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偏远地区生活垃圾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加剧的原因及措施

长江流域的污染原因、现状及应对措施_长江污染-牛bb文章网
长江流域的污染原因、现状及应对措施 长江污染
所属栏目: &
长江流域的污染原因、现状及应对措施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 m3。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1998年为189亿吨,2000年上升到234亿吨,递增23.8%;全流域仅有50%左右的水功能区达标。其后果是干流形成近600公里长的岸边污染带,直接威胁城市用水安全;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大量资深专家深入调研,探寻集中解决造成水污染的突出问题,提出实施有望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质恶化的“5531工程”:加快干流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五大城市的污水治理;抓好黄浦江、汉江、湘江、嘉陵江、沱江五条支流以及太湖、巢湖、滇池三大湖的治理力度;切实抓紧“白色污染”防治。“5531工程”具体治理措施及规划为:加大长江干流五大城市污水设施建设力度,到2010年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实施清污分流,根据水功能区要求,对城市现有取、排水口进行优化调整并实施整治,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抓好长江五条支流综合治理,2010年前,支流所处各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以上,各地区所有工业企业均应按国家规定要求,实现生产废水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大“三湖”富营养化治理力度,完成太湖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80平方公里,巢湖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平方公里,滇池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加快点源治理,消减入湖污染负菏,2005年前,“三湖”流域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切实抓紧“白色污染”的防治,加快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及其上游主要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2010年前,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垃圾处理总规模为8070吨/日。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垸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多数城市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区内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已设计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目前城市江段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质量性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2)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繁,仅1996年不完全统计,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达100余起。日,装载460余吨国家一级危险品-工业纯苯的“赣抚油0005号”油轮在长江云阳段触礁,货舱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城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每挑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省,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水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 (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据水利部门最新调查资料,长江流域现状废污水年排放量达256亿吨,已超过80年代废污水量一倍以上,这些废污水80%以上未径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突起,成为流域内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给乡镇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小造纸、小制革等“十五小”对水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3)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由于用水量加大和流域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长江三角洲和部分支流地区,供水日显紧张,再加上水体污染,成为当前污染型缺水地区,水网地区等无水可用的一种严峻的现实问题。(4)流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导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湖库富营养化问题:近年来,由于排入湖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五”期国家重要点治理的“三湖”,即滇池、巢湖和太湖,全部都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目前维持在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近城郊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富营养化程度。滇池一直是昆明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但水质一度全部超过Ⅴ类标准,原来占滇地面积3.5%的草海接纳了昆明市一半左右的废污水,使水体黑臭,失去利用价值。巢湖每年7-10月出现“水华”,湖中藻类大量繁殖,从水面下0.5米发展到1.5米深处,腥臭难闻,影响供水,1989年,刚建成不久的合肥市四水厂因水华被迫停产23天,经济损失亿元。太湖中营养化面积占全湖70%以上,富营养及重营养化面积占10%,90年代后,每年夏秋季均发生“水华”爆发,藻类数量10年增加了5倍,年13年间就上升了一个半~二个营养化级别。太湖TP的全年均值由80年代0.005mg/l上升到0.10mg/l;TN的平均浓度则由1.94 mg/l上升到2.72 mg/l,说明太湖水污染已十分严重。湖库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我国人均含磷洗衣粉的净用量,80年代来为0.3kg/人.年现在已增到2.0kg/人.年,据初步测算有的湖泊,洗衣粉带入的磷量,已占到入湖总量的20%左右。太湖流域化肥年施用量200-300万吨,亩均100-200kg,农药用量5万-8万吨,亩均2.8kg,肥料利用率不足50%,随灌溉水或降水淋溶流入江湖并累积于湖库之中。水产养殖和畜禽污染也是湖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流域内围网养鱼水面不断扩大,人工投饵量不断增加,而饵料利用率极低,造成NP直接污染,有的湖泊投饵量中的NP已占入湖NP总量的30%;此外,湖库区风景秀丽,旅游业发展很快,宾馆、饭店比比皆是,废弃物和污水直接进入湖库,导致流域内湖库水质急剧恶化。水土流失问题:椐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年土壤侵蚀量15.68亿吨。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及重庆至鄂西的三峡库区,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5.3亿吨,其中金沙江来沙占45.3%,嘉陵江来沙占27.4%。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山高坡陡、土层薄、雨量大而且集中,土层抗蚀年短,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可很快造成土层变薄,地力减退,甚至发生“石化”和“砂砾化”,丧失农业利用价值。二是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三是水土流失淤寨河道,湖泊及水库等水利设施,对长江中下游航运,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防汛保安带来危害和不利影响。从1988年起,通过10年的努力,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万km2,使治理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初步控制,抢救了部分土地资源,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治理区土地的环境容量。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任务仍相当艰巨,尚有30万km2流失面积亟等治理,而且中游的汉江上游和洞庭湖的“四水”地区,也都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农田排水是影响长江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BOD、COD、总磷浓度增加。