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起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的微生物有哪些

> 问题详情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 8 题淋巴瘤确诊主要依据{page}2第 9 题关于沙门菌属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病原复习题(微生物部分)
病原复习题(微生物部分)
&一、A型题
1. 下述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细菌
2. 下述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朊粒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细菌& E支原体
3. 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 放线菌
4. 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病毒 B 支原体 C衣原体 D细菌& E放线菌
5. 下述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肺炎衣原体 C沙眼衣原体 D钩端螺旋体 E 肺炎支原体
6. 下述属于真细菌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产甲烷细菌 B极端嗜盐菌 C嗜热嗜酸菌 D蓝绿藻&&
7.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真菌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E 细菌
8.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列文虎克 B伊凡诺夫斯基 C巴斯德& D利斯特 E琴纳
11.用固体培养基成功分离出大多数传染病病原菌的是
A. 琴纳 B柯赫 C 巴斯德D 利斯特&&
12.首先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是
A. 伊凡诺夫斯基B 列文虎克 C 巴斯德
D 利斯特 E 柯赫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放线菌 C 螺旋体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病毒 B 朊粒 C 衣原体D 立克次体&& E
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白假丝酵母B 幽门螺杆菌 C 链球菌 D新生隐球菌 &E军团菌
5.A&& 6.E&
7.A& 8.A 11.B&&
1.A.BCDE &2.A.B& 3.A.D
第二章& 微
生 物 的 生 物 学 性
1.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纳米& B微米& C毫微米
D微微米&& E 毫米
2.细菌缺少哪种结构成分,仍可生存?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胞质颗粒
3.关于细菌细胞结构,错误的是
A. L型细菌无细胞壁& B有70S核蛋白体合成蛋白&
C核结构是由核膜构成& D 细胞壁都有肽聚糖 E 中介体称拟线粒体
4.关于细菌细胞膜的功能,错误的是
A. 物质交换作用 B呼吸作用& C 物质转运 D维持细菌的外形 E合成和分泌作用
5.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是
A.肽聚糖& B 脂蛋白 &C 外膜 D
磷壁酸& E 脂多糖
6.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A.较疏松 B肽聚糖含量多 C无磷壁酸&& D有脂多糖 E
脂类含量多
7.关于革兰氏阳性菌的结构,错误的是
A.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肽聚糖& B有大量的磷壁酸
C有蛋白糖脂质外膜& D对青霉素敏感 &E有的具有表面蛋白
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A.较坚韧 B肽聚糖含量多 C有磷壁酸& D无外膜& E
9.关于细菌的基本结构,错误的是
A.鞭毛 B细胞壁 C细胞膜& D胞质& E核质
10.不是细菌结构成分的是
A.鞭毛 B荚膜& C核膜D细胞壁 &E中介体
11.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A.鞭毛& B荚膜&
C菌毛& D芽胞
12.普通菌毛是细菌的
A.粘附结构& B转导结构
&C融合结构& D接合结构&
13.性菌毛是细菌的
A.粘附结构& B接合结构&
C转导结构& D融合结构& E运动器官
14.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A.芽胞 B鞭毛 C荚膜 D繁殖体& E 中介体
15.在细菌特殊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
A.芽胞 B性菌毛 C普通菌毛 &D荚膜 &E 鞭毛
16.细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B核蛋白体 C纺锤体& D线粒体 E溶酶体
17.为革兰氏阳性的细菌是
A.脑膜炎奈瑟菌B淋病奈瑟菌 C肺炎链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 变形杆菌
18.为革兰氏阴性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E炭疽芽胞杆菌
19.一般不用革兰氏染色法鉴定的细菌是
A.布氏杆菌 B链球菌C结核分枝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20.不是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是
A.细菌分类B选择药物用于治疗 C鉴定细菌的依据 D制作菌苗用于预防
&E决定细菌的染色性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核质& E芽胞
2.细菌细胞膜的功能有
A.选择性渗透作用 B运输作用C参与细胞呼吸过程 D生物合成作用 E参与细菌分裂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荚膜 B细胞膜C芽胞D菌毛& E鞭毛
4.细菌荚膜的特点和功能有
A.抗吞噬作用& B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C黏附作用&
D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E其抗原性作为分型的依据
5.细菌芽胞的特点有
A.由多层膜结构组成& B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C含水量少,蛋白质不易受热变性& D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
E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6.脂多糖的组成部分有
A. 脂类A.&&
B核心多糖&& C寡糖重复单位D
肽聚糖& E磷壁酸
7.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毒素& C抗生素 D维生素
8.病毒的特点是
A.体积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 B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核酸&
C专性细胞内寄生& D对抗生素不敏感& E对干扰素敏感
1—5: BA.CDD;6—10:BCEA.C;
11—15:E A. BA. D;16—20:BCBCD
1.ABCD &2.ABCDE&
3.ACDE& 4.ABCDE&
5.ACDE& &6.ABC&
7.ABCDE& 8.ABCDE
1.外毒素的化学性质是
A. 脂类& B. 多糖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脂多糖
2.ShwArtzmAn 现象是一种动物实验反应,以观察细菌某种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这种毒力因子是
A.外毒素 B. 内毒素 C. 抗毒素D. 类毒素&& E.
3.黏附的关键机制是
A. 菌细胞与特定器官黏附& B. 菌细胞与特定组织黏附&
C. 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结合& D.
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通过静电吸引相结合& E. 菌细胞的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4.下列对外毒素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多数外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 &&B.
A.亚单位是毒性部位,B亚单位是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部位 &&C.
B亚单位是毒性部位,A亚单位是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部位 D. 其作用大多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 E.
可经人工处理制成类毒素
5.关于病毒感染不正确的描述
A. 多数人对多数病毒表现为隐性感染& B. 病毒携带者可成为重要传染源
&&C. 持续性病毒感染者长期带病毒D.
隐性感染者机体可获得免疫力& E. 急性病毒感染后机体一般不能清除病毒
6.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除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有
A. 病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作用&& B.
致细胞病变作用&& C.
细胞转化& D. 细胞融合& E. 包涵体形成
7.不是细菌侵袭性酶的是&&
A. 血浆凝固酶& B 透明质酸酶& C 链激酶(SK) D
链道酶(SD) E 溶菌酶
8.关于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叙述最全面的是
A. 毒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B
毒素+侵袭力+侵入部位&& C
侵袭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D 侵袭酶类+毒素+细菌数量
&&E 侵入部位+毒素+细菌表面结构
9.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毒性作用有选择性 C 受甲醛作用变成类毒素D 毒性部分是类脂A
10.白喉杆菌产生&&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红疹毒素&&
11.A.群链球菌产生&&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D 细胞毒素E 红疹毒素
12.病原菌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称为&&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内毒素血症D 脓毒血症& E
13.细菌大量入血并繁殖,称为&&
A. 败血症B 毒血症C 内毒素血症D 脓毒血症& E 菌血症
14.Gˉ菌入血引起中毒症状,称为&&
A. 败血症B 毒血症& C 内毒素血症D 脓毒血症& E
15.病原菌经局部入血,无严重症状称为&&
A. 败血症B 毒血症& C 内毒素血症 D 脓毒血症& E
1.细菌的黏附性结构可包括
A. 普通菌毛B. 性菌毛C. 芽胞& D. 中介体& E.
2.病原体的垂直传播主要通过
A. 注射& B.&
胎盘& &C. 产道D. 哺乳&
E. 产后密切接触
3.真菌的致病作用可分为
A. 浅表感染& B. 机会感染C. 深部感染& D.
毒素的致病作用& E. 超敏反应
4.病毒的致病机制可包括
A. 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 &B.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C.
细胞调亡& D. 杀细胞效应& E. 基因整合引起细胞转化
1—5:CBECE;6—10: A.EA.DD;
11—15:EBA.CE
1.A.E&&&&&&
3.A.BCDE&& 4.A.BCDE
第四章 抗 感 染 免
&一、A型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A.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B.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C.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D.补体的溶菌作用& E.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A.补体 B. 溶菌酶&& C. 防御素D.
