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可以治愈吗人的世界

读书漫游之《精神病人的世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读书漫游之《精神病人的世界》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精神病世界”展览:常人和“疯子”间仅数步之遥(组图)
展出时,影子化名在自己的作品上钉上了木条。受访者供图逸舒的绘画作品。  在我们所认为的精神病世界里,那里不疯魔不成活,是个痴傻癫狂的世界。
  新快报记者 刘子珩
  在那儿,一部分病人会认真地问拿着伞的人“你也是蘑菇吗”;也有一部分病人让人想到歇斯底里的尖叫,躁动着摇晃铁门;还有一部分病人则被描绘成了天才,有着能无师自通深邃理论的异能,或是创作惊世骇俗艺术作品的天赋。
  五年前开始流传着一本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书,说的是精神病人的世界。在这本对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里,作者写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盗尸者、思考时间尽头的病人、号称来自多维宇宙中地球的人等等,他试图通过这些奇异的世界观,让正常人去重新审视世界。
  其实,存在着第四种精神病人。
  他们如同普通人一样,生存、工作。他们知道自己有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将病情控制。
  近日,一个“精神病世界”的展览里,精神病人的世界被展现在大众眼前,这里平和许多,主办方成员甚至觉得,“他们更多的和常人没有两样”。这多少颠覆了一般的认知。
  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人们总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却知之甚少。然而,这些异化的精神思想,吸引着人们关注与研究,是因为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他们的与众不同,正是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解读。作品:十八世纪山脊精神病院7号房间。(局部)  “精神病世界”展览上的常人与“疯子”
  10月10日世界精神病卫生日,“精神病世界”展览在上海悄然开幕。布展的主力是一群没有患病的“80后”、“90后”,他们花了310天时间“潜伏”在7家精神病院和两家康复院,接触了220对精神病患者、亲历康复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后,办起了这次展览。
  展览讲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患者故事,颠覆了人们以往的想法,让人感觉这些故事也许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疯子”和常人之间的壁垒并非黑白分明。其实,在“精神病世界”里面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病人,就像色彩中存在着无数个阶度的灰色,只是医生不能像调色师一样,能够轻松而精准地辨别程度各异的“疯”。
  或许常人和“疯子”之间仅仅数步之遥。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A“他们中更多人与常人没有两样”
  在做这个展览以前,来自“海皮团队”的成员曹迅曾经查看了很多关于精神病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他认为自己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病患者都有充分的了解。
  在曹迅的想象中,精神病人至少应该像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主角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一样,又或是与高铭笔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多位主人公相近,又或是如梵高一样在某个领域天赋异禀。
  “我感觉普通人对精神病人的认知,至少也是这样的。怎么说呢,觉得他们的生活既颠三倒四,又五光十色。”曹迅说。
  于是,曹迅用310天,走访全国各地的7家精神病医院和两家康复院,接触了220对精神病患者、康复亲历者及其家属。为了接近他们,曹迅他们用尽了一切手段,甚至是“冒充家属,假扮病人等”。
  精神病院的真实情况,却和曹迅想象的相差甚远,让他“大失所望”。
  他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有位于芳村的广州市精神病院。居民区里岔出一条安静的小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古树,和煦的阳光之下,地上尽是斑驳的树影。医院的大门带着些许古朴气息,一栋红砖矮房已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守卫并不森严,除了重症区需要刷卡进入外,其他地方就和普通医院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出入。住院楼倒稍显气派,里面的病人安静平和。有时曹迅甚至会恍惚,觉得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院区,更像是一处历史景点,仅此而已。
  “潜伏”了310天后,曹迅有点蒙,说:“他们(精神病患者)没有惊人的言行,更没有出格的行为,好像和我们一样?”
