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爽垲也的爽是什么嫉恶如仇的意思是什么

快意恩仇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快意恩仇是什么意思?
快意恩仇(kuài yì ēn chóu)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该词在武侠小说中甚为常见。即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干脆利落,不会前怕狼后怕虎.早在《史记·刺客列传》里,就可看到对“快意恩仇”的演绎,传说中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刺客,为报恩慷慨赴死,为报仇亦慷慨赴死。他们惨烈的行动,固然有如荆轲刺秦王那样兼及力抗暴秦的天下公义的,但更多的是纯从个人恩怨出发。而《游侠列传》中的大侠郭解,则“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恩仇;恩雠&/question/3407099://zhidao.偏指仇怨。 2.baidu.baidu。 4?si=2" target="_blank">http快意./question/3407099.偏指恩惠.亦作&quot.html://: 心情爽快舒适,感到十分~:微风吹来: 1.恩与仇。
<a href="http?si=2有恩报恩。 3
快意恩仇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2047|回复: 9
(明)张岱 蔡镇楚注译:陶庵梦忆(传世小品丛书),pdf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书名: 陶庵梦忆
作者: 张岱
丛书: 传世小品丛书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2003年8月
书籍大小: 61
书籍清晰度: 快速版 150dpi或者不清晰
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
书籍完整性: 完整
书籍内容提要: 《陶庵梦忆》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这本岳麓书社出版的蔡注版,是唯一面市的全译本。
本帖最后由 stargate756 于
16:0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第三卷还是有问题。&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阿堵物 + 20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阿堵物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陶庵梦忆》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汉民族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 rssfeed 帮刘备卖草席,赚 6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1:00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陶庵梦忆》张岱自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
  “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1:00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浅谈《陶庵梦忆》校注的一些问题
作者:吕 山
绍兴文理学院校报第13期(总第358期) 日
  《陶庵梦忆》真是好书,看二三十年间,各家所出点校本、注释本、插图本不知多少。作为张岱乡中人,获益良多,本文只想谈一些感想,当否有待方家指正。有错字改与否这是古籍整理中普遍碰到的一个难题,发现错字改不改?或许多数人不主张改,所以《陶庵梦忆》那么多本子,几处明显的错讹,谁家都没有改。如卷四《牛首山打猎》,说道“看剧于献花岩,夜宿祖茔”。茔者,墓也,夜宿坟墓,这不好理解。前几年,曾有读书类报刊载文指出“茔”当系“堂”字之误,因“堂”字俗写像“茔”。吾乡娄如松君著《陶庵梦忆佐读》,特指出两点:一是张岱另一部著作《野航船》中,专有“古迹”一类,其中有“祖堂”:
  祖堂 在应天府治南。唐法融和尚得道于此,为南宗第一祖师,在山房禅定,有百鸟献花,故又名献花岩。
  据唐释道宣所撰《续高僧传》,这位法融和尚俗姓韦,润州延陵人,十九岁入茅山依炅法师,“贞观十七年于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茅茨禅室”,修成正果,而其地经宋元明三代大兴土木,由茅茨一变而为“祖堂寺”,山也同时名“祖堂山”。至于何以既是打猎,又是看剧?娄如松君指出,张岱有《阮圆海祖堂留宿二首》,原来打猎当日在祖堂寺邂逅阮大铖邀请看戏,故“夜宿祖堂”,这可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但有的字,一时殊难判定,只好存疑,另作注解说明,如卷一《木犹龙》有“进鲁献王”句,娄如松据《明史诸王一》,说封于兖州的鲁王,万历二十九年寿 为“宪王”,不是“献王”。我想张岱不会错,是别有道理,还是后人抄错很难说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字前后颠倒,如卷六《齐景公墓花樽》“归乾刘阳太公”句,张岱这位太公大名刘毅,字健甫,别号乾阳,他有一位孙女儿嫁给了张岱,所以张岱要称他“太公”。《绍兴水澄巷刘氏家谱》有载,错不了。这里正确的说法确应是“归刘乾阳太公”。今所见版本多数都作“乾刘阳”,惟续修四库全书本即乾隆五十九年王文诰整理本改作“归乾阳刘太公”,《美化文学名著丛书》本为“归刘乾阳太公”。吾乡娄如松君高人一等处,在于他从刘氏家谱找到其人,还从其人行传中证实张岱所写真实可信。
  总之我主张凡可以确定的错字都要改,尤其因为《陶庵梦忆》脱稿最初的一百多年间,始终没有付梓,辗转抄袭过程中,错讹在所不免。如果因循旧说,这种错讹就会保持下去。今天我们点校古籍,如果不为研究版本的专业工作者用,应该多找些本子,相互参照比较,纠错正谬,以利大众。注释绝非易事《牛首山打猎》有这样的句子:“鞲青,绁韩卢。”各本多有注释。有一种注释说:“鞲青 :以青色的细布为臂套,用来收缩衣袖以方便动作。 :物体较细的部分。绁:牵牲兽的绳子。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又有一种解释说:“东汉张衡《西京赋》:‘青 挚于鞲下,韩卢噬于绁末。’青 ,苍鹰。鞲,臂衣,披在肩臂以擎鹰。韩卢,犬名。”还有一种解释:“鞲:射箭时所用皮制臂套。青 一种青腿的猎鹰。”以上三种解释,第一种称“ ”为物体较细的部分有以偏概全之嫌。《康熙字典》释义之一确有“胫骨近足细处”的说法,但放在这里不说青腿,而说青腿较细的部分,似不合适。王世襄老先生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大鹰篇》,说“架鹰也叫举鹰,右臂戴‘套袖’,长约二尺,即古人所谓的‘鞲’(元稹诗‘鞲鹰暂脱羁’)。‘鞲’,从‘韦’亦从‘革’,知古人多以皮革为之。考究的则用锦,‘锦鞲’亦常见于古诗。北京多用紫花布缝制,内絮棉花,黑色线纳斜象眼纹,套之可防鹰伤人臂。”(见《〈锦灰堆&第二册》),原来现在玩鹰的人,为防止被鹰抓伤,也要套这种特制的臂套,即古人叫做“鞲”的东西。如果一味依赖字典,生吞活剥会令读者如坠五里雾中。
  还有一种注释更为可笑。前引“归乾刘阳太公”,某种本子注释:“归乾———归属,占有。刘阳太公,即刘毅,字健甫,山阴人。万历已丑会试第六名,官至广西按察使、右布政使,移病归。”关于“刘太公”的介绍无错,但他把本来因为讹夺出错的句子,割裂成为“归乾———刘阳太公”两部分,近乎滑稽。
  《陶庵梦忆》以文体而言,属于笔记一类,形式散漫,内容庞杂,蔡镇楚先生以为按题材分类可归纳为山川形胜类、民俗风情类、亭台楼阁类、戏曲技艺类、方物饮食类共五大类,其中天文地理,历史典章,人物制度,吃喝穿着,几乎包罗万象,注释绝非易事。如《牛首山打猎》和《苏州白兔》都写到“昭君套”,昭君套什么样子?罕见解释,华夏出版社加注释说:“当时妇女一种头饰,以条状貂皮围在髻下额上。传说为昭君出塞时所戴。”
  关于昭君套,《中国风俗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4月第4次印刷)服饰类中也有一种说法:
  昭君套 古代一种无顶的女用皮帽罩。因形同绘画和戏曲中昭君出塞时所戴的皮帽罩类似,故名。北方寒冷,常用貂皮覆于额上,以御寒取暖,后演变为妇女首饰。《红楼梦》第六回:“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
  这两种注释近乎一致,后者特意告诉我们,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说明它是贵族女性服饰,不知《红楼梦》连环画怎样描绘?
