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减招对的起努力拼搏的句子孩子吗

这两天,湖北江苏两地高考减招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想必诸位已经有所耳闻。湖北江苏本就是高考大省,却还要让出4万+3.8万的录取名额。这一举动不仅当地的家长群情激愤,就连那些早已经历过高考的考生也是满腔怒火:我也会有儿子女儿的,恩……所求何事?无非“公平”二字。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关教育,每个人自然也是霸王项羽附体:你们学到高三还不会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凭什么你能上清北复交,而我只能大专技校?京沪可取而代之……公平好么?当然好。公平要么?当然需要。但实现公平,仅凭满腔热血还是不够的。所以小小琪想谈的,是江苏湖北两地高考减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录取名额,按“钱”分配从直觉上来说,也许有些人觉得,考生数量才是决定高考录取分配名额的最重要因素。但与大众感觉相反,各大高校就没有想过要按人口平均分配,事实上一直都是按钱分配。尽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誉,但教育领域从来不是清高之地。大学的运作支持亦是如此。没有现实基础支持,一切运转都是空谈。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绝大多数重点大学,包括全国绝大多数985和大部分211院校,都应该是教育部直属的“部属高校”。但事实上,只有清华、北大两所全国顶尖大学,经费全部由教育部以中央财政拨发。好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央不给剩下的部属高校足够的财政支持,那么钱从哪里来?很简单,各省市地方自己来。大学经费主要是三块,预算拨款、科研课题经费、学费学杂费。就预算拨款而言,虽然理论上应该是教育部和所在地地方政府50%对50%,实际上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出资常常占到55-60%,甚至更多。而科研课题经费这一块,地方政府、科技部、本地企事业单位,大约各占三成,教育部只有一成的比例,因此来自中央财政的是四成,来自地方的是六成。举例来说,2012年上海地方教育经费支出达700亿元之巨。这什么概念呢?随便举两个人口和面积排名中游的省:2012年河北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为591亿,但河北省可是一个有七千多万人的人口大省。2012年四川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多一些,也不过665亿,而四川省也有八千多万人口。而教育部的财政支持规模仅有1856亿元,还不足上海的三倍。花了本地那么多纳税人的钱,总得有所表示吧?否则你让当地人怎么想……所以,在如此地方化的经费来源之下,越来越多的重点大学,倾向于把近半数、甚至超过半数的招生名额提供给本地,以回报本地的大力支持,看上去也不是非常不合理。中央部署高校尚且需要地方财政供养,那么那些地方所属院校就更不必多言了……还没有停止跨省招生,才值得深思……再看国外,美国各州州立大学和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私立大学的招生,也都会向本地生倾斜,因为这些学校毕竟占用了本地各种资源。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名义上的全国性大学几乎全都地方化了。真正的全国性大学,除了清华北大两所名校之外就没有了,而清华、北大偏偏过于照顾北京。(北京的同学请息怒,不是上海考生甩锅,毕竟这次你们一个名额都没出,上海好歹还出了5000个,可轮到挨骂,京沪总是绑在一起的……)高考录取名额分配问题有解决办法么?有,但得从中考做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事实上高考招生有问题,源头在中考。现在教育部门只乐于谈论“流入地高考”,而不愿意谈论“流入地中考”,原因在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回避地方要求中央掏钱的呼声。但如果没有“流入地中考”,连本地的高中学籍也没有,谈论“流入地高考”岂不是“镜花水月”?总不能改来改去,最后便宜了“高考移民”吧?可你谈到中考,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下,就得面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可问题是,基层的区县教育部门根本拿不出额外的钱……外来人口贡献的财政税收,主要被中央(国税)、省和地市取走,最基层的区县政府获得的比例很小,但却要负担几乎全部外来随工子女的教育成本,他们当然不愿意,也缺乏超负荷负担的能力。目前从全国来看,只有上海从2008年起开放外来人口随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地入学,并由市级财政统一补助。但财政投入问题也很不乐观:由于多年计划生育执行优良,上海总人口保持稳定,随着生育高峰过去,中小学软硬件都已逐渐宽裕。但从2008年起,外来人口随工子女可以就地入学上海公立中小学,以及升学中专中职学校后免学费入读。仅仅是现行的尚有限制的开放,2008年当年就支出了额外教育经费六十多亿元,2012年进一步增加至约90亿元。90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可以全额养一整所清华大学了,普通“211”大学可以养三四所了。