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是不是不合时宜,看法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2)_牛宝宝文章网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2)
(3)砸实字句读懂、学好一篇文言文,我认为关键是在掌握字句上。因为文章毕竟是由字句组成的,只有理通了字句的含义与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全篇的内容与含义。特别是古文,它的字句与今天的语言相去很远,要想读懂、弄明,更需要理通字句了。同时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就要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仿佛学外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根本读不通外文的。所以我就采用串讲和指导学生自学的形式砸实每一课中重要的实词意义。至于虚词,我坚持?实词掌握含义,虚词掌握用法?的原则,给学生讲解一些重要虚词的用法,使他们掌握分析虚词的方法,避免死记硬背。(4)理解文意理解文意就是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或思想感情,这也是前面所讲?立体的懂?的一方面。在学生对文章熟读能诵,掌握了字句的含义及文章内容以后,学生是很第3页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容易理解文章大意的。(WwW.nIUBB.nEt)这时教师应以开放的观点对待同学的意见,只要与文章中心相去不远,就不要全盘否定。不要搞成金科玉律,死抱着教参不放。(5)及时练习、反馈每讲完一课书,我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之为参考,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及时改正。3.小结以上便是我在实践中一些做法的归纳,还不算什么真正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加以改善。形诸书面,就是希望它能对同行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前辈同行给与批评指正。三、结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中,继承传统,服务当今,都还需要阅读文言文。所以,要让更多的人学会阅读文言文,让更多的人为继承与发扬华夏文明做出贡献,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教好文言文,教会文言文,更重要的是授他们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学工作,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9]。同时,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授以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合时宜。那么我要说,我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受学生以方法和知识。的确本文的一些鄙见与现今一些教育思想向左,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始终认为,无论是陈旧之方法,还是新生之方法,知其有无价值,只有靠实践的检验。也许我的方法陈旧了,但只要它能对我们的事业有用,我必坚持;若在实践中无效,我必扬弃。是为此文。日作
―22日增补再录入附注:[1]引自《文言实词知识》P1[2]摘自《中学语文报》总第183期第一版《初语教学新大纲的特点》,宝坻县教研室杨占平撰[3]语出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4]语出“天津教研网”下载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第4页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5]摘自《心理学教程》P256[6]引自《教育心理学》P329[7]引自《怎样学习古文》P3[8]同上[9]引自《教育学》P183参考书目:1.《文言实词知识》:王政白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刘桂生、张步洲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3.《怎样学习古文》:周振甫著,中华书局,1992年版4.《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张春兴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心理学教程》:秦金环、郗朝堂、陈书华、且镜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7.《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欢迎您转载分享:一肚皮不合时宜文言文翻译_百度知道关于为什么学文言文的思考_文言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159贴子:
关于为什么学文言文的思考
经常会见到类似的帖子,每次出现都会引发很多争论。有谦虚一些的还能和平讨论,有时遇到一些心气很高的人,难免爆发语言冲突。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它能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很多人可能不曾注意过的世界。对于本身就喜欢文言文的人来讲,为什么根本不成其为问题——喜欢嘛。但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讲,『为什么』隐藏的真实疑惑则是『这东西有什么用?』想要解决『有什么用』的疑惑,就不得不问,什么是『有用?』很显然,对提问者来讲,不能变成钱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那么,比较直率地讲,『为什么学文言文?』其实是在问『文言文能变成钱么?』坦率地说,能,但是并不容易。像写个网络小说啦,做历史研究啦,总归有用它的地方。但总体上讲,文言文的商业价值的确稍弱。作为一种语言来讲,比照英语,它的应用面的确是太狭窄了。甚至有时还不如现代汉语——毕竟能看得懂文言文的人也不多,你写得再地道,一共就那么三五个人给你鼓掌,属实让人灰心丧气。那么问题就来了,用处很小,就是基本没有用,难道我一个九级水王写这么多字就是想承认文言文没用么?