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高中生物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人教版生物的理解

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精品/普通:
ID:11-2355198
第1节 一、选择题1.下列对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A.氧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B.水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C.CO2容易排出细胞D.病毒不可能进入细胞[答案] D[解析] 细胞需要的O2和H2O容易进入细胞,代谢废物CO2容易排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对细胞有害的病原体也可以进入细胞。2.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以将新鲜的蒜头腌制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导学号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里B.醋酸和蔗糖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进入细胞内部D.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答案] D================================================压缩包内容:第3章 第1节.doc第3章 第2节.doc第3章 第3节.doc第3章 第1节.ppt第3章 第2节.ppt......
13957.67KB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2345904
章末整合1.显微、亚显微图像的判断细胞结构图像的识别 【例1】 下列生物细胞分别属于(  )。 A.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B.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C.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D.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解析 由左至右,第一个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第二个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无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第三个细胞既有细胞壁,又有中心体,为低等植物细胞。答案 A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应注意体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运用“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的生物学观点去感悟、理解知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例2】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时的能量供应 B.唾液腺细胞相对于神经细胞,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D.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解析 ================================================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三章复习《细胞的结构》 (共19张PPT).ppt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2121663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细胞质的组成(1)组成: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2)细胞质基质。 ①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②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③功能: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2.各种细胞器的功能(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4)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6)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7)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8)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9)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1)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2)实例: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 2.分泌蛋白压缩包中的资料: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pptx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docx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pptx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docx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x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docx ================================================压缩包内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2091491
穿过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我来到你的面前 是否 有一条无形的碳链 冥冥中把你我相连你的目光如水 浸润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你的声音如糖 让我拥有了无尽的能量每一刻 我都在想念你苏丹III般的容颜 我的思念已进入每一个核苷酸我的DNA充斥着你的信息 你已经控制了我所有的蛋白质 我无法逃避================================================压缩包内容:【步步高】高中生物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件.ppt【步步高】高中生物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课件.ppt【步步高】高中生物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件.ppt
18757.56KB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2011671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1 讲 细胞膜和细胞核(69张)内容很精彩,不容错过哦!
10699.59KB
ID:11-1973952
生物必修1全套课件(一)第一章 走近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谈谈你所了解的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化学组成: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遗传物质:DNA或RNA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中繁殖过程:在活细胞中,靠自身的遗传物质中储存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物质,制造新的病毒。一、病 毒 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草履虫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有摄食、呼吸、生长、生殖、应激性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变形虫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就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因此说,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衣藻酵母菌 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实例2 人的生殖和发育 在子女与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人的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压缩包内容:人教版生物必修一1-3章课件(共165张PPT).ppt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1971782
一、选择题1.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磷脂的含量高低    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解析: 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同,导致功能存在差异。细胞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答案: B2.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往往用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答案: C================================================压缩包内容:【金版新学案】2015年秋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课件+习题: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打包6份)第3章 第1节.doc【金版新学案】2015年秋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课件+习题: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打包6份)第3章 第1节.ppt【金版新学案】2015年秋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课件+习题: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打包6份)第3章 第2节.doc【金版新学案】2015年秋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课件+习题: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打包6份)第3章 第2节.ppt【金版新学案】2015年秋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课件+习题: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打包6份)第3章 第3节.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1953252
1.制备细胞膜时除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以下材料哪种也可代替(C)A.洋葱表皮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C.大肠杆菌
D.香菇细胞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内无核膜,也无众多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但需去除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香菇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有核膜和众多具膜细胞器。2.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C)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压缩包内容:3章末网络构建.doc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doc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3.2第1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doc3.2第1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ppt......
16190.19KB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1920586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知识网络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压缩包内容: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1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复习.ppt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11-1904530
本章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我们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究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互独立,又紧紧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学习本章时,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理解细胞膜结构特点和细胞间的细胞传递,来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同时可以运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形象、直观的图像、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列表归纳和整理,并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根据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联系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和掌握细胞核的功能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选择题1.下列对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B.水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C.CO2容易排出细胞D.病毒不可能进入细胞[答案] D[解析] 细胞需要的O2和H2O容易进入细胞,代谢废物CO2容易排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对细胞有害的病原体也可以进入细胞。2.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以将新鲜的蒜头腌制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里B.醋酸和蔗糖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进入细胞内部D.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答案] D[解================================================压缩包内容:第3章 第1节.doc第3章 第1节.ppt第3章 第2节.doc第3章 第2节.ppt第3章 第3节.doc......
