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诗歌翻译夜雨寄北 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网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网
(3647人评分) 8.2
朝代: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
1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对其说法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q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翻译_百度知道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翻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但我的归期没有定,面对不停夜雨,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您问我的归期,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夜雨寄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源:&&作者:李商隐 &&时间:&&&&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赏析: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
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如果您对感兴趣,可点击查看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免责声明:263作文网为公益性学习网站,内容来自于网友自由投稿或互联网搜集,263作文网所有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本站要求作文投稿系本人原创。抄录自其他媒体的,要求注明出处。如发现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伤感诗人,45年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歌瑰宝,他的诗歌现存世约有600余首,李商隐的诗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英译本《夜雨寄北》中诗歌翻译的意境体现
2013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伤感诗人,45年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歌瑰宝,他的诗歌现存世约有600余首,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分为咏史类、咏物抒怀类、交友应酬类和夫妻情感类等,这几类中,当属夫妻情感类的诗歌最具特色,不仅辞藻清丽、意蕴深刻,而且独具鲜明的艺术特色,被后人广为传颂。赏析《夜雨寄北》,可以得窥其情感诗“措辞婉而寄托深”之风貌。这首诗是诗人远在异乡寄居时写给爱妻的情感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而被传颂至今。这首爱情诗所表达出来的诗人的刻骨柔情让人不禁想到他的另一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在《夜雨寄北》中借景抒情,将无数的柔情融合在细腻而朴素的词语中,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论文网 /7/view-5422465.htm  一、 《夜雨寄北》赏析   诗人在第一句用夫妻问答的形式开篇,“君问归期未有期”,称妻为“君”,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夫妻相互挂念的款款深情的画面,视角独特而鲜明,这句话的意思是:“妻子你一直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但是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从审美的角度赏析,这句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画中有诗,情在画中,情与景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交融,定位了整首诗的意境。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换位思考,表面是写妻子盼望夫君回家的急切心理,其实表现的是诗人自己的相思。这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与杜甫的《月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杜甫在这首诗中就是站在妻子的角度,表面描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用简单的问答形式传达了思念爱妻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字中都流露出思念之情,不仅形象动人,而且深情、婉约。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是诗人当时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以及自己的现实处境。诗人对特定的环境进行了描绘,语言简单而凝练。短短七个字,诗人为大家展现出一个秋雨绵绵的巴山景象,将异乡的景象和漂泊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绵绵巴山,不可断绝,冰凉的秋夜,大雨淋淋,不仅有天上之雨,还有池中之水。读这句诗,人们仿佛穿过了诗人描绘的景物,置身于一个这样的环境中:茫茫秋夜,寒意袭人,绵绵巴山,到处都是一片雨幕,地上的池水很快涨满并溢了出来,诗人身处异乡,周围是险峻而绵延的巴山,风狂雨急,孤独与寂寥缠绕在诗人的心头,此景此情是何等的凄凉与孤寂。秋雨绵绵,使人如愁丝缠绕,空虚而焦虑,池水盈盈,又使人情意满溢,无法自控,诗人的内心在愁绪满怀的同时也情意绵绵,汹涌激荡。在巴山秋夜,阴雨绵绵,诗人触景生情,通过自然景观展开联想,在描绘客观事物和处境的同时表达出夫妻的恩爱。“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先用细腻的笔法给人们展现出一个充满温馨与恩爱的和谐家庭生活,“共”字无限传神地表达出夫妻之间的恩爱与亲昵,然后用“何当”将这个美好的期望推向了遥不可及的境地。诗人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想象,是自己美好的愿望,何时能实现呢?这里与首句遥相呼应,“未有期”已经给出答案,理想多么美好,而现实又是如此残酷与无奈。整句诗没有一个“情”字,却洋溢着无限情意。   二、《夜雨寄北》英译本中的诗歌意境   (一) 诗歌的意象与文化   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每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语言运用方面。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文学作品是一种最常见而且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因其语言的书面特征,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蕴更为丰富,所以,译者在对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内容,更要去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次蕴涵。这样才能译出原作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的翻译研究工作要放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因为翻译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更广。