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不动,好似在做一件平常的事,包括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作者为

四季桂--新华日报
第B07版:新潮
| &&&&&&&&
出版&&&|&&&&&&|&&&&&&|&&&
台北 朱天衣
  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但我们家的桂花从中秋直开到夏初,四季都不缺席,所以又称四季桂。讲究些的会把花色淡些的唤作木樨,我们家种的便是如此,但我仍执意当它是桂。  父亲喜爱桂花,家门旁两株茂密的四季桂,快有40高龄了,虽种在花圃中,却仍恣意生长,不仅往高处伸展,更横向环抱,两树连成一气,漫过墙头自成一片风景,猫儿游走其间,犹如迷宫般可供戏耍。  桂花飘香时,便是父亲忙桂花酿的时刻,那真是一份细活,一朵朵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桂花,采集已不轻松,还要将如发丝般细的花茎摘除,只有细致又有耐心的父亲做得来。父亲将拾掇好的花絮,间隔着糖一层一层铺在玻璃罐里,最后淋上高粱酒,便是上好的桂花酿,待等来年元宵煮芝麻汤圆时,起锅前淋上一小匙,那真是喷香扑鼻呀!  父母亲年轻成家,许多只身在台湾的伯伯叔叔,都把我们这儿当家,逢年过节周末假期客人永远川流不息,如此练就了母亲大碗吃菜、大锅喝汤的做菜风格;即便是日常过日子,母亲也收不了手,桌上永远是大盘大碗伺候,但也从不见细致的父亲有丝毫怨言。到我稍大接手厨房里的事,才听父亲夸赞我刀功不错,切的果真是肉丝而不是肉条,我才惊觉这两者的差异。  有时父亲也会亲自下厨,多是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食材,比如他对“臭味”情有独钟,虾酱、白糟鱼、臭酱豆、臭腐乳,当然还有臭豆腐,且这臭豆腐非得要用蒸的方式料理,不如此显不出它的臭。几位有心的学生子,不时在外猎得够臭的臭豆腐,便会欢喜得意地携来献宝,一进门便会嚷嚷:“老师!这回一定臭,保证天下第一臭!”父亲欣然地在厨房里切切弄弄,不一会儿整间屋子便臭味四溢。我们欣赏不来,往往那些学生子也不敢碰,所以那时的父亲是有些寂寞的。或许是隔代遗传,我女儿倒是爱死了麻辣臭豆腐,很可惜,他们祖孙俩重叠的时光太短浅了。  父亲爱食辣,他的拿手好料是辣椒塞肉,把调好味的绞肉拌上葱末,填进剔了籽的长辣椒里,用小火煎透了,再淋上酱油、醋,煸一煸就起锅,热食、冷食皆宜。一次全家去日本旅游大半个月,父亲前一晚偷偷做了两大罐,放在随身背袋里。  父亲最后住院期间,一个夜晚突然血压掉到50、30,经紧急输血抢救了回来。隔天早晨全家人都到齐了,父亲看着我们简单地交代了一些事,由坐在床边的大姊一一记了下来。大家很有默契地不惊不动,好似在做一件极平常的事,包括躺在病床上的父亲。  等该说的事都说妥了,大家开始聊一些别的事时,父亲悠悠地转过头对着蹲在床头边的我说:“家里有一盆桂花,帮你养了很久了,你什么时候带回去呢?”父亲那灰蓝色的眼眸柔柔的,感觉很亲,却又窅窅的,好似飘到另一个银河去了。我轻声说:“好,我会把它带回去的。”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家园,我要让它在哪儿生根?  一直到父亲走了,我整个人才沉静下来,明白这世间有什么是一直在那儿的,无需去搜寻、无需去证明。  大姊曾说过她与父亲的感情像是男性之间的情谊;二姊呢?该比较像是缘定三生的款款深情;至于我,似乎单纯的只想要他是个父亲疼爱我。我一直以为作家、老师的身份让他无暇顾及其它,但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耽溺也不恐慌。  当我拥有了自己的家园,不知情的母亲已为那株桂花找了个好人家。是有些怅惘,但没关系,依父亲的性情本就不会那么着痕迹,他留株桂花给我,也全是因为他知道我要他像一个世俗的父亲那样待我。
