来理解的,还觉得夫子这话怎么说得这么绝对呢。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10:36:07 
    孤直兄早上好,我又来学习。原来如此,夫子这话是在为政者的角度来说的。那时国库里不是储粮的嘛。从前我也是从整个国家和所有人民的角度来理解的,还觉得夫子这话怎么说得这么绝对呢。  -----------------------------------------------  夫子說的是“政”,討論的主要就是“政府”的事兒,並不能等於“國家”。讓老百姓餓肚子,那樣是不行的。  對於老百姓的施政,後面還有很重要的一句話,那就是“富之,教之”或者說是先富後教,兩者結合起來看,也許就會更理解孔夫子的理想和追求。
  顶起来!
  作者:yinzi2288 回复日期: 22:39:11   ------------------------------------------------  祝福你,兄弟。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22:40:22 
    夫子看得很深,浸润之谮是最难防御的,因为常常是无知觉中反复听到的,潜意识中慢慢就认为是事实了。要防备这样的事,除非是一开始就有所警觉、远离小人吧?  --------------------------------------------------------  相信人,而不輕信人。
  终于追上孤直先生的步伐了,纪念一下。  最喜欢先生情景化的讲述。让我闭上眼就能想象出这些人,这些事。
  作者:阿森王 回复日期: 17:12:39 
    终于追上孤直先生的步伐了,纪念一下。    最喜欢先生情景化的讲述。让我闭上眼就能想象出这些人,这些事  ----------------------------------------------------  呵呵,費了很長一段時間吧,辛苦了,謝謝支持。
  貌似硝烟升腾啊?    
  这贴都快一年了,居然现在才看到,相见恨晚。刚看了第一节,真的说到我心上了,学习是随时的,我觉得快乐的是偶尔会体会到学到的真谛——原来是这么回事。至于学,我在初中都还好,一直乐而好学,但是高中就完败了,那种强学死记狂练我实在学不来,现在闲时自学点东西,感觉很舒畅,这这是现在我国科学的诟病,复制多,山寨多,没自主创新,大多官僚主义……边看电视边发,好像完全没逻辑阿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 19:32:24 
    貌似硝烟升腾啊?  ---------------------------------------  呵呵。沒那麼嚴重吧。  ==============================================    作者:peter3330638 回复日期: 20:05:56  ------------------------------------------------  欢迎新朋友,谢谢支持。
  学而时习之——
  作者:梦想总会实现的 回复日期: 22:28:23 
     学而时习之——  ------------------------------------------  歡迎新朋友,謝謝支持
  问好孤直兄,还有至少三页要追!追楼中。。。
  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啦。    顶顶。
  【连载277】12.08文犹质也  【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思考与随想】  我们在前文己经探讨过文和质的问题了,就在《6.18文质彬彬》。我们再复习一下那一章的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章所言的“文”和“质”的含义与之相类。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居住时间最是的就是卫国。孔子和卫国的上层人士是有着广泛的接触的,所以《论语》中提到卫国的公卿大夫也是比较多的,这一章提到的棘成子就是卫国的大夫。    孔子是好礼的,主张以礼治国,这是当时路人皆知之事。虽说孔子所谓的礼乐教化之事,亦别有用心。但在外人眼中,确实是以“礼乐”之类而闻名。因此而受到当时一些“贤人”的非议多矣。比如晏婴之类以及之后的墨家,都对孔子主张的礼乐之事深不以为然。