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不仅仅是文化作品在不同语言间的转述,而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今天,这种文化传播的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化是诗歌意象的基础,诗歌意象更是文化的体现,它来源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例如,水这个意象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多与愁丝相关联,表达出命运多舛,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感伤情怀。就像李白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这个意义,在下句就直接点出了其核心的思想情感:“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里的水是以“雨”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一个意象――“秋天”也是离愁或者思念的情感表现,这个更多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两个重大节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的是重阳节,而“月是故乡明”则是指中秋时节。   在Herbert A. Giles的译本中没有译出秋天的含义,自然也就无法表达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民族特色。而散宜生的译本中“In this night of rain pools along Ba Rige o’ erflow”也没有译出“秋天”的意思。虽然他可能是为了追求音律上的完美而故意没有译出,但是从翻译的文化传播角度去分析,这两者都不尽完美。不过,中外的许多读者对他们的翻译都比较认可,认为他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不可磨灭,所以,整体上讲,他们的译文还是相对成功的。而且,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比较含蓄,而西方人比较直接。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就非常的含蓄,而这种含蓄是西方那些直接和大胆的读者难以理解的。   (二) 不同译本意象还原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我过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将自己多年的翻译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出一套独有的翻译学理论。在许教授的理论中有“三美原则”,即诗歌翻译时要注重意美、形美、音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形美最次。翻译时,首先要做到意美,然后再尽量实现音美和形美,最终达到三美齐备的最高境界。在对这首诗的首句进行翻译时,首先用“when”对应原文的“期”,然后用“but”来导出后面的“未有期”,这是许教授意译法的典型体现,虽然是直叙原话,但是并没有失去原文中应有的意味,那种离愁别绪、忧伤无奈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句将原文中的巴山意译作“western hills”是指川东一带的山脉,而用“pools in western hills”来翻译“秋池”就有点偏颇了,因为这里译作是巴山的水池,而失去的“秋”的意味。好在后面用“autumn rain o’ erflow”来译“夜雨”,联想起来解读,还是能体会到原诗中那种秋雨萧瑟、池水满溢的意象。而原文中的“巴山夜雨”译作“enless reary night of rain”倒是非常贴切,将原诗的意象神韵表现得非常完美,读者在解读时能体会到诗人那种身在异乡秋雨萧瑟的夜里,对爱妻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译文完整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满怀的“愁绪”和“忧郁”,让人读来仿佛历历在目。译者在翻译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时都遵循了许教授“三美原则”中的“意美”,很好地还原了原诗的意境。然而,美中不足,译文没有将原诗的“夜”翻译出来,有失原诗意境。第三句用“can”带出了“trim the wicks”,虽然在原诗中没有相应的意象,但是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整体意境也有很大的提升。译文以“trim the wicks”表现原诗中的“共剪烛”,将此刻的愁苦及未来的憧憬都完整地表现出来。译文中用“again”和“rain”分别作三四句的结尾词,充分体现了“音美”的原则。从整体上看,译文分为四行,每行都是12个音节,然后遵循AABB的形式押韵,这充分体现了“形美”原则。许教授按照他的三美原则意译全诗,运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及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来翻译此诗,完整地表达了原诗的意境,是《夜雨寄北》英译本的典范。
  我们再来分析著名翻译家孙大雨先生的译本。孙大雨先生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期多翻译唐诗和《楚辞》。孙先生曾在美国留学,后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翻译了很多作品。孙大雨先生的翻译理论是:翻译诗歌和文学作品,译者不仅要完全解读原诗的意境,而且要对目标语的文化以及文字都有很高的造诣,唯有如此才能将原文的风貌和精神翻译出来,翻译过程相当于一次完整的再创作。孙先生在翻译时以诗译诗,用词非常精美,不同于原诗的简洁明朗,孙译本的风格比较沉郁。首句中,孙先生用“home-coming”表现归心似箭,然后又用“not sure”展现出诗人想回去又不能的无奈。孙先生在用词方面非常严谨,在翻译第二句时,用“not sure”对应“夜雨”,用“autumn pools”对应“秋池”,非常工整,而且充分表现出了原诗中那种惆怅孤独的情感,实现了中英文化的完美转换。受性格和经历的影响,孙先生在译文的情感表达上也是严谨的,用“Ba mounts”来翻译“巴山”会有损原诗的意象,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应译作“bashan mountains”或者是“bashan mounts”。在翻译第三句的时候,没有直译“何当”和“共”两词,而是用了“west winow”与“clipping the canle wick”,这也对原诗中所要表达的意象有很大的遗失,译文没有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对将来的重逢的一种强烈向往和憧憬,不仅在整体上显得平淡,而且没有完整表达原诗的意境,翻译得不是很到位。末句用“mute elight”来结尾,词语表现得过于含蓄内敛,没有完全传神地表达出“巴山夜雨”的意象和场景,也没有表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期盼、焦虑以及矛盾的心理。然而,孙大雨先生在翻译时多运用古英语单词来体现原诗的节奏与形式美,体现了他独特的翻译风格。   三、结 语   通过赏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了解到,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原诗中的意象进行操作,既不能失去原文的内涵和精神,还要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蕴。因此,在古诗歌的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作用非常明显,只有经验丰富、语言功底扎实的译者才能译出精美的作品,才能将我国的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   [参考文献]   [1] 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 徐守勤,徐守平.浪漫中华古诗英译赏析[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李莎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J].文学理论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李佑坝(1970― ),男,江西宜黄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夕现代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