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知识的背后是对括号匹配判断算法二的判断和追求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D.表示特殊含义。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4.老柿树像一把大伞,张在我家的门前。因此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都把它叫做“梅家院子里的万年伞”。(  )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D.表示特殊含义。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4.老柿树像一把大伞,张在我家的门前。因此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都把它叫做“梅家院子里的万年伞”。(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A.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D.表示特殊含义。1.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4.老柿树像一把大伞,张在我家的门前。因此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都把它叫做“梅家院子里的万年伞”。(  )科目: 小学语文最佳答案1.C 2.A 3.D 4.B解析
知识点: 标点符号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②√③√&&④√(2)你判断完以上各题之后,请猜测你发现的规律,用含n的式子将其规律表示出来,并注明n的取值范围:n+nn2-1=n2-1;2-1=n2-1;.(3)请用数学知识说明你所写式子的正确性n(1+1n2-1)=2n2-1=n2-1=右边,则2-1=n2-1.等式左边=2-1)=2n2-1=n2-1=右边,则2-1=n2-1..
分析:(1)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2)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即可;(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公式证明即可.解答:解:(1)①2+23=83=223,本选项正确;②3+38=278=338,本选项正确;③4+415=,本选项正确;④5+524=,本选项正确;(2)归纳总结得:n+nn2-1=nnn2-1;(3)等式左边=n(1+1n2-1)=n&#-1=nnn2-1=右边,则n+nn2-1=nnn2-1.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n+nn2-1=nnn2-1;(3)等式左边=n(1+1n2-1)=n&#-1=nnn2-1=右边,则n+nn2-1=nnn2-1.点评:此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判断下列各式正确是(  )A.-100>0.01B.0<-8C.-8>-6D.-4.8<-3.2
科目:初中数学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不是的说明为什么(1)4×5=3×7-1(2)2x+5y=3.(3)9-4x>0.(4)(5)2x+3.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数学教研室
(1)3y+5=-9(2)a(b+c)=ab+ac(3)2+8=3+7(4)13x+15y
科目:初中数学
题型:解答题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不是的说明为什么(1)4×5=3×7-1(2)2x+5y=3.(3)9-4x>0.(4)(5)2x+3.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不是的说明为什么(1)4×5=3×7-1(2)2x+5y=3.(3)9-4x>0.(4)x-32=13(5)2x+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跟丝的影子也看不见。()3.于是他们就-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跟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3.于是他们就把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翻,还加上些名词。(   )4.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改错题
&&试题难度:偏易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字形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腊(蜡)2.幅(副)跟(根)3.采(彩)文(纹) 翻(番)4.即(既)要(耀)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字形”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字形”。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山东济宁2016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宵壤之别。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缺撼;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喟叹。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①&&&,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②&&&。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品质的(&&&)、精神的(&&&)、人格的健全。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偏侠。&
1.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缺撼&&&&&汗牛充栋&&&&&&&&&&B.权衡&&&大相径庭
C.喟叹&&&&&宵壤之别&&&&&&&&&&D.偏侠&&&天差地远
1.B(A应是“缺憾”;(形声字,形旁确定字义)
2.C应是“霄壤之别”;【霄:释义;云:云~。~汉(a.云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天空:九~。重(chǒng&)~。~壤(天和地,喻相去很远)。】
【宵,夜也。如: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D.(应是“偏狭”,据形旁推断)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拓展&&&&挺立&&&铸造&&&&&&&&B.铸造&&&拓展&&&挺立
C.挺立&&&&拓展&&&铸造&&&&&&&&D.拓展&&&铸造&&&挺立&
& D(必须关注横线前面的主语,联系词语内涵审定答案。“见识”有宽有狭,故选“拓展”;“品质”的形成在于历练,故“铸造”;“挺立”为比喻用法)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
B.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远非读书
C.怎么看待读书,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
D.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怎么看待读书&&&&&&读书远非谋取功业的唯一途径
3.C(前一句含着逻辑顺序,先态度,后目的;后一句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本句群的主题为“读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赛初选赛上,阳光一中代表队的同学含英咀华,舌灿莲花,力挫对手,表现优异,取得了良好成绩。
B.如果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动脉,那么小微文化企业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不可一视同仁的毛细血管。
C.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工业化结构政策等,都存在较强的以邻为壑、保护主义和转嫁风险的外溢效应。
D.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4.C(&A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望文生义。B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应为“等量齐观”。对象误用。D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褒贬失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农业部将“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的部分地区。
B.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工商总局决定自2016年4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C.很多地方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化不理想,就是因为在其运输、处置、产生和利用等环节上,有不同程度的机制滞后或政策缺位。