抗毒素&& E. 乙型溶素
3. 下列细菌属于胞内菌,例外的是
A. 结核分枝杆菌 B 淋病奈瑟菌C 伤寒沙门菌D 布氏杆菌 E 肺炎军团菌
4. 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 补体 B 抗体&&
C& NK细胞D& T细胞&
&E& 巨噬细胞
5. 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 补体& B 抗体
D& T细胞& E&
6. 对干扰素(IF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病毒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B.
是病毒诱导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C.
淋巴细胞产生IFN不需要被诱导& D.
T细胞和B细胞均可产生免疫干扰素(IFN-γ)& E. IFN-γ抗病毒作用比较强
7.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 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 B. 与病毒结合,阻止其穿入和脱壳 C.
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D. 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
干扰病毒的释放
8. 在感染早期,能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因素是
A. 巨噬细胞B. NK细胞 C. B细胞& D.
Th1细胞&& E. CTL
9.机体对细胞外游离病毒的免疫作用主要靠
A. 干扰素 B. 中和抗体 C. CTL D. NK细胞& E. Th1 T细胞
10.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A. 阻止病毒吸附& B. 抑制病毒基因表达C. 干扰病毒蛋白的合成
&&D. 阻止病毒装配和释放&
E. 直接杀灭病毒
1. 在抗胞外菌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B. 抗毒素对外毒素的中和作用&
C. 活化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活化CTL的杀伤作用
2. 干扰素(IFN)的生物学活性包括
A.直接灭活病毒&&&
B.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 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D. 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
3.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 B.
直接灭活病毒& C.
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D.
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灭病毒的能力
4.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包括
A.蛋白激酶& B.神经氨酸酶&
C.2&-5&A.合成酶&&
D.脱氧胸腺嘧啶激酶& E.2-磷酸二酯酶
1—5: CDBDB;6—10:BDBBA.
1. A.BC &&&2.
第五章 遗 传 与 变
1.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
A.转化& B.转导
&C.溶原性转换D.接合&&
E.以上都不是
2.R质粒是:
A.细菌的异染颗粒& B.细菌的核质&
C.具有耐药性因子的可传递遗传物质&
D.带有毒性基因的可传递物质& E.胞浆中染色体外的可传递营养物质
3.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Col因子的细菌& C.带有F因子的细菌&
D.带有R因子的细菌&&&&&
E.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4.产毒白喉杆菌由下列哪一种成分作为基因编码:
A.可传递性产毒素质粒& B.非传递性产毒素质粒&
C.白喉杆菌染色体& D.β-棒状杆菌噬菌体DNA. E.γ噬菌体DNA.
5.通过性菌毛使供体菌直接接触受体菌而转移和重组DNA.的变异现象称为:
A.转化& B.溶原性转换&
C.局限性转导& D.普遍性转导& E.接合
6.R质粒的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细菌融合& B.接合&
C.转化& D.转导& E.溶原性转换
7.β-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了不产生白喉外毒素的白喉杆菌便可产生白喉外毒素,发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接合
8.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9.关于噬菌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侵袭细菌等的病毒& B.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C.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每个噬菌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E.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强
10.与细菌遗传相关的物质是:
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中介体&
B.染色体、转座子、核糖体、质粒&
C.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D.染色体、噬菌体、中介体、核糖体& E.染色体、噬菌体、中介体、质粒
11.编码大肠菌素的质粒是:
B.R质粒&& C.Col
质粒& D.Vi 质粒&&
E.Ent 质粒
12.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荚膜变异&&
C.细胞壁变异&
D.鞭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3.S-R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抗原性变异
14.BCG的获得属于:
A.毒力变异&
B.形态变异&& C.荚膜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抗原性变异
15. 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
A. 细菌&& B
病毒&& C 原虫&
&D 支原体&& E
1.遗传性变异中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是: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2.质粒DNA.的特征有:
A.自我复制& B.赋予细菌产生新的生物学性状&
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D.能转移&&&
E.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3.与细菌遗传相关的物质包括:
A.质粒& B.染色体&
C.中介体& D.噬菌体& E.转座子
1—5:BCEDE;6—10:BDA.DC;11—15:CDBA.B
1.ABCDE;2.ABCDE;3.ABDE。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1. 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
A. 胃、肠道、腹腔 B. 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 C. 胆囊、肝脏、十二指肠 D.
尿道、口腔、外耳道& E. 皮肤、黏膜 、淋巴液
2. 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量最多的部位是
A. 口腔& &B.
肠道& C. 皮肤&& D.
阴道&& E. 呼吸道
3. 肠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
A. 需氧菌 B. 微需氧菌& C. 兼性厌氧菌 D.
厌氧菌&& E. 真菌
4. 关于机会致病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为内源性感染B. 属医院感染& C. 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D.
通常属二重感染& E. 近年来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5. 二重感染是指
A. 两种细菌同时感染 B. 严重的菌群失调C. 多种微生物同时感染& D.
某种微生物反复感染 E. 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
6. 关于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B.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C. 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 D.
诊疗技术增多 E. 缺乏理想疫苗
7. 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
A. 抗菌药物B. 免疫抑制剂& C. 激素 D.
细胞毒药物& E. 射线照射
8. 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 维生素 B. 细菌素 C. 抗毒素 &D. 纤维素&
E. 微生态制剂
9.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主要为
A. 外源性感染 B. 内源性感染& C. 环境感染D.
机会性感染& E. 致病性微生物感染
10.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
A. 外源性感染& B. 内源性感染C. 交叉感染D.
环境感染& E. 潜伏感染
一、A型题1-5: DBDD E;6-10:
第七章& 消
毒 与 灭 菌
1. 灭菌的概念是
A.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B.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 &C. 杀死物体上病原菌
D. 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E.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2.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300~365nm&
D.350~400nm& E.400~500nm
3.最有效杀死芽胞的方法是
A.流通蒸汽消毒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E. 煮沸法
4.关于消毒灭菌叙述错误的是
A. 70%乙醇杀菌效果比100%乙醇好 B. 高压蒸汽灭菌杀灭芽胞的温度是121℃
&C. 巴氏消毒法可杀死乳品中的病原菌,但不能杀死所有细菌& D.
碘液使细菌DNA.的胸腺嘧啶 ( T ) 形成二聚体而杀菌& E. 去污剂能破坏细菌细胞膜
5. 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 100 %& B. 95
%&& C. 75 %& D.
50 %& E. 30 %
6. 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10分钟& B.121℃.15分钟 C.
80℃.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30分钟
7.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分钟
&B.121.3&#分钟& C.