集团 数字报刊: |  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桂花应该是在秋季绽放香溢满园的,但我们家的桂花却从中秋直开到夏初,四季都不缺席,所以又被称为四季桂"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013年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6篇
  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桂花应该是在秋季绽放香溢满园的,但我们家的桂花却从中秋直开到夏初,四季都不缺席,所以又被称为四季桂。讲究些的会把花色淡些的唤作木穉,我们家种的便是如此,但我仍执意当它是桂。 中国论文网 /5/view-4357839.htm  父亲喜爱桂花,我原生家庭门旁两株茂密的桂,快有四十高龄了,虽种在花圃中,却仍恣意生长,不仅往高处伸展,更横向环抱,两树连成一气,漫过墙头自成一片风景,猫儿游走其间,犹如迷宫般可供戏要。父亲也喜欢兰,还曾和他到后山搬回半倒的蛇木(笔筒树),截成一段段来养兰,记得锯蛇木的当口,在院中游走的鸡硬凑到跟前,先还不解,直至从截断的朽木中窜出几尾褐紫色的娱蚣,才知那鸡真有先见之明,一口一尾,三两下便给它像吃面条一般吸食个尽。待等父亲收拾妥当,便会将兰挂在桂树下,一来遮阳,二来悬空的蛇木也不致沦为猫爪板。   桂花飘香时,便是父亲忙桂花酿的时刻,那真是一份细活,一朵朵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桂花,采集已不轻松,还要将如发丝般细的花茎摘除,那是只有细致又有耐心的父亲做得来的。接下来便会看到父亲将拾掇好的花絮,间隔着糖一层一层铺在玻璃罐里,最后淋上高粱酒,便是上好的桂花酿,待等隔年元宵煮芝麻汤圆时,起锅前淋上一小匙,那真是喷香扑鼻呀!整个制作过程,我们姐妹能做的至多就是采撷这一环,有时在外面觅得桂花香,也会结伴去偷香,我就曾被二姐带到台大校园,隔着一扇窗,一办公室的员工便看着两个女孩在桂花树下忙着收成呢!   除了自制的桂花酿,搀了点桂花香的“寸金糖”,也成了父亲写稿时难得佐伴的点心。这“寸金糖”在当时只有“老大房”贩售,我们姐妹仨不时会捎些回来,不是怎么贵的东西,父亲却吃得很省。他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物,总能有滋有味的享用,但也不贪多,几乎是给什么就吃什么、供什么就用什么,即便是镇日离不了门的烟,也只抽“金马”,后来实在是不好找才改拙“长寿”,而茶则是保温杯泡就的茉莉花茶。我们是长大后自己会喝茶了,才知道拿来做花茶的茶叶,都是最劣质的,甚至连那茉莉香气都是赝品,是用较廉价的玉兰花代替,而这浓郁的玉兰花是会把脑子薰坏的。记得那时二姐每次夜归,会顺手从邻人家捎回几朵茉莉,放进父亲的保温杯中。唉!这算是其中惟一珍品了。   父亲的细致端看他的手稿便可知悉,数十万的文稿,没一个字是含糊带过的,要有删动,也是用最原始的剪贴处理。那时还没有立可带,写错了字,他依样用剪贴补正,且稿纸总是两面利用,正稿便写在废稿的另一面,有时读着读着,会忍不住翻到背面看看他之前写了些什么。他擤鼻涕使用卫生纸,也一样会将市面上已叠就的两张纸一分为二,一次用一张,但他从没要求我们和他做一样的事。   父母亲年轻成家,许多只身在台湾的伯伯叔叔,都把我们这儿当家,逢年过节周末假期客人永远是川流不息,如此练就了母亲大碗吃菜、大锅喝汤的做菜风格:即便是日常过日子,母亲也收不了手,桌上永远是大盘大碗伺候,但也从不见细致的父亲有丝毫怨言。到我梢大接手厨房里的事,才听父亲夸赞我刀功不错,切的果真是肉丝而不是肉条,我才惊觉这两者的差异。   有时父亲也会亲自下厨,多是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食材,比如他对“臭味”情有独锺,虾酱、白糟鱼、臭酱豆、臭腐乳,当然还有臭豆腐,且这臭豆腐非得要用蒸的方式料理,不如此显不出它的臭。几位有心的学生子,不时在外猎得够臭的臭豆腐,便会欢喜得意的携来献宝,一进门便会嚷嚷:“老师!这回一定臭,保证天下第一臭!”接着便会看到父亲欣然地在厨房里切切弄弄,不一会儿整间屋子便臭味四溢。