D.当年的金沙江流域,很多林场都面临着变成荒山的危险,由于缺乏足够的森林涵养水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5.D(&A成分赘余,“及”意为“到”,去掉“到”;例如:潍坊二模5D.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惴惴不安者有之,患得患失者有之;当然,为官清廉内心坦荡的也大有人在。B成分残缺,“集中”后添加“开展”;&C 语序错误,“运输、处置、产生”改为“产生、运输、处置”。动词并列应考虑是否符合事理逻辑,名词并列应考虑概念是否交叉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绘的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致。青山翠竹、粉墙黛瓦,牧笛山歌、蛙声蝉鸣,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如此诗意栖居,神话般地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古村落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汹涌而来的今天,守护和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就意味着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主旨。提出观点)
&& 古村落是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引领下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我们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如同一条历史长河,至今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而且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为什么要保护)
&&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保护古村落,绝不能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完整的古村落不仅包括民宅建筑、桥梁、祠堂、古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生产生活、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崇拜、民间艺术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密码和历史细节,读懂古村落就可以读懂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留存在古村落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保护什么)
&&& 在历史面前我们应该是虔诚的,在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们应该是敬重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失去了很多充满温馨、充满诗意的村庄,是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古村落的重新认识。田园牧歌式的居住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在渴望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留住那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祖辈、温暖了我们心灵的多样化的原生态古村落。(如何保护)
&& 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切忌在开发和建设中造成不可补救的破坏,使历经浩劫而幸存的古村落在不当开发中消亡。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美好诗意。(如何保护及其现实意义)
(节选自罗杨《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有关古村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村落这种居住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的产物,是我们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
B.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还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
C.古村落的外形,指民宅、桥梁、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核是指独特魅力的中国民间文化和作为根脉的中华文化。
D.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今天仍然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
6.C(对古村落“内核”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结合“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比较,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7.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中国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梁潄溟)(正面立意)
B.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百户、几千户的大村。(费孝通)
C.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冯骥才)(反面立意)
D.中国最大的文物是长城,最大的非遗是春节,而最大的文物与非遗结合体就是传统古村落。(罗杨)(类比论证,说明保护的重要性)
7.B(内容与“古村落的价值和保护”主旨无关。此题关键是把握本文的主旨,即中心论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
B.古村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这样的家园,今天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保护好古村落的意义更加重大。
C.保护古村落,需要具备有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D.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有可能对古村落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甚至使古村落在开发中消亡。
8.A(“我国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误在“都”,原文是“一些”。原文“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古村落中。”提醒:对选项中的一些副词(表程度、范围、时态等),应特别注意)再如:潍坊二模8A.在四种人生境界中,唯有“审美”境界能推动个性启蒙,因为其它境界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在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方宦人握兵,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常痛疾。
&& 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
&& 蕡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是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①,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
&& 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河南府参军事李郃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
& 蕡对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 始,文宗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不敢言。故蕡对引阍弑吴子②,阴赞帝决。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
&& 及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蕡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比陛下幽东内,幸西州,王室几丧。使蕡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帝感悟,赠蕡左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
(节选自《新唐书·刘蕡传》,有删改)
[注]①刘蕡:fén&。②晁、董:指晁错、董仲舒。③阍弑吴子:《春秋》载吴起为阍者所杀,刘蕡引用是以阍者比宦官。阍,守门人。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道而和气克充&&&&&&&&&&&&&&&&& 克:能够(克勤克俭|不克分身)
B.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速:很快,迅速(1联系课本和成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不速之客。2、语法及语境推断:“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速”对应前句“害”,均为动词,而“很快,迅速”为形容词。再,“无”为否定副词,修辞动词,并且后有宾语“祸”,均可判断为动词。注意:先推断词性,再验证意义)
C.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旌:表彰(旌其所为,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
D.因直言策,遂罹谴逐&&&&&&&&&&&&罹:遭到,遭遇(罹难)
9.B(速:招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沉健于谋&&&&&&&&&&&&&&&&&&&&B. (以为过古晁、董),而畏中官眦睚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 皆为中官夷其宗&&&&&&&&&&&&&&D.
