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北京同仁堂中医坐诊表沈祖法在哪坐诊

Service Unavailable预约看名中医的占了七成多 -爱读爱看数字报刊|电子报
& & & & & & & & & & & & & &
第A06版:民生/服务
&&&&&&&&&&
预约看名中医的占了七成多
专家门诊电话预约可查询常州卫生信息网
  □&记者&一帆&&&&&&&&&&&&&&&    本报讯&15日是我市9家市级医院专家门诊实行电话预约挂号服务的第一天,截至下午5时,9家医院共接到预约挂号电话400多个,成功预约挂号279个。从昨天起,预约挂号成功的市民就可按预约日期到各医院设的专门窗口取号,请预约的专家看病了。  我市规定的电话预约挂号时间是从上午8点半开始,可15日刚到8点,不少市民就迫不及待地拨打预约挂号电话9688980转接到各医院接待处,咨询、挂号了。市一院设在门诊服务大厅的预约挂号中心,从早到晚预约挂号电话铃声不断,还有十几个市民嫌电话里讲不清楚,专门赶到医院预约中心登记预约。  预约最热门的专家要数中医,市中医院一天电话预约成功的达188个,主要集中在名老中医身上,一周的预约名额半天多就约满了。市二院名中医沈祖法的号也约到下周了。据市卫生局统计,15日各医院专家门诊电话预约成功的数字为:市一院60个,市二院22个,市中医院188个,市妇幼保健院5个,市眼耳鼻咽喉医院4个,其他医院尚无预约挂号成功的电话。其中预约看名中医的占了七成多。  由于许多市民对这项服务还不太了解,因而有许多电话预约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有的预约日期超过了我市规定的一周7天之内,约到十几天以后了;有的人到工作单位后打电话预约,但没带身份证或医保卡,无法提供身份证号码或医保卡号码;有的人不了解专家坐诊的具体日期,根据医院原先的专家门诊安排日程预约;有的专家预留给电话预约挂号的名额已满,无法预约;还有的专家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坐诊日程临时有变动等。  为此,市卫生局再次提醒市民,我市9家市级医院推出的专家门诊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实行的是实名制,预约挂号时必须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或医保卡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若为无相关身份证明的儿童预约挂号,需提供陪同儿童就诊人员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门诊预约挂号实行一周预约制,市民可提前预约一周内专家号,如本周一可预约本周二至下周一的专家,当天专家不接受预约。预约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午间、晚间和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不接受预约挂号。各医院接受市民电话预约挂号的专家及坐诊日期等信息,可上常州卫生信息网()查询。沈祖法_百度百科
本词条内容可能涉及到医师的执业地点,请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进行查询。
沈祖法男,汉族,1942年生,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常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现为附属中医科兼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江苏省第四、五、六、七届中医学会理事,常州市科协委员,常州市广化区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
现从医将近40年,主张中西结合,先用西医识病,继用中医辨证。长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炎、慢性腹泻、原发性痛经等病的中医治疗。曾主持“肾虚证与骨矿物质含量的相关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研究”等省市科研项目,先后在全国及省级刊物发表“通痹消胀汤治疗心肌梗塞并发腹胀”、“‘治风先治血’在中风、防治中的运用”、“试论‘与’相关”等论文50余篇,与同道合编肿医疑难病例分析》、《中医精华浅说》等著作5部,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6篇论文先后获得优秀论文奖,1987年享受市政府奖励工资待遇,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医系统先进工作者。同年录入《名医辞典》及《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1995年被评为“常州市名中医”。[转载]中医14当代名中医冠心病之论治——1
