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何种措施来规避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个人措施)

如何理解当前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管理通货膨胀预期?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当前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求详细答案
各国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2010年中国会会出现输入型通胀,铁矿石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约40%。在财政政策方面、减税,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减少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紧缩信贷。如此巨额的市场流动性。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同时。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近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秋季报告》称,增加税收,从今年初到目前,已经将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英国央行,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其他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4.增加商品有效 供给。美国2009年9月基础货币投放量为1.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调整经济结构。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世界经济复苏迹象的出现,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但信贷快速增加,谋求预算平衡,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在货币 政策方面,提高经济效益。2,减少消耗,信贷投放达到8万亿元,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新增近万亿美元。我国虽然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在下降,通货膨胀特别是输入型通胀正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又一个问题,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约60%。3.8万亿美元,输入型通胀压力对推动我国物价走高的影响越来越直接,控制货币投放。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正在加剧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超过危机之前的2倍,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1,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今年前8个月、日本央行也采取了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在2009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通货膨胀预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货膨胀解决办法
通货膨胀解决办法
鉴于通货膨胀形势的变化,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治理通货膨胀,除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外,还需深刻认识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重以下三个方面,从中长期发展战略上化解通胀压力。
首先,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缓解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
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国内需求旺盛,必然要促使价格上升,形成通胀压力,这是基本经济规律。从近期数据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跌入谷底,到2010年下半年企稳回升并加速上行,整个经济进入重拾快速增长态势。事实上,去年4季度以来物价的较快上涨,与同期GDP环比增速超过10%有关。今年两会期间,我国主动将2011年GDP增速调整为8%,并将整个“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到7%,就是考虑到了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相关性,在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减轻通胀压力。但要注意到,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加之地方政府换届,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投资攀升,加大通胀压力。对此,我们应当加以重视,着力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力争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创造条件。
第二,加强流动性管理,减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近年来,导致国内流动性充裕有“主动”与“被动”两方面原因。从“主动”方面看,为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目前仍有许多在建大项目,需要继续获得信贷支持,这部分信贷规模极难压缩。从“被动”方面看,近年来我国外汇持续流入,直接或间接地引致基础货币增长,应该说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有效管理流动性,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信贷总量这个“闸门”,同时考虑到社会融资总量要远大于银行信贷总量这个实际,应更加注重利率等价格工具的运用,着力引导社会融资流向,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有效产出,消化和吸纳过多的货币;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重视进口,并及时进行对冲操作,以减缓外汇流入引起的通胀压力。还有,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通过渐进升值,有效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
第三,加快结构调整,化解中长期成本推动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价格较低,在较长时间保持了低成本竞争优势。从目前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看,今后我国要想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需要深入推进要素价格改革,加快转变原来主要依靠廉价要素资源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尽快建立要素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但考虑到要素成本上升是长期趋势,当前对此形成的通胀压力不应进行过度压制,否则可能会使要素价格发生扭曲,难以发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达不到结构调整的预期效果。因此,要从根本上抑制物价上涨,需要正确处理好抑通胀与保增长、调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体现资源稀缺程度以及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要素成本上升只能因势利导,充分依靠和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对企业形成进行产品、市场、管理等创新的“倒逼机制”,才能真正从战略上推动调整结构,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改善供给,逐步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且,从中长期看,让企业面临真实的成本压力,恰恰会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过热,有助于真正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非常遗憾的是,现在看上去,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当中都将会陷入低增长、高失业率的经济泥潭,不过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抛弃固有的成见,不再将通货膨胀视作经济的洪水猛兽,视作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现象。