访子孙授以官云
&& 为武置酒设乐&&&&&&&&&&&&&&&&&&&但以刘日薄西山
10.B(A介词,在……方面/介词,对于;B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注意:结合文中较完整句意判断句间关系)C介词,被/介词,替、给;D介词,用、拿/连词,因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B.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C.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D.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11.C(理解文意,把握句子的主干成分,注意官职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蕡直言敢谏,他参加科试时的答对文章痛斥宦官专权,陈述兴利除弊的办法,让一些士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考策官害怕宦官,不敢录取刘蕡,被录取的李郃上疏为刘蕡鸣不平,表示自己不如刘蕡,希望辞官回乡,但不被采纳。
C.文宗皇帝初即位时也想铲除权宦,有所作为,但他性格懦弱,优柔寡断,结果宦官更加猖獗,他自己也忧愁而死。
D.刘蕡去世六十多年后,仍然有人上疏赞扬刘蕡的言行,认为如果早用刘蕡之策,唐王朝不至于弄到几乎灭亡的程度。
12.B(李郃不是“希望辞官回乡”,而是希望朝廷收回自己的官职,将其授予刘蕡。“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5分)
(1)我确实没有才能,现在赶上陛下征求错误缺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说出来?(5分,关键点:佞、过阙、嘉、悉、以言的后置等)
(2)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5分)
(2)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5分,关键点:对、甚、愧耻、贤良、奈……何)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及固定用法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 哭刘司户蕡①
&&&&&&&&&&&&&&&&&&&&&&&& 李商隐
&&&&&&&&&&&&&&&&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②。(首联)
&&&&&&&&&&&&&&&&& 空闻迁贾谊③,不待相孙弘④。(颔联)
&&&&&&&&&&&&&&&&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颈连)
&&&&&&&&&&&&&&&&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尾联)
[注]①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蕡客死异乡,写下此诗。②言:指刘蕡应试所作的对策。③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后汉文帝召他回京问政。迁,升迁。④孙弘:即公孙弘,才学卓越,汉武帝时一度免归,后受重用,官至丞相。
⑴有论者认为这首诗全篇贯穿一个“哭”字,请就此对前两联作具体分析。(4分)(哭什么,为何而哭)
(1)①首联为好友忠诚蒙冤而哭。天下人都知道刘蕡忠心为国家中兴进言献策,却不被朝廷所容,蒙冤贬谪远方,怎不让人悲愤满腔!
②颔联为好友英才早逝而哭。刘蕡虽才能卓越,却过早去世,没能像贾谊、公孙弘那样等到再度被朝廷重用,实在让人扼腕痛惜。(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⑵比较分析这首诗颈联与尾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4分)
(2)①颈联是直接描写自己的痛哭情状。遥隔大江,诗人只能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死不复生,诗人惟有捶胸痛哭。
②尾联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去年送别好友的地方,春寒料峭,大雪满地,阴冷的氛围烘托着诗人的悲凄心情,传达出对好友的无尽的追忆和哀思。(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论语》记载,孔子曾站在一条河边,叹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对时光易逝的深沉感受,千百年来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⑵在《蜀相》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从远见卓识和鞠躬尽瘁两方面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⑶姜夔《扬州慢》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之中。
15.(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话,用四个(字)短语概括其要点。(4分)