路志正自创五法疗心痹——————————————————————52
刘渡舟妙用苓桂剂治疗心脏病———————————————————102
《笔花医镜》心部————————————————————118
《炙甘草汤》详解————————————————————121
X ,女,57岁,干部。
冠心病心绞痛5~6年,心前区疼痛每日2~3次,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苔白淡边齿痕。此系胸痹之病,乃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机不畅,血脉瘀阻,拟通阳宣痹,心胃同治,仿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橘枳姜汤化裁。处方:
瓜蒌30克、薤白12克、半夏15克、枳壳10克、橘皮15克、生姜6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桂枝12克、香附12克。
服上方2月余后,心前区痛偶发,胸闷气憋减轻,脉弦细,苔薄。心电图T波V4-6由倒置转低平,或双向,ST4-6由下降0.1mv转前回升0.05mv。
本例胸痹,疲乏,脉弦细,以心阳虚为本;心中痹塞,心痛,为水气痰饮致实。采用心胃同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黄芪、党参补益心气,配桂枝以鼓振心阳,惟增香附一味,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疏通血脉,兼有胃气不和,则佐以橘枳姜汤。综上观之,以通阳宣痹一法为主,佐以和胃、益气等法。说明以一方为主,几法可并用,临证不可胶执。
例2:王X X
,女,50岁,干部。
心前区疼痛已8年余,数月来加重,每日疼痛发作5次,含硝酸甘油才能缓解。有胸闷,怕冷,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腿肿腰痠,胸痛彻背等症。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苔薄白,乃心阳虚,病久肾亦虚,拟温通心阳,佐以培补肝肾法。处方:
瓜蒌30克、薤白15克、半夏15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党参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20克。
服上方3个月后,心绞痛基本消失,精神转佳,四肢转暖,胸闷气短减轻,腿肿消失,脉弦细、苔薄。心电图T波:Ⅲ、aVF较前增高,TV1倒置转双向,TV4-6
由倒置转直立,STV4-6回升到基线。
本例为心阳虚之胸痹,说明脏腑有病可影响他脏。心病久后,累及肾脏。鉴于肾主水,有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而复归于四脏,心影响肾,故出现肾虚之症,如怕冷、腰痠、腿肿等。当以瓜蒌、薤白、半夏通阳宣痹,以桂枝鼓动阳气,配合生姜逐寒,佐以菟丝子、补骨脂调节阴阳,培补元气;如阳虚甚者,可加附子、肉桂温阳之品;如腿肿甚者可加车前、茅根利水。
1XX431976213
&&&&&&&&&&&&
9999999991263
9999999612121212123
999921121212121263
999991212121263
99999999961212
140∕90毫米汞柱,曾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999999999966663
99999999999151533
9915151515153030303030302418181212
3XX40197121
66666121212999993
12121212122166699934
3030303030303030303030151824242424249121212
3030303030606060606060606060607515151515
6111019772
