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必读课外书的经典名著有多少页

一年读完 1000 本书会收获到什么?
微博上有一个新东方教师,他做到了一年读一千本书,并且开课讲授他的读书方法。这样的快速阅读可以真正收获到书中的知识吗?你们认为阅读应该书读百遍反复咀嚼还是博览群书以量取胜?
按投票排序
1533 个回答
我一定疯了,你美姐我为了客观的写这个答案,翻了这位老师的2148条微博!我现在要去洗眼睛了,作为一个肚子里曾经装过千本垃圾的人,我先坦白的说一下个人体会——读书还是应该有个不断进步的品鉴力,我这两年的阅读和思考,都是为了洗掉那千本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言归正传,先说我之所以会去翻微博找书单的原因。看了这位老师的答案我产生了两个疑问:第一,读过这么多书文笔语感用词为什么这么的烂?第二,ppt做的不错,数字举例用的不错。是不是有可能他的书单比较另类?这位老师还在自己答案里驳斥了题主,他说题主从他微博po了海报,就说明对他关注度比较高,那么,按照他的逻辑——一个人选择在微博上po出自己最近在看的书,说明是他认可度推荐度比较高的内容。所以,以下内容全部来自于该老师的答案和微博。微博正好也是从2010年开始,他号称读了1057本书,第一条关于书的微博是这样的——这里面书的类型有:《神奇的催眠术》《看谁听你的》《看谁听谁的》《看谁在说谎》《演讲之禅》等等接着,就到了2011年,这一年是760本微博上说这些是两个月买的书的新书架,可见购书量是够的,书的装帧类型做出版的同学也推测感受一下。再接着,这是12年的读书感悟,[因为我是从看的微博,所以当发现书单里终于有了唯一一本跟我重合的书《乌合之众》时,我有多么激动吗!所以多说两句,这本是201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我看的版本比较老,是98年出版的,我07年才看的第一遍。]再接着是2012年,说看了528本。[这里补充解说一下,他有提到他的励志书看过三四百本,但此时他的阅读量应该是在1700百本以上,还有1300本书类型未知。]嘿,小伙伴们,我们来到了14年,这一年老师读了128本——图书截图到此结束,最后,我要用他答案里的一句话结尾——他说,他一直主张单纯的阅读,不抱功利心。然后请看他的给自己贴的标签,以及你们再回忆一下他的书单大多数内容。英语工具书演讲工具书逻辑训练工具书催眠工具书猫类研究工具书大多数书上都有很明显数字应用他的答案中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催眠治疗师飞镖运动员营销顾问猫行为学家并且,之前微博截图有提到,为了搞清楚怎么讲鸡汤这件事,至少读了400本以上成功学励志书籍,为了搞清楚微博营销这件事,看了200本相关书籍。再然后,19.9教人阅读一本书。我只说一句我的主观评论——这是我见过的最功利的阅读,也是最可怕的阅读。我完全相信他读完了几千本书,但是,读完这样一千本书的人,不及一个文盲。这个世界再坏,也不该让这样的人,去引导年轻人们的阅读。
我大学期间最多一年读过接近两百本书,我的经历/经验是:1.很宅很宅,一年了没怎么出去玩儿,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面;2.看豆瓣标记,漫画也被我算上了,主要是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3.有一些是小说,包括天下霸唱的、三叔的和周德东的;4.专业书籍,最快的阅读速度是一周两本,金融学与社会学方面的(用于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我之前有一定的基础,所以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差不多懂,所以看得很快,但读完细节完全记不住,只记得一个框架;5.有一些书,人文类的畅销书,全是口水话,读起来也很快,比如蒋勋的《孤独六讲》,我3个多小时就看完了;最最重要的经验是:长期坚持阅读,人的阅读品味、或者说刺激的阈值是会不断增长的,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指数函数,越往后面读,越受不了读一些满篇口水话、毫无内涵的书——但是如果你选择读一些进阶的、复杂的书,你要花费的时间却必须要大幅增加。比如,于我而言,读书整体上说越来越慢,越来越回不去当初那种低劣的品味了。最近在读的《数学分析八讲》,虽算是入门,断断续续一个多月都没看完。所以,这位一年能读1000本书的人,你的品味曲线是如何变化的?你是如何忍受一直读一些脑残口水话书的无聊的?或者难道说你的品味一直都是平滑而低劣的?所以:1.他要么是在吹牛;2.如果没有吹牛,那基本上读的都是垃圾书;2.1.即便是读了很多垃圾书,品味竟然也没有什么变化,那也真是可悲;另附一张图,来自Sheldon Axler的《》前言的“致学生”,与诸君共勉:
看到这种把读书当传销的问题真他妈的恶心。读书本来是挺好一事,被你们拿来涨粉,拿来充电,拿来成功学。我在学校里混的时候时间充裕,每年最多也就两百多本,包括纸质和电子。每天读4~6小时,乐趣是不必说,可是也会思维疲劳,做笔记做到手腕发炎,眼睛累,想吐。顺便说一句,我阅读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至少身边很多人跟不上。当知乎上问一年读300本时,我觉得比我阅读能力强的人很多,这很正常。当谈起一年读700本时,我感叹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还有人有心去这样折磨自己。只是我怀疑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乐趣。现在你们又来1000本,劳资真的要爆发了。你们那1000本书是烧成灰内服的吧?如果不是,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的大脑近年来又进化了,通过精确的时间计算分配,能够完全调动脑力来完成大量知识的吸收消化。另一种可能就是:放他娘的狗屁。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说这1000本书里有漫画、杂志、畅销读物什么的,对不起,在我的概念里那不叫书。请忽略丑逼的字迹。10年春节后到6月读了38本纸质书,已竭尽全力。原谅我的无能,我拒绝加入你们速读传销的行列,你们在侮辱书籍和读书人。——————————————阿西巴…呕心沥血没人看,随口一答上千赞,知乎的G点还真是难以捉摸呢…不要再说哥的字了!我已经说了很丑很丑很丑好吗?我自己看了都想吐啊!这辈子遗憾之一就是字没练好…不过挑张认真点的笔记,还是稍微能看的…好吧好吧还是不能看,这下你们爽了吧。。。好吧好吧还是不能看,这下你们爽了吧。。。——————8.27更新——————鉴于好几位朋友问我笔记记什么,我答不好,大抵就是看心情,记些觉得有趣或有用的东西,时间长了肯定要忘的东西。这是符号学的东西。这是甲骨文,从唐诺《文字的故事》里摘的。这是一些文本术语、外谚,来自《悠游小说林》。这是些美术知识点,应是李泽厚《美的历程》。以上例子,不记下来转眼就忘。下面的鬼画符,是为了自己好理解记忆的。古代马车各部分组成名称。对不熟悉的诗词作解读。对奥里弗《哈姆雷特》的舞台视线分析。就酱,不再讨论了,大伙各玩各的去吧。