那么各地是愿意多养几所大学,还是“做好事不求名”的接收大量农民工子女入学呢?答案显而易见。这下子,就真的得靠国家来帮忙了……毕竟,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是国家战略~怎么帮忙呢?还是靠钱……比如,教育部(中央财政)加大对部属高校的投入,让其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大学,那么录取名额分配也就可以按照统考来决定……比如,教育部加大对地方所属高校的投入,缩小他们与重点大学的差距,那么也能遏制高校招生的地方化趋势……说回这次的减招事件。看上去,的确是湖北江苏吃亏。但具体问题也得分类讨论。第一,跟考生数量大幅下降有关。江苏2015年比2014年少了3万多考生,16年又比15年少了3万多,两年生源少了6万多(14年是42.57万,15年是39.29万,16年是36.04万)。从学校方面角度考虑,在守着本省要招不上来人了……江苏省教育厅也说了,在生源减少3.25万人的情况下,统考生计划总数和本科计划数均有增加,不存在“减招”问题……湖北方面也做了类似的表态。其次,还是按照上面所说的,按钱分配。很多人也许会问,凭什么贵州能拿那么多的名额(+38200人),而湖北只能减招(-40000人)?因为,贵州省在投在教育领域的钱越来越多了……2009年至2014年,贵州教育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最快的2012年增速达到31.6%。2014年,贵州省教育支出631亿。到了2015年,贵州省的教育支出就已经达到770亿了,涨了22%(数据来源:《贵州省2015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击可阅读)而这次在生源调入计划中收益的河南(+16800人),湖南(+4700人),四川(+8800人)等省市,其教育支出也明显高于湖北……河南(1097.58亿) 湖南(823.67亿) 四川(1051.36亿)湖北(691亿)……从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而言,河南(18.21%)、湖南(16.42%)、四川(15.47%)、贵州(17.83%)也大于湖北(14%)……大家都是人口大省,在高校吃不到中央财政,而转向以地方财政给养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大教育投入,那教育公平问题看起来也是很难实现的。
上海高考人数不足5万还要拿5000个名额出来 你们知道为什么北京高考人数有7万吗 就连天津都有6万 因为上海的高中录取率全国最低 一大半的初中毕业生是无法进入高中的 也就是说在中考阶段就有50%以上的学生失去了高考的机会
上海的孩子从小就很刻苦的学习,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很多父母拼了老命买学区房,在孩子学习上付出太多,孩子的胆识,见识都很强。我是外地人漂在上海的,我们那时候完全是傻傻的高考,想说全国一张卷,上海绝对不怕的。
放屁!高考生源减少是因为江苏中考强制一半以上只能去职高,不让上高中,独生子女被强暴地减少机会!
北京至少分20000个,否则说不过去
江苏花了那么多钱,不还是减? 再说了,重大民生问题,纯粹谈钱伤感情!
北京必须减
抵制垃圾教育体制!少壮不努力,一辈子呆内地!
江苏南文北武,总体上更想是,南面限制大学入学率,北面限制参军率~所以你们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作为曾经参加过江苏高考的人而言,相信这个消息对江苏考生打击真的很大!记得以前有过个统计,自行出高考卷里数江苏最难,江苏孩子很苦!不期望北清交复能录取多少江苏考生!!期望的只是省内的南大,东南,苏大能有点偏爱!如今却要让出3.8万名额!!这背后得伤多少江苏考生和家长的心…不能因为江苏是教育大省,江苏孩子就活该比别人读书更苦,还不一定进得了自己省的大学啊……
教育本来就是花钱费钱、本身不挣钱的,教育产业化是混蛋断子绝孙的方向。脱离钱谈教育,要么天方夜谭,要么有勒紧裤腰带办教育的毅力。
中国青年网,日正式开通,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国内最大的青年主流网站。
《民主与法制时报》创刊于1985年,主管单位为中国法学会,是一份全国发行的综合类新闻报纸,曾被权威机构评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十大周报。
中国网,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用年轻、有趣、好玩的内容告诉你每天天下事
新华社也在做跟通稿不一样的新闻呢!“新华我报道”用突破常规的尺度与眼界,带你任性、有格调地获取资讯,玩转最原创、最有趣、最有范儿的新媒体
《城市晚报》由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吉林省惟一一份省级晚报,是东北三省创刊最早的晚报,被誉为&东北第一晚报&。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高考减招: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4277字,被1人关注,获得了0个喜欢
江苏高考减招: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江苏高考减招事件这两天愈演愈烈,本来我只是当个新闻看,毕竟家长爱子之心完全可以理解,晚上和朋友打牌也就当个谈资聊聊。可是就在刚刚得知一个特警姐姐(怀孕两个半月)因为参与维稳,回家后发现先兆流产的迹象,我心里特别特别难过,很痛心,三万八的减招难道比一个无辜生命还要重要么?