80&#分钟& D.62℃.30分钟
&E.& 71.7&#分钟
二、 X 型题
1. 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A. 微生物的种类、状态和数量& B.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
C. 消毒时间& D. 消毒剂的温度和酸碱度& E.
消毒物中的有机物
2. 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有:&
A. 干热灭菌法 D. 煮沸10分钟C. 间歇灭菌法D. 紫外线照射&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3.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
A. 破坏核酸结构B. 损伤细菌细胞膜 C. 使菌体蛋白质凝固 D. 使菌体蛋白质变& E.
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
4. 关于紫外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B. 可损坏细菌的DNA.构型&
C.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D. 其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损害E.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1-5:EBCDC;6-7:DB
1.A.BCDE&&
2.A.CE& 3.BCDE& 4.A.BCE
第八章&& 病
原 学 诊 断 与 防 治
1.鉴定病毒的试验中,无特异性的一种方法是
A.中和试验& B.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
C.血凝试验D.血凝抑制试验E.免疫荧光试验
2.可用作快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是
A.中和试验& B.取双份血清,在二次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C.血凝抑制试验&
D.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 E.PCR
3.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
4.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丙种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A.革兰染色后镜检 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C.血清学检查D.生化反应检查
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6.下列哪种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无效
A.无环鸟苷 B.拉咪呋啶& C.AZT&
D.蛋白酶抑制剂& E.两性霉素
7.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 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机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性
8.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抗体&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10.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器官培养& E.动物培养
二、X型题
1.血清学诊断常用试验
A. 凝集试验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 沉淀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2.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的指标有
A.红细胞吸附试验& B.细胞病变 C.干扰现象阳性&
D.细胞代谢发生改变
3.活疫苗较死疫苗优越表现在
A.接种的是抗原,较方便 &B.免疫效果较好且持久C.接种次数及剂量较少
D.疫苗保存期较长E.可产生局部免疫作用
4.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
A.直接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 C.生化鉴定 D.血清学鉴定& E.电镜观察
1-5:CDDCE;6-10:EDEA.B;
2.A.BCD&& 3.BCE&
第十章 化 脓 性 细
一、 A型题
1.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百日咳杆菌D.
大肠杆菌&&&&&&&&&&&&&&
E. 肺炎链球菌
2. 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D.
淋病奈瑟菌& E. 肺炎链球菌
3. SPA.能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
A. 人IgG的FA.b段B. 人IgG的Fc段&
C.人IgM的Fc段& D. 小鼠IgG的FA.b段 E.
人IgG1.IgG2.IgG4的Fc段
4. SPA.的生物学特性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能与人类所有类型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结合& B.&
SPA.与IgG结合后具有抗吞噬作用& C.
SPA.与IgG结合后具PHA.样促淋巴细胞分裂作用& D.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E.
含SPA.的葡萄球菌可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进行协同凝集试验
5. 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常用依据是
A. 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 B. 在血平皿上菌落的溶血现象 C. 根据菌体表面K抗原的不同&
D. 根据细菌能够发酵乳糖& E. 奥普托欣试验是否阳性
6. 有关葡萄球菌属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态学上与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无鉴别意义&& B.
大多数葡萄球菌都具有鞭毛结构,有动力& C.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为人体的正常菌群& D.
只有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脂溶性色素& E. 初次分离培养时均需提供5%~10%的CO2
7. 对金葡菌的致病性具有鉴定意义的重要指标是:
A. 测定血浆凝固酶B. 革兰染色镜检C. 菌落特点D. 检测SPA& E.
发酵葡萄糖
8.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是:
A. 直接破坏胃粘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B. 直接毒害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C.
直接毒害中枢神经,引起食物中毒& D.
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 E. 直接破坏肠壁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
9. 化脓性炎症,其脓汁粘稠、病灶局限,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A. 透明质酸酶B. 血浆凝固酶C. 耐热核酸酶D.
链道酶&& E. 葡激酶
10. 链球菌抗原构造中与致病性相关的抗原是
A.& K抗原 B. Vi抗原C.&
SPA.& D.& O抗原&
11. 以下疾病中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C.
感染性心内膜炎& D. 化脓性扁桃体炎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 能够产生透明质酸酶的细菌是
A.& A.族链球菌& B. 霍乱弧菌 C.
鼠伤寒沙门菌D. 淋病奈瑟菌& E. 鼠疫耶氏菌
13. 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是
A. 胆汁溶菌试验 B. OT试验
C.外斐反应D. 抗O试验 E. 肥达反应
14. 以下能够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
A. 艰难梭菌 B. 百日咳鲍特菌 C. 变形杆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E.
肺炎链球菌
15. 胆汁溶菌试验常用于鉴别
A. 破伤风梭菌与肉毒梭菌 B. 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 D.
淋病奈瑟菌与脑膜炎奈瑟菌&& E. 霍乱弧菌与肠炎沙门菌
16. 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最可靠的方法是:
A. 糖发酵试验 B. 革兰染色镜 C. 菌落特征D. 胆汁溶菌试验 E. 血琼脂平板上溶血特征
17. 链球菌分类的根据是:
A. 菌落特征 B. 形态.染色性 C. 生化反应 D. 有无溶血及其特性& E.
致病性强弱
18. 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D群链球菌& D. 丙型链球菌&
E.& B群链球菌
19. 测定SLO抗体,可协助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
A. 风湿 B. 肠热症 C.& 类风湿关节炎 D.
猩红热& E.红斑性狼疮
20. Dick试验可协助:
A. 红斑性狼疮的诊断& B. 猩红热的诊断C. 产褥热的诊断D. 风湿热的诊断E.
肠热症的诊断
二、 X 型题
区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常用的方法有:&&
A. 抗链O试验& B. OT试验 &C.
Optochin试验 D. 胆汁溶菌试验 E. 菊糖发酵试验
2. 链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
A. 肾盂肾炎B. 风湿热 C. 心肌炎D. 心内膜炎 &E. 肾小球肾炎
3. 下列哪些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鼠伤寒杆菌& C.
肉毒梭菌D. 伤寒杆菌E. 产气荚膜梭菌
4. 金葡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是:&&
A. 病灶易局限& B. 病灶易扩散C.
可引起皮肤及脏器感染& D. 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E. 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
1-5:AAEAA;6-10:CADBE;11-15:CADEB;16-20:DDBAB
1.CDE& &2.BE
&&&3.ABCE&
第十一章 肠道感染细菌
1. 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 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3.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伤寒沙门菌E.变形杆菌
4. 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ggEC
5. 感染后临床表现很像细菌性痢疾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ggEC
6. 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 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
7.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8.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9.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A.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0.关于志贺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荚膜 B.不形成芽胞 C.有鞭毛& D.有菌毛 E.易出现耐药变异株
11.无动力的肠道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志贺菌 &C.大肠埃希菌 &D.变形杆菌
&E.肠炎沙门菌
12.感染过程中不通过血流播散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普氏立克次体& C.伤寒沙门菌
&D.志贺菌& E.梅毒螺旋体
13.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最好的采血样时期是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4周
&D.疾病全程 &E.恢复期
14.沙门菌的毒力(Vi)抗原是
A.包膜多糖 B.脂多糖中核心多糖C.鞭毛抗原 D.质粒编码的外毒素&
E.脂多糖中的脂质A.
