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福建2016连江一中高考成绩是一中陈志分数

新丰一中2016届高三17班第一学期期末表彰名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新丰一中2016届高三17班第一学期期末表彰名单
上传于||文档简介
&&新​丰​一​中06​届​高​三7​班​第​一​学​期​期​末​表​彰​名​单
大小:2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字滚动消息广告代码,广告代码下载-www.jb51.net
本站启用新域名: ,备用域名:hongpx.cccq.net,谢谢您的光临!
当前位置: →
福清东张中学学高三年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福清东张中学学高三年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福清东张中学学高三年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蔡建彪  审稿人:蔡建彪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由考生保管。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删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8.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9.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借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猱也难以逾越来表现蜀道之高险的诗句是:&    ,    。&
(2)《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3)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选考题,答题时请在所选题号内打&。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
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脑容量比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1920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1922年12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1923年5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有些数字是错的。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
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
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青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弗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李济回信提出: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毕士博回信说:&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年2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片的地方。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中国国立博物馆。
1926年10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发掘过程,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
1928年8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29年年底,应史语所傅斯年邀请,李济任史言所考古组主任,自此他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掌门人&。
1929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遗址的试掘,发现了若干新的甲骨,但他的发掘不科学,李济直言&董君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李济对违背科学的人向来不给情面。王国维说只有带款识的完整器物才有价值,他则告诫:原始材料,哪怕是残陶碎骨,都能显现真正的学术价值。李济接管殷墟发掘后,殷墟考古步入正轨。
1929年李济主持的第3次挖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龟版上刻满了殷商时代的贞卜文字。1935年梁思永主持的第11次挖掘,清理了10座大墓、1200多座小墓。大墓中有大量石器、玉饰、青铜器等,小墓中的埋葬躯体,呈俯身、仰身、屈身等不同姿势。显然,小墓是陪葬墓,大墓是殷商王陵。1936年6月,石璋如主持对殷墟的最后一次挖掘,收获至为重要:在小屯村一个地下贮藏坑里发现有字甲骨17096片,上面刻着殷商的历史原貌。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发掘被迫终止。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
1948年底,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部分重要文物先行运往台湾。当时,很多人反对将文物迁到台湾。1949年,心里矛盾的李济最终选择了去台湾。他说:&文物在哪里,人在哪里。&但他的名字自此在大陆消失了半个世纪。
李济到台湾后,筹建了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培养了多名享誉世界的学者。他关心大陆的考古状况,敬佩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研究的成果。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李济是位纯粹的学者,台湾当局要求学者在引用大陆书籍时必须加一个字&伪&字,他却坚持不加。
1979年,这位对考古怀有赤诚之意且&直道而行&的李济离开人世。清点遗物时,未曾发现一件古董,一部珍本善本。
相关链接:
①李济()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摘编自&搜狐百科&)
②(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及大批动物化石、石器于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下落不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父亲先后自费5次寻找&北京人&头骨而未果,他以头骨未回归祖国为终生憾事。(摘编自李光谟《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济受爱国之心的驱使,留美期间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进哈佛后改学人类学,对中国人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B.李济曾在山西主持了中国人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采用的&探方法&,继承了传统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C.李济是个纯粹的学者。国民党将文物运往台湾,他因不能割舍文物而去了台湾;在台湾期间,仍然心系大陆的考古状况。
D.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挖掘期间,出土了刻满殷商时代贞卜文字和历史原貌的龟板,这也就意味着殷墟考古正式步入了正轨。
E.李济的人格是高尚的,连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回信支持他的坚持与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
(2)李济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说李济做学问是&直道而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    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  _ 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    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5.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      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        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___②____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曰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7.阅读下面的网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对职业发展有益,国为在志愿者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清东张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三年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5、C(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