&&& 南阳古镇是运河四大古镇(另有夏镇、镇江、扬州)之一,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四面环水,号称南阳岛,古京杭运河纵贯其中。(地理位置)\南阳镇的历史至少有2200多年,兴起于唐代,元朝发展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明代中期被誉为古运河畔四名镇之一,清初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鼎盛于明清两代。(历史悠久)\古镇河湖串连,水路交错,拥有湖面15万亩、水生经济植物50多种、鱼虾贝类近百种。(水广物丰)\古镇统辖的30 多个村庄星散空旷的15万亩湖面上,居民分为湖民与渔民,出镇下村必定要驾小船,形成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独特)\南阳古镇既有古老的青石板街和带厦檐的铺面,也有近年兴建的现代气派的旅馆与饭店,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乡景观在整个运河从南到北都是罕见的。千年古镇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运河沿线的一个重要节点。(旅游价值较大)\
16.历史悠久,水广物丰,民风民俗独特,旅游价值较大。(共4分,每点1分)(先划分句群层次,然后找出关键词,或者自己概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30个字(4分)
&& 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引领方向,冲破气流,减轻风阻,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贡献不分大小。&&如果没有“破风手”的引领方向,冲破气流&&①&&&&&,就没有“冲线手”的跟进,难以形成优势和冲力。我们不能再有那种“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河北“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是拒用剩油炸油条的“第一人”,但正是后来诸多&“第二人”的跟进,“良心经营”才蔚然成风。无数事实表明,&&②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离不开众多“第二人”的跟进和奉献&&&&&。
17.①如果没有“破风手”的引领方向,冲破气流&&&②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离不开众多“第二人”的跟进和奉献&(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
1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构图要素,写出画面内容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每项?)不超过50个字。(4分)
18.内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大人只能借助书本向孩子介绍古迹。(2分。意思对即可)&
寓意: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古迹)的保护(或勿忘给古迹、给历史留点空间)(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 冯骥才
&&& 今儿天好,索七来逛一逛他最喜欢的宜宝轩古玩店。他运气不错,隔着临街的玻璃窗,一眼就瞧见里边木架上立着一排五彩瓷人。他玩瓷器绝对到家,那一排瓷人在他眼前一过,立时看出是嘉庆官窑的五彩八仙。索七进门就径直朝这东西奔去,走近一看,果然极好,色气正,包浆好,人物有姿有态,神情各异,个头又大,个个近一尺高,难得的是没一点残缺。瓷人最易伤残的是手指,这几个瓷人没一根手指断尖。那股子富丽劲儿、沉静劲儿、滋润劲儿、讲究劲儿,就甭提了!可是再盯一眼,问题就出来了。八仙人是八位,这怎么是六位?他细看一下,这儿站着的是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还缺吹笛子的韩湘子和倒骑驴的张果老呵。
&& 没等他找老板问,只听声音就在耳边:“您别看东西失群,价钱也失群了呢。”再瞧,掌柜辛居仁笑嘻嘻站在他身边,“这套嘉庆官窑八仙要是整套的,品相这么好,还不得八根条子,现在您只出这半价——”他用手比画个“四”,“一半价!您就抱走了。这点钱您到哪买去?实话告诉您,您索七爷走运了,人家等着用钱!”辛掌柜个子矮,嘴唇上边长几根花白的鼠须。
&& &索七再仔细看看这六个瓷人,真是没得挑。可要是整套齐全,花十根条子他也会狠下心来买。现在失了群,差大事了。辛掌柜好像明白他想的是什么,对他说:“嘉庆成套的东西哪有不失群的?老实跟您说,您要错过了,甭想再碰上。东西好,又这么贱,说不定下晌就叫人抱走了。”
&&& 索七动了心,回去取钱来把款付了。辛掌柜给他包瓷人时说:“您索七爷是福运当头的人,往后多留神,说不定碰上失群的那两个,那您就发大财了。”这几句话把索七说得心花怒放,高高兴兴把这六位神仙抱回家。
&&& 打这天起,索七几乎天天逛古玩店。天津卫是大商埠,古玩店大大小小总有几十家。索七每五天就把所有古玩铺子都跑一圈。
&& 索七这种人在天津卫挺多。祖上有钱,本人无能,吃喝之外,雅好古玩,天天在城中转悠。一个月后,索七又转到估衣街的宜宝轩,这个月已经来三次了。这次他隔着玻璃窗一眼又看到古玩架上站着一个瓷人,同时还看到辛掌柜朝他眯着眼笑嘻嘻招手呢。
