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6国际视网膜研讨会治疗新消息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治疗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12期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74.1【正文快照】: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关系密切。由于其致盲性,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病人、家庭乃至社会均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膳食结构改变以及老龄化等各种因素,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仍呈上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新帮;赵菊莲;游志鹏;;[J];广东医学;2013年17期
毛新帮;游志鹏;赵菊莲;;[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于海生;王禹;翟刚;;[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2期
王延武;;[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年04期
江蓉;;[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明海,郭海科;[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庞志宏,杜亚辉,李晓光,张英;[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02期
关娟,伍春荣;[J];眼科研究;2003年03期
吕杰;曹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浩;刘索新;鞠学红;;[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10期
卢国华;李如龙;王小吟;谭英;李朝伟;蒋国民;陈亚贤;赵进委;;[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7期
张怀强;李玉涛;尚庆丽;刘淑伟;;[J];临床眼科杂志;2008年04期
于海生;王禹;翟刚;;[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2期
王浩;刘索新;鞠学红;于树娜;杨开波;;[J];解剖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杜军辉;成静;柴新红;封芬;胡玥;;[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5期
张志强;史跃;孟宪俊;范钦华;陈启中;;[J];山东医药;2008年36期
张晶瑶;郭丽;吴航;戴惟葭;;[J];护理研究;2008年10期
郭丽;吴航;吉训明;方薇;;[J];眼科;2007年04期
张祖海;;[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俊辉;[D];郑州大学;2010年
毛新帮;[D];南昌大学;2007年
胡秋明;[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陈丽娟;[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刘会荣;[D];郑州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敏瑜;陈姚若;;[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6期
刘刚;唐桂兰;;[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8期
黄明海,郭海科;[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阮欣;[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年05期
谢英;罗灵;;[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周丽清;陈姚若;;[J];中原医刊;2006年05期
闫莉;郑玉祥;王彦军;张彩霞;;[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4期
戴奕娟;[J];眼科研究;2003年01期
绳月华,张承芬,陈有信,韩宝玲,李若溪;[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年01期
柴松,马景学,史丰,杨爱琴,孔祥端,蔡素贞;[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隽;周洁;方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3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凯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志中,李宝民,窦洪亮,韩素义,任高英,李晓陵,魏世辉,侯宝杰,段国升,张纪,周宝标;[J];中华眼科杂志;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詹宇坚,古继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8年04期
费佩芬;;[J];国际眼科纵览;1977年01期
程辉;李秀云;鞠学红;;[J];解剖学研究;2009年02期
刘军!736200,董国霞!736200;[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年02期
曾红艳;刘聘;曾晓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7期
肖迎;张效房;金学民;张金嵩;贾春琪;;[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年06期