绝逼不是。我们看一个问题啊,不仅仅看它的现在,同时还要看它的过去以及将来。你看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没胸没屁股,一点欣赏价值也木有。但你看她的过去——哦,她有一对很漂亮的爹妈,那么就知道,她一定有一个艳光四射的女大十八变。文言文现在就如同这个小萝莉。作为一种主宰中国三千年历史的书面语言,文言文的存在与发展自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古人把对文言文掌握的优劣作为选拔人材的标准,绝对不是鬼迷心窍。它是汉语书面形式的最高阶段,它能基本准确地反应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意志、品德。我们不必在此详述这些近乎神奇的功用,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提出的,那就是——汉语迟早要在书面语上重新回归文言文。不喜欢文言文的朋友会觉得我是痴人说梦。但是请不要忘记,白话文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取代文言文而成为中国的流行书面语的?那是在中国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得满地找牙,全国上下被侮辱了近百年之后,才猛然间由由一种近乎暴力的方式从主宰地位被赶下台的。也就是说,文言文的离去,并不是白话文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恰恰相反,它是受了中国在其它方面落后的牵连被人强力遗忘的。我不想在此的落后是否由文言文造成,只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中国顺利崛起,重新成为那个历史上世界第一的大国,那么文言文有什么理由不卷土重来?现在我们已经清晰看到了中国崛起的迹像,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话。那么假以时日,当汉语文化重新强势,取代英语地位时,我们比较的就不再是文言文与其它语言的优劣这种太费脑子的话题,而是直截了当——文言文与白话文,哪个强?我想哪怕是最不喜欢文言文的朋友,也不敢轻易说白话文秒杀文言文吧?三千年经典浩如烟海,文言文的强势无须赘言。所以问文言文有什么用的朋友,不妨把目光放得远一点,不用多,十年二十年之后你再看。假如你已经为此生看到中国崛起于世界而作好了心理准备,那么请悄悄地读一点文言文。不要找借口说我是要学习科学知识的,因为据我所知,很多能写出漂亮文言文文章的人都是理科生。一点浅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正确把握考试政策,快速应对调整,名师小班辅导,助孩子考上名校!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迅速提高学习成绩,独特的教学方式,明显的教学效果.
屠龙之技,似为无益。然而,龙快要出现了。
二楼无矣,吾坐三楼,顶楼主!!!!
不是我们脾气暴,而是有些人说话太过气人。“文言文无用论”大道其行其实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一个本国人都无法热爱并传承自己的文化,还能指望谁?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想发展,必须畅通文化和物质交流。语言统一了,就会省掉很多交流成本;物流畅通了,就会省掉很多中间环节。的,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白话文的推广和使用,其实也是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中国古代那种上智下愚的等级社会,导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文化隔绝,上下交流是不通畅的。时代发展了,平民的地位提高了,阶级的差别缩小了,文言文这种小众语言不合时宜了。要使用白话文这种大多数人(平民百姓总是大多数)能听懂,能读懂的语言,减少交流的障碍,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必然的结果。
俺是理科森
打算报考中国古代史研究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第二节&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也收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初中文言文教学虽然教师的付出很多,收获却很小,这说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哪些因素制约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一)客观原因
1.考试的压力
在如今减负越减负担越重的怪圈之下,教师们也被考试的大山压得气喘吁吁,学生们考得不好,顶多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幸福。教师们培养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一个班级背后是几十个家庭,任凭你才高八斗,也无法不为学生的升学考虑,都不愿意影响学生的升学。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比较好拿分的一块,教师们也自然不敢放过。
2.功利心理
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确很大,既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却拿着较低的回报,又承受着生活压力之痛,有些较有上进心的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必须在评职称的道路上一步步往上爬。教学水平就成了教师评职称的重要砝码,极少有教师能做到视名利如粪土的,总体来说,职称较高的教师教学水平是比较高的,学生考试水平自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教师们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宝,就是拼时间。追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新鲜说法大部分教师是美兴趣尝试的,这恰恰与他们的固有观念相悖。
(二)主观原因
1.专业素养不高