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多机遇,很多选择,高考只是其中一个——给擅于学习、努力勤奋的孩子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换言之,高考只是我们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终点。有人没考上大学照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心快乐的生活;有人考上大学,却夜夜在网吧包夜,又能如何呢?真想学习,哈佛牛津公开课网上都有;不想学习的,上了大学也是玩游戏看电视剧。关键在于孩子自己的选择。
其实静下来想一想,成绩只是一方面,我们究竟希望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是冷漠自私、自己不努力却整天抱怨世界不公平的人,还是拥有独立人格,能够辨别是非、理性思考、脚踏实地、热爱生活的人?中国有句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家长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你的今天也很可能就是你孩子的明天。
网上今天还疯传薄处长什么两万八的巴宝莉风衣,汤臣一品的房子,孩子在国外上高一。一个一个群里转发,添油加醋,有模有样的。当我们传播言论的时候,能不能不那么盲目跟风,冷静下来先做个判断分析呢?汤臣一品的房产明显就是软件p的,就算是巴宝莉的风衣也不可能那么贵,国外高中又不是只招收中国官二代,如果你家孩子英语好,生活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优异的成绩也可以申请啊,这有什么好抨击的。
当然,不否认有些二代孩子在教育资源上确实占有一些优势,可是别人孩子之所以是二代三代,是因为他们父母努力啊,甚至是当年爷爷奶奶努力了拼搏了。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有很多农村孩子毅然决定在艰苦条件下报考大学,改变了他们自己以及孩子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父母、祖父母辈没有抓住机遇,自己也碌碌无为一生,却把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这一代人去和别人两三代人的积累一起打拼,你觉得对孩子公平么?与其嫉妒别人,或者依靠孩子,不如从自己这一代开始改变,开始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现在国家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十几岁开始奋斗,也为时不晚,人生依旧多的是机会。
再说,这也只是减招三万八,且不谈绝对数量的减少和录取比例之间的关系,也不谈比例增减和个体能否考上之间的概率。只是希望所有对减招愤愤不平的家长都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对孩子的教育尽了全力?或者回家问问孩子,他们到底是不是发挥了全部的能量?有多少同学上课时在下面偷偷玩手机,有多少人周末借着上辅导班发名义溜去网吧或者谈恋爱,又有多少人在课堂上是真正用心听讲而不是神游的?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如果真的尽了全力,还怕考不上大学么?又不是江苏的大学一律不对江苏招生,万一哪怕名额都满了,你家孩子真优秀去考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也没人拦着啊。有家长说我就希望孩子在身边,北大清华不稀罕,那只能呵呵,如果连江苏省不舍得让孩子出,就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那也没必要嫉妒别人家孩子出国读书了,估计给你家孩子机会免费去读你照样舍不得呢。所以不管比例如何,考生和家长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全力以赴,不然就算扩招三万八也不见得就能考上大学。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说这个社会不公平,这个社会也确实存在许许多多的不公平。那国家先支持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是不是也是不公平呢?如果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不公,不接受对别人有利的,那就不要举着维护公平的旗号却行狭隘利己主义之事了。
当然,这个世界有一件事是公平的--------就在此时,我们在同一时刻站在同一个世界的面前,未来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们从此时此刻起的努力和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是的,这个世界确实还有许多的不公,可与其抱怨抗议不公,不如接受不公、然后努力在这个已经不公平并永远也不可能公平的世界里清醒的活着,找到自己的出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从江苏湖北“高考减招”想到高考改变命运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10668字,被5人关注,获得了20个喜欢
从江苏湖北“高考减招”想到高考改变命运
每年的6月份高考牵动数百万家庭的心,还有二十多天就高考,突然爆出“高考减招数万”的消息。这点燃了学子及家长心中的不满与怒火,在社交圈上不断刷话题,不断地讨论和发酵。高考让更多的人获得上升机会,建立一个更平等、更公正的社会,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但高考能改变底层阶级的命运么?