郭志英;赵海霞;;[J];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年01期
曾红艳,李传课,谢立科,邝国平;[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2期
丁建光,姜德咏;[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5期
王予伟;杨廷桐;;[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京红;;[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张凤霞;赵玲;赵素华;;[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刘新华;裴重刚;杨璐;;[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张宏国;银红梅;宫华青;;[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过贵元;申洪;;[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程彦臻;乔娟;林思恒;尹艳茹;;[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肖迎;张效房;金学民;张金嵩;;[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吴秀艳;刘舜辉;刘倚河;;[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刘承勇;;[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王玉环;陈超;石文静;;[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成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曲日胜 张启军;[N];健康报;2006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张亮;[N];科技日报;2006年
任晓亮;[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许民;[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潘远根?旷惠桃;[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
覃迅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陶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钟媛;[N];郴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爽;[D];吉林大学;2012年
乔淑红;[D];青岛大学;2005年
聂庆珠;[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代艳;[D];四川大学;2005年
倪同上;[D];山东大学;2013年
傅映晖;[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刘和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徐伟来;[D];浙江大学;2005年
毕焕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龚慧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桂法;[D];青岛大学;2012年
陈延青;[D];山东大学;2011年
徐颖;[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刘朋朋;[D];辽宁医学院;2012年
刘晓倩;[D];山东大学;2013年
张金红;[D];兰州大学;2010年
吕建红;[D];辽宁医学院;2012年
沈蔚;[D];昆明医学院;2003年
高云仙;[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吴萨日娜;[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6版:教科新闻
&& 往期回顾 & && &
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
温医大发现全新隐性致病基因
&&& 本报温州4月9日电(记者陆健 通讯员高孟)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报告说,他们成功地揭示了导致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个全新致病基因SLC7A14。据悉,这是迄今为止由我国学者独立发现的第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隐性致病基因。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3月2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综合性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导致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新致病基因SLC7A14》。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温医大校长瞿佳教授和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金子兵教授。&&&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中最常见的遗传病,由于已知致病基因超过70个,因而精确诊断和分型一直是临床上的大难题,而基因诊断是开展个体化医疗的必要前提。&&&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较早地开展了视网膜色素变性门诊(遗传眼病专科)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该课题组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在2%的散发或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致病基因——SLC7A14。这项新发现为后续的基因治疗和药物干预等提供了关键线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出处:&& 09:46:59&&&&