12146.63KB
本资料免点下载浅谈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来源:教师站 作者:佚名
“浅谈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策略”这篇生物教学论文由教师站()编辑整理,希望能给广大生物教师在撰写教研论文时参考,并期待广大生物教师踊跃为本站提供优秀稿件。&一、HPS教学模式 HPS教学模式的程序包括以下6个环节,如图1所示。 1.演示现象 教师可以演示某一自然现象,播放一段视频或讲述一个科学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先介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起学生利用科学史进行探究的欲望。 2.引出观点 教师启发学生就这一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解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3.学习历史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做法是:(1)介绍早期科学家关于这一现象的思想与实例,作为学生研究的参照系;(2)举例说明当时其他科学家所持的不同观念;(3)引导学生讨论或探索这些观念产生的背景、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的时代制约性;(4)按日期和事件简要地总结历史上的研究。 4.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和科学家提出的各种观点的正确性,并从中选择某种观点,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①对同一自然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②可以用实验检验这些观点(假设)。 5.展示科学观点和实验检验 由教师讲解当代的科学观念,即介绍教科书上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解释,从而为学生实现观念转变提供思想基础。这时,教师的讲解增加了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原有的错误观念向科学观念的转变。 6.总结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二、HPS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科学史教育可以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人文性,领悟到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HPS教育模式即是科学史教育的一种模式。 教学案例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尝试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3.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主要包括科学家探索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科学史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两部分内容。其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教学重点,尝试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是教学难点。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充分有效而有序的素材,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做出假设、构建模型、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探索过程的艰辛。 4.教学过程(本文来自教师站) (1)演示现象。 教师活动一:播放实验录像:①台盼蓝染色酵母菌,死的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活的细胞不着色;②显微注射器将伊红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 学生活动一:明确细胞膜具有重要功能。 设计目的:渗透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细胞膜结构的欲望。 (2)探究:循着科学家的足迹研究问题。过程是教师提供情境资料→学生构建模型→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二: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有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二: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分子。 设计目的:引入欧文顿以惊人的耐心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工作者对真理的热爱与锲而不舍的追求,进而能从中领悟到科学精神的真谛。 教师活动三: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加入蛋白酶,细胞膜被分解。这说明膜中还有什么成分? 学生活动三: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分子。 教师活动四:1917年,朗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以后,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分布散乱,经过推挤排列成了单层,而且每个磷脂分子的头部浸入水中,尾部浮于水面。 学生活动四:根据朗姆瓦的实验构建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界面上分布的模型。 教师活动五:图片展示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内外都是以水为溶剂的液体。 学生活动五: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结合人体组织细胞内、外环境,猜想并构建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 教师活动六: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镜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看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认为:生物膜为三层统一的静态结构。 学生活动六:根据罗伯特森观察的结果构建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排布方式的模型。 教师活动七: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观察到: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磷脂双分子层的三种排布方式。 学生活动七:根据蛋白质的三种存在形式构建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排布模型。 教师活动八: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分别用红、绿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八: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设计目的:上述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渗透以下思想:①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现代技术对生物学的推动;③要勇于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④生物学每步前进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⑤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⑥科学需要大胆想象与推理。 