&& 他急忙跨进去,辛掌柜赶忙迎上来,说:“我说上天不负有心人嘛。您看,这东西可是自己找您来的。”索七定睛一瞧,没错,嘉庆官窑五彩瓷人,和他那六个是一套的——双手执笛横吹的韩湘子,按捏笛孔的十根手指根根都有姿有态,小脸斜扭,红唇上翘,神情已入笛声之中。索七这就要掏钱买,辛掌柜开口就要两根条子。
&&& 索七说:“怎么这一个顶那三个的价?”辛掌柜说:“按品相说价钱,您手里那六个虽然都好,可都没法儿和这个比。这套八仙,这个最好,极品!”两人争了半天,最后辛掌柜搭上一个带款的宣德炉要了两根条子,才把这韩湘子给了索七。
&& 索七说:“还差一个张果老,你还得给我留神。”辛掌柜听了,露出笑容,说:“那您可得天天烧高香,古玩行里还没遇见过这种事呢。”
&& 索七把这韩湘子拿回家,和先前那几位神仙排成一排,别提多美,也别提多别扭了。没这韩湘子,只当是几个失群的古董,有了韩湘子,反觉得是一堆残品。索七就像着了魔似的满城寻找张果老,三天去一趟宜宝轩,回回落空,急得他恨不得买头驴自己坐上去。
&& 一天后晌回家,打西北城角走进太平街——他天天回家就走这条道,看见街口一边围着十来个人,兴致勃勃看着什么。他过去往人中间伸脑袋一瞧,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在卖,竟然就是他想掉了魂儿的那个瓷人张果老!再瞧瞧卖东西这人,五十来岁,模样赛个小生意人,穿得不错,但脸上透着穷气。索七问道:“你是打哪来的?”没料到头一句话就把对方问火了:“你是买东西还是买人?你想说我是偷来的?”索七赶紧解释,愈解释对方愈冒火,后来干脆从腰里掏出块布,把张果老一裹,夹在胳肢窝里就要走,不肯卖了。索七赶紧拦住他,说好话,赔不是,说自己真心要买这件东西。对方听了,带着气说:“你要真要,六根条子!”这是天价,不沾边了,可是索七爷却不敢说个不字,死磨硬泡往下拉价,他愈拉对方把价咬得愈死,最后干脆说:“没工夫跟你饶舌,我扔了砸了也不卖了。”索七只好认了,回去取钱买了。
&& 把张果老抱回家,八仙终于凑齐了。过了几天,索七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劲儿,用心算一算,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为这八仙竟然用去十二根条子。自己怎么会花这么多钱呢?他再把前前后后的故事连起来一想,忽然明白怎么回事了——他钻进了人家早做好的圈套!
&& 索七觉得条案上的八仙都在咧嘴笑他这个傻瓜。
& (选自《收获》2014年第4期)
19.简要概括文中索七的形象特点。(4分)
19.①凭借祖上留下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②没什么本事,整天游手好闲。③喜爱收藏古玩,有鉴别优劣的眼光。④头脑简单,虑事不周,以致被人欺骗。(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20.①两处内容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手法)表明八仙瓷人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作用:内容方面)②为索七上当受骗作了充分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结构和情节方面)
(4分。每点2分,意思即可)
21.索七买的是八仙,小说为什么不以“八仙”而以“张果老”为题?(4分)①张果老是卖方设置圈套的关键道具,以“张果老”为题更能体现小说题目凝练而富有概括性的特点。②买卖张果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以“张果老”为题更能暗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作者构思上的匠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提醒:回顾题目 开头 结尾的一般作用)
附:『一』题目的基本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二』&开头的作用&
(1)点题或点明文章主旨。(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3)引出下文。(4)交代写作意图。(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 &
(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7)&介绍人物。&(8)抒发感情。
(9)与结尾相呼应。&
 『三』结尾段的作用:
(1)点明中心,深化主题;(2)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3)画龙点晴,寄托作者感情;升华感情;(4)卒章显志;(5)含蓄有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
22.从全文来看,辛掌柜等人是怎样诱使索七一步步落入圈套的?(6分)
22.①辛掌柜先以失群为由,用较低的价钱诱使索七买下了六仙,并提醒索七留意失群的另外二仙;
②辛掌柜利用索七希望凑齐八仙的心理,以质量更好为由,诱使索七高价买下韩湘子,并暗示索七想再找到张果老是很难的;