1980533332848.17%,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具阴虚表现的208例中伴阳亢证者115例(55.3%)。结合脏腑辨证,气虚证以心气虚居多(66.5%),阳虚证以心阳虚居多(60.5%),阴虚证以肝阴虚最多(75.1%)。实证以血瘀气滞证最多见,占呈实证表现331例(包括虚实并见与单纯实证)之98.19%以上。呈痰阻表现者占实证之41.08%,大多兼夹血瘀等其它实邪,纯属痰阻者少数(1.81%)。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冠心病之胸痹心痛(心绞痛)以肝肾阴虚(或伴阳亢)、心气亏虚、血瘀气滞(部分兼痰阻、寒凝)为常见类型,而虚实、气(阳)阴之孰主孰次,常可因人而异。
其辩证特点为:
心气虚衰转重,甚则可见心阳或心肾阳虚之证;
血瘀证更明显,且常夹痰浊,而以痰热证居多;
心阴同受耗损,病程后期常见明显气阴两虚之证;
基本证型轻症多数气虚(或气阴两虚)血瘀证,重症多为气虚(或气阴两虚)血瘀痰热症。
病情多变易变而出现多种变证。由于心气虚衰转重,气血失调加甚,可致心气怔忡(心律失常);如因心病甚而及于肺肾脾,由气阳及于营阴,可使诸脏俱病,阴阳气血均趋失衡(心力衰竭);心气心阳耗损尤甚者,常可骤然出现心阳暴脱之险症(心源性休克)。因此,辩证需作动态观察。
判定预后,重视舌诊
舌象常随病情演变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对估价预后有一定意义,应予重视。
1、观察舌苔变化有助于了解实邪为患之轻重深浅。病之初,轻症(心梗部位局限前间壁或为局灶性者,范围不大,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病常见薄白苔。重症(心梗范围较广,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病)虽仅发病数小时或1、2天,即可出现薄黄苔或白腻苔,甚至黄腻苔(须排除吸烟之影响)。病情进展中,轻症一般演变顺利,舌苔变化较少,可以始终如薄白苔,亦可在病程第3、4天出现黄苔或白腻苔,经治常能较快的化为薄白苔,病情随之好转而进入恢复期。因此,凡病初舌苔不厚不腻,病程中变化不多,治疗后恢复较快者,大多提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而重症一般较早出现黄腻苔,若经治疗而腻苔易化者,常有转危为安之机;腻苔持久不化或日见加重者,常伴恶心、呕吐、呃逆、便秘等脾胃证候,预后多险恶。
2、观察舌质变化有助于了解心脏功能与正气盛衰程度。冠心病人之舌质以暗红或淡暗、紫气、紫斑等紫舌多见。心肌梗塞初起胸痛剧烈时,舌质紫气加重或转晦暗少泽。经治疗疼痛缓解后,舌紫可减轻。如心肌梗塞前原为红舌者,随病情进展可加深,尤在腻苔经治化薄后,常可出现红绛或光红舌者,反应正气进一步受损,已由气阳亏虚及于营阴耗损,提示病情转重。红绛舌而苔黄腻厚者,病情多较复杂严重,治疗多有矛盾,预后多差。若淡暗舌渐转轻度红舌,多属正气渐复,乃好转之兆,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治标治本,缓急轻重,探求规律
&&一、治法方药选用原则
1、治法当按病情之缓急轻重而定:胸痹心痛发作较甚时多以治标为主。为求速效,首选芳香温通剂作临时治疗,继之可按辩证选用活血化瘀或和宣痹通阳剂以控制其反复发作。症状缓解或控制后,欲图巩固,或胸痛不甚而伴心悸、气短等其他症状者(多见于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则以标本兼治为宜。
2、方药与剂型选用适当与否可以影响疗效:速效芳香温通剂已成药为宜,市售之冠心苏和丸、苏冰滴丸、麝香保心丸、与速效救心丸等均可使用,见效较速,持续时间不长,不宜作为防治本病之基本药物。本病发作期,口服复方煎剂或和丹参静脉滴注之效果较成药为佳;缓解期则以复方煎剂和成药合用以巩固疗效,预防再发。
二、对本病不同发展阶段辩证论治的体会
鉴于本病的病机与辩证特点,其治则,可以“补虚祛邪,标本兼顾”概括之。然而,在本病不同发展阶段,本虚标实的缓急轻重不一,加之禀赋有别,心肌受损与功能减退之程度与速度亦不尽相同,且因邪正相干,病情多有变异。临床表现虽有共性之处,但亦需慎察其错综变化而辨证施治,非执一法一方药能获全效。因此,在应用已确认有效之成药制剂治疗外,在本病不同发展阶段,发挥辩证论治之优越性,仍属必要而且有益的。
1、心绞痛发作期:丹参静脉滴注的疗效固然较为显著,但不能持久应用,亦不如口服治疗方便,固以中药复方煎剂为主,酌情配合丹参静滴或中成药口服,相辅相成,常可取得较好治疗。