  由蔡镇楚先生所归纳五大类看,知识面何等广阔,如果能注则注,不能注而作罢,而以“选注”作为借口,这不是正确的态度。《陶庵梦忆》既是具有文献价值的书,理应为之精校、精注,使之成为当代的善本书。关于工作底本就我见闻所及,《陶庵梦忆》分为八卷,收文章123篇(惟兰州大学出版社本失收卷二《表胜庵》一篇),自《钟山》起,止于《 福地》。个别本子有附录,如华夏出版社《 福地》后有“补遗”四篇,先后为《鲁王》、《苏州白兔》、《草妖》、《祁世培》。另中华书局淮茗评注本附录为《自为墓志铭》,但都没有注明出处。
  在此我想说的是,当代中国著名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为《张岱研究》一书所作序言中说,希望“能有一部整理较好、校印认真的张岱全集出版”。如《陶庵梦忆》这样的名著,当然首先应当获得较好整理和校印。而如上所说,现状与期望显然还是有距离的。
  如此,出版界还要面对工作底本的问题。据《张岱探稿》一书的作者张则桐的说法,《陶庵梦忆》最早有凤嬉堂抄本,金忠淳刻《砚云甲编》本,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文诰刻本,道光初王见本巾箱本,咸丰年间粤雅堂丛书本。民国时期俞平伯点校了《陶庵梦忆》,朱剑芒将其收入《美化文学名著丛书》。这些本子,对于从事整理点校的人显然十分重要。如我从绍兴某藏家手中获见的本子,中缝上部有《梦忆》二字,下部有“砚云书屋”四字,末尾有金忠淳跋语,不知其是否即为“砚云甲编”本?它最后三篇文章即为《苏州白兔》、《草妖》、《祁世培》,没有检查《鲁王》一篇是否也在其中。各篇都不加小标题,也不分卷。依此情形,现作附录的三四篇文章也是《梦忆》的组成部分,今后整理自不必再把它们作为“附录”处理。王文诰刻本收在《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加影印出版,见于各大图书馆,不难寻觅。民国时期俞平伯点校本,是否即朱剑芒收入《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本子,我以为还不好说。好在1982年6月上海书店曾经影印一次,也不难找。它不分卷,所用底本似不像王文诰的本子。我对这个本子有好感,在于许多本子都作“归乾刘阳太公”,该本已改作“归刘乾阳太公”。所以多找些版本有这个好处。发扬本土优势《陶庵梦忆》卷三《禊泉》写到“甲寅夏过斑竹庵”,禊泉就在斑竹庵里。某家本子注斑竹庵“在山阴县城南二十里娄公埠下”。注释者粗心,没有看到张岱另一篇文章《阳和泉》开头就说“禊泉出城中”。乡人娄如松指出,城外斑竹庵非城内斑竹庵,前者载于《嘉庆山阴县志》,后者载于《康熙会稽县志》,就是离东昌坊口鲁迅家不远的长庆寺,俗名斑竹庵。
  我由此想到的是,娄如松的《陶庵梦忆佐读》尽管失于校对,错字多得令人讨厌,但整体而言,却有“人无我有,别有千秋”之势,譬如他对许多地名的注释,对于张岱家族和外家一些人物的注释,比较起非本地人的隔膜,他的准确已到了不容置疑的程度。绍兴本地读者更有亲切之感。《陶庵梦忆》写本地的篇幅占到全书一半,有些地方即便今日老绍兴也未必尽知,娄如松好在土生土长,不惜跋涉之劳,一一为之寻访,严助庙、天镜园、龙喷池、阳和泉……惟有他说得清楚。我想,这应归功于本土优势。“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想本土专家学人应当多所贡献。这一方面前已有佘德余教授作了榜样,他与高学安先生合力校注了张岱的《快园道古》,还撰《张岱家世》,大有益于张岱研究。其实凡有志于绍兴乡土文史著述的乡中人无论专业和非专业的作者,都可以大胆尝试。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0:02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悔恨有加,自谴不已。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 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 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目录前言 蔡镇楚
金乳生草花
濮仲谦雕刻
朱云崃女戏
花石纲遗石
朱文懿家桂
湖心亭看雪
/gp/product/B0011A1YBM?ie=UTF8&isInIframe=1&ref_=dp_proddesc_0&s=books&showDetailProductDesc=1#iframe-wrapper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阿堵物 + 3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02:55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 && &蔡镇楚教授,中国诗话研究专家、中国文学批评家、唐宋诗词研究专家、中国茶文化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诗话第一人”、“东方诗话学的开创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九大家”之一、“中华茶祖神农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他曾受教于钱钟书先生,知识广博,功底深厚,才思敏捷,富有开创性,是中国著名学者,著作等身,又是著名作家与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有《白沙溪》(201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城》(钱钟书《围城》子弟篇,201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散文集《书房之梦》,诗文集《石竹山房诗文选》。影视剧本有《黑美人》、《楚台风》、《陈圆圆、《火烧长沙》等。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本书大概看了几篇,但是和之前买的只有注释没有翻译的版本相比,这个翻译的很多词藻并不可信,比如《刘晖吉女戏》一文中,第一句翻译,“女戏以妖冶恕……”,这个“恕”竟然翻译的是宽恕,很难通顺也不对头,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1:00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穷石崇,斗金石。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终曲。
有账号问题请留言
官方微信扫一扫
Powered by陶庵梦忆序_百度百科