  因为,他曾在某个午后再次走进病房,看到一个病人正在安静地翻阅着一本《全球通史》;另一边,一个年轻的女病人正在和男朋友窃窃私语,两人的交谈中不时夹杂着欢笑声。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具备医学背景。我的感悟是,精神病患者里似乎天才不多,他们中更多人与常人没有两样。”曹迅说。逸舒的绘画作品。  B 她主动回到精神病院又住了十年
  逸舒(化名)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曹迅他们的展览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逸舒的绘画作品。从她的自画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皮肤白皙,头发飘逸的美丽女孩。在她的脸上,一点都看不出精神病患者的痕迹,可她已经有10年没有离开过医院了。
  逸舒本来是一个很健康的女孩,有着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从她的绘画作品中能看得到。她的病是在高考失利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下引发的。开始是出现幻视、幻听,甚至语无伦次,最终因病情加重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医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将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而幻听和幻视就是这个疾病的主要阳性症状。
  刚开始,她住了一段时间就出院了,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并不开心,又主动要求回到精神病院。开始了每天“工作”12小时的作画生活。她对骤然减缓的生活压力感到更为满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逸舒也想过要离开这里。然而,在这里待得越久越难离开。“他们的社会属性会渐渐退化,亲人也不敢贸然让他们出院。”曹迅有些无奈地说,现在逸舒还不时会给他打电话,经常会提起“我的画大家喜欢吗?画得还不错吧”。
  C“就是因为想太多才发病的”
  相比逸舒,展览的另一位主角“影子”(化名)的生活离我们更为接近。
  “影子”在上海奉贤区生活,个头一米七的他身体强健,年轻时曾是轮滑队队员,退役后成为了名轮滑教练。“影子”的父母是1978年回城的最后一批知青,出生在北方的他,操着一口北方口音,讲话的声调和语速却有着南方人的轻声、缓缓。
  他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会想很多的人,小时候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觉得生活好像过不下了。他因此预言过,“将来我要么会早死,要么会疯。”现在看来也算是一语成谶。尽管抑郁症并不是传统的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症的一种。
  成年之后的“影子”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不羁、随性的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倒也相安无事。只是这种生活状态因为结婚而发生了改变。
  在“影子”看来结婚意味着很重的责任,如何赚更多的钱给予家人更好的生活一度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开始把教练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训练比赛队员,组织幼儿兴趣班,辅导学生……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上课。
  虽然工作总是很忙的,但一切迹象表明曙光在望——只要沿着这条大道走下去,面包和牛奶都会有的。
  直到2012年底的一天,他跟随妻子去喝妹妹的喜酒时,噩梦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突然受不了很多人、很热闹的场面,不想说话,只想逃跑。” 回到家后,他的心情仍然不好,烦躁,无论大家跟他说什么,他都不愿意搭话。之后,这种烦躁的情绪更为频繁地出现。
  事实上,从他日常的朋友圈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影子”一点都不像一个病人。当记者忍不住问起时,“影子”答道:“别想太多,想也没用。”他说,整天想能不能维持生计,能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能不能招到更多学员,就是因为想太多才发病的。
  起初是高度紧张、失眠、头痛、眩晕,直至完全丧失工作能力。2013年3月,他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
  患病初始,“影子”很着急,希望自己能尽快康复,重新成为家里的“劳动力”。经过各种心理治疗后,他变得淡定,顺其自然。“就像没人说得清这个病是怎么来的一样,也没人说得清它什么时候会走。所以我已经不急于赶走它了,而是学习怎么和它好好相处。” 他借用一个著名的比喻说道:“抑郁症就像条小黑狗,你着急赶走它,它反而会变大朝你扑来;你接受它,它反而会渐渐被驯服。”
  在患病的两年间,“影子”渐渐找到了“驯服黑狗”的方法——摄影,他用影相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开始,他镜头下的照片大多是黑白的人物背影,他惧怕与人眼神交流,也不喜欢彩色;渐渐,他开始能接受一些彩色闯入他的镜头,一朵拍得有点抽象的小花,或是一片彩色的光晕等。“我还算比较聪明吧,懂得给自己‘解套’,我想我正在康复了。”逸舒的绘画作品。  D “精神病不是病,只是个性不同罢了”