如以心痛为主症者,多以活血化瘀剂为主,我们常选用丹参、赤芍、川芎、失笑散、当归、红花、郁金等为基本方药。如兼见寒凝或阳虚证候,当选加通阳或温阳之品,如桂枝、仙灵脾、细辛、附子、肉桂等药同用。一般通阳温经用桂枝、薤白、仙灵脾、细辛已可,寒重痛甚者需附子、肉桂等大温大热之品始效,其剂量随证增减,而以由小量递增为妥。曾治1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胸痛胸闷反复发作已10多年,日趋严重,且伴有窦房功能不全,呈现一派心肾气阳两虚,痰瘀交阻之证候。1982、1983年两次住院治疗,予以丹参与低分子右旋醣酐静脉滴注,消心痛与中药益气通阳活血宣痹剂等综合治疗,症状得以缓解。数年来症情乍清乍重,1986年冬心痛又加重,以上治法已不甚效,经在原用中药复方中加温热药物,先后加用附子、细辛与肉桂后始得控制,持续服药,历一冬未作大痛。如伴阴虚阳亢,血压增高等证候(临床多见此类病人),长配合滋阴潜阳平肝之品如生地黄、制首乌、桑寄生、钩藤、豨莶草、夏枯草、珍珠母、牡蛎等;如伴胸闷而舌苔不太厚腻者,常加全瓜蒌一味而重其量(30克,脾虚便溏者酌减量)以以宽胸理气化痰而见效。
若以胸痹为主症者,多予宣痹通阳剂主治,常取金匮胸痹方化裁,以全瓜蒌、法夏、桂枝、薤白、枳壳或枳实等为基本方药,酌加当归、丹参、红花、郁金、香附等和络理气之品。痰浊化热而见痰热证候者多仿黄连温胆汤意,用黄连、山栀、竹沥半夏、竹茹、陈胆星、菖蒲、郁金、枳壳、丹参等药。
桂枝与薤白两药均具辛温通阳之性能,前者温经通络之力较强,药理研究提示该药具舒张外周血管,调整微循环等作用;后者之功效主要为行气止痛,其舒张冠状动脉作用不太强,然其气味亦有不耐受者,我们喜用前者,惟当寒痰浊阻较著,胸闷较甚时常两药同用。
临诊所见,冠心病患者兼具心痛胸痹两病证候者,并非鲜见,可参照以上治法配合变化为治。果能明辨心痛或胸痹,则宜分别按上述法则治疗,较之一概治以活血化瘀的效果为佳。如曾遇以女性患者,主诉胸闷痞塞,入夜显著,间或隐痛,在外院心电图轻度缺血性ST段改变而诊断为冠心病,已予硝笨吡啶治疗,症状稍减轻,夜间胸闷依然。分析患者饮食素丰,形体肥胖,舌胖质淡暗,苔白腻罩黄,胸闷痞塞,大便多溏等证候,乃脾虚湿浊内蕴,痰阻气滞,胸阳不运,血脉失畅所致,属胸痹病,故先后以二陈汤、黄连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加减为治约2月,取得满意疗效,胸闷消失,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心电图ST段亦有改善,为方便病人,即试以成药舒冠片(养阴益气活血剂)治之,仅服数日即感不适,胸闷复现,舌苔又转白腻,再转服原方煎剂而获效。
2、心绞痛改善或缓解期(多属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治宜标本兼顾,通补兼施,按辩证或以补为主,或以通为主,灵活变化。补虚重在心肾,以肝肾阴虚为主者多取六味地黄丸意化裁,伴阳亢且有血压升高者,杞菊地黄丸加减,常合桑寄生、钩藤、豨莶草、夏枯草、石决明、珍珠母、怀牛膝等。心气虚衰者当养心为治,主用生脉散与天王补心丹化裁;伴心阳不振,心功能不全者则以生脉散合附子、玉竹、葶苈子等益气温阳强心利水之剂为治。心肾同病者当就上述诸法方药,随证配伍化裁。不拘有无心痛发作,均需酌情合用治标通络之剂。
临证所见,属于本阶段类似久心痛之冠心病患者,为数不少,如能长期服药,将有助于预防心痛复作或病变进展。然而,复方煎剂常服,不易为患者所接受,已成药较宜。为此,曾以首乌、黄精、仙灵脾等补益心肾,调和阴阳之品,合丹参、川芎、五灵脂等活血化瘀药,配药制成片剂(命名舒冠片,已经省级技术鉴定,并以投产供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00例持续用药1—2月后,抗心绞痛总有效率82.35﹪,显效率44.12﹪,心电图好转率60﹪,并具有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外围微循环流态与形态,以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等作用,可能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3、急性心梗(真心痛)时,症情易变多变,常因凶险变证而致猝死,故一般多取中西结合治疗。对本病重症、险症之救治,固在西药势在必用,但在其病情演变过程,及时辩证论治,服以中药亦确有裨益。
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既然同属心痛,源于同一病因病理,其治则方药必然基本相同,但前者由于心脉瘀阻与心气心阳耗伤益甚,加之痰热困扰,阻遏胸阳,与血瘀交相为患,常见多种变证,因而必须善于掌握虚实主次,阴阳气血盈亏变化之征兆,谨慎辩证,及时施治。我们根据临诊常见证型归纳五种治则,简介如下,方药与前述类同者,不再赘述。