这固然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误解,但也是和孔门弟子的一些作法和给他人留有的印象有关。你说你形式与内容并重,但是别人看来呢?内含又看不见,看到的都是形式而己,有那样的看法就无足为奇了。后世的统治者又刻意的强调外在的一面,结果被利用也是免不了的事了。本章之事,亦因此而起。    首先棘成子的话里,就透出了当时许多人对儒家的看法。“君子质而己矣,何以文为?”这话说的是有几分道理的。这里说的“质”,指的是好的本质,或者好的内含。的确,内含是好的还不够吗?有一个好的本质还不够吗?东西本身好还不行吗?好东西还用装饰吗?这里的“文”,指的就是装饰、修饰的含义。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形式和内容比起来,形式当然是相对不重要的。尤其是联想到当时的环境,甚至之后的几千年来说,这话说的虽有点偏激,但未尝不是对社会流弊的一种矫枉。    棘成子这话要是对子路一类的孔门弟子说,估计子路是无言以对的。我们看孔子平素之言谈,也是反对形式的多些。可是棘成子碰到的是子贡!天下能说得过子贡的真没几个人。我们看看子贡师兄说的话,才知道什么是能言之人也。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这里的“夫子”指的是棘成子。那时候凡是大夫都可以尊称为“夫子”。在《季氏》篇冉有狡辩的时候,亦是用“夫子”称呼季氏的,可别一看到“夫子”就认为一定指的我们的孔老夫子。(前两天终于在网上看了一会儿电影《孔子》,看到地球人都管孔子叫“夫子”,真的被雷死了。尤其是鲁定公、季桓子、南子那些人也那么叫,真的无语了,这帮东西还真的把“夫子”当成老师的专有名词了。唉……)    子贡说的是:“您老人家(怎么能)这样理解&君子&呢?您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太令人感到可惜了,(您太令人失望了)”嘿嘿。子贡的话中己经带剌了,接下来的话就有些伤人了。    “驷不及舌”。在表面上的含义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句成语了。就是金庸笔下千古奇人韦小宝都知道的“一言既出,什么马都难追”。嘿嘿,杨伯峻先生的译文用的就是这个成语。不过这句成语用在此处似乎表达不出子贡师兄说此话的含义来。因为我们只要一听“什么马都难追”的话,总是会想到“说话要算话”之类的含义,但此处的含义显然不是这个。子贡用这个词的表达的是另一方面,就是“话不能乱说”,也就是相当于在说“您老不要满嘴跑火车了”。嘿嘿。子贡师兄的确讲究,骂人的话都搞得如此文雅,令我不觉肃然起敬。呵呵。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先说了一个概念文就是质、质也是文,二者不可分。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命题,形式和内容真的就可以分割吗?  接下来子贡又搞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我在前面说过,“文”的基本义指的就是动物的花纹,其他的是引申义。子贡用的也就是这种基本的引申,用的非常巧妙。“将虎豹的美丽的毛去掉,还分得出那是虎豹皮?哪是犬羊皮吗?”是啊,现在人都聪明,早就会反着用了,通常都是拿狗皮粘上假毛冒充虎皮了!俺们也分不清!。嘿嘿。    子贡说的话也真是精彩,拔了毛的孔雀也真的不比老母鸡。羽毛也不是全无用处的,形式当然是没有内含重要的,鸡粘上华美的羽毛也变不成凤凰的。但是,如果只有内容,而完全不要形式也是不行的。不论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一个社会来说也都是如此。没有一个让人能够接受的形式,既便是内容再好,也未必能实行,甚至可能在实行的时候变了味啊。但是形式必须是由的容决定的,否则这种形式更没有任何意义。    孔子主张的名实相符亦是此义;主张的“礼”亦是此义;主张的“乐”亦是此义。这些都是“文”,而“仁”则是“质”。孔子认为缺少了这些“文”,“质”也是难以为继的,难以巩固的。是不是这样呢?我不知道。    不过千年来,都是只重衣服不重人,只看羽毛不看乌。以致于衣服里面换了人都不知道。想想,有时候赤裸未必就是坏事。拔了毛的凤凰,总比粘上毛冒充凤凰的鸡要好些。毕竟拔了毛的凤凰,还有长出羽毛的希望。而鸡呢?再怎么往上粘羽毛,也飞不起来,一旦飞个二三尺,就会掉下来,结果又是一地鸡毛而己……。    
  ahaha,沙发!!!