③在索七为找张果老几乎掉魂时,辛掌柜让人等在索七回家的路上,利用索七极想买下张果老的心理,欲擒故纵,诱使索七超高价卖下张果老。(6分。共3个主要环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据环球网报道:2015年12月24日,在辽宁沈阳,重点街路青年大街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给冬眠的光秃树木安装升级版枫叶。翠绿的、金黄的叶子远远看去十分醒目。
&& 有人认为此举让沈阳寒冷的冬日增加了几分暖意,使人像回到了春天一般,不仅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也更有活力。但也有人认为,冬天寒风萧瑟,树木枝桠光秃,虽有几分寒意,但也是另一种自然的审美景象;安装假枫叶,粉饰树木,作秀街头,甚或误导小孩的认知,真是画蛇添足。
&& 围绕以上材料,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附:请结合以下两篇时事评论,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阳给树安装升级版枫叶:树上奇葩,为谁而扎
2015年12月29日
07:24&&&来源:北京晚报&&&侯 江
  过几天就是元旦了,过节时张灯结彩图个喜庆热闹,倒也不为过。但是,铺张造假,就让人们看不过眼了。(提出自己的看法)
  据媒体报道,12月24日,入冬的辽宁沈阳树木无叶,而在沈阳重点街道青年大街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给“冬眠”的树木安装升级版枫叶。翠绿的、金黄的叶子远远看去十分醒目。有在此经过的市民吐槽,说此举不但会破坏树木,还会误导小孩子。(“引材料”,树靶子,有的放矢)
  冬天就该有冬天的景致,且有一些风景的美,只有在冬天才能体会。(观点一)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名城,寒梅、雾凇与白雪相伴,是多么难得的画面。这个时候,街道两旁枯枝上翠绿金黄的塑料树叶必然是不和谐的。春绿秋黄,本是自然界的规律,难道凭长官意志就能真让枯木逢春?有网友评论:这份折腾,不仅玷污了大自然的美,更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批判的理由之一)当然,公众不得不进一步猜想,这类看着匪夷所思的事,居然还能办成,原因恐怕不是为人民服务之心,私利或者是政绩的驱使恐怕更可信吧。(进一步批驳,揭示本质)话说回来,猜想终归只是猜想,比较靠谱的建议是,把置办、安装塑料叶子的钱留下,开春多买几棵真树栽下,不好吗?(“一议材料”)
  (“联”古代)树上的假热闹,古已有之。(定性为假热闹,以下为古代证据,类比论证)《资治通鉴》里有记载:“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这就是隋炀帝杨广洛阳丝绸裹树的典故,当然,最后的效果只能是予人笑柄。众所周知,隋炀帝不是聪明的皇帝,所以才导致自己最后失去了江山王朝。(以小见大,突出危害)但他的荒唐行径是可以让后人引以为鉴的。此时非常适合再看看唐朝诗人杜牧对隋炀帝的评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话说得太到位了,不知沈阳决定让枯树人工逢春的相关领导读罢有何感受?(用疑问句点题,结合材料,搭建与原材料的桥梁)
  (“联”当代)当然,沈阳此举,倒也并不是创举。因为早就有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在树上做过文章了。早在2011年的6月,合肥芜湖路法梧全部穿上了金领红绸的“旗袍”。相关领导称,是为了打造全省首条“红色主题街”。“为了不给梧桐树造成伤害,我们还特别选择了透气性较好的绸缎。”而为法梧“穿旗袍”的时候,大多选择用胶水和订书钉来固定“红旗袍”。此举共花费了4000多米长的红绸缎。此等行为,真不知会不会气得隋炀帝从九泉之下爬出来争版权?(本质相通)
  (再联当代)时至今日,云南某地给荒山涂绿漆,南京在高铁车站附近种塑料树,某地让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公众对这些面子工程的抨击言犹在耳,沈阳又出现假叶子上树的奇闻。(再次点题)这种别出心裁打造出来的祥瑞美景,不正体现出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荒唐吗?(进一步揭示本质)此时,特别希望更多“相关领导”能学习一下杜牧老先生有关对隋炀帝“哀之与鉴之”的真知灼见,再不要让“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情形持续下去了。(水到渠成,再次亮明观点)
请“抬头”看待冬眠树木“长叶”
12月24日,在辽宁沈阳,入冬的树木无叶,而在沈阳重点街路青年大街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给冬眠的树木安装升级版枫叶。翠绿的、金黄的叶子远远看去十分醒目。但在此经过的市民纷纷吐槽,此举不但会破坏树木还会误导小孩子。(12月26日新华网)(引)
  东北的冬天,就一个字:冷!进入冬眠期的树木光秃秃的,一眼望不到一片树叶,让城市裸露在水泥堆砌的方块中,显得单调、枯燥。为此,工作人员给冬眠的树木安装升级版枫叶,无非就是为了让市民在冬天也能感受“夏之绿”,让城市美化。(议)
  然而因为这是“作假”,有市民于是想到此举不但会破坏树木还会误导小孩子,这明显出现了理解上的“误差”。沈阳的冬天,给树木“安装”假叶,并非是今年才有的,这些年来都有过,再说“假叶上树”只是简单地用绳子固定在树技上,怎么会对树木造成破坏呢?(进一步议,列举反对意见,为下文分析树靶子)