⑴益气(或益气养阴)活血法:适用于发病之初或病情始终较轻者。证见胸痛、胸闷,神疲倦怠,气短汗出,舌质淡暗或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⑵通阳化痰法(或清化痰热法):适用于发病2、3日后出现浊阻或痰热证时。证见胸闷、纳呆、腹胀、便秘、或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常见病情益重,痰热益甚,腹气不通,邪实可以伤正,此时运用中药治疗,倍觉需要。盖因中医从整体辩证,或泻热泄浊、或芳香化浊、或消痞导滞、或润肠通便,在黄连温胆汤与小陷胸汤化裁基础上,加用大黄、桃仁或麻仁丸等治之,每使浊阻痰热得化,腹气通利,心脉瘀阻改善,邪去正扶而使病情转危为安。
⑶益气养阴复脉法:适用于病情中后期或恢复期或出现心气虚衰、心悸怔忡(心律失常)之变证时。证见神疲乏力,头昏心慌,胸闷气短,舌质红绛或光红,脉沉细或结代。以生脉散、复脉汤等方加减,参以活血通络之品。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治以西药,而在恢复期治以此法常可促进康复,此西药之所不能及者。
⑷回阳救逆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阳衰微,出现阳虚欲脱(心源性休克)之变证时。证见头晕气促,汗出心慌,四肢厥冷,神疲乏力,甚至神志朦胧,面色苍白,唇舌淡白或青紫,脉微欲绝。以独参汤、四逆汤、参附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方加减为治。抗休克主要用西药,对神志清醒,能以服药者,配合中药治疗则可较快改善虚寒证状,并有利于稳定血压。
⑸益气温阳肃肺利水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肾阳虚,水湿内泛,肺失清肃(心力衰竭)之变证时。证见气喘咳嗽,面浮肢肿,脘腹痞胀,胃纳欠馨,面色少华虚浮,唇舌青紫,脉沉细数。治以参附汤、真武汤、生脉散等方加减。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多危机,应以西药为主救治,中药仅做配合治疗。对慢性心衰应用人参、附子、玉竹、麦冬、五味子、葶苈子、连皮茯苓、紫丹参、酸枣仁等药治之,常能改善症状与心脏功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中医14当代名中医冠心病之论治——1
路志正自创五法疗心痹——————————————————————52
刘渡舟妙用苓桂剂治疗心脏病———————————————————102
《笔花医镜》心部————————————————————118
《炙甘草汤》详解————————————————————121
X ,女,57岁,干部。
冠心病心绞痛5~6年,心前区疼痛每日2~3次,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苔白淡边齿痕。此系胸痹之病,乃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机不畅,血脉瘀阻,拟通阳宣痹,心胃同治,仿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橘枳姜汤化裁。处方:
瓜蒌30克、薤白12克、半夏15克、枳壳10克、橘皮15克、生姜6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桂枝12克、香附12克。
服上方2月余后,心前区痛偶发,胸闷气憋减轻,脉弦细,苔薄。心电图T波V4-6由倒置转低平,或双向,ST4-6由下降0.1mv转前回升0.05mv。
本例胸痹,疲乏,脉弦细,以心阳虚为本;心中痹塞,心痛,为水气痰饮致实。采用心胃同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黄芪、党参补益心气,配桂枝以鼓振心阳,惟增香附一味,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疏通血脉,兼有胃气不和,则佐以橘枳姜汤。综上观之,以通阳宣痹一法为主,佐以和胃、益气等法。说明以一方为主,几法可并用,临证不可胶执。
例2:王X X
,女,50岁,干部。
心前区疼痛已8年余,数月来加重,每日疼痛发作5次,含硝酸甘油才能缓解。有胸闷,怕冷,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腿肿腰痠,胸痛彻背等症。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苔薄白,乃心阳虚,病久肾亦虚,拟温通心阳,佐以培补肝肾法。处方:
瓜蒌30克、薤白15克、半夏15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党参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20克。
服上方3个月后,心绞痛基本消失,精神转佳,四肢转暖,胸闷气短减轻,腿肿消失,脉弦细、苔薄。心电图T波:Ⅲ、aVF较前增高,TV1倒置转双向,TV4-6
由倒置转直立,STV4-6回升到基线。
本例为心阳虚之胸痹,说明脏腑有病可影响他脏。心病久后,累及肾脏。鉴于肾主水,有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而复归于四脏,心影响肾,故出现肾虚之症,如怕冷、腰痠、腿肿等。当以瓜蒌、薤白、半夏通阳宣痹,以桂枝鼓动阳气,配合生姜逐寒,佐以菟丝子、补骨脂调节阴阳,培补元气;如阳虚甚者,可加附子、肉桂温阳之品;如腿肿甚者可加车前、茅根利水。
1XX431976213
&&&&&&&&&&&&
9999999991263
9999999612121212123
999921121212121263
999991212121263
99999999961212
140∕90毫米汞柱,曾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999999999966663
99999999999151533
9915151515153030303030302418181212
3XX40197121
66666121212999993
12121212122166699934
3030303030303030303030151824242424249121212
3030303030606060606060606060607515151515
6111019772
1980533332848.17%,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具阴虚表现的208例中伴阳亢证者115例(55.3%)。结合脏腑辨证,气虚证以心气虚居多(66.5%),阳虚证以心阳虚居多(60.5%),阴虚证以肝阴虚最多(75.1%)。实证以血瘀气滞证最多见,占呈实证表现331例(包括虚实并见与单纯实证)之98.19%以上。呈痰阻表现者占实证之41.08%,大多兼夹血瘀等其它实邪,纯属痰阻者少数(1.81%)。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冠心病之胸痹心痛(心绞痛)以肝肾阴虚(或伴阳亢)、心气亏虚、血瘀气滞(部分兼痰阻、寒凝)为常见类型,而虚实、气(阳)阴之孰主孰次,常可因人而异。
其辩证特点为:
心气虚衰转重,甚则可见心阳或心肾阳虚之证;
血瘀证更明显,且常夹痰浊,而以痰热证居多;
心阴同受耗损,病程后期常见明显气阴两虚之证;
基本证型轻症多数气虚(或气阴两虚)血瘀证,重症多为气虚(或气阴两虚)血瘀痰热症。
病情多变易变而出现多种变证。由于心气虚衰转重,气血失调加甚,可致心气怔忡(心律失常);如因心病甚而及于肺肾脾,由气阳及于营阴,可使诸脏俱病,阴阳气血均趋失衡(心力衰竭);心气心阳耗损尤甚者,常可骤然出现心阳暴脱之险症(心源性休克)。因此,辩证需作动态观察。
判定预后,重视舌诊
舌象常随病情演变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对估价预后有一定意义,应予重视。
1、观察舌苔变化有助于了解实邪为患之轻重深浅。病之初,轻症(心梗部位局限前间壁或为局灶性者,范围不大,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病常见薄白苔。重症(心梗范围较广,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病)虽仅发病数小时或1、2天,即可出现薄黄苔或白腻苔,甚至黄腻苔(须排除吸烟之影响)。病情进展中,轻症一般演变顺利,舌苔变化较少,可以始终如薄白苔,亦可在病程第3、4天出现黄苔或白腻苔,经治常能较快的化为薄白苔,病情随之好转而进入恢复期。因此,凡病初舌苔不厚不腻,病程中变化不多,治疗后恢复较快者,大多提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而重症一般较早出现黄腻苔,若经治疗而腻苔易化者,常有转危为安之机;腻苔持久不化或日见加重者,常伴恶心、呕吐、呃逆、便秘等脾胃证候,预后多险恶。