15.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是
A.肠系膜淋巴结 &B.肾脏 C.胆囊&
D.咽喉部& E.结肠壁
1.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原有
A.M 蛋白& B.K 抗原 &C.O 抗原 D.Vi
抗原& E.H& 抗原
2.典型急性菌痢的主要症状有
A.发热 &B.腹泻,脓血便&
C.腹痛,里急后重& D.菌血症& E.脓毒血症
3.痢疾志贺菌在双糖管中的反应有
A.分解乳糖&&
B.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有动力&
D.产生硫化氢& E.不分解乳糖
4.伤寒沙门菌双糖管反应是
A.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B.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C.不发酵乳糖& D.有动力
5.沙门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有&&&&&&
A.肠热症& B.风湿热&
C.食物中毒D.败血症&&&
E.伪膜性肠炎
1-5:BACDB;6-10:EDADC;11-15:BDAAC
1.BCE& 2.ABC &3.BE
&4.BCD &5.ACD
第十二章 厌 氧 性 细
1.可引起气性坏疽的厌氧菌是
A.艰难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脆弱类杆菌& E.肉毒梭菌
2.目前已知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霍乱肠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 D.肉毒毒素& E.猩红热毒素
3.紧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应选择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注射破伤风杆菌疫苗
D.注射抗生素& E.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
4.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厌氧菌是
A.艰难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肉毒梭菌D.脆弱类杆菌& E.双歧杆菌
5.在人体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的优势菌是
A.需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厌氧芽孢菌& D.无芽孢厌氧菌 E.大肠埃希菌
6.关于破伤风,正确的描述是
A.颈部肌肉强烈收缩最早出现& B光线不能诱发全身肌肉抽搐
C严重者神志不清&& D可出现尿潴留 E不会发生骨折
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 B.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
C.可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D.可产生破伤风溶血毒素& E.可经消化道途径感染致病
1.C 2.D 3.B 4.C &5.D& 6.D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菌
1.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分枝菌酸 B.蜡质D& C.硫酸脑苷脂&
D.索状因子& E.磷脂
2.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A.分枝菌酸 B.索状因子&
C.蜡质D&& D.硫酸脑苷脂&
3.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结核分枝杆菌C 肺炎链球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脑膜炎奈瑟菌
4.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叙述错误的是:
A.抗酸染色阳性 B.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C.易形成耐药菌株& D.胞内寄生菌&
E.含大量蛋白质,故对外抵抗力弱
5.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血培养基& B.罗氏(Lowenstein)培养基&
C.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6.18岁女学生主诉:咳嗽、痰中有血丝,疲乏无力,盗汗,对该患者的痰标本应选用的染色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鞭毛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7.致病性与内、外毒素无关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志贺菌 &E.破伤风梭菌
8.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
A.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B.HIV感染者C.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D.肿瘤患者&
E.免疫功能低下者
9.卡介苗的制备是利用细菌的:
A.毒力变异 B.结构变异& C.形态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0.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表明:
A.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B.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C.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免疫力
D.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超敏反应E.表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11.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最常见的是:
A.结核性关节炎 B.肺结核& C.肠结核&
D.结核性胸膜炎& E 结核性脑膜炎
12.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13.麻风的传染源最有临床意义的是:
A.麻风患者 B.麻风分枝杆菌携带者 C.带菌犰狳&
D.带菌小鼠& E.带菌黑猩猩
14.目前麻风病微生物学诊断的主要方法是:
A.抗酸染色直接镜检 B.分离培养C.麻风菌素试验&
D.动物试验& E.血清学试验
15.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点有:
A.异染颗粒 B.硫磺颗粒& C.内基小体& D.原体
16.白喉病后获得的免疫主要是:
A.细胞免疫 B.抗毒素体液免疫 C.有菌免疫& D.局部免疫 E.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17.锡克试验原理是在皮内发生:
A. I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18.治疗白喉的原则是:
A.注射抗毒素及类毒素 B.注射抗毒素及抗生素C.注射抗毒素 D.注射抗生素&
E.注射抗生素及类毒素
19.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的机制是:
A.白喉棒状杆菌入血引起白喉 B.白喉毒素入血引起白喉
C.细菌在感染局部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血中毒症状&
D.毒素入血作用于心肌,引起疾病&&&
E.细菌入血繁殖产生败血症所致
20.关于嗜肺军团菌的抵抗力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可长期存活(特别是在水中)B 耐碱不耐酸&
C 耐冷不耐热D 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E 对青霉素G.红霉素.利福平不敏感
1.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胎盘途径D&
破损的皮肤& E& 节肢动物叮咬
2.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包括
抗酸染色阳性,呈红色&&&&&&&
B& 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菌落表面粗糙并呈菜花状&&&&&&
D& 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
E& 耐酸碱,抗干燥
3.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有:
结核分枝杆菌&&&&&&&&
伤寒沙门菌&&&&&
C& 肺炎链球菌
布氏菌&&&&&&&&&&&&&
E& 霍乱弧菌
4.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的变异有:
形态变异&&&&&&&&&&&
菌落变异&&&&&&
C& 毒力变异
对氧需要的变异&&&&&&
E& 耐药性变异
5.结核菌素试验是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
有无特异性体液免疫&&&&&&&
B& 有无特异性细胞免疫
有无I型变态反应&&&&&&&&&
D& 有无迟发型变态反应
E& 对结核有无免疫力
6.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有可能是:
接种过卡介苗&&&&&
B& 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患肿瘤&&&&&&&&&&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E& 以往做过结核菌素试验
1.A 2.B 3.B 4.E 5.B 6.D 7.C 8.C 9.A 10.E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E 18.B 19.C 20.A
1.ABD 2.ABCE 3.ABD 4.ABCE 5.BDE 6.ABD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1.在厌氧环境中不能形成芽孢的是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D.炭疽芽孢杆菌&& E.破伤风梭菌
2.下列病原菌中不引起人兽共患病的是
A.布氏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鼠疫耶氏菌
D.炭疽芽孢杆菌&&&&&
E.钩端螺旋体
3.炭疽芽孢杆菌对人体损害多见于
A.肺炭疽&&&
B.肠炭疽&&&
C.炭疽性脑膜炎&&&
D.皮肤炭疽&&&
4.与炭疽芽孢杆菌毒力相关的主要是
B.荚膜&&&&&
C.内毒素&&
D.荚膜和炭疽毒素&&&&&
E.致死因子
5.控制炭疽芽孢杆菌毒力产生的基础是
B.溶原性噬菌体&&&
C.转座子&&&
D.启动子&&&
6.炭疽芽孢杆菌的鉴定试验还可选用
A.芽孢染色&&&&&
B.革兰染色&&&&&&&&&&&&
C.青霉素串珠试验
D.抗酸染色&&&&
E.荚膜染色
7.在我国流行的布氏菌主要是
A.猪布氏菌&&&&&&&&&&
B.牛布氏菌&&&&&&&&&&&&
C.羊布氏菌&
D.犬布氏菌&&&&&&&&&&
E.绵羊布氏菌
8.与布氏菌毒力相关的主要是
B.内毒素&&&&
C.外毒素 &
D.内毒素和侵袭性酶&& E.透明质酸酶
9.对布氏菌病的防治原则重点是
A.对疫区人群普通预防接种&&
B.对病人和病畜治疗&
C.对畜群普通预防接种
D.焚烧或深埋病畜&&
E.切断传播途径&
10.下列归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白喉&&&&&&
B.霍乱&&&&
C.结核&&&&
D.细菌性痢疾&&&&
11.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鼠&&&&&&&