  只是展览上,像这样让人感觉压抑的故事并不多。因为曹迅觉得,整个“潜伏”过程的观感奠定这次展览的感情色调:“娱乐!”“我不希望大家在这里看到悲伤,仅仅是不同的思考方式而已。”
  于是,参观的人可以在这个展览上,看到形形色色的“患者”,他们大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有的是抑郁症,有的是强迫症,有的是自闭症,有的甚至不是病人。比如,因用玉米梗、麻袋、塑料袋等设计服装而走红网络的王守英就是其中之一。“邀请她的原因并不是她疯了,而是对于梦想,她比平常人更偏执。”曹迅说。
  “我很高兴能参加这个展览,事实上在村里人人都说我是疯子,哈哈。”王守英笑着说,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也不认为精神病是病,“只是对某件事太执着、太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仅此而已。”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异类,常常被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嘲笑,因为此而渐渐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哪怕是在最烦恼的时候,她也会通过写小说排解情绪,“把讨厌的人写到自己的小说里,狠狠的虐。”
  来自香港的精神病康复者Sophie也参加了这次的展览。1996年末,13岁的她住进了医院接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当时她用铅笔屑将纸涂满,再用橡皮擦擦出了一片“蔚蓝的大海”。
  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女孩连床都下不了,因为一旦离开床铺,她就不得不思考,应该先迈出左脚还是右脚,而这个思考会困扰她整整一天。
  如今,她已经是一个消除精神病偏见与歧视团队的成员。这次她带来了自己的手稿《去症辞典》,在里面用非医学化的方式命名了各类精神疾病,“其实精神病不是病,只是个性不同罢了。”
  曹迅对于这个展览很是自豪,“一开始大家都说没人看,但事实正好相反,反映很好。”他还拿出手机给新快报记者看了一些专业人士对这个展览的点赞。
  只是随着展览的一天天进行,他也遭遇了很多烦恼,很多患者的家属带着患者到展览现场找他,问“你们这里有专家吗?能治病吗?”也有患者家属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拿着患者的手稿让我帮忙在展览上寄卖,可是那些还称不上是作品。”
  作者:刘子珩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本文来源:金羊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病”似乎成了一件听起来挺酷、还有点流行的事情。人人都觉得自己有点不正常的情绪,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个正常人的,倒是不太常见。不过,虽然经常把“抑郁”、“焦虑”、“强迫”挂在嘴边,我们往往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病。- 所以,想潜入精神病院看看,和精神病人做朋友吗?- 精神病人每天在忙什么?他们是天才还是疯子?- 幻听、幻视是什么样的体验?- 你也是“蘑菇”吗?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潜入精神病院的感觉,10月10日,一个叫做“精神病世界”的展览即将在上海开幕。这是一个由精神病人、天才、艺术家、催眠师、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师共同完成的展览。(配图均为展览效果图)这个展览的发起团队在过去1年的时间里,花了310天潜入7家精神病院和2家康复院;对220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深度接触跟踪;最终有32位疯狂的人及艺术家参与制作;8位精神科医师教授和心理、法律专家指导;获得了6家NGO支持;在现场你能看到:1.18世纪山脊精神病院7号房间2.分裂空间及电击疗法体验3.病院里的天才作品4.催眠治愈空间5.王守英、马良的神经世界6.精神病人全程陪伴观展7.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进场检票时会被配备住院手环;现场志愿者全部身着医院套服全程陪同;每个隔离空间有症状评估和检测;出口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诊断出来的病症给予一个非医学术语或标签。(注意:以上仅为展览形式,并非真正的精神病诊断和治疗)精神病世界—全国巡展10.10 上海芮欧百货首发对了,如果大家仔细观察海报的话,会发现我们KnowYourself也是合作方哦,在开展以后,你们可能还会在现场发现我们忽然出现。活动时间和内容暂时保密^_^请密切关注我们的公号,未来还会有赠票活动哦。如果想报名做志愿者,或得知更多内幕:请关注展览官方公众号:“神经啊”
展览时间:日-日(11:00-21:00)观展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01号芮欧百货B1、2F交通信息:地铁2、7号线静安寺站出站即到票价信息:60元/单人通票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获得购票链接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KnowYourself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人生,没有下辈子,当不虚此生
82岁的吴洁敏教授满头黑发,看见漂亮女孩还心动!只因他爱吃一种东西!