陶庵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是明代文学家为《》一书所作的序言,是一篇“说梦”的散文佳作。文中描写了张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昔日的果报,并且认为五十年的生活不过是人间大梦一场。[1]
陶庵梦忆序作品原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1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2。作《自挽诗》,每欲引决3,因《》未成,尚视息4人世。然瓶粟屡罄5,不能举火6。始知首阳二老7,直头8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粧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9,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10: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11;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12;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13;以荐14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15;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16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17,夜气方回18。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19,车旋蚁穴20,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21,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22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23。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24,恍然犹意未真25,自啮26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27,犹事雕虫28,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29,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30,漏尽钟鸣31,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32,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33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34,劫火35猛烈,犹烧之不失也。[1]
陶庵梦忆序注释译文
陶庵梦忆序词语注释
1.駴駴(hài):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2.愕窒(êzhì)不敢与接:不敢喘气,害怕接近。愕,陡然一惊的样子。窒,指窒息。接,接近、接触。
3.引决:自裁,自杀。
4.视息:观看和呼吸,即指活着。
5.罄:(qìng),空,净尽。
6.举火:指生火做饭。
7.首阳二老:伯夷、叔齐是商末孤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叔齐也不愿意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8.直头:竟自,一直。
9.生长王谢:这句是说,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望族,他们的生活都很豪华。《南史·侯景传》:“景请婚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后世因以代指门高世族。
10.罹(lì)此果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罹,到。果报,佛教说法,认为人作了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称为“果报”,也称“因果报应”。
11.以笠报颅,以篑(kuì)报踵,仇簪履也:这三句话是说,今天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下面几句句意相同。笠,草帽。篑,草编的筐子,这里指草鞋。踵,脚跟。仇,报答、报应。
12.以衲(nà)报裘,以苎(zhù)报絺(xì),仇轻暖也:衲,补裰的衣服。裘,皮袍。苎,通“苎”,麻织品。絺,粗葛布。轻暖,轻而温暖,比喻衣服鲜厚。
13.以藿(huì)报肉,以粝(lì)报粻(zhāng),仇甘旨也:藿,一种野菜。粝,粗米。粻,好粮米。甘旨,美叶的食品。
14.荐:草褥子。
15.以绳报枢,以瓮报牖(yǒu),仇爽垲(k?i)也:枢,门轴。牖,窗口。这里说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极言其贫穷之状。爽垲,指明亮干燥的房子。
16.舆从:舆,车、轿。从,随从的人。
17.鸡鸣枕上:在枕上听见鸡叫。
18.夜气方回:夜乞,黎明前的清新之气。《·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孟子认为,人在清明的夜气中一觉醒来,思想未受外界感染,良心易于发现。因此用经比喻人未受物欲影响时的纯洁心境。方回,指思想刚一转动。
19.黍熟黄粱:自己刚从梦中醒来。黄粱,事出唐沈既济作的《》。大意是说,卢生在邯郸路上遇见道士吕翁,吕翁给他一个磁枕,他枕着入睡,梦见自己一世富贵,梦醒以后,才明白是道士警告他富贵是一场虚空。在他初睡时,旁边正煮着一锅黄黍,醒来时,黄黍还没有熟。
20.车旅蚁穴: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蚁穴,事见唐李公佐作的《》。大意是说,淳于棼在家中酒醉,梦至“槐安国”,国王以女嫁之,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与敌战而败,公主亦死,被遣回,梦醒之后,寻找梦里踪迹,见槐树南枝下有蚁穴,即梦中所历。以上两句都是借比自己历经艰难之后的寂寥时刻。
21.不次岁月:不排列年月。
22.志林:书名,后人整理苏轼的笔记,分类编辑而成。这里借指一般分类编排的笔记本。
23.城郭人民,翻用自喜:古代传说汉朝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来变成了一只鹤,飞回家乡辽东,见到人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这两句是说,如同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张岱所作《陶庵梦忆》一书,多记明代旧事,所以暗用了这个世典故。
