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小院》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一个拟人句

阅读5.1难_查看试卷_题问365试题搜索引擎
第II卷 主观题
( 本大题共20小题; 共257.0分.)
(9.0分) 读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马儿看到蜗牛在路边慢慢地爬行,觉得很可笑,就挖苦它说:“多么了不起的赛跑健将!你爬一百年也爬不了一百步路吧!”
  蜗牛为了教育骄傲的马儿,故意说:“别看我爬得慢,要是和你比赛,保证不会落在你后面一百步以外!”
  “啊,吹牛!”马儿喊叫起来。
  蜗牛接着说:“明天大清早,我们来比一比。要是我输了,我愿意让你的蹄子踏得粉身碎骨。”
  马儿立即同意了。
  当天蜗牛召集了它的家庭,来了足足有一万只。蜗牛把想好的巧计告诉了大家。大家决心团结一致,战胜马儿。
  第二天黎明时分,马儿来了。
  “好吧,蜗牛,你决心在我蹄下送命吗?奉劝你现在取消比赛还来得及!”马儿傲慢地对蜗牛说。
  蜗牛却说:“要是你不敢比赛,那就取消了吧!”
  马儿一听火了,大叫一声:“赶上来吧!”说罢就飞奔起来。它跑了一百步,扭回头看,发现蜗牛就在后面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它继续向前跑,跑了二百步,头也不回,嘲笑地叫道:“嗨!蜗牛老弟,你在哪儿爬呢?”
  “我就在你的脚后没几步的地方呀!”
  马儿回头一看,真的,蜗牛正在离它不远的地方爬着,马儿慌了,又一口气跑了四百步,朝后看看,蜗牛还是离它不远。它不敢停留,又拼命地跑去。
  马儿吃力地喷着气,边跑边回头,每次都看到蜗牛总在它脚后不远的地方爬着。最后,马儿终于筋疲力尽,瘫倒在路上。这时,蜗牛爬到它跟前,笑着说:“你呀,太骄傲了!想胜过别人,光凭腿快不行,还得有一个好脑袋!”原来蜗牛和它的同胞沿着比赛路线,每隔一百步距离就藏一只蜗牛。
1.请你给这篇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一找前面的哪一句话与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照应上,用“”画出来。
3.下面的哪一种说法是这篇童话的中心,用“√”画出来。
(1)蜗牛凭着自己的智慧教训了马儿,赞扬蜗牛善于动脑。(  )
(2)批评马儿骄傲,赞扬蜗牛团结,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
(3)马儿太骄傲结果失败了。说明骄者必败。(  )
(6.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一吃完午饭,我就坐在电视机前,准备好好领略一番钱塘江大潮这一世界奇观的魅力。
  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堤岸上人山人海的场面:黑压压的人群连成一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正在直升机上拍摄的工作人员直播了江面上美丽的交叉潮。要知道,交叉潮并不是每次涨潮时都能出现的,我们这次能饱览这神奇的美景,真是幸运!只见江面上逐渐形成了两条白线,那优美的弧线,也只有大自然才能用她那神奇的双手勾画出来。两条白线逐渐靠近、交叉、叠分,在江面上形成一个硕大的“人”字。奇异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大约过了15分钟,我们“跟着”记者的摄像机又“来到了”大缺口。不一会儿,就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轰鸣声,似春雷滚动,又似万鼓齐鸣,恰如孟浩然所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缀(chu^)弹”。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江面上瞬间出现了一道约4米多高的水墙,以每秒10米的流速迎面冲来。似千军万马,厮杀而至,如凶猛猎豹,追逐嘶咬。近了,更近了!大浪夹杂着雪白的泡沫,奔涌而至,顷刻间吞没了作为安全警戒线的旧渔船。那高大的水墙,不可阻挡地向前冲,越过矮坝,勇往直前。
  江潮一路前进,在盐官镇形成一线潮。然后,江潮继续溯(s))江而上直奔老盐仓。只见那江潮势如破竹,咆哮着冲向盐仓的大坝,强有力地撞击在大坝上,如猛虎回头,向回倒冲,真可谓“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上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这就是回头潮。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今天,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不也像这势不可挡的汹涌大潮,正一路呼啸着向前奋进吗?
