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空气成分 试验的说明书(不少于400字)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在本实验中测定的数据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好,铜丝量要足等;否则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此实验还探究了空气属于混合物.(2)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此题用多种实验装置探究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探究氮气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取一种合适的药品.
解答:解:(1)①作此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要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固定两个注射器中的一个活塞,推动另一活塞,然后松开,如果能回复到原处,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铜丝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③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内空气未完全消耗;(2)红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如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①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具有性质较稳定、难溶于水的性质;②认真比较(1)、(2)两种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1)实验装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环保;③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研究、总结,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首先要选取一种合适的物质,这种物质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物质通过观察现象来得出相应的结论.故答案为:(1)①固定两个注射器中的一个活塞,推动另一活塞,然后松开,如果能能回复到原处.说明装置气密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②铜丝量不足;加热温度不够;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其它合理说法任写两点);③混合物;注射器内空气未完全消耗(说法合理即可)(2)①氮气;性质较稳定、难溶于水;②(1)更环保或更精确(任写一点);③氧气;固体;
点评:本题用铜和氧气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较新颖,是一道不错的变形题.此题用多种实验装置探究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并探究氮气的性质,此题涉及内容多,学生需仔细探究.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是(  )
A、P+O2↑═PO2B、4Fe+3O2&2Fe2O3C、CH4+2O2CO2+2H2OD、C+2CuO2Cu+CO2
科目:初中化学
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金属材料资源.根据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请回答:(1)铁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铝制品在空气中有较强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反应.(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层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科目:初中化学
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浓硫酸的作用为.【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填序号).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
科目:初中化学
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填一种即可).(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理由.
科目:初中化学
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①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l)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2)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固体放人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3)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A蜡烛扣一个烧杯;用剪刀将B燃着的蜡烛处剪去,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吹向燃着的C蜡烛,观察现象:(1)A蜡烛,分析原因;(2)B蜡烛,分析原因;(3)C蜡烛,分析原因.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物质:①液氧;②铜丝;③白磷;④澄清的石灰水;⑤氯酸钾;⑥食盐水;⑦空气.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纯净物的是(用序号填空)
科目:初中化学
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1)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或其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破坏环境.(2)某同学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其中白磷能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通过这一组对比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2012o宝应县二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为;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3)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a.可能是CO2b.可能是.【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实验验证】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证明猜想成立;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结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思与应用】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性物质.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2012o宝应县二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为;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3)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a.可能是CO2b.可能是.【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实验验证】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证明猜想成立;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结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思与应用】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性物质.(2012o宝应县二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为;装置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3)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a.可能是CO2b.可能是.【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实验验证】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证明猜想成立;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结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思与应用】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性物质.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入液体药品,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没有(3)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因为二氧化碳与水也能反应,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稍微变瘪.做出的猜想是:a.可能是CO2 b.可能是氢气.故答案为: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稍微变瘪;氢气;(4)【实验验证】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铝是否与水反应;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碱性物质.故答案为:①b;②验证铝是否与水反应;CO2+2NaOH=Na2CO3+H2O;碱解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认为此结论不合理,因为二氧化碳与水也能反应,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稍微变瘪.做出的猜想是:a.可能是CO2 b.可能是氢气.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铝是否与水反应;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碱性物质.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共1个回答)
一.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班里出现了新气象 今天早晨是语文早读时间,我来到教室前,隔着玻璃窗看里边。带班干部已经在讲台前领着大家早读了,同学们早读状态好多了。看到同学们会自觉上早读课,我
我们走的,是一条漫长迂回的路。
在路上,我们要勇敢。亦舒说;“乘客可以上,也可以下;司机历尽沧桑,唯有向前。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司机,有人是乘客。”我们
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小村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过着和谐、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村前,有一片草地,方圆六七里
重庆的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都要跟随着爸爸妈妈回老家--重庆过春节,那里的春节和济南截然不同。
除夕早晨,天蒙蒙亮,各家各户便开始烧香,在门的侧面贴
大家还关注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试题分析:选项 A 空气的成分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其他气体,所以选项 A 不正确;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得到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选项 B 正确;水和 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物 SO2、NO2 有关,选项 D 正确。
考点:空气
其他类似试题
(2016泰州)16.(9分)生活离不开化学
(1)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能,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
(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 (填“有机物”、“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跟个数最简比为 。
(3)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 性(填“酸”、“碱”、“中”);碳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4)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 (填“干燥剂”、“补钙剂”、“着色剂”)。
(2016南京)2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
(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
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
(2016吉林)2.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
(2016海南)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
更多类似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