◆太美了……
??老中医临死给后人10个健康忠告!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我们的世界你不懂:世界五大诡异精神疾病 - 壹心理
我们的世界你不懂:世界五大诡异精神疾病
发表于 08:00:25
译者: 你心理正常么?这个问题看着简单,但是,我们对事实真相的理解可能比你想的还要来得更为肤浅贫乏。这倒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因为关于你的一切——你的梦想,你的记忆,你的条件反射——都装在一个小小的、脆弱的大脑里。大脑说到底也仅仅是一个器官,也有坏掉的时候。不过,大脑出了故障以后,可跟虚弱的肝脏不一样,会导致一些完全无法预测的后果。有些时候,那些向来被你当作稀松平常的观念——比如,“我不是食人族”——会在猛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被常识抛弃的你,就患上了无比诡异的精神疾病,还会被人当作素材在文章里大肆描写,而你眼前的这篇文章就是这么诞生的。意志缺失狂 让我们的思想回溯一下,回到你点击本文链接的那一刻。颇有点怀旧感,对吧?现在我来问你,你为什么偏偏点开了这篇文章?这个网站上好东西分明多了去了,你到底怎么想的?在你奋力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试着回忆一下,你当时正在用联盟国旗擦枪管(被我猜中了吧?我们可是做过读者对象调查的),你决定放下手头的活计,第一时间赶到电脑前,做下这个决定的瞬间,你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你今天上班为什么没穿裤子? 糟糕的决定五花八门,图中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你的大脑拥有一套审议机制,能够帮助你在各种行动状态间切换,并为你想做的事情进行优先度排序。而这套机制失灵失效后,其结果就是意志缺失狂。据意志缺失狂患者反映,他们在每一个无关紧要的选择面前都表现得优柔寡断,乃至不能够正常生活。给普通的日常活动排序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譬如出门散步、完成某些工作事项、或是决定今天应该上网发帖黑哪名官员。&犹豫什么,要黑就全黑! 意志缺失狂有一个特点很有趣,那就是患者的心智在其他方面完全正常。受困于意志缺失狂的人们(意志缺失狂人?*)知道自己有病态的选择困难,但他们仍旧为自己在每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耗费的时间感到痛苦。表现出这一症状(意志缺失症?*)的人们无法阻止自己着魔一般为一些事情寻求巨细无遗的论点,比如说,为了证明炸鱼才是正确的选择,他们会点一份香煎鸡排,吃下几口,然后把剩下的一股脑儿扔出窗外。当然,在此之后,他们还会差点儿说服自己再给鸡排一个机会。该病(意志缺失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帮患者排解抑郁,然后,温和地鼓励他们,差不多适可而止一点好么!毫无疑问,因为与病人协商安排访问时间太过困难,意志缺失狂的临床研究也充满了重重阻碍。司汤达综合症
乌菲齐画廊 当你面对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或是被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物件包围时,会感到略有些难以承受,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不过,若是感到心跳加速,头晕目眩,乃至出现幻觉,可就有些异常了。上述这些都是司汤达综合症的表征。司汤达综合症的症状在不同人群中会因不同的刺激而触发,发病环境也很多样,不过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定场所:·耶路撒冷综合症往往在虔诚的信徒朝拜圣地时发作。在耶路撒冷,一些游客会突然丧失理智,开始宣称自己就是弥赛亚,或是非法入侵各种宗教场所对人群布道,因而当地的警察和医务工作人员有一套行动流程,专门用于应对此类事件。·佛洛伦萨综合症是司汤达综合症的一个亚种,司汤达本人正是这种病症的患者。与惊艳世界的艺术天才近距离接触压垮了他,后来,他在文章中描述道,当初那次乌菲齐画廊之旅让他心脏异样震颤,并感到眩晕。与司汤达有类似反应的人多达数百,经常是在他们参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时发作。·巴黎综合症是这些病症中最奇怪的一个,尤其是因为该病只在前往巴黎游玩的日本游客中发作。似乎是当他们面对巴黎的真实面目时,因为现实与理想中的期待有差距,巨大的失望感就成为了触发症状的原因。巴黎综合症的表现通常包括情绪崩溃,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错乱。因为相关事态过于严重,日本大使馆甚至开设了一条专为巴黎综合症患者服务的热线。科塔尔综合症
