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对雾霾的影响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有何影响

  【摘 要】文章提出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分别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效果的分析方法,在此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013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文章提出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分别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效果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点。 中国论文网 /2/view-4282806.htm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1、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导则》、《住宅性能评价标准》,世界范围内如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等,都为绿色建筑评估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估体系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者的角度出发设置,由于绿色建筑建设投资往往高于传统建筑,因此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绿色建筑从决策设计到回收报废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经济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2.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指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四个部分。   (一)决策设计成本   包括决策和设计两个部分。决策成本包括策划项目、调查市场、收集信息、可行性研究、优选方案、筹措资金等决策阶段所花费的费用,同时还包括重大方案、管理、研究试验等在设计阶段所耗费的成本。投资决策阶段成本的控制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源头,直接关系着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低。建设项目一经通过决策,设计就成为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据统计,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80%以上,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科学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使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0%左右。因此,应加强设计阶段的管控力度,强化其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来,将更加有效地控制项目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二)施工建设成本   施工建设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管理费用以及各种税费等。   (三)使用维护成本   使用维护成本是在绿色建筑使用阶段产生的费用,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优势往往也体现为其使用期持续时间长、使用维护成本更低。   (四)回收报废成本   回收报废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使用中己经达到其耐用期限,要对其进行回收报废,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就是它的回收报废成本。   2.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情况,对比计算出它与传统建筑的能耗差,即为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具体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几个方面。而具体的计算方法,可根据当地能源的实际价格,推算出节约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   (二)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效益和室外环境效益。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产生的污染,绿色建筑由于在材料的选择上坚持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因此与传统建筑相比,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就显得更为显著。其次是室外环境效益,绿色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建筑因节约烧煤,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想成,对大气产生的环保效益;二是减少了在建设过程中或建筑物拆除时制造的建筑垃圾,从而形成的垃圾减少的效益。   (三)社会效益   既包括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的居住舒适度的微观效益,也包括因改变社区形象和精神风貌而带来的中观区域效益和宏观社会效益。其中,微观效益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宏观效益则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加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带来了改变。   2.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上述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其产生成本和效益的各个项目,并分别确定其数值。需要注意的是:   (一)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各期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根据公式(1)进行折现,最终得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效益的现值。   (二)由于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实现可比性,把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成本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4)进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方案成本系数=本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各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之和(2)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3)   方案成本效益比=本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费用系数 (4)   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成本效益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点   3.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处理   (一)绿色建筑的开发商   绿色建筑会产生更高的建造费、设计费和质量控制费,给开发商带来更多支出,因此开发商会希望以更高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补偿其用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此时买方市场的需求就显得重要。因此需要开发商、政府等相关机构和主体向买方传递绿色建筑的质量信息及前述分析中的优势和效益,使供需市场相互协调。   (二)绿色建筑的消费者   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主要享受的是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方面收益。一方面,绿色建筑在能源方面的运行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建筑;另一方面,建筑物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抗风险性较传统建筑也显著提高,舒适度也增强。   3.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过程的控制   坚持动态成本管理的模式,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得以相对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和传统建筑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绿色建筑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和缺乏,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绿色建筑成本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在传统建筑动态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从而于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绩效。   