  “现在人都聪明,早就会反着用了,通常都是拿狗皮粘上假毛冒充虎皮了!”  ——————  文凭全民普及,即是其中之一。
  孔子主张的名实相符亦是此义;主张的“礼”亦是此义;主张的“乐”亦是此义。这些都是“文”,而“仁”则是“质”。孔子认为缺少了这些“文”,“质”也是难以为继的,难以巩固的。是不是这样呢?我不知道。  --------------  我同意夫子所说。“仁”的质表现在外,就是对人恭、待以礼、交以诚。两者相表里,互相巩固。比如一个人被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用回报别人的恩德,别人都要恭敬对他,而他却可以随意驱使别人……这个人真的能够“仁”吗?真的能够把别人看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绪的人吗?我表示怀疑。比如说历来的皇帝,神话时代的三皇五帝、三代开国君主除外,有哪一个可被称为仁人呢?至高无上的权力会腐蚀人,到最后那些皇帝都把别人当作工具罢了。好的善用工具,不好的就自毁长城了。
  终于又追上了。为什么上页只有三个贴子啊?
  拜读。  
  楼主辛苦!
  勤奋!!    
  龙业助威!
  来学习学习!
  揖~孤直兄教訓的是。問過則該,也是知行合一。    看到最近這幾篇,忽然明白爲什麽那麼多人誤解老夫子了。因為老夫子的言論都是針對“君子”而非庶人。那麼我們如果偏偏要把對“君子”的要求強加給黎庶,豈非大謬?偏偏有人還要誤導大家認為夫子這些言論是要求被統治者的。唉~如此,他老人家怎麼能不被誤解呢?
  “問過則改”,上一條筆誤。
  凌晨一顶!
  【连载278】12.09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思考与随想】  在先进篇的最后一章子路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时候,我就说过,鲁卫之类也就是那个熊样了。这不是话音没落,鲁国就闹饥荒了。农耕文明最怕的就是天灾。旱了、涝了都是要命的事啊。又不能跟游牧民族学,哪有水草就到哪去;哪都没有就去抢。俺们不行啊!再说了,都去抢,抢谁家的呀!不知啥时候,强盗都有理了!抢别人家的东西,也叫开拓进取了!杀别人家的人,也成了和谐必须了!唉,不是俺不明白,世界变得太快了。    农耕民族总是没法子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一旦收成不好,国家也就离倒霉不远了。连续几个大荒年,盛世也就要玩完。我们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剧本都是出奇的一致。饥荒-暴乱,然后鬼子就翻了天。人命不如犬,哪有太平年!人家放牧的倒底是有力气,天灾一来牧场就到了江南岸。吃着,喝着,拿着,临了还留一句“该!”    不过说句实话,有多少天灾不是不是人祸呢?有多少人祸不是自取呢?    这不是,鲁国又遭灾了吗。不论怎么种,就是不长苗。长苗的又不接果,苗都不秀,秀都不实。粮食长不出来,可急坏了鲁国的元首鲁哀公。他是真急呀!没了粮就没了猪,没了猪当然就没有红烧肉吃,再混两天连肉糜都吃不上了……。咋能不急呢?  看来他的智商比白痴还是强一点的,但也就仅仅强那么一点点而己。他是干着急,更没办法啊。他哪里有后世那些英明神武的帝王那么水平高啊!又是吃蝗虫,又是祈雨,又是罪己诏的!  不过他也有优点,我们是不能一概抹杀的。就像罪己诏的那位,毕竟直接说自己有毛病的人也没几个。虽说是作样子,咋也比连样子都懒得作的强……。    哀公至少还知道找个明白人请教呢,总不自己瞎胡搞的强。哀公估计真没辙了,说话都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收成不好,钱不够花,咋办?”这里“钱”是打引号的,当年主要还是实物,不是货币。    也真是病急乱投医,困难不去找辅政大臣季某,找有若能解决啥问题呢?不过季某肯定不给他面子,这他也知道。他这个为君的,也真混得不咋样,没几个人跟他一条心吶。    病急遇上了慢郎中,有若一说话,哀公就要疯了。  有若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千年之后犹觉深刻。以后的那些人不知有几个敢这样跟元首说话的。有若师兄,吾无间然!  有若慢慢悠悠的说了一句,哀公当场吐血三升。呵呵。说啥了呢?    就一句“你减税呀”。咋样?服不!有若在二千五白年前就知道减税可以剌激经济了。(嘿嘿,这是我扯淡,不过和某些喜欢附会YY的人比起来,俺就不算啥了。管仲都能搞国家资本主义,有若凭啥不能搞市场经济呢?)  虽说我是在扯淡,但是有若师兄说的的确是减税。当然,那时候赋税有别,而且含义不同。如果真的有传说中的井田制的话,当年的所以税收也的确大概是九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也就是税率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廿五。也不算高,台湾搞的三七五减租还多少呢?制度探讨比较费事,我们仅就前后文来看。“盍彻乎?”