C.鼠虱&&&&&&
D.蚊&&&&&&
1.鼠疫耶氏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
B.鼠毒素&&&&
C.痉挛毒素&&&
D.V/W抗原&&&
E.神经氨酸酶
2.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
A.透明质酸酶&&
B.炭疽毒素&&
C.荚膜&&&&&
D.肠毒素&&&
3.炭疽毒素的组成不包括
A.外膜蛋白&&&
B.菌体多糖抗原&&&&&&&
C.保护性抗原
D.致死因子&&&&&&&&
E.水肿因子
.动物源性的细菌不包括
A.肉毒梭菌&&&&&&&&
B.鼠疫耶氏菌&&&&&&&&&
C.破伤风梭菌
D.布氏菌&&&&&
E.炭疽芽孢杆菌
1.D&& 2.B&
3.D& 4.D& 5.A.&
6.C& 7.C& 8.D&
9.C& 10.E& 11.B&
第十五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属
1.衣氏放线菌感染的最常见部位是:
B.中枢神经系统&&
C.面颈部软组织&&
D.胸膜& E.泌尿道
2.放线菌在机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是:
A.硫磺样颗粒&&
B.细菌L型&&
C.荷包蛋样菌落& D.黑色菌落& E.绒毛样菌落
3.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能产生一种粘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A.6-去氧太洛糖&&
C.普通菌毛&&
D.顶端结构&& E.鞭毛
4.放线菌生长时,对气体的要求是:
A.专性需氧&&&&&&&&
B.专性厌氧&&&&&&&&
C.需加30%CO2&&
D.微需氧或厌氧&&&&&
E.兼性厌氧
5.诺卡菌属引起的感染多为:
A.内源性感染&&&&&&
B.蚊虫叮咬感染&&&&&
C.动物的咬伤&&
D.外源性感染&&&&&&
E.接触感染
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及脓样物质中,肉眼可见黄色小颗粒,其实质是&&
A.异染颗粒&&&
B.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C.包涵体&&
D.质粒&& E.孢子
1.合成抗生素的微生物有:
A.病毒&&&&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
1.C& 2.A.&
3.A.& 4.D& 5.D&
1.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接触病人或病兽&&
 B.接触疫水或疫土   C.经呼吸道感染
D.经消化道感染 E.经节肢动物叮咬
2. 应用显微镜凝集试验辅助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凝集效价是
A.1:50以上&&
    B.1:100以上&      C.1:200以上
D.1:300以上      E.1:400以上
3.引起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是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雅司螺旋体&  
E.回归热疏螺旋体
4.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是
A.钩端螺旋体&&
 B.苍白密螺旋体&&    C.伯氏疏螺旋体
D.雅司螺旋体&  E.回归热疏螺旋体
5.培养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基为
A.肉汤培养基&
 B.ColumbiA.培养基&&
  C.布氏培养基&& D.Korthof培养基 
E.牛心脑浸液培养基
6.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抗生素主要是
A.磺胺类  B.青霉素&& C.氯霉素
D.金霉素  &     E.链霉素
7.传播莱姆病的节肢动物是
A.蚊  B.蚤    C.蜱
D.蝇  &  E.虱
8.体外培养钩端螺旋体最合适的温度是
A.37℃  B.35℃&   C.25℃
D.28℃&&&   
   E.56℃
9.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螺旋体是
A.钩端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   &&   
C.伯氏疏螺旋体
D.奋森螺旋体  E.回归热螺旋体
10.Ⅰ期梅毒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不洁性交&&&&&&&&&&&
B硬下疳&&&&&&&&&
C梅毒血清学阴性&
D心血管梅毒&&&&&&&&&
E外阴表面溃疡,有浆液性渗出
1.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有
A.衣原体   B.放线菌 C.真菌   D.螺旋体  
2.下列微生物染色方法正确的是
A.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
   B.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C.立克次体-GiemsA.染色&&&&
  D.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3.通过鼠类传播的疾病有: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出血热&
C.莱姆病&&&&&&&&&&&
1. B& 2. D&&
4.B&&& 5. C 6. B
7. C& 8. D 9.
A.BD&&&&&&&
A.BCD&&&&&&
3. A.BCD& &
&第十七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
1.下面哪种微生物没有细胞壁?
A.肺炎支原体& B.沙眼衣原体&
C.细菌L型& &D.
钩端螺旋体&
E.立克次体
2.对有机溶剂敏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B.支原体&
&&&E.立克次体
3.与支原体定植有关的物质是
A.脂多糖&& B.荚膜&
&&C.神经毒素&&&&
D.核酸酶&&&&
4.不是支原体的特点
A.不耐干燥&&&&&&
B.对碱和醋酸铊有抵抗力&&&
C.对结晶紫有抵抗力
&&&&&&&E.不耐寒
5.支原体可引起
A.腹泻& B.食物中毒&
C.大叶性肺炎&& D.间质性肺炎
&&E.百日咳
6.对支原体不产生作用的抗菌素应是
A.强力霉素& B.红霉素& C.
先锋霉素&& D.链霉素
&&&&&E.螺旋霉素
1.能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包括
A.肺炎支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穿透支原体&
D.生殖器支原体
&&&E.溶脲脲原体
2.细菌L型的特点有
A.非遗传性形态
&&&B.引起条件感染&
&&&&&C.遗传性形态&
D.高度多形态性
&&&E.引起慢性感染
3.支原体与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点是
A.能合成固醇和长连脂肪酸 &
B.繁殖方式为二分裂&
C.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D.无细胞壁
E.呈高度多形态性
4.支原体的繁殖方式有
&&&&B.分支断裂
&&&&C.复制
&&&&D.二分裂
&&&&E.释放孢子
1.A.& 2.B&
3.E& 4.E& 5.D&
1.BDE& 2.A.DE&
3.A.CDE& 4.A.BD &
第十八章& 立
1.下面哪种微生物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A.恙虫病东方体& B.贝纳科克斯提&
C.五日热巴通体
D.普氏立克次体&
&&E.莫氏立克次体
2.对热抵抗能力最强的立克次体是
A.恙虫病东方体& B.贝纳科克斯提&
C.五日热巴通体&
D.汉塞巴通体&
&&&E.莫氏立克次体
3.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立克次体属是
A.东方体属&
&B.柯克斯体属&
C.巴通体属& D.立克次体属&
E.埃立克体属
4.立克次体的特点是
A.不耐干燥& B.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
C.对磺胺类抑菌剂敏感 &
D.绝大部分耐热&
&&&&&&E.不耐寒
5.普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人虱&&&&&
D.跳蚤&&& E.痒螨
6.战壕热的病原体是
A.腺热埃立克体& B.汉塞巴通体&
C.五日热巴通体&
D.恙虫病东方体&
&&&&&&&&&E.
贝纳柯克斯体
7.与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的微生物是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8.Q热的传播媒介是
A.人虱&&&&&
9.猫抓热的病原体是
A.恙虫病东方体& B.贝纳科克斯提&
C.五日热巴通体&
D.汉塞巴通体&
&&E.莫氏立克次体
10.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是
A.PI蛋白和荚膜& B.透明质酸酶&
C.神经毒素和内毒素&
&&E.脂多糖和磷脂酶
1.立克次体可用
A.豚鼠体内培养
&&&&B.小鼠体内培养
&&&&&&&&C.L929细胞培养&
D.Vero细胞培养&
&&&E.鸡胚培养
2.外斐反应阳性
A.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血清&
B.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血清&
C.Q热患者血清&
D.痒虫病患者血清
E. 战壕热患者血清
3.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包括
&&&&B.蚊子&
&&&&&D.跳蚤&&&
3.C& 4.B& 5.A.&
6.C& 7.C& 8.C&
9.D& 10.E& &
1.A.BCDE& 2.A.BD&
3.A.CDE& &
1.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体
&&C.衣原体&
&&E.巴通体
2.衣原体与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细胞外寄生& 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C.缺乏能量来源&
D.无细胞壁&&
&E.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3.只有一个血清型的衣原体是
A.高度的多形态性
&&&B.没有细胞壁
&&C.体积较小
&&D.呈杆形
&&E.能变形
4.衣原体种特异性抗原是
B.MOMP&&&&&
&&&&&D.磷脂酶A.
&&&&&E.肽聚糖
5.衣原体可引起
&&&B.食物中毒
&&&C.肺炎&
&&&&&D.沙眼&
&&&&&&&E.百日咳
6.衣原体的致病物质是
A.内毒素样物质 &&B.主要外膜蛋白
&&&&&&&&C.PI蛋白&&
&D.磷脂酶A&
E.LPS和MOMP
7.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脲原体
8.衣原体易于发生变异的成分是
&&&B.肽聚糖
&&C.微荚膜&
&&D.主要外膜蛋白
&&&E.磷脂酶A.
9.衣原体介导的免疫特点是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C.补体和溶菌酶的早期作用&
D.体液免疫
E.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10.性病淋巴肉芽肿的病原体是
A.沙眼衣原体
&&&&&B.兽类衣原体
&&&&&&&&C.肺炎衣原体
D.鹦鹉热衣原体&&&&&&&
1.下列疾病那些与性传播途径相关
&&&&&&&B.性病淋巴肉芽肿
&&&&&&&&&C.包含体结膜炎
D.泌尿生殖道感染&
&&&&E.沙眼衣原体肺炎
2.能通过滤器的微生物有
A.立克次体& B.细菌L型&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病毒
3.衣原体能引起
&&&B.沙眼&
&&C.呼吸道感染
&&&D.泌尿生殖道感染&
3.C& 4.B& 5.D&
6.E& 7.B& 8.C&
9.E& 10.A.