1.把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篇文章中你又了解到有关“潮”的什么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的由来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贾岛。传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上,边走边思索,构思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可他觉得“推”字可以换成“敲”字,但又决定不下来。贾岛抬起手来,一边作“推”和“敲”的姿势,一边琢磨。
  这时,正巧韩愈的仪仗队迎面来了,贾岛精神过于集中未及迴避。韩愈见此情景,便问道:“你在想些什么啊?”贾岛把自己想诗的经过说了。韩愈没有责怪他,反而替他出主意:“用‘敲’字比‘推’字好,因为‘敲’不仅写出动作,还写出了声音。”
  从此,人们常常把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称为“推敲”。
1.自己记录一下默读这段小文用多少时间。
2.默读后,脱离原文,自测答题。
(1)题目________
(2)贾岛思考的两个字:________
(3)路遇________,替他出主意:________________。
(14.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的价值
  从前有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中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五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
  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时,她悔恨地流着眼泪说:“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理解“物美价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和“红火”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结尾处补上“妻子”说的话。
5.用“‖”将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短文,说说为什么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
(9.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的好少年,他就是年仅12岁的小英雄雨来。
  每到夏天,雨来就和小朋友在河里钻上钻下,如鱼得水。他尤其擅长仰浮,游泳本领特别高超。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上夜校,他非常爱惜课本,学习也格外认真。
  这一天,雨来的爸爸到区上去集合,妈妈一早也到东庄送信去了。雨来独自在家念识字课本。忽然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呜里哇啦地叫,雨来赶紧把李大叔藏在地洞里,自己却被鬼子抓住,捆绑了起来。
  鬼子把前后院翻遍了都一无所获,就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地想从雨来嘴里找到情报。扁鼻子军官一会儿威逼利诱,拳打脚踢,一会儿又花言巧语,软硬兼施,可最终也没能从雨来口里得到半个字。坚强的雨来被鬼子打得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的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还是紧咬牙关,闭口不答。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如雷,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没过多久,芦花村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英勇!”这个虎头虎脑的12岁少年,面对丧心病狂的鬼子,面对雪亮的刺刀,镇定自若,毫无畏惧。然而当鬼子把他拖出去扔进河里时,他却凭着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躲过了敌人追杀,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令李大叔和全村的人悲喜交集,惊喜万分。
1.雨来是个________样的孩子,生活在________时期。
2.短文写了________方面的内容,第________部分内容最能说明雨来是个小英雄。
3.补充词语。
( )尽脑汁  ( )言巧语
软硬( )施  ( )跳如雷
( )心病狂  镇定( )若
(10.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强不小心把一个熟鸡蛋和几个生鸡蛋混在一起了。他看着这些一模一样的鸡蛋,心里很着急,怎么把熟鸡蛋挑出来呢?唉!生活处处皆学问。
  爸爸下班回来,知道这件事后,笑着对小强说:“这个没什么,生鸡蛋和熟鸡蛋看起来一个样子,难以分辨,其实动点脑筋,还是有办法把它们区别开来的。”说着,爸爸拿起鸡蛋,像变魔术般的一个一个在桌子上转动。
  开头几个鸡蛋只是歪歪扭扭地转动两三下就停了,后来有一个鸡蛋居然像陀螺似的一连安安稳稳地转动了好几圈还不停。爸爸指着这个鸡蛋对小强说:“这个就是熟鸡蛋。”小强打开蛋皮一看,果然不假。
  小强眨着眼睛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旋转的鸡蛋就是熟的呢?”