另一方面使长江含沙量增大,长江流域土壤侵蚀总量24亿t,其中18亿t发生在上游地区,6亿t发生在宜昌以下的中下游地区。重庆、四川已成为输沙大户,四川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高达6.8亿t。沱江输沙量每年在342万t到564万t之间,嘉陵江输沙量少则3225万t,多则3.57亿t,甚至连嘉陵江的两条支流含沙量也高得惊人,涪江为293万~661万t,渠江为732万~1.5亿t。三峡工程对水环境影响问题:三峡工程在取得巨大的防洪、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对上下游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通过采取措施,一般能得到消除或减缓。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位抬高,水流趋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现在排污染条件下的岸边污染范围扩大。水库初期正常蓄水位156米,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坝前至长寿县城附近,水库按正常蓄水位175米蓄水运行,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范围将涉及整个库区。为此,三峡工程考虑了对水质不利影响的补偿措施。水库水环境保护仅靠工程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水环境的管理。三峡水库是长江的一部分,其不仅受到来自上游的污染,同时,三峡水库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因此,三峡水库水环境的保护,应从整个流域的层次上来考虑。尽管目前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良好,但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开展的调查,重庆江段有直接入长江排污口79个,另有嘉陵江汇入,据1996年统计,三峡库区年均接纳废污水量超过10亿吨,其中重庆年排废污水量8.50亿吨;涪陵有排污口22个,年排废污水量1.35亿吨,万州有排污口22个,年排废污水量0.81亿吨,宜昌在库区排污口主要集中在巴东,年排废污水量0.06亿吨。大量未径处理的废污水排入库区水域后,使沿江城镇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岸边污染带。建库后,流速减缓,复氧和稀释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km,其中南京长122.8km、武汉77.3km、上海52.3km、岳阳29.5km、重庆27.4km、镇江21.2km。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21个沿江城市被调查的790km江段中,已形成560km的污染带。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流域内地表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流域污水排放量已达150亿t,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45.2%;生活污水量35.8亿t,占全国生活污水总量的35.7%。尤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7个省市为甚,污水排放量共计120.5亿t,占全流域总量的84.6%。而长江干流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48.3%,达标率为56.9%,污水处理水平低于流域和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沿岸排污口的排污是造成长江干流及较大支流近岸污染的根本原因。这些年,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以3%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入江。长江干流运输船达10万余艘,绝大部分船只未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每年数百万t含油污水,近亿t生活污水和7.5亿t生活垃圾排入长江,构成了长江不容忽视的流域污染源。不仅如此,近年来还不断发生运输化学品船只翻沉事故,大量硫酸、甲苯酚、煤油、原油等化学品倾覆入江,对长江水资源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固体废弃物是由工业制造、建筑、烹调、文娱、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活动使用过的各种材料被抛弃后的固体残余物,包括:过期的报纸、玻璃瓶、金属罐、纸杯、塑料瓶、废弃车辆、橡胶、矿渣、动物皮毛、飘尘、污泥与食品剩余物等。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重要原因。1992年仅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就达462万t,堆存量达2170万t。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各种有毒物质极易进入水体,严重污染长江水质。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长江水质的污染。长江水资源是长江流域4亿多人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为实现新时期长江水源保护战略目标,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出以下对策: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又是一种十分脆弱的自然资源,极易受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保护水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为。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心协力,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善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①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应在已有的水质站网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按照流域水功能区划,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口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监测站网采样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传输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水监测站网,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水质情况和水污染的防治成效,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源污染防治服务。②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既要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一切从长江取水的企业和单位要严格监管。③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在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的同时,要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新设或扩大设置的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力度,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应依法处理。④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长期以来,工业污染采取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耗资大、效果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到以源头控制为主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包括选用无污染原料、采用污染轻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对造成长江流域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责令其限期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不能按规定进行治理的,应调整其产业结构或实行“关停并转”。