1.BCD& 2.BCDE& 3.BCD
第二十章& 呼
吸 道 感 染 病 毒
1.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D.脊髓灰质炎 E.腮腺炎病毒
2.甲型流感病毒划分亚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NP)& B.包膜上的HA.和NA.&
C.核糖核蛋白(RNP)
D.M蛋白(MP)&&&&&&
3.决定流感病毒型别的是:
A.HA.+NA. &B.NP&
C.MP& D.RNP&
4.发生流感大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A.病毒抗原结构复杂 B.抗原性漂移 C.抗原性转变D.病毒型别较多
&E.NP抗原易发生改变
5.下列病毒中不能引起持久免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腮腺炎病毒
6.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
A.血凝试验& B.中和试验& C. PCR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 &E. ELISA.试验
7.分离鉴定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是:
A.小鼠接种& B.兔接种&
C.鸡胚接种& D.细胞培养& E.组织器官接种
8.疫苗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果的是:
A.流感病毒感染& B.鼻病毒感染&
C.副流感病毒感染& D.麻疹病毒感染E.SARS冠状病毒感染
9.孕妇感染后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鼻病毒&& C.麻疹病毒&
D.冠状病毒& E.风疹病毒
10.由麻疹病毒引起的SSPE是:
A.慢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亚临床感染& E.隐性感染
二、 X型题
1.属于呼吸道传播病毒的是
A.风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麻疹病毒&
D.鼻病毒& E.冠状病毒
2.与流感分型及分亚型有关的抗原是
A. HA&& B.NA&
C.MP& D.NP& E.RNP
3.流感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有
A.血凝试验&&
B.中和试验& C.ELISA试验& D. 血凝抑制试验
&E.血吸附试验
4.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的病毒病有
A.麻疹&& B.流感&
C.流行性腮腺炎& D.风疹& E.普通感冒
1.A& 2.B 3.E 4.C 5.A 6.D 7.C 8.D 9.E 10.C
1.ACDE 2.ABCD 3.BCD 4.ACD
第二十一章& 肠
&一、A型题
1.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正股RNA &B.单负股RNA
&C.双股RNA&
D.双股DNA& E.单股DNA.
2.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是:
A.柯萨奇病毒A.组20型& B.腺病毒S型&
C.肠道病毒70型& D.肠道病毒69型&
E.肠道病毒72型
3.肠道病毒衣壳的壳粒数目是:
A. 24 &B .30 &C.
48& &D. 60& E.
4.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
A. 三叉神经节&&
B.脑神经节& 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
E.海马回锥体细胞
5.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型脑炎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麻疹病毒& E. EB病毒
6.下列哪组病毒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A. 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
B 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
C 柯萨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主母
D 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
E EB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7 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 E.迟发感染
8. 下面哪种疾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登革热病毒 C.黄热病病毒 D.森林脑炎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
9 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 腺病毒 B.人类轮状病毒& C.埃可病毒
D.葡萄球菌& E.霍乱弧菌
10 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 鼻分泌物& B.眼分泌物&
C.粪便& D.小便& E.飞沫
ll脊髓灰质炎病毒侵人人体主要通过:
A.呼吸道传播& B.血液传播&
C.皮肤感染& D.神经传播& E.消化道传播
12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有包膜的RNA.病毒& B.病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
C.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D.临床类型以麻痹型多见& E.只有1个血清型
1.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达到下列哪些免疫效应?
A. 产生血清中和抗体 B.阻断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 C.产生SigA
&D.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E.阻止病毒侵入血流
2.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新型肠道病毒& E.轮状病毒
3.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特点包括:
A. 核酸型为单链正股RNA& B.核酸分节段&
C.对脂溶剂敏感& D.可通过病毒血症引起多种疾病&
E.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
4.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核酸类型为单正股RNA&
B.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在污水或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C.感染机体能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D.病后免疫力不牢固,仍需口服糖丸疫苗& E.预防接种对象主要是青壮年
5.临床上可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有:
A.甲型肝炎病毒 B.麻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人类轮状病毒 E. ECHO病毒
6.可引起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毒有:
A.肠道病毒70型& B.埃可病毒 C.柯萨奇病毒A.24型 D.腺病毒8型
E.流感病毒
7.肠道病毒可引起的疾病有:
A.无菌性脑膜炎& B.小儿麻痹症&
C.手足口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乙型肝炎
8.人类轮状病毒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 为呼肠病毒科的成员之一&
B.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
C.现知轮状病毒分7个组&&
D.A.组最为常见,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
E.耐酸、耐碱、耐乙醚,但对热力抵抗力差
1.A.& 2. C& 3.D
&4.A &5.A &6.A
&7.A &8. A& 9.B
&10.C& 11.E&
1.ABCDE& 2.ABCD &3.ADE
&4.ABC& 5.ACDE&
6.AC &7.ABC &8.ABCDE
第二十二章& 肝
&一、A型题
1.下列病毒中哪种引起病毒性肝炎易于慢性化并占输血后肝炎第一位?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巨细胞病毒E.黄热病病毒
2.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是
A.获得了免疫力B.无传染性C.乙型肝炎恢复期D.病情较稳定 E.具有传染性
3.血清中抗-HBc阴性,抗-HBs阳性,HBsAg阴性最可能是
A.乙型肝炎病毒正在肝内复制& B.乙型肝炎携带者
C.肝炎已变成慢性& D.血清具有传染性&
E.乙型肝炎已痊愈
4.核酸类型是单负链RNA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5.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后的结局是
A.免疫力下降时会重复感染
&B.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某个部位C.成为慢性肝炎D.血液中检测不到甲肝病毒&
E.一般不会再感染该病毒
6. HAV与小RNA病毒的不同点是
A.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B.耐脂溶剂,耐酸&
C.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D.隐性感染多见,易感者多为儿童&
E.细胞培养一般不引起明显细胞病变
7.目前唯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8.关于HAV的叙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B.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
C.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D.与微小RNA病毒相似& E.100℃加热5分钟及甲醛或氯处理均可使其灭活
9.在严格选择供血员,排除HBsAg携带者情况下,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A.柯萨奇病毒 &B.ECHO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HCV &E.乙型肝炎病毒
10.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垂直传播 &B.消化道& C.输血和注射
&D.节肢动物叮咬& E.直接接触
11.可用预防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是
A.乙型肝炎疫苗 B.胎盘球蛋白 C.丙种球蛋白 D.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 E.人血清蛋白
12.HAV的衣壳蛋白中,可以诱发中和抗体的抗原是
A.VP1& B.VP2&
C.VP3&& D.VP4
&E.VP1和VP2
13.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病原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