6、C(&以致&将两件事事牵连到一起错。)
7.(1) 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制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养育,对他颇多教诲,幼时就卓越不群,第一次读《诗经》,放下书卷感叹说:&大丈夫在世上,应当为国家消灭贼寇来博取官职名位。&同伴们都惊讶于他的言辞,认为他的志向气概非常豪壮。等到长大,雄才大略优秀出众,志向和气概杰出远大。适逢北周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来护儿多次看到战事,常常感慨,有建功立业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来护儿投军),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有功劳,被提升为上开府,朝廷赏赐他杂色布帛一千段。仁寿初年,升迁为瀛洲刺史,凭借良好的政绩闻名,常常受到(朝廷的)慰问勉励。隋炀帝继承皇位,来护儿被催促入朝为官,百姓攀住车马,不胜依恋,连日不能走出瀛洲的边界。前往朝廷表达请求的人,先后有数百个。隋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优秀的将领;现在天下没有战事了,你又成为优秀的地方官。可以称得上文武兼具了!&大业六年,炀帝的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锦衣在白天出行,(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如今正是这样啊!&于是赏赐他杂色布帛两千段,连同牛肉美酒,让他拜谒先人的陵墓,宴请家乡父老乡亲,还让三品以上的官员共同聚集在他的宅邸,畅饮整日,朝廷和民间都觉得他非常荣耀。大业十二年,车驾又巡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您能在洛阳停驻车驾,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陛下如今巡幸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蒙受皇恩深厚,不敢只为自己考虑。隋炀帝听了他的话,满面怒容地起身离去,来护儿一连几天不能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平息,来护儿才被召入,隋炀帝对他说:&你的心思都如此,我还有什么期望!&来护儿因而不敢再进言了。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非常憎恨来护儿。这天早晨来护儿将要上朝时,被宇文化及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侍卫们说:&如今已经被抓住了。&来护儿叹息说:&我充当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遇害。来护儿看重承诺,对朋友厚道诚恳,对钱财很清廉,不注重财产家业,至于指挥军队,他特别善于谋划盘算,每当他阅读兵法时,就说:&这也难道跟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吗?&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安排严肃公正,因此得到全体将士竭尽全力的效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1分)第一首诗是宫内宫外(空间)的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2分)第二首今昔(时间)的对比:昔日霓裳羽衣,莺歌燕舞;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分)(意对即可)
9.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3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3分)(意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CA(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
(2)①做鞋是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用鞋能较好地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③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④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每点2分,三点即可)
(3)第一问(2分):守明是一个有着朴素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第二问(4分):①她对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4)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是真实的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CA(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E给1分,答BD不给分。A.&受爱国之心驱使&略显牵强。。B.&继承了传统方法&错。D.&刻满殷商时代历史原貌&的发现不属于李济。E.&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原文无据)
(2)①为证明中国人不低白人一等而改学人类学,研究中国人脑量。②希望中国人靠自己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考古成绩。③加入美国考古队,坚持以中国为主,掘出的古物留在中国。④日本投降后,5次赴日本寻找&北京人&头骨。(每点2分,三点即可。)
(3)①考古发掘:他创造的探方法、三点记载法、层叠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②考古发现:他找到的半个蚕茧证明了我国在史前就家养蚕茧。③考古发现:他掌管的殷墟发掘,找回了殷商王朝。④考古人才:他为考古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⑤考古著述: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每点2分,三点即可。)
(4)①对丁文江做过的人体测量,直接指其数据错误。②对董作宾的发掘,直接批评其不科学。③对王国维的观点,直接给与驳斥。④对台湾当局的要求,他不予理会。(每点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职工在发生前防止。适合①句语境。&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重在在萌芽状态制止。适合③句语境。&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修好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重在事前准备。适合②句语境。)
(&担任&和&岗位&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C.歧义,&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指荧幕上的; D.介词掩盖主语,造成成分残缺,缺少&引起&的主语。)
(①与②只在于&则&与&只&的区别,语境需要表达的是对悲观者思想狭隘的看法,所以用表达限度的&只&选②;③中&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强调机会的转瞬即逝,是后面的&需要&&&的原因,而④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选③;⑥中&尽量发挥你的潜能&是发现机会的条件,⑤将其倒置,所以选⑥。)
16. 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1)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能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2)异:小年龄段(18&25岁)志愿者更认同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某些技能,而大年龄段(26&40岁)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
18.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你是本站第
正文右侧广告一
正文右侧广告二
正文右侧广告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江一中2016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