编辑:雪花[])
苹果公司在上月初的春季特别发布会上推出了12英寸Retina屏幕MacBook,不同于以前以轻薄为卖点的MacBook Air或以屏幕细腻著称的Macbook Pro,这款产品集成了两款产品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系列。
近几年电脑产品的更新速度远不如手机频繁,即便是苹果,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两大系列笔记本也已进入平缓升级期,每年只是例行升级下处理器。
配备Retina屏幕的12英寸MacBook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全新的外观让它的关注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Unibody一体成型设计依然是明显的苹果风格,材质也仍是阳极氧化铝。但这次,苹果将铝制金属用在了机身外的每一处,包括屏幕转轴的黑色塑料也变成了金属材质。
苹果把一块12寸屏幕塞进了11寸的机身里。
&轻&,&薄& 是人们对这款产品的第一印象,为了形容这两个特点,我不得不用很多&仅&字来描述它的一些: 长度仅有28.05厘米,宽19.65 厘米,机身侧面则是类似Macbook Air的设计,机身最厚处仅1.31厘米,而最薄的屏幕边缘只有0.35厘米,也就是3.5毫米,重量仅有0.92 千克。比一本杂志还要更轻,更窄。
这些只是数字,拿在手里直观感受是:将它与此前苹果产品线里最小的11寸Macbook Air(30x19.2x0.3-1.7厘米,1.08千克 )放在一起,除了宽了4毫米,整体上显得更小更轻。
新MacBook利用了一些巧妙的设计让它在视觉感觉上显得更小,首先就是沿用Macbook Air的不均等厚度,人们视觉焦点普遍会集中在最薄的地方。如果打开屏幕,这种感觉会更明显,全新MacBook采用了之前Macbook Pro一体式的玻璃屏幕,以及尺寸更大的键盘,从这点看,&薄边&的视觉感触或更明显的影响人们对新MacBook的判断。再看 Macbook Air的屏幕边框则是无比粗壮。
新MacBook的机身设计汲取了一些iPhone和iPad的经验,它的机身不再只有银色,还新加入了金色和深空灰色,这是来自iPhone的成功经验,而那个不锈钢材质打磨的LOGO则是之前iPad的特征,有人说不发光的LOGO不再炫酷,但其实&&呃,如果你买个金色版拿去咖啡店,其实要比之前高调得多。
在那次春节发布会前,人们尽力对装有Retina显示屏Macbook Air展开想象和猜测,尽管最终呈现在眼前的并不是Macbook Air,但至少,关于屏幕那部分猜对了。
这块屏幕采用分辨率,像素密度是226PPI,这个数字与15寸MacBook Pro(226PPI)一致,根据苹果公司的定义:电脑类产品的屏幕只要超过200PPI就无法区分出单独的像素点(因为观看电脑的屏幕的距离大于手机或平板,所以PPI不像后两者那么高),这块屏幕已经达到了Retina标准。
以像素数论,这块屏幕达到了300万个总像素数。色彩和细节都远胜Air系列,用了它一下午,再回头用我自己的13寸Macbook Air,顿时感觉屏幕颗粒感严重,有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没落感。
新MacBook的一切为轻薄服务,为了薄,他们重新设计了机身、键盘、触控盘、主板、电池等每一个部分。
它的显示屏是Mac系列电脑迄今为止最纤薄的显示屏,厚度只有0.88毫米。将显示屏做薄,并不是纯粹的体积压缩,更多还要考虑到在薄的基础上保持感观效果。在之前5K屏幕iMac评测的时候,我们曾谈到苹果为了5K屏幕重新设计了时序控制器以增加视频输入带宽;在新MacBook身上,虽然Intel HD Graphics 5300显卡足以应付屏幕,但为了薄,电池不能太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屏幕耗电不能太高,否则续航时间会变短,由此苹果不得不增大了像素孔径,让更多光线可以通过,进而使用低功率LED。
通俗解释:透光增加,背光也就不需要不那么亮了,也就省电了。根据发布会上的介绍,这块Retina显示屏同等亮度下,比其他Mac笔记本电脑上的Retina显示屏能效高出了30%之多。
我用较色仪对这款屏幕进行了测试,它对AdobeRGB的覆盖率为74%,对sRGB色彩空间的覆盖是99%。这两个数字略逊于5K屏幕的iMac一体机(AdobeRGB的覆盖率80%,sRGB覆盖100%),但对比的可是目前全球最好的额一块屏幕,也仅是微弱差距。对它的使用环境(看视频,上网和轻量级办公),这个结果已经绰绰有余。
为了薄,苹果公司为新MacBook设计了一种全 新的&蝶式键盘&,键帽下的支架并非常见的火山形或X形(俗称剪刀式),而是一种V字形状,看起来像一只展开的蝴蝶翅膀。这种全新蝶式支架结构带有不锈钢穹顶形开关,比剪刀式结构薄了40%,单位面积也比剪刀结构更宽,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新MacBook的键帽面积更大,比之前的Mac键盘增加了17%,同时,因为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了按键面积,也会导致按键之间的空隙更小,为了降低误按率,苹果采用的办法是加大每个按键的弧度,综合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每个新MacBook的键盘字粒看起都比以往大了一圈,更密集,距离边框更近(这也让新MacBook的机身看起来更小)。
蝶式键盘的使用,令新MacBook机身有了进一步变薄的机会,键帽面积增大,确实可让误触几率减小,但毕竟物理空间无法用结构改变,它带来的问题就是键程变短,直观的感受是手指似乎直接就碰到了键盘底部,手感硬。虽然不像surface键盘那种敲在桌面的上感觉,但回馈感手力度偏硬,用惯了以往苹果系键盘,短时间内不太适应。
苹果并没有为了薄而舍弃键盘背光,比较厚道的是新MacBook的每个键帽下都放置一个单独的LED灯,这让每个按键的亮度都很均匀,在暗处输入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关于触控板