C.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性& D.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G
&E.一般不转为慢性
14.甲型肝炎病毒由粪便排毒的高峰期是
A.潜伏期 B.黄疸期& C.急性期 D.恢复期&
E.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
15.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B.母婴传播&&
C.共用注射器& D.媒介昆虫& E.粪-口
16.DA.ne 颗粒是
A.甲型肝炎病毒体 B.乙型肝炎病毒体 C.流感病毒体D.EB病毒体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
17.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形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DA.ne颗粒& D.HbeA.g &E.HBcA.g
18.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DA.ne颗粒抗体& B.HBcAb
&&&C.HBsAb&&
D.DNA多聚酶&& E.e抗原
19.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A.HbsA.g&&
C.HbeA.g&&
D.pre-S1& E.pre-S2
20.下列物质大多可在血液中查到,例外的是
A.DA.ne颗粒& B.HbcA.g&
C.HBeA.g& D.小球形颗粒 E.管形颗粒
21.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
、HBcA.g、HbeA.g&&&
&B.HBsA.g 、抗HBe、抗HBc& C.HBsA.g
、抗HBs、HbeA.g& &D.抗HBe
、抗HBs、抗HBc&& E.HBsA.g 、抗HBc、
22.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B.HBV& C.HCV& D.HDV
A.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C.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D.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E.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24.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成分是
B.HBCAg& C.HBeAg& D.Pre
S1抗原& E .Pre S2抗原
25.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
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检测血液中HA.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甲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有
A.属于无包膜小RNA.病毒科 B.抵抗力强,传染性强,90%为显性感染&
C.引起培养细胞的脱落和坏死 D.引起急性黄疸性肝炎 E.通过粪便污染食物和水,可以引起流行
2.HBV的S区基因编码产物是
A.HbsAg& B.DNA多聚酶 C.HbcAg&
D.PreS1& E.PreS2
3.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包括
A.对脂溶剂不敏感的RNA病毒&
B.感染更容易慢性化,是肝癌的常见病原&
C.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D.是缺陷病毒,复制过程需要HBV辅助&&
E.诊断可检测粪便中HCV抗原
4.HBV能吸附于肝细胞表面,与下列哪些基因编码的产物有关
A.S基因& B.PreS1基因&
C.PreS1基因&&
D.C基因& E.PreC
5.戊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
A.为单正链RNA.病毒&
B.水源被粪便污染可以引起大流行&
C.成人感染后发病率高,由其孕妇感染后死亡率高&
D.可形成慢性感染和抗原携带状态&&
E.可以接受疫苗和紧急被动免疫进行预防
6.可在血液中检测到并作为肝炎诊断指标有
A.抗HBsAg抗体 &B.HbeAg& C.HbcAg
&D.HDAg&&&
7.从感染者粪便中可检测到的有
A.HAV颗粒&&&
B.Dane颗粒&& C.HAV
8.通过血液传播引起肝炎的病毒有
A.CMV& B.HBV&
C.HCV&& D.HDV&
9.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有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10.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括
A.大多属肝炎病毒引起杀细胞性感染&
B.病毒改变肝细胞膜表面抗原引起II型超敏反应&&
C.病毒抗原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III型超敏反应&&
D.TC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杀伤是肝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
E.病毒抗原变异逃避免疫识别是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11.不形成慢性感染或病原携带状态的病毒是
B.HBV&& C.HCV&
D.HDV &E.HEV
12.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
A.核心含两条完整环状DNA&
B.含双层衣壳,内衣壳仅由核心抗原构成&
C.有三种分子量大小不同的表面抗原& D.复制时存在逆转录过程&
E.慢性感染者常有肝外症状
13.丁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有
A.是缺陷病毒,与HCV伴随存在&
B.包膜由HDA.g构成&& C.乙肝疫苗可以预防HDV感染
&D.主要通过输血感染&
E.高滴度抗HD-Ig阳性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指标
1 C 2 E 3E 4 D 5E 6E 7A. 8C 9D 10C 11D 12A. 13D 14E 15E 16B 17C
18C 19B 20B 21E 22D 23B 24B 25B
1A.DE 2A.DE 3BC 4A.BC 5A.BC 6BD 7A.CD 8A.BCD 9A.E 10BCDE 11A.E
12BCDE 13CDE
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五章& 反
转 录 病 毒
一、A.型题
1. 出血热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是
A. 家禽& B 幼猪& C 鼠类
&D 鸟类& E 恙螨
2. 关于以节肢动物为媒介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A.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 B 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
C 登革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D 登革病毒,恙虫病立克次体
3.依赖抗体增强感染的病毒
A.埃波拉病毒& B.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 C.黄热病毒 D.dengue virus E.hAntAvirus
4.hAntAvirus通过哪种动物传播
A.黑线姬鼠& B.三节吻库蚊&
C.蜱& D.猴& E.犬
5.hAntAvirus基因组为
A.单正链RNA&&
B.单负链RNA& C.dsRNA&
D.分节段单正链RNA&& E.分节段单负链RNA
6.单正链RNA病毒是
A.dengue virus& B.hAntAvirus&
C.埃波拉病毒& D.新疆出血热病毒& E.禽流感病毒
7.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 的哪项性状是错误的
A.核衣壳螺旋对称 B.对脂溶剂敏感C.单正链RNA基因组& D.通过蚊子传播
E.可用疫苗预防
8.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A.dengue virus& &B.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
&&C.hAntAvirus&
D.森林脑炎病毒& &E.influenzA virus
9.含有反转录酶和整合酶的病毒
A.HTLV &B.HAV& C.dengue
virus& D.HHV& E.EBV
10.除哪项外,下列病毒都能通过性接触传播
A.HIV& B.HCV&
C.HSV-2& D.HPV&&
11.HIV特性描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有包膜病毒&&&
B.复制通过DNA中间体& C.DNA基因组与细胞染色体整合
D.单一正链RNA基因组& E.细胞受体决定HIV的组织嗜性
12.HIV主要感染哪类细胞
A.CD8+ T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血管内皮细胞 D.上皮细胞&
E.CD4+ T细胞
13.确诊HIV感染可用
A.Western blot& B.胶乳凝集试验
&D.反转录酶测定& E.以上都是
14.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种病毒引起
C.HTLV-1& D.HBV &E.HPV
二、X型题
1.虫媒病毒包括
A.hA.ntA.virus&&
B.JEV& C.dengue virus&
D.新疆出血热病毒
2.A.IDS 可并发
A.KA.posi肉瘤& B.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C.Burkitt淋巴瘤& D.HBV感染
3.预防和控制HIV传播的措施包括
A.对献血.献器官者作HIV抗体检测&
B.禁止共用注射器C.提倡安全性生活&&
D.禁止HIV携带者参与社会活动
4.HA.ntA.virus
A.分节段单负链RNA.病毒 B.核衣壳立体对称C.是HFRS的病原体D.能制成灭活疫苗
5.乙脑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判断标准
A.小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 B.单份血清检测IgG表示近期感染 C.可用蚊传代细胞分离病毒
D.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
6. 下列哪些病毒可引起出血热
A.森林脑炎病毒& B.dengue virus&
C.hA.ntA.virus &D.EbolA. virus
一、A.型题
1.C 2.B 3.D 4.A. 5.E 6.A. 7.A. 8.A. 9.A. 10.B 11.D 12.E 13.A
&二、X型题
1.BCD& 2.A.BCD& 3.ABC
5.ACD&& 6.BCD
&第二十四章& 疱
1.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是:
A. HHV-1&& B
HHV-4& C HHV-5&
&D HHV-6 &&E
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 B脊髓后根神经节 C颈上神经节 D腰神经节 E骶神经节
3. 关于疱疹病毒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毒呈球形,核心由双股RNA. 组成
B多数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
C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
D潜伏感染时,病毒不增殖
E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可整合于宿主细胞DNA. 中
4.口唇疱疹常由哪种病毒引起?