我们有不少教师教师不管别人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仍然信奉自己那一套陈旧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认为自己对课文的字词对学生熟悉得多就可以轻松地讲授文言文,有的教龄比较长的教师甚至可以把会考的知识点全部烂熟与胸,讲到文言文就更加自信了。但是这些教师都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是教学生教而不是教师自己学,一个教师无论他把知识点学得有多牢固都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的。这也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巨大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教学文言文没有重点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教龄越长对知识的掌握越是巩固就越是难以进行教法的改变,难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创新,这也是初中参与式文言文学习活动研究的现实意义。
2.文言文文本分析能力不足
不少教师也是从学习的重压中一步一步地挺过来,好容易混到毕业了,还有了份不错的工作,自认为功德圆满,也就不想再继续学习了,尤其是初中教师,凭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对付初中学生绝对是绰绰有余。所以虽然教学改革的号角吹得震天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坚持《教参》怎么说就怎么讲,《教参》没有的就不讲。自己对文言文文本的解读都没有自己的见解,自然就无法高屋建瓴带学生去领读文章的妙处,只能是为了知识讲知识,学生也是为了考试学知识,这样的课堂一方面无法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出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很难提高。
(三)教学技巧
在没有找到一种更好地升学模式之前,我们不应该太多地责怪考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僵化的文言文考试模式,让文言文教学缺失了很多的灵性。文言文考试只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主要虚词的掌握,断句、句子翻译和概括中心。这虽然可以算着是对文言文基本功的考察,也僵化了文言文教学。比如说实词的意思,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义的演变,了解词义的引申,感受祖国文字的灵活,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们一般都是让学生记住实词的几个常用意思,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没有了探究的兴趣,认为某个实词就是那么几个意思,让灵动的文字变为僵死的识记的知识,这是文言文考试标准的一大弊端,更何况文言文的文言价值更没法考量。
但是文言文教学也是有技巧可言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尝试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朗诵法、表演法、翻译文章等等方法都可以算作是参与式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但是那篇文章适合哪种方法,还有学生的学情如何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这里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言文教学经验跟技巧。
二、学生的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也应该从学生入手,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时代原因
文言文在历史的舞台上屹立了两千多年,随着新文化运动,文言文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母语教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让文言文从大众的生活中渐渐淡出,文言文所记载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学文言文的时代自然会觉得有隔阂。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传媒争先斗妍,大众们早已被各种泛滥的信息和新闻忙得晕头转向,网络阅读方便又有大容量,相比较文言文所营造的古典意境反让人觉得有点不合时宜。
现在也正值中国的转型期,教育的转型期,我们在纷纷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为了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我们必须接受国外的先进思想,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所以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语文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学生们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想考进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学好各门知识,还要学好外语。文言文艰涩难懂,学习起来费时费劲,还不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限钱途,聪明的学生们自然会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二)知识储备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除了文言文,其他的知识都在小学有一定的积累,而且很多学科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文言文就显得很特殊,一方面学生之前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另一方面又好像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放佛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一切都要重新探索。