的含义也就是如杨伯峻老先生说的那样,实行什一之赋。    有若话音未落,哀公就急了。  “百分之二十,我都不够花呢!咋能还減少呢?”哀公心道“你小子想饿死俺啊,来人!拖出去……”  有若依旧不紧不慢的说“老石姓都不差钱,君主咋能差钱呢?老百姓都差钱,君主又咋能不差钱呢!”    有若师兄,俺祟拜死你了!敢于直接对为君者说这样的话,非大勇之人而莫能为也。不过不知道鲁哀公听了是什么表情?也许只是大度的赞许,实际上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让这些为君的接受意见,比让猪上树都难啊!。    有若的话说得实在是有道理,老百姓都吃不上饭,那些为君者能有饭吃吗?百姓就是天啊,可惜统治者都是百痴!!!  其实所谓的为君者,有德无德,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智力问题。  德本身就是智的问题,仁也是。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 06:42:28 
    ahaha,沙发!!!  -------------------------------  謝謝  ===============================================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 08:20:03 
    “现在人都聪明,早就会反着用了,通常都是拿狗皮粘上假毛冒充虎皮了!”    ——————    文凭全民普及,即是其中之一。  --------------------------------------------------------  文憑那點事兒,算得了什麽呢?更噁心的事情多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多著呢。  =======================================================  作者:麦町上的狐狸 回复日期: 11:16:13 
      我同意夫子所说。“仁”的质表现在外,就是对人恭、待以礼、交以诚。两者相表里,互相巩固。比如一个人被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用回报别人的恩德,别人都要恭敬对他,而他却可以随意驱使别人……这个人真的能够“仁”吗?真的能够把别人看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绪的人吗?我表示怀疑。比如说历来的皇帝,神话时代的三皇五帝、三代开国君主除外,有哪一个可被称为仁人呢?至高无上的权力会腐蚀人,到最后那些皇帝都把别人当作工具罢了。好的善用工具,不好的就自毁长城了。  ---------------------------------------------------  對於一個最高級的領導人來說,本來也是不存在道德問題的,只是智力問題。他的私德好不好,他是不是“仁”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如果他們還有智商的話,如果他們還想混的久一點的話,那就必須是要給別人留活路的。  但是在那個位子上的人,總是容易將自己膨脹為神,結果總是墮落成了鬼。  ===============================================================  作者:飞雪飘飘爱 回复日期: 16:30:10 
    终于又追上了。为什么上页只有三个贴子啊?  ----------------------------------------------  呵呵,天涯服务器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    作者:kfqdyl 回复日期: 17:56:53 
    拜读。  ------------------------------------------  谢谢支持,辛苦  ===================================================  作者:xuyang 回复日期: 19:32:49 
    楼主辛苦!  ---------------------------------------、  自得其樂而已,謝謝支持。  ===================================================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 19:46:58 
    勤奋!!  --------------------------------------  呵呵,存貨多而已,實際上最近真的很懶。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0:53:02 