事实是,美国经济现在恰恰就需要更多一点,而不是更少一点的通货膨胀。我知道这样的说法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但我们拼命要压低通货膨胀的政策确实是我们现在糟糕处境的成因之一。
即便不是全部,也应该说,我们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当中的多数都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们却因为害怕政治上的副作用而不敢采取行动。他们的担心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这个国家确实是受着那些想要扩大我们经济灾难的力量的严重影响。
不是吗?政治家们已经在呼吁,甚至压迫联储暂停甚至是终止任何推动复苏的努力,他们宣称,通货膨胀将会很快失控,再加上眼下就已经了不得的失业问题,局面将变得一团黑暗。
不过,最近我们已经开始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将通货膨胀定义为一种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问题。芝加哥联储总裁埃文斯(Charles Evans)周一就表示,我们现在是在“与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幽灵作战”,而这是危险的,可能会导致“重复1930年代的错误”。
他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我们面前的困境确实与1930年代的萧条更为相似,而不是1970年代的停滞膨胀。
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经济问题就是缺乏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由于9%以上的失业率,今年上半年只有0.8%的贫血增长,造成了经济规模比应该的水平低了整整1万亿美元的现实。这是对人的生命和潜力的巨大浪费,我们需要为此付出的社会成本之高,远远超过那么一两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
销售数字必须提升,这样才能让企业有理由雇用人员,有理由为未来投资。不过,消费者的开支水平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看着疲软的销售额,自然很难有勇气进行进一步的扩张。
是什么在遏制需求呢?疲软的经济增长,以及居高不下的个人、企业和银行债务是两个主要的原因。尽管充足的信贷确实为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经济增长出力不少,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巨大的债务负担正在扼杀我们今天的经济――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欧洲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
在美国,债务总规模已经从1979年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50%增长到2009年的367%。这是个50万亿美元的,让人无法直视的数字。个人的债务总规模为13万3000亿美元,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102%。数以百万计的“房主”,他们的住宅其实都已经资不抵债。
这样的债务重压之下,经济怎么可能正常增长?如果我们不想看到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停滞,我们就必须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可是,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方法有三个:一是通过破产或者其他方法完成债务减记,一是通过收入增长解决问题,再就是允许负债者以更加廉价的美元来偿还债务。
理论上说来,破产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眼前问题的规模太大,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法律和金融系统能够以足够快速度消化的水平。加速止赎只能导致悲剧性的错误,就像所谓机器签名所证明的那样。
通过收入增长摆脱困难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让收入在未来十年内增长一倍,债务就会回到可控范围之内。然而,这是任何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不可能相信的:在过去十年当中,美国典型家庭的收入几乎都没有任何增长,而未来十年的前景,似乎只能比过去更加灰暗。
于是,最后只剩下了通货膨胀这一个选择,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是所有价格的暂时的,整体性的上涨,尤其是工资和房价。与此同时,我们要的也不是津巴布韦那种超级通货膨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将通货膨胀控制在2%或者更低的水平,而现在我们应该放松一点,在一段时间之内允许3%至4%,甚至6%的数字出现。
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的经济学家,都有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小布什(Geodge W Bush)和罗姆尼(Mitt Romney)的经济顾问曼昆(Greg Mankiw)就呼吁应该有段暂时性的通货膨胀期。罗格夫(Ken Rogoff)长期以来都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反对者,但是近期也在《金融时报》上撰文说我们应该尝试“努力通过4%或者6%的适度通货膨胀达成一定程度去杠杆化目的的选择”。芝加哥联储的埃文斯则说,联储应该许诺,只要失业率还居高不下,只要通货膨胀率还低于3%,低利率就会继续下去。
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承认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是件好事情。至少,伯南克1999年是在这个问题上表过态的。当时,他作为一位学者向日本人提出了关于如何走出他们“失落十年”的建议。他认为,日本银行应该正式采用“3%至4%通货膨胀的目标,将其维持若干年”。
然而,今天的伯南克却被联储之内和之外的政治家们所包围。他曾经敦促日本政府“放弃过度的谨慎和对批评的防御性反应”,但是现在,他自己却做不到了。
不错,如果伯南克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3%到4%,他肯定就会立即招来各个方面强大的火力,更不必说罗格夫建议的6%了。公众都深信,更高的通货膨胀就意味着经济自杀。
然而,历史记录却显示,低通货膨胀政策其实并不见得就是经济的好朋友,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略高一点的通货膨胀就会造成怎样的损害。国际货币基金也不是多支持通货膨胀的组织,但是在2002年,他们的研究结论却是,将通货膨胀目标确定在2%至3%是危险的,因为这会损害央行在面对紧急状况时的灵活性。
从1950年到1980年,政策制定者们还没有谈通货膨胀而色变,这段期间内的通货膨胀率为4%,而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3.6%,失业率平均为5.2%。然而,等到政策制定者们将通货膨胀设定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敌人之后,他们的确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到了3%以下,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增长速度降低到2.7%,失业率上升至6.4%。
事实上,低通货膨胀周期恰恰是和债务大爆炸周期,经济金融化周期,以及减速增长周期重合的。
由于公众在通货膨胀问题上所受到的错误教育,我们现在正面临一种特殊的困境: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场(或者以上)的全民运动,要求低通胀。
茶党和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或许是忘记了,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其实主要还是以阶级区分的,许多债务人都可以从适度的通货膨胀当中得到好处,而受到损害的,其实是少数债权人。
适度的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多数人可以让少数上层社会分担去杠杆化的痛苦,后者在过去三十年当中得到了过多的好处,原因就是监管松弛、全球化与低通胀政策。
联储和其他机构不能再畏首畏尾了。和9%的失业率比起来,3%到4%的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
本文地址: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应对措施,应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应对措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规避通货膨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