本人最近在一天之内看完了同一作者的十二本,一百余章,共计一千多页的书。对于书的内容,不仅记得很清楚,还深有体会。作者功力深厚,笔力雄健,感染力极强。笔下的人物立体鲜活,跃然纸上。作品中心思想鲜明,运笔利落不拖泥带水。要命的是,偏偏还十分畅销,作者也登上神坛。哦对了,我看的是《海贼王》。而一年看一千本,还能有所收获的,也就只有这些书了吧。
谢邀一年读完 1000 本书会收获到什么?看了不少答案谈的都是这种读法错在哪里,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是选择题,不能用排除法。仅仅知道错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错,怎样才对。先回答问题,再逐步展开。题中描述的一年读完 1000 本书会收获到什么?收获多少知识不好说,起码收获了粉丝,知名度和钱。为什么有人愿意相信他因为很多人对读书只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读书能获取知识。基于这种印象,读书多=知识多,在我们所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速读就是致富的捷径。寻找捷径是很多人推崇速读的原因,没有捷径的奋斗路途将是多么枯燥乏味。——————————————知识和读书————————————下文共分三部分,部分引用我的另一个回答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读书关于读书的三点建议:何看待知识从我的角度,知识分为两种:一是有用,二是有趣。对于这两种知识要分的很清。有用的知识的特点:有用的知识是围绕客户需求的;有用的知识是理性的;有用的知识是可衡量的;有用的知识是聚焦的;有用的知识是用来吃饭,过日子的。有趣的知识的特点:有趣的知识是围绕自身体验的;有趣的知识是感性的;有趣的知识是模糊的;有趣的知识是分散的;有趣的知识是享受生活, 追寻意义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场合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分类,但如果轻易把两者混为一谈,则会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学了很多考试不考,工作用不上的知识,然后感叹世无伯乐。想过好日子要围绕客户需求来有目的的学习,不想入乡随俗也可以,少抱怨两句就行。想要加薪升职,了解更大的世界其实没什么用处,多想想客户想要什么,上司有什么要求。有用的知识要有深度,模糊的概念是很难在竞争中吃饱饭的。学习经济学知识,不是用来证明老人不该扶,病人不该救。学了很多科学知识、政治知识,用来挑战父母50年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真的能赢么,赢了又如何?平均分配时间在有用和有趣上。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没有优先级和侧重点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有没有必须获取的通识有趣的知识没有通识可言,喜欢什么就读什么。有用的知识没有通识可言,绩效需要什么就读什么。对于我们有限的人生仅有有用的知识,而无有趣的知识。人生就会缺少意义,故曰:君子不器。仅有有趣的知识,而无有用的知识。人生就会缺少自由,这就是为什么龙应台写给安德烈”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很难兼顾有用和有趣的情况下,我建议先从有用开始,有了自由才有机会追寻意义。只是记得有了自由之后别忘记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你不知道读完这本书有什么用的时候,知识就只是有趣而已。如何看待读书读书未必获得知识。有趣的读书是体验不求结果,刻意的读完,甚至读完多少本反而会破坏体验。有用的读书靠技术,选对书,用对法,愿行动,才能学到知识。读书获得的知识未必有用。正如前文所说,是否有用没有客观标准,唯一的标准是绩效(长期和短期),当我们脱离具体的场景追读普遍认为有用的书籍,实际上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读书获得有用知识未必高效。企业培训常常提到70/20/10法则:自我学习,如课堂培训、读书学习等等,这种方式的学习对于个人发展和公司绩效的影响比较低,建议花费的10%的精力即可;向他人学习,如教练或者导师等等,这种方式的学习被认为产生的影响是居中的,建议花费20%的精力即可。在岗培训,既是在岗位工作中给予岗位工作以内或者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员工的成长和收获将会非常巨大,建议花费的10%的精力。如果追求有用的话,从工作任务入手或是向他人学习,效果都比读书要好的多。关于读书的三点建议:读书为己。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书很累,成年人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精力读书不容易,理应回归到自己的应用和体验上。审时度势。读书不是唯一获得知识的渠道,甚至不是最好的渠道。想升职加薪,多用心在工作上,多和同事上司聊聊收获的知识可能比读书更多。不忘初心。记得有了自由之后别忘记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小伙儿向路边的站街村妇询价,村妇说:床上50,地上,10块。小伙儿抽出一张50的递过去,村妇喜笑颜开道:老板真有品位。小伙儿啐了一口,骂到:品位个屁,地上,5次。刚到第3次,小伙儿就怎么都硬不起来了,他一头冷汗,脑筋急转寻思:不对啊,我才26,正是血气方刚的年华,怎么就这么不中用呢,这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知道了,我这张帅脸往哪儿搁啊。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小伙儿提上裤子,对村妇说:一共3次,找我20。村妇不依道:当初是你要5次,5次就5次,现在自己没能耐,还想把钱哄回来?