  爸爸看着小强说:“你想想,熟鸡蛋和生鸡蛋里有什么不同呢?”小强歪着头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说:“熟鸡蛋的蛋白和蛋黄凝结在一起,是个整体,旋转的时候,整个蛋就能转。而生鸡蛋的蛋白和蛋黄都是液体,当蛋旋转的时候,不会一起跟着蛋壳转,蛋自然就转不动了。”爸爸笑着点点头,“对呀!你看,只要肯动脑,像这样的问题,你不是也能解决吗?”
1.读全文,把不认识的字挑出来,依据字典学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各词。
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例写词。
例:歪歪扭扭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一模一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通过这件事的实践和爸爸说的话,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你对“生活处处皆学问”怎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用“旋转”的方法区别生、熟鸡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把生、熟鸡蛋区别开吗?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独享“体罚”的秘密
[美国]兰尼·麦克穆林
  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都服膺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
  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难熬的周末。晚上,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您宽恕!”)
  “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我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
  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
  我抖抖索索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对付伊丽莎白了。
  我尽管自己没挨揍,眼泪却出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你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  )
(2)形容因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
(3)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奈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这篇文章是以学生的口吻叙述____________的经过,表现了老师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
3.题目中的体罚及文中出现时都加了引号,请你说一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弗洛斯特得知“我们”考试作弊的事后,她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分) 阅读理解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
填写适当的量词。
一(  )条幅  一(  )文章  一(  )诗
一(  )桌子  一(  )书  一(  )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苍劲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词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对于学习知识来讲,从“疑惑不解”到“豁然开朗”之间需要怎样的过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已被分为三段了,请你概括第二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
爷爷说的“煮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爷爷告诉“我”应该怎样“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怎样“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破万卷”里的“破”,真是指把书读坏吗?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读书破万卷”与“煮书”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分) 阅读短文,再按要求做。
丢失的东西
  一天的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从箱子里抓出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
  拿着梨,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呢?回到家,爸爸发现了我手中的梨,就问:“哪来的?”“梨……梨……是我捡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地回答着。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住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才明白了我失去的东西是什么。我为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而高兴!
1.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丢失的东西”是指什么?“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分) 把下面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黑了。
(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
(  )当他把最后一袋运回家,大雨倾盆而下。
(  )上午,天气晴朗。
(  )张大爷赶忙把场院里的麦子一袋袋装起来往屋里运。
(  )张大爷的麦子晒在场院里。
(19.0分)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 c@)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当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火在熊熊燃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0 j!)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透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渺小其体积,而崇高其精神。千里之堤(t0 d9),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恰当的拼音或词语选出来,然后在第七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下列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加粗词的近义词,请在相应的词下面画“棥薄?/P>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想一想,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__,重叠后是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卑微者,你最敬重它们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0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x) m)(  )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n0ng zh^ng(  )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y3n y@ng(  )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zh( m)(  )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7年·第八届)》,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给文中标有拼音的地方填入相应的词语。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__________________
(2)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即将告终。
告终: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和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18.0分) 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做题。
  正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天上没有半片云,空中没有一丝风。柏油马路被晒化了,冒着黑油,汽车辗过,发出“吱吱啦啦”的声音。树叶打着卷儿,一动也不动。花坛里的月季花低垂着头,好像生了病似的。鸟儿早已销声匿迹,蜻蜓也懒得飞翔,只有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枝头拼命地喊叫。街上的行人非常稀少,马路上空荡荡的。整个城市仿佛是一座巨大的蒸笼,热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和爸爸骑在自行车上,虽然行驶在林阴路上,但感觉不到丝毫的凉意。我汗流浃背,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这鬼天气,莫非要把人热死不成!