4、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继续实施,经济发展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互为推动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当中也包括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正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王恩茂,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J].会议论文,2010   [2]韩笑,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 2009(09)   [4]刘宏伟. 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分析[J]. 中外建筑. 2009(06)   [5]张超,李庆.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7)   作者简介:   郑芸,性别:女,Email:7849805@ qq.com,现任职务:学生,职称:学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环境、能源、资源等各方面的挑战。建筑设计亟需更有远见、更为宏"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的绿色建筑设计浅析
2014年1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环境、能源、资源等各方面的挑战。建筑设计亟需更有远见、更为宏观的、可持续的视野突破设计现状,进而完善设计的思想、规则、方法等方面的共识。全寿命周期评价强调在建筑设计中决策、设计与施工、使用与管理的全过程,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探讨全寿命周期评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展望了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中国论文网 /8/view-6282961.htm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评价 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5(b)-0062-02   1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产业,建筑业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阶段对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绿色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发展方针将是未来建筑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者们探索“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运作系统,以平衡建筑、人、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绿色建筑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建筑设计多立足于美学、经济、功能、安全、有效、耐久、健康等传统设计标准,存在诸多环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上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弊病。首先是很多开发商将绿色建筑限定为好的窗外景观、小区绿化程度等小范围,对绿色建筑在认识上存有误区。真正的绿色建筑是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通过技术整合,很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环境。其次,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绿色建筑发展往往只局限在一个或几个侧面,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探索;对国外先进设计案例学习中,缺乏深度设计方法与理念方面的研究。最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多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我国建筑行业的现行管理体制把建设分阶段运作管理,不利于整体的、全方位的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前期只有国家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对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立项期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只对污染的范围做出界定,为对全过程的环境、资源加以严格管理控制。建筑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贯彻的薄弱环节,倡导绿色建筑设计将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2 绿色建筑与全寿命周期评价概述   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对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估,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1]。绿色建筑评价是一种定性问题定量化分析,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决策方法,它将设计规划、建设实施、使用管理等全过程模型化、系统化、数量化,对最终成果的成功有重要影响作用。   2.1 建筑物的寿命周期评价简述   寿命周期评价(LCA)是绿色建筑量化的有效工具,它将建筑系统的全寿命周期作为环境性能评价的对象。欧盟对LCA的定义是:通过调查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处置的生产过程活动,定量地评估产品环境负荷的方法[2]。生命周期分析有四个步骤:确定目标与范围、分析清单、评价影响、评价改进(见图1)。   (1)建筑物LCA的研究目标与范围。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分为开采资源、加工原材料、建筑物构件的构造、现场的使用、施工、维护、销毁、拆除、组件回收、复用、利用、处理废物等阶段。这些阶段是建筑物寿命周期分析的研究范围。   (2)建筑物寿命周期的清单分析。确定寿命周期的研究范围之后就要进行清单分析。设计者在这阶段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各个阶段的能源、资源、污染物的输入、输出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从而形成全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能耗及污染产出的环境影响清单。在清单的编制阶段一般采用扩展图解网络,对寿命周期内每个阶段或活动采用输入-输出的分析方法(见图2)。   (3)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影响评价。影响评价是将清单分析的结果用定性或定量方法评估其重要性,识别潜在性的环境影响。首先对清单定量条目的影响性进行分类,可分为化学影响、资源消耗、非化学影响三类。其次,找出定量条目的影响特征;最后对每项影响做出评价分值,并累加求和,得到每个阶段的影响评价分值。   2.2 绿色建筑的设计决策   建筑设计决策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要求,由设计师做出有关设计方向、目标、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决定,是一种概括可实现目标,从可替代的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过程[3]。寿命周期评价包含对设计结果的安排、计划、选择和决定等一系列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绿色建筑设计决策的工具。设计师的决策不能只靠自身的经验与情感倾向,对实际环境性能的分析与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寿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应用到建筑物设计中,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设计思维从经验到实证的科学转变。   3 基于寿命周期评价的绿色建筑设计程序   3.1 基于LCA的建筑设计特征   寿命周期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和重要的概念框架。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寿命周期评价的特征有目的性、简介性和可靠性等。在设计过程中,LCA更偏重是设计辅助工具,它有助于促进系统中各要素的协调、沟通,确保后面的深入设计更为健康、合理、科学,而不出现方向上的偏差。LCA作为设计师的辅助设计系统,简化原则要注重建筑设计变量的弹性与变化性。设计系统应优先考虑可靠的、普遍的策略,考虑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硬件”,并测试各策略交叉使用后综合的表现。   3.2 基于LCA的绿色建筑设计步骤   基于LCA的绿色建筑设计具体步骤有:设计目标的确定、初步方案设计、寿命周期评价、分析改进并确定最佳的方案。这四个阶段不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而是一个交互的反馈系统,以达到最后的最佳结果的目标(见图3)。   