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制订长江水资源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根据长江水污染的特征和流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以有效地歇制住长江水污染势头,保证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现行《宪法》虽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但并没有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然而,我国制定的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和《白皮书》,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这就说明我国在环境与资源的法律和政策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另外,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单项自然资源法规中,由于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立法目的,对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这些自然资源的法律难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应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修改,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得到体现。改革排污收费制度:一是改进收费依据,由浓度收费过渡到排放总量收费。浓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在排放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这不仅与我国“九五”期间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环保主要任务相一致,还可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水对污染物稀释的问题,可有效削减污染排放。二是采用多因子叠加收费取代单因子收费。对于同一污染源中多种污染物叠加收费,污染者承担其污染行为的全部责任,这样才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三是收费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变化而作相应调整,使收费水平略高于设备运行费用,这可刺激企业运转设备治理污染。四是实施超标排污收费向排污收费的转变,无论是何种污染,排污即收费,超标即罚款,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污染程度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减少污水排放:随着水资源目益短缺,开发费用日益昂贵,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长江流域经过多年水利建设,目前供水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预计到本世纪末,长江流域城市和农业灌溉缺水仍将十分严重。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办法,除继续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外,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实行全面节水战略,农业、工业、城市都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以减少污水排放。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上行控制途径: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途径除了采用常规的环境工程技术之外,更应重视和采取生态技术。对于点源污染,通过截污分流,建立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式处理等外部控制手段,湖内污染负荷通过营养物质沉淀,底泥疏浚和引清冲污等内部控制手段得以实施。对于引起湖泊富营养化主要因素的非点污染源,则可以采用加强水陆交错区及生态缓冲带建设的办法,使水陆交错区作为地表径流的主要载体以过滤来自陆地径流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由于水陆交错区的景观界面效应使其中的生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大、根系微生物活动强烈,径流中所携带的有机物较多地在这种环境中被降解,吸附、吸收。该方法已广泛在国外应用,美国明尼苏达州Roseville的Mccarrons湖泊上游修建了混合滞留/湿地雨水处理设施和日本霞浦湖建立的生态缓冲带,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明确经费渠道,保证投入:为促进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保证水资源保护机构经费、正常业务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开支需要。培训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水资源保护管理队伍,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地区间、区域间、国际间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投入。为保证水资源保护管理科学性,有利于制定引导政策,应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科研的投入,为实现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草案规定,“沿江地区实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度。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沿江地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制。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任期目标和出界断面水质负主要责任,将辖区水环境质量作为考核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草案限制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范围外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石油化工等项目。明确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不得批准建设增加水污染物排放量的新项目。重点排污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排污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或向长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工行业的有机毒物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草案规定,在长江干流设置取水口的,以取水口中心周围半径500米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范围内为二级保护区。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639套总数:5575626套专访:3134部会员:292765位
当前位置:
&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同步练习: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2016.05)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同步练习: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2016.05)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87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2.掌握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途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①有毒有害的物质。
(2)危害: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②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③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主要大气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
a.概念:空气中直径小于④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b.危害: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可能出现⑤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⑥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⑦恶性病变。
c来源:荒漠化土地、⑧建筑施工、汽车尾气等。
(2)酸雨:pH小于⑨5.6的降水。
a.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b.危害:使⑩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c.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3.其他大气污染: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1.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是否“百害无一利”?