24.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时歌《·小雅·鹿鸣》之章,故名。(见《·选举志上》)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称鹿鸣宴。
25.犹意非真:还以为不是真的。
26.啮(niè):咬。
27.大梦将寤:这里指人的一生将尽。佛家常称人生一世为大梦一场。寤,醒。
28.犹事雕虫:这里指写作。雕虫,雕刻此虫,比喻小技巧。
29.慧业文人: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慧业,佛家名词,运用智慧的事业,这里指文事。
30.邯郸梦断:即指前所述的黄粱梦醒。
31.漏尽钟鸣:古代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种报晓。漏尽,即指夜尽。钟鸣,即指天明。都是说夜梦该醒的时候。
32.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载卢生将殁时上疏,没有“犹思摹榻二王”的事。汤显祖根据同一故事写的戏曲《》,在卢生临死时,却说过这样的话:“俺的字是钟繇法贴,皇上最所爱重,俺写下一通,也留与大唐作镇世之宝。”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他们和钟繇都是著名书法家。
33.名根:指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
3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3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这里指焚化身体(结束一生)的火。劫,梵语“劫蔌”的略称。动蔌是一在段时间的意思。这里指人的一生。[1]
陶庵梦忆序白话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我这才懂得、竟直饿死,(说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在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作为穿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自己应当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受用?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不用写年份;也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痴人的面前不能提梦啊。
以前有一个西陵的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害怕那不是梦,一个又害怕那是梦,同样是做梦的人。
我现在一生将尽,但还在从事写作,这又是在了。因而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化解,正如黄粱梦醒,时间用尽,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他们的一点名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也是无法烧尽的。[3]
陶庵梦忆序创作背景
《陶庵梦忆序》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传世之作《》所作的序。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4]
陶庵梦忆序作品鉴赏
在此序中作者以雅洁优美散文形象,叙述了作者繁华生活过后最终归于沧桑的经历,作者把今日的饥饿贫穷归于以前奢华生活的报应,并认为五十年来的生活不过是梦一场,全篇体现了作者因改朝换代巨变的心灵痛楚。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粻”、“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 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此序的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是由此而来。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的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成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须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作者用看似虚化的比喻与其实际状态相连,突出了作者写此序时的”痴“状心态。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的典故;在文中描摹自己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的心理时,联想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的典故;在文末描摹自己写作时“名心难化”、“ 名根不失”的心理时,再联想到邯郸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4]
陶庵梦忆序作者简介
(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三不朽图赞》、《》等文学名著。[5]
张岱.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99-101
张岱.《陶庵梦忆》:紫禁城出版社,:3-4
徐柏容.张岱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梦忆》序,P129-131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国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经纶学典教材解析-2010
.凤凰网&#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嫉恶如仇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