欣赏不来的我们,总把这件事当成个玩笑,当是父亲和学生子联手的恶作剧,因此餐桌上的臭豆腐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但往往那始作俑者的学生子是碰也不敢碰,所以那时的父亲是有些寂寞的。或许是隔代遗传吧!我的女儿倒是爱死了麻辣臭豆腐,只是很可惜的,他们祖孙俩重叠的时光太短浅了。   父亲也爱食辣,几乎可说是无辣不欢,他的拿手好料就是辣椒塞肉,把调好味的绞肉拌上葱末,填进剔了子的长辣椒里,用小火煎透了,再淋上酱油、醋,煽一煸就好起锅,热食、冷食皆宜。一次全家去日本旅游大半个月,父亲前一晚就偷偷做了两大罐,放在随身背袋里,这是他抗日利器,专门对付淡出鸟来的日本料理。   其实父亲的口味重,和他半口假牙有关。以前牙医技术真有些暴横,常为了安装几颗假牙,不仅牺牲了原本无事的健康齿,还大片遮盖了上颔,这让味觉迟钝许多,不是弄到胃口大坏,就是口味愈来愈重,这和他晚年喜吃咸辣及糜烂的食物有关。且不时有杂物卡进假牙里,便会异常难受,但也少听他抱怨。他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即便是身边最亲的人。   父亲在最后住院期间,一个夜晚突然血压掉到五十、三十,经紧急输血抢救了回来,隔天早晨全家人都到齐了,父亲看着我们简单的交代了一些事,由坐在床边的大姐——如实的记了下来。大家很有默契的不惊不动,好似在做一件极平常的事,包括躺在病床上的父亲。   等该说的事都说妥了,大家开始聊一些别的事时,父亲悠悠地转过头对着蹲在床头边的我说:“家里有一盆桂花,帮你养了很久了,你什么时候带回去呢?”父亲那灰蓝色的眼眸柔柔的,感觉很亲,却又青宵的,好似飘到另一个银河去了。我轻声的说:“好,我会把它带回去的。”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家园,我要让它在哪儿生根?   中国人有个习惯,生养了女儿,便在地里埋上一瓮酒,待女儿出嫁时把酒瓮挖出来,是为“女儿红”,若不幸女孩早天,这出土的酒便为“花凋”;也有地方生养一个女儿便植一棵桂花。父亲没帮我们存“女儿红”,却不知有意无意的在家门旁种了两株硕彦的桂;我并不知道他也一直为我留着一棵桂,为这已三十好几还没定性的小女儿留了一棵桂。   父亲走了以后,时间突然缓了下来,我才知道过去的匆匆与碌碌,全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我也是这家庭的一员?证明我也值得被爱?大姐曾说过她与父亲的感情像是男性之间的情谊;二姐呢?该比较像似缘定三生的款款深情;至于我,似乎单纯的只想要他是个父亲疼爱我。我一直以为作家、老师的身分让他无暇顾及其他,但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耽溺也不恐慌。   一直到父亲走了,我整个人才沉静下来,明白这世间有什么是一直在那儿的,无需你去搜寻、无需你去证明,它就是一直存在着的。   当我在山中真的拥有了自己的家园时,不知情的母亲,已为那株桂花找了个好人家。是有些怅惘,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依父亲的性情本就不会那么着痕迹,他会留株桂花给我,也全是因为他知道我要,我要他像一个世俗的父亲待我。   而今,在我山居的园林中,前前后后已种了近百株的桂花,因为它们实在好养,野生野长的全不需照顾。第一批种的已高过我许多,每当我穿梭其间,采撷那小得像米粒的桂花,所有往事都回到眼前来。我们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怀念着父亲,而我是在这终年飘香的四季桂中,天天思念着他。   (选自台湾九歌出版社2012年散文选)   朱天衣(1960-)   知名作家、教师,致力于动物保育与生态环保运动。台湾文坛著名作家朱西宁与刘慕沙的三女儿,她与姐姐朱天文、朱天心均在文学上有成。小说作品有《旧爱》、《青春不夜城》、《孩子王》、《再生》等。散文有《朱天衣散文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宠辱不惊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