小伙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咧嘴一笑:不退钱也行,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以后有人问起,你必须说我一晚上要了你10次,否则就把20块退给我。村妇想了想,点头答应。小伙儿心满意足晃晃悠悠的回家了。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于自己应左则前、须右乃后、三实七虚、无中生有的谎言,小伙儿还有些不安。突然他眼前闪过前几天看过的《世界成功人士联袂推荐:无敌海景鸡汤大全》封面上的一句话:骗人先骗己,洗脑先自洗。小伙儿的嘴角微微翘起,安然入眠。从此以后每次在村东头吃烧烤,他都会举着一串大腰子,任由地沟油顺着铁签滴答滴答,另外一只手抹抹嘴巴,单手叉腰,对着县二中初中部的住校生们开始演讲:我的初恋,是校花,样貌中等偏上,身材秒杀四方。那一夜,我伤害了她10次,那一夜,她满脸泪水10次。。。初中生们怀着对另一个世界的无限憧憬,呆呆的听着。有一天,围观学生里的小明咬了一口手里的烤驴蛋,举手问:那,男神,你就只睡过她一个么?小伙儿一愣,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手中的大腰子低垂下来,地沟油流淌的更快了。怎么可能?小伙儿回过神来,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我睡过的,至少有100个呢。哇,初中生们沸腾了,男神太厉害啦,竟然睡过100个!比我们全年级男生加在一起睡过的还要多呢!“百人斩”班长斩钉截铁的说出一个词,大家听后一愣,安静片刻后欢呼声更大了,他们举起小伙儿抛向空中,边抛边高呼,百人斩!百人斩!!百人斩!!!一会儿初中生们的小胳膊小腿都累了,于是放下他们的男神。小明掰着指头数到:一个人10次,100个人就是1000次,岂不是你睡过1000次女人?小伙儿绷了绷发红的脸,缓了缓过快的心跳:1000次?老子一个春天就能睡1000次,一年能睡1000个呢!初中生们再次膜拜在他的拖鞋边,似虔诚的教徒又好像阿凡达,久久不愿离去。他就是他们的性运男神,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希望。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十里八乡都知道了,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牛皮村,村里有一个男神,一年睡1000个女人。于是小伙儿再也不下地劳作了,在自己的四六级全能王、新东方名师、干货大王、催眠师、NLP达人五大封号之后,又追授了个追女孩教练。毕竟附近几个村子,除了他之外也没人懂四六级、新东方、干货、催眠师、NLP是什么意思,但女孩这俩字,老乡们就算不认识,也是熟悉发音和定义的。他开起了情感特训班,起了个英文名叫PUAXiaoHuoer,还给自己弄了个微信号,纹在脸颊上,每当有人跟他说话,他都会打断别人,把脸凑过去说:你先别问,来,扫一扫。有人质疑他,你真的了解感情么?小伙儿会昂起高傲的头,张开两个手掌正过来反过去比划:我一年能睡1000个,不信你问我的学员,1000个!你睡过几个?有些人听了之后,摇摇头就走了,有些人听完之后,回家就砸碎存钱罐来报名。大部分报名的,都是当年的初中住校生,他们现在升了中专,手里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了。这天小伙儿在村西头招生,他看了看,围观的人比旁边耍猴的要多不少,于是清一清嗓子,正准备开讲,突然瞥见失足村妇也在人群里。小伙儿按捺住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激动心情,演讲结束之后悄悄把村妇拉到自己家中。村妇拍了拍小伙儿的肩膀,说:大兄弟,这下你可发了,真成老板啦。小伙儿面不改色,努努嘴,掏出两张票子道:地上,3次。
如果他说的是这种书还是挺有意义的
时间线上一直弹这个问题,没点进来看过,因为这明明就是扯淡的嘛,尽是标新立异耸人听闻那一套,和不吃药不打针8天成为英语达人,或7天培训让你成为泡妞大师之类的没什么区别。骗!傻!子!的!无奈发现,傻子还是太多,尤其是些急功近利的,照这个读法,我推荐直接买本书拿豆浆机搅着吃了,效果不会差到哪里去。首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年读一千本书——理论上能做到,实际上做不到!快速阅读可以真正收获到书中的知识吗——不能!阅读应该书读百遍反复咀嚼还是博览群书以量取胜——分情况!抱歉,在开题前,必须先撕一下,最近友善度满了,有点痒。有些朋友的意思是,他尝试过,一天认真点读个三四本没问题,所以一年读1000本完全可行。天哪,我的上帝,我亲爱的朋友,注意这个是以年计算的,不是天,如果您非要这么计算,我只能这么回答了。我尝试过,一天勤奋点,上个六七次床是没问题的,所以一年干2000次完全可行。但是,这世上有人能做到吗?1,为什么说“一年读一千本书——理论上能做到,实际上做不到?”如果读的是下面这种,那么一千本书是有可能做到的。小时候新华书店门口有个卖小人书的店,给提供小凳子,看一小时是3毛钱,店里大约不到两千本小人书,我花了一暑假看完了,一天看30本左右,但每天起码是看8小时以上的,头晕眼花,昏昏沉沉,小学二年级就中度近视了!你问学到了什么,我必须诚实地说:Nothing!要不是看《三国演义》《杨家将》《霍东阁》这种册数多的,我连当天看了什么都记不清楚。除此之外,让我们看看一千本书是个什么概念。这张图片里有多少书呢?大约不到400本的样子,1000本什么概念,是它的2.5倍!2.5倍是什么概念呢?想象一下,让你一个人吃2.5个全家桶是什么概念。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远低于其他国家,如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的水平;人均每天读书时长18.76分钟,成年国民阅读率58%,与往年基本持平。——来源:《清华大学:2014年中国人均读纸书4.56本 经济越发达越重视看书》上面这个新闻的数据准不准,我是存疑的,鉴于没有更准的数据了,那就以此为例,计算一下:人均每年阅读时间为:18.76分钟 * 365天 = 6847分钟 ≈ 114小时设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则阅读每本约耗时 114小时 / 4.56本 = 25小时/本从结论来看,其数据应该是不太准确的。从实际经验出发,阅读一本书的时长不至于达到25小时(请不要拿哲学书抬杆)我们换一种算法,一般图书的字数约为13~16万,在这儿取15万的平均值。假设阅读速度为500字/分钟(这已经是比正常人要略快一点的阅读速度,而且单指阅读通俗小说)那么,阅读每本书的大约时长为:300分钟,合5小时。也就是说,1000本书都按照15万字的通俗小说的标准,正常人要读5000小时,以每天阅读10小时为例,需要500天。