  快到家门口时,我忽然发现路边的树叶飘动起来。我抬头看了看天空,西北方的天上不知何时布满了破棉絮般的云朵。一道枝杈形的闪电刚刚在云朵间熄灭,紧接着便响起了一声沉重的闷雷。随着雷声,那云朵迅速变幻,不一会儿工夫就翻腾成乌云,向着东南方向滚滚而来。闪电越来越亮,雷声也越来越响。只听“咔嚓”一声,被大风折断的树枝从天而降,差一点儿落在我的头上。我和爸爸刚到家门口,那硬币般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落在玻璃窗上“叭叭”乱响。暴风雨来得可真快,不一会儿,零星的雨点便形成了密集的雨网。雨越下越大,房檐上挂满了无数条瀑布,地面上射起无数箭头,雷神调兵遣将,风婆摇旗呐喊。我隔着窗户向外看,外面灰蒙蒙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天渐渐暗下来,阵阵炸雷震得地动山摇……
  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风停雨住,天空又恢复了原来的光亮。我来到阳台上,发现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动山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
雨越下越大,房檐上挂满了无数条瀑布,地面上射起无数箭头,雷神调兵遣将,风婆摇旗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分) 读短文,回答问题。
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人们常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话的理解逐渐加深了。
  每当我看电视时,总爱把头靠在妈妈肩上。有一次,我偶然发现妈妈头上有一根白发。好奇心驱使我又轻轻地拨开妈妈那松松的头发,啊!“一根、两根、三根……”我默默地数着,心里隐隐作痛,妈妈这几年真是为我们一家操碎了心!
  记得几年前,我的叔叔病逝了,这一噩耗使本来病重的奶奶雪上加霜,从此卧床不起。爸爸工作很忙,小叔叔又在农村,服侍奶奶的担子全落到妈妈的身上。有一次,妈妈听说甲鱼清炖后能补身子,想买给奶奶吃。可是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甲鱼不但贵,而且很难买,妈妈就千方百计地到渔船上去打听,到市场上去寻觅。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终于用平时省吃俭用积下来的钱买到了几只大甲鱼。一回家,她就顾不得疲劳,把甲鱼清蒸了,还小心翼翼一口一口喂给奶奶吃。这一口口送进的是妈妈对奶奶的一片深情厚意啊!奶奶在弥留之际,大小便失禁了,妈妈就端屎端尿,还常为奶奶擦洗身子,我想,奶奶在九泉之下想到有这样一个贤慧的儿媳妇,一定会感到安慰。
  奶奶病逝以后,我想妈妈总该休息休息了,谁知妈妈又报考上了电大,要学习三年。当时,我真有些迷惑不解,妈妈这么大年纪了,还读什么书,图个啥呢?妈妈像是猜中了我的心思,教育我道:“一个人没有进取心怎么行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生才有意义,你说对吗?”妈妈不论严寒酷暑,总是抓紧时间学习。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半夜醒来,睁开惺松的睡眼一看,妈妈还在灯下写什么,想到妈妈手上的冻疮都裂开口子了,我的眼泪禁不住滴在枕头上……
  妈妈的学习任务是很重要的,但还包揽了一切家务,为的是让我专心学习,让爸爸安心工作。
  妈妈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许,我对妈妈的理解也日益加深。人家总夸我妈妈是位贤妻良母,可我总认为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她教我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应该怎样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操碎——(  )  噩耗——(  )
寻觅——(  )  进取——(  )
2.短文主要写了妈妈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说明妈妈________。
3.“日益加深”是什么意思?说说“我”对妈妈的理解是怎样日益加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作者的描述中你感到“我”的妈妈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敬爱的郭老师
  记得7岁那年,我在市少儿中心书法班学习书法。我的老师是著名的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郭正夫。他60多岁,瘦高个儿,一副金边眼镜后面,藏着一双慈祥有神的眼睛。
  无论刮风下雨,郭老师都坚持很早来给我们上课。他给我们上课非常认真,无论哪个同学字写得不好,他都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有时还手把手地教。他还让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本子,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他就在我们的本子上,把当天学的字一笔一画写在上面,好让我们回家照着练习。
  一天,郭老师生病了,他儿子打电话说他不能来上课。同学们听了很着急。突然,一声门响,原来是郭老师!只见他捂着肚子,慢慢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郭老师看了看我们,说:“怎么了,我不是好好的,来给你们上课了吗?”郭老师刚拿起粉笔要写字,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您是胃疼吗?您先休息一会儿,我们先自己练习!”郭老师激动地抖动着拿粉笔的手。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小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妈妈是医生,下课后我请她给您治病。”这时,老师激动地看着大家,再也忍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他说:“谢谢同学们这样关心我,老师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吧。”我看见他转过脸去,悄悄地擦去了脸上的泪水。