教师活动九:桑格和尼克森在继承创新中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生活动九: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3)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十: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十:小组讨论,发表见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对膜的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 设计目的: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合作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不断思考探究的热情。 三、教师利用HPS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教师要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现象,为学生提供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命世界的奥秘。 教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处入手,层层深入,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HPS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课前充分备课外,平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培养,使课堂探究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在生物科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各种理论的激烈碰撞和斗争,在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不同观点的存在,尊重学生的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挑战书本的权威和教师的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更多生物教学论文,请访问中国教师站频道。
阅读此论文的人还下载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新人教版初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衔接的分析.pdf6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摘 要 引起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课程标 准和生物学教科书。对课程标准和生物学教科书展开衔接研究,有利 于高中生物教师正确领会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并提出衔接教学建议。 论文首先对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课 程性质、课程理念上是一致的,存在递进和衔接关系。课程设计思路 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课程目标的设定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高中目标是对初中目标的深化和提高。课程内容上相同的内容数量不 多,呈互补关系。教科书编写建议强调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培养学生 的能力,高中明确指出探究活动是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新人教版初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主 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1 编写体例:有高度的相似性椭 接性,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 2 知识内容:相同的内容数量不多, 实现了知识互补,初中知识为高中学习进行了铺垫,有较好的衔接点。 3 图像系统:插图数量充足,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但有些 插图内容不完全统一,还有一些重复的插图。 4 作业系统:题量、 题型设置有梯度,衔接较好,但习题的落实和评价还存在问题。 5 实验活动:实验类型衔接很好,初中介绍了很多科学方法、实验方法, 高中提高了探究性、操作性实验的比例。但有些实验的实施存在实际 困难。 因此建议国家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教育国情、各个学校的 教学条件,使课程标准能更好地指导教科书的编写,使教师和学生更 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可行性、操作性,图像 系统要加强原创性,减少重复性。习题落实情况和评价要有可控性。 实验活动的设计要加强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结合本节课关于三维目标的整合,谈谈自己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 作者: 宁红霞 (高中生物 )
结合本节课关于三维目标的整合,谈谈自己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 作者: 宁红霞 (高中生物 )
第一,三维目标不能理解为知识、能力、德育,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窄化为德育。
第二,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所包含的三种价值、折射出的三道光芒,
&&&&&&& 不要误解为做三件事。
第三,三维目标实现的时间是不等值的:知识目标可能在一节课落实,能力和方法则需要反复多次训练,
&&&&&&& 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需要长期的熏染。
第四,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不是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而是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体验,很难写在教学预案里。
&&&&&&& 方法不能理解为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等,而应理解为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包括特定
&&&&&&&& 内容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
第五,能力与方法实质相通。能力就是熟练运用各种方法;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了方法,就是能力;
&&&&&&& 能力的自动化就是习惯。
第六,自主、合作、探究,是抽象的学习方式,不是某节课作为教学目标的方法,后者应该是特定教学内容
&&&&&&& 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
第七,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契合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要求。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人教版生物选修1教材解读ppt
人教版生物选修1教材解读ppt
[导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吴成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生物技术实践 课题背景及基本原理 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基础知识 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极容...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生物技术实践
课题背景及基本原理
操作注意事项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极容易因杂菌污染而腐败,因此,需要注意操作细节。
(1)葡萄的选择和处理。实验时要选取无破损、无病虫害的葡萄,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去除枝梗,然后以1:4的比例加水进行榨汁处理,此时得到的葡萄汁有较多的固形物(包括籽粒),可用消毒后的单层纱布过滤,得到滤液,这些滤液就可以装瓶发酵。