或者365天每天都阅读13.69小时。有没有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蛋疼?当然,大师是有速读神技的,我随便一搜速读,就找到好多培训机构的宣传页面。DUANG!DUANG!DUANG!这家还是比较厚到的,只说提升到字/分钟,我见过好多7000字/分钟,甚至还有上万的,还有一目十行,一目一页的!竟然还有人相信!!!看来我们从不缺乏亩产万斤的群众土壤嘛!好吧,我们以20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来计算,读完一本15万字的通俗小说约需要75分钟。读完1000本15万字的通俗小说约需要75000分钟,约需要1250小时,平均到每一天,是3.42小时。看起来似乎还靠点谱呢。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寒暑春秋,天天坚持读3.42小时的书,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啊!而且要注意,这只是读过喔,读完你不用回想下全书的大致内容吗,不用回过头再品品几个经典段落的吗?好啦,动手时间到,请取出你最感兴趣的通俗小说来(冷叔默默地拿出《金瓶梅》)然后憋一口气,定好时间,开始阅读,看看你读一小时能读多少!冷叔随手打开手边的书,这种排版也是现下比较流行,每行为30字,每页23行,但实际上每页的实际字数约为550字多一点,因此,2000字/分钟的速度,相当于1分钟要读这么3页半,约16.52秒就要读完这么一页!除了超级无敌霹雳速读大师,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还有谁?(注:书是麦基的《故事》,我一小时只能读15页左右,而且还是浅读)(注:书是麦基的《故事》,我一小时只能读15页左右,而且还是浅读)这时候,我们来看看千书大师读的都是什么书。这份自信到骨子里的笑容,有没有一股绝世高手的蛋蛋霸气?卧槽,注意作者译名,龙飞虎!注意封面宣传语:本书包含“6个月从0学会英语”行动指南,什么意思呢,作为专业人士,我给大家解读下:严格按照本书介绍的方法行动,你是可以做到6个月从0学会英语的,纳尼,你没学会?那么原因毫无疑问:你没有严格遵守本书的方法行动嘛。行了,退下吧。(●—●)(我经手出的书,起码几十本,封面及腰封宣传语设计一向是个中擅长。另外荣幸的是,千书大师读过的书里,都有我操作的书)类似的还有减肥中心的广告,30天包你掉15斤,当然,这是行业败类,真正自信的行业玩家,是15天包你掉30斤。什么?到时候没掉?哎呀呀,大姐呀,你看平时你都没有按照我们说的法子哟,当然瘦不下去的啦,而且我们推荐的食谱你也没有严格遵守呀(一般他们推荐的,都是反人类食谱)如果事后反弹,他们总能找到原因。哎呀呀,大姐呀,是不是回家嘴又没忍住,是不是没按时吃药,是不是没有积极运动又打牌去啦……是不是有点耳熟?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想必读过的人不少,我来问下,大家读这本书花了多长时间?这里面的书,质量不评价,我就想知道,有哪本是可以速读的,有哪本是速读完不大量温习笔记就能学到东西的。这里面的书,质量不评价,我就想知道,有哪本是可以速读的,有哪本是速读完不大量温习笔记就能学到东西的。不过我凡人一个,大概这就是学屌跟学神之间的差距吧。果然不是凡人,一拍脑袋就是商业思路,说错了,是教书育人造福大众,知乎上的天使投资人,是时候行动了。果然不是凡人,一拍脑袋就是商业思路,说错了,是教书育人造福大众,知乎上的天使投资人,是时候行动了。2,快速阅读可以真正收获到书中的知识吗——不能!说“不能”显得有些绝对,必然会有人跳出来说,自己拉不出屎,别怪地球没引力,我就拉得出!好吧,我相信您拉得出!但一种阅读方法是否值得推广,得看他能否被大众适应和学习,我在中,对速读有过一些浅显的分析,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在这儿,我摘几段应题的给大家看。1,作为一个从15年前就开始关注速读,各种记忆术的人,对速读有种很微妙的感觉,既会又不会,既信又不信。先来破谣言,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些速读培训机构和书籍宣扬的,字每分钟,理解率75% ,是!不!可!能!的!别说8000字,每分钟能读2000字,都是牛到不行的,我从事文字工作这么多年,遇着厉害的人,总爱跟人聊读书方法,速读,记忆术之类的东西,没一个精通所谓速读的,印象中最厉害的一个是高中同学,他一天可以看五本武侠小说,好厉害的,现在虽然看的少了,但搬完砖回家,也还是会看一两小时书。2,再来说说理解率,这是个很扯淡的概念,因为无法估量。不拿专业性较强的书来为难人,就通俗小说,比如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读完以后,理解率50%和60%的差别在哪里?如果10%的差别不好说,那么,理解率30%和70%的差别有谁能说说吗?对于智商不够又不爱思考的人来说,数据和统计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他们被骗的心安理得,不显得那么蠢。现在很多家长爱逼着小孩去培训速读啊,记忆术啊,右脑开发啊,甚至还有神乎其计的照相式记忆,想赢在起跑线上。我不明白中国的家长为什么就这么爱走捷径,就这么想赢。3,会速读不一定就能读好书,也不意味着能消化更多知识。不过仅就速读而言,稍加练习,确实有一定效果。一般而言,练习速读的重点在于无声阅读。无声阅读是快速阅读的基本功之一,大意是眼睛看到文字,直接反映到大脑中进行思索和理解,省去发音的过程。很多人会说,我看书的时候很安静啊,一点都不发音,不是这样的,不信,你现在就注意一下,你和人聊微信的时候,是不是一边打字,一边嘴还动弹?好嘛,听我这么一说,你紧闭嘴唇,不动了,但这也还是不叫无声阅读,不信的,你摸摸喉咙,看是不是随着打字或阅读,在有节奏的轻微颤动?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不发音,但是心里是有个声音在跟着字念的,这多少会限制一些阅读速度,因为我们的习惯是:眼睛阅读——心里音读——大脑理解但并不是说简单的去掉音读,就能变成“眼睛阅读——大脑理解”,即所谓的“眼脑直映”,这是夸张了的,音读是肯定会有的,只是多与少而已。而且,一味的去控制音读,不仅仅会影响阅读体验,还会造成阅读障碍,只图了快,看了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理解了。关于无声阅读就说到这,网络上有大量免费的资料可供了解,别太懒,勤动手才能丰衣足食。5,真正想读好书,其实未必就一定要纠结在速读上,另有佳径可寻,比较有名的当然是艰涩难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讲到的主题阅读是高段位读者才掌握的秘技,但确实很高效,可以说,学者编剧、研究历史的以及影评写的好的人,都是精通主题阅读的。