A.单纯疱疹病毒1型& B.单纯疱疹病毒2型 C.人疱疹病毒3型
&D.人疱疹病毒4型E.人疱疹病毒5型
5.生殖器疱疹常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A.人疱疹病毒1型& B.人疱疹病毒2型&
C.人疱疹病毒3型D.人疱疹病毒4型& E .人疱疹病毒5型
6.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的细胞是:
A. 单核吞噬细胞& B.神经细胞& C. T
细胞& D. B细胞& E.上皮细胞
7. HSV-1 的潜伏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 B脊髓后根神经节
C.骶神经节D.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E. 腰神经节
8. HSV-2的潜伏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 B.脊髓后根神经节
&C.颈上神经节&
D.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E.骶神经节
二、 X型题
1. 具有B淋巴细胞嗜性的疱疹病毒是
A. HSV&& B
.CMV& C. EBV&
D.VZV&& E. HHV-6
2.关于疱疹病毒共同之处,包括:
A. 蛋白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 B
核心由双股线形DNA.组成&& C 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D
通过细胞间桥扩散导致病变发展& E 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3.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类型有
A.显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整合感染 D先天性感染E慢病毒感染
4.研制HSV亚单位疫苗的最佳选择是
A. gD& B. gG& C.
gM& D. gH &E. gK
5.与肿瘤或致癌能力有关的疱疹病毒是
A. HSV-2& B HHV-8&
&C EBV &D CMV& E
6. VZV的潜伏神经节是
A.脊髓后根神经节 B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C三叉神经节 D颈上神经节 E骶神经节
7. 引起胎儿畸形的疱疹病毒是
A. HSV &B. CMV& C.
EBV& D. VZV& E.HHV-6
8. HCMV感染的防治原则有
A.婴儿室感染患儿应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B.孕妇要避免接触HCMV感染者&
C.避免将血清HCMV阳性器官移植给血清阴性的接受者&
D.临床用无环鸟苷等抗病毒制剂治疗有明显效果&
E.对艾滋病患者并发HCMV感染用丙氧鸟苷预防性治疗
9. EBV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有
A. EBV分离培养& B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对鼻咽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C
异嗜性抗体检测用于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EBV核酸检测DNA& E 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中EBV核抗原
1 A 2 B 3 A. 4 A 5 B 6 B 7 A 8 E
1. CE 2. ABCDE& 3. ABCD& 4.
A& 5. ABC& 6.
AB&& 7. AB& 8.
ABCE&& 9.BCDE
第二十六章& 其
1. 内基小体(Negri body)是:
A. 麻疹病毒包涵体& B. 狂犬病病毒包涵体C.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D.单纯疱疹病毒包涵体 E. 腺病毒包涵体
2. 人被狂犬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预防发病是基于:
A. 狂犬病病毒毒力弱 &B.狂犬病病毒毒力强&
C.狂犬病的潜伏期短 D.狂犬病的潜伏期长& E.机体能迅速产生细胞免疫和中和抗体
3.我国目前采用的狂犬病疫苗的类型是:
A.减毒活疫苗& B. 灭活疫苗& C. 亚单位疫苗
D.基因工程疫苗E. 多肽疫苗
4. 引起性病尖锐湿疣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人乳头瘤病毒 E.狂犬病病毒
5. 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病毒是:
A. HBV& B. HSV& C.
HPV& D. HCMV& E. HIV
6. 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清创+抗生素C.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
1.有关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正确的叙述是:
A.弹状有包膜的病毒 B.对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嗜性 C.在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有辅助诊断价值&
D.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2.被狂犬咬伤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处理伤口 B.伤口局部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C.伤口局部注射丙种球蛋白
&D.接种狂犬疫苗
3.目前尚不能在组织细胞中培养的病毒有:
A.流感病毒 &B. 柯萨奇病毒& C. 乙型肝炎病毒
&D. 人乳头瘤病毒
4.与HPV致癌机制有关的病毒蛋白是:
A.E6& B. E7& C. L1
5.有关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正确的叙述是:
A.DNA.肿瘤病毒& B.早期蛋白E6和E7是转化蛋白&
C.晚期蛋白L1和L2组成病毒的衣壳&&
D.能在细胞中增殖,产生CPE
6.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A.血液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母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1. B& 2. D&&
3. B&& 4. D& 5.
2.BD&& 3.CD&
5.A.BC&&& 6.
第二十七章&
1.朊粒的化学组成是
A. DNA. 和蛋白质& B. RNA. 和蛋白质& C.
脂多糖和蛋白质& D. 传染性核酸E. 传染性蛋白质
2. 下列病原体,除哪一种外都有核酸?
A. prion&& B.
virion& &&C.
viroid&& D.
virusoid&& E. HDV
3. 目前认为仅含有蛋白质而不含有核酸的病原是
A. 缺陷病毒& B. 朊粒& C.
类病毒& D. 拟病毒& E. 卫星病毒
4. 关于朊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又名传染性蛋白粒子& B.
化学成分为蛋白酶K抗性的蛋白& C. 检出 PrP 即可诊断为 prion
病& D. 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 E.
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1. 下列疾病, 哪些为人类 prion 病?
A. CJD&& B.
vCJD&&& D.
2. 下列疾病,哪些为动物prion 病?
A. BSE&& B.
kuru病&&& C.
3. 下列疾病,哪些与 prion 的感染有关?
A. 牛海绵状脑病&&&
B. 羊瘙痒病&&& C.
口蹄疫&&& D.
1. AC &2. AD &3. ABD
第二十八章&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1. 皮肤癣菌引起的最常见的癣是
A. 头癣 &B. 体癣& C.
足癣& D. 手癣& E. 甲癣
2. 预防癣发生的最好办法是
A. 接种疫苗 &B. 注射抗真菌抗体 C. 应用抗真菌淋巴细胞 D. 注射细胞因子
&E. 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
3. 非致病性着色真菌与致病性着色真菌的主要区别是
A. 腐生性 &B.
37℃生长性&& C.
自然界分布性& D. 菌体形态& E. 菌落形态
4. 多发生于农业劳动人群.园艺师和森林警察的真菌病是
A. 癣& B. 汗斑 &C.
孢子丝菌病& D.
着色真菌病&& E. 念珠菌病
5. 引起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A. 絮状表皮癣菌 &B.石膏样小孢子菌 C.口腔链球菌 D.白假丝酵母菌
E.口腔螺旋体
1. 与不同的皮肤癣菌鉴别有关的特性是
A. 菌体形态& B. 菌落形态 &C.
表面抗原& D. 维生素需求
2. 引起癣的皮肤癣菌有
A. 表皮癣菌属& B. 毛癣菌属C. 小孢子菌属& D.
3. 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主要是
A. 树枝形 &B. 剑顶形& C.
鹿角形& D.花瓶形
1. C&& 2. E&
3. B &4. C &5.D
1. BD& 2. ABC &3. ABD
第二十九章 深部感染真菌
1. 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病是
A. 念珠菌病&& B. 隐球菌病
&C. 曲霉病 D. 毛霉病E. PCP
2. 关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形成假菌丝 &B. 37℃生长良好& C.
可形成厚膜孢子& D. 抗体检查阳性诊断意义较大 E. 常引起皮肤与黏膜感染
3. 关于白假丝酵母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革兰染色阳性& B 可形成厚膜孢子 C
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感染& D 可引起全身脏器感染 &E
用青.链霉素治疗有效
4. 关于新生隐球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多数是外源性感染&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菌体外有肥厚的荚膜& D.鸽子可能是其自然宿主&
E.不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5. 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是
A.慢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鹅口疮&&&&&&&&&&&&&&&&&&&
E.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6. 新生隐球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A. 病人—咯痰—飞沫传播& &B
鸽子—粪便—呼吸道传播&& C
病人—粪便—消化道传播& &D
病人—粪便—呼吸道传播& E 人虱—粪便—破损皮肤传播
7. 真菌的繁殖器官是
A. 芽胞 &B.菌丝体C.芽管&
D.菌丝& E.孢子&&
1. 白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试验有
A.芽管形成试验&
B.厚膜孢子形成试验C.沙保弱肉汤培养基菌膜形成试验& D.乳糖发酵试验
2. 关于新生隐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酵母型真菌 B.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 C.可生成假菌丝&
D.人因吸入污染的鸽粪而感染
3. 关于肺孢子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兼具原虫及酵母菌的特点B.镜检发现菌丝可确诊C.对多种抗真菌药物不敏感&&&&&&
&D.常引起鹅口疮
1. A. 2. D& 3.E
6.B&& 7.E &
1. AB&&& 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枢神经感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