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鉴什么意思

主鉴_百度百科
[zhǔ jiàn]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zhǔ jiàn ㄓㄨˇ ㄐㄧㄢˋ
主鉴(主鉴) 
犹明鉴,判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爷青天详察,主鉴不错。”透光鉴_百度百科
[tòu guāng jiàn]
《透光鉴》是由宋代著写,出自《》中。
世有透光鉴(1),鉴背有铭文(2),凡(3)二十字,字极古,莫(4)能读。以鉴承(5)日光,则(6)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7)分明。人有原(8)其理,以谓(9)铸时薄处先冷,唯上差(10)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现。予观之,理诚(11)如是(12)。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13)一样,文画铭字无纤(14)异者,形制(15)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16)薄者皆莫能透。意(17)古人别自(18)有术(19)。
(1)鉴:。
(2)铭文:刻铸在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
(3)凡:共。
(4)莫:没有人、没有谁。
(5)承:迎着、承受。
(6)文:通“纹”,花纹。
(7)了了:明白、懂得、聪明。如“”。这里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8)原:推究。如《原君》、《原臣》。
(9):认为。
(10)差:读cha平声。稍微、较、尚。如“天气差暖”、“”。
(11)诚:确实。
(12)是:这样。
(13)是:。
(14)纤:细小。
(15)形制:形状和构造。
(16)至:特别、十分。
(17)意:料想。
(18):另外。
(19)术:方法。[1]
(20)及:和。
(21)观:观察。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特别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1]
《透光鉴》记载了“透光镜”奇特的透光现象。透光镜是特制的铜镜,镜背面的图案花纹都是凸起的。当日光照在镜面上时,会在墙壁上出现与背面图案相似的花纹,如同日光从镜中穿透一样。
透光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的高超水平。我国制造这种透光镜的历史相当久远。收藏了一件透光镜,据专家们鉴定,是西汉中期的“连弧纹日光镜”。隋唐时代,更有了关于透光镜的文献记载。唐代初年的在其小说《记》中描述古镜“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经过研究发现,是由于镜面与镜背相应的地方凹了下去,“隐然有迹”。现代已经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当金属镜体达到一定厚度时(0?5毫米左右),便有可能使镜面产生与镜背相应的曲率,镜体厚薄不同导致了曲率的不等,就会出现透光现象。
制作透光镜的工艺也是异常复杂的,推测是由于铸造时冷凝快慢不同所致。这一推测也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1975年采用淬火热处理法,使铜镜产生透光效应,揭开了这一千古奥秘。[1]
(),字存中,(今)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任职时,随往。
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兹举其要点:公元1070(熙宁三年),参加了,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公元1075(熙宁八年),出使辽国,“正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加强武备,设防边睡,有效地抵御西夏。一向重视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等,希望促进国家强盛。在从政的同时,一生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记载。所进行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发现的存在,早于400多年,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的形成,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平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长兴集》、《》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失陷永乐城,连累受贬,居,筑(今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2]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凡二十字( 总共 ) (2)理诚如是( 确实 )
2.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译文: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3.对透光镜透光成像的原理,文中“有人”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对“有人”的理解持什么态度。
答:有人理解: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作者对“有人”的理解持怀疑态度。
4.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文中记录了透光镜的有关情况,在沈括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主动探究。产鉴_百度百科
《产鉴》是大臣王化贞所著的一部中医妇科著作.其论理扼要而详明.
明·王化贞所著之《产鉴》内容丰富而精辟,论理扼要而详明,方药简当而切合临床实际,是中医妇产科学中一部好书。
王化贞(?-1632) 大臣。字肖乾,诸城人。万历四十一年举进土,曾任户部主事、右参议。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抵御后金(清)。因与经略熊廷弼不合,不听调度,致明军大败,广宁失守。他和熊廷弼同被逮论死,于崇祯五年(1632)伏诛。他又通医学,著有《普门医品》48卷。
妇人因产,努力太过,致阴下脱,若脱肛状。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小便淋漓作苦,此由气血虚弱,宜用十全大补汤;肿胀 痛,肝经虚热也,加味逍遥散;若因忧怒伤脾,加味归脾汤;若因暴怒,肝火出血,用龙胆泻肝汤。丹溪治一妇人,产子后阴户中下一物如合包状,有两歧,其夫求治。丹溪以为子宫因气血弱而下坠,遂用升麻、当归、黄 、人参、川芎大料二帖与之。半日后其夫复来曰∶服一次后觉响一声,视之已收入讫,但因经宿,于着席上,一片如掌大在席,妻在家哭泣,恐伤破不可复生。丹溪曰∶此非肠胃,必脂膜也,肌肉破伤可复完,若气血充盛,必可生满,遂用四物汤加人参,服一百帖,三年后生子。
治阴下脱。
当归 黄 (各二两) 芍药(一两) 皮(烧存性,半两) 牡蛎( ,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米汤任调下,忌登高举重。
治产后阴脱。
硫黄 乌贼鱼骨(各半两) 五味子(二钱半)
上为末,掺患处。
治产劳玉门不闭。
硫黄(四两) 吴茱萸 菟丝子(各半两) 蛇床子(一两)
上每服五六钱,水一碗,煎数沸去滓,洗玉门,日再洗,效。
治产后阴挺出肿痛。
五倍子 蛇床子 荆芥 枳壳上各五钱煎汤,温洗之。
治阴挺及产后阴疼。
蛇床子炒,乘热布裹熨患处。
锻石二升炒极热,汤二升投灰中,澄清去灰,温坐水中,以浸玉门,斯须乎复如故。钧鉴_百度百科
[jūn jiàn]
钧鉴是一个汉语词语,是书信中敬请收信人阅知的敬辞,用于尊长或上级。
书信中敬请收信人阅知的敬辞,用于或,如军座钧鉴。[1]
称呼之后一般还要加提称语,即用来提高的词语,如对尊长用“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对平辈用“”、“大鉴”、“惠鉴”;对女士用“”、“”、“懿鉴”(对年高者);对方是夫妇用“俪鉴”、“同鉴”、“均鉴”等。书信中的这种请察阅敬语要注意与称呼相。
施耐庵.《水浒》.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757页 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机鉴_百度百科
[jī jiàn]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jī jiàn  
指明察;鉴识。《·魏志·荀彧传论》:“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晋书·吕光载记》:“ 梁熙文雅有馀,机鉴不足,终不能纳善从说也,愿不足尤之。”《·杨素传》:“ 越国公素,志度恢弘,机鉴明远,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 宋
《漫郎》诗:“ 元公 机鉴天所高,中兴诸彦非其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鉴宝专家王育成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