对于咱们凡夫俗子来说,能学到检视阅读也是不错的,而且一点都不难,简单说就是深读高价值的内容,草读低价值的内容,跳过低价值的内容。很多人对一本书的所有内容一视同仁,都读的很认真,这是不科学的,哪怕是只好漂亮的鸡,鸡毛鸡屎鸡屁股也是不能吃的,书亦如此,总有糟粕,但吸收营养就好。当然,不排除一些类似雨人这样的天才存在,但他们往往有你不可复制的东西,至于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另外,很多机构喜欢拿钱钟书,李敖举例子,好像他们是搞速读和快速记忆成才的。除了天赋外,他们更多是掌握了更科学的阅读和笔记方法而已,无它,一是勤快,二是真心好做学问。有关钱钟书,很多人说他有照相式记忆,尤其是那帮爱骗人的培训机构,有关这点,杨绛写过的一篇文章,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最后说一句,那些记忆大赛冠军,超级速读达人之类,我没见除了培训、出书以外,有过什么重大成就,欢迎补充,让我长长见识。3,阅读应该书读百遍反复咀嚼还是博览群书以量取胜——分情况!我觉得读一本书,先要弄明白读书的目的,以及期望能达到的效果。目的不同,预期效果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如果只是为了能在工作生活中和客户朋友侃几句大山,或者闲适读点放松心情,那就随便读就是,不必做笔记,同时可以用一些小策略,巧妙的阅读,只攻一些代表性内容。拿《明朝那些事儿》举例,基本上大部分人看完,能记住的也就几个人名,和一些大的事件。但这显然是不够用的,所以需要去抓一些点来特别记忆(推荐做笔记),比如明初四大案(起码知道是哪四大案),以及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比如郑和下西洋和朱允文的下落。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通过有针对性的笔记,来达到预期效果,即:能和人侃几句,并且还能把不懂的人侃服了。这样读书做学问虽然不扎实,但并无过错,如果只是为了工作生活需要,这样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达到目标。比如,你最近看重的一个客户,非常喜欢摆弄茶具,你觉得自己需要了解一些茶具方面的知识,但这非一日之功,可是,你可以很轻松的筛选并笔记一些重点。如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再稍微记一下五大窑的特点,这样,当你去见客户,对着他手边的茶具,就可以随意地说出,王总啊,都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您这套钧窑有年代了吧这种话。个人不推荐这种读书做笔记的态度,也许可以有用一时,但不可能有用一世,而且容易让人变得浅薄浮躁,不踏实。当然,若非出于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书读百遍反复咀嚼还真是大可不必!因为,这样阅读一本书,常常会掉入到过度解读的陷阱,尤其是一些脑子不灵光的,会有变书呆子的倾向。具体表现嘛,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脑残粉书迷,言必我家大大多牛逼,你家谁谁都是屎,然后动不动就举出书里面一些经典设计和伟大语录。这一点,我在看孔庆东评金庸的书时,有明显体会,我也很喜欢金庸先生的书,绝对是超级大家无疑,但孔庆东的一些解读,给我的感觉明显就是:这!特!么!不!扯!淡!么!类似的还有解读四大名著的,经典作家的,包括一些影评,看得让人发笑。《教父》经典到刷三十遍,还想再来一次,但他的拍摄时间才多少,怎么可能每一个细节都是宇宙无敌的精湛啊,过分解读还洋洋得意的影评,我是不爱看的。扯远了,拉回来。对于大多数人,无论是书读百遍反复咀嚼还是博览群书以量取胜,都是很好的事情,从难度上讲,博览群书要难许多,而且,光博览而不能输出,也是没用的,心里明白却表达不出来,其实原因很简单,没读到位,也没读明白。无论如何,假如真想读好一本书,读书笔记是一定要做的。你能数出一个从来不做读书笔记,还大名鼎鼎的牛人么?说到做读书笔记,办法有很多,静下心来看看并实践的,肯定会有提高。这方面我不是行家,只能拿一些小经验分享。《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务必要读一下的,我似乎安利过好多次,但朋友们都说读不下去,我的建议是:咬着牙,读下去!另外《奇特的一生》里,有一部分是有关做笔记的,思路很不错,略难一些。再有就是看看李敖是怎么做笔记的,他虽然自称是“土办法”,实际上是非常科学先进的。现在培训速读、记忆术的,都爱提及思维导图,其实这并不是个神秘玩意儿,原理很简单。在这儿,我浅谈下自己常用的XMIND思维导图(奇怪一些知友了,我都说是XMIND了,还要问是什么软件做的,随便上网搜一下答案就出来了啊)先说一句,并不是所有笔记都适合用思维导图,有些也无此必要,比如诗词类的笔记,用思维导图只会给自己添堵。千万不要形式化,为做笔记而笔记!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铺助阅读及分析的工具,但就我许多年的心得而言,对于大多数人,这样做笔记的帮助,更偏向于思维的开阔,并不能更有效的帮助记忆,长期记忆始终是要下苦功夫的,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快速地找到想要的那部分信息。在计算机发达的今天,我觉得更重要的已经不是记忆力和知识在大脑中的精确存储,而是搜集和索引信息的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好的编辑和产品经理,莫不精通于此。最后,我认为做笔记,是没有太多捷径的,思维导图相关书籍以及相关培训,喜欢夸大其效果,好像你懂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就赢在了起跑线,可以抢跑而不被吹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不同的笔记方法,未必就有优劣之分,更重要是适合自己。因此,通过不断的尝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比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别人的方法,要更有效些。另外,不要低看线性笔记,思维导图笔记和线性笔记只是适用的场景不同,并无高下之分。(传了些思维导图,大部分太密了,看不清楚,随便传张举例子吧,近期考虑完善下旧有的思维导图,做好后会上传到个人专栏及公众号:)累死我了,为了写这篇,推掉了一个美女的约会呢,不点个赞支持下单身狗么么么么哒?