  !难怪我现在仍然这么的愚笨,当然与当年填鸭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谁说教育没有用的,至少可以将人教傻嘛。比如说我。呵呵。    ==========================================  这说明现代教育还没有完全成功啊。孤直兄还能发帖,说明现代教育没有成功的让你和傻瓜对接啊。还在第四页跟,楼主加紧些,不要让我赶上了啊。呵呵。
  作者:龙业 回复日期: 20:21:27 
    龙业助威!   ---------------------------------  謝謝  ===========================================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 20:54:41 
    来学习学习!  ------------------------------------------  謝謝  =====================================================  作者:闻雷亦失箸 回复日期: 20:58:43 
    揖~孤直兄教訓的是。問過則該,也是知行合一。        看到最近這幾篇,忽然明白爲什麽那麼多人誤解老夫子了。因為老夫子的言論都是針對“君子”而非庶人。那麼我們如果偏偏要把對“君子”的要求強加給黎庶,豈非大謬?偏偏有人還要誤導大家認為夫子這些言論是要求被統治者的。唉~如此,他老人家怎麼能不被誤解呢?  作者:闻雷亦失箸 回复日期: 21:01:23 
    “問過則改”,上一條筆誤。  -----------------------------------------------------------  呵呵,還是筆誤,兄弟的筆誤已經快趕上我了,嘿嘿。“聞過則改”吧。  其實也不能說孔子的“禮”的要求都是對上的,在許多方面也是有對下的要求。本來一切都是雙向的,但是有些人總是將之弄成單向的,結果才有了許多的問題。  =============================================================  作者:飞雪飘飘爱 回复日期: 04:19:27 
    凌晨一顶!  -----------------------------------------  謝謝  ==============================================
  作者:noliper_guo 回复日期: 12:21:07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0:53:02      !难怪我现在仍然这么的愚笨,当然与当年填鸭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谁说教育没有用的,至少可以将人教傻嘛。比如说我。呵呵。        ==========================================    这说明现代教育还没有完全成功啊。孤直兄还能发帖,说明现代教育没有成功的让你和傻瓜对接啊。还在第四页跟,楼主加紧些,不要让我赶上了啊。呵呵。  -----------------------------------------------  呵呵,歡迎新朋友,謝謝支持。  所以說嘛,教育也不是萬能的,呵呵。
  感謝各位,上夜班去了,明天有事,暫停更新一天,抱歉,謝謝各位支持。
  学习学习
  孤直兄上班的时间都很诡异  看来医生很辛苦啊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 08:20:03 
    “现在人都聪明,早就会反着用了,通常都是拿狗皮粘上假毛冒充虎皮了!”    ——————    文凭全民普及,即是其中之一。  ===========  确实
   龙业助威!
  继续顶孤直!!
  拜读。  
  再顶。
  夜班,又见夜班!  
  因多日没拜读孤老师的论语,感觉甚是没脸…小生已潜伏几日偷读了,今天现下身恭且敬向孤直先生问好…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 11:50:04    對於一個最高級的領導人來說,本來也是不存在道德問題的,只是智力問題。他的私德好不好,他是不是“仁”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如果他們還有智商的話,如果他們還想混的久一點的話,那就必須是要給別人留活路的。    但是在那個位子上的人,總是容易將自己膨脹為神,結果總是墮落成了鬼。  -------------------  给别人留活路是必须的,否则长此以往,政府是站不住脚的。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追求民众的幸福、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政府的强大,都不能算是一样的目标。非仁人怎么可能选择以实现最大公众幸福为目标呢?玩弄智巧、欺哄人民、中饱私囊,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是见过的,还是要先有一颗仁心,然后智以辅仁,才能算得上一个合适的最高领导人吧?