(2)酵母菌菌种的来源。成熟的葡萄表皮含有大量的酵母菌,放久的葡萄散发出有酒味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葡萄表面的酵母菌与酿酒酵母差异较大,而且数量稀少,如果发酵时没有控制好杂菌的生长,制作的葡萄汁极容易污染,因此,加大接种量使酵母菌形成种群优势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市场上很难购买酿酒酵母,可用食品发酵的干酵母代替,因此,在实验中可适当接种食品发酵的酵母菌,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操作的注意事项及细节
(3)注意对容器进行消毒。由于发酵的时间比较长,而葡萄表面的酵母菌较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种群优势,容易被杂菌污染而腐败,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容器和葡萄汁的洁净。具体的操作是,葡萄不能用洗涤灵等化学洗涤剂清洗,以避免杀死酵母菌,容器应用清水或洗涤灵冲洗干净,并用75%的酒精擦试消毒,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4)发酵过程中应选择塑料容器。塑料容器有一定的伸缩度,可容纳一定的气体量,有利于放气和避免被杂菌污染。塑料瓶中不能装满葡萄汁,应留三分之一左右的空间,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形成种群优势。当酵母菌消耗掉容器中的氧气后,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一定要在发酵过程中盖好容器的盖子,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另外,要特别注意发酵初期对温度的控制,此时由于酵母菌较少而杂菌可能较多,容易发生腐败现象。
发酵时间及现象可参考下表。(受温度等条件影响,现象会有差异)
醋酸菌菌种的来源
前期厌氧果酒发酵产生酒精,并不是严格厌氧,因此有少量的醋酸菌存留,当转入好氧发酵时,残存的醋酸菌会大量繁殖,产生醋酸。同时,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并不是严格无菌,通入的空气中会有一些醋酸菌,带到发酵液中,大量繁殖,而其他的菌因不适应这种条件而不能繁殖。在工业上,后期醋的发酵是要人工接种醋酸菌的,以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是采取我们实验的方法。
另外,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菌株的量较少,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缩短时间,制作果酒时可以从市场上买一些菌株;制作果醋时可以先买一瓶醋,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醋的表面有一层薄膜(实际是醋酸菌),可以用这层薄膜进行接种,这样可以明显缩短制作果酒、果醋的时间。
教师最好事先制作果酒和果醋,或在超市购买,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和比较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特点。
课时安排 :
自学和讲解及学生设计实验1课时
教师准备水果,学生准备发酵的仪器(可乐瓶、饮料瓶等),动手制作1节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建议部分学生制作果酒,部分同学制作果醋。
学生在课下管理、观察、记录。
3~4周后,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析成败及评定成绩1节课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
。果酒制作过程中,应该使发酵装置的温度最好维持在
(2)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当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测定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气体体积)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气体体积)比是
。生产果酒时,在密封发酵阶段,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的方式是
。当乙醇达到一定量后,CO2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3)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当
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和吸收,是因为其内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异养、厌氧
葡萄糖全被分解;酵母菌被酒精杀死
(3)氧气和糖源
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高考模拟题
教学难点:
时间较长,成功较难,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价;
但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加深学生对两种微生物的认识。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本原理
毛霉为低等丝状真菌,毛霉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生长迅速、能产生发达的白色菌丝,进行无性繁殖。
毛霉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再配上佐料,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还有利于保存。
二、毛霉是怎样的一种微生物
三、制作腐乳的一些关键因素
1、豆腐的品质(含水量)
豆腐的含水量不同,制作的腐乳的品质不同。
2、创造适合毛霉生长的条件
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要让毛霉形成生长优势,最主要的是创造毛霉生长的环境条件:一是避免豆腐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二是控制一定的温度(15~18)和湿度。毛霉生长要求温度较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6℃左右,一般只能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毛霉腐乳。传统工艺利用空气中的毛霉菌,自然接种,需培养10~15天左右(适合家庭作坊式生产)。也可培养纯种毛霉菌,人工接种,15~20℃下培养2~3天即可。
3、腌制时加盐量十分关键
一般豆腐与盐的比例为5:1
盐量和佐料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臭豆腐的质量,盐多了,豆腐不臭;盐少了,易造成腐乳的变质无法食用。
2、毛霉从哪里来?怎样增加接种量?
五、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毛霉,豆腐的营养和环境适合毛霉的生长,容易形成种群优势;
干净的稻草、玉米或高梁叶或棕叶上有大量的毛霉。
3、南方和北方的环境特点对毛霉的生长有何不同?
南方:潮湿、气温适宜,空气中的毛霉多
北方:干燥、气温低,空气中的毛霉少
1、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只有毛霉发挥作用吗?
否,青霉、酵母、曲霉和毛霉,但以毛霉为主
(温度、湿度,用保鲜膜控制湿度,并定期换气)
8、 如何进行加盐腌制?
6、怎样让毛霉生长得更好?
7、豆腐上长有青色的微生物是什么?怎样处理?
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种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分解了蛋白质,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使味道变得非常鲜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气体所造成的。
六、拓展问题
1、臭豆腐的臭味从哪里来?是什么物质?
2、为什么腐乳又称为“青方”?“红方”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腌制豆腐时用的是黄浆水、凉水、盐水等,使成型豆腐块经后期发酵后呈豆青色。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接种红曲霉,主要是为了好看(色、香、味中的“色”),取名为“红方”。
3、黄、黑两种臭豆腐干与超市里卖的腐乳有何联系与区别
调查:有谁吃过街头小贩出售的臭豆腐?