文言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言文作品浩如烟海。而我们的初中苏教版教材,三年所选的文言文作品才四十篇左右,就算初中三年下来,加上平时的考试、练习,文言文的学习量也是有限的,是否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还很难说。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分析
1.文言文时间跨度大,时代变化纷繁
文言文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骄傲。有人说中国是唯一还存在的文明古国,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早已消亡,不能不归功于文言文。文言文承载着中国的悠久历史,让我们的文化能够永葆生命力。
文言文给我们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典籍,无论是天文地理人事,还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以及各行各业的智慧都囊括其中。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文献几乎都是用文言文记载下来的,如何才能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呢?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教材中为什么把文言文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管师生是否情愿,学习文言文已经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文言文的重要性已经不需多说,相信每个语文教师和中学生都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是有个问题容易被我们忽视,虽然文言文有那么多的优点,我们还是不能否认文言文距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还是很遥远的。文言文本来也是我们上古先民的口头语转变而来的,但是从商周开始,文和言就逐渐地分离了,这就使得文能够不受言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文言文能够以固定的形式保留下来了。对于上古的语文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自然会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
2.学生学习负担太重
很多学生学起文言文总是感觉苦不堪言,不仅要背文章,还要背字词,背译文,每篇文言文都是那么多不同含义的实词、虚词要掌握,还有那么多的文言句式要理解,有的文章还要背寓意,背人物形象,知识点真是又多又杂。
教师们一番良苦有心,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文言文的考卷上能够多拿分,为了确保万一,往往采取狂轰滥炸的教学方式,对各个知识点采取一遍又一遍的背,一遍又一遍地默,一遍又一遍的考,学生们真是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方式总之一句话,就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太重,学生学得太累,学生在一个个知识点大山的压迫之下,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之下,在高中考的指挥棒下,对文言文早已审美疲劳,只能说句“爱你不容易”。
3.教法单调
一篇篇在专家眼里如此优美、充满个性的文言文,到了课堂之上往往千篇一律。不管是什么内容,什么文体,什么性格的作者所写的文章,若是用考试大纲来要求的话,考点总是字词解释、朗读停顿、翻译句子、概括大意那么几个。教师为了放心,一定会不问巨细,一个个地细细道来,更有些有经验的老师,会事必躬亲,一个个地为学生划好知识点,学生也就乐得坐享其成,只管一一背来就是。
长此以往下去只能恶性循环,教师越尽职学生学得就越累,对于文言文这么高深的学问,学生也就只能为老师马首是瞻了,自觉性高点的学生还会课后花功夫,长期积累下去可能还要有点收获,不少学生估计早就举白旗主动放弃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花了那么大的精力文言文的教学总是不能令人如意,最多只是用劳累换来了自己的心理安慰而且,而学生则更惨,还为见识到文言文的美丽万方就早已心灰意冷了。&
4.评价方式单一
文言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对文言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在如此功利的目的驱动下,文言文教学也就无法让人感觉美妙了。那么多充满个性的心灵,那么多启人心智的智慧,那些富有诗意的意境也就被熟视无睹了,剩下的也就只是对字句的落实,对朗读停顿的分析了。文言文教学正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太过考虑考试得分这一眼前利益了,让文言文教学充满了功利气息,这就使得文言文教学得了小利却失去了大美。
文学的重要目的是让人的心灵放松,如王国维所说“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痛苦与其解脱之道,而得其暂时之和平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文言文更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语文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们,应该有有义务、有责任把文化的精髓——文言文传给下一代。通过与一些语文教师交流就可以发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时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的素质教育的呼声怎么也抵不过一些教育管理者的原有观念,不知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还是出于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只有一颗不被占据的心才能够观察。自由的观察就是学习的活动,它把心从机械中解放出来。”最近流行的导学案,某些学校搞得红红火火模式更是让一线教师头疼不已,学校领导们为了能让学校提高知名度,强行要求学校的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要按照统一的模式,这不是教学中的“八股文”嘛?这目前这些流行的模式之下,在教改的浪潮之中,好多教师只能苦笑,现在连安心教自己的书都很难,哪里还有能力和心情带领学生到两千多年的文言文智慧海洋里遨游呢!