“别跟我提这个话题。” 快速问答!你现在,或者说曾经死过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死过“,恭喜你——你也许得了科塔尔综合症。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确实已经死了,如果真是这样,抱歉打扰您了。科塔尔综合症患者坚信,自己要么已经死了,要么受到某种毫无可能的残害,譬如全身的血液都被抽干了,或是所有的器官都被移走了。以下是维基百科上关于这一主题的描述:”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患者中有69%否认自身的存在,但是,与此矛盾的是,55%的病人存在永生的幻觉。“让我们花些时间,想象一下被分派去计算”否认自我存在“案例之精确比例的那个可怜的研究生。该病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头部创伤病人中最为常见。一个相当有名的案例中,苏格兰的一名男青年在一场摩托车车祸中撞伤头部,康复出院后,他已坚信自己不是得了败血症就是得了艾滋病,而且已经因病去世。不久之后,他母亲带他去了一趟南非,于是他开始相信自己的灵魂已被送往地狱(如果你想自己编一个”南非=地狱“的笑话,不要忘了在脸书或推特上分享本文)。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 & 这可能是你老妈,也有可能是个外星人的伪装。小心驶得万年船。 如果你乐于每天和陌生人打交道,然后指控他们,认为他们伪装成你的挚爱的样子,并且四处跟踪你,那你就是患上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没跑儿了。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患者不理智地坚信(或者,其实他们掌握了真相?),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其实已经被陌生人取代,这些陌生人伪装精巧,看上去就和那些他们已经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一模一样。研究者们持着半是怀疑、半是承认此病”着实诡异“的态度,推测认为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的病理基础可能是器质性脑疾患,或者是:“决定该综合症表现的主要精神疾病,”后者其实是科学家们避免使用“疯子”一类字眼的方式。温迪哥精神病
欢迎来到皇家岛国家公园温迪哥区 还记得引言中提到的”我不是食人族“的那段么?终于讲到它了。温迪哥精神病的特征就是对人肉有着几乎难以抗拒的渴求,如果你是头美洲狮什么的,这很正常,不过如果你是人类的话,就有点诡异了。温迪哥精神病又是一个令人恼火的文化特异型疾病,几乎全部的患者都是居住在五大湖地区的北阿尔冈昆人。在阿尔冈昆文化里,温迪哥指的是一种爱吃人肉的超自然生物,于是也就有了这个病名。症状通常发生在冬天,表现为一种夸张的幽居病,包括——很是具有讽刺意味——发病初始时的胃口消退,恶心,以及呕吐。最终,患者变得相信自己成为了一个温迪哥,有时还会为了避免”传染“别人而自杀。这种现象最早的文字记录写于1722年,在此之后,因为病例数目很小,一些研究者认为温迪哥与其是事实,不如说是个神话——打个比方,就跟欧洲的那些坏心肠巫婆一样。也就是说,”温迪哥“这个文化标签可能仅仅是一个许可证,用来驱逐、甚至是杀死那些族群中不受欢迎的人。此类事件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也由此引申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疯子?原文:5 Of The Worlds Weirdest Mental Disorders来源: 题图:National Geographic
Liberty灬添沫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擅长咨询话题:
视频咨询:200元/50分钟
电话咨询:200元/50分钟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精神病人的世界章节列表|精神病人的世界小说|精神病人的世界下载-SF轻小说|国内最大的原创轻小说网站
精神病人的世界
【】 第一卷
喜欢看”精神病人的世界“ 的人还看过
 |  |  |  |  | 粤网文〔-323号
获得月票的其他方式:
1、通过火币购买月票,
2、发表书评获得月票奖励,
iOS版APP安卓版APP扫一扫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