  摊贩自曝:臭豆腐速成有法 
摊主谨慎地说出臭豆腐是由一种叫“臭水”的东西泡出来的, “‘臭水’江门买不到的,我们都是统一到广州进货,一进就是四五百斤,再分配给各个摊档。我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臭水’转卖给你,每斤50元。”记者表示50元一斤太贵,这位摊主又说到:“没办法,我们进货就很贵。不过‘臭水’很耐用的,10斤足够一个臭豆腐摊用一年,可以来回反复使用。‘臭水’不需要冷藏,也不会变坏。’记者向其询问起臭豆腐的加工方法,这一次,这位摊主完全推翻了前一天晚上的说法。  “这个‘臭水’怎么使用?豆腐的发酵过程怎样?”  “很简单,把买来的普通白豆腐块放在‘臭水’里浸泡2个小时,就够臭了。浸泡的过程中不需要密封,但最好盖住,因为‘臭水’太臭了,人闻着难受。”  “那种黑色的臭豆腐又是怎么做成的?”  “这就要用到‘黑粉’了。把‘黑粉’用水稀释,然后把在‘臭水’里泡了2个小时的臭豆腐块放在黑水里泡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很快的。‘黑粉’也是从广州买来的,一小勺就要20块,不过能泡400元的豆腐(注:200市斤左右)。”  摊主还提醒记者,在“黑水”里泡过的“黑色臭豆腐”不可以用水冲洗,否则豆腐块上的黑色就要褪掉,应马上拿去晾干,晚上做生意时把这些臭豆腐块直接油炸就可以出售了。记者向这位男摊主索要了少量“臭水”,这是一种灰黄浓稠的液体,远远地就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从该臭豆腐摊买来的黑色臭豆腐,墨黑的表皮还透出铜绿色,豆腐的内里几乎与外皮一样黑,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正宗臭豆腐不添任何化学成分
 正宗黑色臭豆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用多种蔬菜和植物来自然发酵豆腐块,不能添加任何的化学成分,发酵时间长达1个月左右。这样制成的臭豆腐闻起来没有刺鼻的臭味,炸出来外酥里嫩,外皮虽然是黑的,但内里通常还保持着豆腐原来的白色。“路边流动摊贩卖的臭豆腐很多都是用‘臭水’泡出来的,其中添加了硫等多种化学物质” 。
1、提前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经验
2、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重视基本原理的理解
4、对学生的实践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指导
5、课时安排(共3课时)
自学、讲解及演示实验2课时
4周后学生展示成果、分析评价1课时
6、建议学生的制作在家完成
建议教师提供几种配制卤汤或配料的方案,或学生搜集制作不同腐乳的方案,每一学生或不同组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腐乳。
7、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做出具体的要求
如:成品,录像、幻灯等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本课题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也重视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原则的学习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
1. 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制作泡菜。
2.检测亚硝酸盐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和比色的原理。
(2)重氮反应形成的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可使用比色仪)
(1)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偶联3. 无机大分子颗粒吸附有机杂质的原理和方法。
提取剂:氯化镉和氯化钡作为提取剂的作用是提取样品处理液中的大分子有机杂质
(1)提取剂在配制时为什么要加入浓盐酸调节PH至1?
(2)为什么需要用处理样品与提取剂在摇床上振荡提取1小时?
(3)为什么振荡后还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铝乳液:吸附泡菜汁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显色反应
二、技术流程
增加离心环节;购买摇床10分钟40分钟左右
40分钟左右30分钟40小时
三、问题讨论:
1、谁对人体有害,谁能致癌?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2、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怎样生成的?
发酵初期,泡菜中的微生物生长很快,微生物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如此同时,蔬菜中的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等物质也会将亚硝酸盐氧化,但总体来说,生成的亚硝酸盐大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因此,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步上升。随着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持续,氧气被消耗殆尽,泡菜坛中的环境不利于除乳酸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与此同时,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而减少,因此,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问题:亚硝酸盐是由乳酸菌产生的吗?只有泡菜中有亚硝酸盐,其他的酱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吗?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氧化
细菌等微生物
维生素C、E和酚类物质亚硝胺6、如何看待泡菜坛中的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3、制作泡菜时选择的材料有何要求?