答案 人体吸入少量的颗粒物,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功能,对人体有利,只有吸入过多的颗粒物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3.我国治理酸雨的主要措施: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等。
2.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的酸雨比北方地区严重?
答案 (1)南方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2)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雨水结合,形成酸雨;(3)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封闭,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4)南方地区的土壤为呈酸性的红壤,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呈酸性,对大气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探究点一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据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截至12月18日,2007年深圳共有217天记录到灰霾,刷新天的最高纪录。
材料二 深圳市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统计。
(1)简述大气能见度与灰霾天气的关系。
(2)据图说明2007年深圳市灰霾日数的分布特征并作出合理解释。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数增多的原因。
答案 (1)灰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2)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灰霾的日数较多。秋冬季节降水偏少,大气层较为稳定,不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
(3)汽车尾气及施工工地扬尘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降水偏少,相对湿度低。
反思归纳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及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防治措施:提高沙源地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控制交通与建筑扬尘;戴口罩等。
迁移应用1 下图数据为日宁波市环保局所提供:据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预计,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天气晴好,PM2.5浓度值有可能继续上升。PM2.5浓度值代表的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合图与材料回答下题。
PM2.5数值除跟天气因素有关系外,还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保证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应该如何控制PM2.5?
答案 燃煤、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是要控制源头,不能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二是要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做到少排废气;三是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污染重的燃料;四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提高机动车辆污染排放标准;五是要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和道路扬尘;六是要注意农业、农村污染,不能露天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多种树。
解析 理解PM2.5指的是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就能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点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十年来,大气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下图示意某地两种大气污染现象的形成过程。
(1)说出图所反映的大气污染现象,并描述图中有毒烟雾的形成过程。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3)结合图,谈谈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答案 (1)光化学烟雾、酸雨。汽车尾气中的碳化氢和一氧化氮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烟雾。
(2)排放到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害人体健康。
(3)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②提倡清洁生产,减少工厂的废气(二氧化硫)排放;③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反思归纳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污染物 形成过程 危害 防治措施酸雨 SO2、NOX等
酸性气体 酸性气体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转化为硫酸或亚硫酸以及硝酸,混入雨水或雪水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采用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烟雾 石油烃废气、
一氧化碳和铅烟 排放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使家畜患病,妨碍农作物及植物的生长;橡胶制品的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到腐蚀;使大气浑浊,影响交通 进行交通整治,调控市区车流量;使用无铅汽油;研制先进尾气净化器;减轻汽车的耗油量,抑制尾气污染
效应 CO2等温室气体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 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
迁移应用2 2008年夏季,美国洛杉矶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此完成(1)~(2)题。
(1)污染发生的原因是(  )
A.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
B.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
C.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D.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
(2)导致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和硫化物
B.二氧化硫和氟氯烃
C.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D.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洛杉矶等城市夏季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多,污染物丰富;二是夏季阳光强烈、气温高,加剧了大气污染。第(2)题,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甲烷等。
读“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1~2题。
1.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污染指数最高线的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为4、5月份,此季节正是北方沙尘暴发生时期。可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增加并且尾气的排放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的刺激,还会造成酸雨现象。据此回答3~5题。
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微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4.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5.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答案 3.A 4.B 5.C
解析 第3题,大气污染物因随大气运动而扩散到其他地区,但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这种扩散作用比较微弱。第4题,春季频发的沙尘暴,会增加大气中的沙尘数量,加剧大气污染程度。第5题,四川盆地酸雨较严重。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2013年1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呼吸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材料二 城市中PM2.5的流程图
(1)PM2.5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日常发电 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等。