“高考减招”起因一则通知。4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由北京、天津、江苏等14个省(市)的公办普通高校承担,面向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10个中西部省(区)招生。根据这一通知的精神,5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江苏高等学校跨省招生计划说明》,其主要内容是从江苏省内高校中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去中西部地区以及录取率较低的人口大省。而自身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北也将调出4万招生指标,调向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占全国调出总数的四分之一。江苏考生和家长们的愤怒不已。5月11日起,江苏一些高考学生家长就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微博上高居热门话题榜。
争议焦点:政策的公平性
从各大新闻媒体大部分民众对支援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是支持的。但是江苏省只有2所985、11所211的江苏划出3万8千个指标支援中西部。那么有8所985、26所211高校的伟大首都北京,是不是应该划出十万指标出来支援呢?所以自己不带头,政策上的公平性简直可笑。而官方给出答案是不会减少录取名额,江苏省教育厅在13日23时50分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表示,普通高校在江苏招收统考生计划超过32.2万人,比去年有所提高,而今年省内生源比去年减少3.25万,不存在“减招”问题。同属于中部地区的湖北,也承担支援中西部的考生名单。面对舆情汹涌之势,5月13日晚,湖北省教育厅刘传铁厅长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表示省属高校2016年在湖北的本科招生总计划不低于去年,其中,公办本科高校在湖北的招生计划也不低于去年。同时能够做到“四个不低于去年”:在鄂7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的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去年,本科录取率不低于去年,一本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全省总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在此前湖北之声的采访中,湖北省教育厅表示,这4万个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既可作本科计划安排,也可作专科计划安排。毫无疑问,江苏湖北浙江的基础教育强于中西部,原本的制度下三省平均教育资源皆高于中西部学生,名额转移制标不治本,有百害而无一利。发展中西部的经济和基础教育才是政府当前应当做的。
这次江苏湖北湖北的减招(名额转移),维持表面上大学校园的“地域”多样性,其实造就一个更加不堪一击的大学录取生态。高考指标行政性分配,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会说造成地区之间的不公、不和。高考向中西部省区倾斜,应该主要通过本科扩招的方式,而不是从现有的、任何省市当中去拿它们的名额。
争议焦点:应对舆论的压制
江苏、湖北两省家长们的抗争还在继续,家长们以为这些名额都是从本省考生嘴里夺走的。然而相关的新闻在网站、朋友圈、微博却打不开了,具体原因,想必大家都懂的。从这个问题可见整个国家的悲哀之处,古代还可以上京走访,现在呢,等于不准许通过任何渠道任何方式让大大大领导知道他们的谄媚嘴脸,知道他们的错误,为孩子争取利益的家长们难道是恐怖分子么?!为什么听不见民意。
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由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等,我们同龄人中有部分压根就走不到高考这一步,何谈高考改变命运?
我出生农民家庭,在江西的一个县城。这里因为做铝合金生意(房地产行业的门窗配件),确实算是比较富裕。也许有人已经猜出县城名字。在江西农村,不只是我自己的县城,应该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初中初二升初三会分一次班。确切的说不是分班,而是合并,为什么,因为学生辍学不读书。农村的年轻人压根就不打算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还没毕业就纷纷迫不及待的去打工挣钱了,去大城市做铝合金生意。
乡下人结婚比较早,虚岁二十结婚,周岁也就十八,先办喜事年纪到了再领证是农村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大学毕业刚出来,跟我同龄的兄弟姐妹早就两个孩子满地跑了,上幼儿园了。我见过的,家里好多学习成绩不错,早早辍学打工去做铝合金生意,为什么,要养家啊。因为我家那边老一辈务农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年辛辛苦苦地种水稻年收入就一两万。刨去一家的日常开销,人情往来,就所剩无几。家庭收入负担不起孩子上学费用。不要说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但天高皇帝远,还有杂七杂八的学杂费要交,这需要一笔钱。后来兴起去外地做铝合金生意,赚钱啊,许多人就不读书了。做铝合金生意,接到单子,真要玩了命的干一个月上万不是问题。村里面有真能读到大学的么?有。但是几年也就那么一两个。都是什么人才能安安稳稳读到大学呢,家里父母唯读书论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
