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地震高原地震期刊区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汶川与尼泊尔地震对其周边高原、半高原区域产生相继后震的影响】
  【汶川与尼泊尔地震对其周边高原、半高原区域产生相继后震的影响】  自N年前发生汶川地震之后,我就向各省网友发出了预告:汶川地震将引发中国高原、半高原区域多个省份的地壳板块位移(因为它们是地壳断层最密集的区域),从而相继发生地震。近多年这个区域平均每1至2个月便发生一次5级以上地震,验证了预言的正确性。  最近日尼泊尔8.1级强地震,象当年四川的汶川地震一样,将会对其周边高原、半高原区域产生相继后震的影响,建议在这一区域加强抗8.5级地震以上建筑的推广,并拆除危险建筑 ,同时对这一区域加强对地震的研究、预测与预告。  我希望人们不要回避现实,不要粉饰太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倒下的人。
  有道理
  我的呼声很难引发关注,人们习惯等死了人之后才着急,这就是悲哀之处。
  愿在地震中长眠的人们安息,愿你们的离去,能给世上无知与麻痹的人予警醒!
  汶川5.12
尼泊尔4.25  一个共同点,大坝处于高位蓄水。
  汶川与尼泊尔地震,对其周边产生相继后震影响的区域,除了高原、半高原区域外,也包括高原、半高原的边界区域在内。
  @池昭新
00:06:00  我的呼声很难引发关注,人们习惯等死了人之后才着急,这就是悲哀之处。  —————————————————  我一直怀疑,楼兰古城的消失,会不会是喜马拉雅山增高,挡住印度洋暖流,引起干旱气候。如果地震将喜马拉雅山消掉几百米,沙漠会不会变良田  
  @yyxx-27 20:54:05  @池昭新
00:06:00  我的呼声很难引发关注,人们习惯等死了人之后才着急,这就是悲哀之处。  —————————————————  我一直怀疑,楼兰古城的消失,会不会是喜马拉雅山增高,挡住印度洋暖流,引起干旱气候。如果
将喜马拉雅山消掉几百米,沙漠会不会变良田  -----------------------------  这意味着什么代价?
  @池昭新
00:35:00  我一直怀疑,楼兰古城的消失,会不会是喜马拉雅山增高,挡住印度洋暖流,引起干旱气候。如果 地震 将喜马拉雅山消掉几百米,沙漠会不会变良田   -----------------------------   这意味着什么代价?  —————————————————  不知道,完全是意淫  
  @池昭新
00:35:00  我一直怀疑,楼兰古城的消失,会不会是喜马拉雅山增高,挡住印度洋暖流,引起干旱气候。如果
将喜马拉雅山消掉几百米,沙漠会不会变良田  -----------------------------  @yyxx-28 01:25:33  这意味着什么代价?  —————————————————  不知道,完全是意淫  -----------------------------  朋友,换个合适的场合讨论气候变迁的科学无可厚非,但在这里最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实际上,尼泊尔地震,也是汶川地震所产生的相继后震之一。
  人们不太注意各次地震之间的逻辑性联系。
  本人感叹于此文,千人阅读,却缺少读者评论
  ?????
  @池昭新
10:03:00  人们不太注意各次地震之间的逻辑性联系。  —————————————————  怎么说呢。不懂这些啊~不能乱说不是。。。  
  @千色莲花
17:59:05  @池昭新
10:03:00  人们不太注意各次地震之间的逻辑性联系。  —————————————————  怎么说呢。不懂这些啊~不能乱说不是。。。  -----------------------------  哈哈,总算有开口说话的了
  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希望读者们有此意识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不懂地理,帮顶。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基佬的菊花
20:12:11  不懂地理,帮顶。  -----------------------------  请具体说你的看法,欢迎交流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池昭新
20:16:54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  提出在一异常区域,加强防震建筑的推广,思路是正确的,不可否认吧?何至于用如此激烈的全盘否定、甚至是贬义之词评论?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池昭新
20:16:54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  我就直说了吧,你主帖的文章通篇一拿不出模型验证你的论点,更何况你的论点本身就占有网上跳大神的所有标签,再有你提出的解决办法稍微懂点的人看着就相当的可笑,比如不才对建筑稍懂一点点就能看出你的不专业性。  所以,洗洗睡吧。你不是在疑问为什么点击一千多回复只有区区十几条吗?这也是原因之一了。没建设性又外行又要指点江山,人家很闲要搭理你?不用回复我了,谢谢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池昭新
20:16:54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  @池昭新
20:22:52  提出在一异常区域,加强防震建筑的推广,思路是正确的,不可否认吧?何至于用如此激烈的全盘否定、甚至是贬义之词评论?  -----------------------------  这不是正确的学术态度吧?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池昭新
20:16:54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  @闻一口就走