  所谓“误导”孩子无非是说这些看起来“红叶似火”、“翠色欲流”的叶子不是“真实”的。很显然,家长这样理解“假叶上树”行为,太片面了点。这些被“叶子”打扮的树木美不美?“翠绿的、金黄的叶子”,看上去肯定美。所以孩子们在抬头看假叶的时候,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只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就是光秃秃的树木也可以“时刻长出叶子来”;还可以教育孩子,勤劳可以创造奇迹。“冬天本无叶,可是只要我们勤劳,就可以假叶上树”。(批判“误导说”)
  假叶上树体现的是政府勤政为民的良苦用心。(正面立意,以小见大)面对沈阳重点街路青年大街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给冬眠的树木安装升级版枫叶,我们不能“低头”吐槽,而应该“抬头”看到这是当地领导“勤政为民”的表现。一片“小小的假叶”上树,看起来简单,只需要工作人员动手绑起来就行,可是如果当地领导“心中无民”,就不会“抬头”看见光秃秃的树木,就不会想出用“假叶上树”的办法来美化城市。
  沈阳重点大街上“假叶上树”,美了街头醉了人心,让沈阳的“这个冬天不太冷”,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抬头”看到这是政府的“暖心工程”,对于如此良苦用心不应该是“吐槽”,应该是“点赞”。(总结,表明自己的看法)
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应是“缺憾”;C应是“霄壤之别”;.应是“偏狭”)
2.D(必须关注横线前面的主语,联系词语内涵审定答案)
3.C(前一句含着逻辑顺序,后一句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4.C(&A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B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应为“等量齐观”。D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5.D(&A成分赘余,去掉“到”;B成分残缺,“集中”后添加“开展”;&C 语序错误,“运输、处置、产生”改为“产生、运输、处置”)
二、(9分,每小题3分)
6.C(对古村落“内核”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
7.B(内容与古村落的价值和保护无关)
8.A(“我国古村落至今都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误在“都”,原文是“一些”。)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速:招致)
10.B(A介词,在……方面/介词,对于;B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C介词,被/介词,替、给;D介词,用、拿/连词,因为)
11.C(理解文意,把握句子的主干成分,注意官职名称)
12.B(李郃不是“希望辞官回乡”,而是希望朝廷收回自己的官职,将其授予刘蕡)
四、(24分)
13. (1)我确实没有才能,现在赶上陛下征求错误缺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说出来?(5分,关键点:佞、过阙、嘉、悉、以言的后置等)
(2)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5分,关键点:对、甚、愧耻、贤良、奈……何)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蕡,字去华,是幽州昌平人。通晓《春秋》,能讲古代兴盛衰亡的旧事,在谋略方面深沉稳健,有救世的远大心志。考中进士科。元和以后,法律纲纪松驰变化,神策军(负责保卫京城和宫廷的军队)中尉王守澄犯有弑君之罪,经历两个皇帝不能诛讨,天下人因此愤怒。文宗即位,想要洗刷元和旧耻。当时宦官掌握禁军,在外胁迫群臣,对内牵制轻慢天子。刘蕡常常为此痛心疾首。
太和二年,推举考贤良方正来直言进谏。皇上召引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问说:“你们这些大夫都能通晓古今,一定能规谏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种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种恩泽应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则能让国家充满祥瑞之气?推寻它的本源,逐条回答,朕将亲自阅览。”
刘蕡回答说:“臣确实没有才能(不才),现在正赶上陛下征求错误过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于皇上的顾虑,当前的禁忌,权幸(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的好恶,有关部门的取舍,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对策六千字,直斥权臣宦官,陈说兴利除弊的方法,言辞气势慷慨。士人读他的文辞,感动流泪。当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到刘蕡的对策嗟叹佩服,认为超过古代晁错、董仲舒,但怕宦官忿怨,不敢录取他。