  谁知道,那就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第二天,他终于支撑不住病痛,住进了医院。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他。如果有一天,我还能见到他,我想对他说:“郭老师,虽然那次上完课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您,可是您的音容笑貌和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却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往事,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尊敬的郭老师,让我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您,用真诚的心说声:“谢谢您!”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郭老师的哪几件事?说明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老师激动地看着大家,再也忍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想对郭老师说的话有几层意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当我看到那双棉鞋,看到鞋头上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就会想起那寒风中的一幕,就会想到他——那可亲可敬的补鞋老人。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已经5点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人们都裹紧大衣急急忙忙地往家赶。我背着书包,拖着前面裂了口的棉鞋一步一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风一个劲地往破鞋洞口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我心想棉鞋坏了穿不成了,只好要妈妈买新的了。突然,我看到街角处有一个补鞋老人挑着补鞋箱准备回家。我灵机一动,这双鞋补一补还可以穿,何不补补呢?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去说:“老爷爷,您能帮我补补鞋吗?”老人望了望寒风怒号的天空,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我脚上的破鞋,说:“好吧!”
  老人又重新坐下来,打开补鞋箱,拿起我的鞋补了起来,我仔细端详着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一双混浊的眼睛,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可能由于长时间补鞋的缘故,手上结满了茧子,冻得通红。他把鞋夹在两腿间,右手拿着针用力穿过鞋帮,左手把线扯过来。他艰难地一针针缝着,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气。鞋的裂口缝好了,可是他并没有住手,又把裂口加缝了一道,口里还说:“你们小孩穿的鞋不结实点不行啊!”
  鞋补好了,我问他要多少钱,他伸出3个贴满胶布的手指,“什么?要3元钱。”“是3角!”他回答。我愕然了,连忙掏钱,掏了半天也只有两角钱,妈妈给我的一元钱忘带了,怎么办呢?老人看到了我焦急狼狈的样子,笑着说:“算了吧。”我听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我边穿鞋边问:“您收费这么便宜,一天恐怕赚不了多少钱吧?”“什么赚不赚,我老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补鞋还可以给人们方便。”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衷地说:“谢谢您老人家。”是呀!要不是他,我的脚可要挨冻了。
  我穿着补好的鞋往家走去,走了几步,我回头望了望,只见善良朴实的老人正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暮色中收拾补鞋箱。我忽然觉得一股暖流从脚底迅速传遍全身,涌向我的心窝……
1.作者开头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2.你怎样理解“老人望了望寒风怒号的天空,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我脚上的破鞋,说:‘好吧!’”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儿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抹也抹不去。
  那天,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儿。”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卖的杂货。
  突然,我眼睛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儿吸引了我。只见她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外套,脑后很随意地扎着一个小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来,就对我们说:“买一个香布袋吧,能祛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妈妈不给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布袋里面装着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疼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点头称赞道。我问她:“你也是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贫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出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着我离开,一边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福她早日踏进学校大门。
  回到家里,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5个字,竟然有两个字都少了一笔。我猜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时,因为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我的书桌前,让它激励我发愤学习,将来为祖国创造更多的财富,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全国像她一样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  )  苦涩——(  )
普通——(  )  宽敞——(  )
2.为什么“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短文分段,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假如让你对小女孩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分) 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n9)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su%),造成了暂(z4n)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g1o),冒着炮火,穿过硝(xi1o)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z()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y@),我们怎么能忘怀?