  【连载279】12.10崇德辨惑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思考与随想】  子张又来问问题了,真是勤学好问啊,很值得表扬一下。不过我们通过这一篇的前面的章节来看,子张问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也可以看出来子张的心性的。也真的是和子夏截然相反的。有时候做心理分析也是很好玩的事情。呵呵。    子张这一章问的问题仍然是很大,“崇德辨惑”,单独某一个方面都够说上半年的。“崇德”和“辨惑”两者同提,应该不是子张自己的发明。钱穆先生就认为这应该是当时的“古语”。但是现有的证据也不知道到底出自哪一本书。就像我们现在用成语一样,许多我们也都不知道其出处,甚至连其原意都不知道了,我们不还是用的好好的吗?有些人离开成语,还真的是说都不会话了呢,呵呵。“崇德辨惑”是不是成语,俺们不去管它了。既然子张问了,俺们就听听孔老夫子怎么说。    “德”永远是难以说尽的话题,但是什么是“德”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可是每个人都说不清。许多的概念都是这样,语言是无法确切表达的。这里讲的“崇德”从后文孔子的解说来看,应该就是讲的修己为德之意。到底怎么作才能离“德”近一些呢?才能算作“崇德”呢?  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这个“主忠信”我们在《论语》中看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里我不在多说了。如果心中有“忠、信”二字在的话,如果一切的行动都能符合“忠信”的话,如果做事情都是“唯义与比”的话。当然就是“德”了。这个没什么可说的,这里面的“忠”仍然是“中心为忠”的“忠”。不要狭义的理解这个“忠”就是对那些君主的愚忠。那种为了主子不惜牺牲一切的奴才,在孔子看来也许是离“忠”最远的人。说起来是为了主子怎样怎样,实际上呢?不过是为了自己而已,或者名,或者利,或者两者兼收。如果有什么东西指的无条件的“忠”的话,那只有良知而已,只有“心”而已。那些根本没有“心”的人,何来“忠”呢?那些割肉侍主的,那些杀子求名之人,不是变态狂,就是别有用心的。当然,这种“忠”的确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喜欢的,但至少孔孟皆非如此。如果我们的心,都能好好的放在胸腔里面,也许这个世界不是这个样子,“德”也就真的不远了。也只有心还在正地方,才能做到“唯义与比”。也才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崇德”也。    那么何为“辨惑”呢?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孔夫子在这里并没有说怎样辨惑,孔子说的却是“惑”的来源。我们为什么会有“惑”呢?孔子告诉我们说,其实所有的“惑”并非来自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喜欢的,就希望那个东西或者是人永远的存在,我们不喜欢的,就希望彻底的消失。是我们既要其生,又要其死。可是我们又凭什么呢?谁给我们的权力呢?我们的“惑”,只是因为我们的“欲”啊。那么我们就不要“欲”了吗?当然不是,如果没有“欲”还是人吗?那我们又如何“辨惑”呢?孔子好像是没有告诉我们,但实际上孔子说了。    孔子说什么了呢?在哪里呢?就在前面说的,其实“崇德”也就不是“辨惑”,这个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没看到而已。当我们“主忠信”的时候,当我们“唯义与比”的时候。当我们的心放正了,我们做事只是问“该不该”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惑”吗?当然是没有了。该怎么作就怎么作,有一个“义”字在指引着,我们还有什么“惑”呢?    所以“仁者不惑”也。忠恕而已。至于后面的一句“诚不以富,亦祗以异。”,是来自于《诗经-小雅》里面的句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历来也没有人说得清楚,程颐说这句话实际上是“错简”,应该是在十六篇季氏的第十一章,但是依据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看起来这句话好像是在那里更符合逻辑一些,但是也未必尽然。天地尚且不全,古书中总是会有一些不可解之处的,对于我们还是不作刻意的执着的好,也还是存而不论而已。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 如何转成引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