3.2.1 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首先要满足建筑的使用性、舒适性,尽可能减少周期内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其次要确定系统边界的合理性,体现建筑的特性与要求。最后设计目标作为评价指标制定的依据,决定着设计成果要达到的性能标准。   设计方与委托方共同制定明确的设计目标任务书,目标的制定需确定各因素取向,提供设计指导的原则,建立分析评价的基础;在目标明确后,要确定更为具体的绿色设计的标准;基于绿色设计的标准与项目的限制因素,评定各种目标准则的优先次序。在上述步骤中探索与绿色方法结合的切入点。最后在明确包含绿色建设措施后的项目建造投资及设计费用。   3.2.2 初步方案设计   把建筑物当作一个整体,针对建筑设计中各影响环境的因素,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建筑物的照明、空调、办公设备等能耗分析最为复杂,故常借助于相关技术手段,建立能耗模型,为建筑设计提供整体能耗的分析。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相应的技术措施,形成建筑设计的初步方案,明确建筑设计的结构选型、主要材料、构造方案、设备系统、施工方案等,形成若干备选的设计方案。   3.2.3 寿命周期评价   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是一种对设计系统实现优化的过程,也是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故应对多个备选的方案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评估和比较。寿命周期评价作为应用到建筑设计方案的决策中将有效地解决备选方案的评估选择问题。建筑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开窗大小、建筑的朝向、屋顶形式等变量对建筑环境性能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最终将决定建筑设计的最终方案的确定。   4 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任重道远,生命周期评价有助于转变人们的价值体系与思想观念,克服成本―― 价值体系的弊端,促进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本文简述了寿命周期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中,以期对建筑工程实践提供必要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大勇.住宅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2] Peuportier BLP.Life cycle assessment applied to the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ingle family houses in French context[J].Energy and Building,2001(33).   [3] 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建筑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Green Building概念也应运而生,翻译成中文便是&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师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和作用,设备的保养、维修也需要一定的知识。Green Building是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而生,将是未来人类建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Green B绿色建筑;低碳经济;节能
  一、绿色建筑的解释
  我国对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屋顶花园,小区内的绿化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表达出一种概念。这就要求从设计之初便注重&绿色&的概念,将建设房屋所需消耗的能耗控制在一定量之内;还需要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感受;并且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二、绿色建筑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低碳经济必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DD建筑业,其具有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的特点。因而Green Building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国外Green Building的发展
  1990年世界首个Green Building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3年美国创建Green Building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Green Building标准
  3.2 我国Green Building的发展
  建设部于2004年9月启动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截至2011年底,中国取得Green Building标志的项目达353项,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运行标识项目23项。
  2014年我国又发布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
  四、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
  4.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格和高成本
  Green Building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新疆有一种当地的特色建筑,墙壁由石膏和秸秆组合,保温性好,加上当地样式的屋顶,就是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非常便宜。再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经过改造后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筑。
  4.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
  好多以前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比如在北方冬天供热时,一部分居民家里暖气不热,另一部分居民家里却热的开窗散热。政府应给每户安装热计量表,使得热量可以像电表和水表一样,按需所用,而不是像以前的大锅饭一样,一些人吃不饱,另一些人却吃的太撑。
  4.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大力进行宣传,要让老百姓明白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含义,并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五、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与运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
  我国人均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马桶、节能空调等,这样百姓不但能够减少电费、水费等日常费用的支出,还可以在几年内收回增加的成本。
  5.2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绿色建筑的标识需要在一系列的标准下进行评价。
  ①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
  ②通过召开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Green Building评价与标识分论坛和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推进会,将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Green Building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Green Building标识。
  5.3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实例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我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我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
  海淀: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Z]..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3):268.
下页更精彩:1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相关推荐参考文献:
上篇论文: 下篇论文: 没有了
&&&&&&&&&&&&&&&&&&&&&&&&&&&&&&&&&&&&&&&&&&&&&&&&&&&&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400-675-16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建筑对雾霾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