1.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两句话,看哪个句子用在文中更恰当一些,为什么?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头发已经很长了,但还是没上街去剪。我不愿再外出理发,妈妈给的10元钱还揣在裤袋里。这个星期天,我又请妈妈为我剪发。
  我把头发洗干净后,在阳台上坐下,妈妈把我的头发梳理好,然后剪了起来。
  剪发的声音就在耳边,渐渐地,我的思绪随那声音飘荡起来,飘过了迷蒙的烟雨和苍茫的群山,回到了我童年的故乡——罗甸,想起了那一次剪发的往事。
  记得那时,我们家乡是真正的穷山恶水,大家穷,我家更穷。父亲在外很少回来,就是回来也不过两三天。家里的一切活都由妈妈一人承担,常常忙得她喘不过气来。才8岁的我,除了能放牛,其他的活儿也帮不上妈妈的忙,可想那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日常开支是能省则省,能免则免。
  一天下午,太阳火辣辣的,我哪儿也不愿去,在家待着。
  妈妈从山上割草回来了,摘下凉帽,便在小椅上坐了下来。她缀有补丁的衣服渗透着片片汗迹,还有几滴汗珠挂在脸上。这时,我向妈妈要钱去剪发。妈妈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别去理发店了,我帮你剪不是更好吗?”我觉得很委屈,便任性地说:“我不要你剪发,剪得男不男女不女的,让人笑话……”显然妈妈没想到我会这样说话,她沉默了一会儿,泪水盈满了眼眶。我不理解妈妈的心思,坚持着,妈妈最后还是把钱给了我。不懂事的我,竟然撇下满怀愁苦的妈妈,拿着钱剪发去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体会到了妈妈当家的难处以及她勤俭务实的品格,更感受到了她那无限的慈爱。我好悔恨,悔恨当初的自己太任性、太不懂事……
  突然,妈妈在背后轻轻推了我一下,说:“你这孩子,又在想什么,我已经剪好了。照照镜子,看看满不满意?”我脱口而出:“不用照了,只要是妈妈剪的我就满意。”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然”是何意?为什么“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泪水盈满了眼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连镜子都不照,就说:“只要是妈妈剪的我就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分) 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日夜流淌在一片盛开野花和青草的大地上;家乡的小河岁岁年年唱着那首歌;家乡的小河朝朝望着头顶上的白云和丹顶鹤。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不知在这里得到了多少乐趣。我们常常坐在小河边的青草地上,手里捏着刚采的野花,坐在绿阴下,闻着河中水草的幽香,光着脚丫打着水花,唱起那首歌。
  小河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美的,而我最爱的是夏季的小河。
  夏天,河水是蓝蓝的,清澈极了。水底的小螃蟹爬来爬去,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水性好的扎个猛子抓几只上来,烤着吃,味道很鲜美。小河两边的大青石,是我们嬉戏的好地方,那上面滑溜溜的,坐在上面能打滑梯。我们常常从村子里溜出来,从青石上跳到水里游泳、吵闹,尽情宣泄我们的快乐。
  可是,到了夏末就有些“危机”了,因为天旱,满地的小麦、玉米渴得有气无力,在这节骨眼上,小河来了:“你们别怕,有我呢。”过了两天,一场“小洪水”便冲了过来。地里的庄稼得救了,小河却累坏了,跑不动了,大家便盼着,快下雨呀,快下雨呀。过了处暑,雨水多了,小河又欢腾起来。
  过了处暑。这时的夏夜是最美的。蝉儿们鸣叫着,月亮姐姐躺在半空里,星星们呢,它们呀正在天上眨呀眨呀看着我们玩耍呢。闷热的夏夜里,凉爽的河水则是我们向往的圣地,脱光衣服跳进水里,来回扑腾几下,好凉快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岸边下棋的下棋,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真惬意啊。
  斗转星移,如今,我们这些爱吵、爱闹的小娃娃都长大了,不能再陪小河了。可它并不寂寞,你看——匆匆赶路的云留下给小河的祝福,忙忙奔跑的风留下给小河的信件,急急游过的鱼留下给小河的贺卡,河边的垂柳,望着小河笑,笑弯了腰;河边的野花,为小河散发着阵阵清香;河边的青草,聆听着小河的歌。即使是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的孩子们,也在日夜思念着心中的小河。
  哦!可爱的小河,你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欢乐,你给家乡增添了无限美丽,你养育了这个村庄的祖祖辈辈。
  我爱你,家乡的小河!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惬意——(  )  增添——(  )
清澈——(  )  宣泄——(  )
2.你认为短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想文中哪些自然段以静态描写为主?哪些自然段以动态描写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大题共10小题; 共4.0分.)