(●––●)
刚看到这个问题时,我觉得问这种问题的人一定是不怎么读书的,因为这问题没有意义,读书变得功利化就没劲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回答一下,因为这一年中我由着我的书瘾来,所以大概是做到了一年1000本的“壮举”,因此还是想谈谈感受。首先这是我在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的借书册次记录:此外还有几张卡的数据因为与别人的数据相混杂,就不贴了,估计有50~60本。然后我今年还看了我家书柜的半层书,估计有20~30本,所阅漫画也有几部——食灵零、恶之华、最强学生会长、超电磁炮(全是实体书),此外还有不少零散的。这样七拼八凑也有近千本了。此外还有几张卡的数据因为与别人的数据相混杂,就不贴了,估计有50~60本。然后我今年还看了我家书柜的半层书,估计有20~30本,所阅漫画也有几部——食灵零、恶之华、最强学生会长、超电磁炮(全是实体书),此外还有不少零散的。这样七拼八凑也有近千本了。在一年千本书之后,我首先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千万不要去做这么神经病的事!我能读完这么多书可以说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比如说通宵看书以保证能读完手头的去借新的(学校图书馆每周进新书),最惨烈的莫过于第二学期考完期末考试后那次,因为图书馆还能再开两天半的门,于是我决定在学校多待两天多看几本书,第三天借满书再走。结果就在留下的第一天因为天气变化剧烈我感冒了,第二天急剧加重——浑身发痛发冷,但是为了实现看书大业,我一大早赶往图书馆还书借书,从早上11点左右看到凌晨3点多,然后再8点多钟赶去图书馆搞定最后的借书。那天晚上在寝室里浑身发冷关节发痛,本应躺下休息(因为之前半个月也碰过一次这情况,当时是躺下静养让病情得以好转),但这次我是狠了心裹着毯子坐在下面看书,看了这么些书:由于身体原因,文学论后来是没读完的,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夏目漱石对英语文学的评论,再通过这些分析扩大至对文学体系、构造的探讨,我对英语文学的兴趣不足以支撑我看完,而莫泊桑文集的这两卷又是中长篇部分,看过的《一生》、《漂亮朋友》便略去不读,不然带病通宵是在所难免的了。由于身体原因,文学论后来是没读完的,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夏目漱石对英语文学的评论,再通过这些分析扩大至对文学体系、构造的探讨,我对英语文学的兴趣不足以支撑我看完,而莫泊桑文集的这两卷又是中长篇部分,看过的《一生》、《漂亮朋友》便略去不读,不然带病通宵是在所难免的了。此外,最大牺牲莫过于学业上的牺牲,由于我喜好的书偏向于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方面,而我的专业并不与此相关。尤其是第二学期我是马力全开地看书(由于校园网渣,打撸登录时间有点久,在这时间里我就坐那看书直到室友叫我),甚至侵占了课业时间,导致了惨烈的挂科。我的心中只有WTF!一年千本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间消耗,学生党好歹还有个寒暑假可以专攻,但是非学生咋办?就算是学生党,有谁想牺牲课业干这个?而且要实现一年千书要求看书速度够快,这种能力也只能在读书够多之后总结经验体会技巧以达到,一般人不会去刻意提高这种能力。我当时是想做前所未有之尝试,实现后证明牺牲太大,不做也罢。不过读完一千本书后,我从这一千本书中得到了什么?这应该是最重要的问题。首先,我明白我这辈子也只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书籍中去,所以不要追求过烈,还有一定要挑书看。其次,对这一千本书我也只能做到一遍过去抓其大意,在很多细节上都有所遗漏,但是我也明白哪些书值得我再去翻阅,哪些书在我以后哪个方面上可用。最后,我的读书偏好基本锁死在人文社科方面,对历史的爱好尤甚,而且对欧美的现代小说、流行小说、意识流小说愈发地难以读进去,读完之后 要不就是一个缩写的故事大纲要不就忘干净。千书之后,其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毕竟有限,我毕竟不是超忆症患者,只能通过整理、交流来增进理解加深印象。读书讲究册次是一种功利且无益的想法,我当初想做的也只是想看看我的读书极限,用了一个学期来做这仅此一次的测试,牺牲真的是非常大。作为一个重度书瘾患者,我必须告诉你们:读书这种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它是你自己的一个兴趣甚至说是一种追求,所以你要自己平衡好在读书与其他事情上所费的时间,千万不要牺牲过度。
既然主角小帅帅老师出现了,我就重写个答案吧。我们为什么推崇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获取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而这个过程中,深度是最重要的。很多经典名著,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探究才谈得上初窥门径的。当然,抱着自我消遣的目的大量地刷书,或者看大量地文化快餐,或者囫囵吞枣翻过大量经典名著但所获甚少,这种行为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做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没有资格抱怨说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工作毫无起色,什么都没学会云云。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同样很推崇运动。但是真正能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一定是要流汗的、非常累的,你跟着大家一起玩图个热闹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这样做,没有资格抱怨:为什么我运动了身体素质还那样。那我们这位小帅帅老师呢?我质疑他读过书的质量,他告诉我书的质量是我自我为中心的概念。我认为他这样泛泛读书的习惯并不适合为了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而读书的莘莘学子,他说每个人读书目的不同。我说既然不同人读书目的不同你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何必开讲座布道呢?他说,我这样的草履虫无法理解他这样高等生物的想法。我批评的不是他读书这件事,而是他炒作读书数量的行为。他读多少,读什么,爱怎么读,完全是他的个人行为。但是他本人作为新东方老师,他的这种阅读方式是不适合希望考到好分数、找到好工作的学生的。他过分的照耀宣传自己的读书方式会有误导之嫌。