4、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作泡菜?
5、用水封的目的是什么?
最初:乳酸菌和其他杂菌为种间斗争
乳酸菌和乳酸菌为种内互助
后期:乳酸菌和乳酸菌为种内斗争
四、教学难点:
1、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10分钟40分钟左右
40分钟左右30分钟40小时
2、比色。标准比色液比色难度加大,同时比色液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颜色变化
五、操作过程、结果及分析:
发酵温度:13~15℃
单位:mg/kg
例: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g—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菜中不得超过20mg/kg。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1)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
②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对比颜色,可以估测出泡菜液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③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查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容易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腌菜。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
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制作泡菜
④选择实验材料:红萝卜和白萝卜,哪种更适合于用做实验材料?白萝卜
。其原因是:避免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的干扰
⑤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重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制作(或培养、发酵)条件
(2)下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
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
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根据此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
制作和食用泡菜的最佳指导建议:
用5%的食盐浓度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1分),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天(或9天)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1分)。
你给出此建议的理由是:食盐浓度为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是3坛泡菜中最高;食盐浓度为5%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快,它的最高值是三坛中最高的,说明乳酸菌代谢最旺盛,但从发酵11天后亚硝酸盐降到最低值;而食盐浓度为7%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虽一直处于较低数值,但容易成为咸腌菜。(3分)
⑥从第三天开始,定期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帮该小组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的表格。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计算:P11
0.4kg×100/200×60/500×40/100=0.0096
得滤液200ml,取100ml
500ml,取60ml
100ml,取40ml
如测试液与标准比色液中的3μg相当,则亚硝酸盐的含量根据分式计算为:
3/6=3.125 mg/kg
六、教学建议
1、原理的自学、讲解2课时
2、演示操作1课时(由学生完成制作泡菜1课时)
3、录像课和交流1课时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理解基本的操作术语,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1.针尖与细菌2、菌落3、理解几个关键性的名词
(1)消毒和灭菌,什么时候需要消毒,什么时候需要灭菌?
(3)接种,常见的接种的方法有哪几种?
(2)平板和斜面培养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理解动词:倒平板,搁置斜面
划线接种:主要用于纯化培养
涂布接种:主要用于分离菌种并计数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4)怎样才能做到无菌操作?
(5)稀释度和稀释浓度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题的意义
培养基的配制 :最好用蒸馏水
培养基的灭菌:
可先灭菌再倒平板
取土样:可事先采取措施使土壤中的尿素细菌富集一些
检测:酚酞的灵敏度不如酚红,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酚红,否则效果不明显。
培养基配方三
MgSO4o7H2O
培养基配方二
MgSO4o7H2O
培养基配方一
MgSO4o7H2O
分离尿素细菌
用以判断选择性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性
对设计实验的训练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与课题2相比:1、选择性培养基
2、鉴别性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培养和分离纯化中的几个操作性问题
1. 无菌水和自来水
2. 选择性培养基的灭菌
3. 倒平板和灭菌之间的关系
4. 平板的拿放
5. 教学班实验顺序的安排
菊花的组织培养
月季的花药培养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讲清原理、理解应用、操作方法和步骤(重点)
MS大量元素母液100ml/L200×年×月×日
MS微量元素母液10ml/L200×年×月×日
MS铁盐母液100ml/L200×年×月×日
有机物母液10ml/L200×年×月×日
萘乙酸(NAA)50mg/100ml200×年×月×日
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本实验需要作好三项实验准备:一是提前配制各种母液;二是提前准备MS培养基;三是选择外植体并进行预处理。
1.1 配制母液
配制母液的注意事项:
⑴自来水或河水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勿用配制母液;⑵配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母液时,应将每种化合物单独溶解后,再一一混合,同时还应用适量的蒸馏水清洗烧杯内壁,并将清洗后的蒸馏水倒入混合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每种元素的浓度,混合时要按照教材附表中的顺序进行,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钙溶液,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沉淀;⑶配制好的母液要先倒入1 000ml烧杯中,再由烧杯转入1 000ml细口瓶中,不可由容量瓶直接倒入细口瓶中;⑷注意观察母液中是否有絮状物,出现絮状物表明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需要重新配制母液;⑸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需要碱或酸助溶,一般生长素类物质用碱(0.1mol/LNaOH1~3ml)或酒精(75~95%的酒精1~3ml)助溶,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一般用酸(0.1mol/LHCL1~3ml)助溶,加入蒸馏水定溶时要缓慢,也可用水浴法助溶;⑹用棕色细口瓶盛装有机物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避免透射光损害母液中的有机成分;⑺在瓶壁上贴好各种母液的标签;⑻将配制好的母液放入冰箱中或阴凉处保存。
1.2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3 外植体的选择和预处理
外植体的消毒流程非常关键
70~75%的酒精浸泡不超过30s
无菌水震荡冲洗3次
2~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min左右
无菌水震荡冲洗5次
教学方案及建议
方案1:学生完成外植物体的消毒和接种工作。外植体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那些操作认真、细致的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因此这种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且做到耐心、细致。外植体的消毒流程如下。
方案2:学生完成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或分化换瓶。由于减少了外植体消毒这一重要的环节,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很高,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因此,这种方案是针对那些实践操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设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组培接种的操作过程,另一方面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节约了实验时间。
方案3: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对组培的影响。为强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丛芽或生根中的作用,可配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这些培养基进行换瓶操作。当学生看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神奇作用时,一定能够深刻地理解激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下表为组培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及作用。外植体脱分化(去分化)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问题讨论
人工种皮胚状体人工种皮:其成份通常为海藻酸钠、明胶、树脂、琼脂糖等大分子有机物,具有细胞膜结构的功能:
能透气,有韧性,耐压,对胚状体无毒害
含有胚状体萌发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可添加植物激素
可添加杀菌剂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花药花粉细胞培养
分化出小植物
单倍体植株
接种离体培养脱分化再分化移栽染色体加倍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激素在脱分化和再分化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换瓶操作?
4.组培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光照吗?
5.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及在组培中的应用?
6.组培中用的蔗糖作为能源和原料物质,用葡萄糖行不行?
7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物幼苗都是单倍体吗?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设计的能力的培养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1)生产用果胶酶常从微生物发酵中提取出来,因此果胶酶的适宜温度范围比较宽泛。
(2)果胶酶很贵,在实际的实验活动中要注意用量,在生产实践中也要考虑成本。
二、教学策略
1、确定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温度对果胶酶的活性有何影响?
问题二:PH对果胶酶的活性有何影响?
2、学生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
(2)自变量如何进行定量控制?
(3)因变量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
(4)怎样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例:不同的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本课题重在培养学生控制变量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一、背景资料及问题探讨:
2、洗衣粉中有哪些酶制剂?
1、为什么洗衣粉中添加酶制剂?
3、市场上有哪些类型的加酶洗衣粉?
(1)复合型加酶洗衣粉;(2)添加了蛋白酶的洗衣粉
4、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温度;(2)对污渍有针对性;(3)避免对衣物的损害
二、教学建议
(一)确定实验课题和实施方案
子课题一:探讨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
一般认为,采取5℃(相当于冬季,下同)、15℃和25℃(春季和秋季)、35℃(夏季),这4个水温形成温度递度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问题:为什么不采用较高温如60 ℃以上的水温进行实验呢?
课题的现实意义:
(1)什么样的水温下适合使用加酶洗衣粉?什么样的水温下不适合加酶洗衣粉?
(2)在自然条件下,冬季是否适合使用加酶洗衣粉?
子课题二: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的比较
现实意义:找出有针对性的去顽固污渍的方法
1、检验洗涤效果时是用洗衣机洗,用手洗,还是用人工模拟洗衣机洗?
3、水温如何控制?
4、选择衣服还是布料实验?对实验材料的质地有何要求?
5、水的用量和洗衣粉的用量怎样确定?
2、用人工模拟洗衣机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般采用500mL的水,洗衣粉的用量为1克或1.5克
搅拌的方式、力度和时间
6、如何判断洗涤效果(因变量)?