三、选材的原因
(一)文言文特点
1.词义变化
文言文跟现代汉语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经过时代的演变,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旧词不断消失,新词不断涌现,词汇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次,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很多词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的发展过程中,词义越来越丰富,原来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就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这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障碍。
文言文词义的变化不仅仅是词义的越来越丰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文言词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点甚至完全背离了本来的意思。如:“我”在最初使用时,表示的是兵器的意思,与现在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外词义的扩大是最常见的词义的改变,古代汉语是逐渐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变的,这主要原因就是单个的文言词含义越来越丰富,单音节词往往很难传达准确的含义,就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道”,原意是“所行道”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还可以解释为“法则”、“本质”、“方法”等多个意思;另外还有词义缩小的现象,如“妻子”在文言文中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现在仅仅是“男子的配偶”的意思,还有“窗户”之前是“窗和门”的意思,现在只是“窗子”的意思。
2.特殊的语法现象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不仅仅是词义有所变化,文言文中还保存着现代汉语没有的语法现象。比如说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有着区别于现代汉语的固定用法,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是很不容易看懂的,这些都给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阅读困难。
文言文中不仅语句的陈列方式跟现代汉语有区别,还有词类活用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初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就有这样几种:①名词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中的“鞭”。名词作状语,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名词作形容词,如“其色墨”中的“墨”;②动词活用。有动词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作副词,如“寻病终”中的“寻”。动词作状语,如“忽啼求之”中的“啼”;③形容词活用。有形容词作名词,如“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形容词作动词,如“心乐之”中的“乐”。形容词作状语,如“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形容词作副词,如“良多趣味”中的“良”;另外还有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3.选材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苏教版为例,教材中的文言文编排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列,除了九年级有两个文言文单元,其他都是单独散列在各个单元当中,这些文言文一方面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不全是经典的代表性作品。这样既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也没法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方向来讲授文言文,教材对文言文的编排略显随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随意性,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现状难以改变的原因。
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看不出明显的规律,到九年级才进行最基础的读书指导法,这不太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几乎是每个时代都有所涉及,这是其一大成功之处。但是不同时代的文言文不仅风格迥异,而且渗透在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也是不尽相同,这些在教材中是很难看到区别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想理清脉络也是比较困难的。
(二)时代原因
1.生活方式不同
文言文记载的时代基本都是处于封建社会或者是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当时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现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文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全然不知的话,是很难读懂文言文作品的。
很多人读经典是带着现代人的眼光来读的,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是对作品很大程度的误解。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若是拿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照文言作品,一定会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也就很难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很难体现出文学性的原因。
2.时代变迁纷繁
文言文记载的内容不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就是文言文这个体系里也有很大差距,历时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目睹了繁荣,也感受了衰败。还存在着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现象,有的观点可能是针锋相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如学生读《论语》、《庄子》、《韩非子》等是可以获得不同的人生收获的;汉大赋展现的是盛世气象,传达的是铺张扬厉的美;魏晋风度的追求,表达了文学的自觉,文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唐诗展现的是浪漫情怀,厚重的历史;宋词是文人抒发情感,反映生活的载体;元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典型的社会问题;明清小说以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所运用的丰富的写作手法把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现在所提倡的“大语文”观也可以作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方向,教材只是一个切入口,教师可以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搭建更好的平台,给学生展示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文言文只是源远流长文学中的特定一点的风光,让学生单篇的文言文学习变成立体的懂。
(三)不同的价值标准
1.主流价值观不同
文言文除了时间久远,生活方式与现在差距很大以外,主流的价值观与现在也有很大的不同。与现在提倡“自由”、“民主”不同,文言文所承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由于儒家经典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考察内容,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考虑,提倡“忠孝两全”。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与文言文中所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导致了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会有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
2.其他价值观的差别
现代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张爱玲讲的“出名要趁早”,这种迫不及待追求成功的心态是现在人心理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人的眼里,成功也是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这样才来得便捷。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也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一味地停留在当下短暂的追求当中。
现在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这是一件好事,可以给人的才能的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行行出状元”,现在只要是有自己专长的人都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像古代社会“学而优则仕”,所以古代文人对做官都有割舍不下的情节,文言文中我们所了解的“贬官”文化也是源于这一价值取向。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提倡价值多元是一件好事,但是统一才有对立,先要有个统一的前提,多样化才有价值,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诸子百家虽然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古代文人都能找到一条做人的准则,追求道德的完美。“厚德载物”,伟大的人格基础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反观现在由于没有了统一的价值追求,有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有些人在给自己牟利的同时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我们提倡多元价值观并存,但是必须在同一个前提之下多元才有意义,现在想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统一价值前提,我们还得到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