20:24:20  我就直说了吧,你主帖的文章通篇一拿不出模型验证你的论点,更何况你的论点本身就占有网上跳大神的所有标签,再有你提出的解决办法稍微懂点的人看着就相当的可笑,比如不才对建筑稍懂一点点就能看出你的不专业性。  所以,洗洗睡吧。你不是在疑问为什么点击一千多回复只有区区十几条吗?这也是原因之一了。没建设性又外行又要指点江山,人家很闲要搭理你?不用回复我了,谢谢  -----------------------------  稍懂一点地理与近年中国西部地震过程的人,都很快就能理解我的判断、预言与期待
  @闻一口就走
19:32:24  @池昭新  关于地震的预报学,我真不懂,就不和您一起跳大神了。  主要问您一个问题,抗8.5级以上地震的建筑标准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筑物抗震设防一般按烈度计算,如7度设防8度设防等。求您给解个惑?  -----------------------------  @池昭新
20:11:17  我不是专业建筑师,我只是大概说个最低标准,具体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士确定  -----------------------------  @闻一口就走
20:14:15  那您怎么敢在您一窍不通的专业里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池昭新
20:16:54  这种说法,并不妨碍我的观点与判断  -----------------------------  @闻一口就走
20:24:20  我就直说了吧,你主帖的文章通篇一拿不出模型验证你的论点,更何况你的论点本身就占有网上跳大神的所有标签,再有你提出的解决办法稍微懂点的人看着就相当的可笑,比如不才对建筑稍懂一点点就能看出你的不专业性。  所以,洗洗睡吧。你不是在疑问为什么点击一千多回复只有区区十几条吗?这也是原因之一了。没建设性又外行又要指点江山,人家很闲要搭理你?不用回复我了,谢谢  -----------------------------  一种习惯以大师自居,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仍缺少醒悟、缺少责任感的心态,或许正是中国当前防震领域部分人的真实现状与可悲之处。
  一种习惯以大师自居,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仍缺少醒悟、缺少责任感的心态,或许正是中国当前防震领域部分人的真实现状与可悲之处。
  不要怪我的评论太激烈,老百姓对防震的工作确实普遍极度不满
  @池昭新 29楼
20:38  一种习惯以大师自居,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仍缺少醒悟、缺少责任感的心态,或许正是中国当前防震领域部分人的真实现状与可悲之处。  ------------------------------  每个跳大神的都要地震局去搭理,地震局得多少号人?
  如果我是这些防震工作者的上级,难免有被我怒吼的时候
  你居然敢用“跳大神”这个词跟我说话?你有点自知之明吗?-------老百姓对防震的工作确实普遍极度不满 ,一种习惯以大师自居,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仍缺少醒悟、缺少责任感的心态,或许正是中国当前防震领域大部分人的真实现状与可悲之处。如果我是这些防震工作者的上级,难免有被我怒吼的时候 ------请反复阅读N次
  我保持礼貌与克制,你反倒变得言不择词了
  稍懂一点地理与近年中国西部地震过程的人,都很快就能理解我的判断、预言与期待 ------就只有你这种自以为是的人理解不了
  工作没做好,架子倒不小,脾气也不小-----老百姓想杀你的心可能都有,居然仍不知羞愧,不知谦卑
大家还爱看甘孜地震台:高原上的地震“哨兵”&|&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彭楚涵 杨雪  在甘孜县斯俄乡布绒朗山下,坐落着四川省地震局甘孜地震台。在3360米海拔的高原上,作为四川最为偏远的地震台站之一,甘孜地震台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地震“哨兵”。
  甘孜地震台台站地处康巴高原,海拔336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距甘孜县城4.5公里,步行需要近1个小时,距成都880公里,车程需要两天。当地年平均气温5.6℃,最低气温零下28℃,全年无霜期只有3个月。台站地处鲜水河断裂带与甘孜-玉树断裂带之间的岩桥区内,具有优良的地震观测条件,是四川最为偏远的台站之一,也是青海、西藏地震监测台网的重要补充。
  台站冬天发电也很难,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柴油极易冻住,需要先烧开水,烫化润滑油和柴油,然后轮流摇动车头,才能发电。每天早上6点过,高原的天上还挂着星星,为了保证水氡监测正常进行,台站停电后,男职工都会起床一起发电,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2011年4月,甘孜下了一场大雪,把地电外线路压断了,台站值守的两名工作人员中,刘勇因痛风发作,无法爬电杆。为了尽快恢复监测数据,曾令华一个人扛着脚勾、备用线,顶着雪风,踩着一尺多深的积雪就出去维护线路。因为鞋被雪水浸透特别沉重,掉进雪坑找不到,曾令华硬是在仅穿着湿透了的袜子的情况下,独自完成了8根10米高电杆的线路抢修。当返回台上时,汗水、雪水打湿了全身,他瘫坐在椅子上久久起不了身。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甘孜台走过了44年,甘孜地震人也坚守了44年。44年来,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到白发苍苍的老同志,已有8任台长、50多名职工在甘孜地震台工作、生活过。任凭寒风凛冽、霜刀雪剑,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也像是坚韧的“哨兵”,屹立在康巴高原上,守护着甘孜地震台。
  (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发火箭 中国境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