当时,被录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陈述的都是琐碎平常的事情,都得到好的官职。河南府参军事李郃说:“刘蕡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脸皮何其厚啊!”就上书说:“因为陛下仁圣,近臣所以没有陷害忠良的图谋;因为宗庙威严,所以近臣没有招致败亡的祸害。拿事实来验证,直言有什么可怕的?况且陛下用直言征召天下的士人,刘蕡用直言应对陛下的询问,即使有直言不避讳的地方也应该宽容,即使说得过头也应该奖勉。记载在史书上,照耀千古!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请求收回授给我的官职,用来表彰刘蕡的正直。臣逃脱得过且过的惭愧,朝廷有公正之路,陛下免除天下人怀疑,难道不好吗!”皇帝不采纳。
刘蕡对策以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上表举荐刘蕡在幕府任职,拜授秘书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刘蕡,诬陷他有罪,贬任柳州司户参军,去世。
起初,文宗恭谨谦逊谋求安定,有志铲除凶人,然而懦弱且不明智,臣下怕惹祸而不敢说。所以刘蕡在对策中引证守门人杀死吴子,暗中支持文宗下决心。皇帝模棱两可,不敢作主。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任宰相,计谋失败,都被宦官灭族,而宦官更加骄横,文宗因忧愁而崩逝。
到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说:“刘蕡在太和年间,宦官开始炽盛,因为直言对策,于是遭到贬谪驱逐,身死异乡。至今六十余年,正人义士切齿流泪。等到陛下幽禁东内,逼幸西州,王室几近丧亡。假使早采用刘蕡的对策,就能防微杜渐,可以消灭叛逆,怎能使忧伤多难,远及于圣世耶!”皇上感悟,追赠刘蕡左谏议大夫,寻访他的子孙拜授官职。
14.(1)①首联为好友忠诚蒙冤而哭。天下人都知道刘蕡忠心为国家中兴进言献策,却不被朝廷所容,蒙冤贬谪远方,怎不让人悲愤满腔!②颔联为好友英才早逝而哭。刘蕡虽才能卓越,却过早去世,没能像贾谊、公孙弘那样等到再度被朝廷重用,实在让人扼腕痛惜。(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是直接描写自己的痛哭情状。遥隔大江,诗人只能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死不复生,诗人惟有捶胸痛哭。②尾联是借景抒情。去年送别好友的地方,春寒料峭,大雪满地,阴冷的氛围烘托着诗人的悲凄心情,传达出对好友的无尽的追忆和哀思。(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历史悠久,水广物丰,民风民俗独特,旅游价值较大。(共4分,每点1分)
17.①如果没有“破风手”的引领方向,冲破气流&&&②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离不开众多“第二人”的跟进和奉献&(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
18.内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大人只能借助书本向孩子介绍古迹。(2分。意思对即可)&
寓意: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古迹)的保护(或勿忘给古迹、给历史留点空间)(2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19.①凭借祖上留下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②没什么本事,整天游手好闲。③喜爱收藏古玩,有鉴别优劣的眼光。④头脑简单,虑事不周,以致被人欺骗。(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①两处内容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表明八仙瓷人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②为索七上当受骗作了充分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分。每点2分,意思即可)
21.①张果老是卖方设置圈套的关键道具,以“张果老”为题更能体现小说题目凝练而富有概括性的特点。②买卖张果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以“张果老”为题更能暗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体现作者构思上的匠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辛掌柜先以失群为由,用较低的价钱诱使索七买下了六仙,并提醒索七留意失群的另外二仙;②辛掌柜利用索七希望凑齐八仙的心理,以质量更好为由,诱使索七高价买下韩湘子,并暗示索七想再找到张果老是很难的;③在索七为找张果老几乎掉魂时,辛掌柜让人等在索七回家的路上,利用索七极想买下张果老的心理,欲擒故纵,诱使索七超高价卖下张果老。(6分。共3个主要环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60分)参照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f括号 从左向右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