君不见,他道读书破万卷,下笔不过瞎转转。 今儿个他是算法导论一边放,直把知音作桂冠。 天才读书暗下功,夜深挑灯独自翻。拜伦自言不读书,家藏万卷笔记满。三大巨匠莫泊桑,未敢遑论书读繁。何哉?如真是有大智慧,何无成绩瞎扯淡?今年读书破一千,明年电影刷一万。 逢人便将量显摆,腹无诗书气残喘。 说是读书有妙方,谁知尽挑软趴蛋。 信息堆成垃圾桶,自以为是图书馆。烦请列个大书单,我等定当凝神看。 营销也要有节操,黑心铜板不要赚。 莫称老师为人范,免叫阴德也损完。 全凭忽悠学生党,成功学论实寒酸。诸君静听我一言,再遇此类好判断:如果不是吹牛逼,也定是个小脑残。若是诸君爱读书,狼吞虎咽真知难。这般,经典没啃几大本,灼见全无框架散。细嚼慢咽深究竟,胜过瞎读瞎侃谈。否则,文盲依旧文盲相,不过识字几千担。如若实在阅读快,反省以下更自然:莫夸自己太聪明,多半选书实在烂。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书籍都是垃圾。它们用不同的语气、措辞与概念,来向你讲述同样的知识。基本上每个领域都会有核心的几部经典著作,你如果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该领域的畅销书,都是基于这些经典著作延伸出来的。换个新名词,炒个新概念,讲个有趣的故事,可内核从未变过。读书这件事情,是最不该滥竽充数的,因为真的是毫无意义,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我自己看书的感悟,就是只读经典,反复阅读,直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不断研习,不断实践,经过自身的思考与躬行,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与知识体系。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源远流长的东西,那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真正好的书,带着它的教诲,走你自己的路。“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不会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你可曾站在那里,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有过几个情人,但你无法说出在她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曾把挚友的头拥入怀中,看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灵魂的震动,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下凡的天使,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你从未试过对她百般关怀,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也从未尝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心灵捕手》
原问题: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一个真正以读书为乐的人,对读书这件事决然不会以“年”为标尺,也不会以整数来衡量,更不会关心读了以后 “会怎样?” 这就好比你去烤串摊边上问那些撸串的汉子,“请问你吃了串儿又能怎样呢?”他保准一愣,还想怎样?这些我们都不谈,就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一年读1000本书”这件事:1. 请务必记住,时间是有成本的。什么都不干只看书,机会成本巨大,大部分人承受不起。而对于收益甚少的书,从会计角度看,其所耗的时间只能记入费用,而不能资本化。2. 读书应该带着具体目标,心里要清楚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哪一个具体的问题。拿来就看,过度强调开卷有益,是过去出版物稀缺年代留下的饥荒后遗症。3. 读书是最好的避世龟壳。比起废柴在家里打网游更有迷惑性。“你若想废掉一人,就给他一个没有生存危机的屋子,一台可联网的电脑、足够多的书。”4. 已经存在的书,是对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记录。而你所处的当下时代,大部分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付出血的试错代价,才能获得一丁点微弱的进展,靠看过去的书是没用的。读太多对创造力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反效果。5. 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在于他能向外产出什么,至于他吸收了什么,没人在乎。
贴一篇我收藏的文章吧,获益匪浅。读书切忌盲目追求数量,读的时候问问自己,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我在豆瓣小站看到的文章,原作者是知乎的 以前,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但实际读书时,经常是“想读完书”,而不是“想读书”。这种想法经常会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当你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你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时困扰了我很久。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以至于我常在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中寻找答案。那些书都只能让你更高效地“做完事”,却不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更投入一分。直到后来离开学校,了解了一小部分禅宗思想,我开始豁然开朗。禅宗讲求摒除心中的杂质,全部精神专注于当下,摒弃过去摒弃未来,任何的多余的念头都可能使你正在做的事情不纯粹。禅宗上,这叫“正念”,我非常非常欣赏。想想看,你去旅行,那你是为了旅行和生活本身呢,还是为了旅行回来能增加一点谈资、写一篇游记呢?答案是显然的。人生也是一样,如果你一心只等着功成名就家财万贯衣食无忧的那一天,就好像你旅游时只等着回去写游记和炫耀一样,旅行本身就失去了意义。生活就像这样的旅行,我们今天读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个字,迈的每一个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这趟旅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能专注于它本身并享受这种过程,那整个生活就会变成急不可耐的煎熬。回到读书上来,现在我觉得对书的“量”的追求是完全无意义的。如果我在读一本书时专注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远比匆匆翻过更深入的东西,而且还能为人生增加不曾虚度的有趣有意义的几天或几小时。