上面举的是我切身的例子——底层民众受教育的现状,那么我们来看,作为被无数人推崇备至的、能够实现上升通道的高考制度,真正的利用对象是哪个阶层呢?中产家庭子女改变命运。这次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沸沸扬扬,引爆舆论,就是因为动了中产家庭子女教育的奶酪。上层阶级早就移民或出国留学,走的已经不是高考的途径。真正的底层民众,绝大多数的人早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被挡在了高等教育之前了。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资源的分化从最基础的小学教育、乃至于幼儿园就开始了,就有了火爆的学区房。这个时候对于高考制度的过于纠结并无意义。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在攻击那些不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以“农民家庭”为代表的底层家庭,大意就是高考是你们唯一能改变社会阶层的方式,且最公平的方式。你们为什么傻到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大学去改变命运,现在去个工厂打工然后下一代还是农民工,成为贫二代。这种指责毫无疑问是不负责任的,首先农村教育资源压根就无法与城市教育资源相比较,付出同样努力的农村学生很可能分数低。在同一张试卷面前,在同一个高考录取分数面前毫无竞争力。在家庭经济供养方面,城市家庭轻而易举负担孩子上学费用,但农村家庭供养小孩读书就要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从经济回报上说,大学生的平均薪酬越来越低,且工作不好找。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上比不上农民工。温家宝总理在去清华大学时候就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在北大这样的学校甚至城市学生占到了90%。”
另外,读大学真的就能实现阶级晋升么?而对于一无关系二无资本的底层大学生呢?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现实给人抽了狠狠一大耳光,对于底层的大学生而言:“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没机会。“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2016年应该是历年来最难的就业年(当然前几年也是),今年有765万高校毕业生,1500万待业青年。未语泪先流,敢问路在何方。烟花易冷,繁华尽头是萧瑟,未来的路也许艰辛,但一直会拼搏下去。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玩转简书的第一步,从这个专题开始。
想上首页热门榜么?好内容想被更多人看到么?来投稿吧!如果被拒也不要灰心哦~入选文章会进一个队...
· 107327人关注
如果你要练习每天写一千字,这就是你打卡的地方。
卡片创作微信群筹建中,如有意加入,请加我个人微信:cnfeat,加我请注明「简书」
· 78358人关注
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本专题收录针对具体事件的评论探讨。
· 16486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湖北、河北等省高考减招16万人
当前位置:>>> 湖北、河北等省高考减招16万人
湖北、河北等省高考减招16万人
  湖北、河北等省高考要减招16万人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起家长和学生的轰动?
  2016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12省份调出16万
  事件的导火索是近日媒体关于2016年高校招生计划的一则报道: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2016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和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对普通高校生源计划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生源计划调出地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陕西、青海等12省(市、区),调出总数为160000,其中湖北省调出最多,达40000。
  生源计划调入地则包括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省区,其中贵州调入最多,达38200。
  家长心声:这样对生源调出省份的孩子不公平
  2016年高考即将到来,作为陪同孩子多年,与他们一起奋斗悲喜的家长中的一员,在最关键的时刻,看着埋头苦读的孩子的,想到他心目中的好学校可能因为减招计划而离他越来越远,我们的心在泣血,我们不能跟他们说,&孩子,不是因为你努力不够而不能去心目中的学校,是因为名额减少,独木桥更窄,想跨过去更难了。而这样的招生大背景下2017年、2018年只会更坏,放出去的指标怎么可能轻易收回?
  扶持贫困地区大家举手赞同,但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为了扶持他们而减掉我们的份额,不然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公平啊!
  湖北省教学质量优良,985+211有7所之多,希望本省高校在当下能庇护自己的孩子,不然他们受不该承担的委屈,他们一无所知,还在苦读,还在努力.....
  湖北教育局回应:此次调控对湖北考生没什么影响
  针对考生家长的疑虑,教育厅回应说,这并不是说全国高校在鄂投放计划减少4万人,而是我省高校的招生计划将向山西、江西、河南等地重点多投放4万人,对湖北考生没有什么影响。
  同时,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今年湖北高考录取率至少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上升,预计考生上大学的机会增加。
  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达湖北地方高校本科招生计划15.38万人,比去年增加2300人;湖北安排地方高校专科计划19.56万人,和去年持平。与此同时,湖北高考考生是减少的,今年湖北高考报名人数36.15万人,比去年减少近7000人。
  &往年除中西部协作计划外,湖北地方高校出省招生计划,与外省地方高校投放湖北的招生计划大致持平,今年地方高校招生计划进出省数量将继续保持大致平衡。&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预计湖北今年本、专科各批次的高考录取率至少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上升。
  目前,全国各省高校正在编制生源计划,投放到湖北省的招生计划总数据还在汇总。在今年的高考招生录取中,省教育厅将通过控制省属公办高校出省比例、争取部委属高校和外省高校多向湖北投放计划、高职高专补录等方式,为湖北考生创造更多的升学机会。考生家长不必担心录取率会下降。
相关文章推荐:
下页更精彩:1
湖北、河北等省高考减招16万人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努力拼搏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