解析 (1)PM2.5是指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故主要从城市大气污染来源角度分析。(2)北非的农牧业过渡带PM2.5浓度高主要反映荒漠化加剧,故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从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角度分析。(3)PM2.5受到人们关注,主要从其危害角度分析。(4)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从减少废气的排放角度分析。
[基础过关]
读“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1~3题。
日期 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 SO2 CO O3 NO2 可吸入颗粒物2月16日 11 77 20 99 138
3月2日 61 32 19 39 105
3月16日 32 19 31 22 500
4月2日 56 42 49 79 260
4月15日 18 21 32 40 324
5月2日 37 25 51 44 76
1.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2.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
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C.减少城市人口数
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
3.北京市春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增多的动力原因是(  )
A.大气的热力环流
B.冷气团的快速移动
C.土地荒漠化速度的加快
D.气旋的频繁活动
答案 1.B 2.D 3.B
解析 第1题,从表格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值最大,再结合表格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可吸入颗粒物多的原因:春季我国的北方地区干旱且多大风,粉尘物质容易被风吹起。第2题,加强绿化,减少裸地,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粉尘。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冷空气活动,风力大,是导致可吸入颗粒物多的动力原因。
4.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缺”。这主要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危害。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容易和碳酸钙反应,腐蚀大理石雕像。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5~7题。
材料一 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多个省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 全国酸雨分布图
5.材料一中所列省市中,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①上海 ②河南 ③柳州 ④山东
6.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①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②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 ③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④促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7.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的原因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雨水丰沛且降水量大 ④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答案 5.C 6.D 7.A
解析 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上海和柳州都位于重酸雨区。第6题,在“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中,排污量大的企业要购买排污量小的企业的排放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生产成本,会促使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最终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第7题,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既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有关,又和相对封闭的地形、降水较多的天气有关。
8.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化石燃料 无机硫 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解析 第(1)题,由图甲可知,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的无机硫、硫化物。第(2)题,从图乙中可发现,煤炭消费量越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越大,因此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煤炭消费量。第(3)题,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4)题,酸雨的危害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北京 92 TSP Ⅱ
贵阳 69 TSP Ⅱ
(TSP为总悬浮物)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每年约有2 000万吨煤燃烧,200万辆机动车排气,5 000多处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污染。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9.北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
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
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
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大于北京
10.贵阳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 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尘沙
D.①②③④
答案 9.D 10.B
解析 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低于贵阳,而酸雨危害较重的为贵阳。贵阳的酸雨不仅与酸性气体的排放量有关,还与贵阳的地形以及酸性土壤有关系。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解析 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江苏省以秸秆最大,北京市以薪柴最小。
1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展沼气 ②开采小煤窑 ③利用太阳能 ④种植薪柴林
解析 沼气和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原,而②④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3.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解析 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尾气对水体不会直接造成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
14.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
答案 (1)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
(2)成都平原 地形闭塞,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
(3)主要污染物相同 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
(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即可得出。第(2)题,三地区中,成都平原的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加之地处四川盆地内,地形闭塞,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酸雨最严重。第(3)题,三地区大气污染的相同点结合图中数据归纳。第(4)题,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从能源消费方面着手。
15.下图示意我国某省降水中各项离子所占的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该省最主要的和比重逐年提升的酸性污染物,说明酸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简述该省酸雨的防治措施。
答案  (1)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繁殖;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
(2)加强酸雨的监测;减少使用矿物燃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依法加强管理;运用脱硫技术,实现达标排放;控制机动车数量,提倡绿色出行等。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离子比重可以得出最主要和比重逐年提升的酸性污染物;酸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对土壤、农作物(水生生物)以及土壤的危害来分析。第(2)题,防治酸雨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技术水平等。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