(4.0分) 老师布置大家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大家在写之前拟一份提纲,你准备这样拟订:
题目:我的语文老师
中心:________
开头:________
正文:事例(一)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
事例(三)________
结尾:________
(0.0分) 阅读理解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在原文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文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篮、投票、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爆发(  )  庄严(  )  雄伟(  )
鼓舞(  )  诞生(  )  欢呼(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________,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0.0分) 阅读理解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又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改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读读短文,联系短文的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字字皆辛苦”的?作者为什么要以“字字皆辛苦”为题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邮局递送。
依附别的地方。
认的亲属。
人的气质或姿态。  
(4)赞叹不已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________,后来他漂泊流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他写《悯农》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
通过邮局递送。
依附别的地方。
认的亲属。
人的气质或姿态。  
(4)赞叹不已
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皆辛苦(ji5  ji6)
苍松(c1ng  ch1ng)
无处可归(ch(  ch))
通过邮局递送。
依附别的地方。
认的亲属。
人的气质或姿态。  
(4)赞叹不已
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通过邮局递送。
依附别的地方。
认的亲属。
人的气质或姿态。  
(4)赞叹不已
短文共分四段,请写出第三段意思。
“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表现出李绅________。
这篇文章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
(0.0分) 阅读理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
  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横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惟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
  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洗换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她的老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转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上新裙子都惊呆了。
  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了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
  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
  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告诉给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也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
为文章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春天的故事
充满爱心的教师
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下列材料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姑娘一家动手清扫整理自己的家园
②千万个城镇加入到这场活动中
③老师给小姑娘买了一条蓝裙子
④牧师呼吁有关方面帮助盖茨街居民
⑤盖茨街的居民投入到改变家园面貌的劳动中
⑥小姑娘穿上了老师送给她的蓝裙子
①③⑥⑤④②
①⑤④②③⑥
③⑥①④⑤②
③⑥①⑤④②
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这篇记叙文的前三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等。
文中“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一句是一个过渡句,由写小姑娘一家的变化过渡到写盖茨街的变化。
联系上下文来看,文中加粗的成语“闻风而动”的意思是:其他城市的人听到风声纷纷来到盖茨街.
一位老师送给小姑娘一条蓝裙子,从而引起了美国城镇的变化。
为什么盖茨街“显得特别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文中的一个反向句,用“________”画出来。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茨街的变化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分) 小朋友们,恭喜你们要过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了。有什么打算?怎样过才有意义呢?可以和大家讨论一下,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0.0分) 小朋友们,你的世界里都有什么呢?你自己也理解一下吧!然后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写下来,写你的梦想,你的苦恼,你的……随便吧!
(0.0分) 看拼音写词语。
(     )
(     )
(0.0分) 看拼音写词语。
l3n sh6ng
(     )
(     )
(0.0分) 看拼音写词语。
f1n l2i f) q)
b# gu1ng l0n l0n
(        )
(          )
(0.0分) 下列两类字中的“今”和“令”,书写时容易弄混,但从读音上可以看出这两类字的不同特点,请把各自的特点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