对了,在很多领域都有一个词叫“flow”,描述人们沉浸在某事中获得的愉悦状态,根据我粗浅通俗的理解,禅宗正念的目标,就是把这种状态扩展延伸到你生命的每一秒。上有个很好的问题:大学两年读了大概200本书,为什么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呢?其中有些精彩的回答道出了个中缘由——“书不在于读完它,而在它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大学时,一位很有才华的心理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很多同学喜欢说自己一天能读多少页的书,有些人一天能读50页,有些人能读100页。可是一旦你用‘页数’为单位来度量读书这种行为时,从一开始你就错了。”同理,如果你用读了多少本书来形容你的读书经历,这种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如果你认真读到了书里去,是不会care、甚至会完全忽略掉今天读了多少页,今年读了多少本的;当你沉迷于书中绚烂多彩的世界,当你的观念被翻天覆地地革新,是不会care、甚至会完全忽略掉今天读了多少页,今年读了多少本的。当我们看手表的时候,常是快等不及了;当我们数书页的时候,常是快看不下去了;当我们念叨看了几本书的时候,常是连书名都记不全了。所以,数多少页、多少本这行为本身,就说明你已经败了。很多时候,一个人对待知识和思想的态度,就体现在用什么东西去丈量它。如果有人问一位读书而有大成之人:你因何而脱胎换骨?你因何而涅磐重生?这些问题,他该如何作答?他说:”我因200本书而脱胎换骨,我因1000本书而涅磐重生“,如何?阅读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新的体验,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不能对你的思维有所改变、特别是读完一本好书之后,想不清楚、说不清楚、写不清楚、也从来没有行动过,那你看书是在浪费时间。学而悟道,有时候一本书就够了,有时候一万本都不够。这取决于,你读了什么书,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读的:你有没有读进去把自己活埋在里面,又有没有读出来敲打出一个新的自己。有些书,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把他们毕生的智慧熔铸在一本书里面;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开疆拓土之作,从一片混沌中劈出一个新世界;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观点纷繁,气象万千;有些书,如盗梦空间一般有几层境界,你多读一遍就多梦到一层。对这些书,你若只是都当成那两百分之一,花上一个星期匆匆读完,读后即扔,只摘下几条金句供日后泡妞之用,难道这就算读过了吗?有些书,要用心血去读;有些书,要用足够的经历去读;有些书,是要绞尽最后一粒脑细胞去读;有些书,是一辈子都读不完读不透……看书的方法,不仅要看作者写了什么(一层),还要琢磨文字背后的意蕴,那些弦外之音(二层),还要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要这样写(三层),还要去想想 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框架和策略在组织这本书,以及在各种细微处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四层),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上的这些分析对你自己的现实和精神世 界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是否能启发你、引导你、改变你……(五层)于是,一本值得都烂读透的书,就需要你去读五遍、十遍去读烂读透它。于是乎,和很多人的答案相反:所谓200本,你不是读少了,而是读多了、读水了、读浅了!其实你的状态一点都不特殊,你和许多人一样,以为自己在读书,其实是在集邮。最后,建议你重新拿起一本你最崇敬的书,换一种方式,再读一遍、两遍、三遍……
这位小帅帅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读了几千本书,你看看他那么长的一个回答里,一共就引用了王小波的一句话,据考证还是网络上的段子。你随便翻翻真正读书人的回答,哪怕是我这种半瓶子醋,要是认真写个回答,里边的引号书名号各种链接也是一堆一堆的。哗众取宠,不过如此。
他“就这样把自己埋在书堆之中,夜以继日地阅读,从黄昏读到黎明,又从清晨读到夜幕降临;由于睡眠不足和阅读过量,他的神经出了毛病,变得疯疯癫癫的。”
书与书之间的差别太大了,读书当然肯定不能以一种速率来读。同时,「读过」「读完」「读透」也是天差地别。我认为健康的读书方式应该是三种方式的混合:精读、泛读和摘读。精读是指通读两遍以上,且有划线、批注、详细笔记、读书心得。泛读是一遍过门,或者只读个大概,有简略笔记。摘读是按照自己研究与写作需要,只找寻某个章节,或只翻阅其中某几页甚至只是为找某个句子,那这本书也可以叫「读过」了。大多数书连读完的必要都没有,而有必要读完的书又可能是需要你读多遍的。如果说,一年「读过」1000本,那么是有可能的。但若说一年「读完」1000本书,则就玄乎了,它看似高速,实则低效。每年精读一、二十本,泛读一、两百本,摘读则看你研究、写作的需要(100到2000本都有可能),已是比较充沛饱和的读书状态。毕竟,你不能只是输入,还要输出。
颈椎病、肩周炎,社交障碍与中二综合症,书读多了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啊。。。我最最高峰,真特么是如一块海绵,也就才三天一本(持续时间并不长,因为我要命),我现在已经很少看书,大概基本是四五十天才看一本了。。。。当然每天会看些资料,可是无论怎么算,一天最多最多,只能看130到180页(scan找点东西的不算看了),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如何做到一天三本(按照一般一本书大概三四百页计算,不算多吧?)还是 这位兄台每本书都是。。。。。。五六十页连环画??????那我也能一年一千本啊!!
就像发中奖短信的骗子一样,人家这种营销性质的讲座目标群体本来就不是你,在这种语境下讨论读书没啥意义。我还在某贵金属公司的时候,公司请陈安之讲座,基本上全程吹牛逼,包括一年要读一千多本书这个点。这些话对销售特别受用,各个洋溢着羡慕的表情,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公司办讲座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个“小帅帅”办讲座起这样的名字,无非就是吸引那些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但基本上没怎么读过书又想急于求成的人,至于其他人,既然不好从你们身上捞钱,流失就流失了吧。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一年级必读课外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