2、观察舌质变化有助于了解心脏功能与正气盛衰程度。冠心病人之舌质以暗红或淡暗、紫气、紫斑等紫舌多见。心肌梗塞初起胸痛剧烈时,舌质紫气加重或转晦暗少泽。经治疗疼痛缓解后,舌紫可减轻。如心肌梗塞前原为红舌者,随病情进展可加深,尤在腻苔经治化薄后,常可出现红绛或光红舌者,反应正气进一步受损,已由气阳亏虚及于营阴耗损,提示病情转重。红绛舌而苔黄腻厚者,病情多较复杂严重,治疗多有矛盾,预后多差。若淡暗舌渐转轻度红舌,多属正气渐复,乃好转之兆,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治标治本,缓急轻重,探求规律
&&一、治法方药选用原则
1、治法当按病情之缓急轻重而定:胸痹心痛发作较甚时多以治标为主。为求速效,首选芳香温通剂作临时治疗,继之可按辩证选用活血化瘀或和宣痹通阳剂以控制其反复发作。症状缓解或控制后,欲图巩固,或胸痛不甚而伴心悸、气短等其他症状者(多见于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则以标本兼治为宜。
2、方药与剂型选用适当与否可以影响疗效:速效芳香温通剂已成药为宜,市售之冠心苏和丸、苏冰滴丸、麝香保心丸、与速效救心丸等均可使用,见效较速,持续时间不长,不宜作为防治本病之基本药物。本病发作期,口服复方煎剂或和丹参静脉滴注之效果较成药为佳;缓解期则以复方煎剂和成药合用以巩固疗效,预防再发。
二、对本病不同发展阶段辩证论治的体会
鉴于本病的病机与辩证特点,其治则,可以“补虚祛邪,标本兼顾”概括之。然而,在本病不同发展阶段,本虚标实的缓急轻重不一,加之禀赋有别,心肌受损与功能减退之程度与速度亦不尽相同,且因邪正相干,病情多有变异。临床表现虽有共性之处,但亦需慎察其错综变化而辨证施治,非执一法一方药能获全效。因此,在应用已确认有效之成药制剂治疗外,在本病不同发展阶段,发挥辩证论治之优越性,仍属必要而且有益的。
1、心绞痛发作期:丹参静脉滴注的疗效固然较为显著,但不能持久应用,亦不如口服治疗方便,固以中药复方煎剂为主,酌情配合丹参静滴或中成药口服,相辅相成,常可取得较好治疗。
如以心痛为主症者,多以活血化瘀剂为主,我们常选用丹参、赤芍、川芎、失笑散、当归、红花、郁金等为基本方药。如兼见寒凝或阳虚证候,当选加通阳或温阳之品,如桂枝、仙灵脾、细辛、附子、肉桂等药同用。一般通阳温经用桂枝、薤白、仙灵脾、细辛已可,寒重痛甚者需附子、肉桂等大温大热之品始效,其剂量随证增减,而以由小量递增为妥。曾治1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胸痛胸闷反复发作已10多年,日趋严重,且伴有窦房功能不全,呈现一派心肾气阳两虚,痰瘀交阻之证候。1982、1983年两次住院治疗,予以丹参与低分子右旋醣酐静脉滴注,消心痛与中药益气通阳活血宣痹剂等综合治疗,症状得以缓解。数年来症情乍清乍重,1986年冬心痛又加重,以上治法已不甚效,经在原用中药复方中加温热药物,先后加用附子、细辛与肉桂后始得控制,持续服药,历一冬未作大痛。如伴阴虚阳亢,血压增高等证候(临床多见此类病人),长配合滋阴潜阳平肝之品如生地黄、制首乌、桑寄生、钩藤、豨莶草、夏枯草、珍珠母、牡蛎等;如伴胸闷而舌苔不太厚腻者,常加全瓜蒌一味而重其量(30克,脾虚便溏者酌减量)以以宽胸理气化痰而见效。
若以胸痹为主症者,多予宣痹通阳剂主治,常取金匮胸痹方化裁,以全瓜蒌、法夏、桂枝、薤白、枳壳或枳实等为基本方药,酌加当归、丹参、红花、郁金、香附等和络理气之品。痰浊化热而见痰热证候者多仿黄连温胆汤意,用黄连、山栀、竹沥半夏、竹茹、陈胆星、菖蒲、郁金、枳壳、丹参等药。
桂枝与薤白两药均具辛温通阳之性能,前者温经通络之力较强,药理研究提示该药具舒张外周血管,调整微循环等作用;后者之功效主要为行气止痛,其舒张冠状动脉作用不太强,然其气味亦有不耐受者,我们喜用前者,惟当寒痰浊阻较著,胸闷较甚时常两药同用。
临诊所见,冠心病患者兼具心痛胸痹两病证候者,并非鲜见,可参照以上治法配合变化为治。果能明辨心痛或胸痹,则宜分别按上述法则治疗,较之一概治以活血化瘀的效果为佳。如曾遇以女性患者,主诉胸闷痞塞,入夜显著,间或隐痛,在外院心电图轻度缺血性ST段改变而诊断为冠心病,已予硝笨吡啶治疗,症状稍减轻,夜间胸闷依然。分析患者饮食素丰,形体肥胖,舌胖质淡暗,苔白腻罩黄,胸闷痞塞,大便多溏等证候,乃脾虚湿浊内蕴,痰阻气滞,胸阳不运,血脉失畅所致,属胸痹病,故先后以二陈汤、黄连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加减为治约2月,取得满意疗效,胸闷消失,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心电图ST段亦有改善,为方便病人,即试以成药舒冠片(养阴益气活血剂)治之,仅服数日即感不适,胸闷复现,舌苔又转白腻,再转服原方煎剂而获效。