布料:大小一致,小,白色;棉布类
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
(二)突破教学难点,学会控制变量
(三)课时安排
自学和引导1课时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交流和讨论方案1课时
课上实验1课时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酶优点: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大规模地应用于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
实际问题: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1、注意在学习课题背景及基本原理时,一定要联系生产实践
问题探讨:
1、从操作的角度讲,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容易?哪一种方法对酶的活性影响更小?
2、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又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小火、间断加热、定容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
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2、注意操作步骤的细致、严谨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检验凝胶珠是否形成,可用下列方法: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成功地制成了凝胶珠,还可以用手将凝胶珠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4)操作上的失误会导至实验结果的不同
1.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层层深入地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意义
2.教师应提前做到酵母细胞的活化工作
3.操作的细节要强化,要演示到位
4.课时安排
自学和讲解1课时
学生操作1课时
展示和分析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1课时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略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理解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不要深究其技术细节问题:(1)原理是什么?
(2)原料是什么?
(3)条件是什么?
模板、酶、引物
2、理解一些基本的名词和概念
3’端和5’端:DNA的羟基的末端称为3’端,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端
3、如条件有限,具体操作可借助于录像完成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样品预处理的原理与操作;
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
方法步骤:
从红细胞中初步分离出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进一步分离方法方法
凝胶色谱法
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的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原理步骤制作凝胶色谱柱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样品的加放和洗脱
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的释放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目的:除掉液体中的小分子物质
凝胶色谱法原理步骤
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微小球体,有很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快。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清原理为主,动手实验为辅。
课时安排,原理和操作步骤的讲解3课时,学生动手实验主要完成样品的处理,凝胶色谱的操作可做演示实验共2课时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胡萝卜素的提取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什么是芳香油?是指具有一定香味和挥发性的油脂类物质,又称精油或挥发油。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动物如:麝、抹香鲸
提取方法和原理
玫瑰精油的提取
“才子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
5千克玫瑰花瓣才能提取出1滴纯正的玫瑰精油,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
实验装置:
教学难点:
1、实验材料的准备
3、实验时间较长
2、实验仪器的安装
本模块的总体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
一、做好充分而精心的准备
了解课标中关于本模块的要求
了解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各个栏目设置的目的
认真学习每个课题的知识背景和实验原理,弄清每个步骤操作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有些实验仪器和药品是以前没有接触到的,要熟悉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药品的特性
学习课标,熟悉教材,知识准备,实验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材料的准备;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该包含以下的主要内容:
1.本学期计划完成哪几个实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已有的实验条件)
2.各个实验需要多少课时完成?每个课时应该安排哪些内容?(教师应提前将这些实验做一遍)
3.各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包括实验药品)?哪些仪器必须提前购买?购买的数量为多少?
4.哪些实验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5.各个实验教学的顺序怎样安排?
6.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1、需要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进行预实验,分析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验活动中可能遇到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毛霉从哪里来?(南方和北方有何不同?)
(2)豆腐为什么要控水?怎样控水?
(3)发酵的腐乳为什么会变成红褐色?
3、精心安排好实验顺序
时间跨度较长的实验举例: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4、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
评价的多种方式,如实验结果或产品的评价(实物和视频展示),实验的创新性评价;纸面性评价和操作性评价
学分的认定
(2学分分到5~7个实验课题中,是平均分配还是有所侧重)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学生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平时的实验操作分(占50%),另一个是学业测评分(占50%),合起来就是总评分数,满分100分,超过60分,就可以得到2个学分。
三、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可以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帮助老师完成课堂内无法由全部学生完成的部分实验(例如: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植物组织培养中的MS培养基所用的母液的配制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完成。)
帮助老师完成课堂外的后续实验,其实验结果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没有选入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验,积累直接的教学经验
四、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选修课
案例2: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的含量
案例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五、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将课内和课外进行有效地结合
案例1:腐乳的制作
教学方案:
(1)原理的讨论和学习,操作的介绍和演示(2课时)。
(2)布置学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完成操作过程,有条件的学生可将其制作过程拍摄下来。(相当于1课时)
(3)三个星期后或一个月后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1课时)。3132
六、重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案例: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实验
参考方案(5~7个实验)谢谢!
人教版生物选修1教...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对标准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