Force Touch(力度感应)是苹果公司最新的触摸传感技术,它能感知轻压以或重压的力度,并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
Apple Watch上用到了这个功能,在之前的Apple Watch评测中,我曾经说过一些它的使用场景,那个小屏幕上,Force Touch解决的主要是屏幕小的问题。而到了新MacBook上,触控板面积足够,不过苹果公司通过它带来了一些新的操作模式和使用方式。
从表面上看,新MacBook的触控板是一块与此前MacBook无异的玻璃板,但它的之前的产品完全不同,在触控板四角内置有四个力度感应器,配合OS X Yosemite系统,可以感知指尖的轻压以及重压的力度,来调出不同的对应功能。
几个Force Touch的典型应用场景:
当你用QuickTime播放视频时候,用手指轻按前进,可以让视频以2倍速快进,若加大压力,则快进倍速也逐步加大;
鼠标指针放在图片上,用力按压触控板会出现快速预览;
在邮件里有时间的时候(X月X日),不用刻意选择,直接用力按压会可以将其添加到日历中。
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在经过一个下午的使用之后,我就能习惯Force Touch触控板的新交互方式。除了新MacBook,它已经用在了新款13英寸MacBook Pro上,相信未来会成为苹果Mac全系电脑的标配。
Force Touch是多点触控(Multi Touch)之后苹果公司的又一项创新。毫无疑问,苹果官方和第三方开发者将为它制造出更多使用场景,它的用法也会更多更有意思。
电池技术已经很久没有革命性的更新,想要延长电子产品的续航时间,基本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加大电池容量,节流&&减小消耗能量。
开源方面,苹果用了&阶梯电池&的概念,将最下面那层金属壳(电脑D面)挖出了梯田一样的形状,这些梯田填进了更多电池,为新MacBook增加了35%的电池容量,这是它续航9小时的秘诀之一。
新MacBook内置了39.7瓦时容量的锂聚合物电池,与它尺寸相近的11寸MacBook Air的电池是38瓦时,两者均标称9小时无线网络浏览,以及10小时视频播放续航时间。但别忘了新MacBook的屏幕比11寸MacBook Air要更费电。英特尔的酷睿M处理器在这起到了关键作用,它的功耗只有5瓦。凭借这点,新MacBook的续航与11寸MacBook Air达到了一个水准。
酷睿M处理器发热量很小,苹果没有为它准备风扇,也没有导热管之类的东西。主板大概只有手机主板那么大,直接被放置在机身底部的一个开槽里,附有石墨导热材料,发布会现场相关人士介绍新MacBook的金属外壳可以导热用,不需要风扇。如果在很热的环境里使用它,在处理器过热前会有报警提示。
处理器一点不发热是不可能的,实测当中,我们用它循环播放网页视频半小时,机身底部中间靠上部分会有发热现象,键盘相应部位也有同样感觉,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种感觉是温吞吞的,不会有烫人的手感。
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测试它装上虚拟机或Windows系统的发热联合究竟有多少少,这块之后我们会进一步更新。
为了轻薄,苹果不得舍弃了以往的Magsafe磁吸式充电口,机身总共只有两个接口:左边的USB-C和右边的3.5毫米耳机口。
这是一项大胆而激进的创新,我一直觉得苹果公司在笔记本产品线上的创新比手机上激进的多。还记得乔布斯从信封中拿出第一代Macbook Air的情景吗?虽然当时帮主光芒万丈,但随后人们就发现世界最薄笔记本居然取消了光驱、也没有网口,这在&看片就得用光驱&,&上网就得插网线&的年代难以理解。
从2008年至今,不过是7年时间,若现在哪个轻薄笔记本还配光驱一定会被认为不正常。我们理解了那个年代的乔布斯,也习惯了他的想法。
回到新MacBook上,右边的3.5毫米耳机口除了插耳机没有其他功能,左侧的USB-C口承担了更多任务。在平时它是充电口,并且新MacBook的充电器很像是iPad充电器,它的功率是29W、14.5V/2.0A输出;我毫不怀疑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给它做出专用的移动电源来。
现在的U盘几乎是USB-A标准,如果你要在新MacBook上插U盘,必须额外购买USB-C转普通USB转接器,零售价格138元;如果有更多需要,比如一边插U盘一边充电,还有USB-C转普通USB+标准HDMI+USB-C三合一转换器,或是USB-C转普通USB+VGA+USB-C三合一转换器,后面两种可以边充电边用USB接口及连接其他大屏幕,售价都是588元。
这款笔记本的设计理念是把无线传输当成最重要的方式,比如,上网通过WiFi,传输数据通过AirDrop,看在线视频等等。在这点上它做的比较激进,但接个U盘也要用转接线确实在很多场合不方便,也会增加它的使用成本。
我们收到这台新MacBook是入门级配置,采用一颗主频1.1GHz主频的Intel Core M处理器 (睿频加速可达2.4GHz) 、8GB内存以及256GB容量的闪存硬盘。
使用Benchmarks为它跑了个分,单核得分是2400分左右,多核得分4600上下,这个得分确实不算高,在我手里使用多年的一款2012年中的MacBook Air这两个得分是分。考虑到新MacBook的屏幕会拖累不少,这个配置只能说是合格成绩。它是个轻办公+随身娱乐笔记本,最好不要用它剪辑视频或跑大型游戏。
新MacBook还有另一款配置,内存依然是8GB,但处理器提升到1.2GHz(睿频加速可达2.6GHz),硬盘也达到了512GB。 不过同样不是为发烧友准备的。
购买建议:
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们将天平向&轻薄&那端倾斜了一些。对比MacBook Pro,它就如同汽车中的Smart之于SUV,各有各的擅长的地方。
一款产品有一款产品的特长,这款笔记本理想的使用场景应该是随身携带、轻量及办公。以及&&讨人喜欢的外观,不得不承认这点很重要。
它应该被用于文档处理,随身邮件或是IM聊天及观看视频,不要把它想象成同价位的13寸MacBook Pro那种全能型选手。如果又要小,又要屏幕精细,目前新MacBook是一个很好的卡位。它比11寸的MacBook Air更轻薄(甚至有种iPad的携带感),同时也兼具此前只有MacBook Pro才有的Retina屏幕,在这个交集下的用户才是它的受众。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2016款MacBook Pro大猜想 配新型视网膜屏幕_网易荐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