2、心绞痛改善或缓解期(多属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治宜标本兼顾,通补兼施,按辩证或以补为主,或以通为主,灵活变化。补虚重在心肾,以肝肾阴虚为主者多取六味地黄丸意化裁,伴阳亢且有血压升高者,杞菊地黄丸加减,常合桑寄生、钩藤、豨莶草、夏枯草、石决明、珍珠母、怀牛膝等。心气虚衰者当养心为治,主用生脉散与天王补心丹化裁;伴心阳不振,心功能不全者则以生脉散合附子、玉竹、葶苈子等益气温阳强心利水之剂为治。心肾同病者当就上述诸法方药,随证配伍化裁。不拘有无心痛发作,均需酌情合用治标通络之剂。
临证所见,属于本阶段类似久心痛之冠心病患者,为数不少,如能长期服药,将有助于预防心痛复作或病变进展。然而,复方煎剂常服,不易为患者所接受,已成药较宜。为此,曾以首乌、黄精、仙灵脾等补益心肾,调和阴阳之品,合丹参、川芎、五灵脂等活血化瘀药,配药制成片剂(命名舒冠片,已经省级技术鉴定,并以投产供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00例持续用药1—2月后,抗心绞痛总有效率82.35﹪,显效率44.12﹪,心电图好转率60﹪,并具有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外围微循环流态与形态,以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等作用,可能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3、急性心梗(真心痛)时,症情易变多变,常因凶险变证而致猝死,故一般多取中西结合治疗。对本病重症、险症之救治,固在西药势在必用,但在其病情演变过程,及时辩证论治,服以中药亦确有裨益。
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既然同属心痛,源于同一病因病理,其治则方药必然基本相同,但前者由于心脉瘀阻与心气心阳耗伤益甚,加之痰热困扰,阻遏胸阳,与血瘀交相为患,常见多种变证,因而必须善于掌握虚实主次,阴阳气血盈亏变化之征兆,谨慎辩证,及时施治。我们根据临诊常见证型归纳五种治则,简介如下,方药与前述类同者,不再赘述。
⑴益气(或益气养阴)活血法:适用于发病之初或病情始终较轻者。证见胸痛、胸闷,神疲倦怠,气短汗出,舌质淡暗或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⑵通阳化痰法(或清化痰热法):适用于发病2、3日后出现浊阻或痰热证时。证见胸闷、纳呆、腹胀、便秘、或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常见病情益重,痰热益甚,腹气不通,邪实可以伤正,此时运用中药治疗,倍觉需要。盖因中医从整体辩证,或泻热泄浊、或芳香化浊、或消痞导滞、或润肠通便,在黄连温胆汤与小陷胸汤化裁基础上,加用大黄、桃仁或麻仁丸等治之,每使浊阻痰热得化,腹气通利,心脉瘀阻改善,邪去正扶而使病情转危为安。
⑶益气养阴复脉法:适用于病情中后期或恢复期或出现心气虚衰、心悸怔忡(心律失常)之变证时。证见神疲乏力,头昏心慌,胸闷气短,舌质红绛或光红,脉沉细或结代。以生脉散、复脉汤等方加减,参以活血通络之品。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治以西药,而在恢复期治以此法常可促进康复,此西药之所不能及者。
⑷回阳救逆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阳衰微,出现阳虚欲脱(心源性休克)之变证时。证见头晕气促,汗出心慌,四肢厥冷,神疲乏力,甚至神志朦胧,面色苍白,唇舌淡白或青紫,脉微欲绝。以独参汤、四逆汤、参附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方加减为治。抗休克主要用西药,对神志清醒,能以服药者,配合中药治疗则可较快改善虚寒证状,并有利于稳定血压。
⑸益气温阳肃肺利水法:适用于心气虚衰,心肾阳虚,水湿内泛,肺失清肃(心力衰竭)之变证时。证见气喘咳嗽,面浮肢肿,脘腹痞胀,胃纳欠馨,面色少华虚浮,唇舌青紫,脉沉细数。治以参附汤、真武汤、生脉散等方加减。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多危机,应以西药为主救治,中药仅做配合治疗。对慢性心衰应用人参、附子、玉竹、麦冬、五味子、葶苈子、连皮茯苓、紫丹参、酸枣仁等药治之,常能改善症状与心脏功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同仁堂中医坐诊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